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交通知識競賽
『壹』 高一地理必修二 試題及答案.doc
自己找的
人教網上:http://www.pep.com.cn/gzdl/jszx/kbjc/dlst/200802/t20080226_446586.htm
http://www.pep.com.cn/gzdl/jszx/kbjc/dlst/200712/t20071218_431946.htm
給你一個網站,在這里你應該可以找到你需要的:
http://www.dilifu.com/DatumList-100.aspx
呵呵,希望可以幫到你
『貳』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識點大全。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長、遷移與合理容量
第一節 人口增長的模式及地區分布
1、世界人口增長特點 總趨勢:持續增長特點:階段性,工業革命以前:緩慢增長;工業革命以後:增長加速;二戰後:快速增長 對人口增長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生產力的發展
2、近代人口增長模式及特點模式 特點 分布 舉例 利弊 高低高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初期人口再生產模式 衣索比亞、坦尚尼亞、肯亞 人口增長快,勞動力充足人口年輕化,物質資料需求量大,資源短缺,環境、就業、住房壓力大 三低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發達國家 英國、日本、德國(負增長)、新加坡、中國 克服了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養老費用增加,年輕人負擔重 過渡模式 過渡 接近或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發展中國家 土耳其、阿根廷
4、中國人口變化模式人口加速增長階段(1949-1957年):原因,建國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口負增長(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人口高速增長階段(1961-1970年):經濟水平高,補償性生育人口減速增長階段(1970-1980年):計劃生育人口波動增長階段(1980-1991年):人口滯後效應人口低速增長階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我國自然增長率下降依賴於出生率的下降(計劃生育)
第二節 人口的遷移
1、移動到一定距離之外(跨越行政區域界線),改變定居地的行為人口移動(空間上位置改變)包括:①人口流動:暫時離開常住地(例旅遊、出差)②人口遷移
2、分類:按照人口遷移的范圍是否跨越國界分為:國內人口遷移和國際人口遷移按遷移方向分為:農村向城市遷移(發達國家歷史上,發展中國家當前)和城市向農村遷移(發達國家新趨勢);發達向不發達地區遷移:國際難民(包括環境難民)數量增加,持續時間長;發展中國家優秀人才移民
3、特點國際: ①新大陸發現前:遷移集中在舊大陸,跨國遷移多,跨洲遷移少②新大陸發現後:跨洲遷移,從舊大陸亞洲、歐洲、非洲遷往新大陸南、北美洲、大洋洲③二戰後,外籍工人(勞務輸出)成為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形式人口遷移流向,歐洲:遷出變為遷入;拉丁美洲:遷入變為遷出;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遷入;亞洲、非洲:一直是遷出國內:遷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清以前:由黃河流域遷往珠江、長江流域,原因是戰爭清——新中國:闖關東、走西口,原因是經濟建國後、改革開放前:響應國家號召,開發新疆等,遷移少,原因是計劃經濟,嚴格戶籍管理改革開放後:從落後地區遷往發達地區,人口流動頻繁,規模加大
4、原因:經濟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峽移民(開發性移民)政治因素:政治迫害(烏干達)、戰爭(巴以戰爭)、國家有組織移民(移民戍邊)社會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歧視(印第安人)、文化傳統(中國葉落歸根)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差異、環境惡化(愛爾蘭水災移民)其他:家庭、婚姻:男女婚嫁、兩地分居5、性別、年齡:男性比女性易遷移,年輕人比兒童、老人易遷移
第三節 環境承載力與合理人口容量環境承載力
①定義:養活的最大人口數(生存)②影響因素:資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資源決定,木桶效應)、經濟等③特點: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世界100億,中國 16億合理人口容量,定義:養好的最大人口數(發展)影響因素:①自然環境:正相關(現實人口間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②地域開放程度:正相關(日本、荷蘭、比利時利用別國資源)③本國自然資源:正相關④生活質量、消費水平:負相關⑤科技發展水平:當多開發的資源大於多需要的資源:正相關;當多開發的資源小於多需要的資源:負相關⑥貧富差距:負相關
『叄』 高一地理必修二
高中地理必修2 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一章 人口
一、人口增長
1、影響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生產力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和教育程度影響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進而影響到人口的增長模式。此外,政策、社會福利、自然災害等也會影響到人口的增長。
2、人口增長模式(人口再生產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現代型:三低(發達國家)、傳統型:「高低高」向「三低」過渡(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
3、世界人口增長: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歐洲最低;亞洲凈增人口數量最多。
4、人口問題——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壓力大——控制人口(中國實行計劃生育)
人口增長過慢:人口老齡化——鼓勵生育、接受移民(中國靠發展生產力)
二、人口遷移
1、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經濟(落後地區向發達地區)、政治(政治迫害、戰爭、國家有組織的人口遷移)、社會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視)、生態環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親靠友、逃避歧視)。
2、人口遷移的意義(效應)
(1)利:①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融合 ②加強文化交流 ③減輕遷出地的人口壓力 ④為遷入地提供廉價勞動力。
(2)弊:①造成遷出地人才外流 ②給遷入地社會管理增加了難度
三、人口分布與人口容量
1、人口環境承載力:一定時期,某一地域能夠維持撫養的最大人口數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於人口承載力。
2、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環境承載力)的因素:資源狀況、生產力水平、開放程度和消費水平。
第二章 城市空間結構與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間結構
1、城市功能分區——相同的城市用地類型發生集聚
(1)商業區:位於城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交通便利,通信發達,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強。
★中心商務區(CBD):建築密集、高樓林立、交通便捷——面積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業區:一般分布在城市邊緣,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鐵路、公路經過。
(3)住宅區:是城市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區:一般要求環境優美,遠離工業區和商業區。城市建設要注意保護文物古跡。
2、城市地域功能分區形成的原因:歷史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行政因素
3、 城市規模與地域結構、服務范圍
★小城市:地域結構的分化不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少、級別低,服務范圍小★大城市:地域結構的分化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多、級別高,服務范圍大。
二、城市化
1、 城市化的標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規模擴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2、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城市化特點:①大城市發展速度超過小城市;②大城市數目不斷增多;③1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發展快。——大城市化趨勢
3、 發達國家的城市化
① 特點: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② 逆城市化的原因: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以及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4、 發展中國家城市化
① 特點: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趨勢明顯。
② 我國城市化落後於工業化。③ 城市發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脹,中小城市發展緩慢,人口集聚於少數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規律: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城市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 熱島效應、 雨島效應 、城郊熱力環流 、大氣污染嚴重
(2)對水文的影響:對地下水——下滲量減少、地下水漏斗區范圍和深度增大。
對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匯水時間縮短,更易形成洪峰。
對水質——城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對生物的影響:草坪和人工林品種單一;破壞生物棲息地,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2、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生態城市」
① 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分散城市職能。
②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環境。擴寬主幹道,建環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鐵、輕軌交通。
③ 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大力加強綠化建設。
第三章 人類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一、農業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氣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溫室農業、梯田、施肥、澆水。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地租、政策、勞動力)
★市場決定著農業的類型和規模。
★交通條件(特別是保鮮和冷藏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擴展。
3、技術因素(育種、機械、化肥、農葯)
★培育良種(高產、耐旱、耐寒、耐儲存等品種):有利於擴大種植面積。
★機械化: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施用化肥、農葯等: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1、商品穀物農業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等國。
(2)主要品種:小麥、玉米(旱地作物,便於機械化生產)。
(3)形成條件(區位優勢):★自然條件:地勢平坦,耕地廣闊,地廣人稀。
★社會經濟條件:交通發達,技術水平高
★技術條件:機械化程度高。
(4)特徵: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家庭農場為主
2、水稻種植業:
(1)分布:東亞、東南亞、南亞季風區
(2)區位條件:①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生長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利於耕作③勞動力:(屬勞動密集型農業)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利於精耕細作④歷史:種植歷史悠久,傳統經驗豐富
