學科網七年級地理
⑴ 求音頻:七年級地理
可通過「全品中考網(地理)、中學學科網(地理)」查找。
⑵ 哪裡可以找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下冊好的學案和ppt課件!
當然是學科網咯
⑶ 地理七年級期末試卷~~!!
第Ⅰ卷
一、單項選擇題(選最合理的一個,共40分)
1.讀右面經緯網示意圖1,圖中的字母代表經線或緯線,全部都是緯線的一組是( )
A.abc B.aDE C.DEF D.cEF
2.人類認識到地球是球體形狀有一個漫長歷史過程,下列現象能證明地球為球形的是( )
①日、月都從天空東方升起,西方下落
②在海邊眺望駛近的帆船,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
③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成功
④觀察日食現象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在比例尺為1:5000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直線距離是4厘米,兩地的實際距離是( )
A.0.2千米 B.2千米 C.4千米 D.20千米
4.地球自轉產生了( )
A.晝夜現象 B.晝夜更替現象 C.四季變化 D.地球上的五帶
5.一年之中,我們當地白晝時間最長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圖中箭頭所在地是相鄰兩座山峰之間的連接部位,它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讀部分板塊示意圖4,回答7~8題。
7.下圖中,C是( )
A.亞歐板塊 B.非洲板塊 C.太平洋板塊 D.印度洋板塊
8.按照板塊學說的觀點,右圖4中( )
A.E山脈會消失 B.F山脈會消失 C.地中海會消失 D.紅海會消失
9.測量氣溫的儀器要用到 ( )
A.溫度計 B.濕度計 C.雨量器 D.氣壓計
10.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降水概率為100%,表示肯定有雨
B.污染指數小,對人體的健康有害
C.世界第一張天氣圖的誕生,與一次戰爭有關
D.在衛星雲圖上,綠色表示陸地;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平原
11.立春以來,我省雨雪天氣頻繁,雨量大,光照不足,導致田間作物苗情長勢差。這反映了天氣對人類的哪方面的影響( )
A.生活 B.交通 C.生產 D.軍事
12.一般來說,一年中北半球大陸上最高氣溫出現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13.右圖6表示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地全年高溫多雨 B.該地極有可能是在赤道地區
C.該地一定在南半球 D.該地一定在北冰洋內
14.青藏高原緯度較低,但氣候寒冷,主要是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影響(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 D.人類活動
15.下列地區,人口分布最為稀少的是( )
A.亞洲東部和南部 B.亞馬孫平原
C.歐洲西部平原 D.北美洲東部
16.右圖現象所示的原因有( )
①鄉村人多地少,收入少,生活困難
②城裡有好學校,教育衛生等服務設施完善
③城裡有更多更好的就業和發展機會
④城市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是( )
A.阿拉伯語 B.漢語 C.聯合國語 D.英語
18.在中東、北非、東南亞及阿拉伯國家,有數以億計的穆斯林信徒,他們受伊斯蘭教規的約束,有著自己獨特的禮儀習俗。進入這些國家進行商貿、旅遊等活動,一定要對那裡的生活習俗有所了解,否則會帶來很大麻煩。結合你的課外知識,穆斯林信徒飲食禁忌較多,( )是禁食的。
A.豬肉 B.牛肉 C.草魚 D.雞肉
19.對不同地區聚落景觀的敘述,下列正確的是( )
A.東南亞的高架屋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主要受炎熱少雨氣候的影響
B.西亞村莊的房屋具有牆厚、窗小的特點,主要是受極地寒冷大風天氣的影響
C.我國黃土高原的窯洞,建築時充分利用了當地黃土土質疏鬆、直立性很強的優點
D.因紐特人的冰屋主要分布在非洲高山地區,主要是受海拔高的影響
20.下列國家中,人口超過1億以上的發展中國家是( )
A.加拿大 B.巴西 C.新加坡 D.韓國
第Ⅱ卷
二、填空題 (16分)
21.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 和 組成的經線圈。
22.每年3月21日前後是北半球的 日(節氣);此時,太陽直射在 上。
23.比較圖幅一樣大小的蕉嶺地圖與世界地圖,蕉嶺地圖的比例尺較 (大、小),蕉嶺地圖表示的范圍較 (大、小),內容較 (詳、略)。
24.地球上有 個大洲, 個大洋。
25.某地某年7月平均氣溫是23.3℃,1月平均氣溫是 —20.1℃,那麼該地的氣溫年較差是 ℃。
26.海南島氣候終年炎熱,而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這主要是因為兩地 的不同;受地形影響,迎風坡上降水較 (多、少)。
27.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分布的人種主要是 ,亞洲東部分布的人種主要是 。
28.阿位伯人信仰 教, 教是泰國的國教。
三、繪圖、填表題10分
29.根據下表某地各月氣溫、降水資料,在下圖2中繪制該地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6分)
30.結合你對世界國家和首都的了解,填表。(4分)
國家
英國
日本
首都
華盛頓
莫斯科
四、讀圖題(每空1分,共34分)
31.讀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問題。(3分)
(1)虛線AB表示(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山頂
(2)丙處的地貌形態名稱是 。
(3)根據圖中等高線的數值變化規律,乙地的海拔高度是 米。
32.右圖表示的經緯網示意圖中,回答問題。(7分)
(1)A點的經緯度是( , )。
(2)已知B地的經緯度坐標是(0°,20°E),請在圖中用字母「B」標點出來。
(3)點A在C的 方向。
(4)經線指示 方向;緯線指示 方向;圖中箭頭D表示 方向。
33.讀東西半球海陸分布圖,回答問題。(10分)
(1)寫出大洲名稱:A.____ B. C._____ D.______ E.______。
(2)寫出大洋名稱: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A洲和B洲分界線是__________運河。
(4)海陸面積對比來看,____分是陸地,____分是海洋。
34.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5分)
(1)⑥位於北極圈以北,它屬於 (熱、溫、寒)帶的氣候。
(2)寫出氣候類型名稱:⑤ ⑦ ⑧ 。
(3)請寫出圖中屬於熱帶氣候類型的序號: 。(全對得1分)
35.讀下面4個國家的輪廓圖,回答下列問題。(9分)
(1)按序號寫出幾個國家的名稱:① ②
(2)四個國家中,屬於發展中國家的有: 。1分(可以填圖中的序號)
(3)4個國家中,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 。
(4)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是不平等的。請把下列選項填入A、B關系圖中。(5分)
a.富國更富 b.出售石油、礦石、木材、橡膠等原材料 c.出售轎車、輪船、飛機、高檔日用品等
d.賺到的錢少 e.產品的價格高
七年級上冊第一學期期末試題 參考答案
(說明:本套試題突出考查經緯網、方向、圖表技能的掌握。從考查的情況來看,難度稍大)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1~5:ACABB 6~10:CDCAB 11~15:CCCCB 16~20:CDACB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6分)
