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日本總結
Ⅰ 七年級地理 第七章第一節 日本 第二課時 導學案 跪求答案!!!速度!!! (說風涼話的滾)
1,中國,美國,加拿大,印度,科威特,智利,巴西,澳大利亞,東南亞,
2,中國,專北美屬,東南亞,世界各地; 進口原材料加工再出口銷售,
3,利,a充分利用國外資源,b工業加工不斷提高工業科技,c減少對本國資源的消耗,
弊,a嚴重依賴國外資源和市場,b經濟嚴重受國際形勢影響,
4,太平洋沿岸
5,充分利用便利廉價的海運
6,建築追求奇特的美觀,而又令人有舒適感的建築風格;服飾做工精細舒適,顏色比較斑斕
Ⅱ 求地理七年級下冊總結,簡潔明了的~
第六單元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一、 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 亞洲的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
② 亞洲的緯度位置:熱帶、溫帶和寒帶。
③ 海陸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
④是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⑤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⑥是跨緯度最廠的大洲。
2.地理分區:習慣上把亞洲分為6 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
3.地形:
① 地形特點: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從中部向四周分流。
② 亞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鹹水湖:裏海;
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 陸地表面最低點:死海;
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
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 最長的運河:京杭運河
二、復雜的氣候
1.氣候特點:
①氣候復雜多樣
②季風氣候顯著
③大陸性氣候分布
第七單元——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日本:
1日本的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3900多個小島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長崎等。
3、多優良港灣:海岸海曲折,多優良港灣。神戶和橫濱是兩個最要的對外貿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5、日本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
6、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和有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
7、「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8、是東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裝: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
10、日本對其它國家的影響:①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4、工業分布特點及原因: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東南亞的位置,河流與城市 :
1、十字路口的位置: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
2、地形特點:山河相間、縱列分布。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東南亞惟一的內陸國是寮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
4、東南亞的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最大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最大的蕉麻和椰子生產國;馬來西亞是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印度自然環境特徵:
1、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2、印度的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經濟作物黃麻,棉花。
3、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印度自推行「綠色革命」以來的結果。
5、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孟買是最大的棉紡織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印度水旱災害頻繁。
俄羅斯的位置、資源、工業和交通運輸業:
1、位置:俄羅斯緯度較高,絕大部分位於北溫帶。跨亞歐兩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2第一長河是伏爾加河
3、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由於緯度高,冬季漫長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溫暖。
4、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豐齊全,儲量豐富。主要礦產地有:庫爾斯克鐵礦、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2、工業:重工業發達,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四大工業區:①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②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③烏拉爾工業區;④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3、交通運輸:主要有西伯利亞大鐵路(亞歐大陸橋)。
亞歐大陸橋為什麼沿南部山修建?
①南部山區有豐富的礦場資源。
②俄羅斯北部山區緯度高,終年寒冷,氣溫低,有很深的凍土層,而在凍土層上修建鐵路難度大,而且安全系數較低。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聖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爾曼斯克(終年不凍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參崴)、伏爾加格勒(伏爾加河河港)。
第八章——東半球的其它國家和地區
中東地區成為長期熱點問題的原因:
1、重要的地理位置:兩洋三洲五海之地。(亞、非、歐三洲交界地帶)(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
2、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的石油,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油輪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
①運向日本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②運向西歐、美國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漢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
③運向西歐、美國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
3、匱泛的水資源:中東地處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和內部,終年炎熱乾燥,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
4、文化差異: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中東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它宗教。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城。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
