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一般考什麼區別
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難嗎
必修一比較難,必修二比較簡單啊、人文地理。許多問題回答都是有固定的套路的。農業和專工業這兩章比較屬重要。農業主要是幾種農業類型,要很快反映出他們的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工業低於也比較重要。首先要先想到那些因素 再結合實例一個個套進去。呵呵~地理其實要記的真的比較少、
Ⅱ 高中地理必修二哪幾章考試的幾率大
應該掌握的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必修三知識點:
必修一
1、太陽活動影響地球的表現
2、角速度、線速度的大小規律,恆星年,回歸年的時間和意義
3、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新一天和舊一天的范圍判斷
4、夏至日北半球重要緯線的晝長 北緯20°,40°,60°
5、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及變化規律
6、地球內外部圈層結構
7、大氣受熱過程,熱力環流,城市風、山谷風、海陸風
8、氣壓帶風帶分布,氣候類型(影響因素、特點),氣候類型對應的自然帶
9、天氣系統(過境前、時、後的天氣變化),天氣系統實例
10、氣旋反氣旋~畫圖,鋒面氣旋的判讀
11、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和對策
12、水循環過程,洋流(名稱、位置、對沿岸影響),洋流與等溫線,四大漁場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厄爾尼諾現象(了解發生過程)
13、水資源分布,大洲和國家,水資源短缺原因(自然和人為),開源節流的措施
14、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現,岩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適當記一些岩石類型)
15、背斜向斜的判斷和現實意義,地嵌地壘的實例(簡述其成因)
16、流水侵蝕與堆積地貌
17、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坡自然帶分布,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規律和景觀(自然帶)變化
必修二
1、人口增長模式特點,根據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判斷先後順序
2、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國以土地為劃分標准)
3、人口遷移的影響(對遷出地和遷入地,利和弊),農民工
4、城市形態(空間形態和地域形態)
5、不同功能區的分布、特點及原因,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圖,城市的合理規劃,生態城市目標(了解)
6、城市化的標志、推力與拉力,城市化進程階段和各自特點
7、農業區位選擇(氣候地形孕土壤,運輸機械找市場,旱區水源孕綠洲,勞力政策有影響)
8、農業區位含義(了解),影響某地農業生產的主導因素(比如東北甜菜,新疆棉花江南茶樹,以色列無土蔬菜等),城郊農業
9、農業地域類型(區位條件,特點,發展措施,典型地區),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名稱及其分布位置,美國本土農業帶
10、工業區位選擇(能源水土地,原料勞動力,市政運輸和環境)
11、評價我國鞍鋼和寶鋼的區位條件,既是評價,說明既要說好的,也要說不好的。
12、污染嚴重的工業的區位選擇(印刷廠基本上無污染)
13、工業集聚的優勢,工業分散的優勢
14、傳統工業區以機械、化工、採煤、紡織、鋼鐵為主(「計(機)劃(化)采訪鋼鐵部門」)
15、德國魯爾區工業的區位優勢,衰落原因以及綜合整治措施(類似我國遼中南地工業區)
16、義大利新工業區形成條件、特點(小輕同專散)
17、美國矽谷區位因素、高新技術產業特點(類似我國中關村、印度班加羅爾和德國慕尼黑)
18、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
19、鐵路線建設的意義(以南昆鐵路為例)(類似青藏鐵路)
20、可持續發展系統結構,三大基本原則