21.20°W 160°W 22.春分 赤道 23.大 小 詳
24.7 4 25.緯度位置 43.4℃ 26.緯度 多
27.白種人 黃種人 28.伊斯蘭教 佛教
三、連線填表題(12分)
29.見下圖(6分)
30.見下表:
國家
美國
英國
日本
俄羅斯
首都
華盛頓
倫敦
東京
莫斯科
四、綜合題(每空1分,共34分)
31.3分 (1)A (2)陡崖 (3)470
32.7分 (1)(20°W,40°N)或(40°N,20°W)(不寫括弧和逗號不扣分,全對得2分,否則不給分)
(2)如圖B點所示
(3)正北 (4).南北 東西 正南
33.10分 (1)A北美洲 B南美洲 C歐洲 D亞洲 E非洲
(2)太平洋 大西洋 (3)巴拿馬運河 (4)三 七
34.5分
(1)寒 (2)⑤溫帶海洋性氣候 ⑦溫帶大陸性氣候 ⑧溫帶季風氣候 (3) ①②③⑩
35.9分
(1)①俄羅斯 ②加拿大 (2)①③ (3)中國(或③)
(4)見下圖所示
⑷ 綜合測試題(一)全效學習七年級地理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35題 每題2分 共70分) 讀「世界地理簡圖」,回答1~4題。 1、圖中表示南美洲的字母是( ) A a B b C c D d 2、圖中表示印度洋的字母是( A g B h C iD j 3、圖中a、b兩大洲的陸上界線是 A 蘇伊士運河 B 巴拿馬運河 C 基爾運河D 京杭大運河 4、圖中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 A.a B.d C.eD.f 5、亞洲的地勢特點是: ( ) A 中間高、兩邊低B 中間高、四周低C 東西低、南北高D 中國高、伊朗低6、受地勢影響,亞洲河流( ) A 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B 呈環狀圍繞著青藏高原 C 呈放射狀從四周流向中心 D 由東向西流 7、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A俄羅斯 B加拿大C中國D美國 8、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和國家分別是: A亞洲、印度 B拉丁美洲、俄羅斯 C亞洲、中國D非洲、中國 9、美國本土部分位於哪一個溫度帶? A 熱帶B 南溫帶 C 北溫帶 D北寒帶 10、日本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是: A 本國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資源豐富 B 人口眾多,國內市場大 C 農業發達,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D 進口原料,出口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11、關於印度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世界第二軟體大國B 世界上幾個核技術比較發達國家之一 C 經濟發達的國家 D 全球少數幾個掌握發射衛星技術國家之一 12、有關印度敘述正確的是 ( ) A 最大的麻紡織中心是孟買B 黃麻的產量居世界前茅 C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D 南亞經濟發展最慢的國家 13、當我國為冬季時,澳大利亞為( ) A 夏季 B 秋季C 冬季 D 春季 14、俄羅斯的工業特徵是: A 輕工業發達 B 重工業發達 C 輕重工業都發達 D 旅遊業發達 15、下列旅遊景點屬於西班牙的是: A塔橋 B風車C峽灣 D鬥牛 16、俄羅斯河流眾多,被稱為「母親河」的是: A鄂畢河 B葉尼塞河 C勒拿河 D伏爾加河 17、中東地區最多和最缺乏的資源是 A 太陽能、淡水 B 風力、生物 C 石油、淡水 D 石油、土地 18、有「南極主人」之稱的動物是:( ) A北極熊 B大象 C企鵝D袋鼠 19、歐洲西部地區典型的氣候屬於 A 溫帶海洋性氣候B 地中海氣候 C 溫帶大陸性氣候D 溫帶季風氣候 20、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是 ) A 日本B德國 C俄羅斯 D美國 2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是: A塔克拉瑪干沙漠B撒哈拉沙漠C阿拉伯沙漠 D阿塔卡瑪沙漠 [來源:學科網ZXXK] 22、下列動物是澳大利亞國徽上的一組是: A大食蟻獸、巨嘴鳥 B 袋鼠、鴯鶓 C斑馬、長頸鹿 D考拉、鴨嘴獸 23、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大洲是 () A 南美洲 B 大洋洲 C 南極洲 D 北美洲 24、美國的土著居民是 A黑人B 猶太人C印第安人 D 瑪雅人 25、對日本特徵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 森林資源貧乏 B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C 多地震、火山 D 島國多山,平原狹小 26、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 A智利 B秘魯C巴西 D墨西哥 27、大量的華人和華僑移居美國,聚居在一起,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 A唐人街 B民族村 C南京街 D華人街 28、有一位美國農民,他種的田地比我們這里一千人種的田地面積還大,一天,他來中國旅遊,中國老農好奇的問:「你一個人種那麼多的田地,還有時間出來玩?看你的手上沒有一點老繭,不像個做事的農民。」下面是一位翻譯的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 A.美國耕牛多 B.美國雇了大量外籍工人做事 C.美國農業生產各個過程和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 D.美國自然條件好,種子播下去,不需要人管 29、巴西人熱衷的民間娛樂活動是:( ) A潑水節 B鬥牛 C跳桑巴舞D滑雪 30、俄羅斯位於北冰洋沿岸的冬季不凍港是: A 符拉迪沃斯托克B聖彼得堡 C 摩爾曼斯克D 莫斯科 31、巴西應重點保護的植被是( ) A 熱帶草原B熱帶雨林 C 溫帶草原 D溫帶闊葉林 32、下列動物生活在北極地區的是 ( ) A 企鵝 B北極熊 C大象 D東北虎 33、下列國家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的是: A土耳其 B紐西蘭C美國D澳大利亞 34、世界最寒冷的地區是 ( ) A 北極地區B 西伯利亞 C 南極地區D 青藏高原 35、被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看做「聖城」的是: A麥加 B麥地拉 C耶路撒冷 D梵蒂岡 第二部分 非選題 (每空1分 共30分) 36、讀美國本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7分)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A 洋;B 洋;C灣;D 湖;E 河;G是首都 ; (2)K是舊金山,位於該市東南的 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 37、下圖為中東地區示意圖,據圖完成相關要求。(9分) (1)中東有「三洲五海之地」之稱,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A ______ 海; B海; C 海;D 運河。G為(國家)。 (2)三洲是指洲、洲、洲、 (3)該區最豐富的礦產資源是石油,其分布中心 E是 灣。 讀日本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9分) (1)日本領土由若干大、小島嶼組成。寫出圖中字母A、B代表的島嶼名稱:A: 島;B:島。 (2)C處是_________山,它常被看作是日本國的象徵。 (3)日本工業主要集中於 洋沿岸和 海沿岸。(4)日本位於 板塊和 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5)日本是太平洋西北的島國,東臨 , 西臨 _。 