(3)特徵:①小農經營②單產高,商品率低③機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農業
(1)主要是牲畜和穀物的混合農業。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主要是漁業與林業的混合農業。
(2)分布:歐洲、北美、澳大利亞(「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等。
(3)特點(墨累—達令盆地的「小麥——牧羊帶」為例)
① 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
★互惠互利:種植業為畜牧業提供飼料,畜牧業為種植業提供肥料
★休耕和輪作、(有利於恢復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種植、牧場。
② 有效合理的農事安排:小麥農忙(播種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閑時。
③ 靈活的生產選擇:根據市場確定是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
(4)區位優勢:
自然因素:①氣候:氣候溫暖濕潤②地形:平坦開闊③土壤:土壤肥沃④水源:灌溉條件好
社會經濟因素:①地廣人稀,農場規模大②交通便利③市場廣闊,面向國際市場④機械化水平高⑤科技水平高⑥政府鼓勵扶持
4、大牧場放牧業
(1).分布地區(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
(2).特點:生產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區位條件:①氣候溫暖、草類茂盛;
②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距海港近、水陸交通便利。
(4)措施:①培育良種牛,加強對牛群病害的研究②圍欄放牧,劃區輪牧③開辟水源,種植飼料④改善交通條件
4、其他農業地域類型
地域類型
分布地區
形成原因
主要特點
遷移農業
某些原始部落地區
生產力水平低,「刀耕火種」
影響生物多樣化;氣候惡化
乳畜業
發達國家,我國大城市周圍等
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經濟發達,人口集中,對牛奶及其製品的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機械化水平高;
受城市分布的影響大;
集約化程度高等。
第四章 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原料、土地、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勞動力、市場、交通、政策、技術、動力(能源)工農業基礎
4.1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
1、經濟效益
從經濟利益看工廠應選擇在具有明顯區位優勢的地方,以花費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高利潤。[記憶]
類型名稱
典型工業部門
優勢發展地區
原料指向型工業
製糖業、水產品加工業、水果加工業
所需工業原料豐富的地區
市場指向型工業
瓶裝飲料業、傢具製造業、印刷工業
接近產品消費市場的地區
動力指向型工業
有色金屬冶煉工業、化學工業
能源供應充足的地區
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製鞋工業
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區
技術指向型工業
集成電路、航天、航空、精密儀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的地區。
2、社會效益[了解]
國家政策變化的影響:國防的需要:
個人偏好的影響:工業慣性的影響:
3、環境效益[理解+記憶]
讀課本《污染嚴重的工業的區位選擇圖》,分析污染嚴重的工業的區位應如何選擇?分析過程:某工廠——污染類型——如何治理
4.2工業地域的形成
一、工業聯系——工業集聚——工業地域[理解記憶]
1.工業聯系
(1)投入——產出的聯系
第一種是甲企業的產出是乙企業的投入。如紡紗——織布——印染——服裝製造。同一工廠中不同工序之間的聯系也屬於這種聯系方式,如生產流水線。
(2)非生產上的空間聯系
有些工廠相互之間並沒有生產工序上的聯系,卻在地理空間上聯系在一起,工廠之間這種空間聯系有的為了共同利用基礎設施,有的為了共同利用廉價勞動力等,如某些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的不同工業企
業
3)信息聯系
4.2工業地域的形成
1、工業集聚和工業地域的形成
(1)導致集聚的主導因素: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廉價勞動力;資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規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① 可以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
② 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
③ 共同利用工業區的道路、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節約生產建設投資;
④ 有利於集中處理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
2、工業分散和工業地域聯系
(1)工業分散的原因:為了充分發揮不同地方的區位優勢(如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尋找最佳區位)。
(2)工業分散的條件:① 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方式——方便、快捷、廉價;② 現代化的通信技術和手段——世界的「同時性」。4.3傳統工業區和新工業區
一、傳統工業區[理解記憶]
1、主要分布: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我國遼中南工業區等。
2、傳統工業區的特徵[記憶]
⑴一般是在豐富煤、鐵資源基礎上,以紡織、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等傳統工業為主;
⑵以大型企業為軸心,逐漸發展起來的;
二、魯爾區的發展、衰落與整治(讀課本圖)
1.發展的區位特點[記憶]
(1)豐富的煤炭資源(2)離鐵礦較近(3)充沛的水源(4)便捷的交通(5)廣闊的市場
2.衰落的主要原因[記憶] 20世紀50年代以後,經濟開始衰落,其原因是:
(1)生產結構單一 魯爾區的五大傳統工業部門:煤炭、電力、鋼鐵、機械、化工(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鋼鐵過剩(4)新技術革命的沖擊(5)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
3.綜合整治措施[記憶]凡世界區域的傳統工業都可借鑒
20世紀60年代,魯爾區開始實施綜合整治的總體規則,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綜合整治。
A、調整工業結構 (擴大單個廠礦的生產規模,新建或引入技術水平高的中小型企業)
B、調整工業布局 (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鋼鐵工業向沿海轉移)
C、發展第三產業 (發展科技和教育、工業旅遊、金融服務業)
D、優化環境
4、資源枯竭型城市(工業區)的轉型:對於資源枯竭型城市來說,城市的發展歷程和城市資源(無論是礦產、土地和人力資源)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走一條固定的模式,要按照自身的特點進行經濟轉型。如山西大同轉型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旅遊、煤炭的深加工和新興工業,河南平頂山的轉型方面除煤化工外海發展鹽化工。
這類型的城市或區域轉型出路:可以借鑒德國魯爾區的整治措施,一般的規律:(1)優化產業結構,(2)立足本地區位優勢,培育優勢產業 (3)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和旅遊業
三、新興工業區的概念、分布[理解記憶]
1、 概念:新興工業區是指20世紀50年代之後,在發達國家的一些鄉村地區,逐漸形成了以靈活多變的中小企業為主的工業地域。
2、 主要分布:在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德國南部地區,以及美國「矽谷」等,日本的「硅島」(九州島)
四、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讀課本圖)
1.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發展的主要條件[記憶]
① 大批廉價勞動力是發展的當地條件;
② 20世紀70年代原料 和能源大幅度漲價是發展的國際條件;
③
國內條件
發達的信貸體系
④ 義大利高度開放的經濟
⑤ 政府的大力支持
2.獨特的發展模式—工業小區
(1)概念
指一個地區的中小企業(生產企業和生產企業之間、生產企業和非生產企業之間)以一項經營活動為中心,根據現代經營需要,逐步建立起來的一種相互信賴、比較穩固的 協作關系和產供銷體系。
(2)作用
有助於加強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
3、溫州工業可以借鑒的地方:(1)企業間相互交流與協作(2)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3)提高生產和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
五、美國「矽谷」(讀課本圖)—— 微電子工業為主導[理解記憶]
1.特點
20世紀中、後期以來,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興工業迅速發展起來。
(1) 人才:從業人員水平高
(2) 產品:研發費用高;
(3) 增長和更新速度快;
(4) 產品面向國際市場
2.崛起原因[記憶]
(1)位置優越,環境優美。 舊金山東南部
(2)氣候宜人。這里屬於地中海氣候,溫暖濕潤。
(3)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學
(4)便捷的交通,通達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運輸(航空港)。
(5)軍事訂貨:特殊的條件!(美國國防部)
世界區域內的高科技產業的區位因素:(1)地理位置(2)環境因素(3)交通因素
(4)科技人才因素
第五章 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
一、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理解記憶]
運輸方式
優點
缺點
鐵路運輸
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修築鐵路造價高,消耗金屬材料多,佔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公路運輸
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的運輸方式。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
水路運輸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
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影響大
航空運輸
速度快,運輸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且設備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管道運輸
運具和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貨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煤漿及其它礦漿。氣體不揮發,液體不外流,損耗小,連續性強,平穩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晝夜不停,運量很大。
管道運輸要鋪設專門管道,設備投資大,靈活性差。
二、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展趨勢:
分一種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兩種以上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及不同地域的綜合運輸網。
發展趨勢:交通運輸不僅日益網路化、國際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專業化
三、[理解記憶]
交通運輸線、站的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條件和地質條件)2、社會因素(人口和城市)
3、經濟因素(主導因素和決定性因素)4、技術因素(作保障)
a.影響鐵路的建設的區位因素:經濟、社會因素成為決定性因素。以京九鐵路為例(1、合理布局交通網,2、促進沿線經濟的發展,3、維持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繁榮,4、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保證)
b.影響公路的建設的區位因素:修築公路,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開那些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2、盡量少佔農田耕地,處理好與城鎮發展的關系。