21、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
必修三
1、三S技術實際應用
2、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和防治措施
3、草方格沙障的優勢
4、非地帶性熱帶雨林的分布和成因,熱帶雨林被毀的原因,如何保護熱帶雨林
5、山西能源開發條件(工業區位選擇),能源基地建設措施,如何保護我國能源安全,我國、世界能源消費結構
6、田納西河流域開發意義以及不利影響(類似三峽、埃及阿斯旺大壩),修水庫、大壩應該考慮的因素(自然和社會經濟)
7、我國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條件(自然和社會經濟),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向(了解)
8、珠三角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產生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泛珠三角(國家9+2)我國區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工農業發展比較
9、煤炭與天然氣比較,西氣東輸路線圖,西氣東輸對東部、西部和沿線地區的影響(利弊,對沿線和東部可以不說不利影響)
10、產業轉移的原因和影響,分析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
11、南水北調東中西三線的比較,南水北調對調入區的意義,對調出區和沿線的不利影響
1、分析我國某一河流旱澇災害多發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2、河流水文特徵
3、評價港口的區位條件
4、青藏鐵路以橋代路和京滬高鐵以橋代路的比較
5、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對策
6、我國溫度帶分布,甘肅跨溫度帶對多,4個
7、農業土地利用類型和農業地域類型
8、我國航天衛星發射基地區位選擇
9、濕地的意義
10、黃河斷流的原因(自然和人為)和影響
11、我國鐵路干線和鐵路樞紐
12、長江荊江河段地上河成因和措施
13、三峽、橫斷山區,雅魯藏布江、寧夏平原、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14、西歐內河航運發達的條件
15、孟加拉國多洪澇災害的原因
16、全球等溫線分布規律(一路南,七陸北)
17、赤道上六大板塊的分布位置和順序
18、西亞石油輸出路線
19、澳大利亞氣候分布
Ⅲ 高一必修一人教版地理和必修二地理二者有聯系嗎必修一幾乎沒學。
基本沒聯系,必修一是最難的因為涉及到自然地理就會有時間換算,已經溫度變化和不同環境版下的權溫度差異,可以說必修一是完全的理科。必修二是人文地理,基本都是文科形式背的偏多,是文科。但是兩者都是高考重點,必修三隻是融合了12,偏考試內容。只需要學懂12,必修三隻是教你學會答題,所以1很重要但是和2基本無關。如果你是必修一沒學的話現在還是先認真學習必修二.必修三會回顧必修一的知識,所以不用擔心以後高考前有很多時間給你補回來,現在就把握現在的
Ⅳ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重點考哪些內容
必修一:地球的運動,大氣運動,三圈環流,季風環流,氣候,鋒面,洋流
必修二:人口增長模式,遷移,城市功能分區,城市化,農業類型,工業類型,交通線的布局,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
Ⅳ 高中地理考試一般考什麼內容
你現在是高二,在學區域地理吧
我覺得你要是選擇文科,最好的學習是從現在開始只要有時內間容就看地圖,世界地形圖,每天一次的沿重要的經緯線看一遍它穿過的地形區,一直到熟悉得閉上眼,腦子里都能清晰的浮現出各地的地形。然後再每天看氣候圖,洋流圖,直到,說到一個地點,你都能說出這個地點的地形,氣候,如果是海洋,還能說出流經的洋流。再後來就是看分大洲的地圖,熟悉各地的礦產,氣候,冬夏風向,城市,工業農業分布,這些東西不是說要你每天去背它,只要你能堅持每天去看一遍,專心的看,我敢保證,半年後,你聽地理課時會很輕松。
Ⅵ 高一必修二地理怎麼學都說好學,我覺得不好學啊,考試還是考不及格。詳見補充
學地抄理嘛首先你要培養對它的興趣,難道你不覺得,地球上的一切東西都很美妙嗎?
然後在多看地圖,看著看著把全球的大致輪廓和重要地名記住,高一高二地理其實很簡單!!(俺高一高二地理從沒低於85,最高可以打98^_^!~)最重要的是把知識系統化理論化,這樣對你高考很有幫助!!