歐洲西部:
1.這里大多都是發達國家。
2.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27個成員國。
3.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歐洲人酷愛乳產品和牛羊肉。歐洲西部的人們稱牧草是「綠色金子」。荷蘭、丹麥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國。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非洲是黑種人的故鄉
2.非洲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
3.單一商品經濟
4.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亞:
1國徽上有袋鼠和鴯鶓(特有動物:袋鼠、鴯鶓、樹袋熊、鴨嘴獸)
2.「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3.澳大利亞是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全國第二大城市。
美國:
1.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印第安人是美國的土著居民。
2.在舊金山、紐約和洛杉磯有「唐人街」。
3.五大湖(五大淡水湖,從大到小): 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美國農業生產的各個過程和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
5. 在美國,被稱為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是位於舊金山東南部的「矽谷」。
6.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於美國境內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個湖泊是美國與加拿大共有的。
巴西:
1.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首都是巴西利亞。最大城市聖保羅。
2. 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民族大熔爐的縮影)
3. 農業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
4. 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的作用:調節氣候、為全球提供新鮮空氣、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維護生物的多樣性等。
5.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電站是伊泰普水電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
6.巴西最大的鐵礦是伊拉比塔鐵礦。
極地地區:
1. 南極有企鵝,北極有北極熊。
2. 南極地區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區,有「冰雪高原」之稱。
① 被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圍。
② 在南極看地球是順時針的。
③ 氣候特點:酷寒,乾燥,烈風。
④ 南極的暖季: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
⑤ 喬治王島的長城站、南極大陸上的中山站
⑥ 1959年12月,12個國家簽訂了《南極條約》。我國1983年正式加入。
3.北極考察站:黃河站
Ⅲ 地理七年級下冊日本
第一節 日本
一,位置:屬於東亞,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東面臨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鮮海峽,東海同中國,韓國, 朝鮮,俄羅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日本國土南北狹長,並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oN——46oN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
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
二,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四大島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是本州島,
(將位置和組成中的海洋和島的名稱在書上18頁圖7.2找到位置並記住)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神戶和橫濱是日本最大的兩個對外貿易港口,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三,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
富士山是日本國的象徵,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國的最高峰。山麓櫻樹成林,景色迷人。最大的平原為關東
平原。
四,多火山,地震。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
原因: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五,氣候;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徵:(具有海洋性特徵),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較為豐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台風。
六,經濟類型:加工貿易型經濟(「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大量進口原料、燃料,然後依靠高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製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特點:對外依賴嚴重,對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品
國情: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
●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發展經濟的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科學技術先進,管理效率高。
●日本經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有利的影響是可促進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進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日本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不利的影響是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必然使日本的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
七,工業區的分布:
●分布特點: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原因:便於原燃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
●主要工業區主:有以東京,橫濱為中心的京濱工業區,以名古屋為主的名古屋工業區,以大阪和神
戶為中心的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以北九州為主的北九州工業區(將工業區和所在的城市在書上23
頁圖7.13中找到並記住)
