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節結構圖
❶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知識結構
❷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框架
行星地球
自然界物質能量交換 岩石圈 水圈 大氣圈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和統一
❸ 求高一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的知識結構圖,清晰一點的。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識總結
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體:天體是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星光閃爍——恆星;恆星衛士——行星;行星衛
士——衛星;輪廓模糊——星雲;一閃即逝——流星;拖著長尾——彗星;氣體和塵埃 天體系統:運動著的天體與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而形成的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層次:
最高一級天體系統:總星系;最低一級天體系統:地月系. 宇宙包括總星系和人類未探測區域. 光年:計算天體間距離的單位.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運動特徵:同向、共面、近圓 結構特徵:質量、體積、距離
局太陽由近到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金星距地球最近
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冥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適宜的溫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因而有適宜的溫度 ②有液態水;——內部物質運動、距離適中
③有適量的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因而有適量的大氣 ④安全的宇宙環境
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發射能量,這種現象稱為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4H——He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生物的生成(光、熱資源), 促進水、大氣的運動 生產生活:太陽能、煤、石油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主要類型有黑子、耀斑,黑子發生在光球層,耀斑發生在色球層.
黑子:溫度比其他地方低; 耀斑:色球的某些區域突然出現的大而亮的斑塊.每當耀斑爆發會釋放出很強的無
線電波,大量的紫外線,X射線,γ射線,以及高能帶電粒子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體現太陽活動的整體性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電離層擾動,干擾無線電短波通信;干擾地球磁場,磁暴現象;
地月系 太陽系 銀河系 河外星系
總星系
影響氣候
注意:太陽對地球的最大影響是太陽輻射!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地球運動的兩種形式:自轉和公轉 地軸的方向: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自轉的方向、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 自轉的周期:恆星日23時56分4秒, 太陽日24小時
自轉角速度:除兩極,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時.兩極點角速度為0. 自轉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點為0. 公轉的軌道(近日點和遠日點、快慢):
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使地球繞日公轉中出現近日和遠日現象.地球位於近日點及附近時,公轉速度快,位於遠日點及附近,公轉速度慢.
公轉周期:1年,也稱為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二、地球自轉與時差 晨昏線(圈):晨昏線平分地球,太陽光線垂直於晨昏線
地方時:經度相差1度,地方時相差4分鍾,東加.正午時,太陽高度角為一天中的最
大值,地方時為12點 區時:
全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度個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相連的時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加西減.
國際日界線:基本沿東經180度.由西向東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減一天;由東向西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加一天.
日期變更:0時區和國際日界線把全球日期分為今天和昨天.當0時區和中時區重合時,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時區=經度/15,十分位四捨五入
北京時間:東八區區時,東經120度地方時 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交替、地方時
三、地球的公轉與季節
黃赤交角: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的夾角,23度26分,
正午太陽高度角:地方時12點時,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
太陽直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度,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圖中紅線為太陽直射) 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從直射點向兩邊遞減.
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角=900—∣某地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南緯用負值代入.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 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地軸和晨昏線重合 晝夜等長
正午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邊遞減 夏至:
側視圖:
日期:6月22日前後
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北緯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 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極晝;南半球夜長晝短,南極圈極夜.赤道晝夜等長. 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北回歸線向兩邊遞減
冬至:
日期:12月22日前後
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南緯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 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極夜;南半球夜短晝長,南極圈極晝.赤道晝夜等長. 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南回歸線向兩邊遞減 夏半年與冬半年:
夏半年晝長大於夜長 冬半年夜長大於晝長 四季劃分:
夏季: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太陽輻射最多 冬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角最低、太陽輻射最少 春秋季:冬夏的過渡季節
3、4、5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更替、五帶的
劃分.
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地震波: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岩層受到強烈的沖擊會產生彈性震動,並以波的形式向四
周傳播.即地震波. 特性:
縱波:速度快,可通過固液氣傳播 橫波:能量大,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地震波在地下傳播速度會發生變化,而某些地區一定深度處,地震波有明顯的突變,這
種波速發生突變處的層面叫不連續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殼: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組成.大陸部分的平均厚度為 33KM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個物質呈融熔狀態的軟
流層,一般認為軟流層是岩漿和地震的發源地.