希望對你能有點指示作用!·呵呵
Ⅶ 高中地理必修二與必修一內容銜接大嗎高一下學期學必修二的時候考試考查必修一的多嗎還有必修一必修二
銜接不大,都是獨立的內容,但是到高三會有綜合在一起的題目
Ⅷ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內容體系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內容體系 第一課 怎樣認識高中人文地理學必修部分的結構 1.實驗區的老師是如何認識人文地理的變化的? 第一是突出了我們地理學科的特色,那麼在原有的必修教學中主要是經濟地 理方面的內容,但是更多的像人口、城市內部結構,包括地域文化等等一直沒有 涉及,那麼這次新課程可以說將這些內容都涵蓋在內,那麼相對於自然地理的內 容來說,我們這次可以說地理教學突出了人文關懷,那麼第二點感受新課程更貼 近了學生的生活,那麼包括像人口遷移,地域城市內部結構,以及交通對商業網 點的影響等等這些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他學到的東西是他親身經歷的,他看 到的,聽到的。貼近了他的生活。第三點是加強了國情的教育,那麼國情的教育 可以說是我們地理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咱們一個特色,那麼像人口教學,這次又 回歸到我們的必修內容中,對學習樹立一個正確的人口觀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還有像資源觀, 環境觀, 這些一直貫穿了整個人文地理教學各章節中的始終。 現在它特別好的體現了學生要學習就是對自己終身有用的地理,所以像一些 原理性的東西或者是特別強的規律性的東西可能不是現在教材能涉及的重點, 而 它更重要是引導學生觀察身邊中的人文地理的社會現象, 然後把這些現象展示出 來,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中有這樣一些東西,它大體上是因為什麼,而具體的比 較深層次的原因就不是現在高中學生它需要去研究的重點, 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 大的變化。舉一個例子說比如說過去工業、農業都是很長的篇幅,包括地域聯系 是一章的內容,但是現在每一部分都變成了一節,這樣內容整體上顯得相對的連 貫。而且它更強調的就是說對它宏觀上整體的把握,比如說農業我們理解了它的 一個區位, 一個地方怎麼分析?但是具體的世界上究竟有哪些?然後每個地方就 不需要學生一個一個去,因為他可能很少遇到那些特別具體的類型,包括工業也 是一飲,所以我覺得這是跟原來一個特別大的區別,這樣對學生負擔相對來說它 記憶型的東西相對要減少,然後在教學中就需要引導他理解,需要對一個規律現 象的把握,我覺得這個現在是在加深,這個對老師也提出一定比較高的要求,這 是跟過去差別比較大的一點 現在在老師們當中,無論是從這個教學理念,還是對人文地理教學內容,還 是教學方法他們都感覺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那麼這些都是我們值得特別注意 的。 2.從人文地理學那個大的體系來看,他包括了很多內容,比如說有這個經 濟、人口、聚落、旅遊、 政府、社會、文化、行為等等。但是在我們必修謀劃 二當中,只選擇了其中一部分的內容,那麼這種的選擇他有什麼樣的依據和背景 呢?人文地理課程標準的制定,是如何設計和選擇的? 我們這次課程改革,課標沒有拘泥於這個地理學這種系統劃分。而是非常精 煉地從人文地理學當中,選出了若干個內容,提煉出來的三個主題。這三個主題 是人口和城市,還有生產活動和地理聯系,人類發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因此說 呢,這樣一個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一個體驗,同時也簡化了中學教學的這個教學 內容。同時還使得學生知道地理學的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廣闊的。課程標准從學生 的社會生活經驗出發,提煉出三個主題:人口與城市、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人 類發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文地理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論是中國還是 外國,雖然學科發展的基礎和社會背景不完全一樣,但是目前中外學者們認同的 人文地理學研究內容是一致的,主要分為一橫一縱。