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教材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教材

發布時間: 2021-03-03 23:41:09

1.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 快啊,非常急啊·········

人口稀少的地方分別是:
氣候過於( 濕熱)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地區,氣候非常( 炎熱乾旱) 的撒哈拉沙漠地區,( 高寒缺氧)的高原和山區,高緯度的( 酷寒 )地區。∮

2. 七年級地理思維導圖上冊: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知識重點是什麼

重點如下:

  • 第二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球體。
2、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3、0度緯線是赤道;0度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只有一條0度緯線、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
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6、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7、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經線或者是180度經線,就看度數,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
8、在以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度數順時針增大的是東經,逆時針增大的為西經;在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則相反。
9、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10、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緯線,就看度數,度數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
11、在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要用以下規律:以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南緯;以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北緯。
12、0度(赤道)劃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劃分東西半球。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繞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
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3、地球繞太陽旋轉,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形成四季和五帶。

第三節 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A、 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
B、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數比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表示的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表示的內容簡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方;
B、利用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C、無指向標、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熟記一些常用的圖例符號。
3、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4、相對高度:兩地之間的垂直距離。
5、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坡度陡緩的判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
(2)山體不同部位的判讀:A、山頂:閉合等高線的中心;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
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D、鞍部:兩個山頂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疊。
(3)幾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判讀: A、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較高,地面起伏較大;
D、高原:邊緣陡峭,地面坦盪;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8、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黃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4、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第二節 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1、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等於0,表示人口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密度=總人口數÷總面積。
    3、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南部、歐洲西部以及北美洲東南部等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
    4、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5、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6、人口過少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7、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 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9、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教堂。
    11、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稱為穆斯林,代表性建築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創始於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佛堂。
    13、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14、東南亞的高架屋;西亞地區的房屋牆厚、窗小;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

3. 7年級上冊地理思維導圖 第二章、三章、四章 知識點

重點如下:

  • 第二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球體。
2、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3、0度緯線是赤道;0度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只有一條0度緯線、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
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6、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7、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經線或者是180度經線,就看度數,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
8、在以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度數順時針增大的是東經,逆時針增大的為西經;在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則相反。
9、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10、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緯線,就看度數,度數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
11、在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要用以下規律:以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南緯;以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北緯。
12、0度(赤道)劃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劃分東西半球。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繞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
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3、地球繞太陽旋轉,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形成四季和五帶。

第三節 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A、 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
B、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數比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表示的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表示的內容簡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方;
B、利用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C、無指向標、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熟記一些常用的圖例符號。
3、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4、相對高度:兩地之間的垂直距離。
5、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坡度陡緩的判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
(2)山體不同部位的判讀:A、山頂:閉合等高線的中心;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
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D、鞍部:兩個山頂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疊。
(3)幾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判讀: A、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較高,地面起伏較大;
D、高原:邊緣陡峭,地面坦盪;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8、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黃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4、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第二節 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1、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等於0,表示人口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密度=總人口數÷總面積。
    3、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南部、歐洲西部以及北美洲東南部等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
    4、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5、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6、人口過少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7、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 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9、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教堂。
    11、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稱為穆斯林,代表性建築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創始於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佛堂。
    13、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14、東南亞的高架屋;西亞地區的房屋牆厚、窗小;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

