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蘇教版初一地理上冊

蘇教版初一地理上冊

發布時間: 2021-03-02 12:28:03

❶ 七上地理(蘇教版)復習小結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大地球形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高望遠;在海邊看遠方的航船,首先看到船的桅桿,然後都能看到船體;大草原上遠處奔跑而來的馬群,首先看到的是前面的馬匹,然後逐漸看到整個馬群;地球衛星照片。 2、現代宇宙觀測研究證實地球的真實開關是不規則的球體,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地球大小:平均半徑區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4、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轉過程中,朝向太陽的半球是白天,背向太陽的半球是黑夜。隨著地球不停的自轉,地球表面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①夏至(6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23.5°N(北回歸線),這時北半球白晝的時間最長,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陽高度最高,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最多。 ②冬至(12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23.5°S(南回歸線),這時北半球的白晝時間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低,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最少。 ③春分(3月21日前後),秋分(9月23日前後),太陽光直射赤道,這時,北半球白晝時間比夏至短,比冬至長。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夏至低,比冬至高;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夏至少,比冬至多。 ④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南半球的季節則與北半球相反) 6、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縮短,到兩極縮為一點。赤道的緯度為0°,赤道以北稱北緯,赤道以南稱南緯,北緯和南緯各有90°。北極和南極分別是北緯90°(寫作90°N)和南緯90°(寫作90°S) 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以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經線,作為經度的起點線,即本初子午線,或稱為0°經線。這條經線向東為東經,向西為西經,東西經最大度數為180°。 國際上習慣用西經20°和東經160°這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與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個經線圈基本上是從海洋通過,避免了以0°和180°經線為劃界,將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隔在兩個半球上。 7、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譯。 有的地圖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向。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8、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愈小,要表示的內容愈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愈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愈小。 9、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10、地圖上,通常用等高線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就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就稀疏。 識別等高線地形圖、地形的名稱:山峰-山頂最高點 山谷-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山脊-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陡崖-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11、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五種地形基本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①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峻。 ②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③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間相對低平。 12、陸地上高峻的山脈主要分布在兩大地帶。一是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例: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落基山脈和安第斯山脈組成。二是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脈帶。由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和阿特拉斯山脈等組成。 13、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人們常說「七分海洋、三分陸地」。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14、面積廣大的陸叫大陸;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中海峽;陸地伸向海洋的部分,叫半島。 15、世界最大的洲是亞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全部位於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全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 16、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 17、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一是環太平洋沿岸地帶;二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因為這些地帶是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全球六大板塊:七年級山冊課本P35圖2-48。 18、天氣: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段內的具體狀態。天氣現象的突出特點是多變。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而具有相對穩定性。常用天氣符號:七年級山冊P58圖4-1 19、在衛星雲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雨區,白色愈濃,表明雨下的愈大。 20、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中,北半球大陸7月氣溫最高,1月氣溫最低。(南半球則相反)21、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從低緯向高緯度逐漸降低。世界年平均氣溫較高的地區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非洲是最炎熱的大陸,南極洲是最寒冷的大陸;除了南極洲以外,寒冷區域最 大的洲是亞洲。 22、實際上,地球表面氣溫的分布同緯度並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受熱和放熱的情況不同。一般是陸地升溫快,降溫也快;海洋升溫慢,降溫也慢。 2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規律是:⑴赤道地區降水多,⑵兩極地區降水少。⑶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在副熱帶高氣壓控制下,降水少,大陸東岸夏季風來自海洋,降水多。⑷中緯度地帶,內陸地區,距海遠,降水也少。 24、⑴熱帶雨林氣候-赤道附近,例:亞馬遜平原。 ⑵熱帶草原氣候-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為廣大。 ⑶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亞洲最廣) ⑷熱帶沙漠氣候-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的西岸地區,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最為廣大。 ⑸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中國東南部,美國東南部、巴西東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亞等的沿海地區。 ⑹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以地中海地區最為典型。(氣候特徵: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⑺音速季風氣候-亞歐大陸溫帶地區的東部。 ⑻音速海洋氣候-中緯地區的大陸西岸,(氣候特徵:冬九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 ⑼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林氣候-亞歐大陸和北美洲。 ⑽寒帶氣候-極圈以內。 ⑾高山高原氣候-中低緯度地區的山地高原。 25、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 ①緯度因素:氣溫的分布,一般是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降水受緯度因素的影響,在赤道和兩極地區比較明顯。 ②海陸因素: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近海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候影響的地方,降水就多,遠離海洋的內際降水就少。近海而受不到海風吹拂的地區,降水也少。 ③地形因素:同緯度地帶,山上的氣溫都比山下低。降水受地形的影響,也很顯著。迎風山坡,暖濕氣流上升,多地形雨,背風山坡空氣下沉,降雨少。 ④洋流因素: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的洋流,叫做寒流。有增溫增濕作用。以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洋流,叫做暖流。有降溫減濕作用。 26、①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世界的人口可能無節制地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27、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 人口更為集中,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區,比如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等,而乾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都可適宜於大量的人口長期居住。 28、世界三大人種: ①黃色人種 ②白色人種 ③黑色人種 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七年級上P45閱讀),並在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七年級上P46世界人種分布圖) ①黃色人種:亞洲東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②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③黑色人種: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9、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七年級上P47,世界語文分布圖) 在當今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英語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英國是英語發源地。 30、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七年級上P49世界宗教分布圖),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 3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規模比較小的居民點叫村莊,規模比較大的居民點叫做集鎮。 32、面積居世界前6位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人口居世界前6位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 33、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大多分布於北美洲、歐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這些發達國家,除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外,都分布於北半球。發展中國家以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家為主,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目前,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 34、當代世界存在著許多矛盾與沖突,導致這些矛盾和沖突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佔有突出的位置,它從根本上影響著國際社會的安定和人民的和平生活。盡管國際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沖突,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資源、技術、人才、信息等逐漸成為全球共享的財富。 35、聯合國、世貿組織、國際奧委會、紅十字會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合作中的作用。(七年級上P95) 聯合國總部-美國紐約 世貿組織總部-瑞士日內瓦 國際奧委會總部-瑞士洛桑 歐盟總部-比利時布魯塞爾 石油輸出組織總部-奧地利維也納 上海合作組織總部-中國上海 亞太經合組織總部-新加坡