岩石圈:軟流層以上部分,物質由岩石組成.包含地殼.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態(因為橫波不能通過),內核為固態.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 大氣圈:氣體和懸浮物
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循環運動
生物圈:地球表層生物及生存環境的總稱.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❹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結構圖
這里有http://wenku..com/view/8a32fb165f0e7cd184253621.html
❺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第一章內容的思維導圖(知識樹框架圖)
1
高中地理必修一復習指導(含圖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節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是宇宙間物質存在的形式,如恆星、行星、衛星、星雲、流星、彗星。 2.天體系統: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3.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分類 特點 類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遠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課本P6) 外部條件 安全穩定的宇宙環境 自身條件 適宜的溫度 日地距離適中 適於呼吸的大氣 體積、質量適中 液態的水——來自地球內部
1.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陽大氣的成分主要是氫和氦;太陽輻射能量來源是核聚變反應。 2.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8圖1.7)
⑴提供光熱資源;⑵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⑶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後積累下來的太陽能;⑷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1.太陽大氣由里到外分層
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
光球 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色球
耀斑,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日冕 太陽風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11)
⑴世界許多地區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和黑子變化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課本P11活動);
⑵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衰減或中斷;⑶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⑷兩極地區產生極光;⑸地球上水旱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與太陽活動有關。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地球自轉 地球公轉
運動方式 圍繞地軸轉動
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轉動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南極上空為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
運動速度
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點為零。 角速度:除兩極點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點(每年1月初),速度快
遠日點(每年7月初),速度慢 運動周期
真正周期:一個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晝夜交替周期:一個太陽日=24時 真正周期:一個恆星年=365日6時9分
10秒
直射點回歸周期:一個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產生四季和五帶 二、太陽直射點移動 23°26′N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如圖示 0° ★2..地球公轉過程中兩分兩至點的判斷 23°26′S 依據:看日地球心連線和赤道的位置關系——連線在赤道以北說明太陽直射23°26′N, 則地球處 於公轉軌道上的夏至點;連線在赤道以南說明太陽直射23°26′S, 則地球處於公轉軌道上的冬至點 簡便方法:看地軸——地球逆時針公轉時,地軸左偏左冬,地軸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轉過程中速度變化的判斷
依據:1月初,地球運行至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運行至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 二、晝夜交替和時差 ★一晝夜交替
3
1.⑴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發光;⑵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轉。 2.晨昏線的判讀:在晨昏線上任找一點,自西向東越過該線進入晝半球,說明該線是晨線,反之是昏線。
3.晨昏線與赤道的關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4.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的關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度。 5.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變化范圍:0°~ 23°26′
6.太陽高度的分布:晝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線上 =0°。 7.晝夜交替的周期:一個太陽日 =24小時 ★二地方時的計算 1.地方時計算原理:
①地方時東早西晚(同為東經,經度越大越偏東;同為西經,經度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經偏東時間早)
②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③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既1°=4分鍾) 2.地方時計算方法:
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兩地經度差
說明:①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
②經度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經或同為西經相減;一為東經一為西經相加。 ③計算步驟: 確定兩地經度差;換算兩地時間差;判斷兩地東西方向;帶入計算。 3.晝夜長短的計算
⑴晝弧:任一緯線落在晝半球內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緯線落在夜半球內的部分。
⑶計算:①晝長=晝弧對應的經度數÷15°;②夜長=夜弧對應的經度數÷15° 三區時的計算
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兩地時區數差
說明:①時區數的計算:當地經度數÷15°,商四捨五入得時區數。
②時間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時區或西時區相減;一為東時區一為西時區相加。 ③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同為東時區,時區數越大越偏東;同為西時區,時區數越小越偏
❻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必須會的九個圖
你們有沒有地圖冊 那上面有
❼ 求各位大神高一地理必修一各個單元的知識結構圖,急~~·~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識總結
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體:天體是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星光閃爍——恆星;恆星衛士——行星;行星衛
士——衛星;輪廓模糊——星雲;一閃即逝——流星;拖著長尾——彗星;氣體和塵埃 天體系統:運動著的天體與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而形成的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層次:
最高一級天體系統:總星系;最低一級天體系統:地月系。 宇宙包括總星系和人類未探測區域。 光年:計算天體間距離的單位。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運動特徵:同向、共面、近圓 結構特徵:質量、體積、距離
局太陽由近到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金星距地球最近
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冥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適宜的溫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因而有適宜的溫度 ②有液態水;——內部物質運動、距離適中
