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地理八年級下冊南方北方

地理八年級下冊南方北方

發布時間: 2021-03-04 10:35:13

㈠ 求八年級地理。。中國南北方的差異有哪些

氣溫差異,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冬季南北溫差大;耕地,南方為水田,北方為旱地;主食回,南方是答大米飯,北方是麵食;南方是輕工業,北方是重工業;南方有色金屬豐富,北方石油、鐵、煤豐富;以秦嶺淮河為界,南方河流冬天沒有結冰期,北方河流冬天有結冰期;南方的糖料作物是甘蔗,北方是甜菜;南方油料作物是油菜,北方是花生;南方飲料作物是茶,北方是酒;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熟制,北方大多是一年兩熟到一熟,南方是一年兩熟到三熟;交通差異,南船北馬,以秦嶺淮河為界,南方河流多大多是河運,北方則以陸地運輸為主;南方主要是尖頂房,北方主要是平房;南方語言復雜,北方語言則比較單一;南方雨季較長,北方雨季較短;南方人都比較輕,北方人都比較重。我只知道這么多,我也是初二的學生,希望能幫助你

㈡ 八年級地理 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主要海峽有:台灣海峽和瓊州海峽。主要島嶼有台灣島、海南島和崇明島,瀕臨的海洋有黃海、東海、南海和太平洋。
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及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地勢東西差異大,主要位於第二、三級階梯,主要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該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山地丘陵區大多植被繁茂,鬱郁蔥蔥,景色秀麗。
主要地形區有:長江中下游平原(江漢、洞庭湖、鄱陽湖、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江南丘陵、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橫斷山脈、南嶺、武夷山脈、秦巴山地、台灣中央山脈、兩廣丘陵、大別山脈。
南方地區地勢東西差異大,主要位於第二、三級階梯。東部平原、丘陵面積廣大,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平原,河汊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江南丘陵我國最大的丘陵,大多有東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間分布;南嶺地區岩漿岩分布廣泛;西部以高原、盆地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又被稱為聚寶盆)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雲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區,山間「壩子」是當地主要的耕作區;橫斷山脈和秦嶺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省級行政區劃概念的南方地區的范圍大致包括東南、中南和西南地區。包括江蘇、安徽、河南、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西藏、廣西、廣東、海南、台灣、香港、澳門(不包括海南)。

㈢ 八年級下冊地理南方地區的四個區域分別它們的面積是多少

我國有明顯的四大地理區域,每一個地理區域都佔用比較大的面積。南方地區在我國占據大約四分之一的面積。北方地區佔百分之二十,西北地區佔百分之三上,青藏地區佔百分之二十五。

中國四大地理區域

㈣ 南北方差異(初二地理)

性格:南柔北剛
身材個頭:南矮北高
飲食:南甜北咸
工業:南輕北重
降雨:南澇北旱
主食:南米北面
語言:南繁北齊
建築: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
軍事政治經濟:南經北政
武術:南拳北腿
季節差異:南小北大

㈤ 八年級下冊地理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1.南方北方:秦嶺淮河一線2.西北:內蒙古邊緣線3.青藏:西藏、青海和四川的一部分。
這是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的知識吧。

