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專題研究
㈠ 有關初中地理的研究性學習
地理課程標准十分強調「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指出:「要重視地理問題的探究,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觀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在各種學習方式中,我們尤其要注意地理的研究性學習。地理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模擬類似地理科學研究的方式,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各種途徑,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地理研究性學習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個(見示意圖)
前期准備階段
實踐體驗階段
表達交流階段
筆者以為地理研究性學習有以下基本特點
一、自主性與合作性
在地理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幫助者」 的角色,為學生創設一種有利於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情境和途徑,學生則是學習過程的直接「參與者」,「主人翁」,表現在學生選題的自主性,課題研究小組組成成員的自由性,學生研究課題的自覺性,更主要地是學生主動廣泛獲取未經處理的第一手資料,並自主分析整理資料,提取信息,有效地表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照片、論文、多媒體演示報告等)。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地理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甚至財力,非一人之力,非一蹴而就。師生、生生、師生與其他社會成員之間交流機會比較多,有利於形成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技巧、學會有效地表達自我,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考慮別人的需要、意圖,另一方面使學生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形成「1+1>2」的合力,很好地完成研究性課題。
二、開放性和整合性
開放性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學習器官的全方位開放,動腦——讓學生自由想,動手——讓學生自由做,動口— —讓學習自由講;2.學習時間的開放,不以課堂40分鍾為限;3.學習空間的開放,不僅僅局限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都是學生學習的空間;4.學習目標的開放性,不以書本知識為惟一的目標,同時還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的培養;5.學習內容的開放,學習內容來源於地理學科、社會生活及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本身。從大多數學生選擇和研究的課題來看,有自然地理問題、人文地理問題,還有跨學科的問題等。如「二百河水污染狀況調查」、「『農家樂』度假旅遊狀況調查」、「何家溝民間故事村調查」、「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成因調查分析」等等。
地理研究性課題雖然需要學生以理解和應用地理知識為主,但因地理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關聯性和交叉性,因此,要求學生靈活利用、整合各科知識,綜合應用它們來解決問題。如「武當山旅遊資源開發現狀與前景調查」,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生物、歷史、文學、宗教等知識。
三、過程性與實踐性
地理研究性學習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而在過程中,一是更重視參與:諸如思維方式的展開,知識的整理與綜合,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和判斷等環節,二是重視應用:強調學生應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三是重視體驗: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實地考察活等研究性學習過程,也是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的體驗和感悟的過程。這種直接體驗中產生的感悟與閱讀地理課本或聽教師講解產生的感悟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四、鄉士性和社會性
由於受知識層次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同時考慮到學生年齡、時間、經濟、安全等因素的影響,在本地收集資料和進行實地考察比較容易做到,研究成果容易被當地部門重視,具有建設性的建議,還可以得到有關部門的認可和採納,最易於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中學生求知慾旺盛,好奇心強。五彩繽紛的生活景觀,多種多樣的社會現象和問題,會引起他們的探究心理。從學生的自主選擇和確定的研究課題看,絕大部分課題都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反映國計民生的熱點。如:「城區農貿市場調查分析」,「洋快餐與傳統快餐異同分析」,「汽車工業在十堰發展前景分析」、「鄖縣柳陂『菜藍子工程』調查」等,通過地理研究性學習,充分發掘,展現地理學所具有的很多社會價值和應用功能,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五、思辯性與創新性
地理研究性學習立足於學生的發展,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發展辯證思維,培養學生用辯證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在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往往調查收集到不同的信息,需要從不同角度對問題展開辯證分析,從而達成共識。如「十堰市中巴車是否該停運調查」,研究小組同學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考查,收集到不同觀點,正反方各抒己見,拓寬了思路,開闊了眼界,最後提出:限制中巴車上牌,限制行駛路線等幾種方案。
對於中學生而言,創新更多地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發現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願以及嘗試用已有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許多學生在實地考察分析中產生了頓悟和靈感,提出了很多有創意的建設性意見,表現出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如研究小組在對我市最大一家超市「京華超市發展狀況調查」中發現,在我市最大的太和醫院(三甲醫院)附近,沒有一個大型的超市,這里交通便利,需求量大,同學們提出建議:在這里設點,並提出除經營常規的商品外,還可經營鮮花、報刊零售,湯葯熬制等項目,以滿足醫院病人這一特殊群體的需要。研究小組的建議受到商家重視,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
