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天體
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總結
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識總結;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體:天體是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2.天體系統:運動著的天體與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3.;4.光年:計算天體間距離的單位;二、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1.特徵:①運動特徵:同向、共面、近圓;②結構特;2.距太陽由近到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3.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知識總結
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體:天體是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
2.天體系統:運動著的天體與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而形成的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
3.
4.光年:計算天體間距離的單位。
二、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1.特徵:①運動特徵:同向、共面、近圓;②結構特徵:質量、體積、距離
2.距太陽由近到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金星距地球最近
3.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三、地球是一個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適宜的溫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因而有適宜的溫度;②有液態水——內部物質運動、距離適中;③有適量的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因而有適量的大氣;④安全的宇宙環境
第二節: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一、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發射能量,這種現象稱為太陽輻射,其能量來源為核聚變。
2.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①生物的生成(光、熱資源);②促進水、大氣的運動; ③生產生活:產生了太陽能、煤、石油
二、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1.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主要類型有黑子、耀斑,黑子發生在光球層,耀斑發生在色球層。 ①黑子:溫度比其他地方低;
②耀斑:色球的某些區域突然出現的大而亮的斑塊。每當耀斑爆發會釋放出很強的無線電 波,大量的紫外線,X射線,γ射線,以及高能帶電粒子
③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體現太陽活動的整體性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電離層擾動,干擾無線電短波通信;②干擾地球磁場,磁暴現象;③兩極出現極光;④發生自然災害;⑤對氣候的影響。
第三節:地球的運動
1、在回歸線之間的地區,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機會,此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90°。太陽直射南北回歸線時出現極小值。其中除赤道兩個極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區以太陽直射另一半球回歸線時最小。
2、在回歸線之上的地區,一年有一次太陽直射機會,分別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歸線之外的地區,可含南北回歸線,在太陽直射本半球回歸線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歸線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小。
二、地球自轉與時差
1.晨昏線(圈):晨昏線平分地球,太陽光線垂直於晨昏線。
2.地方時:經度相差1度,地方時相差4分鍾,正午時,太陽高度角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時為12點。
3.區時:全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度個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相連的時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加西減。
國際日期變更線(國際日界線):基本沿東經180度。由西向東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減一天;由東向西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加一天。
日期變更:0時區和國際日界線把全球日期分為今天和昨天。當0時區和中時區重合時,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時區=經度/15,十分位四捨五入
4.北京時間:東八區區時,東經120度地方時
5.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交替、地方時
三、地球的公轉與季節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這種形式的運動產生了黃赤交角
黃赤交角: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的夾角,23°
26
′
1.一軸兩面三角度:
一軸:地軸
兩面:赤道平面:過地心並與地軸垂直的平面。
黃道平面:地球公轉軌道平面。
三角度:①地軸與赤道平面垂直;②地軸與黃道平面斜交,角度為66°34′
③黃赤交角: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23°26′
2.三不變:地軸空間指向不變;黃赤交角大小不變;地球運動方向不變。
3.兩個變: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
(太陽直射點)。
4.正午太陽高度角:地方時12點時,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
5.太陽直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度,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圖
中第三條水平直線為太陽直射)
6.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律:從直射點向兩邊遞減。
07.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角=90—∣某地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南
緯用負值代入。
8.太陽直射點
的移動:
9.春分/秋分:
①側視圖:
②日期:春分3
月21日前後,
秋分9月23日
前後
③太陽直射點
在赤道,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心(圖中第三條水平直線為太陽直射)
④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⑤地軸和晨昏線重合
⑥晝夜等長
⑦正午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邊遞減
10.夏至:
①側視圖:
②日期:6月22日前後
③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北緯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
心(圖中第三條水平直線為太陽直射)
④晨昏線和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⑤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極晝;南半球夜長晝短,南極圈極夜。赤道晝夜等長。 ⑥正午太陽高度角從北回歸線向兩邊遞減
11.冬至:
①日期:12月22日前後
②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南緯23度26分,直射光線延長線經過地