㈥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

八年級地理(下)復習提綱
(本資料在人教網上收集整理)
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大致相當於我國冬季0℃等溫線;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主;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和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區域劃分的原因:根據不同的需要來劃分,一個地區可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同一類型的區域,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
第五章我國的四地理大區域
形成四大區域景觀差異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點不同。
P5活動1、2、3
第一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P8活動1、2;P10活動1)
一、位置范圍
以東渤海、黃海,以南秦嶺、淮河,以西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北內蒙古高原:范圍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肅、寧夏的東南部,江蘇、安徽兩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面積20%;人口40%,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的有:東北的滿族、朝鮮族;寧夏、甘肅的回族;河湖。
二、氣候
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判別:濕潤、半濕潤。
三、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小麥;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
經濟作物:棉花、穀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樹:東北天然森林、溫帶水果;礦產資源:鐵;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蘋果、葡萄、梨、桃、杏、柿;
四、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麵食(東北,華北:盛產小麥,以麵食為主;黃土高原:則以小米為主);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防寒保溫(東北,華北:土坯壘牆,磚瓦房(火炕);黃土高原:窯洞);
交通工具:傳統:騾馬作役蓄馬車;現代:鐵路、公路
運動項目:溜冰
六、生態環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態環境:由於長期的墾植開荒、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嚴重(東北:黑土流失;華北:旱、澇、鹼、風沙威脅;黃土高原:黃土裸露,溝壑縱橫);
東北平原: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重建生態家園;華北平原: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營造農田林網,改善土壤,減輕災害;黃土高原:植樹種樹,退耕還林,退林還牧,發展生態農業;
七、主要城市
北京、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石家莊、太原、西安
南方地區:
一、位置范圍
以東 東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嶺、淮河:范圍 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面積 25%;人口 55%,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有30多個,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廣西、雲、貴、川、渝、湘、瓊等省區。人數較多的有: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地形: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分布(東南沿海受夏季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鉀等養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國;南方地區-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坦,河網密布,土壤肥沃,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單季水稻、油菜、冬小麥的主要產區);河湖:長江、京杭運河、華南大動脈-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氣候
類型: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判別:最高氣溫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三、農業發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經濟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林果(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養蠶-蠶絲的主要產區;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主要水果:兩廣、閩、台勝產甘蔗;南部沿海地區出產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桂圓等水果;海南島出產椰子;礦產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豐富;
四、工業發展及問題
長江中下游工業帶(上海、南京、杭州-綜合工業區;武漢-鋼鐵、輕紡;湘、贛地區-有色金屬);南部沿海外向型工業帶[有南通、上海、寧波、溫州、廣州、湛江、北海等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等;主要工業部門有家用電器、、服裝、食品、玩具製造等以出口為主的加工工業和製造業];西南地區[宜昌、重慶-電力、鋼鐵;攀枝花、六盤水-鋼鐵、煤炭;西昌-火箭發射基地。
經濟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樹、毛竹、杉樹、樟樹;發展了制茶、絲綢、食品、建築材料等工業
五、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大米
傳統民居特點:注意通風散熱,以南北朝向為主,瓦房屋面較陡
交通工具:傳統:船舶;現代:船舶
運動項目:游泳、龍舟竟賽
六、生態環境及治理
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災面積達一萬平方千米,損失百億元:加固堤壩;疏浚水道;重點限期治理污染源。
紅壤是在高溫多雨的環境下發育而成的,含鐵、成風較多,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粘重,是我國南方的低產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機肥料、補充熟石灰等以改變土壤的酸性,種植茶樹、油樹、杉樹、馬尾松等耐酸性經濟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
上海
第二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P12活動1、2
位置范圍
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內蒙古自治區,新疆,寧夏,甘肅北部(面積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較稀疏,以漢族為主,大致佔2/3,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等,他們分別聚居在內蒙古,寧夏,新疆)。
一、 從草原到荒漠的景觀變化
⒈形成原因:深居內陸
2.地表景觀
⑴高原,盆地為主,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
⑵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 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的廣大草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本區出產的肉,奶,皮,毛及其製造品不僅供給當地人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還大量輸送到其他省市,並出口到國外,成為本區重要的經濟支柱。
三、 灌溉農業
⒈灌溉農業的特點
本區氣候乾旱,降水量少,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當地農業水源的依賴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區,農業比較發達,稱之為「灌溉農業」。
⒉主要分布地區
① 內蒙古河套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
② 寧夏平原:引黃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為『』塞外江南,小麥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長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靠祁連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
④ 新疆綠洲:依靠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進行灌溉,是西北的糧棉瓜果之鄉,吐—葡、哈,新—長絨棉。
五、地下寶藏
豐富的礦產資源:煤,石油,稀土的儲量大。
六、 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通訊和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西氣東送(將新疆塔北油氣田天然氣通過管道送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意義:穩定東部經濟發展,促進西部經濟發展);西電東送(將蒙中西、寧夏水電站的電能送到華北和東北地區);
七、 生態環境建設
沙塵暴的形成:西北地區由於乾旱缺水,植被覆蓋率低,經營管理粗放,超載放牧和盲目開墾,沙化面積逐年擴大是造成北方沙塵暴的主要原因。
目前,西北地區的人民正在通過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林,大力發展人工草場,推廣欄養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術重建西部的生態環境。
八、 西北地區人民的生活
1. 食:牛羊肉和乳製品。
2. 住:用羊毛氈搭成的易於拆卸的氈房
3. 行:馬、駱駝、小毛驢。
4. 體育項目:舞蹈、摔跤、馬術。
青藏地區:
一、 位置范圍 P14活動1、2
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積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區,青海省東部漢族人數較多。
主要河湖有:長江、黃河、支流湟水、雅魯藏布江、青海湖(多鹹水湖,乾旱,蒸發量大,冰雪補給,含鹽,冰川縱橫,猶如固體水庫)
二、 世界屋脊與高寒環境
1.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許多山峰高達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
2. 地處亞熱帶,深居內陸,青藏高原阻擋了北上的暖濕氣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為雨季,10—3月為乾季)。形成獨特的高寒氣候,地廣人稀。
3. 日較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裝、舞蹈的動作幅度小。)人口、城鎮都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如雅魯藏布江谷地和黃河支流湟水谷地)。
三、 高原農牧業
1. 發展種植業的有利條件:日照強,溫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較低,但大潔凈,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
不利條件:降水少,氣溫低。