39、讀「亞洲局部地區示意圖」,回答(5分) (1)A是東南亞著名的 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B海域是我國的 (東、南)海。 (3)圖中 (C、D)是我國的第一大島嶼 台灣島。 (4)圖中的大部分地區以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為主,這里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水稻、小麥)。 (5)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 (蕉麻、亞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 [來源:學科網ZXXK] 375e.cn 海陵區2011~2012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 七年級 地理試題(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70分,每題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B C B A A C C D C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B D D C C A D[來源:學科網] B B C C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來源:Zxxk.Com] A C A C C C B B D C C 第二部分 非選題(30分,每空1分) 36、(1) 大西 洋 太平 洋 墨西哥蘇必利爾 湖密西西比 河 華盛頓 (2) 矽谷(1) 里 海 地中 海 紅 海蘇伊士 運河埃及 (2) 亞非歐 (3) 波斯灣新課標 第 一網 38、(1) 本州 北海道(2)富士山 (3) 太平 洋瀨戶內 (4) 亞歐太平洋 (5) 太平 洋日本 海39、(1)馬六甲 (2)南 (3)D(4)水稻 (5)蕉麻
⑸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人教版
http://www.pep.com.cn/czdl/jszx/tbjxzy/qs/jxsj/
源於生活重視基礎培養能力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教材特色
課程教材研究所 富兵
《歷史與社會》課程是這次課程改革的亮點和難點,如何在課程實施中體現《綱要》基本精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整合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促進學生整體地、歷史地認識社會,有效地進行公民教育,教材編寫至關重要。我們教材編寫組在結構設計、內容表述、呈現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嘗試,具體內容如下。
一、教材編寫的思路和結構
《我們生活的世界(上)》是按照《歷史與社會》課程標准(二)所闡述的整合理念,以學生的生活邏輯為主導,以地理和歷史學科為基礎,以相關學科知識為背景和支撐的新型的、綜合教材。它在融合了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側重於對學生進行人文地理和歷史的核心概念、基本觀點和技能方法的教育。
為此,本冊教材設計的基本思路即:生活是主題,包括人們生活的環境、生活的異同、生活的問題,它們是我們生活的社會中的現實存在。
時空是框架,即不同地域人們的生活(空間軸)和不同時代社會的發展(時間軸),它們是我們認識社會的兩個重要維度。
二、教材內容表述的特色
《歷史與社會》是一門開放的課程,它基於學科又超越學科,面向現實世界;始於課堂又不局限於課堂,融入社會生活。為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我們確定了表述課文內容的四個原則:基於案例、基於生活、基於情境、基於問題1.基於案例的思路
教材採取範例性的敘述方式,選用大量的、富有情節的實例或案例呈現問題,營造解決問題的情境,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用知識,變呆板的知識為處理實際問題的手段。在本冊教材第四單元中體現得尤為充分。
教材在「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的每一課中都選取了代表一類同質但特點截然不同的地區,如:「平原人家」中有精耕細作、以手工勞動為主的湄南河平原和集約化大機器生產的代表——美國大平原;「與山為鄰」中有以游牧為生的天山牧民、以梯田開墾為業的元陽哈尼人和利用山區資源發展旅遊業的盧卡索居民;「傍水而居」中有臨湖的江南水鄉、臨海的山東漁村和臨水的義大利威尼斯;「草原人家」中有澳大利亞現代化牧場和內蒙古熱情奔放的草原文化;「乾旱的寶地」中有利用坎兒井灌溉的新疆綠洲農業和蘊藏豐富石油的波斯灣沿岸國家的石油工業;「文明中心——城市」中側重於經濟中心、城市布局和文化之都等角度,分別選擇了上海、築波和巴黎。不難發現,教材在各個點位的確定上頗費心思。每課選取內容的角度都不相同,而且中外兼顧,以中國為主,最大的突破在於沒有按照原有地理學科按地域或區域劃分的方式和選擇首都或重要城市進行介紹的作法,而代之以能夠反映不同區域(如平原、沿海、山地、草原、沙漠、城市或鄉村)人們的生活的典型材料。有的點位可能很小,但只要能反映一類區域人們的生活或某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就可以把它作為一個案例進行解剖。像法國盧卡索這樣的小山村,即使對地理專業工作者都是一個鮮為人知之地。它原是一個貧瘠的小村莊,經過十幾年的開發成為一個著名的度假城市,但在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時,如何治理和保護環境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是看重眼前利益過度利用還是放眼未來善加保護,是擺在那裡居民面前的難題,也當前很多地區都面臨的一個兩難處境。教材實寫盧卡索,實則在對學生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說,盧卡索雖小,卻有很強的代表性。
這種案例式教學以點代面,一方面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面面俱到,掛一漏萬,另一方面降低了知識記憶要求,減輕了教學負擔,節省了時間。有助於學生學得透徹、領會深入、掌握牢固,學以致用。在通過學習某個具體的區域的過程中,掌握了解區域特色的方法、分析區域生活和解決區域問題的方法,並形成一定的概念與看法。既可以達到知識傳授的目的,又可以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將實踐能力培養落到實處的同時,進行了調查和學習方法的滲透。
2.基於生活的思路
本冊教材嘗試改變單純、孤立地提供具體知識的做法,而是在敘述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常識的過程中,提供相關學科的概念和方法。教學內容力求顯現或選擇適用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況和環境。既從學生的經驗和生活邏輯出發,又不僅以解決具體社會問題為中心,注重教學的長期效果和潛能的開發。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經驗中,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識,他們對很多問題和現象都會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認識。盡管可能是零碎的、片面的,或者還沒有接觸過,但當問題呈現在面前時,他們也可以憑借相關的經驗,依靠自己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學生這些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歷對新知的獲得大有助益,為此,教材應充分關注並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強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幫助其在原有的基礎上成長、提高。如「綜合探究一」在介紹不同種類的地圖後,提出「你還知道哪些地圖?你會在怎樣的情況下使用它們?」的問題,促使學生調動已有信息,積極動腦,主動挖掘獲取新知;再如第三單元「山川秀美」中設計了兩個學生的對話,引導他們從各自的經歷討論山區的好處與問題,加深學生對山區的了解和認識。第五單元「社會生活的變遷」中要求學生製作一個年代尺,「把從出生到現在發生的重要事件標識出來」的練習,以及「談談家鄉近幾十年發生的變化,看看其中包含的歷史」等等,這些內容或問題來自於真實的日常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吻合,能夠增強學生與書本的親近感和真實感,學生易於產生主體建構知識的願望,為解決問題創設了良好的前提。