❷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試卷 蘇教版

初一地理復習題 姓名:
1、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 )部位略扁的( )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是( )。
2、地球儀上最長的緯線是( ),也是地球儀上( )度緯線。
3、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 (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 )和( )兩條經線和緯線組成的經線圈。
4、緯線指示( )方向,經線又叫( ),指示( )方向。
5、北緯23.5度的緯線稱為( ),是太陽直射地球的( )界線;南緯23.5度的緯線稱為( ),是太陽直射地球的( )界線。( )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6、北緯66。5度的緯線是北半球極晝極夜現象分布( )界線。南緯66。5度的緯線
是南半球極晝極夜現象分布( )界線。( )是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
7、與西經60度正相對的經度是( )。
8、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周期( ),自轉結果使地球表面產生了( )變化。
9、地球公轉方向是( ),周期( ),公轉結果使地球表面產生了( )。
10、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面總是保持( )度夾角。
11、熱帶在( )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有陽光( )現象。
12、氣候上四季變化最明顯的地帶是( )。
13、北回歸線到北極圈之間的地區是( ),北極圈到北極的地區叫( )。
14、在比例尺1:25 000 000的地圖上,圖上一厘米代表實際距離( )。
15、有一張地圖,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是50千米,其數字比例尺是( )。
16、在地圖上用( )表示地面高度。
17、在等高線地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就( ),坡緩的地方等高線就( )。
18、地球表面產生晝夜交替現象主要原因( )。
19、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的地方是( )。
20、全年晝夜長短相等的地方在( )。
2 1 、地球上產生晝夜長短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22、當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我國是( )季。
23、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 )緯度最高的是( )。
24、亞歐兩洲的分界線是( )、亞非兩洲的分界線是(
);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 )。
25、靠近大陸淺海地區,是大陸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叫( )。
26、世界上的兩大山系是( );( )。平原多分布在( )中下游,世界最大
的平原是( )。
27、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 )力量和( )力量共同作用結果。
28、一天之中,陸地最高溫出現在( )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 )前後。
29、北半球的秋季是( )三個月;氣溫一般用( )表示,讀做( )。
30、世界氣溫從( )向( )逐漸降低;同緯度的( )和(
)的氣溫並不相同。
31、跨經度最多的大洋是( )氣溫最低的大洲是(
)。
32、地勢高,氣溫( ),平均每升高100米,氣溫最低的大洲是( )。

