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生物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

生物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

發布時間: 2021-03-02 22:33:19

A. 八年級上冊地理,生物期末復習資料(人教版)

好好看書吧

B. 今年八年級上冊期末考試,生物和地理,分別是考到哪裡啊,要快,還要准確,獎勵等我有錢再說,謝了啊!

全部都考,這個沒有范圍的

C. 八年級上冊地理生物期末復習提綱

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5個。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11、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快。
12、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集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市。
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國56個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20、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三大平原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5、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徵冰川廣布 ,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
26、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以利用山區和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
28、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 2/3 。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3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
34、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 高原 氣候區。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 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干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干濕 程度,我國四個干濕潤是 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4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台風。
43、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
49、黃河在流經中游 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50、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 最長、水量 最大、流域面積 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賓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55、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注意保護和培育 ,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 少、林地多、難利用土地不足,特別是後備土地資源 與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 佔2.5%
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 ,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 。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
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從時間分配看,夏季 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的措施興修水庫 ;
66、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 地區缺水最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 。
67、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 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 地區。
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
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
69、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
70、歷史上我國著名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經過西藏省的鐵路是青藏鐵路。
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73、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採用公路 運送。
74、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鐵路 運送。
75、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76、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民的基礎產業。
77、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是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
78、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 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以達的地區。
7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南稻北麥 」格局。
8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
8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點。
8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三大棉區。
8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8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了試驗區。
85、高新技術產業主要特點1。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 所佔的比重大。2。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3。產品更新換代快。
86、高新技術產為是以電子和信息 類主業為「龍頭」產業。
8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民區多依附於大城市 ,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88、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方面要考慮自然環境的差異,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

D.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生物和地理期末復習卷(急!!!)

沂水縣2006—2007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
八年級生物試題

(時間:60分鍾;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限選一個最佳答案,每小題2分,共6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C D B A D B A D C B C D B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C A D B C A D B C C D B D
1.如果因水域環境遭到破壞而導致一種稀有魚類滅絕,對人類的損失在於
A.漁業產量將受到損失 B.這種魚將在很久以後才會進化出來
C.人類將永遠損失一種動物資源 D.整個生態系統將失去平衡
2.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時,若直接將魚的胸鰭和腹鰭剪掉,會發生的現象是
A.失去平衡而側翻 B.不能轉向
C.不能上浮 D.不能向前游泳
3.魚有時能任意停留在某一水層,起作用的結構是
A.胸鰭 B.尾鰭 C.鰾 D.腹鰭
4.軟體動物種類很多,發布廣泛,下列各組動物中不屬於軟體動物的一組是
A.蝸牛、章魚、魷魚 B.河蚌、蛾螺、釘螺
C.扇貝、烏賊、田螺 D.蚯蚓、蛔蟲、海星
5.放置在黑暗處的下述魚缸中的魚(魚、缸大小均相同)最先死去的是
A.一缸清水2條魚 B.一缸清水10條魚和一部分水藻
C.一缸清水10條魚 D.一缸清水2條魚和一部分水藻
6.節肢動物和環節動物共有的特徵是
A.都由很多體節構成 B.都有觸角
C.都有外骨骼 D.運動器官都是分節的
7.下列詞語中體現了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原理的是
A.大雁南飛 B.狡兔三窟 C.老馬識途 D.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8.胎生相當於其他生殖方式的優勢在於
A.減輕了母體的負擔 B.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
C.增強了後代的體質 D.使後代的數量大大增加
9.家兔是植食性動物,其區別於肉食性哺乳動物的最大特點是
A.盲腸發達 B.體表被毛 C.體溫恆定 D.胎生哺乳
10.與復雜的陸生生活相適應,家兔具有非常敏銳的
A.觸覺和疼覺 B.冷覺和熱覺 C.聽覺和嗅覺 D.視覺和聽覺
11.鳥類是恆溫動物,這是因為它具有良好的產熱和散熱的生理功能,下列敘述中與鳥類產熱無關的是
A.血液運輸氧氣能力強 B.消化能力強
C.羽毛的保溫作用好 D.呼吸作用旺盛
12.在無脊椎動物中,昆蟲發布最廣泛,活動范圍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A.體表有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外骨骼 B.具有翅
C.頭部長有多種感覺器官 D.具有三對足,尤其是跳躍足
13.綠頭鴨食物消化後形成的殘渣,0.5小時後就隨糞便排出體外,說明消化道中的
結構很短
A.小腸 B.大腸 C.直腸 D.肛門
14.下列關於兩棲動物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
B.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在空中飛行的動物
C.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
D.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的動物
15.下列對人類有害的昆蟲是
A.家蠶 B.蝗蟲 C.蜻蜓 D.七星瓢蟲
16.下列各項中屬於動物行為的是
A.小狗逐漸長成大狗 B.魚的心臟不停地跳動
C.牛的胃腸在蠕動 D.瓢蟲遇到危險時假死
17.在肌肉本身沒有病變,人體某些肌肉發生癱瘓或萎縮的原因是
A.肌肉供血不足 B.控制肌肉的神經受到損傷
C.肌肉過度疲勞 D.某些肌肉受到機械損傷
18.動物通過呼吸作用將體內的一部分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這體現了動物在自然界中的
作用
A .維持生態平衡 B.幫助植物傳粉
C.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D.幫助植物傳播種子
19.下列幾種動物行為,不屬於學習行為的是
A.失去雛雞的母雞撫愛小貓 B.猴子表演騎車
C.小黑猩猩模仿取食白蟻 D.蚯蚓走「T」形迷宮
20.關於蜘蛛結網行為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是先天具有的本能 B.是身體利的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
C.屬於先天性行為 D.是小蜘蛛向大蜘蛛學習來的
21.在緊急情況下,很多動物都喜歡假死(如金龜子、負鼠等),這種行為屬於
A.取食行為 B.防禦行為 C.繁殖行為 D.適應行為
22.動物具有學習行為,其意義是
A.便於找到配偶 B.能夠逃避敵害
C.能夠適應復雜的生活環境 D.便於找到食物
23.下列不屬於動物間通訊的是
A.烏賊在逃避鯊魚追擊時釋放墨汁
B.烏鴉受到驚嚇時飛起來「哇哇」亂叫
C.羊一邊啃草一邊嗅著地上同伴的糞便
D.鹿感到危險時,立即撅起尾巴,露出反面顯眼的白色
24.通過動畫片《黑貓警長》我們知道,螳螂在食物嚴重缺乏時,有雌蟲吃雄蟲的行為。這種行為的意義是
A.雌蟲有吃雄蟲的習慣 B.為了減少食物消耗
C.不利於種族延續 D.利於種族延續
25.狗外出時走很遠也不會忘記回家的路,這是由於它出去時走不遠就撒尿,其目的是
A.與其他的狗溝通信息 B.留下氣味做「記號」
C.吸引異性的狗前來 D.生理活動的需要
26.以前的黃土高原和幼發拉底河流域曾是森林茂密的理想居住場所,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
要貢獻,而今卻成了不毛之地,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上的溫室效應造成的 B.氣候變得乾燥造成的
C.人類濫砍亂伐造成了生態平衡的失調所致 D.地殼變遷造成的
27.渡渡鳥滅絕後,300年內,模里西斯島上最珍貴的樹——大顱欖樹就再也沒有種子發過新芽,渡渡鳥對大顱欖樹最重要的作用是
A.取食其種子減少其數量 B.產生糞便供樹生長
C.為其種子催生有利萌芽 D.保護大顱欖樹不被其他動物傷害
28.下列產品中不屬於仿生產品的是
A.蠅眼照相機 B.飛機上的平衡錘 C.雷達 D.汽車發動機
29.科學家利用動物做生物反應器,必須改造動物的
A.外形 B.遺傳基因 C.乳房 D.大腦
30.下列不屬於生物防治實例的是
A.嚙小蜂將卵產在美國白蛾的幼蟲體內 B.瓢蟲吃蚜蟲
C.蘇雲金桿菌毒殺松毛蟲 D.人們噴灑農葯殺害蟲
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40分)
31.(12分)在「飼養和觀察蚯蚓」的實驗中
(1)你飼養蚯蚓時選用的土壤是 潮濕、松軟、富含有機物 富含腐殖質的濕潤土壤 。
(2)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發現其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結構構成,這些環狀結
構是 蚯蚓的體節 ;區別蚯蚓前後端的依據是 頭部靠近環帶 。
(3)用手觸摸蚯蚓體壁,感到體表有 黏液 ;用手指來回觸摸蚯蚓的腹面,感覺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它們是 剛毛 。
(4)蚯蚓運動時,可以觀察到它的運動是靠體內 肌肉 的收縮和舒張及 剛毛
配合作用完成的,身體前後端的運動是 交替 進行的。
(5)取兩條蚯蚓,一條放在糙紙上,另一條放在有水的玻璃板上,能正常爬行的是放在 糙紙上 的一條,另一條不能正常爬行的原因是 玻璃板過於光滑,妨礙了蚯蚓的運動 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剛毛無法支撐和固定身體 。
(6)夏天的雨後,常常見到一些蚯蚓爬出地面,這是因為 雨水把土壤里的空氣排擠了出來 。
(7)訓練蚯蚓走迷宮的實驗,經過多次嘗試和錯誤後,蚯蚓能學會直接爬向另一邊潮濕的暗室,這屬於 學習 行為。
32.(12分)如圖1表示一草原生態系統,請分析回答:

(圖1) (圖2)
(1)此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 草 ;消費者中,草食動物是 兔和鼠 ,此圖生物部分中缺少 分解者 。
(2)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主要是 吃與被吃 的關系,它們之間相互交叉形成了 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網

(3)此圖中含有 5 條食物鏈,寫出其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
草—鼠—蛇—鷹 。
(4)此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 相對穩定 的狀態,這種現象被稱為 生態平衡 。
(5)倘若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獲取毛皮而大量捕殺狐狸,則會使 兔子 大量增多,導致 草大量減少 ,最終導致 生態失衡 生態平衡被破壞 。
33.(12分)圖2 是人的屈臂、伸臂示意圖,請結合自己的運動回答問題。
(1)當【①】 肱二頭肌 收縮時,可產生屈前臂。伸臂運動的產生可以看出,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 神經系統 的調節,由 骨 、 骨骼肌 、和 關節 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 協調 作用,才能完成。
(2)如果你手提一桶水,容易感到累,這是因為肱二頭肌處於 收縮 狀態,肱三頭肌處於 收縮 狀態,這說明 任何一個動作都不是由一塊骨骼肌單獨完成的 。
(3)由圖中可知,肱二頭肌的肌腱至少固定在 2 塊骨上;屈肘動作符合杠桿作用原理,起支點作用的是【 ③ 】 肘關節 。
34.(4分)實驗探究題
1.用線吊著一隻小蝗蟲逗引一隻飢餓的蟾蜍,蟾蜍會立即張口把小蝗蟲吃掉。
2.換成用線吊著一隻形狀和顏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卻沒有毒刺的盜虻來逗引這只蟾蜍,蟾蜍會像對付小蝗蟲那樣吞掉盜虻。
3.接著用線吊著大野蜂來逗引這只蟾蜍,蟾蜍仍是張口去吞,不過,大野蜂螫刺了一下蟾蜍的舌頭,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來。
4.再次用大野蜂逗引這只蟾蜍,蟾蜍伏著頭不予理睬了。
5.改用盜虻再來逗引這只蟾蜍,蟾蜍也不去吞吃了。
6.最後,還是用線吊著小蝗蟲來逗引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蟲吃了,顯示出蟾蜍並沒有吃飽。
問題:
(1)實驗1、2、3說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蟲的本能,這是 先天性 行為。
(2)實驗4說明了蟾蜍通過生活經驗,對大野蜂有了識別,因而不再吞吃,這是
學習 行為。
(3)實驗5說明了蟾蜍利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仍然比較 弱 。
(4)實驗6證明了蟾蜍在實驗3、4、5中確實建立起新的 學習行為 。

陳埠中學2006/2007年秋八年級地理競賽試題

一、單選題活動(本題包括40小題, 共40分。)
1.下列關於我國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C )
A.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B.我國東臨太平洋,東部廣大地區雨量充沛,利於農業生產
C.我國主要位於熱帶
D.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近50°,南北氣候差異大,為我國發展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2.與我國陸地相鄰,並且均為內陸國的有 ( C )
A.俄羅斯,蒙古、巴基斯坦 B.哈薩克、印度、緬甸
C.蒙古、阿富汗、寮國 D.朝鮮、尼泊爾、寮國
3.下列各組中,屬相鄰的兩個省級行政區的是 ( D )
A.黑龍江省和遼寧省 B.雲南省和廣東省
C.甘肅省和重慶市 D.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陝西省
4.分布在第三級階梯上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 A )
A.丘陵和平原 B.丘陵和盆地 C.山地和高原 D.平原和高原
5.世界大多數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是因為我國 ( C )
A.季風氣候顯著 B.夏季普遍高溫 C.氣候復雜多樣 D.雨熱同期
6.下列地區,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溫帶季風氣候的是 ( D )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東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華北平原
7.我國內流河大多分布在 ( C )
A.東南沿海地區 B.東部季風區內 C.西部非季風區內 D.黃河和長江流域
8.下列省級行政區中有兩個簡稱的是 ( C )
A.河南省 B.湖南省 C.甘肅省 D.山西省
9.下列有關我國季風的敘述,正確的是 ( D )
A.影響我國的夏季風,既有來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風,也有來自印度洋的東南季風
B.東南季風主要影響我國東部地區,西南季風主要影響我國西部地區
C.受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季風區 D.季風區降水比非季風區降水較多
10.下列城市中冬季平均氣溫最低的是 ( B )
A.北京 B.哈爾濱 C.上海 D.廣州
11.北回歸線穿過的省區,自西向東排列正確的是 ( C )
①廣東 ②廣西 ③雲南 ④台灣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E. 八年級上生物地理期末復習資料~~~

中國的疆域 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於東半球人;從南北半球來看,中國位於北半球。中國是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國家。中國的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領土的四端: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 南北跨越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我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台灣島東岸直接瀕臨太平洋;西岸瀕臨台灣海峽。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近海有台灣島,海南島等5000多個島嶼。渤海與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海。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萬多千米,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4個。 同我國隔海相望的有6個國家:東為韓國、日本;東南為菲律賓;南為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 中國的行政區劃 中國的行政區劃,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各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與行政中心見第三冊P9、10的表。 我國的人口2005年1月6日為止,我國人口為13億,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1%,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的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 我國人口空間分布特徵: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線:黑河---騰沖 為了使人口增長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條件相適應,我國政府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是我國人口政策的基本內容。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中國的民族 由56個民族組成。在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的91.6%,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統稱為少數民族。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在400萬以上的除了壯族外,還有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等。 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 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中國的地形 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第一、二階梯的分界: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三階梯的分界:由東北向西南依次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1/3。習慣上,把山地、丘陵,連同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 全國山區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2/3,平原面積僅佔1/10多一點。 我國的山脈 東西走向的山脈:天山--陰山 昆侖山--秦嶺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武夷山 台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我國主要的地形區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青藏高原 是世界上海拔高度最高的大高原。高山上雪山連綿、冰川廣布。「遠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態的寫照。 內蒙古高原 是我國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盪,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原野。 黃土高原 呈現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狀態。 雲貴高原 喀斯特地形,地面崎嶇,當地人稱為「壩子」。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位於我國的西北部內陸,分居天山南北兩側,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盆地內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柴達木盆地在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一個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地,有「聚寶盆」之稱。四川盆地位於四川省內。 東北平原 由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遼河平原和東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組成。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 也稱為黃淮海平原,黃河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 長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水鄉」之稱。除了三大平原以外,還有一些小平原,如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廣東的珠江三角洲。 主要丘陵 自北向南,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 我國1月和7月氣溫的分布特點 1月南北氣溫溫差大的主要原因:冬季風 0攝氏度等溫線(經秦嶺—淮河),此線南北河流冬季有何差別? 秦嶺—淮河也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 我國7月最熱和1月最冷的兩個地方,認識我國的三大火爐(重慶,南京,武漢) 認識我國的五個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帶,青藏高原區) 我國的降水量 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 認識800mm、400mm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區及其重要性 認識四個干濕區以及它們的界線,這些界線與各等降水量線之間的關系 降水最多(火燒寮)和最少(托克遜)的兩個地方