㈦ 八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初二地理下學期復習提綱

第五章:
1、地理區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自然區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經濟區域,如工業區;有的是行政區域,如西藏自治區。同一個地理區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3、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比較:
比較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於0°/低於0°) 低於0° 高於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平原與高原為主 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糧食作物 小麥 水稻
傳統交通工具 馬車 船
傳統體育項目 滑雪、溜冰 賽龍舟、游泳
4、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乾旱為主要自然特徵的地區。
5、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
6、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細毛羊,青藏的氂牛、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7、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第六章:
1、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 北京皇宮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這樣的城市格局是我國歷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代表作。
3、 北京有著無數名勝古跡,長城、頤和園、天壇、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4、 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5、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6、 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7、 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設高層建築,「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8、 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很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9、 長期以來,港澳與祖國內地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中以香港表現得最為明顯。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香港和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10、轉口貿易是指從一國購進商品後,不在本地銷售,而直接賣到其他國家的貿易形式,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11、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12、台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
1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雄偉的天山山脈橫亘這些新疆中部,南北兩側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
15、新疆有大小數千個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坎兒井是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長期為新疆的綠洲居民所利用。
16、新疆預測石油、天然氣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隨著國家「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並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沿海開放城市(廣州)、經濟開放區(整個珠江三角洲)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
2、 利用這里的優越條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珠江三角洲外資的主要來源地是港澳地區),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3、 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加工製造企業,發展外向型的經濟。
4、 珠江三角洲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製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吸納了數百萬外地勞動力。
7、 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建設用地,這些非農用地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8、 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塊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獨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觀。
9、 西雙版納生活著上千種動物,其中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形象地把這里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10、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魅力。
11、長期以來,西雙版納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家和雲南省有關政策的鼓勵下,西雙版納憑借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使旅遊業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2、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3、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較為乾旱,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所以說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4、在黃土高原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5、長江沿江地帶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為本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區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區。
6、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7、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之一。通過眾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這些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
8、長江沿江地帶擁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區城鎮密集,上游地區城市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在這四個特大城市的基礎上,分別形成了以它們為中心的四個城市群。
9、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目前,自東向西已經形成了四大工業基地。鋼鐵、石油化工、汽車、輕紡等工業基地沿江分布,構成了我國東西綿延的「工業走廊」的雛形。
10、在長江沿江地帶大規模的開發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洪澇災害(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導致水體、土壤酸化,對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性危害,華中酸雨區是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西南酸雨區是第二嚴重的酸雨區,華東酸雨區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第九章:
1、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一個區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同時還要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
2、人口眾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是我國的又一基本國情。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國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世界中求發展。

㈧ 初二地理:造成中國南北方差異的原因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這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由於我國南北雙方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歷史文化以及政治經濟活動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國南北方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顯著差異。

1、南澇北旱:我國屬於東亞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南方不僅雨季歷時長,而且由於夏秋季節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現洪澇災害。而華北、西北降水較少,再加上墾殖、放牧過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臨嚴重的「水荒」,影響著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為此黨中央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以調節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配矛盾,這樣既可緩解南方的水患,又可解決北方的水資源危機。