4. 求一下初一上冊地理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的所有筆記,要全面的。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一.天氣的定義: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雨、雪、冷、熱等大氣狀況。 二 天氣的特點:、
1)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它是經常變化的
2)同一時刻,不同地方天氣不同:如某一時刻「現在正在下雨」,一天如「今天很悶熱」,幾天如「這幾天陰雨連
綿」。 3)同一地方,不同時刻天氣不同。如「東邊日出西邊雨」、「十里不同天」。
三 天氣預報:
1) 目的:如果能夠預知近期的天氣狀況,就可以及早的做好各種准備,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氣,避免和預防不利的天氣的危害。
2) 內容:需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
3) 讀懂衛星雲圖:(教材P46)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雲區(雲的顏色越白,表示雲層越厚,
一般是陰雨區。) 4) 常用的天氣符號:(教材P46)尋找規律記憶。填空或識圖題。 5) 風的表示方法:風力(它是風的強弱,分0~12共13個等級)。風力符號及風向。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一、
什麼是氣溫
1)什麼是氣溫:一天內,大氣的溫度稱溫度,單位為攝氏度C。
2) 氣溫的測定:日測3~4次(時間為北京時間8時、14時、20時、2時) 3)氣溫的描述:日平均氣溫:一天中不同時間觀測的氣溫值的平均數; 月平均氣溫:一月中各日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 年平均氣溫:一年中各月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 二、氣溫的變化:
1)日最高氣溫與日最低氣溫:(看圖3.12)陸地上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2)月最高平均氣溫和月最低平均氣溫: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南半球相
反。 3)氣溫年較差:一年內,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越大,氣溫年變化就越大,反之,亦成立。
4)氣溫變化特點:緯度不同,氣溫不同:緯度越低,氣溫越高,反之,亦成立。 產生結果:熱帶(終年高溫炎熱,變化最小) 溫帶(四季分明,變化顯著) 寒帶(終年氣溫很低)
5) 繪制氣溫曲線變化圖:明確橫縱軸代表的意義。
南北半球氣溫曲線圖形狀的異同:北半球:波峰式;南半球:波谷式。 二 氣溫的分布
水平方向的分布:用等溫線表示。(教材P52圖3.15)
1、等溫線定義:把同一時間氣溫相同的點在圖上用線連接起來,叫等溫線。(原理同等高線) 2、等溫線的特點:
1)等溫線是閉合的,中心氣溫比周圍氣溫低,形成低溫中心,反之,形成高溫中心。 2)同一等溫線上,各點氣溫相等。
3)等溫線疏密與水平方向上的氣溫差別:越密集,溫差越大,越稀疏,溫差越小。 4)相鄰兩條等溫線的溫差相等。
(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氣溫垂直向上遞減
垂直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1)緯度因素:低溫度氣溫高,高溫度氣溫低。
(讀圖3.17可得出結論:赤道及其附近地區氣溫最高,由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各緯
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年平均氣溫高於20攝氏度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低於零下10攝氏度的地

初一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

區主要分布在南北極圈以內。)
南北半球等溫線分布規律: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溫線數值逐漸增大 南半球等溫線數值逐漸減小。 2)海陸因素: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3)地形因素: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 4)人為因素:人類向大氣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溫室效應。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
什麼是降水
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霜、露、冰雹等,統稱為降水(自然降水)。還有人工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二、降水的分布規律
1、表示方法:日月年降水量。會畫降水量柱狀圖並能讀懂。 讀降水量柱狀圖,想得出降水的季節變化,主要看兩點:(1)全年各季節降水分配是否均勻,(2)降水集中在哪幾個月份,而哪個季節降水又少
2、世界降水分布規律:讀圖3.21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
(1)赤道附近降水量多,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上,因為:赤道地區氣溫較高,終年氣流上升,容易成雲致雨,所以多雨。 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的趨勢是逐漸減少,原因:兩極地區氣溫低,終年氣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綜上:緯度位置:赤道地區多雨,兩極地區少雨。
(2)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這里有魚米之鄉之稱的長江中下游平原,西岸降水較少分布著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綜上:南北回歸線附近海陸位置:大陸東岸多雨,大陸西岸少雨。
在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如亞歐大陸東岸的我國北京,夏季多雨,西岸的英國倫敦,全年濕潤。大陸內部降水較少,這里分布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綜上:溫帶地區海陸位置:沿海地區多雨,大陸地區少雨。 (3)世界的干極和雨極:阿塔卡瑪沙漠和乞拉朋齊。原因:由於地形因素造成的,乞拉朋齊位於喜馬拉雅山的南坡(及迎風坡)上,這種地形有利於暖濕氣流的抬升,降雨多為地形雨,而背風坡降水少。 綜上:山地(或地形)因素: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一,氣候的地區差異:
1、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年是指一般而言) 2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要求:對一句話能夠做出明確判斷,到底屬於天氣還是氣候)
區別 天氣
氣候
關注時間段 某一段時間(短時間,如幾天) 一年、多年或更長的時間
構成要素
溫度、濕度、風力、降水等 只有溫度與降水 變化情況(特點)
多變的
一般變化不大

氣候
影響因素 氣溫
降水
例子 緯度位置 緯度越高,氣溫越低 緯度越低,氣溫越高
赤道地區降水多 兩極地區降水少
P60圖3.24 海陸位置
冬季陸地氣溫低,海面氣溫高 夏季陸地氣溫高,海面氣溫低 近海迎風地區降水多 遠離海的地區降水少
近海無海分處降水少
夏季岸上石頭熱,河裡溫度低 地形(地勢因素) 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迎風坡多雨(多為地形雨) 背風坡少雨
P60圖3.25 乞拉朋齊