F. 八年級上冊生物和地理復習資料,完整的

八年級上冊生物期末復習
1、 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樣性:1、種類的多樣性;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3、00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 魚之所以能在水裡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 魚在游泳時,靠軀幹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 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製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 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
8、 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 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 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於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後,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11、 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12、 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後緣流出。
13、 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氣體交換 水中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
鰓絲中Co2—水中
15、 魚的主要特徵: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6、 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 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
18、 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19、 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 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1、 與水域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復雜得多。(1)比較乾燥;(2)晝夜溫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氣態的氧;(5)陸地環境復雜多變。
22、 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於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2、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4、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23、 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 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 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 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後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30、 恆溫動物比不恆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於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31、 兔的體溫恆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32、 兔的後肢較長,前肢較短,後肢肌肉發達,適於跳躍。
33、 門齒——切斷食物 犬齒——撕裂食物 臼齒——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雜食性(如人)
36、 盲腸主要用於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
37、 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於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於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38、 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39、 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徵(其他特徵: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恆定,屬恆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41、 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42、 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43、 鳥的胸肌發達,附於龍骨突,利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44、 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於發達的胸肌附於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於飛行。
45、 鳥類消化特點: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於飛行;3、直腸短,排便頻繁。
46、 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於飛行。
47、 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
48、 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
49、 恆溫動物 哺乳動物
鳥類
50、 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體溫高而恆定。
51、 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占動物種類的4/5),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52、 昆蟲的翅與鳥翼結構不同,但就適於飛行來看都有這些共同點:都有利於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氣中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相對身體來說,都有輕、面積大的特點,利於扇動空氣而飛行。
53、 翅對昆蟲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義:有利於取食,逃避敵害,擴大活動和分布范圍,有利於尋偶交配,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
54、 昆蟲的外部特徵: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會發生蛻皮),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55、 昆蟲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除昆蟲外,還有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56、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此後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57、 動物的行為依賴於一定的身體結構。
58、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運動肌肉)、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如關節))組成的。
59、 運動系統由骨、骨骼肌和骨連接(如關節)組成。
60、 人有206塊骨 顱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動)
軀干骨(半活動)
四肢骨(能活動) 能活動的骨連結(關節)
61、 人有26塊脊椎骨(半活動骨連結)
62、 關節結構: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有滑液,使關節活動靈活)、關節窩、關節軟骨(緩沖作用)。
關節囊
關節頭
關節腔
關節軟骨
關節窩

63、 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是骨繞著轉動的點。
64、 人體主要的關節:上肢 肩關節 下肢 髖關節
肘關節 膝關節
腕關節 踝關節
指關節 趾關節
65、 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66、 運動時,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容易受傷。
67、 如何在運動中保護關節:一、運動前做好充分的准備運動;二、運動強度應適當;三、佩戴護腕和護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70、 為什麼骨骼肌能牽動骨: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71、 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塊骨骼肌,雙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
73、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74、 當然,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75、 一句話概括骨、關節、肌肉在運動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運動。
76、 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另一類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77、 有很多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二者結合的結果,如鳥的遷徙。
78、 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使動物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更好地生存。
79、 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越能適應復雜環境。同樣,環境越復雜,要學習的行為越多。
80、 先天性行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種生物只有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就會被自然淘汰。
81、 對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是與大腦的發育階段相適應的,一旦錯過學習的關鍵時期就很難彌補。
82、 社會行為的特徵: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83、 群體中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制度。
84、 「首領」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築巢場地,其他成員會對它做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對它的攻擊不敢還擊,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
85、 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
86、 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易獲得食物和戰勝天敵的侵襲,能有效保證物種的繁衍,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正是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88、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在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89、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2、動物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除以蟲治蟲外,還有以鳥治蟲、以菌治蟲等。
91、 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供人們食用;在醫葯保健方面發揮作用;在觀賞、娛樂方面,文學藝術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們在生活中用來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點;動物傳播給人類一些疾病(害處)。
92、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93、 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94、 生物反應器的好處: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95、 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96.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97.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能呈現紅、褐、綠、黑等不同的顏色。
98.從菌落的形態、大小和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
99.菌落常用來作為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
100.培養細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製含有營養物質的營養基。②培養基進行高溫滅菌冷卻。③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此過程叫接種)。④培養皿放在保持恆定溫度的培養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
101.細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廣泛分布的生物。
102.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如需要水分、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還有有機物。
103.經過嚴格高溫黴菌的環境不可能有細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把有機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細菌都是單細胞生物。
106.有些細菌互相連接成團或長鏈,但每個細菌也是獨立的生活的。
107.細胞結構示意圖:

108.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細菌和真菌的營養方式都為異養,異養又分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細菌生長發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小而輕還可以隨風飄散各處,落在適當環境中,又能萌發成細菌。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無處不在。(細菌分裂速度極快)
110.酵母菌為單細胞真菌。黴菌、食用菌、大型真菌為多細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細胞中都沒有葉綠體,進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為出芽生殖。
114.青黴:孢子青綠色,排列呈掃帚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115.麴黴:孢子有多種顏色,排列呈放射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116.引起食物發霉的真菌為黴菌。
細菌 真菌相同點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異養).不同 點單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單細胞種類也有多細胞種類,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多數為孢子生殖。
117.比較真菌與細菌:
118.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患病(3)與動物共生。
119.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製造有機物。可見 細菌和真菌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121.細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種類營寄生生活,它們從活的動植物體和人體吸收營養物質,導致動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這種現象叫做共生。(一旦分開,可以獨立生活,叫做共棲)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發酵狀態:
有機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於做麵包]

有機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於釀酒]
125.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稱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這些細菌和真菌可從食品中獲得有機物,並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的腐爛,因此食品保存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新軍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生長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稱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學家還能用現代技術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種基因轉入一些細菌內部,只這些細菌能夠生產葯品(用細菌做生物反應器)。
129.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類的意義:了解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使每個物種在生物分類上的位置一目瞭然,同時也進一步明確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
13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態結構、內部構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133.每個界分為六個更小的等級,它們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134.兩種生物之間共有的分類單位越多,它們的親緣關系越近。
135.綱 < 亞門 < 門
136.分類登記越高,射干內務體間的差異越大,共同特徵越少,所含生物數量越多。
137.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樣式,外在形式是種類的多樣性。
138.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139.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態系統的多陽性受到破壞就會導致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喪失。
141.自然條件下,平均2000年一種鳥類滅絕。平均8000年一種哺乳動物滅絕。
142.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1)生存環境改變和破壞;(2)掠奪式的開發利用;(3)環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有《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護法》。(每個法律前要加「中華人民共和國」)
144.建立自然保護區分為:就地保護和圈地保護。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陸生生物的家園。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銀杉是裸子植物。

人教版八上地理全冊知識點總結
1、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路上鄰國14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2、渤海附近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3、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4、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5、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135人/km2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km2)的3倍多。
6、我國以黑河—騰沖為界,東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7、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數最多。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雲南省的少數民族數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8、我國地勢西高東低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自西向東:一、二、三。
9、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10、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11、一個地方的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反映了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12、冬季風寒冷乾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
13、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
14、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它是我國最長、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
15、長江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16、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使用的自然資源屬可再生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17、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屬非可再生資源。(石油、礦產資源等)
18、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各類土地所佔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
19、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
20、中國是一個貧水國家,我國的水資源總量位於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後。
21、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配很不均勻。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冬春季則降水少;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
22、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23、交通運輸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又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24、鐵路線、公路線、航線以及航空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東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大,西部地區交通運輸網路密度較小。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25、火車時刻表中的「↓(↑)」表示「過站不停」和列車的行駛方向(上行,下行)。
26、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南宜水稻北宜麥)、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糖料作物(南種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27、工業生產主要是從自然界取得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28、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29、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換代快。