2、南米北面: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愛米飯,北方人喜麵食,其實這與南北方的農業生產結構不同有關。我國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耕地多以水田為主,所以當地的農民因地制宜種植生長習性喜高溫多雨的水稻。而我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多為旱地,適合喜干耐寒的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

3、南船北馬:我國古代的交通運輸方式是南方以船為主,北方以馬為主。其原因是南方氣候濕潤,降水豐富,地表河網密布,因此為適應「水鄉」的船舶運輸便應運而生。而北方多乾旱、半乾旱氣候,草場廣布,畜牧業發達,馬匹除了提供乳肉產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馴化為代步工具,成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4、南尖北平:我國居民屋頂的坡度從南往北是逐漸減緩的。南方屋頂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氣候又炎熱,高而尖的屋頂利於排水,北方由於降水較少,所以屋頂多建成平頂,這樣既可節省建築材料,還可兼作晾曬作物的場所。

5、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學特徵而言,我國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據統計,我國東北、華北地區的男子平均身高為1.693米,雲貴川地區則是1.647米。從南北方的氣溫差異來講,由於南方氣候炎熱,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較快,生殖器官發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於氣候寒冷,影響了體內酶的活性,新陳代謝慢,生命周期長;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長而寒冷,人們的戶外活動少,體內營養物質積累多,因而長得「人高馬大」一些。

6、南繁北齊:我國語言的地理差異表現為南繁北齊,即南方語言繁雜,北方語言比較單一。我國北方廣大地區都屬北方方言區,從哈爾濱到昆明直線距離3000多千米,兩地語言雖有區別,但通話、交流並沒有太大障礙。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區內,如閩方言區內,還分福州話、廈門話、莆田話、閩西話等,彼此差異極大,甚至聽不懂。這些語言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是有一定關系的。一則我國北方多地勢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聯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機會多,彼此融合,因而語言差異不大。二則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嶇,交通閉塞,不利於人們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話」。

7、南經北政:從總體上看,我國北方軍事、政治活動活躍,南方經濟、文化發達。北方歷來是我國的政治中心,秦、漢、唐定都長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這更確定了北方在全國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現代,由於西方的科學文化首先從我國東南沿海傳入,促進了南方經濟的飛躍發展,使得南方在經濟文化上的優勢不斷加強。因而「北方出當官的,南方出經商的」,這兩句話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經濟心態。

8、南輕北重:由於受到資源和區位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工業布局有南輕北重的地域特徵,即我國北方以重工業為主,南方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國北方煤炭、石油、鐵礦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因而逐漸形成以采礦、冶金、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結構。而東南沿海地區資源貧乏,但交通便捷、資金技術力量雄厚,所以便揚長避短,發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業類型,因而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

9、南拳北腿:南方由於緯度偏低,地處亞熱帶、熱帶區域,冬季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最高氣溫常在30℃以上。因此,南方人發育較早。根據人體生理發育的規律,發育提前,生長發育期就短。因此南方人長得小巧玲瓏,下肢較短,用腿踢人在搏擊中是其所短,而手的運用則是南方人的優勢。此外,上肢運動時能量消耗比下肢少,產熱少,符合南方人耐熱的特點,這是南方人善用上肢拳法的地理原因之一。
北方則相反,發育年齡偏遲,發育期長,因此身體高大。而且北方人以雜糧、肉類為主,這就給北方人長得高大粗壯提供了物質基礎。又因為氣溫低,在寒冷的冬季,人們多用產熱多的下肢運動。
地形特徵 南方以舟為主要交通工具。因為船上的活動范圍有限,加上船的顛簸,在格鬥中立足不穩,就有被擊倒或掉入河中的危險,故南拳自古就有「未學工夫先扎馬」之說。再由於地面區域相對較小,小范圍的上肢搏擊更利於擊敗對方。
而北方平地面積廣大,外出主要靠兩腿行走,腿部力量足是北方人的基本素質。
10、南甜北咸:的飲食習慣一則與物產有關,再則與氣候有關。南方產糖,濕度大,使人體蒸騰小,因而喜歡吃糖,而不需要吃過多的鹽,如粵菜和蘇錫菜等用糖就比較多。北方地區的相對濕度小,人體蒸騰量大,需要消耗較多鹽分,故口味偏咸。