所謂一橫是指人文活動的空 間特點和人文活動之間的空間聯系。例如,西單商場規模有多大,西單商場的規 模與其他商業網點規模的關系。再如,北京動漫人才的吸引范圍,以及其他城市 對動漫人才的吸引對北京的影響。一縱是指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譬如黃 土高原地區人類活動對土壤侵蝕影響;不同自然帶糧食生產能力的差異。 (吳傳 鈞的人地關系地域系統有中國的地理學特色)。在中國,後一種研究比國外更受 重視。課標中地理 2 的三個部分將一橫一縱體現得比較充分。 所謂一橫是講的是什麼呢?是講的人文現象在空間上,他的彼此的空間關 系。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比如說北京的也網點,北京的商業網點我們知道有不 同等級的,最高等級的有 CBD。CBD 叫做商務中心了,商業網點呢?最高等級的 有王府井,還有西單,下面第二等級的有叫雙榆樹,這些第二等級的。此外,還 有就是最低等級就是我們身邊的便利店,這些不同商業網點在空間是如何分布 的?這樣一個空間關系我們叫做一橫。它和自然圈層是不發生直接的聯系的,不 是說哪個地方下雨多,那個地方商店少,哪個地方不下雨,哪個地方商店多,和 這個沒有什麼必然的關系。 再有一縱是什麼呢?一縱就是講到人文事物和人文現象和自然環境之間的 關系,最典型的就是說一個地方,他的自然條件決定了他的聚落分布的密度,最 典型的就是李旭旦先生他曾經做過一個白龍江上游的調查, 這個調查非常突出就 是把調查區劃分為不同的自然地理單元。 按照不同地理單元當中看一下不同地理 單元聚落的分布密度。比如說在平原地區,聚落的密度那是高於這個河谷盆地, 在河谷盆地又高於山間盆地。在山區是聚落密度最低的。這樣一種分析方法,我 們叫做一縱,就是討論人文事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李旭旦先生當時研究的 是非常有名的,就是他延伸了中國南北的地理分界線。但是都知道中國南北的地 理分界線是以和秦嶺來劃分的。由於李旭旦先生在白龍江上游的調查,就把南北 分界線又向西延伸了一段, 就是延伸到了白龍江了。 這是很多同學可能不了解的, 也正是基於這樣調查的發現,在白龍江南北兩側,聚落的分布和土地利用形式是 有差別的。 如果大家在掌握人文地理學研究內容的時候,把握住一橫一縱的話,基本把 握住了人文地理的一個核心。 4.近些年人文地理學有哪些新的研究趨勢? 我國人文地理學在 21 世紀的新趨勢是:第一,進一步拓展研究領域;第二 注重研究方法多元化。 20 世紀 70 年代之後,西方人文地理學出現了一個多學科繁榮的這樣一個局 面。我們在這個 70 年代後期,只是剛剛打開國門,開始逐漸的知道,到這個 90 年代的時候,基本上國外的這些新的東西都逐漸引入了。目前來說中國的人文地 理學, 也開始出現了兩個發展趨勢, 一個發展趨勢, 也是開始拓展他的研究領域, 拓展研究領域就是由於一些新的行業和新的社會現象的出現, 也開始使得人文地 理學在關注這樣一個新型行業的空間分布和人文現象的空間分布。 第二個也是開始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人文地理他實際上完全按照自然地 理的研究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因此他開始借用了社會學的方法,人類學的方法, 還有其他的方法來進行研究。這方面的研究也開始逐漸的得到學科內一個認同。 我們在進行中學地理教學當中, 我們可能目前也是開始注重這個研究方法多元化 了。除了一些計算、還有一些非常嚴密的科學性的這樣一般演推之外,我們可能 還有其他的方法支持我們進行中學地理教學這樣一個教學過程的實踐。 過去我們可能在中學教學主題應用的經驗主義的方法,經驗主義方法是什麼 呢?就是我們看到了林林總總的人文現象,我們把這些歸納一下,然後最後推出 一個結論。這是傳統的一個叫做經驗主義的方法。 現在有一個新的方法,我們叫做實證主義的方法,實證主義方法它是先提出 來一個先驗命題,就是先於驗證的一個主題,這個時候我們才拿現實當中的例子 來看一下,他是不是這樣的。 5.人文地理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人文地理實際上是我們平常生活當中的接觸了,如果老師說我們去看看商業 空間,說不用看了,我們平常買東西就去了,沒有什麼意思。但是老師如果把這 個問題再給延伸一下,可能就會讓同學知道,平常我們生活當中接觸了很多的人 文現象,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去思考這些人文現象他背後的空間特徵和空間規律。 