G. 跪求:八年級上冊生物、地理復習提綱~要快 14號期末考!!!!!!

【生物提綱】

一、水中生活的動物1、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按生活環境分為陸地生活動物、水中生活動物和空中生活動物。2、水生動物最常見的是魚,此外,還有 ①腔腸動物,如海葵、珊瑚蟲;②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 ③甲殼動物,如蝦、蟹;④海豚(哺乳動物)、龜(爬行動物)等其他水生動物。3、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①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4、四大家魚是:青魚、鰱魚、草魚和鱅魚。5、魚是較低等的脊椎動物。6、魚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減少游泳阻力,適於游泳。魚體分三大部分:頭部、軀幹部和尾部。8、魚在游泳時主要靠身體軀幹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它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背鰭、胸鰭、和腹鰭都有維持平衡的作用,尾 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9、魚的感覺器官是側線(感覺水流、測定方向)。10、魚鰓為鮮紅色,因為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既多又細,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觸面積,促進血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12、水由魚口流入鰓,然後由鰓蓋後緣(鰓孔)流出。在水流經鰓絲時,水中溶解的_氧氣_進入鰓絲的毛細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所以經鰓流出的水流與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13、魚類的主要特徵有:適於水中生活;體表被鱗片;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 的協調作用游泳。14、海葵、海蜇、珊瑚蟲等動物的結構簡單,它們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15、像河蚌、蛾螺等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16、蝦類和蟹類等體表長有質地堅硬的甲,叫甲殼動物。17、水中的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18、海馬是魚類,鯨、海豚、海豹是哺乳動物,龜、海龜是爬行動物。二、陸地生活的動物-------蚯蚓1、陸地環境特點與陸生動物的適應:①氣候乾燥……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如爬行動物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多種運動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以便覓食和避敵。③氣態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氣管(蚯蚓例外,靠體壁呼吸) ④晝夜溫差大,環境變化快而復雜……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對多變環境及時作出反應。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質的濕潤土壤中,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呼吸。可根據環帶著生在身體前端來判斷首尾(環帶也叫生殖帶)。3、蚯蚓身體分節的意義:可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自如、轉向方便。4、用手指觸摸蚯蚓體節近腹面處,有粗糙不平的感覺,用放大鏡觀察,看到腹面有許多小突起就是剛毛,剛毛的作用是協助運動(固著;支持)5、蚯蚓在潮濕土壤的深層穴居的原因:因為能為蚯蚓提供適宜的生存、生活的環境及繁衍的條件,一般包括適宜的溫度、濕度、氣態氧、食物和便於避敵的棲息場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恆定的體溫,因此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6、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為什麼要經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濕潤:蚯蚓沒有呼吸系統,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呼吸。7、蚯蚓的生活環境:具有一定溫度和濕度、溫差變化不大、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習性和食性:一般晝伏夜出,以植物的枯葉、朽根和其他有機物為食。8、大雨過後蚯蚓會紛紛爬到地面上來原因:大雨過後,過多的雨水會將土壤中的空氣排擠出去,於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來呼吸。9、蚯蚓的呼吸過程: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粘液里,然後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有體表排出。10、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叫環節動物,如蚯蚓、沙蠶、水蛭。三、陸地生活的動物-------兔1、哺乳動物:具胎生、哺乳(後代成活率高),體表被毛,體溫恆定等特徵.如兔、大熊貓2、恆溫動物:可通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溫的恆定,使體溫不隨外界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反之,體溫隨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的動物是變溫動物,如蛇、昆蟲等。恆溫意義:減少對外界環境依賴性,擴大生活和分布范圍3、兔:體表被毛(保溫作用),用肺呼吸,心臟四腔,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體溫恆定,牙分門齒和臼齒,盲腸發達(在細菌作用下,有助於植物纖維質的消化),大腦發達,四肢發達靈活。4、跳躍是兔的主要運動形式(後退比前腿長且肌肉發達)。5、兔的食性:植物(草)。兔的身體分為:頭、軀干、絲織和尾四部分。6、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似鑿子適於切斷食物,臼齒咀嚼面寬闊適於磨碎食物。兔的盲腸發達,這與兔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狼、虎等哺乳動物還有鋒利的犬齒,用於撕裂食物(也用於攻擊捕食)。6、膈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結構。7、足夠的食物、水分、隱蔽地是陸生動物生存的基本環境條件。8、兔與人的內部結構相似,說明人與兔的分類地位很接近,同屬於哺乳動物,但人的盲腸已退化,因為人是雜食性的。四、空中飛行的動物---家鴿1、空中飛行的動物有昆蟲、蝙蝠、鳥類等。2、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除了鴕鳥和企鵝等少數鳥不能飛行外,絕大多數都善於飛行。飛行使鳥類擴大了活動范圍,有利於覓食和繁育後代。3、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①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翔時空氣的阻力)②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③胸部有高聳的龍骨突,長骨中空(內充空氣)④胸肌發達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消化、吸收、排除糞便都很迅速。⑥心臟四腔,心搏次數快,循環系統結構完善,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的能力強。⑦有發達的氣囊,既可減輕體重又與肺構成特有的雙重呼吸。⑧喙短,口內無齒,無膀胱,直腸短,糞便尿液及時排出,右側卵巢、輸卵管退化(這些都是為了減輕體重,適於飛行)。總之鳥類是體表被羽、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能力、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的一類動物。4、翼(翅膀)是鳥的飛行器官。氣囊輔助肺的呼吸。5、鳥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於飛行)和絨毛(主要用於保溫)。6、家鴿口內沒有牙齒,食物不經咀嚼經咽、食管進入嗉囊。----進入肌胃(內有沙粒、小石子用於磨碎食物)。五、空中飛行的動物---昆蟲1、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超過100萬種,也是唯一會飛的無脊椎動物,因而是分布最廣泛的動物。2、昆蟲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對足,2對翅。蜘蛛、蜈蚣、蝦、蟹等都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節肢動物.。節肢動物的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3、昆蟲的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2、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為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代表動物:青蛙、蟾蜍。六、動物的運動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骨骼是由多塊骨連結而成。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3、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4、雙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雙手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杠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5、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支持、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也有說樞紐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可見,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的調節,有骨、骨骼肌、關節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調作用,才能完成。6、骨、關節和肌肉的關系:骨骼肌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7、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下共同完成運動(能量來自有機物的分解)。運動能力發達,利於捕食和避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8、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麵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裡面、外面的韌帶。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9、脫臼: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由於進行體育運動或從事體力勞動,因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所致。)六、動物的行為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攻擊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蜜蜂采蜜、螞蟻做巢等。而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2、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並非所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群體沒有。)3、社會行為大多具以下特徵:①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③有的還形成等級4、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可以誘殺農業害蟲;在農田間放一定量的性引誘劑,干擾雌雄沖之間的通訊,是雄蟲無法判斷雌蟲的位置,從而不能交配,這樣也能達到控制害蟲數量的目的。即:(1)製造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昆蟲;(2)製造干擾使昆蟲不能識別同種昆蟲的性外激素。6、探究性實驗: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並實施計劃、(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會根據以下實驗回答上邊問題。課本4頁、23頁、34頁、35頁、39頁、41頁。 七、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 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③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2、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其中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正是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種生物與環境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類食用、葯用、觀賞用等,與生物反應器和仿生關系密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個生物或生物的某個器官即生物反應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 它意義在於:生產成本低、效率高,設備簡單、產品作用效果顯著,減少工業污染等。