生活化在本書的另一個意義表現為它力圖改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學科為中心」的弊病。在不同的主題下、不同的范圍內,緊緊圍繞人們的社會生活這個中心,結合個人生活、人類的生活環境、中國人生活的環境、世界不同地區人們生活的環境和人們生活的歷史等方面,勾勒人類生活的全貌(參見結構圖)。在此過程中,始終將人、地和社會有機聯系在一起,建立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闡述因地制宜和各要素相互聯系的觀點。例如第四單元中「美國大平原」和「元陽梯田」的設計。
美國中部大平原
從以上兩圖可以清晰地理解自然環境對人的生產、生活的影響以及人們如何利用適應、改造自然環境的。
3.基於情境的思路
傳統的觀念認為教材是事實性知識,是普遍規律或原理,是可以獨立於現實情境之外獲得的,學習的結果也可以自然地遷移到各種真實情境中。而實際上,情境總是具體的、千變萬化的,抽象概念、規則的學習往往無法靈活適應具體情境的變化,學生常常難以用學校獲得的知識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真實問題。教學應力求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而不是只充當知識的復制機器。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是學生選擇學習和自主處理的素材。創設一定的情境,提供富於情節的、豐富的、現實的案例,除了能夠吸引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外,還能比較准確地把握學生在不同情況下如何活用所學知識或技能處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每個單元後的綜合探究是本書集中體現情境教學特點的內容。「在地圖上獲取信息」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課文提供了五個不同的、具體的情境,在每個情境下,要求學生提出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方案。實際上,本課是在交待地理學習和社會生活的工具之一 ——學會使用不同種類的地圖:比例尺大小不同、功能不同(有交通圖、旅遊圖、等高線圖和反映不同歷史時期變化)的地圖。如果以定義加說明的形式直接表達出來的話,不僅枯燥乏味,使知識教條化,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遇到現實問題時仍可能茫然不知所措,不會將書本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去。而事實上,地圖的閱讀和使用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的一部分,並且在未來社會中將變得日益重要。在情境式的活動設計中,把傳授和形成知識的兩個過程綜合在一起,不知不覺中達到了教學目的。課文這種處理方法,具有較大的擴展空間。
4.基於問題的思路
一切思維都從問題開始。教學過程不僅僅是把知識裝進學生的腦袋,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把知識變成他們自己的「學識」和「主見」。教學要促進學生思維就應首先培養問題意識,教學內容關注問題、引發問題,激發他們的探索慾望,圍繞問題展開敘述,針對問題進行探討。問題常常產生於具體的情景、非正常現象,本書注意在教學的重點或難點創設問題情境。問題的編排並不是在每部分單元學習的最後,也沒有提供標准化的統一結論,而是自始至終倡導師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經歷探究過程,通過交流和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如第二單元「自然環境」中關於世界氣候類型的活動設計。氣溫和降水是反映氣候特點的最基本要素,是學生描述某一地區氣候需要掌握的兩個最重要的概念,但教材並未直接把概念告訴學生,而是引導他們仔細讀圖。圖2-11隻畫出不同氣候類型及其分布、不同地區的人們對本地氣候的描述。活動要求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詞語,自己進行歸納得出結論。經過主動觀察、發現、理解、記憶下來的知識,學生可以日後隨時提取並加以應用。
三、教材內容的特點
《我們生活的世界》這些編寫方式的轉變決不意味著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否定、拋棄,相反,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本書的處理更加實在、實用。
(一)注重基礎知識
為有效地實現開設綜合課程的目的,提升教學功能和效果,同時又不削弱人文地理和歷史教育的功能,教材精選了對學生終身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對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後無法再接受學校教育的學生,提供未來學習、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平台。例如:
1.基礎知識部分。
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可接受程度,循序漸進,有詳有略,提煉相關學科最基本的知識,而不是均衡覆蓋所有相關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
·社區和區域(一些相關的基本概念)包括:社區的功能和類型、區域差異與聯系。
·世界自然與人文的總體特徵(可與分科地理的世界總論相對應)包括: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自然環境(地形和氣候)及景觀差異、人種、國家和地區。
·中國自然與人文的總體特徵(可與分科地理中的中國總論相對應)包括:疆域、行政區劃、人口與民族;地形、氣候、河流;自然環境差異(南北差異和東西差異)對人們生產與生活的影響。
·不同自然環境下人們的生活(部分地涵蓋了分科地理中的分區地理內容,但更側重於人的生活)包括:居住在不同平原、山區、水域、草原、沙漠與城市等地人們的生產、生活與文化活動。
·社會生活的變遷(開啟歷史之門的鑰匙,是學習具體的歷史知識的基礎,有些內容是對分科歷史的有益補充)包括:表示歷史時間和紀年的詞彙、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獲取了解歷史信息的途徑。
2.基本技能部分。
·閱讀、選擇和使用地圖的能力。
·閱讀和使用地球儀的能力。
·收集、辨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掌握和運用社會調查的方法、區域研究的一般方法。
·閱讀和製作年代尺的能力;建立年代和時序的概念。
·掌握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基本觀念:
人地關系——自然環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人的活動對環境的反作用——滲透可持續發展思想。
歷史的觀念——事物都是在發展和變化的——歷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歷史影響著今天的生活。
觀念的形成隱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直白地灌輸給學生,而是經過主動加工、自然發生的,需要學生領悟、思考後逐漸形成。
(二)突出能力培養