我想這個在人文地理教學過程當中, 老師可以用好多現實的這樣的例子引導學生 進行學習的。我從研究者的角度舉兩個例子,這兩個例子不是生活當中的,但是 大家也知道學了人文地理,今後對國家的經濟建設是非常有用的。 6.如何理解和把握《課程標准》?教師如何將他們轉化為學生可以學習和 探究的內容? 教師要想落實人文地理的課堂標准,把握什麼樣的教學內容,實際上這個涉 及到幾點, 一個要想落實人文地理, 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要落實第一個基本概念, 比如像人口容量,環境承載力之間的例子。我們實際上是要求老師盡可能的結合 身邊的,能夠理解的來讓學生對概念加以理解,要求學生知道基本含義,在這個 基礎上學生才能夠進行具體的分析。 第二是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分析要到位,比如說聯系城市結構的有關理論,說 明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這個含義其實就在聯系城市地理結構的有關 理論上,而我們的老師在講這個問題的時候,多數都在強調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 能的差異,這種表面現象,而忽略了有關例子。而恰恰是有關理論,才是學生要 求掌握的基本理論,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是課標要求是說明,這屬於理解層次, 那也就是說學生需要運用有關中心地的理論來對其他的相關的事物進行分析, 從 而獲得這種知識的能力的運用。 第三對課標的理解,實際上還表現在對行為的理解上,比如分析農業區位因 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特點與氣候條件。顯然這裡面特別強調行為動詞是分析與 說明。 那這兩個層次要求就是說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分析農業區位因素和農業地域 特點,與形成條件的方法,能夠切入到任何一個農業區域來加以分析。那麼因此 就不能按照分析表面現象的要求來分析案例,比如說根據教材所給的阿根廷,它 的這種類型。我們不能從教材當中來抽取它的氣候特點,它的地形條件,它的河 流狀況,如果是這種分析,我們就達不到分析說明這樣的層次標准。而只是一個 簡單的提取關鍵詞的這樣的作用。而在這個問題處理中,我們實際要求的是學生 能夠運用剛一所學的分析某個區域它的氣候特點,它的地表狀況,水溫特徵,等 等因素來得出這個區域它的自然地理特點, 只有在把握這個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特 點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有理由進行這個農業地域它的區位因素分析。也就是說只 有這樣才能獲得分析說明這樣的能力。 否則學生將來得到的就是一個這個地方要 發展農業,首先第一點,氣候適宜,地形適宜,水源適宜,就沒有一個分析的能 力。因為你沒干。那麼為了達到人文地理構成標準的落實,我們建議老師們建可 能的選取學生能力理解的案例,因為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往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 性,但是又往往遠離學生的感知,特別是必修 2,涉及到的城市,工業,農業, 地理聯系等等問題,所以我們並不一定要限定讓教師必須使用教材當中的案例。 也就是說如果說學生對自己身邊的案例能夠替代你要所教的案例, 所表述的內容 的話,那麼就盡可能的來使用學生身邊的案例。這樣做的結果第一是讓學生感到 親切,第二讓學生感到地理有用,地理就在你身邊。 7.如何落實課程標准?課程標準是我們教學的依據。例如:聯系城市地域 結構的有關理論,說明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那麼提服務范圍,我們現在試著在上海市這張圖上,我們來畫一畫不同等級 的城鎮它的服務范圍。在畫的過程中,我想大家肯定會問一下這種不同等級的城 鎮, 他們之間什麼樣的關系。 一個是上海的中心城, 然後找到它的西南方向的 (青 浦)縣城畫出來,青浦縣城西南方向的朱家角鎮,現在大家試著畫一下,在畫的 過程中同學可以體會一下, 三個不同等級城鎮服務范圍有什麼關系?可以和邊邊 的同學討論討論。 實際上在這個教學過程當中,他利用中心地有關理論。