書本知識有限,生活道路漫長。教育不能僅僅局限於教學生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地理研究性學習,無疑將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即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人為金,不如教人以點金術。「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們要去創造的地方。」
㈡ 地理研究性課題
地理研究性學習課題
1、雜訊污染及危害
2、所在鄉鎮的農村耕地利用現狀及處理
3、親自觀察、記錄月相的變化,拍攝系列照片
4、關於句容市水資源利用狀況
5、句容市地區(或自己所在鎮區)大氣污染及危害
6、關於貧困地區與人口問題的探討
7、關於城區(或自己所在鎮區)綠化的研究
8、某工廠的污染危害及治理
9、從伽利略望遠鏡到哈勃太空望遠鏡——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史
10、農村垃圾現狀及處理
11、無磷洗衣粉為何難以推廣的探研
12、生活垃圾能再利用研究
13、城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的調查
14、綠色能源離我們多遠
15、句容市工業廢水污染情況
16、廢電池的危害和處理方法
17、農村生活用水調查
18、工廠密集度和生活環境的關系
19、哪家超市最便宜
20、大氣污染對農作物的影響
21、太陽能的利用
22、萬有引力與天體運動(從第谷、開譜勒到牛頓)
23、居室污染
24、生活中的地理(或地圖)
25、古代中國的地理學貢獻(或者地理學家、地理著作)
26、食品污染
27、可再生能源
28、比較美國西進運動與中國西部大開發
29、小論文:從電球箱到臭氧層
30、泰山為什麼成為帝王封禪的選擇地
31、句容市文化的特點(從氣候、地理位置等要素來研究)
32、化肥對土壤的影響,或者農葯污染問題
33、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糾紛問題研究(中國的國界問題)
34、部分廢品的回收利用
35、調查本市某個行業或者某個產品的情況及發展前景分析
36、城市化給句容市帶來的變化(問題或好處)
37、句容市(或自己所在鎮區)過去的歷史沿革,歷史地位,地理、人文優勢,現狀分析(優、缺點),未來的發展構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
38、句容市城市規劃布局存在的問題分析,未來城市的特色、規模、布局、環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
40、中國近代疆域變遷問題研究
㈢ 地理研究性學習中如何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一、課題確立的指導,即指導學生如何對選題作價值判斷
選題是課題研究成功的開始。成功的課題應包括:課題的可行性、課題的現實性和課題的新穎性。地理學科有很多內容涉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有不少讓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A.戰爭爭端類:南海問題、台灣問題、利比亞戰爭、伊朗問題等;B.問題災害類:溫室問題、酸雨問題、水污染、地震、泥石流、台風、寒潮等;C.建設開發類:南水北調、三峽建設、自然保護區等;D.探險考察類:樓蘭、南極考察、北極考察、旅遊考察等;E.區域化、全球化類:世博會、APEC、歐盟、WTO與中國等。對於這些研究性學習資源,既可以由教師開發供學生選擇,又可以由學生自己確定課題進行研究。
1、在選擇課題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憑自己的興趣和感覺確定課題,這樣選擇的課題往往存在研究范圍過大,研究難度過高,內容過於空洞,或主題過於抽象,研究方向不明等問題。面對這種狀況,教師應與學生展開討論,使所選課題進一步具體明確,符合學生實際,有一定的可行性。例如:有的學生對全球環境問題感興趣,就以《環境問題》命題,全球環境問題是多種多樣的,且每一種環境問題均有其多樣的原因、復雜的機制、方方面面的影響、多樣的治理防治措施,等等,在一篇小小的研究性課題中是不可能全面涉及的,這就是選題過大。選題過高就是選擇研究難度過大的題目,以學生現有的知識與能力水平,肯定是難以完成的。如果選題過高,一則學生難以得出較為科學、全面的結論,二則違背了研究性學習的初衷。例如:學生選擇題為「板塊運動研究」「房屋構造與氣候」等均屬此類。
2、課題的現實性將促使研究性學習更具實效。課題研究要與現實相結合,要能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才有價值。研究的動力源自學生對未知事物真相的渴望,因此,課題的設置應有助於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對學生來說,研究與所在地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與現實相聯系的具有實際意義的課題,更能激發他們的研究興趣、強烈的求知慾及參與意識,從而促使他們更加積極、熱情地進一步開展研究和學習。因此,在給學生提供備選課題時,多選擇與鄉土地理有關的研究性課題,這些課題就在學生身邊,研究起來得心應手,學生研究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使研究性學習更具實效。
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聯系起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從而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研究性學習取得了更好成果。
二、調查與獲取資料的指導,即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資料的收集和分析。
研究課題確定以後,就需構思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制訂研究計劃。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具體指導或有關知識的專題講座,讓每一位學生明白所需研究課題的重要內容、完成本課題的基本條件、需要查詢的資料和收集的數據、完成每一任務所需運用的方法,等等。
1、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收集。在課題研究中,有效資料的收集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課題的成敗,是研究性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和考查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階段。研究性學習活動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一過程正是充分展示學生能力的環節。搜集材料的過程復雜,空間跨度大,往往需要集體的智慧和分工協作。這時,可按小組進行分工。首先,最直接有效的資料多來自專門的權威機構與部門。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這方面的工作,教師可從所研究的課題「對號入座」地尋找相關部門,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收集。例如:有關旅遊的可找旅遊局或當地鎮政府,有關環境保護的可找環保局或當地環保站。其次,收集資料的另一個有效途徑就是上網進行查詢,信息高速公路給我們提供了大量資料可供查詢。再次,圖書館也是一個非常豐富的資料庫,過去的、現在的、不同學科與不同行業的,它都能給我們極大的資料來源和幫助。