3.、世界的氣候類型及分布(P58圖2.23)(P59兩個表格)
能根據特點判斷出屬於哪種氣候類型即可。 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1、因素與規律 2、因素與原因
(1)緯度位置:
a:氣溫:低緯度地區得到的是太陽的直射(即熱帶地區),獲得的太陽熱量高,氣溫就高;高緯度地區得到的是太陽的斜射,獲得的太陽熱量少,氣溫低。
b:降水:赤道地區氣溫高,熱空氣上升,遇冷空氣,容易成雲致雨,故多雨。向兩極地區靠近,空氣溫度較低,氣體下沉,不易成雲致雨。(在赤道和兩極地區比較明顯) (2)海陸位置:
a:氣溫:由於陸地和海洋的物理性質不同,陸地吸熱快,放熱也快;海洋相反,吸熱慢,放熱也慢。因此,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陸地氣溫地,海洋氣溫高。 (例子:冬季來臨,氣溫逐漸降低,江面容易起霧)
b:降水: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流影響的地方降水就多,遠離海洋的內陸,降水就少。近海常年受不到海風吹拂的地區,降水也少。
(3)地形因素:
a:氣溫: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
b:降水:迎風坡,暖濕氣流被抬升,遇到上方冷空氣,容易成雲致雨;而背風坡沒有這種優勢,冷空氣下沉,氣溫降低,不宜成雲致雨,降水就少。
(例子: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就位於喜馬拉雅山的南坡(迎風坡),容易形成地形雨,降水最多。)

5. 《課時測評》地理(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三章綜合測評的答案

(*^__^*) 嘻嘻……

6.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第三節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應該幾課時講完

一個課時即可,盡量安排使用各類圖表啟發學生對於降水變化與分布的理解。
一、降水的變化
播放降水量測量的動畫,讓學生仔細觀察,並提問:
1.降水量是用什麼來測定的?
2.記錄單位是什麼?
3.日降水量是如何測的?
4.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是如何確定的?
講述:這樣我們就獲得了一個地區的降水資料。如何應用這些來分析降水特點呢?
教師創設情境:假如你是世界某地氣象觀測員,收集了該地一年各月降水情況,現在把結果展示一下。
開展「降水的季節變化」的實驗活動:
1.學生分組,在每個架上插入標有月份的12個試管,將水溶液隨意注入每個試管。
2.學生帶著問題觀察自己的作品,得出小組結論。
3.學生展示作品,並總結該地降水類型的特點。
4.學生素描、展示、說明自己粗畫的降水柱狀圖。
5.學生比較、互評、討論畫圖應注意的事項。
講述:通常我們用一年中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區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一個地區不同年份的降水量有差異,所以一般使用多年的平均值反映當地降水的季節變化。
播放繪制降水量柱狀圖的動畫,並提供濟南的降水量數據,學生根據數據,准確繪制當地多年的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圖分析降水季節變化的特點。
二、降水的分布
課件展示:不同地區洪澇災害或旱災的圖片。
提問:各地降水量不同,怎樣表示降水量的多少?
出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引導學生通過讀圖例學會閱讀等降水量線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讀圖討論,完成教材活動題,並歸納世界降水的分布特點。
提問:各地降水量不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大的差別?
引導學生討論,總結降水量的影響因素。
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降水的知識,學會了哪些方法呢?

7. 人教版七年級上地理第三章知識點

三、天氣與氣候(P42)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圖冊》中的有關本節內容。

8.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前三章的知識提綱,要寫滿一張A4紙 說了給採納

人教版初一上冊地理知識提綱
要人教版
kinden58542 | 2013-09-04
滿意回答
七年級(上)地理復習綱要
一、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隻,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後消失。
站得高,看得遠。
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自轉 公轉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運動周期 一天(24小時) 一年(365天)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產生的地理現象 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四季變化;五帶形成
(二)地球儀
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給出地點要能在地球儀或地圖上讀出經緯度;給出經緯度要能找相應的地點。
(三)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1)辨別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指向標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③經緯線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量算距離:①比例尺的計算:
②比較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比例尺小 → 表示範圍大 → 內容簡單
比例尺大 → 表示範圍小 → 內容詳細
(3)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二、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A、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2、海陸變遷:
(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
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現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
荷蘭的填海造陸(人類活動改變地表形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

三、氣候
1、天氣與我們的生活: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定的。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主要原因是各緯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2)氣溫的變化:
① 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 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3)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並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 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 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4、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緯度位置影響:
a) 赤道地區終年炎熱,而南極大陸則冰雪覆蓋
b) 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
海陸位置影響:
a)青島的降水量比蘭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乾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濕潤。
地形影響:
台灣島台灣山脈東側降水比西側多。
青藏高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