33、科迪勒拉山系是由( )和( )山組成。
34、世界上火山,地震多分布在( )比較活躍的地區。
35、流水、風、海浪、冰川等它們的作用稱為( )作用。地殼運動、火山、地震
等。又被稱為( )作用。
36、內力作用塑造了( )和( ),使地球變得( )。外力作用則把( )削低,將( )填平,使高低不平
的地形趨於( )。
37、由北美洲、亞洲、歐洲環繞的大洋是( );由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環繞的大洲是( )。
38、非洲以東是( )洋,以西是( )洋。
39、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 ),又叫( )。 40、位於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溫度帶名稱是( )。
41、北極圈穿過( )洲、( )洲、( )洲。
42、世界上兩大火山地震帶是( );( )。
43、北半球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 )月,南半球出現在( )月。
44、地跨寒、溫、熱三帶的大洲有( )洲和( )洲。
45、直接與三大洋相鄰的大洲有( )洲和( )洲。
46、河口三角洲是以( )作用為主形成的。
47、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洲,平均海拔低的是( )。
48、七大洲中,面積最小的是( ),緯度最高的是( ),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 )。
49、主要位於西半球的大洲( );( )。
50、東經145度,北緯45度,該地位於( )半球(東西),( )半球(南北)( )緯度(低、中、高)。
51、地圖的三大要素是( )、( )、( )和注記。 注1、比例尺三種表示方法,要會互換。
2、利用比例尺會計算。
3、比例尺大小會比較。
4、五帶名稱會填注。
5、地圖上方向會辨別。
6、常用圖例要會。

❸ 蘇教版初一地理上冊,同步訓練上有一個題:讀某村平面圖,回答下列問題。答案是什麼我死活不明白

我用的是商務版教材,不知道你原題是什麼。但這種題一般都是考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方迴向的判斷,自答制了一題,想來跟你那原題差不了多少。

有指向標的地圖中,指向標所指(箭頭)的方向為北方,考慮到只有一個箭頭確實不容易判斷方向,我們可以自已將指向標補充一下(如圖右下角的那個,還可以將東北、東南、西南、西北都補充出來,那就更清楚了),這樣判斷方向就容易一些了。比如河流流向是怎樣的?河流大體上是跟指向標中南北向的箭頭是平行的,再加上河流中的那個箭頭,可以河流流向為由北向南。

公路的變化問題,圖中公路AB段,大體上是跟東北----西南方向的線平行,因此AB段走向為

東北----西南,BC段這個容易,就是南北走向。因此我們可以說,公路的變化情況是:由AB的西南----東北走向變為BC的南北走向。

另外,在這類地圖中還有一個辦法可以幫助我們確定方向。如果指向標不是朝正上的,在做題或是考試中可以將卷子轉一下,讓指向標朝正上,這時我們就可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來判斷方向了。