2、指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各種資料收集齊全後,接下來就應指導學生製作資料卡片,將從各個渠道收集來的資料分門別類,整理加工成小卡片並註明出處,每個課題組成員製作一至兩份,最後統一歸納進行篩選,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分類整理,提煉論點,才能為成果(論文)的撰寫提供最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例如:在地理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的學習中,一些學生對人口問題和環境問題很感興趣,嘗試對「所在地區的人口問題」和「所在地區面臨的環境問題及其危害」進行調查研究。根據教材知識,學生顯然可以明確研究課題應涉及的內容,但是,面對具體實際問題卻又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也不知道應從哪些渠道搜集資料及如何處理資料等。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可進行指導,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各項研究資料,然後進行分類整理,提煉論點,讓學生在體悟研究方法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教師也可通過講解,讓學生選擇可行的研究方法,確定課題研究框架,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數據處理等技巧,然後進行學習與研究。
3、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資料的來源往往是多方面的,還有一些資料的獲取需要開展社會調查。例如:課題「馬甲仙公山寺旅遊區開發初探」就需要對馬甲的一些旅遊景區,如對出米石、仙腳跡等景區作詳細的社會調查。
三、論文撰寫的指導,即指導學生如何撰寫研究論文
論文是研究性學習成果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撰寫論文既能調動學生深入學習地理、鑽研地理的積極性,又能促使學生細心觀察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本質規律,鍛煉地理思維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1、指導學生進行論文撰寫。對於研究性論文的撰寫,學生毫無經驗,常把論文寫成記敘文或散文,或者很容易把它變成一組資料的簡單堆砌。如何把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論證合理是成功的關鍵。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先根據研究課題提出論點,再根據調查資料列出論據,然後逐點進行論證分析。成功的論文需做到主題鮮明,論據充分合理,資料客觀真實。在地理研究性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地圖及地理圖表,地圖可以使要說明的地理事物的分布一目瞭然;圖表既直觀又簡明,運用得當可以大大增強論據的說理性和說服力。論文的排版應嚴格按照格式:要有論文摘要及關鍵詞、正文及參考文獻等。整篇論文應做到條理清晰,觀點正確,並且要有較強的地理性和科學性。
2、指導學生進行地理小製作。地理小製作也是研究性學習成果的一種展示。例如,通過對校園的勘測、測繪,指導學生製作「校園平面模型」。地理小製作必須是在實物基礎上進行的一定比例的縮小,要做到實用、美觀且具有地理科學性。教師可根據實際要求指導學生進行實地測繪,繪制精確的比例尺地圖,然後依據地圖選取材料(應是學生容易收集到的材料,如泡沫、塑料、橡膠等),最後才能完成模型的製作,從而保證模型的真實性、准確性與科學性。
總之,地理研究性學習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進行,只有正確指導,才能避免學生走彎路,提高研究性學習的質量和成效。因此,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快速全面地適應研究性學習,才能給學生科學的指導,學生創造的火花才能真正被點燃。
㈣ 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人教版)
地理:
第八章第二節 歐洲西部
1.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山地為主。山地主要在北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西、南三面瀕臨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
2.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地區是歐洲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歐洲西部。
3.歐洲人以白種人為主;鬱金香、風車是歐洲西部哪個國家的象徵荷蘭。
4.歐洲西部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年降水量均勻。
5.歐洲西部的氣候自西向東由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
6.歐洲西部人們稱的「綠色金子」指牧草。歐洲人酷愛乳產品和牛羊肉,這種飲食結構與發達的畜牧業有密切關系。
7.歐盟是一個政治和經濟組織。目前歐盟的成員國共有25個。歐盟成員國使用共同的貨幣是歐元。
8.歐洲西部旅遊業發達,南部海濱沙灘風景優美,北部峽灣曲折幽深、中部山地登山、滑雪
9.城市與相應著名旅遊項目:
巴黎------艾菲爾鐵塔; 鹿特丹-------圍海造田、風車 ;維也納-----音樂之都
羅馬-----古代斗獸場; 威尼斯-----「水城」; 雅典-----巴特農神廟
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是熱帶草原氣候(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①)
2.下列河流與注入海洋組合正確是剛果河——大西洋(去年期末題選擇②)
3.當前困擾非洲各國的三大問題是人口問題、糧食問題和環境問題(去年期末題填空①)
4.非洲氣候敘述,正確的是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非洲地形敘述,正確的是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
5.非洲幾內亞灣沿岸屬熱帶雨林氣候,而東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因為東部地勢高、氣溫低
6.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種人的故鄉。
7.世界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洲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長的速度超過了糧食和經濟增長的速度。
8.歐洲殖民者侵入非洲,最初是從掠奪黃金、象牙、香料開始,進而從事罪惡的奴隸貿易。
9.撒哈拉以南非洲向發達國家進口物資主要是機械、汽車等工業製成品
10.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人口、糧食和環境問題。
11.解決非洲糧食問題應該保護環境,提高農牧業生產,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質
第四節 澳大利亞
1.20世紀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服務業(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③)
2.澳大利亞的人口和經濟中心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澳大利亞最大的工業中心是悉尼(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④)
3.澳大利亞東西兩側分別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南部隔海與南極洲遙遙相望。