那往往就在這個落實 課程標準的時候,老師們往往只注意後半段,就是說把這個不同規模城市的服務 功能這個差異說清楚了,然後把這個等級說清楚就可以了,往往對這個理論本身 比較不重視,或者是忽略了。這節課當中呢,我們可以看出來他對這個標準的把 握和落實還是比較到位的。 楊老師這課設計的非常巧妙,實際上在高中階段呢,讓學生知道從事有不同 等級,而且楊老師這活動呢,讓學生有自己動手的這樣一個過程,就是把等級自 己劃分出來了,這個活動設計非常巧妙,但是我在這里強調的是,現在一說到城 市可能教師呢不會強調,就是我們談到的是市域范圍,還是市區范圍,需要可能 進行一個強調。比如說說到北京市,說道上海市,它的面積是市域面積的范圍, 在北京市下面分 18 個區縣,那他的市區范圍是什麼呢?市區范圍現在我們說核 心區是 4 個區。4 個區之外又擴大四個區,就是八城區,在八城區又有 10 個郊 區縣,就是 18 個區縣,真正要說到他的中心城的話,就是城八區這樣一個范圍, 這個范圍是個北京市域范圍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看到就是這張圖,這張圖是表 現的是上海市域范圍下面各個區縣,剛才楊老師上課當中他所說到的上海市內 的,城市的或者叫城鎮的等級體系是這樣一張圖。這張圖呢,實際上把上海的區 縣呢,就是他的每個區縣的中心區給確定下來了。我們現在談到的是什麼呢?是 他中心區的等級分布,而不是我們說到的行政區的等級。所以這是老師一定是要 把這兩張圖,如果你要介紹一個城市的話,把市區行政區圖和這個叫城市他的一 個中心區的等級結構圖,同時拿出來,否則學生就會容易混淆,就說在一個大的 上海市之內,可能還在包括小的這個二級或三級這樣的城市,他不是,他講的是 上海中心區和他下面的區縣的中心區一個等級關系。 如果再有一個更好的例子就 是更宏觀區域去,我們看一下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州他是有不同的等級的這樣 一個城市,以廣州、澳門、香港、深圳就是作為一個主要的這個核心城市。在他 下面有一些其他的等級的城市。這樣它的地域范圍就不包括的。不是大的廣州, 廣州包括了廈門小的這個市,拿這樣一個區域,可能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城市的一 個等級,空間結構。為什麼強調這個呢?因為我們在進行城市土地效益分析的時 候,有的時候不強調兩個概念差別的時候,就容易使得我們在計算的時候,一會 兒用到中心區的面積, 一會兒用到市域的面積, 比如說北京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是按照整個市域算呢?是按中心區算,所以這是用得不一樣的。 8.我們怎樣把握人文地理的教學內容?它與社會生產之間的關系?我們如 何在教學中處理人文地理各部分教學內容和它們之間關系的。 舉一個現在我們已經完成的一個研究項目。我們要做的是一個遼寧省的國土 規劃,國土規劃其中有一部分叫做城市規劃。做城市規劃的時候,我們首先就要 了解,遼寧省人口分布狀況,人口分布狀況,我們看是這樣一張圖。我們看到在 遼寧省這樣一個馬蹄形的形狀當中,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區就是深綠色的這部分, 這部分是人口密度比較大,我們想是不是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我們就應該多分布 一些城市,是不是現在也是城市最密集的地方。 我們再看這圖,目前這個遼寧的這個城鎮體系圖,我們如果剛才還有印象的話, 能夠看到剛才的這個人口密度分布圖和這張城鎮體系分布密度圖是有差別的。 也 就是說在這個遼西,有一部分人口稠密區,這也不是一個城鎮的密集區,城鎮密 集區,主要是在這個我們講的一個馬蹄形的這個核心的這個部分。那這個是人口 分布和他的現實的城鎮分布是有差別的。 這個時候我們想我們就應該今後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但是現在城鎮不稠密的 地方。在分布新的城市呢?那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想到了。這是一個判斷。這些地 區城市化程度高一些。我們這時候看呢?這張圖,這張圖在人口稠密的地區,有 一些大城市,在人口不稠密的地方還有一些大城市。所以在人口不稠密的地方有 大城市就使得他的城市化率就比較高了。我們看到了在這個遼東這個部分。就是 也就紅色和黃色這個部分,就是城市化率比較高。這時候我們想在那個城市化程 度高的地方,大力推進城市化了。我們就應該在西部的地方多建幾個城市,是不 是呢?實際上現實當中不是。 為什麼呢?