我的學生在做這種題目時成績還不錯。

❹ 初一上冊蘇教版地理完整復習資料

七年級(上) 自然地理(蘇教版)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P2-4)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球體。
2、下列證據可說明地球是個球體:遠處駛來的帆船,先見桅桿,再見船身;月食;麥哲倫環球航行;地球衛星照片;站得高看得遠。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為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二、地球儀(P4-7)
1、經線、緯線的區別:
經 線(子午線)緯 線
概 念在地球儀或地圖上,連接南北兩極的並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在地球儀或地圖上,與經線垂直並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指示方向 南北 東西
長 度相等 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兩極為零
形 狀半圓 圓圈
條 數無數條 無數條
經線圈由兩條正相對的(即差180°)的經線組成的大圓。任何一個經線圈都能平分地球。 每條緯線都自成一個緯線圈,
僅 赤道 能平分地球。
2、緯度、經度的比較:
經 度緯 度
度數起
點線把通過英國倫敦 格林尼治 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條經線,定為0°經線,即本初子午線赤道 為0°緯線
度數劃分 _本初子午線_是東西經的分界線。 0°經線以東的180°為東經 ,以西的180°為 西經 ,東、西經各有180°。東經180°與西經180°同在一條線上,這條經線稱為180°經線。 _赤道為南北緯的分界線,赤道_以南為南緯,以北為北緯,南北緯各有90°,北緯90°即北極(N),南緯90°即為南極(S)
代 號東經(E),西經(W) 北緯(N),南緯(S)
半球劃分 習慣上以(20°W,160°E) 組成的經線圈平分地球為東、西半球 _赤道_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
3、中高低緯度的劃分:
0度—30度為低緯度地區; 30度—60度為中緯度地區; 60度—90度為高緯度地區。
4、在經緯網上確定地理位置:一個地點的地理位置描述,包括經度(東經或西經)與緯度(南緯或北緯)兩個方面 。
三、地球的自轉和公轉(P9-12)
1、自轉和公轉
自轉 公轉