4.澳大利亞地形分三部分,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原(去年期末試題填空②)
5.目前,澳大利亞的服務業已大大超過工礦業和農牧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6.澳大利亞的降水主要來自太平洋。澳大利亞周圍是海洋,與其最近的大洲是亞洲
7.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種類的是鴨嘴獸、考拉、袋鼠、鴯鶓
8.澳大利亞保留著很多古老種類,因為長期孤獨存在南半球海洋上,與其他大陸聯系少,生物進化 緩慢
9.澳大利亞70%以上羊只,集中分布在混合經營地帶,是因為這里地形平坦,降水較多,牧場廣布
10.分布在澳大利亞東南沿海的農牧業帶是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
11.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因為羊特別多,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12.南回歸線橫穿澳大利亞大陸的中部,因而熱帶氣候分布廣。
13.澳大利亞就東西半球而言,位於東半球,就南北半球而言位於南半球。
14.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15.澳大利亞有很多礦產出口,我國上海寶鋼也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
16.澳大利亞的首都是堪培拉,2000年9月,第27屆奧運會在悉尼舉行。
第九章第一節 美國
1.美國平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耕地約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_(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⑤)
2.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於美國境內的是密歇根湖(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⑥)
3.位於美國太平洋沿岸的工業中心是洛杉磯(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⑦)
4.美國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去年期末試題選擇12)
5.美國農業生產的各個過程和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去年期末試題填空⑦)
6.美國西部高大山脈是落基山脈,東部山脈是阿巴拉契亞山,著名河流是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灣(去年期末試題填空④)
7.美國東西兩側瀕臨的海洋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分布在美國西部的著名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
8.在美國人種的構成中,占絕大多數的人種是白種人 ,美國的居民是美利堅民族。
9.密西西比河長度居世界第四位,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五大淡水湖,湖水最終流入大西洋
10.分布在北太平洋中部的美國海外州是夏威夷州,位於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
11.美國的主體部分主要位於五帶中的北溫帶,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出口量均佔世界第一位的有玉米、大豆、棉花
12.北美五大湖中,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的是蘇必利爾湖
13.美國許多工業品產量居世界前列,常居第一位的工業品是合成橡膠、輪胎、鋁等
14.美國東北部工業城市是底特律、芝加哥、匹茲堡,著名的「汽車城」是底特律。美國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紐約。
15.美國西部最大港口,華人華僑最集中城市舊金山。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中心是矽谷,位於舊金山附近。
16.美國本土部分地處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地形呈南北縱列分布
17.美國五大農業帶中,分布最南的農業帶是棉花帶,位於美國東北部的農業帶是乳畜帶
18.美國經濟增長有27%歸功於高新技術產業,而兩個傳統支柱產業建築業和汽車製造業僅佔18%。
19.美國發達的經濟,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 和破壞全球環境的基礎之上。也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20.在美國的華人華僑他們主要布在紐約、舊金山、洛山磯等城市。
21.美國只有2個陸上鄰國,南面的是墨西哥,北面的是加拿大。
22.美國西部有一系列平行的南北走向的山脈,都是科迪勒拉山系一部分。
23.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於美國境內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個湖泊是美國與加拿大共有的。
第二節 巴西
1.亞馬孫河流域覆蓋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內(去年期末試題填空③)
2.關於巴西的敘述正確的是: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⑧)
3.巴西城市化問題嚴重的城市是聖保羅(去年期末試題選擇⑨)
4.熱帶雨林的作用有保持水土、凈化空氣、維護生態環境等(至少三點)(去年期末試題填空⑥)
5.巴西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地區,巴西人口中所佔比例最大的是白種人
6.全世界希望巴西保護的自然資源是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的是熱帶雨林
7.下列各組農產品中,巴西產量居世界首位的是咖啡、甘蔗、柑橘
8.最早來到拉美的殖民者是歐洲人,他們把這里土著居民叫「印第安人」。
9.亞馬孫流域原始森林正以驚人速度減少,主要原因是亂砍濫伐
10.巴西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是鐵礦
11.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是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12.巴西最大城市和工業中心是聖保羅。首都是巴西利亞 ,城市輪廓為飛機狀,象徵巴西的騰飛。
13.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巴西人熱衷的民間娛樂活動是跳桑巴舞
14.在歐 洲和拉丁美洲,足球是參加活動和觀看比賽人數最多的一項運動,巴西足球水平堪稱世界一流。
15.巴西和巴拉圭合資修建,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是伊泰普電站,位於巴拉那河
16.巴西居民通用的語言及多數人信仰的宗教分別是葡萄牙語、天主教
17.每年2月下旬,巴西各地舉行盛大慶祝活動,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這是狂歡節
18.巴西東臨大西洋,北、西、南與眾多國家為鄰,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19.巴西首都在熱帶,但四季如春,終年繁花似錦,因為位於巴西高原上,海拔較高