這就是我們講的地理各部分的知識互 相串聯,就是考慮到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時候,在遼西的這部分,實際上是遼寧的 生態的保育區,現在我們按照發改委的四個分區的來確定化,這個地方應該叫做 限制發展區,限制發展區的話,就不可能顧一些大的城鎮也就是說這個地方,盡 管人口稠密,盡管他的城市不多,但是我們也不能今後在這兒,在布新的城市, 我們城市重點的核心建設區了?還是在什麼呢?還是剛才講的核心地區。 除了擴 充這個可持續發展之外,我們還要和人類生產活動和地域聯系還要有聯系。 我們再看下一張圖。這張圖有不同的城市職能的顯示,我們看到了這個城市 職能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種類型就是綜合性的,還有一種類型是現代的城 市職能的,還有一種是傳統性的,傳統性的就是藍色的這些點,未來就是大城市 可能是不會依託傳統型的來發展, 所以人類的活動也和我們講到就是我們課標規 定的第一部分,人口和城市有關系,他決定了城市的發展,決定了人口的流動。 同時呢這個也影響了到地域聯系, 也就是這幾個城市之間交通是怎麼布局?所以 我們從遼寧的城鎮規劃就可以看到。一件事情他和我們講到課標二,地理二的三 個內容都有聯系。他就可以把這個東西都給串聯起來。 在一個區域的發展過程中,是幾乎涵蓋了我們課標上的人文地理所涉及到主 要內容。除了發展區域發展研究過程中可以這樣,在我們教學中其實也是可以這 樣做的。 專題四: 專題四: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內容體系 第二課 怎樣在人文地理教學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 人文地理包含了關於人口、城市、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他們各自獨 立,但是又相互依存。而且在每個部分內容當中,都滲透了可持續發展。可持續 發展本身是地理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反過來又滲透在各個領域之內。 1.在人口部分的教學中如何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 人口是一個現在全世界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人口問題也是人與環境的一個 關鍵性的問題。 比如說人口環境容量就體現了人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一些基本內 容。人口問題是人與環境關系發展中的基本問題。人口環境容量體現了人與環境 可持續發展的內容。關於環境承載力的確切內涵,有人用木桶效應原則來做了解 釋。木桶效應原理告訴我們,這只木桶當桶底的面積確定之後,它能夠承載或者 說它能夠容納多少水?主要取決於最短的那塊。假如木板代表的是自然資源,木 桶效應原理揭示什麼?每塊板代表的是自然資源, 這個木桶的容量其實就體現了 環境的承載力,所以環境承載力應該表達的是一個人口的極限程度。 趙軍利老師的這節課是通過學生的分組活動,計算出不同區域的人口的數 量,然後確定哪個資源發展是束縛了這個區域人口資源的發展。這個過程是一個 模擬計算的過程,這個結論可能還需要一定的商榷,不是非常准確,但是他這個 方法用的還是非常好的。那麼通過這樣一個計算的方法,讓學生體驗一下,人類 在發展過程中,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他這個研究思路是一個挺好的思路,就是看哪種資源它的承載力是最低,這 種短板的思維方式,這個在我們作為人口的研究中是經常使用的。而且這個也滲 透了這種可持續發展, 因為你可能用水和用土地衡量, 它的人口數量是不一樣的, 那麼為了保證整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應該把人口控制在一個什麼樣的范圍 之內,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來對人口的一種認識。
Ⅸ 高中地理必修二考試重點、急用、好的加分、謝謝!!!
高中地理必修2知識結構(考試必回備答!)
http://wenku..com/view/2e4185ccda38376baf1fae24.html
Ⅹ 地理必修二要半期考該怎麼背以前必修一都不用背的,理解下就好了,必修二要背什麼啊
我三年都理解著過來的,,我班是沒有用課本的,掌握原理規律,不過想要拔尖的話最好把握好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