e.港口建設的條件:港口的區位不僅要受到水域條件(如航行條件、停泊條件)的影響,還要受到陸域條件(如築港條件、腹地條件)的影響。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的一個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區沿黃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建設提供了條件,長江一方面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證了船舶航行的空間,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積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經濟腹地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為依託。
四、重要的交通運輸網[記憶]
1、鐵路網(文科要求)
五橫:
京包—包蘭 隴海—蘭新線
滬杭—浙贛—湘黔—貴昆 濱洲—濱 南昆
七縱
京滬 京九 京哈 京廣 焦枝—枝柳 寶成—成昆 蘭青—青藏
2、修建鐵路的意義作用:
政治戰略意義——(1)有利於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2)有利於鞏固國防安全。
經濟意義——(1)促進資源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2)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促進沿線經濟發展。(3)完善交通鐵路網
四、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狀況:(1)合理規劃城市道路,完善道路網(2)以自行車代步出行(3)禁止大貨車進市中心,在市中心小汽車實行單雙日行駛制
第六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6.1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一、人地關系的歷史回顧:[記憶]
時期
人類思想
人地關系
采獵文明
崇拜自然
人地基本協調
農業社會
利用自然
對抗性增強,環境受到破壞
工業革命
征服自然
人地關系全面不協調
新技術革命
人類謀求協調發展
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直面環境問題
1、環境問題的產生 [理解記憶]
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納和清除能力(環境自凈能力)。當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時,就會出現環境問題,
2、環境問題的表現:[記憶](1)資源短缺(2)生態破壞(3)環境污染
當今世界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雜訊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態破壞(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鹽鹼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壞、資源的枯竭、生物物種的減少)兩大類。
3、環境問題的分布:[記憶]
城市地區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鄉村地區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較發達地區嚴重(其原因是:環境承受發展和人口的雙重壓力;經濟、技術水平落後;發達國家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
三、可持續發展
環境問題的防治:[理解記憶]
從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壓力、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從總體上,環境問題的本質就是發展問題,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必須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
★2、可持續發展
(1)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它既滿足其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內涵概括為:生態持續發展(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條件)、社會持續發展(目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組成一個系統。(課本圖)
(2)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
6、2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1、必然性:[記憶]
1)大的人口壓力 2)資源短缺 3)深刻的環境危機
2、途徑——循環經濟是重要途徑。[記憶]
循環經濟以環境無害化技術為手段,以提高生態效益為核心,以環境友好方式利用經濟資源和環境資源,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
1)循環經濟在工業中的表現形式是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從原料開采—生產製造—消費使用—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克服了傳統工業生產只重視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帶來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循環經濟在農業中主要表現為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將農業生產和生態平衡納入協調一致的軌道。它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形成經濟上和生態上的良性發展。留民營村是「中國生態農業第一村」
所採取主要措施:調整產業機構,開展綜合利用,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
3、 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
1、控制人口規模:減輕人口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協調人口發展與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關系。
2、轉變發展模式
① 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以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品產量和提高消費水平為目的。後果:使人類的社會生產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形成一種不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使人類陷人嚴重的資源、環境危機。
② 可持續經濟發展模式:強調環境承載能力和土地、水、森林、礦藏等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改變傳統的以「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為特徵的發展模式,通過引人市場機制,平衡需求與供給的矛盾,以實現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減少經濟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壓力和資源消耗。
3、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綠色食品市場應採取什麼措施前景才會更廣闊?:(1)加強對綠色食品的宣傳和扶持(2)努力提高生產技術水平,降低產品價格(3)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健康觀念、消費觀念,促進綠色食品的發展
『肆』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總結
一、城市化
1、問題
①環境質量下降環境污染
②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③增加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
其他:貧困問題、內城衰落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社會治安問題
2、解決辦法
①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
③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3、城市化特點
發達國家
①起步早
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發展中國家
①起步晚,發展快。②城市化水平較低。③城市發展不合理。二、人口遷入、遷出
1、對遷入區的影響
(利)引進廉價勞動力,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
(弊)人口對環境壓力增大,社會治安
2、對遷出區的影響
(利)減少人口密度,緩解人口對環境的壓力
(弊)人才和勞動力的流失
三、農業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氣候;地形;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社會經濟因素:
市場(廣闊);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政策(支持);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四、工業區(以魯爾地區為例)
1、區位優勢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離鐵礦近
②水源充足
③交通便利
④市場廣闊
2、衰落原因拯救措施
調整工業布局①煤炭能量地位下降
②世界性鋼鐵過剩
③生產結構單一調整工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業升級換代
⑤環境污染嚴重治理污染,美化環境
五、交通運輸布局(南昆鐵路修建的意義)
1、促進經濟發展
2、促進民族團結
3、鐵礦資源豐富,加強外運
4、科技發展,能夠克服自然條件的限制
5、合理布局交通網
六、污染:大氣污染、雜訊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原則:共同性原則、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
『伍』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
第一節 人口的數量變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長
1、10年來人口增長
歷史時期 人類的生產勞動 人口數量和增長情況 人口變化的原因
農業革命之前 主要從事採集和狩獵 人口數量化少,增長緩慢 人們獲取食物的能力低,抵禦疾病和災難水平差,死亡率高
農業革命至工業革命期間 利用簡單的工具從事農業活動 人口數量增多,增長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術發展,食物供應變得穩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業革命以後 工業生產活動迅速擴大和發展 人口數量繼續增加,增長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人類不斷壯大著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們能獲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醫療服務,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長最根本因素:生產力水平的高低
決定因素: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差異
自然增長率水平 人口增長特點及成因 今後變化趨勢
發達國家 保持較低水平 受生育觀念、生活質量、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增長緩慢 今後幾十年,人口數量將比較穩定,一些國家還會逐漸減少
發展中國家 水平較高 由於政治獨立,民族經濟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進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長很快 採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長速度將趨緩,但人口數量還將增加
中國 水平較低 增長緩慢 人口基數大
4、人口的發展一定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
二、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
5、人口增長模式與相應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 人口問題
歷 原始低增長階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 人口增長過快
史 加速增長階段———「高低高」模式——傳統型——————兒童比重過大
軌 增長減緩階段—— 人口增長緩慢
跡 低速增長階段——「低低低」模式——現代型———————人口老齡化
6、影響人口模式轉變的因素:生產力水平、國家政策、自然環境、社會福利、文化觀念
7、為什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模式尚未進入現代型?生產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會制度.