20.巴西白種人佔一半多,混血種人約佔40%,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他們的祖先創造了瑪雅文明
21.亞馬孫平原地區人口稀少,因為氣候濕熱,原始森林密布,環境險惡,不適人類居住
22.巴西的城市人口要佔到人口總數的3/4,在發展中國傢具有典型性。
第十章 極地地區
1.南極地區是指南極圈以南的廣大區域,包括南極大陸以及周圍的島嶼(去年期末試題填空⑤)
2.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是南極洲(去年期末試題選擇10)
3.南極半島東西兩側所臨的海洋是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去年期末試題選擇11)
4.在南極建造房屋,為了採光好應該坐南朝北(去年期末試題選擇14)
5.「我是南極的主人,。。。人家說我像紳士。。。」材料中的「我」是企鵝(去年期末試題選擇15)
6.北極有世界最大的格陵蘭島 ,瀕臨北極地區的主要國家有俄羅斯、加拿大、美國
7.目前已在南極建立科學考察實驗站的國家達到了18個
8.北冰洋出入太平洋的門戶是白令海峽,南極周圍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環抱
9.一支探險隊,到達了地球上的某一點,發現前後左右均為北方,他們站在了南極點
10.南極洲冰層的平均厚度達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南極洲的面積在七大洲中大於歐洲和大洋洲
11.南極地處高緯度地區,海拔高,氣候嚴寒,有「世界寒極」之稱。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暖季。
12.北極圈穿過 亞、歐和北美洲。北極礦產主要有石油 天然氣 煤、鐵。
13.從直升機上接受反射的無線電信號,目的是測量南極大陸岩床上的冰層厚度
14.利用鑽孔機從冰層鑽取圓柱樣品,可以獲得南極過去數千年的降水和氣溫記錄
15.世界最寒冷的地區是南極地區 ,最主要原因是地處高緯地區。
16. 1959年,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2 個國家簽訂《南極條約》。我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該條約。
17.南極是七大洲海拔最高的洲,因為大陸上覆蓋著2000多米厚的冰層
18.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大洲是南極洲,與南極洲相距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兩洲之間是德雷克海峽
19.我國分別在南極喬治王島和南極大陸上建立了長城 站和中山站,在北極地區建立了黃河站。
20.南極地區是個巨大資源寶庫。不僅有鐵 、煤 等礦產資源,還有豐富的生物資源。
21.試一試:你能根據上述資料用簡短的語言概括出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嗎:
南極洲氣候資料
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25 ℃以下,極端最低氣溫達-88 ℃以下;
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55毫米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
大部分地區的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最大風速可達100米/秒。
試試看!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風庫(去年期末試題材料1)
22.為什麼稱南極為「白色沙漠」 降水十分稀少,降水量和沙漠地區大體相當,且為冰雪覆蓋。
23南極擁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②海拔最高的大洲 ③氣候最寒冷的大洲
㈤ 七年級地理知識報告600字
選擇一部分寫寫吧
第一章
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1)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隻,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且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後消失。
(2)站得高,看得遠(登高望遠)。
(3)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4)北極星的高度因緯度而異;
(5)麥哲倫環球航行;
(6)衛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1)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緯線(緯度) 經線(經度) 形狀 圓(除極點外) 半圓(兩條相對應經線組成一個圓) 長度 1.赤道最長,極點最短為0,度數越大,緯線越短;2.同緯度的緯線等長
等長 (約為2萬千米) 指示方向 東西方向 南北方向 起始線赤道(0°緯線)(距南、北兩極相等的緯線圈)
本初子午線(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數范圍 0°~90°(南北緯) 0°~180°(東西經) 度數分布規律
北緯(N):向北越來越大
南緯(S):向南越來越大
判定:緯度向北變大的是北緯N,向南變大的是南緯S
東經(E):向東越來越大
西經(W):向西越來越大
判定:經度往東變大的是東經E,向西變大的是西經W
特殊線(點)赤道(0°)、南北回歸線(23.5°)、南北極圈(66.5°)、30°和60°、兩極(90°)本初子午線0°、西經20°經線、東經160°經線、180°經線
劃分界線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N、赤道以南為南半球S
0°——30°N(S)為低緯度
30°——60°
N(S)為中緯度
60°——-90°N(S)為高緯度
回歸線和極圈是五帶的分界線
20°W以東到160°E為東半球,20°W以西到160°E為西半球(大大為西,小小為東——經度大於160的都在西半球,小於20的都在東半球,其餘東經E在東半球,西經W在西半球)
4.經緯網:准確描述一個地點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
注意:除南北極點外,任何其他地點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經一緯組成,且要註明東西經南北緯(0°緯線、0°經線、180°經線不需要方向)
二、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地球自轉 地球公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逆南順----北極上空看: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看:順時針方向) 自西向東(俯視逆時針方向) 周期 一天(約24小時)
一年旋轉特點 繞地軸不停地自轉 地軸始終傾斜66.5°繞太陽不停地公轉 引起現象
晝夜交替(周期24小時)
時間差異(東邊比西邊早)季節變化(正午太陽高度和白晝時間長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南半球與北半球季節相反)
五帶形成(各地一年中獲得太陽熱量不同,自北向南為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
1.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
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2.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3.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終年寒冷;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氣候終年炎熱;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重點圖:P11圖1.19,P12圖1.20