Ⅱ 高一地理必修一復習
給你發個簡練有效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
一、天體系統(1.1)
1.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體是 和 ,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 ,天體之間______、_____形成天體系統,第三級天體系統是______。目前人類所認識的最高級別的天體系統是 。(恆星 星雲 太陽 相互吸引 相互繞轉 太陽系 總星系)
2、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原因是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質量、體積、平均密度和公轉、自轉運動有自己的特點,但是都不特殊)
3、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特殊的行星,特殊在 ,其原因是 (具有生命 ①地球所處的光照條件穩定 ②處於一種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之中③日地距離適中,使地球表面的溫度適宜 ④體積質量適中,形成大氣層 ⑤地球內部的物質運動形成和存在液態水)
4、小行星帶位於____、____之間,哈雷彗星的公轉方向是_____(火星 木星 自西向東)
5、八大行星的公轉運動特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同向性 近圓性 共面性)
6、類地行星是 。(水星 金星 火星)
二、太陽(1.2)
1、太陽對地球的作用是 (提供巨大能量,維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發展,而且地球上的許多自然現象都與之有關)
2、太陽主要成分是 和 ,太陽源源不斷的以 的形式想四周放射能量,這被稱為 ,按波長的長短分,它屬於 。太陽輻射能量來源於太陽內部的 ____。(氫 氦 電磁波 太陽輻射 短波輻射 核聚變)
3、太陽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主要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太陽輻射能維持著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②太陽輻射能是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能源)
4、太陽的外部結構從里向外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光球 色球 日冕)
5、太陽黑子出現在___________ 上,它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______ 是太陽活動最激烈的顯示。(太陽光球層上 它的溫度比太陽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顯的暗一些 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耀斑)
6、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對地球氣候的影響 對地球電離層的影響 對地球磁場的影響)
四、地球運動的意義(1.3)
1、太陽日的時間長度為___________,地理意義是___________恆星日的時間長度為__________,地理意義是___________(24小時 晝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陽高度的日變化的周期 23時56分4秒 地球自轉一周360度的周期)
2、回歸年的時間長度為_______________,地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恆星年的時間長度為__________,地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365日5時48分46秒 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周期 365日6時9分10秒 地球公轉一周360度的周期)
3、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叫做_____________ ,在這條線上,太陽高度角為________,當這條線與經線重合時,節氣為____________,當這條線與經線夾角最大時,夾角為_________,節氣是____________,此時這條線與極圈的關系是_________,極圈內出現______________。(晨昏線 0度 春秋分 23°26′ 夏至和冬至 相切 極晝或極夜)
4、地球上經度每相差一度,時間相差___ 分鍾,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的時間___,180度經線既是地球上時間最_____的地方,又是時間最_____的地方。(4 早 早 晚)
5、北半球河流凹岸位於河流的______ 岸,金礦往往在河流 _________岸。(右 左)
6、春分或秋分這一天,全球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_夏至這一天,全球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全球晝夜平分,正午太陽高度角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正午太陽高度自北回歸線向兩側遞減,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達一年中的最小值。)
7、五帶反映了____________規律。(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地區向高緯地區減少的規律)
8、四季劃分的依據各有不同,我國傳統上以 作為四季的開始,而西歐、北美中高緯度國家傳統上則以 作為四季的開始,北溫帶的一些國家常根據 劃分為四季,還有根據 來劃分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月份 平均氣溫)
9、分別畫出6月22日側視和俯視的光照圖。
五、大氣受熱過程(2.1)
1.夏季,沿海與內陸地區相比較,___氣溫的日較差大,原因是___,月球與地球相比較,溫差大的是 ,原因是___(沿海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月球 月球周圍沒有大氣層)
2.大氣的主要的直接熱源是____________,地面的熱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近地面大氣的熱量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傳給高層大氣(地面輻射 太陽輻射 大氣輻射)
3.____________稱為熱力環流,,它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大氣垂直運動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水平運動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 (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兩地受熱不均 存在氣壓差異 水平氣壓梯度力)
4.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基本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轉偏向力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力中,既改變風向又改變風速的是_____________,只改變風向的是__________。(高壓指向低壓,垂直於等壓線 與風向垂直 與風向相反 水平氣壓梯度力 地轉偏向力)
5.__________通常稱為大氣環流,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三圈環流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球上大范圍、有規律的大氣運動 太陽輻射分布不均 太陽輻射和地轉偏向力)
六、氣壓帶和風帶(2.2)
1.七月,在亞歐大陸形成的氣壓名稱是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一月,在亞歐大陸形成的氣壓名稱是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亞洲低壓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亞洲高壓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2.______的季風環流最典型,_____是形成季風的重要原因。我國西南地區和印度一帶的西南季風的形成原因是______(東亞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移動)
七、天氣系統(2.3)