向 側視 自西向東
從南極上空看 順時針
從北極上空看 逆時針
周期 一天(24小時) 一年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運動狀態 地軸是傾斜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
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地方時差;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四季的更替;五帶的分布;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正午物體影長的變化
2、四季的變化
節氣 日期 季節(以北半球為例,南半球相反)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北半球為例,南半球相反) 南北半球獲得太陽光熱的狀況正午
影長
春分 3月21日 3、4、5月為北半球春季, 赤道 晝夜等長
夏至 6月22日 6、7、8月為北半球夏季 北回歸線 北半球晝長夜短 北半球多,南半球少 最短
秋分 9月23日 9、10、11月為北半球秋季 赤道 晝夜等長
冬至 12月22 12、1、2月為北半球冬季 南回歸線 北半球晝短夜長 北半球少,南半球多 最長
3、五帶的劃分
人們根據太陽光熱在地表的分別狀況,把地球表面分為五個帶:
范圍 獲得太陽光熱狀況 突出的自然現象
北寒帶 北極圈
北回歸線
南回歸線
南極圈 少,終年低溫 極晝極夜
北溫帶 介於熱帶和寒帶之間 既無極晝也無極夜,四季分明
熱帶 多,終年高溫 一年有一、兩次陽光直射現象
南溫帶 介於熱帶和寒帶之間 既無極晝也無極夜,四季分明
南寒帶 少,終年低溫 極晝極夜
鹽城市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正午物體影長最短,晝最長夜最短;
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正午物體影長最長,晝最短夜最長。
四、地圖知識
1、比例尺(P9、23)
(1)比例尺又叫縮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比例尺= 圖上距離 ÷實地距離。
(2)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文字式、數字式、線段式。
(3)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個分式,比值越大,比例尺也就越大,即分子相同時,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 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實地范圍越小 。
2【初一上學期地理復習資料】2、三種定向法:(P14)
(1)一般定向法:沒有特別說明的地圖,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 北方 。
(3)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 南北 方向,緯線指示 東西方向。
同一條緯線上的兩點只有 正東或正西方向;同一條經線上的兩點只有正南或 正北方向。
地球上最北的點是北極點,北極附近,沿經線指向北極點就是 正北方向;地球上最南的點是南極點,南極附近,沿經線指向南極點就是 正南 方向。
3、等高線的特點:(P16、17)
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高度都相同:等高線越密集,坡度 越陡 ,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 。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地形地勢特點
判斷山地地形的方法
(1)形狀特點 見16頁 圖1.29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線形態也不一樣。
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四周向中心遞增,有山峰標志;
山脊(即分水嶺):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即凸出部分指向低處;
山谷(即集水線):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即凸出部分指向高處,這里容易形成河流,選擇水庫壩址的地方;
鞍部:兩山頂之間,形似馬鞍;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
(2)判斷規律
向高處凸出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為山脊。緩坡等高線稀疏,陡坡等高線密集,陡崖坡最陡,密呈線一條;鞍部兩山頭,好似眼鏡架。
2、陸地上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五種地形。
五、海陸分布 (P26-29)
1、海陸面積比例:地球表面總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約佔29%,海洋約佔71%,所以說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海陸分布特點:海陸分布很不均勻 ,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是一片海洋 (北冰洋);海洋多在南半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南極大陸)。
3、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1)地球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
其中亞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大洋洲介於亞洲、非洲、南極洲和南美、北美洲之間,為太平洋和印度洋所環繞。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絕大部分在南極圈內,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環繞; 全部分布於北半球的大洲:歐洲、北美洲; 全部分布於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全部分布於東半球的大洲:歐洲、非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亞洲和大洋洲既跨南北半球,又跨東西半球。
各大洲之間陸地上的主要界線:
歐洲與亞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南美洲與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2)四大洋:按面積大小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洋周圍的大洲:
太平洋: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大西洋:歐洲、南美洲、北美洲、亞洲、南極洲和非洲之間。
印度洋位於亞洲、非洲、南極洲和大洋洲之間。
北冰洋位於北極圈內,被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三大洲所包圍。
最大的大洲 亞洲 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
最小的大洲 大洋洲 最小的大洋 北冰洋
跨經度最多的大洲 南極洲 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北冰洋
緯度最高的大洲 南極洲 緯度最高的大洋 北冰洋
面積最大的大陸 亞歐大陸 面積最小的大陸 澳大利亞大陸
六、海陸變遷
1、滄海桑田變化(P32、33)說的是海陸變遷,研究表明,地殼的變動(如喜馬拉雅山中發現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一片海洋) 和海平面的升降 (海底古河流的遺跡;鹽城東海岸曾經是一片汪洋) 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荷蘭的圍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陸)也會引起海平面的升降。
2、板塊運動學說:(P37、38)「大陸漂移說」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發現的,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板塊運動」學說認為:全球劃分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大洋板塊。各大板塊處於不斷地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定而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的交界地帶。
3、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帶主要有:
①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
② 地中海- 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
4、(P38、39)紅海和東非大裂谷是板塊張裂運動形成的,幾千萬年以後這里將成為新的海洋;因為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擠壓碰撞,地中海不斷縮小,直至消失。 因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碰撞,青藏高原成為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喜馬拉雅山不斷隆起抬升成世界最雄偉的山脈、珠穆朗瑪峰成為世界最高峰。
七、天氣與生活
1、天氣(P43):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變化的。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常用到氣溫、降水、風、雲、霧等要素;
氣候(P57):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一般變化不大,一般只注意到 氣溫、降水兩要素。
2、認識衛星雲圖(P46),圖上綠色代表陸地 ,藍色代表海洋 ,白色代表雲雨區 。白色越凝重,代表雲層越厚 ,雲厚的地方往往下雨就越大 。
3、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見P46)頁。
4、(P48)空氣質量指數與空氣污染指數評判一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好壞。污染指數小(小於100),空氣質量為優、良,則空氣清新,對人體的健康有益;污染指數大,(大於100),則空氣污濁,對人體健康有害。
5、風向是風的來向,即風吹來的方向。風力是風的強弱。