●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與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象是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好處:①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②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③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資源;④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對其它國家的影響:①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八,文化: 民族構成單一,以大和民族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又有強烈的現代氣息,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Ⅳ 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自我評價與反思答案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下冊課本中的案例有些並不符合地方學生的經驗基礎。 因此, 教師很有必要根據地方特 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
反思二:學生活動要有「質」,即體現思維性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但如果課堂活 動有量無質,則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盡。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恐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只 有熱鬧的場景, 很難有真正的思維活動。 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采 取的教學方式,因此流於形式的「活動」是形同虛設的。為了能使全員參與課堂活動並提高 其有效性,教師應努力提高活動的 「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 經驗水平; 情境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 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意適時評價。
反思三:轉換傳統的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 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 這一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 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 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 利於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
Ⅳ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總結
東南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南半島就是因在中國南部而得名),熱帶。
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馬來群島,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多火山。
特點: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全年高溫多雨,對農業的影響,雨季種,旱季收,隨時種隨時收。主要經濟作物: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
中南半島上山河分布特點: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各大河上游流經山區,水能資源豐富,下游多形成沖積平原。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勢低平,易於灌溉,交通便利,成為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地區。
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怒江)注入印度洋,湄南河、湄公河(瀾滄江)紅河(元江)注入南海(太平洋)。
(5)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日本總結擴展閱讀
海陸位置: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性;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日本人稱為「海上生命線」.原因:日本從波斯灣進口石油,向西歐等國出口工業產品,都要途經該海峽,因而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
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點: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人種:東南亞居民絕大多數是黃種人。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新加坡比重最大。東南亞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新馬泰是重要的旅遊路線。
Ⅵ 初一下冊地理復習資料 第七章亞洲 第八章歐洲
初一地理復習提綱
第六單元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一、 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 亞洲的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
② 亞洲的緯度位置:熱帶、溫帶和寒帶。
③ 海陸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
④是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⑤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⑥是跨緯度最廠的大洲。
2.地理分區:習慣上把亞洲分為6 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
3.地形:
① 地形特點: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從中部向四周分流。
② 亞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鹹水湖:裏海;
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 陸地表面最低點:死海;
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
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 最長的運河:京杭運河
二、復雜的氣候
1.氣候特點:
①氣候復雜多樣
②季風氣候顯著
③大陸性氣候分布
第七單元——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日本:
1日本的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3900多個小島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長崎等。
3、多優良港灣:海岸海曲折,多優良港灣。神戶和橫濱是兩個最要的對外貿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5、日本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
6、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和有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
7、「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8、是東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裝: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
10、日本對其它國家的影響:①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4、工業分布特點及原因: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東南亞的位置,河流與城市 :
1、十字路口的位置: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
2、地形特點:山河相間、縱列分布。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東南亞惟一的內陸國是寮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