1.體現在課題活動的設計上。
改變原來以概念、原理和觀點為主,直白地表達概念、觀點、結論、事實,輔之以少量的活動設計的課文風格,代之以大量引發思考、鼓勵動腦、動口和體驗探究價值的活動設計和案例分析,在活動中注重表達形成概念、觀點、結論和事實的過程。
作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有些原來正文結論部分(規律性或常識性知識)變成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的過程。大體說來,課堂活動有三種設計方式。
(1)把原來教材總結歸納的內容以活動的方式呈現出來。學生通過討論、讀圖、練習或競賽等形式,體驗獲得新知識的過程,自己得出歸納性的結論。改變了原來先教給學生結論或定論,再讓學生驗證規律的做法。如以往學習中國地理基本概況時,教材一定要寫出與我國陸上相鄰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的名稱,但在我們的第三單元「國土與人民」中要求學生閱讀地圖,自己去發現答案,由於課本沒有寫出具體國家,又減少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內容,減輕了學生負擔;第三單元「山川秀美」中季風氣候的影響,也是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分析思考、集體討論、概括總結季風的好處以及因其不穩定性導致的危害,除了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總結歸納、語言表達、與人合作能力外,還要能擴展所學知識,否則無法回答出五個方面的問題,對學生提出了較高要求,類似活動還有很多。
(2)有一定難度的重要知識,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又不易推斷的內容,在經過學生大腦思維後,教材再展示給學生。「山川秀美」中需要學生知道我國地勢高低起伏的大致狀況,如果簡單地教給學生西高東低的概念,即時記憶可能很容易,但並未必理解。在本冊教材中我們安排了讓學生「沿著北緯32°的地形剖面圖,看看我國地勢自西向東是怎樣變化的?」的活動,這里學生應具備基本的地圖知識,會閱讀地形剖面圖,還要經過頭腦、視覺等感官活動,體驗規律性知識的獲得過程,最後教材才給出描述。再比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秦嶺-淮河分南北是一個重點內容,南方北方的氣溫、降水以及景觀的差異很大,教材是將結論直白地呈現給學生,還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建構,親歷探究過程,其教育教學效果截然不同。我們嘗試讓學生先閱讀1月中國平均氣溫分布圖及中國年降水量線分布圖,分別找出經過秦嶺-淮河的(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然後交待秦嶺-淮河是劃分南北的分界線及其指標。雖然教材最後還是表達了結論,但學生經歷了學習過程,閱讀使用地圖等基本技能不斷被強化,學習的興趣和滿足感可以得到大大增強。
(3)開放性討論、辯論或技能訓練,不預設任何唯一的標准答案,而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想像,只要言之有理,論之有據,就達到了教學效果。「山川秀美」中兩位學生提出了對山區的不同看法,在此基礎上,進而啟發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加深對山區的了解、熱愛和對問題的認識。「傍水而居」的自我測評中設置了「水對水鄉人們的生活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允許學生開闊思路,自由想像、思維。「從地圖上獲取信息」中讓學生幫助設計從北京到杭州的旅遊路線,時間、交通工具、經費未定,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學生只要了解交通圖的作用和用法就能夠完成路線設計,但不限制少數學生新穎、獨到的創意。這種開放式的編排是力圖將課程標準的理念落到實處的探索。
在教學中體現教與學的過程,活動的設計就是教學的有機、必要組成部分,承擔了課文教學內容應起的作用,好的活動甚至可以收到超過文字表達的效果;改變了在課後用「想一想」「做一做」等集中總結、復習知識的方式,把學習活動安排在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各個關鍵環節上。
2.體現在「自我測評」功能的轉變上。
「自我測評」不是老師用來檢測學生的工具,而是學生課下自我評價、反思學習成果的手段,因此不作硬性規定,習題設計具有很大的彈性,學生完全可以量力而行,因人、因地而異。它的功能不再是簡單的復習,重復記憶,而是教材內容的延伸、拓展和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比如第五單元「區域的故事」中選擇了「小漁村變大城市」的深圳、「逝去的繁榮」——樓蘭和美國的死城——「古老而年輕的北京」等地作為案例,其中暗含的一條主線,即區域變化的不同類型: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古老與現代融合等,這個結論教材並未明確告訴學生,而將它放在課後自我測評中,「比較上海、築波、巴黎、深圳和北京等城市,說出這些區域變化的特點」。學生需要梳理出區域變化的類型,再聯系前面內容,比較、分類、整理。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識准備和必備的技能,高效地完成此類測試是不太可能的。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似乎不需要學生牢記所謂的重點,也無需教師批閱,實際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但又沒有做劃一的規定,不再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設立切實可行目標,保證學生有所為,有所得。
3.體現在「單元綜合探究」形式的創新上。
體現研究性、綜合性的調查、探究主題,是本課程的特點之一。將研究性學習作為基本內容的呈現方式,貫穿於教材編寫的全程,作為課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本書的特色。在教材編寫的全程貫穿思維過程的引導,尤其注重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活動設計。有些本身就是教學內容,如「在地圖上獲取信息」「從地球儀上看世界」等;有些內容是在具體情境下的運用,在做中學,應用性強。
總之,《我們生活的世界(上)》突出體現內容的整合、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獲取知識的方法的習得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三)增強教材普適性
為保證課程標准理念、教學讀物編寫和具體教學實施之間的落差,課本盡可能適應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以利於師生在不同的條件下、在不同基礎上實施教學,大大增強了適用性、普及性和實用性。
課文提供了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資源,使各個活動在各地學校都能開展。為減少受教學資源限制等困難,教材指示了最基本的資料來源或參考,如「查閱世界地圖、《新華字典》或其他材料,給世界上領土面積前六位的國家排排隊。」
開放性的問題設計,緊密聯系本地和本人自身實際,使每個人都能有的可說、有的可做。例如「如果你家附近有山區,說說當地人是怎樣利用山區資源的。其中哪些措施值得推廣,哪些地方還值得改進。」「牧區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與你所在地區的生活有什麼異同?為什麼?」「談談你的家鄉近幾十年來發生的變化,或者找出自己所在地區的一兩個地名,看看其中包含怎樣的歷史。」「你家鄉的地形和氣候是什麼樣的?這種自然條件會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哪些影響?」這樣的提問為學生的回答提供了很大空間,有助於加強對本地區的了解、關注,產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降低難度,提出具體要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設計了兩位不同地區學生的春節問候。從他們各自的描述中,並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了解到南北方氣候、景觀及人們生活的差異。盡管學生水平有高有低,但都可以對某一個方面發表感想。