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的方法。6、常見仿生例子:宇航員穿的「抗荷服」,冷光燈,雷達,薄殼建築,智能機器人。八、實驗探究1、仔細觀察蝗蟲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兩側找到排列很整齊的一行小孔,這就是氣門。氣門與蝗蟲體內的氣管連通著,氣門是氣體進入蝗蟲身體的門戶,請依據給出的實驗材料,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氣門是蝗蟲氣體進入的門戶。 提出問題:氣門是蝗蟲氣體進入的門戶嗎?做出假設:氣門是蝗蟲氣體進入的門戶。材料用具:(1)兩只活蝗蟲;(2)兩只試管;(3)清水;(4)玻璃條;(5)細線。實驗步驟:(1)向兩支試管中加入等質量的水分別標號為A、B;(2)將蝗蟲用細線固定在玻璃條上;(3)將一隻蝗蟲頭浸沒到A試管的水中,將另一隻蝗蟲的胸腹部浸沒到B試管水中。過一段時間觀察。實驗預期結果:試管中蝗蟲死亡、A試管中蝗蟲仍然活著實驗結論: 氣門是蝗蟲氣體進入的門戶。討論:選擇兩只大小、生活狀況相同的蝗蟲,目的是減少其他因素對探究的干擾2、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取一紙板,在上面設置A、B、C、D四個點,分別放上糖,辣椒醬、酸醋、麵包,然後放置螞蟻巢穴附近,觀察並回答下列問題:(1)提出問題:螞蟻能識別並取食食物嗎?(2)做出假設:螞蟻能識別並取食食物。(3)實驗中,放置辣椒醬,酸醋的作用是:¬¬對照。(4)預期現象:螞蟻都爬向糖和麵包。(5)得出結論:螞蟻能識別並取食食物。(6)實驗結束後如何處置螞蟻:放回大自然。3、設計探究實驗背景知識:蚯蚓生活在潮濕 、疏鬆、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它的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體表濕潤並且有許多粗糙的剛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剛毛運動。請你設計一個實驗來探究: 蚯蚓在什麼樣的物體表面爬得快(1)我提出的問題是:蚯蚓在什麼樣的物體表面爬得快?(2)我的假設是:蚯蚓在粗糙的表面爬得快。(3)實驗方案設計:將個體粗壯的活蚯蚓放在粗糙紙上,觀察它的運動;將個體粗壯的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觀察它的運動;重復上述實驗3-5次。(4)預測結果:蚯蚓在粗糙的物體表面上爬得快。(5)得出結論:蚯蚓在粗糙的物體表面上爬得快4、不少昆蟲有趨向光源的習性。昆蟲都有趨光性嗎?根據你的生活經驗作出假設,並任選3-5種昆蟲,如螞蟻、蟋蟀、蚊子、蠶蛾、蟑螂等,設計實驗探究:是不是所有昆蟲都有趨光性。作出假設:不是所有的昆蟲都有趨光性。提出問題:所有的昆蟲都有趨光性嗎?設計實驗:①取螞蟻、蟋蟀、蚊子、蠶蛾、蟑螂各5隻。②把這5種昆蟲放在一個暗室內,之後用一隻小手電筒向這個暗室發出一明一暗的閃光,過了一段時間,蚊子、蠶蛾發現閃光,就向光飛過去,而蟋蟀、螞蟻和蟑螂卻沒有一隻趨向光源。③重復上述實驗3~5次。實驗現象:蚊子、蠶蛾發現閃光,就向光飛過去,而蟋蟀、螞蟻和蟑螂卻沒有一隻趨向光源實驗結論: 並不是所有昆蟲都有趨光性。一般蛾類和蚊子有趨光性。5、某同學想探究土壤濕度對蚯蚓生活的影響,未完成,請你接著做它。(1)你認為他可在潮濕、疏鬆、富含腐殖質的環境中才能找到試驗用的蚯蚓。(2)按照科學實驗的要求,他必須設計對照實驗,才更具有說服力。在這個實驗中_土壤濕度(或水分)是變數,要控制好。(3)你作出的假設是:土壤濕度對土壤有影響(4)請你設計一個實驗來探究土壤濕度對蚯蚓的影響:(只寫出具體操作步驟即可)准備一個盒子,底面鋪上一層干土,在其中一半澆適量水,然後把10隻形態大小相似的蚯蚓放在中間,盒子蓋上蓋子,幾分鍾後觀察即可。(5)實施計劃(6)得出結論:土壤濕度對蚯蚓的生活有影響。(7)表達交流6、菜青蟲是生活在十字花科蔬菜菜葉上的一種深綠色的小肉蟲,它是菜粉蝶的幼蟲。 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由四片花瓣組成,並且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大白菜、捲心菜、油菜等都屬於十字花科的蔬菜。 (1)提出問題菜青蟲總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這一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嗎? (2)作出假設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它生來就有的攝食本能,是先天性行為。(3)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培養菜青蟲:尋找菜青蟲卵,找到後將卵隔離飼養◆製取汁液:取白菜、捲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葉片榨取汁液◆用汁液塗濾紙:將榨取的汁液塗在濾紙上◆觀察:用未塗汁液的濾紙作對照,觀察菜青蟲趨向哪裡取食 (4)檢驗假設,得出結論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5)討論和完善計劃 ◆從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的目的:從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才可能說明觀察或檢驗菜青蟲的某些行為究竟是本能,還是後天習得的行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對菜青蟲卵隔離飼養的方法:人工條件下飼養菜青蟲,隔離卵並不困難。但要飼養成活,還是有些難度的。首先,要盡可能為菜青蟲創造一個接近自然生存環境的飼養條件,如適當的光照、溫度、濕度,充分而新鮮的食物等。其次,飼養的數量也不宜過少,否則很難說明問題。 ◆可以選擇含特殊揮發性油的植物葉片,如薄荷葉、芹菜葉等。看看菜青蟲是否喜歡。葉片最好不要帶毛或刺等,避免其他因素對探究的干擾 ◆實驗用的葉片和濾紙等應當一樣大: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減少其他因素對探究的干擾。 ◆濾紙的顏色要和菜葉的一樣。選擇一樣的色彩也是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對探究的干擾。 ◆最好是事先餓飼一段時間,在菜青蟲有較高食慾時做這項探究。可以將濾紙和菜葉放在同一水平線上,使菜青蟲離濾紙和菜葉同樣距離(距離不要太遠)。放開菜青蟲,看看它會取食什麼東西。對照實驗要在同樣的時間和地點來做:這樣才能保證探究的嚴謹有效7、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這種現象叫做通訊。 (1)提出問題:螞蟻是怎樣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設: 螞蟻是靠氣味傳遞信息的。 (3)設計實驗,完成實驗 『 在設計實驗時,在離蟻穴較遠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應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為螞蟻的種類很多,食性也不盡相同,有的為肉食性,有的為植食性,有的則為雜食性。在飼養螞蟻時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螞蟻生長繁殖的適宜溫度是19~29℃,10℃ 以下冬眠,洞內要求空氣濕度為90%~95%,飼養沙土含水量為10%---15%。 (4)檢驗假設,得出結論 支持假設。螞蟻的通訊方式之一是依靠氣味。 本學期生物學科的重點在後半部分(遺傳學部分為初中階段總重點),應重點復習第19、20章。本冊重點圖:P65圖19-2;P67圖19-6;P83圖19-18;P87圖19-22;P102圖20-3;P116圖20-11。本冊第20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處處是重點,所以在此不做總結,請認真閱讀並注意理解記憶。
希望能幫到你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期末復習提綱 第一章1. 我國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半球位置和大洲、大洋位置(會運用地球儀或東西半球地圖中說出)2. 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體現在哪些方面3. 我國的面積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4. 我國的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什麼(結合地圖)5. 我國領土的四至點6. 我國最大的鹽場和漁場7. 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8. 34個省級行政區的全稱、簡稱、行政中心、輪廓特徵及位置(結合我國政區圖)9. 我國人口總數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10. 會運用「我國人口的增長」圖,分析我國人口數量變化及其原因11. 我國人口的基本國策及其基本內容12. 人口地理分界線及其兩側在面積、人口數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差異13. 我國的民族構成狀況,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14. 人口在500萬以上的少數民族15. 了解一些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16. 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及民族政策17. 我國民族分布的總的特點,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分布情況第二章1. 我國地勢的主要特點及三級階梯的分界線2. 我國地勢特點對氣候、河流、交通的影響3. 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和對經濟的影響4.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三大丘陵的分布5. 我國四大高原的自然景觀的差異6. 認識主要山脈的分布和走向7. 我國冬季氣溫特點和夏季氣溫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和形成原因8. 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熱的地方9. 秦嶺——淮河一線的重要的地理意義10. 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及其依據(結合圖)11. 不同溫度帶的水果、作物成熟次數以及民居建築特點的差異12. 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總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和形成原因13. 我國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14. 我國干濕區的劃分及其依據(結合圖)15. 不同干濕區的植被、建築、農業類型、飲食習慣的差異16. 我國季風氣候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和形成原因17. 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界線18. 我國不同氣候類型的氣候特點(結合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19. 我國常見的災害性天氣20. 我國氣候特點對農業生產的影響21. 主要的內流河與外流河並在圖中認識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布22. 鹹水湖和淡水湖的分布23. 我國從南到北雨季的長短與河流汛期的關系24. 黃河的發源地、流經省區、注入海洋25. 黃河上、中、下游的劃分及三個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徵26. 黃河上、中、下游憂患的體現及其治理措施27. 長江的發源地、流經省區、注入海洋28. 長江上、中、下游的劃分及三個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徵29. 長江上游水力資源的開發,中游荊江的治理,下游長江黃金水道的開發第三章1. 自然資源的特點、分類並舉例2. 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3. 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土地日4. 我國土地資源的分類5. 結合我國土地類型分布圖、季風非季風區圖、干濕地區圖和地形圖說出我國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分布6. 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7. 掌握我國土地類型的構成比例8. 我國南北方地區水土配比特點9. 我國土地資源破壞的表現及行為10. 我國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地區11. 有關土地資源的國策12. 合理利用土地的做法13. 人類可利用的水資源種類及數量14. 我國水資源總量和人均狀況15. 我國水資源特點16. 解決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措施,並舉例說明17. 根據南水北調路線示意圖說出南水北調的路線,分別緩解哪些地區的水資源缺乏問題18. 各行業節約用水的措施第四章1. 交通、農業、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2. 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會選擇合適的交通方式3. 我國交通運輸網的分布特點4. 我國鐵路的骨架「三橫五縱」5. 例舉我國綜合交通樞紐6. 廣義農業和狹義農業7. 我國農業的地區差異(東西差異和南北差異)8. 我國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的地區分布差異9.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四大原則,分別對應哪些自然條件10. 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11. 了解生態農業的生產模式12. 了解一般的工業流程,學會繪制工業生產聯系圖13. 重工業和輕工業的分類14. 我國工業的空間分布15. 說出遼中南工業區、滬寧杭工業區珠江三角洲工業區、京津唐工業區的優勢和特點16. 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及其分布祝你考個好成績!