三、地圖
1.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計算:
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比較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同樣大小的地圖:比例尺小→
表示範圍大→ 內容簡單
比例尺大→ 表示範圍小→
內容詳細
讀比例尺技巧:記住:1千米=10萬厘米=100000厘米(1後面5個0)
(2)運用地圖辨別方向
辨別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指向標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③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圖例和注記
圖例=符號
注記=文字和數字 識記圖1.24
一些常用圖例
2.地形圖
(1)等高線地形圖:用等高線(海拔相等的線)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圖;
①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線向高處凸出彎曲是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彎曲是山脊,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陡崖)(坡陡之處等高線密集,坡緩之處等高線稀疏)
識記圖1.29
(3)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500米,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500米,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緩;
盆地:海拔沒有一定標准,四周高,中間低。
3.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第二章
陸地與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比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識記P29圖2.6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和歐洲連在一起叫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分界線最長,自北向南分別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內陸湖)、山和海、海峽。】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二、海陸的變遷
1.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運動(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三葉蟲等:海——陸)、海平面升降(台灣海峽看到人類活動痕跡:陸——海)、人類活動(荷蘭填海造陸:海——陸)
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提出)2億年前地球陸地是一個整體——分裂——分離——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識記P37圖2.19
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
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
的集中分布地帶。
①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②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一、多變的天氣
1.天氣與我們的生活: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 氣候 概念
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區別 短時間 經常變化 長時間 變化不大 聯系
兩者都是指大氣的狀況,氣候是對長時間天氣的綜合
2.天氣預報圖
(1)氣象預報圖(衛星雲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雨區,其越濃說明雲層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氣符號圖:(識別常用天氣符號P46圖3.6)
(3)天氣預報圖:通常,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內陰晴、風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
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氣溫是大氣冷熱的程度,氣溫的單位一般用℃表示,讀作攝氏度。
③風力和風向的表示方法。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風力指風的大小。
④污染指數與空氣質量等級:指數小,質量好;級別大,質量差
二、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的變化
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氣溫的日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
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氣溫年較差: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
2.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並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等溫線:同一時間氣溫相同的點連在一起組成的線。
(2)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P53圖3.17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梳理
三、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
①降水的概念: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
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
④降水的形成必須具備的條件:(暖濕氣流上升運動)
2.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P56圖3.21
①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世界「雨級」);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世界「干極」)。
3.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四、世界的氣候
1.降水的季節變化(時間)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
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40°