第二節 人口的空間變化
一、 人口的遷移
1、 人口遷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范圍內發生改變.
人口遷移三要素:居住地變更、時間上長期性(1年以上)、市空間位置變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 不同時期的國際人口遷移
時期 特點 遷出地區 遷入地區 原因 意義
19世紀以前 以集團型、大批量移民為主 舊大陸(亞非歐)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陸 歐洲殖民主義擴張、新大陸的開發 在客觀上開發了新大陸,傳播了工業文明,也改變了人種的空間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亞洲、非洲等 西歐、北美、西亞、北非 遷入地區經濟發展快 調整了勞動力空間分布不均
3、 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遷移和人口數量增減.
4、 不同時期的國內人口遷移
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脆弱;戰爭頻繁;自然災害;政府組織「屯墾戍邊」
時代 影響因素 遷移特點 流向
古代 深受統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縛;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脆弱;戰爭頻繁;自然災害;政府組織「屯墾戍邊」 大批遷入 遷往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
當代 性中國成立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 受國家政治政策影響大
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有計劃、有組織 東部——西北和東北
沿海——內陸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 國家改革開放政策
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 (改革開放政策) 遷移流量大,流向改變 西部——東部沿海城市和工礦區
農村——城市
5、 我國人口遷移的意義:調節人口空間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異.
6、 人口遷移效應
對遷入地區 積極 提供廉價勞動力,節約教育費用,促進遷入地經濟發展
消極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劇人地矛盾
對遷出地區 積極 緩解人地矛盾,改善環境,增加收入(外匯),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社會文化交流
消極 人才外流
其它效應 改變人口分布,人口結構;促進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人口群體基因交流和融合
二、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二是個人對生活或職業需求的變化.
——經濟因素、生態環境、政治因素、社會變革、宗教、個人動機和需求
在某種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促使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
2、美國
1)促使美國成為移民國家的因素:
①新大陸為開發,需要大量勞動力
②15—16世紀,歐洲圈地運動,失業工人和破產農民為了追求更好的經濟待遇遷往美洲
③新航線開辟,為人們順利遷移掃清障礙
④殖民擴張,掠奪美洲資源財富
2)美國國內人口遷移
時期 遷移的原因 遷移流量
19世紀中期 南北戰爭——政治 人口大規模西移
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經濟 由鄉村流入城市
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 農業危機、自然災害——經濟、生態環境 南部人口遷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東北老工業基地環境惡化,西部、南部有新資源、新興工業的陽光地帶——經濟、生態環境、個人動機需求 由東北部遷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後 城市環境改善和老工業區經濟重建(經濟、生態環境) 人口向老工業區和城市迴流
第三節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環境承載力
1、 環境承載力,只環境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人口數量是衡量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指標.
2、 環境人口容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智力和技術等條件,在報政府和社會文化准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3、 環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間的關系
科技發展水平——————決定開發數量
資源————環境人口容量
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決定消耗數量 最主要因素
在各因素中,科技發展水平與華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系,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關系,資源與環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系.
4、 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穩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俄人口數量.——一個理想的、難以確定精確數值的「虛數」.
2、意義:對於制定一個地區或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又總要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3、對整個世界來說
(1)國際社會要倡導各國政府,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之內.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證大多數人擁有不斷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利.
(3)尊重人地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持續發展戰略,既保持良好生態平衡,又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第二章 城市與城市化 第一節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一、 城市形態
城市形態 團塊狀 組團狀 條帶狀或放射狀
影響因素 市中心吸引作用
平原地區 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規劃控制等
山地、河流阻隔 沿交通線分布或受地形限制
河谷地區
地域形態 各組成部分比較集中,連成一片 城市由幾片組成,每篇就近組織各自的生產生活,各片互不相連 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線或地形區延伸
主要優點 便於集中設置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各種設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於管理,節省投資 便於城市擴大規模,有利於保護城市環境 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區,親近自然
主要缺點 易造成城市污染 用地分散,各片聯系不方便,市政建設投資大 城市交通主要集中於一方向,且運距長
城市距離 成都、合肥、華盛頓 重慶、上海浦東新區 洛陽、西寧、宜昌、蘭州、延安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1、功能分區:城市各項經濟活動相互間發生空間競爭,導致同類活動在空間上高度集中.
2、劃分: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市政與公共服務區、工業區、交通和倉儲區、風景與城市綠地、特殊功能區等
3、中心商務區(紐約的CBD——曼哈頓)特徵:
①中心商務區是城市經濟活動最繁忙的地方 ②人口數量的晝夜差別大 ③建築物高大稠密 ④中心商務區內部存在明顯的分區
5、 三種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 形態 特徵 位置
商業區 佔地面積小、呈點狀或條狀 經濟活動最繁忙;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建築物高大稠密;內部有明顯分區 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街角路口
工業區 集聚成片 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並趨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線 市區外緣,交通干線兩側
住宅區 佔地面積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區,工業化後出現分化 建築質量上,高級於低級住宅分化;位置上,高於於低級住宅分區背向發展 高級 城市外緣與高坡、文化區聯系
低級 內城與低地、工業區聯系
三、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和組合構成了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也叫做城市地域結構.
