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地理第四章第二節答案
⑴ 七年級上地理知識與能力訓練湘教版第四章第二節氣溫和降水答案
課堂練習 1.C 2.D 3.B 4.A 5.A 6.B 7.C 8.D 9.A 10.D
課後鞏固 1.地形雨 對流雨 鋒面雨
2.(1)7 31 (2)自己畫 (3)7 8 (4)北 (5)高溫多雨
3.(1)A (2)E (3)C (4)B (5)D
呃 自己打的也是自己寫的內 (老師講過了) 雖然現在容可能對樓主沒用了 但是希望還能幫到一些人……
⑵ 7年級上冊地理思維導圖 第二章、三章、四章 知識點
重點如下:
第二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球體。
2、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3、0度緯線是赤道;0度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只有一條0度緯線、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
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6、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7、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經線或者是180度經線,就看度數,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
8、在以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度數順時針增大的是東經,逆時針增大的為西經;在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則相反。
9、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10、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緯線,就看度數,度數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
11、在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要用以下規律:以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南緯;以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北緯。
12、0度(赤道)劃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劃分東西半球。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繞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
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3、地球繞太陽旋轉,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形成四季和五帶。
第三節 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A、 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
B、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數比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表示的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表示的內容簡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方;
B、利用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C、無指向標、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熟記一些常用的圖例符號。
3、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4、相對高度:兩地之間的垂直距離。
5、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坡度陡緩的判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
(2)山體不同部位的判讀:A、山頂:閉合等高線的中心;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
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D、鞍部:兩個山頂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疊。
(3)幾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判讀: A、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較高,地面起伏較大;
D、高原:邊緣陡峭,地面坦盪;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8、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黃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4、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第二節 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1、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等於0,表示人口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密度=總人口數÷總面積。
3、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南部、歐洲西部以及北美洲東南部等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
4、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5、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6、人口過少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7、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 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9、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教堂。
11、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稱為穆斯林,代表性建築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創始於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佛堂。
13、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14、東南亞的高架屋;西亞地區的房屋牆厚、窗小;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
⑶ 七年級上冊地理填充圖冊第三章第二節答案
人教版的還是湘教版的啊?~
偶這個是人教版的
多加點分給我啊。看在版我在冬天這么權辛苦的打字的份上,呵呵……
1.①
10
20
30
40
50
60
③
100
30
15
12
12
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所需時間越來越短,人口增長速度越來越快
A、C
2.①
B
②
沿海
內陸
③
C
3.81
5000
62
81
18000
222
5.
A
黃色人種
亞洲東部
B
白色人種
歐洲
C
黑色人種
非洲南部
6.
A
基督教
歐洲
英國
B
伊斯蘭教
西亞北非
沙烏地阿拉伯
C
佛教
東亞、東南亞
泰國
7.①
漢語
英語
俄語
法語
西班牙語
阿拉伯語
②
漢語
英語
英國
8.①城市
鄉村
鄉村
城市
②城市:大
復雜
以工業為主
以樓房為主
多種多樣
大
鄉村:小
簡單
以農業為主
以平房為主
簡單
小
啊啊啊,dear
樓主,加點分吧~這些字可不是我復制的啊,是偶一個一個的打下來的,辛苦啊~
⑷ 初二上冊地理第四章的第二節的課後活動題答案 ↓是題目
P107頁的第3題目
下面材料是關於我國不同類型地區農業建設方向的敘述。與同學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要積極發
展出口創匯農業;中部地區建立高產高效的
農業品基地;西部地區堅決實行退耕還林、還
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
(1)「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要積極發展出口創匯農業」的地理條件。
交通與對外聯系方面:____東部地區經濟發達,臨近海洋,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發達,______同時有政策和歷史因素,對外開放程度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條件:__東部地形多為平原,地勢平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氣候條件:__多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會經濟條件:(從技術、信息、市場等方面分析)___技術發達,信息流通性較好,有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市場廣泛________
(2)為什麼要在西部地區實行退耕還林、還草?