❺ 初一上冊的地理試卷(有答案,蘇教版)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 共50分)
1.我們常吃的西瓜和西瓜仔分別屬於植物體的:( A )
A果實和種子 B莖和種子 C莖和果實 D 種子和果實
2.豆角兩側堅韌的「筋」,橘子辮子上的「絲絡」,老絲瓜的「絲瓜瓢」。實際上是:( D )
A胞間連皮 B細胞厚壁 C果皮上的 D果實里的導管和篩管
3.如果一株番茄植物比其它的矮小瘦弱,而且葉片發黃,那麼可判定該棵番茄缺少:( B )
A鉀肥 B 氮肥 C磷肥 D 硼
4.病毒必須在什麼環境中才能有生命活動(C)
A空氣 B土壤 C生物的活動胞 D 水
5.使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由低倍鏡換高倍鏡視野的變化是:( D )
A視野變亮,細胞數目增多 B視野變亮,細胞數目減少
C視野變暗,細胞數目增多 D視野變暗,細胞數目減少
6.切西瓜和番茄時,流出的汁液是 (B)
A水分 B細胞液 C細胞質 D液泡
7.把菠菜放入水中煮幾分鍾,水便是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湯,說明菠菜細胞被水燙死,細胞內的物質流到水中了。如果把菠菜浸到冷水中,冷水卻不會變成菜湯,這是活細胞中的哪中結構阻止了物質的外流:(C )
A 細胞核 B細胞壁 C細胞膜 D 細胞質
8.引起小兒麻痹症的病原生物是:(B )
A細菌 B病毒 C真菌 D疫苗
9.與生物體正常生長發育密切相關的生理過程是:( D )
A細胞分裂 B細胞分化 C細胞生長 D. 以上都是
10.「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對這一自然現象的正確解釋是:( C )
A桃樹的品種不同 B光照影響了桃花的盛開
C溫度影響了桃花的盛開 D山寺空氣稀薄,影響了桃樹的盛開
11..在一個草原,鹿和狼組成的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把狼殺絕,鹿群的數量將會( D )
A 迅速上升 B 緩慢上升 C 保持相對穩定 D上升後又下降
12.在根尖的結構中,表皮細胞向外突出,形成了根毛,這部分內部還出現了導管,這是( D )
A根冠 B分生部 C生長區 D成熟區
13.能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的能量轉化器是(B )
A細胞核 B葉綠體 C線粒體 D細胞質
14.關於調查的不正確敘述是( C )
A人口普查也是調查 B森林資源的清查是調查
C要對調查的對象逐個進行 D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
15.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時,滿足所有環境條件後,一些種子仍不能萌發,其原因是( A )
A種子自身條件不具備 B沒有適宜的溫度 C沒有一定的水分 D沒有充足的空氣
16.大面積植樹造林不僅美化環境,還能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這是因為( A )
A提高大氣的溫度,增加降雨量B增加空氣中氧的含量 C多吸收二氧化碳 D提高空氣溫度
17.俗話說「水往低處流」,可植物體內水分卻是至下而上的,其運輸的動力是( D )
A太陽光能 B滲透作用 C植物體內產生的能量 D蒸騰作用產生的拉力
18.人們在河岸、山坡、沙地上種樹種草的主要目的是( B )
A美化環境 B保持水土 C放牧畜生 D獲取柴草或樹木
19.玉米開花季節,遇到下列哪種天氣時,最容易造成減產?( A )
A連綿陰雨,氣溫較低 B氣溫較低,雨水較少 C晴空萬里,微風吹 D秋季多風
20.冬季河水中看不到水綿,而春暖後就可以見到水綿團漂浮在水面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 )
A水綿光合作用旺盛 B河水溫度的升高
C水綿的比重小於水的比重 D春季呼吸作用加強,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21.一粒種子能夠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從種子結構分析,主要是由於種子內有( C )
A種皮保護著種子 B子葉或胚乳中儲存著營養物質
C發育成熟而完整的胚 D胚根發育後深入土中
22.移栽植物應盡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帶土移栽,原因是( C )
A減少水分的散失 B防止營養流失 C減少幼根根毛的損失 D防止植物不適應環境
23.把蒲公英等植物的莖掐斷,從莖的斷面上回滲出白色的液汁,這些液汁是從( A )流出來的。
A導管 B篩管 C形成層 D表皮
24.鹽鹼地種植作物,生長不好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土壤缺肥 B土壤溶液濃度小
C鹽鹼地中缺氧 D土壤溶液濃度大
25.如果在開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桃花乙去掉雄蕊,桃花丙不做處理。將甲、乙、丙三朵花分別用透明塑料袋罩上,扎緊袋口結果是( D )
A甲不能結果,乙不能結果,丙能結果 B 甲不能結果,乙能結果,丙不能結果
C甲不能結果,乙能結果,丙能結果 D甲不能結果,乙不能結果,丙不能結果
一. 填空題 (每空1分 共10分)
26.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是以 細胞 的各種生命活動為基礎的,細胞是生物體的 結構
和 功能 的基礎單位。
27.細胞的生長使細胞的 體積 增大,而細胞的分裂使細胞的 數目 增多。細胞的分化又是伴隨著 細胞的生長 而進行的。
28.蒸騰的作用是指植物體的 水分 以 氣體 狀態,從 葉中 散發到 大氣中 的過程。