2、城市地域結構模式:
結構模式 特點 成因 舉例
同心圓模式 城市形態集中緊湊,城市功能區為少市中心呈同心圓狀 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區經過不斷侵入和遷移,沖同心圓狀自核心向外擴展 成都
扇形模式 城市各功能區呈扇狀向外擴展 交通(各功能區沿交通線延伸) 沈陽
多核心模式
城市並非依託單一核心發展,而是圍繞著幾個核心形成中心商務區、批發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和郊區,以及相對獨立的衛星城等多功能區,並由他們共同組成城
市地域 隨著城市不斷擴展,原有市中心地價高、交通和居住擁擠等原因,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出現新核心,同時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響 淄博
3、影響因素:
主要因素:經濟因素——取決於各功能分區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達度、距市中心遠近)
歷史文化(北京市)、種族宗教(黑人區)、建築設計(歐洲中世紀城市繞教堂布局)、自然條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
第二節 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一、 城市的不同等級
1、 城市等級劃分標准:以城市人口規模來劃分
特大城市——100萬人口以上 大城市——50-100萬人口 中等城市——20-50萬人口 小城市——20萬人口以下
2、 不同等級城市服務范圍和種類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務種類多,級別高,服務范圍相對較大.
3、 影響城市服務范圍的因素:
影響因素 影響 表現
資源條件 位於資源豐富地區的城市,能夠獲得支撐城市進一步發展的資源條件 為城市提供豐富物質條件、豐富勞動力條件、豐富城市用地
交通條件 位於交通樞紐上的城市,能夠通過便利的交通為更遠的居民提供服務,使其服務范圍擴大 鐵路樞紐城市、公路樞紐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條件 城市為服務區內居民提供貨物和服務,服務人口要達到一定規模 位於人口稠密地區的城市服務范圍相對較小;相反,位於人口稀少地區的城市服務范圍相對較大
二、德國南部城市等級體系的啟示
1、同一區域內,不同級別的城市空間組合,就夠成立一個地區的城市等級體系.
2、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層層嵌套.
3、不同等級城市數目、相互距離、服務范圍、城市職能的關系:「高少遠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級高,城市樹木燒,相互距離遠,服務范圍
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級低,城市數目多,相互距離近,服務范圍小,城市職能少.不同等級城市服務范圍層層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論:
(1)一個中心地的服務范圍圍繞中心地呈六邊形.
(2)是市場原則的作用
(3)高一級中心地服務范圍相當三個低一級中心地服務范圍.
第三節 城市化
一、 什麼是城市化
1、 人口向城鎮聚集和城市范圍不斷擴大、鄉村變為城鎮的過程,就是城市化.
2、 城市化的標志:
① 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持續上升
② 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逐漸轉移
③ 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
3、 城市發展的動力:社會經濟發展——主要動力
(1) 推力:哪些是的人群里開向村的因素.(農村人口增長快,對土地壓力大;農村收入低,社會服務短缺;農村受自然災害影響大)
(2) 拉力:吸引人群來城市的因素.(城市就業機會多;城市社會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設施齊全;城市交通便捷.
4、 一個國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標: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來表示,它體現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5、 城市化的意義:人口轉變、產業結構變化、工業的發展、科技的發展、縮小城市與鄉村距離,文化、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漸趨同.
二、世界城市化的進程
1、世界城市化的進程
城市化發展階段 特徵 出現問題 發展新趨勢 出現的國家和地區
初期階段 城市化水平較低、發展較慢 問題極少,處於城市化低水平時期 發展中國家
加速階段 人口和產業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進很快 出現了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 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
後期階段 城市化水平比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趨緩甚至停滯 中心區表現出衰落跡象 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發達國家
2、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差異
國家類型 起步時間 目前速度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 所處階段 原因
發達國家 早
(英國最早18世紀中葉)
趨緩(停滯)
高
高(70%以上)
後期成熟階段 資本主義發展較早,農業現代化發展,大批農業勞動力向城市移動
發展中國家 晚
(20世紀中葉) 速度加快 低 低(不到40%) 初期和中期加速階段 民族獨立運動勝利經濟迅速發展
4、 郊區城市化: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和產業向郊區擴散的過程.
逆城市化:由於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導致市區過度擁擠、環境惡化、用地緊張、生活質量下降
三、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影響的表現: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質量下降;對水循環的影響;對氣候的影響.