4、東南亞的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最大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最大的蕉麻和椰子生產國;馬來西亞是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印度自然環境特徵:
1、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2、印度的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經濟作物黃麻,棉花。
3、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印度自推行「綠色革命」以來的結果。
5、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孟買是最大的棉紡織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印度水旱災害頻繁。
俄羅斯的位置、資源、工業和交通運輸業:
1、位置:俄羅斯緯度較高,絕大部分位於北溫帶。跨亞歐兩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2第一長河是伏爾加河
3、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由於緯度高,冬季漫長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溫暖。
4、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豐齊全,儲量豐富。主要礦產地有:庫爾斯克鐵礦、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2、工業:重工業發達,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四大工業區:①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②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③烏拉爾工業區;④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3、交通運輸:主要有西伯利亞大鐵路(亞歐大陸橋)。
亞歐大陸橋為什麼沿南部山修建?
①南部山區有豐富的礦場資源。
②俄羅斯北部山區緯度高,終年寒冷,氣溫低,有很深的凍土層,而在凍土層上修建鐵路難度大,而且安全系數較低。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聖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爾曼斯克(終年不凍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參崴)、伏爾加格勒(伏爾加河河港)。
第八章——東半球的其它國家和地區
中東地區成為長期熱點問題的原因:
1、重要的地理位置:兩洋三洲五海之地。(亞、非、歐三洲交界地帶)(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
2、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的石油,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油輪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
①運向日本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②運向西歐、美國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漢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
③運向西歐、美國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
3、匱泛的水資源:中東地處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和內部,終年炎熱乾燥,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
4、文化差異: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中東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它宗教。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城。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
歐洲西部:
1.這里大多都是發達國家。
2.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有27個成員國。
3.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歐洲人酷愛乳產品和牛羊肉。歐洲西部的人們稱牧草是「綠色金子」。荷蘭、丹麥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國。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非洲是黑種人的故鄉
2.非洲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
3.單一商品經濟
4.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亞:
1國徽上有袋鼠和鴯鶓(特有動物:袋鼠、鴯鶓、樹袋熊、鴨嘴獸)
2.「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3.澳大利亞是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全國第二大城市。
美國:
1.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印第安人是美國的土著居民。
2.在舊金山、紐約和洛杉磯有「唐人街」。
3.五大湖(五大淡水湖,從大到小): 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美國農業生產的各個過程和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
5. 在美國,被稱為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是位於舊金山東南部的「矽谷」。
6.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於美國境內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個湖泊是美國與加拿大共有的。
巴西:
1.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首都是巴西利亞。最大城市聖保羅。
2. 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民族大熔爐的縮影)
3. 農業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
4. 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的作用:調節氣候、為全球提供新鮮空氣、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維護生物的多樣性等。
5.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電站是伊泰普水電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
6.巴西最大的鐵礦是伊拉比塔鐵礦。
極地地區:
1. 南極有企鵝,北極有北極熊。
2. 南極地區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區,有「冰雪高原」之稱。
① 被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圍。
② 在南極看地球是順時針的。
③ 氣候特點:酷寒,乾燥,烈風。
④ 南極的暖季: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
⑤ 喬治王島的長城站、南極大陸上的中山站
⑥ 1959年12月,12個國家簽訂了《南極條約》。我國1983年正式加入。
3.北極考察站:黃河站
Ⅶ 地理七年級下日本知識點
7下地理日本知識點(一)
日本群島位於北太平洋西側,是太平洋西緣一系列弧形島嶼的一部分。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3000多小島(包括無人島)組成。
日本群島
日本群島位於西太平洋隔海與中國、朝鮮、俄羅斯相望,屬日該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的1000多個小島組成,海岸曲折,多良港。