③有適量的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因而有適量的大氣 ④安全的宇宙環境
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發射能量,這種現象稱為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4H——He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生物的生成(光、熱資源), 促進水、大氣的運動 生產生活:太陽能、煤、石油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主要類型有黑子、耀斑,黑子發生在光球層,耀斑發生在色球層。
黑子:溫度比其他地方低; 耀斑:色球的某些區域突然出現的大而亮的斑塊。每當耀斑爆發會釋放出很強的無
線電波,大量的紫外線,X射線,γ射線,以及高能帶電粒子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體現太陽活動的整體性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電離層擾動,干擾無線電短波通信;干擾地球磁場,磁暴現象;
地月系 太陽系 銀河系 河外星系
總星系
影響氣候
注意:太陽對地球的最大影響是太陽輻射!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地球運動的兩種形式:自轉和公轉 地軸的方向: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自轉的方向、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 自轉的周期:恆星日23時56分4秒, 太陽日24小時
自轉角速度:除兩極,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時。兩極點角速度為0。 自轉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點為0。 公轉的軌道(近日點和遠日點、快慢):
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使地球繞日公轉中出現近日和遠日現象。地球位於近日點及附近時,公轉速度快,位於遠日點及附近,公轉速度慢。
公轉周期:1年,也稱為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二、地球自轉與時差 晨昏線(圈):晨昏線平分地球,太陽光線垂直於晨昏線
地方時:經度相差1度,地方時相差4分鍾,東加。正午時,太陽高度角為一天中的最
大值,地方時為12點 區時:
全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度個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相連的時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加西減。
國際日界線:基本沿東經180度。由西向東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減一天;由東向西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加一天。
日期變更:0時區和國際日界線把全球日期分為今天和昨天。當0時區和中時區重合時,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時區=經度/15,十分位四捨五入
北京時間:東八區區時,東經120度地方時 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交替、地方時
三、地球的公轉與季節
黃赤交角: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的夾角,23度26分,
正午太陽高度角:地方時12點時,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
太陽直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度,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圖中紅線為太陽直射) 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從直射點向兩邊遞減。
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角=900—∣某地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南緯用負值代入。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 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地軸和晨昏線重合 晝夜等長
正午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邊遞減 夏至:
側視圖:
日期:6月22日前後
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北緯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 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極晝;南半球夜長晝短,南極圈極夜。赤道晝夜等長。 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北回歸線向兩邊遞減
冬至:
日期:12月22日前後
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南緯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 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極夜;南半球夜短晝長,南極圈極晝。赤道晝夜等長。 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南回歸線向兩邊遞減 夏半年與冬半年:
夏半年晝長大於夜長 冬半年夜長大於晝長 四季劃分:
夏季: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太陽輻射最多 冬季:白晝最短、太陽高度角最低、太陽輻射最少 春秋季:冬夏的過渡季節
3、4、5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更替、五帶的
劃分。
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地震波: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岩層受到強烈的沖擊會產生彈性震動,並以波的形式向四
周傳播。即地震波。 特性:
縱波:速度快,可通過固液氣傳播 橫波:能量大,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地震波在地下傳播速度會發生變化,而某些地區一定深度處,地震波有明顯的突變,這
種波速發生突變處的層面叫不連續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殼: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組成。大陸部分的平均厚度為 33KM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個物質呈融熔狀態的軟
流層,一般認為軟流層是岩漿和地震的發源地。
岩石圈:軟流層以上部分,物質由岩石組成。包含地殼。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態(因為橫波不能通過),內核為固態。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 大氣圈:氣體和懸浮物
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循環運動
生物圈:地球表層生物及生存環境的總稱。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❽ 高一地理必修一每章的知識結構圖
我網路的,其他的自己網路一下吧,比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章名稱 知識結構圖」就會查到的
❾ 高一地理必修一章節知識結構圖解
高中地理必修一復習指導(含圖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節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是宇宙間物質存在的形式,如恆星、行星、衛星、星雲、流星、彗星。 2.天體系統: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3.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課本P3圖1.2) 太陽系 銀河系 其他行星系總星系 總星系 其他恆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課本P4圖1.4) 1.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類(課本P5圖1.5) 分類 特點 類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遠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課本P6) 外部條件 安全穩定的宇宙環境 自身條件 適宜的溫度 日地距離適中 適於呼吸的大氣 體積、質量適中 液態的水——來自地球內部1.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陽大氣的成分主要是氫和氦;太陽輻射能量來源是核聚變反應。 2.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8圖1.7)
⑴提供光熱資源;⑵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⑶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後積累下來的太陽能;⑷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1.太陽大氣由里到外分層