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
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40°
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
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60°
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2.影響氣候的因素和氣候類型的分布
(1)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試舉例分析。
緯度位置影響——赤道地區終年炎熱,而南極大陸則冰雪覆蓋
海陸位置影響——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乾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濕潤
地形影響——台灣島台灣山脈東側降水比西側多。(青藏高原緯度較低,但是氣候寒冷)
(2)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大要素。
氣溫 降水 緯度位置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赤道附近多,兩極地區少,從赤道向兩極越來越少(限於大陸東岸地區)
海陸位置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從沿海到內陸降水越來越少(溫帶地區最明顯)
地形在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3)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4)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P58圖3.23
①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a.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b.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濕季。
c.熱帶季風氣候: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d.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a.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亞熱帶是低溫少雨)。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b.地中海氣候: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30°~40°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c.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在夏季。
d.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40°~60°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全年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③寒帶氣候:分布在南極洲和北冰洋沿岸;終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氣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區;氣候復雜,有垂直變化。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世界人
口增長:從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人口所需時間逐漸趨短,這表明在這段時間內,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逐步趨快。2006年3月,世界
人口總數已達65億。(說明人口數據是一個動態的數據,也就是說是一個變化的數據。所以要說清楚人口數據是哪一年的數據,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數
據為准。)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來說,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就高。B.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3)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總人口/總面積(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人口分布:a.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原因:①社會經濟條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地區都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人類在這里
聚居的歷史悠久,農業發展較早;歐洲和北美洲這兩個地區都是工業發展較早的地區,經濟發達。②自然條件:這四個地區都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地區,氣候較為適
宜;同時,都在平原地區,所以自然條件都比較優越。)
b.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寒、熱、高、干)。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亞馬遜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原因:極端乾旱;過於濕熱;終年嚴寒等。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合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2.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①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帶來問題: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生活貧困、環境污染、資源減少等。
②人口不斷減少停止增長,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國家用於老年人的社會養老等費用增加等問題。
③採取措施: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3.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
(1)原因:a)
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
b)
城鄉差別:城市就業機會、物質生活條件、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村好。
(2)帶來的問題
a)
一方面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設;解決鄉村人多地少的問題。
b)
另一方面則可能造成城市人口過多而引發城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問題,城市社會治安問題,城市環境問題等。