H. 求政治、歷史、生物、地理的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期末復習提綱

八年級上冊期末復習提綱
第1課 鴉片戰爭的烽煙(P2)
1、虎門銷煙 原因:鴉片流毒給中國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直接威脅清朝的財政。(具體有三點)
人物:林則徐(民族英雄)——他主張正當貿易活動,開展禁煙運動。
時間:1839年6月3日——6月25日(6月26日國際禁毒日的由來)
影響:表明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
2、鴉片戰爭 (※世界背景:英國完成工業革命,並逐步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強國)
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把中國變為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
直接原因(借口):林則徐虎門硝煙
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戰爭性質:英國發動的侵略戰爭。
結果:中英簽訂《南京條約》(性質: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時間: 1842 年 8月
主要內容:(1)五口通商: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便利列強的商品輸出※最能反映列強侵略的目的)
(2)賠款:2100萬銀元。
(3)割地:割佔香港島。
(4)協定關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的稅率,中國需同英國商定。
影響:(1)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
(2)中國社會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海國圖志》 作者:魏源 背景:愛國知識分子受到清朝戰敗求和的刺激,尋求革新救國的方法。
主張(目的): 師夷長技以制夷 (長技指 軍事技術)
作用:對閉關自守的傳統觀念的挑戰,為中國早期的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備。
第2課 劫難中的抗爭(P8)
1、第二次鴉片戰爭 根本原因:侵略者要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列強罪行:1、英法 聯軍火燒圓明園。1860
2、俄國割佔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 150多萬平方千米。(割占最多)
結果:列強與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
2、太平天國運動 領導人:洪秀全。
新特點:不僅反封建而且反侵略。(太平軍在青浦大敗美國華爾洋槍隊、在慈溪擊斃華爾。)
經過: 爆發——1851年,金田村起義。
高潮——1853年,定都 天京(今南京)。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失敗——1864年,天京陷落。(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3、左宗棠收復新疆,設立新疆行省
背景:新疆危機——中亞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國出兵伊犁。
清朝政府海防與塞防之爭中,左宗棠主張,海防與塞防並重。
經過:①左宗棠採用緩進急戰戰術,武力收復新疆。②1881年,通過外交談判途徑,收回伊犁。
結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意義: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促進了新疆的建設和開發。
第3課 甲午中日戰爭(P15)
1、甲午中日戰爭 起因:日本明治維新後,長期推行對外擴張政策和蓄謀侵略中國。 時間:1894年。
主要戰役: 黃海戰役 將領:丁汝昌 鄧世昌——致遠艦(民族英雄)。
結果:日本奪得黃海制海權。
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標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結果:中日簽訂《 馬關條約》。 時間、地點: 1895年,日本 馬關 。
雙方代表:中方 李鴻章,日方 伊藤博文 。
主要內容: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 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償日本軍費白銀 2 億兩。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對我國民族工業打擊最大※列強經濟侵略開始由商品輸出變為資本輸出)
影響: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第4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P21)
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背景: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興起,以「扶清滅洋」為口號。
時間:1900年。 目的:鎮壓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
參與國:俄、英、德、法、意、奧、美、日。 中國人民抵抗戰例——廊坊、楊村阻擊戰
結果: 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 簽訂《辛丑條約》。
2、《辛丑條約》 時間: 1901年(農歷辛丑年) 中方代表:李鴻章。
主要內容:經濟:清政府賠償白銀⒋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⒐8億兩
外交: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出現「國中之國」)
政治: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反映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或洋人的工具)
軍事:清政府拆毀天津至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影響: 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近代列強的侵略戰爭曾三次攻進北京: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
※清政府戰敗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落後於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認識:落後就要挨打;必須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統治。
第6課 近代工業的興起 (P29)
1、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洋務派:階級本質——地主階級。中央代表:奕忻;地方代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
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師夷長技以求富」。
(2)背景: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
(3)目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鎮壓人民運動,維護清朝封建統治。
(4)內容: 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李鴻章——上海江南製造總局(最大軍火工廠);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船政學堂。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培養人才。
籌建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李鴻章——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
張之洞——創辦湖北織布官局、漢陽鐵廠。
(5)結果: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破產。
(6)評價: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 洋務運動的性質:由封建統治階級進行的一場失敗的自救運動。
2、輪船、鐵路與電報業的出現
1872年,上海成立輪船招商局——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用企業之一。
1880年,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鐵路(唐胥鐵路)——當時中國最早的一條鐵路,中國開始擁有自己的鐵路。
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間的電線架設完工。
作用:溝通中國各重要城市的聯系。
3、張謇 愛國表現:實業救國——創辦大生紗廠 評價:狀元實業家。
4、京張鐵路(1909年通車) 總工程師:詹天佑; 地點:北京—張家口
地位: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築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P35)
1、公車上書 背景:《馬關條約》大大加深民族危機 ; 時間:1895年; 地點:北京。
發起人: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1300多名舉人; 主要內容:反對議和,請求變法。
影響: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2、《天演論》 譯者:嚴復——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中國西學第一)
主要思想:介紹西方進化論學說,主張不僅學西方的技術,而且學西方的政治制度;還認為只有維新變法,才能「自強保種」。
影響:推進了維新運動的發展。
3、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背景: 《馬關條約》簽訂後,民族危機日趨嚴重;康有為多次上書警示
開始標志: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主要內容:經濟上——發展 農工商業; 軍事上——訓練新式陸海軍
政治上——開放言論,取消多餘衙門和無用的官職(※觸動了封建頑固派的利益)
文化教育上——創辦報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京師大學堂),科舉考試中廢除八股文。
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失敗原因:封建頑固派勢力強大,而維新派只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又不敢發動廣大人民群眾)
結局:慈禧太後發動戊戌政變,維新變法運動失敗。
※ 戊戌變法的目的:學習西方制度,確立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維護清朝的統治。
※ 中國近代的政治民主化是從戊戌變法開始。
第8課 辛亥革命(P40)
1、中國同盟會 時間:1905年, 地點:日本東京
組成:興中會(時間:1894年;地點:檀香山; 性質: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口號:「振興中華」)
華興會、光復會
性質: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2、三民主義 性質:資產階級革命綱領。 內容:由「十六字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