總之,南北差異表現在各個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很復雜,其中,地理因素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南北雙方應正視這種差異的存在,實現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創造祖國美好的未來。

㈨ 地理八年級下冊 中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有哪些顯著的地理差異

因為緯度的差異抄,造成了南北氣候差異 南北方以秦嶺-淮河一線為分界線,此線以南為南方,以北為北方. 南方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地處高氣壓副熱帶,所以氣候相對炎熱,且靠近海洋 促使海洋的暖濕氣流可以流通,與北方的寒冷氣流抗衡, 形成對對流雨.所以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北方地處北溫帶,屬於所以氣候相對溫暖.東部臨海,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氣候夏季溫暖,夏季寒冷.西部則深居內陸,氣溫日較差大,全年少雨,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 由於秦嶺-淮河一線是1月0℃等溫線,暖溫帶和中溫帶、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等等的分界線,所以南北氣候有一定的差異. 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等等,所以南北植被也有一定差異.南方植被以長綠闊葉林,北方則以溫帶落葉林和寒帶針葉林為主.

㈩ 八年級下冊地理要點

1、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西北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季風因素分界線大至通過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青藏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地勢和地形,分界線大至與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相似。
3、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 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 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4、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特徵的地區.
5、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 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 ".
6、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 細毛羊,青藏的氂牛 ,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7、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8、北京有著無數名勝古跡:長城、故宮、頤和園、天壇、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等。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9、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10、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11、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12、香港人多地狹 ,"上天"――建設高層建築 ,"下海"―― 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13、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很發達,香港是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 博採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14、長期以來,港澳與祖國內地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中以香港表現得最為明顯.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香港和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15、轉口貿易是指從一國購進商品後,不在本地銷售,而直接賣到其他國家的貿易形式, 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16、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是紅底白色的紫荊花,澳門行政區區旗是綠底白色的荷花.
17、與香港相鄰的經濟特區是深圳經濟特區,與澳門相鄰的經濟特區是珠海經濟特區。
18、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彭湖列島, 釣魚島等許多小島, 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19、台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 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 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20、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台灣"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詞是指新竹科學園區.
2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的地形特點.雄偉的天山山脈橫亘這些新疆中部,南北兩側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
22、新疆有大小數千個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 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
23、坎兒井是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長期為新疆的綠洲居民所利用.
24、新疆預測 ,天然氣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隨著國家"穩定 ,大力發展 "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並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25、西氣東輸工程就是把新疆塔里木盆地中的天然氣 (礦產)輸送到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
26、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沿海開放城市(廣州),經濟開放區(整個珠江三角洲)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
27、利用這里的優越條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28、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加工製造企業。
29、珠江三角洲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 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30、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製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31、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吸納了數百萬外地勞動力.
32、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用地,這些非農用地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 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33、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塊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獨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觀.
34、西雙版納生活著上千種動物,其中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形象地把這里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35、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魅力.
36,長期以來,西雙版納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家和雲南省有關政策的鼓勵下,西雙版納憑借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 和資源優勢,使旅遊業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37、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
38、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干沙漠。
39、在黃土高原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
40、黃土高原上的黃土物質是由風力作用形成的.
41、長江沿江地帶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
42、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43、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之一.
44、長江沿江地帶擁有很多城市, 中下游地區城鎮密集,上游地區城市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中心 .
45、在長江沿江地帶大規模的開發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 洪澇災害,水污染和酸雨。
46、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
47、長江沿江地帶構成了我國東西綿延的"工業走廊"的雛形,特別是鋼鐵工業走廊和汽車工業走廊.
48、長江沿江地帶是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
49、華中酸雨區是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西南酸雨區是第二嚴重的酸雨區, 華東沿海酸雨區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50、國土遼闊, 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一個區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同時還要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
51、人口眾多,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是我國的又一基本國情.
52、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國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世界中求發展。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主要農作物 小麥、大豆 水稻、油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次或兩年三次 一年兩次或三次
傳統運輸方式 陸運為主(汽車、馬車) 水運為主
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 屋頂坡度較大,牆體高 氣候
傳統娛樂方式 滑雪 游泳、賽龍船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