4.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來劃分。(世界上所有人種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
(說明:三大人種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圍的零星分布,其次還有各人種混居區。)
二、語言和宗教
(一)
主要語言的分布(見教材P75圖4.13)
1.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其教徒被稱為穆斯林,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宗教建築: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
佛教——寺廟,佛塔。)
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包括鄉村和城市。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
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房屋 道路修築情況 商店的多少 學校的多少 醫院的多少 有無農田 有無果園 有無魚塘自然景觀改變大小 密集度 高度 鄉村 小(稀疏) 矮 少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市 大(稠密) 高 多 多 多 多 無 無 無大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影響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環境因素:地形、氣候、資源、交通等P80
(2)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當地氣候特點 民居的建築特點 因紐特人的冰屋 嚴寒 冰塊構築,低矮,無窗,門小,牆厚,保溫性好。黃土高原的窯洞 乾燥,冬冷夏熱
利用厚厚的黃土層,挖鑿成窯洞,冬暖夏涼。 傣族竹樓(高架屋) 潮濕,炎熱多雨雙層,樓上住人。涼爽,通風,防潮。 新疆的平頂屋 乾燥,風沙大
平頂房,屋頂可以曬莊稼。 西亞的鄉村 炎熱,乾燥牆厚,窗小。減少白天太陽熱量的傳入和熱風。
(3)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
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1.國家和地區:世界的國家和地區
---220多個(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
(1)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面積最小的國家是梵蒂岡。
(2)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1個。其中中國和印度人口超過10億。(中國人口最多,印度居第二位)
(3)地跨兩洲的國家:埃及(亞非)、土耳其(亞歐)、俄羅斯(亞歐)、美國(北美、大洋洲)
(4)領土:國界線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的總稱。
(5)國界:是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它用來劃分國家間各自行使主權的范圍。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如: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為界;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以湖泊中心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有一段以經線為
界。)
(6)政治制度: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如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劃分: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亞洲的日本等。發展中國家主要分部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
(2)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課本P89 圖 5.6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比較」
地圖冊P41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人口約佔世界的1/5
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的4/5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3/4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1/4
生活、教育水平高
人口高增長
生產力高度發達
生活、教育水平低,以第一產業為中心
(3)知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發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南」
「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3.國際合作
聯合國: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有6個主要機構,5個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世界貿易組織:總部—
瑞士日內瓦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和平、友誼、進步」
亞太經合組織(APEC)
東南亞國家聯盟
歐盟……
㈥ 初中地理課題研究的題目有哪些,課堂教學
很多,比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氣溫和降水的測定等等
㈦ 求幾篇地理課題研究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造成此次低溫的原因。造成氣候異常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外因和內因,包括大氣成分變化(如地球大氣生成伊始,氧氣含量低),空氣中塵埃增多(火山爆發),太陽活動異常,宇宙射線的影響,大氣運動異常,以及生物界的影響,特別是人類的生產活動,那麼可以在短期內造成氣溫下降的因素也只有太陽活動及大氣運動這兩種因素,跟據推算,今後兩年太陽黑子(標志著太陽運動的強弱)運動將處於兩個活動活躍區之間,那麼剩下的就是大氣活動了,能夠在北半球影響我國的是拉尼娜(與南半球的厄瓜多相反),一般拉尼娜現象會隨著厄爾尼諾現象而來,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有發生,近十年一個周期,根據推斷北半球地區的確有氣溫受拉尼娜影響而下降的可能,但這次的拉尼娜現象必定不會太強,1.在2008——2009的厄瓜多現象中南半球未受到太大的影響,而與之相互影響的拉尼娜現象,這一次也不會太強烈,不會達到千年一遇的水準,另外由於全球變暖的趨勢,拉尼娜現象有減弱的趨勢。如1995年~1996年發生的拉尼娜現象則較弱。因此近來幾年裡,氣候將不會朝大的降溫方向發展,2011我們也近乎不可能看到千年極寒。
㈧ 幫忙給個地理研究性學習課題
哈哈 LZ跟我一樣 我也非常喜歡天文、宇宙 我很喜歡看科幻片
覺得裡面的戰艦非常的perfect...地理書第一章就是跟宇宙有關
像太陽的黑子啊、宇宙的塵埃星雲感覺都很神秘與奇妙 尤其是外太空生命~簡直……!!!
㈨ 初中地理課題研究的題目有哪些,課堂教學方面的,小的,詳細的課題
馬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