2、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解決城市環境問題主要措施:1)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分散大城市職能,建設新區和衛星城,努力推進郊區城市化,以緩解城市中心區的壓力;2)對城市進行合理規劃,加強對城市的管理,妥善處理好城市個功能分區的關系.
4、降低城市化對地理環境影響的途徑:一方面在城市建設中,發展低污染的節能建築和綠色交通,減少各類活動對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觀盡可能與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觀保持協調,建立一種良性循環.
下面繼續...
『陸』 交通安全知識競賽題目
1-20 BCDBA ABDBB AACDD ABCCD
21-40 DBBDC CADDB ADABA CBDCA
41-50 DABDA CDBAC
「迎奧運,文明出行」全國道路交通安全知識競賽試題
一、選擇題(共80題 每題1分)
1.行人通過人行橫道,要按人行橫道燈的指示通行。小明在通過人行橫道線前,看到人行橫道紅燈亮時,應該_____。
A.迅速通過人行橫道
B.在人行橫道線前等待
C.緩慢通過人行橫道
D.繞開人行橫道通過
2. 在沒有施劃人行橫道的公路上,乘車人從公共汽車下車後橫過公路時,您認為下列做法正確的是_____。
A.從車的前方橫過道路
B.從車的後方橫過道路
C.車開走後,確認安全通過
D.等車開走後,迅速通過
3. 在設有交通隔離設施的路段,小芳過街時應當_____。
A.直接跨越
B.確認安全後跨越
C.無車輛通行時跨越
D.經人行橫道或過街設施通過
4.交通參與者在道路上通行時,應遵循各行其道的原則。小璐步行外出應當在_____上行走。
A.城市快速路
B.人行道
C.封閉的機動車道
D.非機動車道
5.行人在橫過道路時,應注意觀察道路上通行的車輛。您認為在橫過道路時,錯誤的行為是_____。
A.既不左看,也不右看
B.左看、右看、再左看
C.左右觀察,確定安全
D.一站、二看、三通過
6.駕駛自行車出行是環保、健康的交通參與方式。在沒有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您認為自行車應該在道路的_____通行。
A.右側
B.左側
C.中間
D.任意位置
7.行人在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時,您認為危險的做法是_____。
A.無車輛通行時盡快通過
B.車輛臨近時突然橫過
C.車輛通過後再橫過
D.注意避讓車輛
8.在農村地區出行時,為保障交通安全,應乘坐_____等適合載客的交通工具。
A.拖拉機
B.三輪汽車
C.低速載貨汽車
D.客運汽車
9.行人在路口應當按照信號燈的指示通行,當遇到交通警察指揮手勢與信號燈指示不一致時,要按照____通行。
A.標志、標線
B.交通警察的指揮
C.信號燈的指示
D.道路交通情況
10.行人大風天氣在農村公路邊行走,遇到車輛駛來時,為了躲避揚塵,____是最危險的。
A.盡量靠公路邊走
B.橫過公路
C.在路邊停下來躲避
D.戴眼鏡和口罩
11.中小學生放學在道路上列隊通行時,每橫列的同學____。
A.不得超過2名
B.允許3名以上
C.沒有數量限制
D.不得超過4名
12.騎自行車經過一個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路口時,遇紅燈亮,騎車人正確的行為是____。
A.將自行車依次停在路口停車線以外
B.可以進入路口,停在路口內,但不能直行通過
C.將自行車停在路口停車線上,車頭探出停車線不影響安全
D.騎自行車進入路口,伺機安全通過
13.老楊每天上班都要經過一個鐵路道口,他在通過道口時應該_____。
A.快速跨越鐵軌
B.進入道口觀察後通過
C.一停、二看、三通過
D.在欄桿放下時搶先通過
14.您在有信號燈控制的人行橫道前,准備橫過道路時,要等____的時候通過最安全。
A.黃燈閃爍
B.紅燈亮
C.紅燈閃爍
D.綠燈亮
15.一位媽媽去接放學的孩子,恰好看見孩子站在公路另一側准備橫過,這時有機動車駛來,為避免交通事故,最安全的做法是____。
A.媽媽跑向孩子一側
B.孩子奔向媽媽一側
C.媽媽大聲喊孩子快過來
D.媽媽大聲喊孩子站在原地等待
16.為減少奧運會期間交通擁堵,提高城市空氣質量,您最好乘坐_____前往觀看奧運體育比賽。
A.公交車
B.私家車
C.計程車
D.摩托車
17.小紅在等候乘坐公共汽車時,應該站在_____,依次排隊。
A.機動車道上
B.站台或指定位置
C.非機動車道上
D.人行道上
18.媽媽告訴農村來的大舅,上街要注意安全,搭乘計程車時,可_____「打車」。
A.翻越隔離設施
B.在道路中央
C.在計程車停靠點
D.在禁止停車路段
19.小明上高中了,學校離家較近,他想節約路上時間,可以使用_____作為道路交通工具。
A.滑板
B.旱冰鞋
C.自行車
D.獨輪自行車
20.小麗搭乘朋友的轎車到單位上班,轎車在單位門前路邊停車後,她正確的下車方法應該是_____。
A.立即開門下車
B.觀察前方情況後下車
C.開車門觀察側後方情況
D.觀察側後方情況,緩開車門
21.中華民族有著尊老愛幼、文明禮讓的傳統美德。王某外出購物乘坐公交車時,下列行為中不文明的是_____。
A.依次按秩序上下車
B.禮讓老弱病殘
C.乘客下完後再上車
D.擁擠、加塞、搶座
22.乘車時要系好安全帶,您認為下面哪種說法是正確的_____。
A.坐後排沒有必要系安全帶
B.前排乘車人必須系安全帶
C.車速低於每小時60公里時可以不系安全帶
D.在鄉村道路乘車時可以不系安全帶
23.三叔騎三輪車進城運貨,綠燈亮時進入路口右轉彎,遇到一些直行的非機動車和行人。您認為他正確的做法是_____。
A. 搶在直行車輛和行人前通過
B.減速停車,讓直行車輛和行人先通過
C.讓直行車輛先行,再加速搶在行人前通過
D. 靠近直行車輛和行人,穿空隙通過
24.芳芳騎自行車從人行橫道橫過道路時,應_____通過。
A.騎車緩慢
B.騎車直行
C.騎車加速
D.下車推行
25.明明在晚自習課後騎自行車回家途中,迎面遇到一輛駛來的汽車,燈光非常耀眼,為了安全,明明應該_____。
A.用手遮擋燈光
B.閉目緩慢行駛
C.下車靠邊避讓
D.迎著燈光行駛
26.當您和親友聚會,喝完酒後親友要駕車回家,您應_____。
A.告訴他小心駕駛
B.勸他系好安全帶
C.堅決阻止他駕車
D.提醒他注意避讓行人
27.王某騎自行車回家,行至路口准備左轉彎時,應_____,不能突然猛拐。
A.伸左手示意
B.伸右手示意
C.語言示意
D.扭頭示意
28.小強乘坐公交車回家,喝完易拉罐飲料後,應將空易拉罐_____。
A.扔到車窗外
B.扔在座位下面
C.踢到車廂一角
D.帶下車扔到垃圾桶
29.在道路上騎自行車時,您認為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_____。
A.一手提物,一手扶把
B.攀扶其他車輛
C.互相追逐
D.雙手扶把
30.老張騎電動自行車上下班,行駛在劃分車道的道路上,他應當在_____行駛。
A.機動車道
B.非機動車道
C.人行道
D.隨便哪條車道