1.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的天氣狀況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的天氣狀況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響我國天氣的鋒面主要是_________,如北方夏季的________、冬季的_________、冬春季節的__________(晴朗高溫 降雨、氣溫下降、伴有大風天氣 晴朗低溫 晴朗低溫 降雨、氣溫上升、伴有大風天氣 晴朗高溫 冷鋒 暴雨 寒潮 沙塵暴)
2.氣旋與反氣旋可以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區別 (水平氣流運動狀況 垂直氣流運動狀況 中心氣壓的高低 晴天和陰雨)
八、全球氣候變化(2.4)
全球氣候變暖的人為原因是_________,後果是 、 。解決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類活動排入大氣中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 海平面上升 世界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提高能源的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率,採用新能源,加強國際間合作)
九、水循環(3.1)
1.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就是__________,陸地水的基本來源是_______________,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儲量佔全球淡水總儲量的______________ ,淡水的主體是 。(陸地上的淡水資源 大氣降水 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淺層地下水 0.3% 冰川)
2.我國東部地區河流的汛期出現在________季節,主要是_________補給,東北的春汛補給形式是_____________,西北地區的河流流量隨著_____________變化而變化,河流中游的湖泊具有______作用,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間具有_____________的關系。(夏季 大氣降水 高山冰雪融水 氣溫 調蓄 相互補給)
3.水循環是指____________。水循環數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_,海陸間循環的環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循環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界的水周而復始連續運動的過程 海洋內循環 海陸間大循環 海水蒸發 水汽輸送 大氣降水 下滲 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 ①對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之間的熱量傳輸起著重要的作用 ②不斷進行著勢能和動能的轉換,由此產生了流水的侵蝕作用,改造著地表形態 ③很好的溶劑)
十、洋流(3.2)
1._____________叫做洋流,_______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太平洋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屬於風海流。(海洋水沿相對穩定的方向作大規模運動的現象 大氣運動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風漂流 北太平洋暖流 )
2.洋流的分布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高壓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形成以副極地低壓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南緯40度附近海域形成環球性西風漂流)
3.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海漁場是________和_________交匯形成,北海道漁場的成因 ,紐芬蘭漁場的成因 ,秘魯漁場的成因:___________ _為什麼會在以上四個地區形成大漁場:____________________。(促進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熱量平衡 在寒暖流和補償流處易形成大的漁場 對航運有明顯的作用 導致污染范圍擴大或使污染程度降低 北大西洋暖流和東格陵蘭寒流交匯 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 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 秘魯寒流中的補償流的上升流 寒暖流交匯和上升流都會導致冷海水上泛, 從而帶來大量的餌料)
十一、地殼內部物質循環(4.1、2、3)
1.岩石圈包括_____和______。_______是構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質基礎。地球內部大致分為三個圈層,從地心向地表依次為 、 、 。(地殼 上地幔 岩石 地核 地幔 地殼)
2.自然界一切物質都是由_________組成的, 是地殼物質最基本的組成單元,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以分為 、 、 。沉積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基本特徵,它們可以幫助我們確定__________和推知_________,石灰岩受熱變成_________,頁岩受擠壓變成_______(化學元素 礦物 岩漿岩 沉積岩 變質岩 層理構造 含有化石 地質年代 沉積時的地理環境 大理岩 板岩)
3.地殼物質循環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其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岩石圈的三大類岩石相互轉化 ①形成了地球上豐富的礦產資源,②改變了地表的形態,③實現了地區之間、圈層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能量傳輸,從而改變了地表的環境)
4、完成表格內容
分類 能量來源 表現形式 對地球表面的後果
內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 使地表變得崎嶇
太陽輻射 風化、侵蝕、搬運、沉積 把高山削低,窪地填平,使地表趨於平坦。)
5.印度尼西亞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板塊的交界處,中國位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大板塊。(太平洋板塊 印度洋板塊 亞歐板塊 太平洋板塊 亞歐板塊)
6.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斜儲_______,向斜儲___________。(背斜頂部受張力,岩石容易被侵蝕成為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岩石堅硬,不易被侵蝕而成為山地 油氣 水)
7.____________在地形上往往表現為塊狀山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形上往往表現為谷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斷層一側上升的岩塊 華山 廬山 泰山 斷層一側相對下沉的岩塊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8.河流的上游以___________作用為主,河流河谷呈「_____」字形,河流下游以_____作用為主,河谷呈「_______」字形。(侵蝕切割 V 沉積 U)
十二、地表形態與聚落及交通線路(4.2、3)
1.村落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可以從____________反映出來,我國南方的村落沿______伸展,平面形態多呈_______;北方的村落村落的平面形態多呈___________。 城市選擇平原布局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山區城市一般選擇在分布_____________,如西安分布在______,太原在__________,熱帶地區城市則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聚落的形態 河流 帶狀 多邊形 多為河流中下游的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靠近水源 塊狀山地或谷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地勢較高的高原地區 海拔高,氣溫低,少蚊蟲)
十三、地理環境的整體性(5.1)
1、自然地理環境由 、 、 、 、 等地要素組成。(大氣 水 岩石 地貌 生物 土壤)