(一)多山的地形包括山地和丘陵的山區,占日本面積的3/4.只有沿海零星分布著一些小平原。本州東南部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在山地中分布著許多活火山,號稱「聖岳」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也是一座活火山,為日本第一高峰。山頂白雪皚皚,山坡林木茂密,風景秀麗,是游覽勝地。日本多地震海嘯。
日本礦產貧乏,只有硫磺儲量較多,但森林和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土地資源不多,地狹人稠。
(二)海洋性季風氣候島國各地距海都很近,深得海洋的調節。日本與亞洲大陸相比,季風氣候的海洋性特徵十分明顯,氣溫年較差比同緯度的大陸各地為小,降水則較多。盛行東南風的夏季,太平洋一側雨水尤多;盛行西北風的冬季,日本海沿岸大雪紛飛。6—7月有梅雨天氣,夏秋之交常受台風侵襲。
(三)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日本是發達的、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佔世界第三位。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電子、化學、紡織等。汽車、船舶和電子產品等都居世界前列。日本工業的特點是現代化程度高,對外依賴性大,分布偏於「三灣一海」(東京灣、伊勢灣、大阪灣、瀨戶內海)地區。日本是典型的加工貿易國,能源和原材料基本上依靠進口,很大一部分的產品則需要出口。京濱區(東京—橫濱)、阪神區(大阪—神戶)、名古屋和北九州,是日本的四大臨海工業區。近年來,電子等新興工業,因原料和成品都較輕便易運,但需要潔凈的環境,所以有向九州、本州北部和北海道擴展的趨勢,並把九州島建立為「硅島」,成為日本新興的電子工業基地。
日本農業以水稻為主。漁業居世界前列。北海道附近海域有寒暖流交匯,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
總結:東京是日本首都和海、陸、空交通樞紐和經濟、文化中心。大阪是重要海港和日本第二大城市。橫濱是重要港口和重工業中心,第三大城市。
7下地理日本知識點(二)
由於海底地殼隆起、海面上升,日本列島最終形成。日本列島南北兩端,均由大陸架和大陸斷續相連。也就是說,當時的「日本」還不是「列島」。
日本群島位於亞洲東部邊緣,在北緯31°~46°之間,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3,900多個小島組成,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島。在第四紀時,由於日本海和台灣海峽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島。日本全部面積為37.7萬平方公里,其中四大島為36萬平方公里。日本群島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日本這個自然綜合體的前提。
地形
日本群島在水平地形上的特點是:島勢狹長,海岸曲折,海灣眾多,因而群島的任何地方離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內。日本地表崎嶇多山,平原面積狹小,山地和丘陵在群島的地形中最占優勢,據統計,日本國有7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其中純山地即佔全國土地的60%.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與海岸平行,分內外兩帶,內帶位於日本海一側,主要包括奧羽、越後、飛驒等較大山脈;外帶位於太平洋一側,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關東、木曾、紀伊、四國、九州等山脈。日本群島的平原和低山僅占日本面積的13%,臨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本國最大的平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海拔僅50米,其前身為東京灣的海底,如今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此外,還有名古屋附近的濃尾平原,大阪、京都一帶的畿內平原等。
地震帶
日本群島是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環,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稱於世。全境火山可分為8列,即千島火山脈、那須火山脈、鳥海火山脈、富士火山脈、乘鞍火山脈、白山火山脈、阿蘇火山脈和霧島火山脈。其中霧島火山脈從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群島,並與台北大屯火山遙相連系。圓錐形的火山是日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餘年未見活動,山頂積雪、四時不化,有日本阿爾卑斯之稱。此外還有盾狀火山,但不如圓錐狀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蘇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狀活火山,火山口至今還常噴出大量的煙氣和火山灰。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地震帶分為兩列,日本海沿岸的稱內側地震帶,太平洋沿岸的稱外側地震帶。大地震多發生在外側地震帶,危害性最大的地震區是在大阪、名古屋和東京附近一帶地區。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引起海嘯,死傷17萬多人。
總結:在亞洲大陸的東部邊緣,經過激烈的地殼變動,呈弧狀南北走向的日本列島的基本構架開始形成,並在更新世幾經變化,而引起這種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冰川的消長。
7下地理日本知識點(三)
溫帶是冷暖氣流相互角逐的地區,氣溫、降水的季節變化和非周期變化都很顯著。尤其是北半球溫帶地區的大陸面積寬廣,地形復雜,氣候類型更多。
氣候
日本群島屬溫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豐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除本州北部和北海道低於0℃外,其餘均在0℃以上;最熱月出現在八月,在海洋氣團的影響下比較涼爽,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區在20℃以上。雨量豐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間;以日本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達3,000毫米以上;瀨戶內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群島降水不但豐富,而且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但每年有兩次高峰,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為熱帶氣旋雨。此外,在日本海沿岸冬雨較多,而太平洋沿岸則夏季多雨。
河流
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峽谷瀑布,水利資源豐富。降水較多,河水豐富,有較多的河水供工農業生產使用;同時,由於地形崎嶇多山,富水力資源,水能蘊藏量達5,000多萬千瓦,這對於礦物燃料資源貧乏的日本來說,意義重大。但日本多數河流的航運價值不大。
自然植物
自然植物種類豐富,森林面積很大,熱帶性植物較多,且與溫帶性植物混生,還有許多固有植物,這也是日本自然地理的一個重要特徵。由於日本地貌、氣候、土壤復雜,在第三紀中新世以前日本與亞洲大陸相連,使日本有可能擁有亞洲大陸的一切植物種屬;再加上日本沒有受到冰河之災,較好地保存了古代的植物種屬,因而日本列島植物種類豐富,約有1,000個屬,5,500多個種。日本植物中還有很多特有種,在北海道和奧羽地方還有熱帶性植物與溫帶性植物混生的現象,例如在北海道就雜有熱帶性的桂樹和花椒樹。日本森林面積的比重很大,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68%.溫帶針葉林有松、杉和落葉松;溫帶落葉闊葉林中主要有櫟屬、山毛櫸屬、槭、栗、公孫樹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為山茶樹、樟科、棕櫚科等;南部多櫻樹。
總結: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氣流下沉,因而除大陸西部沿海受寒流影響外,夏溫十分炎熱,下沉氣流不利興雲致雨,所以氣候乾燥;冬季受西風影響,溫和濕潤。
Ⅷ 七年級下冊地理第七章的第一節日本中的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是什麼
答:由於日本處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運動頻繁而強烈,造成多火山噴發與地震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