31.小張駕駛兩輪摩托車帶女友郊遊,女友乘坐摩托車正確的方式是_____。
A.戴好安全頭盔,正向騎坐
B. 戴上安全頭盔,背向騎坐
C. 側向騎坐,把頭盔拿在手裡
D. 以最舒適的姿勢騎坐
32.小明乘坐公交車去奶奶家過節,乘車時可以_____。
A.攜帶鞭炮、禮花
B.將手伸出窗外
C.與駕駛人交談
D.接打手機
33. 張強在未設停放點的地方停放自行車時,應在_____停放。
A.不妨礙通行的地點
B.不經常使用的盲道
C.草坪綠地
D.任意地點
34.李明今年9歲,李明的表姐今年13歲,姐弟倆想騎自行車上道路行駛,正確的做法是_____。
A.李明可以騎自行車
B.李明的表姐可以騎自行車
C.李明和表姐都不可以騎自行車
D.李明的表姐可以騎車帶李明上路
35.小芳騎自行車回家,在一個沒有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由南向東右轉彎時,遇小強騎自行車由北向東左轉彎,正確的通行順序是_____。
A.小芳讓小強先行
B.小強讓小芳先行
C.小芳和小強同時通行
D.誰搶先誰通行
36.周強雨天騎自行車去看足球比賽,他穿_____的雨衣是最安全的。
A.灰色
B.黑色
C.黃色
D.綠色
37.小李乘坐客車外出,客車意外失火,車門無法打開,小李應_____,盡快逃生。
A.砸碎前風窗玻璃
B.砸碎側風窗玻璃
C.撬開車門
D.先行滅火,再撬開車門
38.小陳乘坐的客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故障,不能繼續行駛,這時他應當_____。
A.在車上等候救援
B.站在車輛後方協助疏導
C.站在車輛前方躲避
D.撤離到護欄以外的安全地帶
39.發生交通事故,有人被壓在車輪或貨物下時,錯誤的救援方法是_____。
A.設法抬升車輛
B.撥打急救電話
C.拉拽傷者的肢體
D.搬走貨物
40.遇到前方設有以上標志時,行人_____。
A.不能通行
B.可以通行
C.沒有車輛可以通行
D.有急事可以通行
41.前方設有以上標志,是表示_____。
A.車輛可以通行
B.行人可以通行
C.車輛、行人都可以通行
D.禁止車輛、行人通行
42.設有以上標志的路段,是表示_____。
A.只供步行
B.注意避讓行人
C.只能帶小孩通行
D.禁止行人通行
43.當駕駛汽車遇到前方設有以上標志時,應當_____。
A.連續鳴喇叭示意
B.減速慢行
C.正常行駛
D.加速通過
44.大偉騎自行車到學校後,一看錶快到上課時間了,急忙鎖車去上課。您認為他應該將自行車 。
A.隨手放在路邊
B.順便放到教學樓門口
C.放到教學樓樓道內
D.停放在指定的位置
45.王大嬸散步時看到一輛小轎車撞倒行人後逃逸,這時她應_____。
A.記住肇事車輛的號牌等特徵,立即報警
B.趕快離開現場以免不必要的麻煩
C.自行搶救受傷人員
D.自行追趕肇事車輛
46.發生交通事故後,搬運昏迷或有窒息危險的傷員時,應採用_____的方式。
A.俯卧
B.仰卧
C.側卧
D.半卧
47.在交通事故現場搶救脊柱骨折的傷員時,您認為下列做法錯誤的是_____。
A.不亂加搬動
B.保持脊柱安定
C.勿扶持傷者走動
D.使用軟擔架運送
48.小輝今年17歲,在縣城讀高中,家住的小鎮離高速公路很近,水路交通也很發達。他在縣城和小鎮之間最不可行的出行方式是_____。
A.乘轎車經高速公路回家
B.乘兩輪摩托車經高速公路回家
C.乘公路客運汽車經高速公路回家
D.乘鎮上的旅遊船回家
49.解除駕駛疲勞的方法有多種多樣,但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
A.睡眠
B.聽音樂
C.拍打頭部
D.深呼吸
50.小蕾帶著還不會走路的女兒乘丈夫駕駛的小轎車回娘家,請您告訴她最安全的乘車方法是_____。
A.抱著女兒坐前排座椅
B.讓女兒坐後排座座椅
C.讓女兒坐後排的專用座椅
D.讓女兒坐前排座椅
『柒』 地理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樓主有新浪微博嗎,如果沒有可以去申請一個,微博里有個好玩的游戲——題來專了,是目前我見屬過的最好的答題節目,和知識競賽的形式非常相似
或者lz可以查一下復旦千分考,或在網路里搜,還可以查自主招生,3+1高考的地理題,想挑戰的話可以試著做考研題、。。
『捌』 交通安全知識競賽試題
1-20 BCDBA ABDBB AACDD ABCCD
21-40 DBBDC CADDB ADABA CBDCA
41-50 DABDA CDBAC
「迎奧運,文明出行」全國道路交通安全知識競賽試題
一、選擇題(共80題 每題1分)
1.行人通過人行橫道,要按人行橫道燈的指示通行。小明在通過人行橫道線前,看到人行橫道紅燈亮時,應該_____。
A.迅速通過人行橫道
B.在人行橫道線前等待
C.緩慢通過人行橫道
D.繞開人行橫道通過
2. 在沒有施劃人行橫道的公路上,乘車人從公共汽車下車後橫過公路時,您認為下列做法正確的是_____。
A.從車的前方橫過道路
B.從車的後方橫過道路
C.車開走後,確認安全通過
D.等車開走後,迅速通過
3. 在設有交通隔離設施的路段,小芳過街時應當_____。
A.直接跨越
B.確認安全後跨越
C.無車輛通行時跨越
D.經人行橫道或過街設施通過
4.交通參與者在道路上通行時,應遵循各行其道的原則。小璐步行外出應當在_____上行走。
A.城市快速路
B.人行道
C.封閉的機動車道
D.非機動車道
5.行人在橫過道路時,應注意觀察道路上通行的車輛。您認為在橫過道路時,錯誤的行為是_____。
A.既不左看,也不右看
B.左看、右看、再左看
C.左右觀察,確定安全
D.一站、二看、三通過
6.駕駛自行車出行是環保、健康的交通參與方式。在沒有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您認為自行車應該在道路的_____通行。
A.右側
B.左側
C.中間
D.任意位置
7.行人在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時,您認為危險的做法是_____。
A.無車輛通行時盡快通過
B.車輛臨近時突然橫過
C.車輛通過後再橫過
D.注意避讓車輛
8.在農村地區出行時,為保障交通安全,應乘坐_____等適合載客的交通工具。
A.拖拉機
B.三輪汽車
C.低速載貨汽車
D.客運汽車
9.行人在路口應當按照信號燈的指示通行,當遇到交通警察指揮手勢與信號燈指示不一致時,要按照____通行。
A.標志、標線
B.交通警察的指揮
C.信號燈的指示
D.道路交通情況
10.行人大風天氣在農村公路邊行走,遇到車輛駛來時,為了躲避揚塵,____是最危險的。
A.盡量靠公路邊走
B.橫過公路
C.在路邊停下來躲避
D.戴眼鏡和口罩
11.中小學生放學在道路上列隊通行時,每橫列的同學____。
A.不得超過2名
B.允許3名以上
C.沒有數量限制
D.不得超過4名
12.騎自行車經過一個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路口時,遇紅燈亮,騎車人正確的行為是____。
A.將自行車依次停在路口停車線以外
B.可以進入路口,停在路口內,但不能直行通過
C.將自行車停在路口停車線上,車頭探出停車線不影響安全
D.騎自行車進入路口,伺機安全通過
13.老楊每天上班都要經過一個鐵路道口,他在通過道口時應該_____。
A.快速跨越鐵軌