所設計的活動,適合於有關年級和不同地區學生的特點,呈現出不同的層次,有一定梯度,可操作、可把握,不論是調查研究還是課堂討論,都便於指導、富有成效。
此外,教材充分考慮了初一學生好動、好奇、注意力短暫集中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反映他們年齡特徵、興趣特點和認知水平的活動。如「國家和地區」中給出9個國家的國旗,讓學生把國旗和相應的國家名稱聯系起來;我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的拼圖游戲等,寓教於樂,於不知不覺中達到了知識教學、動手練習的目的,學生更易獲得滿足感,激發學習的內驅力。
本書圖文並茂,採用大量照片、圖畫和表格,一目瞭然,減少了文字說明,增強了現場感。可視性強、可讀性強,文字生動,趣味性強,這些也是本冊教材突破點之一。
⑹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的教學資源都在哪裡下載
中學學科網 網路文庫
⑺ 初一年級地理
初一年級地理學科教學方法總結
當代教育理論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現狀表明,以傳授和記憶知識為主要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日益發展的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因此,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成為每一位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作為一名中學的普通地理教師,我根據幾年來的教學實踐,通過調查學生,查找資料,閱讀相關理論書籍,吸取其他教師的先進教法,總結了一套以學生的自學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我將其命名為導學式教學方法。
一、基本內容
導學式教學方法,概括地說就是教師引導自學,指導學法。即教師的
主要作用為「導」,導包括指導和引導。引導是給學生一個學習綱要,讓學生以此為線索來學習,指導就是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導」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並學會學習。採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將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將獲取知識與能力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
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應以教師的「綱」為線索,學生的「自學」為基礎,學習方法的指導為重心。一般來說,課堂應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寫出提綱,明確要求。
教師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一份教學綱要,應盡可能
地反映教材內容的知識體系,框架結構。並展示該課的學習目標,註明對各知識點的要求和對基本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要求。這樣有利於學生准確地把握各知識點的具體要求。
2、學生看書,自學基礎知識。
在教師的綱要指導下,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書,讀圖,較准確地勾畫,
標注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巡迴指導,使學生讀書,讀圖的目的更明確,勾畫,標注的方法得當。逐步掌握讀書,讀圖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的良好習慣。
3、學生質疑,教師答疑。
學生通過看書,已經掌握了大部分內容。但對個別難點問題理解起來肯定有一定困難。這是一個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問。當學生提不出問題時,也可由教師提問,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結論。
4、通過課堂練習,強化記憶。
課堂練習是指在課堂對學生進行鞏固強化知識,掌握技能的既是學生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的主要源泉。練習題教師應事先設計好,既要覆蓋本書所有的知識要點,又要有典型性,並且要有一定的梯度。此時,教師應在教室巡視,發現練習中的問題,在總結中進行評講訂正。
5、歸納總結,指導學法。
經過以上練習,教師應用最簡潔的語言作出總結,在突出重點的同時,
將本節內容的知識結構講一下,注意與前後知識的聯系。並對本課的學習方法作出總結和指導。
上述教學方法的五個步驟並不是一塵不變的,也並不適合所有的教材
內容。教師應根據學生情況,精選教材中適合實行以上方法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進行大膽的實踐。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教材內容比較簡單,適合學生自學;(2)教材內容線索清晰,條理清楚;(3)教材內容能夠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4)能從教學內容中提取出比較科學、實用的學習方法。
三、理論依據
教學方法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有以下幾點依據。
1、。
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再是傳授給學生一些知
識,讓他們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喜歡學習。要養成他們主動地研究和探索知識的習慣。因此,課堂教學不再是用大部分的時間讓老師「灌」。而是由老師提出學習目標,學習綱要,學生通過自學來分析和解決教材中遇到的問題。當然這並不讓教師在課堂中無所作為。老師的作用在於「導」。「導」得好,整堂課就可能是高效的,成功的。不好的話,課堂就會成一盤散沙。不僅培養不了學生的能力,就連過去的基礎知識的學習也做不到了。
2、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處在一個成長和發育的階段,有著較強的求知
欲和較旺盛的精力。抓住這個特徵,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多動腦,多觀察,多動手。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覺得充實、愉快、有趣。而不致於感到上課是一件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事情。
3、地理教學新大綱的教學目的既突出了對知識的傳授,又重視了地理基
本技能訓練與能力的培養。教學要求也與以前的大綱有所不同。將全部地理知識劃分為「識記、理解和應用」三個層次。把地理基本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劃分為「學會現行教材與舊教材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是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是從如何有利於學生學習來編寫的。教材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趣味性和可讀性,書中配有大量的彩色圖表,編選了大量的學生自學內容和學生活動。教材的語言通俗易懂,道理深入淺出,許多知識學生通過看書就能掌握。因此,在教學中必須突出「學」字,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