三.判斷題(每小題1分 共5分)
29. 所有植物細胞的形狀、大小、結構都是相同的。(Ⅹ)
30.觀察臨時裝片時,不能將載物台傾斜的原因是便於對光。( Ⅹ )
31.草履蟲的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所以草履蟲不能完成消化、排泄等復雜的功能。( Ⅹ )
32.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時期需水量也不同。( √ )
33.烘烤種子實驗中,出現在試管壁上的小水珠來自於乾燥的種子。( √ )

五.探究實驗:本題共15分
34、下面是一組同學在做「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
以下是他們的操作過程。
先在盒子里鋪上一層紙,紙是一邊干一邊濕的。把10隻鼠婦放到了盒子的左邊。然後蓋上玻璃板,再在玻璃板的一邊蓋上書來遮光。靜置兩分鍾後開始統計。每分鍾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統計10次。

⑴、 請找出他們實驗操作中的錯誤,說明原因 :(2分)
答:干濕條件控制與「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無關,干濕條件的附加會影響本實驗的科學性。

⑵、 為什麼要用10隻鼠婦,只用一隻鼠婦行嗎?(2分)
答:用10隻鼠婦做實驗可增加實驗的可靠性,排除偶然性,增強實驗的准確性。

⑶、 為什麼要設置一邊光一邊暗的環境?(2分)
答:因為「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變數是光照強度,光與暗是亮度差異的對照組,

35、如圖是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實驗的裝置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每空1分)
(1)圖中1號種子不能夠萌發的原因是 缺水 ;
圖中3號不能夠萌發的原因是 缺空氣 ;圖中5號種子不能夠

萌發的原因是 溫度不適 。

(2)圖中2號種子萌發的原因是 滿足了水、空氣和適宜的溫度。

(3)以上實驗說明種子要萌發,除了滿足種子自身條件
胚有活力,營養豐富 之外,還要滿足 水份 、 空氣 、 適宜的溫度 等外界條件。

(4)如果2號種子也沒有萌發,請推測可能有哪些原因? 可能胚不是活的 。(2分)

六.簡答分析題:(20分)
36、下面這段文位元組選自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後回答問題。
不必說碧綠的菜 ,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洛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1)在百草園中,影響蟋蟀生存的因素有 生物 因素和 非生物 因素。前者包括 動物和植物 ,後者包括 陽光、空氣、水、土壤、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等 。(每空2分)
(2)蟋蟀要生存就不能離開草叢和土地,說明生物必須 依賴適合的環境 而生存。(2分)
(3)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通過食物關系形成的一種關系,請寫出百草園這個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用箭頭表示能量的流動方向。(5分)
草→蟋蟀→蜈蚣 。
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著名詩句。試從生物圈水循環的角度,對這兩句詩進行分析。(5分)
答:海洋蒸發、地表蒸發和植物的蒸騰作用能使天空形成積雨雲,從而產生降雨,一部分雨水滲入土中補充了地下水,而另一部分雨水則回歸江河湖泊和海洋,形成生物圈周而復始的水循環。唐朝大詩人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的著名詩句雖然對大自然的描寫很有氣勢,但尚有不足。我認為奔流到海的黃河之水會因海洋蒸發而復回到黃河。因此「不復回」一詞的描述欠科學,未能正確表達生物圈的水循環,確有修改餘地。

❻ 蘇教版地理填充圖冊七年級上冊答案

具體什麼問題請打出就能回答

❼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總匯

地理復習 1、認識地球的過程由天圓地方說到球體,到現在的科學認版識地球是一個兩權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赤道周長4萬千米,平均半徑大約是6371千米;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按一定比例縮小,做成的地球模型叫地球儀。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弧線叫經線(也叫子午線),經線長度都相等,每條經線只形成半個圓圈,指示南北方向;垂直於經線的圓圈叫緯線,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長度不相等,指示東西方向。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南緯用S表示,北緯用N表示;南北緯度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線都是0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