由於西部氣候較為乾燥,降水較少,退耕還林換草可以含蓄水源,另一方面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看我答這么多,把分給我吧!謝了
上面那個答案說得不具體,老師改題是看答題要點的。還有他說多為黑土,大哥,黑土是東北的好不好
⑸ 28中初一上學期地理作業——第四章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3.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數做多的語言,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的人口眾多—13億。雖回然答,中文的使用在數量上站絕對的優勢,但是去相對的集中,集中在中國、東南亞和華人世界這個范圍。
英文是世界上被使用的一種語言。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和對外的擴張,在世界上廣泛的建立殖民地。在對殖民地經濟侵略的同時,也進行這文化的侵略和輸出。美國人大多是英國人的後裔,後來他么建立了強大的美國。
語言雖然是自然的產物,但是卻和政治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經濟、政治上的強大才能在文化上也取得強勢的地位,才能使得自己的語言產生強大的影響。
現在,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的增大,中國的魅力,漢語的影響力都在逐步的增強。很多國家都開始開設中文的課程。而且,現在學習英語也是很重要的。我以前上學的時候,也認為學英語沒有什麼大的用途 ,其實,在工作中、生活中都是很有用的。
⑹ 七年級地理第二節活動答案(新人教版)
下學期來?
第二節 人文環境
P10~P12 活動題自
一.
1.按人口數多少,給各大洲排隊
亞洲 非洲 歐洲 拉丁美洲 北美洲 大洋洲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高低,給各大洲排隊
非洲 拉丁美洲 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歐洲
3.按2000至2005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世界平均為1.3%),計算2001年亞洲的凈增人口【0.5億】和世界的凈增人口數【0.79億】,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亞洲。【63人】
二.弄不上來 自己應該能答對
P14 活動題
圖的編號 自上到下 6 3 5 4 2 1
P15 活動題
一.
1.找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0000美元【日本 新加坡 以色列】和低於500美元的國家【尼泊爾 孟加拉國 印度 越南 蒙古】
2.估算日本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尼泊爾的多少倍。【148倍】
3.說說圖中資料所展示的亞洲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差異。【很大】
4.看看中國在亞洲各國的與經濟發展中處於怎樣的水平。【中等偏下】
二.這個題很簡單的 看圖就會了
PS:全是我自己做的啊 腦袋快暈掉了 ToT
⑺ 七年級地理思維導圖上冊: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知識重點是什麼
重點如下:
第二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球體。
2、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3、0度緯線是赤道;0度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只有一條0度緯線、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
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6、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7、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經線或者是180度經線,就看度數,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
8、在以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度數順時針增大的是東經,逆時針增大的為西經;在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則相反。
9、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10、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緯線,就看度數,度數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
11、在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要用以下規律:以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南緯;以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北緯。
12、0度(赤道)劃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劃分東西半球。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繞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
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3、地球繞太陽旋轉,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形成四季和五帶。
第三節 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A、 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
B、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數比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表示的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表示的內容簡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方;
B、利用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C、無指向標、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熟記一些常用的圖例符號。
3、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4、相對高度:兩地之間的垂直距離。
5、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坡度陡緩的判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
(2)山體不同部位的判讀:A、山頂:閉合等高線的中心;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
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D、鞍部:兩個山頂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疊。
(3)幾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判讀: A、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較高,地面起伏較大;
D、高原:邊緣陡峭,地面坦盪;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8、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黃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4、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第二節 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1、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等於0,表示人口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密度=總人口數÷總面積。
3、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南部、歐洲西部以及北美洲東南部等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
4、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5、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6、人口過少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7、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 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9、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教堂。
11、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稱為穆斯林,代表性建築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創始於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佛堂。
13、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14、東南亞的高架屋;西亞地區的房屋牆厚、窗小;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