當然,由於這種教學方法尚處在摸索階段,有很多地方還不夠完善。在教學中我也得到了許多深刻的教訓:(1)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堂准備 )理論性過強,學生比較生疏的內容不適合採用此方法教學。(3)練習題的設計應難易適當。偏難的習題可能會激發一部分學生的思維,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就可能會感受不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容易產生挫敗感,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總之,要將課堂教學改革繼續深入進行下去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如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心理學、教育學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等。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改進,才能真正取得進步,才能無愧於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
⑻ 初一上學期地理期末考試題
不知道你是哪裡人,各地教材不一樣
建議去學科網看看
內容比較全
注冊一下就可以下自己想下的內容了
大多數是免費的
⑼ 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知識點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洋的狹窄水道。
例21:關於地球表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洋佔三分(七分),陸地佔七分(三分) B.海洋大多分布在北半球(北半球的陸地佔40%,海洋佔60%)C.陸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南半球的陸地佔20%,海洋佔80%) D.北極周圍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南極周圍是一片陸地(南極洲)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學會運用簡筆圖。運用基本經緯網作為參照判斷大洲、大洋位置,如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五帶、低中高緯度等。 七大洲:亞非北南美,南級歐大洋 大洲名稱 亞洲 歐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極洲 瀕臨海洋
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西洋 北冰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北冰洋、大西
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
洋 半球位置
東半球
西半球
東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主要大洲界線: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例22:北回歸線穿過哪幾個大洲的大陸部分: A.亞洲、北美洲、非洲B.非洲、大洋洲(穿過島嶼) C.南美洲、大洋洲 (穿過島嶼)D.亞洲、(穿過島嶼)非洲
例23:全部在一個半球的大洲是:A.南極洲B.歐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面積、緯度范圍、輪廓形態、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等 四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貫通 名稱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地理位置
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南北美洲之間
位於歐洲、非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非洲之間
被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環繞
例24:位於東半球的大洋是 ()A.北冰洋B.太平洋 C.大西洋D.印度洋 二、海陸的變遷
★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地表形態的變化有緩慢的、也有瞬間劇烈的形式;滄海桑田的變化可以用地殼的上升、下降、擠壓、碰撞來解釋。大陸漂移學說是一種解釋方式。例25:P32活動。 ★板塊構造學說:全球劃分為六大板塊,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板塊交界帶多火山地震。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 板塊的運動:發生張裂運動→使地表發生斷裂→形成裂谷、海洋,如東非大裂谷;發生碰撞擠壓→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巨大山脈,如地中海、阿爾卑期山—喜馬拉雅山地帶 例26:海嘯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印尼成為2004年大海嘯的重災區? 例27:長沙為什麼很少特大地震?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海洋生成和發展的圖示見P38組圖;世界火山與地震分布見P37圖。運用簡筆略圖表示火山地震帶。
例28:喜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於: A.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 B.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撞C.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撞 D.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相撞 還可以問:日本群島、紅海、東非大裂谷、冰島火山
例29:為什麼環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請用板塊構造學說的理論解釋。
例30:龐貝古城是維蘇威火山爆發的遺址,維蘇威火山爆發是在全球火山地震帶上嗎? 例31:2004年大海嘯是爆發在全球火山地震帶上嗎?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今天+風和日麗:天氣用語(短期);今年+四季分明:氣候用語(長期)短期天氣預報可以了解大氣短時間的狀況,大氣長期穩定的特徵要了解氣候特點。
天氣
氣候
概念 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 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描述
要素 常用的有:氣溫、降水、風、雲、霧等 一般只用:氣溫、降水 例詞
陰晴、風、雨、冷、熱、雪、雹、霧、
揚塵、沙塵暴
終年炎熱多雨、全年高溫少雨、
冬季寒冷乾燥
特點
時間 短時間 長時期 變化
常變化
少變化
聯系 均指大氣狀況:天氣是氣候的基礎,氣候是天氣的綜合
例32:下列為我國某地區某日的天氣預報:北方有一股強冷空氣明天起影響我市,預計明天白天:晴,偏南風8-9級,最高溫度12°,最低溫度零下5°。請說出這一預報中不科學或錯誤的地方。(風向、氣溫、攝氏度)