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
光球 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色球
耀斑,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
日冕 太陽風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課本P11)
⑴世界許多地區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和黑子變化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課本P11活動);
⑵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衰減或中斷;⑶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⑷兩極地區產生極光;⑸地球上水旱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與太陽活動有關。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地球自轉 地球公轉
運動方式 圍繞地軸轉動
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轉動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南極上空為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為逆時針。 運動速度
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點為零。 角速度:除兩極點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點(每年1月初),速度快
遠日點(每年7月初),速度慢 運動周期
真正周期:一個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晝夜交替周期:一個太陽日=24時 真正周期:一個恆星年=365日6時9分
10秒
直射點回歸周期:一個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產生四季和五帶 二、太陽直射點移動 23°26′N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如圖示 0° ★2..地球公轉過程中兩分兩至點的判斷 23°26′S 依據:看日地球心連線和赤道的位置關系——連線在赤道以北說明太陽直射23°26′N, 則地球處 於公轉軌道上的夏至點;連線在赤道以南說明太陽直射23°26′S, 則地球處於公轉軌道上的冬至點 簡便方法:看地軸——地球逆時針公轉時,地軸左偏左冬,地軸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轉過程中速度變化的判斷
依據:1月初,地球運行至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運行至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 二、晝夜交替和時差 ★一晝夜交替
3
1.⑴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發光;⑵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轉。 2.晨昏線的判讀:在晨昏線上任找一點,自西向東越過該線進入晝半球,說明該線是晨線,反之是昏線。
3.晨昏線與赤道的關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4.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的關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度。 5.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變化范圍:0°~ 23°26′
6.太陽高度的分布:晝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線上 =0°。 7.晝夜交替的周期:一個太陽日 =24小時 ★二地方時的計算 1.地方時計算原理:
①地方時東早西晚(同為東經,經度越大越偏東;同為西經,經度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經偏東時間早)
②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③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既1°=4分鍾) 2.地方時計算方法:
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鍾×兩地經度差
說明:①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
②經度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經或同為西經相減;一為東經一為西經相加。 ③計算步驟: 確定兩地經度差;換算兩地時間差;判斷兩地東西方向;帶入計算。 3.晝夜長短的計算
⑴晝弧:任一緯線落在晝半球內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緯線落在夜半球內的部分。
⑶計算:①晝長=晝弧對應的經度數÷15°;②夜長=夜弧對應的經度數÷15° 三區時的計算
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兩地時區數差
說明:①時區數的計算:當地經度數÷15°,商四捨五入得時區數。
②時間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時區或西時區相減;一為東時區一為西時區相加。 ③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同為東時區,時區數越大越偏東;同為西時區,時區數越小越偏
❿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識框圖
第一單元宇宙環境一、考試內容分析: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恆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陽系圖:九大行星按結構特徵的分類及各自的成員(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帶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環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幹擾;太陽光照穩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適宜的日地距;適宜的體積與質量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
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
影響:是自然界水、大氣、生物循環的主要動力;生產和生活的能量(太陽能和化石燃料)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大氣分層太陽活動類型太陽活動比較對地球影響
光球層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對氣候:降水與黑子數的相關性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訊干擾地球磁場,引起磁暴
色球層耀斑最強烈的太陽活動顯示;但兩者常相伴出現,活動周期為11年地球自轉的方向及周期
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北極逆時針;南極順時針
周期:1個恆星日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一、二
晝夜更替
晨昏線的含義、位置
太陽高度的概念: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陽高度?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0
晝夜更替的周期及意義:1個太陽日(24小時)
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
自西向東自轉:地方時東早西晚;每15經度地方時差1小時地轉偏向力對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影響——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處不偏
影響:風向;洋流;河流兩岸沖刷和泥沙堆積狀況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黃赤交角
公轉方向:同自轉相同
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近日點和遠日點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個恆星年
速度的變化: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
黃赤交角(體現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重視黃赤交角的立體圖和平面圖:
理解圖上重要的點、線、面、角及其關系,並要求會畫、會描述
地軸、晨昏線、赤道面、黃道面、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太陽直射光線(點)
黃赤交角與地軸的軌道傾角的關系
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地表位置的移動——地表太陽輻射量的時間分配變化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及周期:——以1回歸年為周期,在南北回歸
線間往返移動(線上有一次直射;線間有兩次直射)
黃赤交角的變化會導致五帶范圍的什麼變化?
「二分二至圖」
地球位置及相應的日期和節氣、公轉方向、地軸指向、近遠日點的大致位置、公轉速度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