意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3、辛亥革命
(1)革命首義——武昌起義
時間:1911年 10月10日; 地點:湖北武昌;
結果:佔領武昌,取得首義勝利。 影響:形成席捲全國的革命浪潮。
(2)革命高潮——中華民國的成立
時間:1912年 1月 1日; 地點:南京 。 臨時大總統:孫中山。
措施: 頒布法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性質: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
意義:結束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3)革命結果——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還一度恢復帝制。
※對辛亥革命的評價:辛亥革命既是成功,又是失敗的。(成功:結束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沒有改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
※認識:資本主義在中國行不通。(原因:資本主義道路不適合中國國情——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不敢發動廣大人民群眾。)
第9課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P45)
新文化運動
開始標志: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和 北京大學。 兩面大旗:「民主」(德先生)與「科學」(賽先生)
主要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斗爭鋒芒:指向封建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口號。
代表人物及成就: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提出「文學革命」的口號。
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
胡 適——發表《文學改良謅議》,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魯 迅—— 發表《狂人日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影響: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
的新出路,是中國近代的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
※對待文化的正確態度:對於傳統文化要批判繼承,不斷創新;
對於西方文化,要與本國國情相結合,為我所用。
第10課 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P50) 第11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P54)
1、京師大學堂
誕生:1898年戊戌變法時期建立,(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
地位:近代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2、廢科舉,興學堂
表現:制訂新學制——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中國近代第一次以教育法令公布並全國實行的學制。
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直無異古者之廢封建,開阡陌——嚴復)
3、照相與電影的出現
(1)照相:19世紀30年代末在西方國家誕生,40年代以後傳入我國。
(2)電影: 1896年在上海第一次放映「西洋影戲」。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定軍山》,揭開了中國電影事業的序幕。
4、剪發辮,改稱呼 剪發辮: 1912年孫中山頒布剪辮令 意義:帶有濃厚的革命政治色彩。
改稱呼: 內容:革除「老爺」、「大人」等稱呼,一律改稱職務,民間普遍改稱「先生、君」。
意義: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意向。
5、服飾的變化 表現:西服—男士正裝首選;中山裝的出現——設計賦予政治革命色彩。
女式高領服裝流行——出現現代中式旗袍的雛形。
第13課 偉大的開端(P63)、 第14課 國民革命的洪流(P69)
1、五四運動 背景: 直接原因(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最能體現反封建、反帝國主義的性質)
過程: 重心:北京(前期5月4日)→上海(後期6月5日)
主力:學生(前期)→工人(後期)
斗爭方式:罷課(前期)→罷工、罷市、罷課(後期)
結果: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人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初步勝利)。
評價: 性質: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精神: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
意義: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誕生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
時間:1921年7月23日。 地點:上海 浙江嘉興南湖。
代表人物:毛澤東等13人。
內容: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 黨的奮斗目標: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黨的當前任務: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
黨的組織機構: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書記。
意義: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新」指: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革命目標:社會主義)
第14課 國民革命的洪流(P69)
1、第一次國共合作——國民革命的興起
合作標志: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2、黃埔軍校——第一次國共合作產物。
地點:廣州黃埔島 全稱: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領導機構:總理—孫中山;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軍校性質:國共合作後建立的一所革命軍校。
軍校的特點:實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並重,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
軍校的貢獻: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礎,
2、北伐戰爭——國民革命的高潮
時間:1926年7月 總司令:蔣介石 目的: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統一中國
北伐的對象:吳佩浮、孫傳芳、張作霖。北伐的戰略方針:集中兵力,各個殲敵; 主戰場:湖南、湖北
先鋒:第四軍葉挺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鐵軍」——汀泗橋和賀勝橋戰役的勝利
3、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國民革命的失敗
(1)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
時間:1927年4月18日
(2)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統治
影響: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國民革命失敗
(3)經驗教訓:要掌握革命領導權和革命武裝權,堅持武裝斗爭。
第15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15)
1、八一南昌起義 背景:國民黨反動派施行對革命者斬盡殺絕的屠殺政策
時間:1927年8月1日(八一建軍節) 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
結果:佔領南昌,主動退出受挫。一部分轉移到廣東海陸豐地區,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轉戰湘南。
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它在中共歷史上開辟了一個新時期。
2、秋收起義 時間:1927年9月;領導人:毛澤東;地點:湖南;
結果:攻擊長沙時,嚴重受挫,轉軍井岡山。
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革命搖籃
創建人:毛澤東。 地位: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 毛澤東和朱德、陳毅——組建工農紅軍第四軍(紅四方面軍)
創建意義:是中共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
4、長征 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時間、地點: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1936年10月 甘肅會寧
重大事件:①遵義會議 時間:1935年1月; 內容: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意義:是中共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②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
③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 吳起鎮。
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結束。
意義:這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傳播了革命的火種 (※長征精神P79)
第17課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P85)
1、九一八事變
時間:1931年9月18日夜 地點:沈陽
經過: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誣稱中國軍隊所為,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中國軍隊駐地,
史稱「九一八事變」
結果: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東北三省淪亡。
2、《義勇軍進行曲》——不朽的民族戰歌 曲作者:聶耳。
3、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
目的:逼蔣抗日 時間:1936年12月12日 人物:張學良、楊虎城
經過: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方式),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和平解決的關鍵:中共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
中共代表:周恩來 結果: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
和平解決的意義: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了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第18課 全民族抗戰的興起(P91)
1、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時間:1937年7月7日 地點:北平西南面的盧溝橋
概況:日軍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駐軍發動突然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
影響: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八路軍、新四軍。)
《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全民族抗戰興起的根本原因:日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2、南京大屠殺 時間:1937年12月
對象: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國士兵 數字:6周內,屠殺30萬人以上
性質(評價):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暴行之一
第19課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P97)
1、血戰台兒庄——正面戰場
背景:日軍進攻戰略要地徐州,中國軍隊為保衛徐州,組織徐州會戰
時間:1938年春 指揮者:李宗仁;
意義: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國民黨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
2、百團大戰——敵後戰場
時間:從1940年8月起 指揮者:彭德懷
作戰目標: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據點
意義(評價):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主動出擊日軍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第20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P103)
1、中共七大——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時間地點:1945年4月 陝西延安; 召開背景:抗戰即將勝利。
中心任務: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
主要內容:①毛澤東在會上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②制定黨的政治路線;③通過新的黨章規定: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④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
歷史意義: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的前途准備了條件
2、抗日戰爭的勝利
日本投降的原因 ①中國人民的全民族抗戰(根本原因)(毛澤東「對日寇的最後一戰」);
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
③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
④蘇聯參加對日作戰,進攻駐中國東北的日軍
標志: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
意義: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
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3、台灣光復:抗戰勝利後,台灣回到祖國懷抱
第22課 全面內戰的爆發(P112)
1、重慶談判
目的: 國民黨——蔣介石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
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為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談判概況:1945年8月~10月,重慶。 中共代表: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
談判結果:1945年10月10日簽訂《會談紀要》(《雙十協定》)(內容見書P133)
※談判未解決的內容:解放區民主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
2、全面內戰的爆發
時間:1946年6月 標志:國民黨軍隊對中原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
結果: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
第23課 走向戰略進攻(P117)
1、中共中央轉戰陝北
概況:中共中央採用「誘敵深入」的方針,主動撤離延安,毛澤東等轉戰陝北,彭德懷率領西北野戰軍,粉碎了敵人的進攻。
結果: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陝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2、孟良崮戰役
概況: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率領下全殲國民黨軍主力之一的整編七十四師
結果:粉碎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3、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時間:1947年夏 目標:奪取中原地區,轉入戰略進攻 領導人:劉伯承、鄧小平
結果:劉鄧大軍開辟大別山根據地
意義: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變為戰略進攻)
第24課 國民黨政權的崩潰(P123)
1、三大戰役
戰役名稱
內容 遼沈戰役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
時間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揮官 林彪、羅榮桓 劉伯承、鄧小平、陳毅、
粟裕、譚震林 林彪、聶榮臻、羅榮桓
作戰部隊 東北野戰軍 中原、華東野戰軍 東北、華北野戰軍
作戰戰術 關門打狗 中間突破 先打兩頭,後取中間
關鍵地點 錦州 徐州 北平
著名戰役發生地 塔山、黑山 碾庄、雙堆集、陳官莊 張家口、天津
戰果 解放東北;第一次在人數上占優勢 解放長江中下游以北地區,為渡江戰役奠定基礎 基本上解放華北地區
三大戰役的意義 三大戰役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政治統治,極大地削弱了國民黨的軍事實力,至此,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全國的解放已勝利在握。
※平津戰役中,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編的國民黨將領是傅作義,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2、渡江戰役
時間: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地點:西起江西湖口,東到江蘇江陰
戰果: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崩潰(※1927年—1949年)。

