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地理實踐活動設計
A. 八年級上冊配合地理教學安排的課外活動有哪些
包括: 身邊的河流、山脈、工農業發展、交通運輸、民族風俗、動植物資源、天氣與氣回候狀況等與人類相答關的一切自然、人文條件都可以為構建室外地理教學提供寶貴的資源,並且不需要成本。
地理課外活動教學對初中學生來說是一次興趣激發式教學,更直觀,印象深刻,更直接的體現了初中地理課程標准提出的基本理念,通過身邊的自然資源、社會發展對所要研究的地理內容有一個比較深刻的了解,以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
B. 地理實踐活動有哪些種類
地理實踐活動教學開展的常用形式 新課程標准下的地理教學內容, 不僅科學體系強,
而且富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知識的介紹有許多是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問題出發的。 所以「新課程標准」 下的地理的實踐活動是多種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的種類比較多, 既有課堂內的實踐活動, 也有課堂外的實踐活動。 主要包括信息收集、 地理講演、 地理競賽、 地理辯論、 地理游戲、
地圖繪制、 地理攝影、 教具製作、 地理實驗、 地理調查、 地理觀測、 地理參觀、 地理旅遊、 野外實習、 方案設計、 論文撰寫、牆報編輯等等。 (一) 動手製作教具 學生動手製作的過程既是一個手腦並用、 相互促進、 相得益彰的過程,也是學生有所發現、 有所發明、
有所創造的過程。 案例: 在進行《地球和地球儀》 教學時,我事先布置學生根據課本要求准備好製作地球儀的工具、 材料, 在上課時,讓學生獨立的自由地對這些材料進行觀察、 按按課本步驟操作製作地球儀。 藉助這一活動, 學生對經緯線、經緯度、
地球的形狀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識不僅理解的深刻、 透徹, 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 同學們還親手製作了等高線、 時區轉動盤等教學用具,
在教學中既發揮了積極作用, 又彌補了教具不足的現狀。 (二) 小型辯論會 地理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
還要教會學生利用地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理能力必須經過學生自主動手參與才能真正的獲取。 辯論會的開展就是鍛煉學生創造思維,
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有力武器。 案例: 在講解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內容時, 組織學生討論未來世界的人口能否超過地球環境人口容量。
C. 鄉土地理學生實踐活動設計有哪些
1 活動背景
1)《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規定,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
並給出了活動建議:圍繞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問題,開展地理調查,
提出合理建議。
2)學習鄉土地理,要體現新課標中的「學習生活中地理」的課改
理念,讓學生在熟悉的地理環境中,以活動課的形式,學習地理知
識,掌握地理方法,增加學習體驗,提高學習興趣。
3)荊州鄉土地理最具有區域特色的是荊州古城牆,本次活動的主
要內容就是讓學生調查古城牆的損壞情況,探究古城牆的保護策
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主動學習、
合作學習,使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體。
4)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荊州古城牆將和南京、西安、遼寧興城3
座明清城牆一起捆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荊州市政府以此為鍥機,
號召全體市民以主人翁精神,為「申遺」活動作出貢獻,宣傳荊州,
保護古城牆,爭做文明市民。
2 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調查古城牆的損壞情況,探究古城牆的保護策略,使
學生進一步了解荊州古城牆的歷史知識和文物保護知識。
2)通過參加調查古城牆的損壞情況、探究古城牆保護的活動,讓
學生了解地理調查方法,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存儲、運用信息的
D. 八年級上學期地理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范圍、特點以及季風帶來的利弊。
能力目標:通過讀冬夏季風圖、各地氣候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提高學生讀圖能力,從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等能力;掌握分析氣候特徵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評價季風氣候對人類活動產生的影響,逐步樹立辯證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我國的災害性天氣,幫助學生初步樹立防災減災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季風氣候的基本規律及季風氣候的影響范圍,季風給我國帶來的好處及不利影響。
難點:鋒面雨的形成。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本地一年中的風向有什麼變化,這種變化對本地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合作探究:
互動一:指導學生讀冬季風圖、夏季風圖,列表比較冬夏季風的發源地、風向、特點及影響范圍等。
發源地
風向
特點
影響范圍
冬季風
夏季風
互動二:讀「我國的季風區圖與非季風區圖」,並配合「中國地形圖」、「中國干濕地區圖」,小組討論:
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至以什麼山脈為界?