例:下列詞語那些是描述天氣與氣候的:狂風暴雨、多雲轉晴、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烏雲密布、彩雲滿天、四季如春、冬冷夏熱、一場秋雨,一場寒、春風又綠江南岸,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常用天氣符號的識別,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P46 3-6
電視天氣預報:衛星雲圖(晴天:無雲的地方;陰天:有灰白色雲的地方;有雨:白色雲的地方) 其它天氣預報:報紙(P45圖3-4)、互連網(P47活動4) 例:P46活動1、2、3 例33:下列選項中不屬於天氣預報范圍的是( ) A.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B.降水的強度C.空氣質量公報D.風力的大小
一般情況下,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陰:指天空中經常有雲的情況;晴:天空無雲或去很少。
為什麼要進行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可讓人們及早做好准備,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氣,避免和預防不利天氣的危害。
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觀測——接收數據——處理資料——制圖——分析判斷——做出預報
根據空氣污染指數來判斷一個城市空氣質量的狀況:污染指數小,空氣清新,對人體健康有利;空氣污染指數越大,空氣污染越大。空氣質量狀況就越差,對人體健康越有害,影響越嚴重。
人類活動對大氣狀況的影響:人類活動產生污染物污染空氣,使空氣質量下降,反過來又影響人類的生產與生活,為此,人類應控制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以創造美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二、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太陽直射的地方氣溫高、太陽斜射或有極晝極夜現象的地區氣溫低。緯度越高氣溫越低。
氣溫與生活:氣溫的測定:氣溫的表示符號℃,讀法「攝氏度」,氣溫的觀測及平均氣溫的計算(每天觀測多次,然後再取平均值: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 氣溫日變化:最高氣溫(14時左右)- 最低氣溫(日出前後) 年變化:北半球氣溫:大陸(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與北半球相反;最高氣溫減最低氣溫得氣溫年較差。 氣溫的垂直遞減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氣溫高 氣溫低 影響因素 一般來說 低緯度 高緯度 緯度 同一緯度
夏季陸地 夏季海洋 海陸
冬季海洋
冬季陸地 同一地點
海拔低
海拔高
地形
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氣溫自赤道向兩極遞減;大約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為高溫地區(高於20℃);兩極地區為低溫地區(低於-10℃)
例34: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分布區位於( ) 例:P50活動 P51活動1、2 A.亞洲大陸 B.非洲大陸 C.南美洲大陸 D.澳大利亞大陸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一般認為,降水形成有兩個基本條件:降溫和凝結,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降水類型由上升降溫的形式決定。一般為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降水:從大氣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日降水量:每天8時,20時各觀測一次,並把兩次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月降水量:某月每天觀測的降水量之和;年降水量:某年每月觀測到的降水量之和,通常指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降水的分布:①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②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③在溫帶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④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⑤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即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降水最貧乏的地區即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
例35:下列四個地區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A.亞洲東部 B.南美洲北部 C.非洲北部 D.歐洲西部
例36:下列地區降水量最多的是( )A.赤道附近 B.極地附近 C.內陸地區D.亞歐大陸沿海地區
例37: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東經91°50′,北緯25°20′),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818mm,被稱為地球的「雨極」,請查找地圖和資料,簡要分析乞拉朋齊為什麼會多雨? (印度洋、喜馬拉雅山南麓、迎風坡降水多)
★繪制氣溫曲線圖、繪制降水量柱狀圖
氣候曲線圖的繪制方法:①繪制橫坐標,把它們平均分成十二段,逐段標上月份;②繪制縱坐標,依次標注氣溫刻度,單位為℃;③將表中各月的氣溫數據用點標注出來,再平直的曲線表示出來;④在適當的位置寫上圖外,完成畫圖。(可概括為:一橫月,二縱溫,三網格,四定點,五連線)
氣溫曲線圖的的閱讀方法:一是找極值,即找氣溫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二是看彎曲,即看氣溫曲線的彎曲程度的大小;三是析變化,即分析氣溫的變化。
降水柱狀圖的繪制方法:①繪制橫坐標,把它們平均分成十二段,逐段標上月份;②繪制縱坐標,依次標注降水量刻度,單位為毫米;③將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數據用點標注出來,再有柱狀圖表示出來;④在適當的位置寫上圖外,完成畫圖。
降水柱狀圖的的閱讀方法:首先看柱狀高低,對照降水量刻度,讀出各月降水量的約數,以及計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內的變化情況,包括該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勻,什麼季節多雨,多到什麼程度,什麼季節少雨,少到什麼程度
例38:教材P51活動1、2學會運用氣候類型一節所有氣候圖標分析氣候特點,如P53第一題、第二題、P55活動、P56第二題、P59、P60活動。
★氣溫與降水的變化規律 氣溫(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低海拔向高海拔遞減;冬冷夏熱;每日14時氣溫最高)降水(溫帶地區沿海向內陸遞減並影響景觀的變化,從沿海向內陸逐漸由森林景觀過度到草原景觀、荒漠景觀)
例39:一天中氣溫最低值出現在( )A.太陽落山時B.深夜12點C.凌晨1點D.日出前後 例40:關於氣溫的變化規律,敘述正確的是( )
A.北半球7月份,陸地氣溫低於同緯度海洋氣溫B.山麓地帶溫度低於山頂溫度C.高度每上升1200米,氣溫下降7.2℃D.同一地區,下層空氣較上層空氣冷
⑽ 求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
http://www.pep.com.cn/czdl/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