I. 八年級上期末歷史地理生物復習資料

第15章 動物的運動
1、動物的運動:對動物的自身生存和種族繁衍都有重要意義。
動物的棲息環境大體上可分為: 水中、陸地和空中三大類,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其運動方式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現象。
水中動物的介紹有:草履蟲,水母,烏賊,青蛙等。魚類的前進主要依靠尾部與軀幹部的作用。
水中: 動物的主要運動方式:游泳(游動)
陸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躍
爬行:如蝸牛、馬陸、蛇(特點:四肢不能將身體支撐起來)
行走:如貓、夠、大象、馬。 記住:行走不是人類所特有的運動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躍(特點:後肢較發達)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飛行動物的類別:鳥類,昆蟲與蝙蝠(藉助翼膜飛行)等
註: 飛行不是鳥類特有的運動方式。
鳥類飛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飛行與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對翅)
昆蟲一般是兩對翅(飛行)(三對足-爬行,有的後肢發達如蝗蟲、蟋蟀還可以跳躍;
有的幼蟲在水中時還可以游泳)
2、動物運動的形成:
▲ 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神經系統的調節與其他系統的配合)
▲ 運動系統起著支持、保護和運動的作用。
▲ 骨的結構: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
▲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經以及成骨細胞等,其中血管為骨提供營養,成骨細胞與骨的長粗和骨折的修復有關(骨的長粗與再生有關)
▲ 骨質包括骨密質與骨松質
骨密質:位於骨幹外周部分的骨組織,緻密堅硬,白色,有較強的抗壓能力;
骨松質:位於骨幹內側和骺端的骨組織,呈蜂窩狀(一生容納紅骨髓),紅色。
▲ 骨髓: 幼年時骨髓腔與骨松質內的骨髓都為紅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內的紅骨髓被脂肪取代,稱為黃骨髓,暫時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條件下可恢復造血功能;
終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位於骨松質內。
▲ 骨的生長包括兩個方面:長長和長粗。
骨膜內層的成骨細胞,與骨的長粗和骨折的修復有關;骺端軟骨層的細胞與骨的長長有關。
&人體內的鈣約有99%以骨鹽形式沉積在骨組織內,骨是人體最大的「鈣庫」。
▲ 骨的成分和特性
時期 有機物 無機物 骨的特性
兒童少年期 多於1/3 少於2/3 彈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變形
成年期 約佔1/3 約佔2/3 既堅硬又有彈性
老年期 少於1/3 多於2/3 彈性小,易骨折
骨質中的有機物主要是骨膠蛋白,它使骨具有韌性。
▲ 關節的結構:(結合圖形記憶)
關節頭
關節面 覆蓋著一層關節軟骨。
關節窩
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
關節腔:內有滑液,能減少關節面之間的摩擦
▲ 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緩沖運動時的震動與減少運動時的摩擦。 關節腔內的滑液可減少關節面之間的摩擦。
▲ 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關節頭、關節窩外有由結締組織組成的關節囊,還有韌帶加固。
▲每塊骨骼肌是一個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兩部分。
肌腱:由結締組織構成,分別附著於相鄰的骨上。
肌腹:屬於肌肉組織,是骨骼肌收縮的部分,內有血管和神經
▲ 骨骼:
人體有206塊骨,全身的骨由骨連結構成骨骼
▲ 軀體運動:
是以骨為杠桿、關節為支點、骨骼肌收縮為動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縮時,牽引骨繞著關節活動,從而產生運動,這一過程是神經系統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著於關節周圍,一個運動通常是由多塊骨骼肌協調完成的。
其中屈肘與伸肘都是在兩組以上肌群協調下完成。
記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都舒張; 手臂提重物時,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都收縮;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 運動所需消耗的能量來自於肌細胞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 動物的行為
1、動物的行為:動物體在內外刺激下所產生的活動表現。如動物的運動、鳴叫、身體姿態或顏色的變化
動物的行為:受神經系統與激素的調節,受遺傳物質的控制,這是在漫長的進化(自然選擇)中逐漸形成。
根據動物行為的發生,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後天學習行為。
最簡單的學習行為是一種習慣化(烏鴉見到稻草人前後行為的變化)。
2、根據動物行為的功能,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取食行為、領域行為、攻擊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社群行為等。(懂得舉例和分辨)
注意: 攻擊行為與防禦行為的本質區別為: 是否為同種動物。
記住: 動物行為有利於個體生存和種族的延續。
特別記住社群行為(判斷動物群體是否是一個社群:群體中是否有首領,群體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斷群體的行為是否是社群行為,就看它的行為是否為群體服務,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從個體上來說是一種防禦行為,從群體上來看,是一種社群行為,還有工蜂的覓食行為也是一樣的情形。
3、動物行為的研究:
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和實驗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實驗驗證某一問題時的步驟:
提出問題(假設)------根據假設,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作記錄------通過分析實驗現象,經過推理總結作出結論。
那麼為了減少偶然性,一般要設置一個對照組。
▲ 動物行為研究案例:
法布爾對昆蟲的研究(觀察法為主)(法國昆蟲學家)
弗里施對蜜蜂色覺的研究(實驗法)(奧地利利動物學家,動物行為學的傑出學者)
-----通過顏色卡片來驗證蜜蜂的色覺。
廷伯根對銀鷗幼雛求食行為的研究(英國籍荷蘭動物學家)
勞倫斯對小野雁學習行為的研究(奧地利學者,「現代動物行為學之父」)
▲ 觀察法與實驗法的本質區別:是否對研究對象(動物)施加外界影響。
聯系:實驗法是以觀察法為基礎,離不開觀察法。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動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動物約有150多萬種。我國脊椎動物的種類有6300多種,佔世界脊椎動物種類的14%。
1、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將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所以被稱作為消費者)
B 對植物的積極作用:幫助植物傳播花粉,使植物順利受精,促進植物的生長與繁殖
C 在維持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與各自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食物鏈與食物網: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各種生物之間的復雜的捕食與被食的營養聯系形成食物鏈與食物網。生物之間這種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使各種生物種群的數量趨於平衡,從而促進生物之間的協調發展。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種動物,與它棲息的環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動物不僅適應環境,從環境中獲得生活必須的物質與能量,而且能夠影響和改變環境
2、我國的動物資源:
我國許多的特有珍稀動物: 哺乳類——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鰭豚。鳥類——褐馬雞、黑頸鶴。爬行類——揚子鱷。兩棲類——大鯢。魚類——白鱘、中華鱘。
大熊貓---哺乳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見於我國四川、甘肅、陝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龍自然保護區;
扭角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見於四川、甘肅、陝西、西藏等。
褐馬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呂梁山脈與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揚子鱷---古老的爬行類,被譽為「活化石」。
& 動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其中,遺傳多樣性是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為生物的生存提供棲息環境。
保護動物的多樣性要在遺傳物質、物種和生態環境三個層次上制定保護戰略和採取保護措施。最根本的是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
& 動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包括:就地保護、易地保護、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護是主要措施;易地保護是補充措施;法律法規包括:《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自然保護綱要》
▲ 就地保護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產者——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
消費者——動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機物,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
分解者——腐生性的細菌、真菌 (把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回歸自然)
▲ 微生物:
單細胞:如細菌、藍藻(體內無成形細胞核),酵母菌(體內有真正的細胞核);
無細胞結構:如病毒。 細菌包括:球形菌、桿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細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屬於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細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屬於消費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製造有機物<自養>(如藍藻、硫細菌、硝化細菌),屬於生產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共生>(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酵母菌:釀酒(無氧產生酒精)、製作麵包(有氧產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無氧產生乳酸)、製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進行發酵(無氧條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絲菌產生的,能殺死細菌的物質。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 人的生殖和發育:
生殖: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產生後代,繁衍種族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生殖系統來完成的。
1、男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結構圖)
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屬性器官:附睾(貯存精子)、輸精管(輸送精子)、陰莖(排出精液的尿液)。
2、女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結構圖)
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附屬性器官: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陰道:精子進入女性體內、嬰兒產出(分娩)、月經排出的通道。
3、胚胎發育的過程: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兒 成熟胎兒
卵細胞 第二個月末
& 卵細胞呈球形,細胞質內含豐富的卵黃,是胚胎發育初期所需的營養物質。
& 胚胎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內獲得養料和氧氣,並排出廢物。
4、發育:人的發育是從受精卵分裂開始的,分為胚胎發育和出生後的發育,通常所說的發育,是指從嬰兒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階段(出生後的發育)。注意分期
&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身高和體重突增,腦和內臟功能趨於完善,性發育和性成熟。
& 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 昆蟲的變態發育包括不完全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
& 不完全變態的發育過程經歷了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即:
受精卵—→若蟲—→成蟲。(如蝗蟲、蟋蟀、椿象、蜻蜓和螻蛄等的發育過程。)
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一生中要經歷5次蛻皮,幼蟲期蛻皮4次。
& 完全變態的發育過程經歷了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即:
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如家蠶、蜜蜂、蝴蝶、蚊子和蒼蠅等的發育過程。)
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一生經歷4次蛻皮,均在幼蟲期。
& 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相比多了一個什麼階段?(答:多了一個蛹)
▲ 青蛙和其他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特點是:卵生,體外受精、體外發育,變態發育(幼體和成體在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上有很大的差異)。
& 雌雄蛙抱對行為的意義:刺激雌蛙釋放卵細胞,雄蛙釋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中,下列事件必須在水中進行:雌雄蛙抱對;雌蛙釋放卵細胞;雄蛙釋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發育。
▲ 鳥類的生殖發育特點:卵生,體內受精,體外發育(主要)。
& 鳥卵(已受精)的結構中,胚盤發育成雛雞;卵黃為胚胎的發育提供營養(胚盤和卵黃是主要結構);卵白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和水分,另有保護作用;系帶固定卵黃,氣室提供氧氣,卵殼保護卵。(結合結構圖)
▲ 有性生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稱之。
特點:後代具有較強的生活力和變異性。
▲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稱之。
特點:速度快、後代能保持母體的遺傳性狀,但後代生活力會下降。
▲ 植物的無性生殖:
1、營養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壓條三種。
①扦插:如馬鈴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蘋果等果樹。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條)。
& 嫁接成活的關鍵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要緊密結合。
嫁接法常用於改良果樹的品質和培育優良品種。
③壓條:如夾竹桃、桂花等。
2、組織培養:
& 原理: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 低等動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無性生殖:
①分裂生殖:如細菌、藍藻、變形蟲、眼蟲等。
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
③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黴、麴黴等黴菌。
第20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性狀:生物體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徵總稱為性狀。如:人的膚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稱之。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
遺傳:性狀由親代傳遞給子代的現象稱之(性狀傳遞)。如:狗生狗,貓生貓。
變異:親代與子代或子代個體間存在性狀差異的現象稱之(性狀差異)。如: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與遺傳有關的幾個概念:細胞核 染色體 DNA 基因
▲ 染色體:細胞核中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原核生物<無細胞核>無染色體)。
& 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兩種重要的有機化合物——DNA和蛋白質。其中,起遺傳作用的是DNA分子。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
&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染色體。 常染色體:與決定性別無關的染色體。
人體細胞的染色體由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組成:男性,22對+XY;女性,22對+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體組成:22+X或22+Y;女性卵細胞的染色體組成:22+X。
& 生男生女取決於卵細胞同哪種精子結合,卵細胞與X精子結合則生女,卵細胞與Y精子結合則生男。
▲ 基因: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決定生物性狀的最小單位(基本遺傳單位)。
在體細胞中,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稱為等位基因,包括顯性基因(起主導地位,會掩蓋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顯性性狀,用大寫字母表示)和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用小寫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個體的基因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兩個隱性基因組成的基因型才會表現出隱性性狀)
& 表現型:生物個體的某一具體的性狀表現,如單眼皮、雙眼皮等。
▲ 性狀表現是遺傳物質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 生物體的性狀表現是遺傳物質與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如一對黃種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內工作而膚色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膚色較黑。
& 生物變異是生物界的一種普遍現象(性狀的差異),包括:
① 可遺傳的變異——遺傳物質的改變,為生物進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應用)
注意:對於動物來說,只有生殖細胞(系統)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才有可能遺傳給後代。
②不可遺傳的變異——環境條件的影響(環境條件直接作用於新陳代謝過程的結果),遺傳物質沒有改變。如上例的變異。
▲ 遺傳病:由於遺傳物質的改變而引起的疾病。遺傳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質。
近親結婚會大大提高遺傳病的發病率,要禁止近親結婚(近親結婚是指三代之內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婚姻法的規定>
遺傳咨詢又叫遺傳商談,與有效的產前診斷、選擇性流產措施相配合,能有效地降低遺傳病發病率,改善遺傳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提高人口素質。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Health/ba/60362.htm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