B.進入道口觀察後通過
C.一停、二看、三通過
D.在欄桿放下時搶先通過
14.您在有信號燈控制的人行橫道前,准備橫過道路時,要等____的時候通過最安全。
A.黃燈閃爍
B.紅燈亮
C.紅燈閃爍
D.綠燈亮
15.一位媽媽去接放學的孩子,恰好看見孩子站在公路另一側准備橫過,這時有機動車駛來,為避免交通事故,最安全的做法是____。
A.媽媽跑向孩子一側
B.孩子奔向媽媽一側
C.媽媽大聲喊孩子快過來
D.媽媽大聲喊孩子站在原地等待
16.為減少奧運會期間交通擁堵,提高城市空氣質量,您最好乘坐_____前往觀看奧運體育比賽。
A.公交車
B.私家車
C.計程車
D.摩托車
17.小紅在等候乘坐公共汽車時,應該站在_____,依次排隊。
A.機動車道上
B.站台或指定位置
C.非機動車道上
D.人行道上
18.媽媽告訴農村來的大舅,上街要注意安全,搭乘計程車時,可_____「打車」。
A.翻越隔離設施
B.在道路中央
C.在計程車停靠點
D.在禁止停車路段
19.小明上高中了,學校離家較近,他想節約路上時間,可以使用_____作為道路交通工具。
A.滑板
B.旱冰鞋
C.自行車
D.獨輪自行車
20.小麗搭乘朋友的轎車到單位上班,轎車在單位門前路邊停車後,她正確的下車方法應該是_____。
A.立即開門下車
B.觀察前方情況後下車
C.開車門觀察側後方情況
D.觀察側後方情況,緩開車門
21.中華民族有著尊老愛幼、文明禮讓的傳統美德。王某外出購物乘坐公交車時,下列行為中不文明的是_____。
A.依次按秩序上下車
B.禮讓老弱病殘
C.乘客下完後再上車
D.擁擠、加塞、搶座
22.乘車時要系好安全帶,您認為下面哪種說法是正確的_____。
A.坐後排沒有必要系安全帶
B.前排乘車人必須系安全帶
C.車速低於每小時60公里時可以不系安全帶
D.在鄉村道路乘車時可以不系安全帶
23.三叔騎三輪車進城運貨,綠燈亮時進入路口右轉彎,遇到一些直行的非機動車和行人。您認為他正確的做法是_____。
A. 搶在直行車輛和行人前通過
B.減速停車,讓直行車輛和行人先通過
C.讓直行車輛先行,再加速搶在行人前通過
D. 靠近直行車輛和行人,穿空隙通過
24.芳芳騎自行車從人行橫道橫過道路時,應_____通過。
A.騎車緩慢
B.騎車直行
C.騎車加速
D.下車推行
25.明明在晚自習課後騎自行車回家途中,迎面遇到一輛駛來的汽車,燈光非常耀眼,為了安全,明明應該_____。
A.用手遮擋燈光
B.閉目緩慢行駛
C.下車靠邊避讓
D.迎著燈光行駛
26.當您和親友聚會,喝完酒後親友要駕車回家,您應_____。
A.告訴他小心駕駛
B.勸他系好安全帶
C.堅決阻止他駕車
D.提醒他注意避讓行人
27.王某騎自行車回家,行至路口准備左轉彎時,應_____,不能突然猛拐。
A.伸左手示意
B.伸右手示意
C.語言示意
D.扭頭示意
28.小強乘坐公交車回家,喝完易拉罐飲料後,應將空易拉罐_____。
A.扔到車窗外
B.扔在座位下面
C.踢到車廂一角
D.帶下車扔到垃圾桶
29.在道路上騎自行車時,您認為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_____。
A.一手提物,一手扶把
B.攀扶其他車輛
C.互相追逐
D.雙手扶把
30.老張騎電動自行車上下班,行駛在劃分車道的道路上,他應當在_____行駛。
A.機動車道
B.非機動車道
C.人行道
D.隨便哪條車道
31.小張駕駛兩輪摩托車帶女友郊遊,女友乘坐摩托車正確的方式是_____。
A.戴好安全頭盔,正向騎坐
B. 戴上安全頭盔,背向騎坐
C. 側向騎坐,把頭盔拿在手裡
D. 以最舒適的姿勢騎坐
32.小明乘坐公交車去奶奶家過節,乘車時可以_____。
A.攜帶鞭炮、禮花
B.將手伸出窗外
C.與駕駛人交談
D.接打手機
33. 張強在未設停放點的地方停放自行車時,應在_____停放。
A.不妨礙通行的地點
B.不經常使用的盲道
C.草坪綠地
D.任意地點
34.李明今年9歲,李明的表姐今年13歲,姐弟倆想騎自行車上道路行駛,正確的做法是_____。
A.李明可以騎自行車
B.李明的表姐可以騎自行車
C.李明和表姐都不可以騎自行車
D.李明的表姐可以騎車帶李明上路
35.小芳騎自行車回家,在一個沒有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由南向東右轉彎時,遇小強騎自行車由北向東左轉彎,正確的通行順序是_____。
A.小芳讓小強先行
B.小強讓小芳先行
C.小芳和小強同時通行
D.誰搶先誰通行
36.周強雨天騎自行車去看足球比賽,他穿_____的雨衣是最安全的。
A.灰色
B.黑色
C.黃色
D.綠色
37.小李乘坐客車外出,客車意外失火,車門無法打開,小李應_____,盡快逃生。
A.砸碎前風窗玻璃
B.砸碎側風窗玻璃
C.撬開車門
D.先行滅火,再撬開車門
38.小陳乘坐的客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故障,不能繼續行駛,這時他應當_____。
A.在車上等候救援
B.站在車輛後方協助疏導
C.站在車輛前方躲避
D.撤離到護欄以外的安全地帶
39.發生交通事故,有人被壓在車輪或貨物下時,錯誤的救援方法是_____。
A.設法抬升車輛
B.撥打急救電話
C.拉拽傷者的肢體
D.搬走貨物
40.遇到前方設有以上標志時,行人_____。
A.不能通行
B.可以通行
C.沒有車輛可以通行
D.有急事可以通行
41.前方設有以上標志,是表示_____。
A.車輛可以通行
B.行人可以通行
C.車輛、行人都可以通行
D.禁止車輛、行人通行
42.設有以上標志的路段,是表示_____。
A.只供步行
B.注意避讓行人
C.只能帶小孩通行
D.禁止行人通行
43.當駕駛汽車遇到前方設有以上標志時,應當_____。
A.連續鳴喇叭示意
B.減速慢行
C.正常行駛
D.加速通過
44.大偉騎自行車到學校後,一看錶快到上課時間了,急忙鎖車去上課。您認為他應該將自行車 。
A.隨手放在路邊
B.順便放到教學樓門口
C.放到教學樓樓道內
D.停放在指定的位置
45.王大嬸散步時看到一輛小轎車撞倒行人後逃逸,這時她應_____。
A.記住肇事車輛的號牌等特徵,立即報警
B.趕快離開現場以免不必要的麻煩
C.自行搶救受傷人員
D.自行追趕肇事車輛
46.發生交通事故後,搬運昏迷或有窒息危險的傷員時,應採用_____的方式。
A.俯卧
B.仰卧
C.側卧
D.半卧
47.在交通事故現場搶救脊柱骨折的傷員時,您認為下列做法錯誤的是_____。
A.不亂加搬動
B.保持脊柱安定
C.勿扶持傷者走動
D.使用軟擔架運送
48.小輝今年17歲,在縣城讀高中,家住的小鎮離高速公路很近,水路交通也很發達。他在縣城和小鎮之間最不可行的出行方式是_____。
A.乘轎車經高速公路回家
B.乘兩輪摩托車經高速公路回家
C.乘公路客運汽車經高速公路回家
D.乘鎮上的旅遊船回家
49.解除駕駛疲勞的方法有多種多樣,但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
A.睡眠
B.聽音樂
C.拍打頭部
D.深呼吸
50.小蕾帶著還不會走路的女兒乘丈夫駕駛的小轎車回娘家,請您告訴她最安全的乘車方法是_____。
A.抱著女兒坐前排座椅
B.讓女兒坐後排座座椅
C.讓女兒坐後排的專用座椅
D.讓女兒坐前排座椅
ziji選吧 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