3.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降水有什麼不同?
學生小組討論並全班交流後,教師再利用課件演示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展示北京降水柱狀圖和烏魯木齊降水柱狀圖加以印證。
看一看利用課件演示動畫「鋒面雨的形成」,並要求學生閱讀教材39頁短文「鋒面雨」,講故事完成:鋒面雨是怎樣形成的?「梅雨」和「伏旱」發生在什麼時間,是怎樣形成的?
互動三:探究活動課文40頁1題和2題
1.展示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完成:從圖上可以看出,季風區內哪幾個月降水量較多?哪幾個月氣溫較高?這種降雨和熱量的配合特點對農業生產有什麼好處?
2.展示阿拉伯半島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景觀圖,設問:兩地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位置上,但是氣候差別很大,你能說說這是為什麼嗎?
總結新課:閱讀課外短文「我國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與影響」,分析季風區與非季風的形成原因及影響區域,季風氣候顯著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的影響等。
拓展探究:要求學生利用網路資源查找有關我國的寒潮、台風、水旱災害等資料,從災害發生的原因,帶來的危害,有效的預防措施等方面進行說明。
E. 人教版八年級上地理第二章的教案
寫好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徹地理解,並能牢固地記憶和熟練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掌握規定的基礎知識、技能、技巧的基礎上,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礎知識類推到有關問題中,去理解、分析、解決新的問題。要實現這樣的目的,就要在授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物理教學過程的具體特點,設計出合乎客觀規律性的教學方案,遵循教學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如果不認真書寫教案,教學過程中必然目標模糊、心中無數、要求不當、隨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F. 地理實踐活動有哪些種類
按不同的形式和內容分為六類。
(1)觀察。有氣象觀測、天象觀察、地震測報、環境監測、野外觀察等。
(2)閱讀。有時事地圖、地理牆報、地理課外閱讀等。
(3)集會。有地理專題報告會、討論會、地理晚會、地理知識競賽、地理游戲等。
(4)製作。有地圖、圖表、模型及教具的製作。
(5)參觀。有天文台、氣象台、博物館、展覽會及工廠、農場、市場的參觀和調查。
(6)研究。有鄉土研究等。可根據學校條件、學生愛好和初高中學生的不同特點,組織全體或部分學生參加一種或幾種。
地理課外活動是指學生從事的與地理學科內容有關的課外活動。這種活動可以在校內或校外進行;也可在教室內或其他場所進行。它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有利於學生擴大和加深地理知識領域,鍛煉實際技能,激發對地理的愛好以及培養優良的品德等。
(6)八年級上地理實踐活動設計擴展閱讀
地理實習,地理教學活動形式之一。旨在鞏固地理知識,擴大知識領域,培養應用地理知識的實際技能和能力。包括氣象觀測、天象觀測、地震測報、環境監測、野外觀察及地理調查等。氣象觀測包括將當地每天的氣溫、氣壓、降水、風向風力、雲量、濕度及其他天氣特殊現象記錄下來,結合氣象台(站)的天氣廣播進行分析,作出當地每天的補充天氣預報。
天象觀測包括記錄北極星等主要星座的位置及其變化,月相的變化及其他特殊天象等。地震測報包括對地下水變化、動植物異象及其他自然界異象(如氣溫及降水的異常、地聲、地光等)的觀察;記錄、分析和試作地震預報。環境監測包括對水、空氣雜訊、固體廢棄物、農葯等污染環境程度的監視、測算、分析和採取的對策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實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課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