2、地理環境各要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它的具體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 地理環境各要素並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發展變化著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還表現在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改變)
十四、地理環境的差異性(5.2)
緯度地帶性規律以__________為基礎,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地區;經度地帶性規律以___________為基礎,主要分布_____________在地區。中國自南向北依次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規律,從長白山向西到新疆依次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帶,這反映了________規律。北緯30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帶,其中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帶類型最齊全的是____洲。垂直地帶性規律以 為基礎,珠穆朗瑪峰南坡南坡比北坡復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線的高低在同一緯度主要取決______因素。(熱量 低緯和高緯地區橫穿整個大陸的地帶 中緯度在一定范圍內東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地帶 水分 中緯度 熱帶季雨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寒帶針葉林帶 緯度地帶性分布 溫帶落葉闊葉林 溫帶草原帶 溫帶荒漠帶 經度地帶性縫補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亞熱帶長綠硬葉林帶 熱帶荒漠帶 熱帶荒漠帶 副高控制 亞洲 熱量和水分 熱量充足 降水充沛 基帶海拔低 降水)
Ⅲ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筆記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①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⑤形成並存在液態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 (2)影響: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影響地球氣候。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③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④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節的劃分:3、4、5月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6、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岩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岩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 太陽 地軸
方向 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 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時15o(兩極除外)
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o,時間相差1小時,每1o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鍾來算.
第三步:然後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於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天.
===========================================
高一地理的知識點具體的總結
第一單元 宇宙環境
一、考試內容分析: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恆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陽系圖:九大行星按結構特徵的分類及各自的成員(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帶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環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幹擾;太陽光照穩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適宜的日地距;適宜的體積與質量
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
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
影響:是自然界水、大氣、生物循環的主要動力;生產和生活的能量(太陽能和化石燃料)
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大氣分層 太陽活動類型 太陽活動比較 對地球影響
光球層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 對氣候:降水與黑子數的相關性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訊干擾地球磁場,引起磁暴
色球層 耀斑 最強烈的太陽活動顯示;但兩者常相伴出現,活動周期為11年
地球自轉的方向及周期
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北極逆時針;南極順時針
周期:1個恆星日
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一、二
晝夜更替
晨昏線的含義、位置
太陽高度的概念: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陽高度?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0
晝夜更替的周期及意義:1個太陽日(24小時)
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
自西向東自轉:地方時東早西晚;每15經度地方時差1小時
地轉偏向力對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影響——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處不偏
影響:風向;洋流;河流兩岸沖刷和泥沙堆積狀況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黃赤交角
公轉方向:同自轉相同
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近日點和遠日點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個恆星年
速度的變化: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
黃赤交角(體現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重視黃赤交角的立體圖和平面圖:
理解圖上重要的點、線、面、角及其關系,並要求會畫、會描述
地軸、晨昏線、赤道面、黃道面、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太陽直射光線(點)
黃赤交角與地軸的軌道傾角的關系
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地表位置的移動——地表太陽輻射量的時間分配變化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及周期:——以1回歸年為周期,在南北回歸
線間往返移動(線上有一次直射;線間有兩次直射)
黃赤交角的變化會導致五帶范圍的什麼變化?
「二分二至圖」
地球位置及相應的日期和節氣、公轉方向、地軸指向、近遠日點的大致位置、公轉速度的變化
其實新教材只是排版變了,內容都差不多
希望可以幫到你哈
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囊括~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1.天體:
概念: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
類型: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星際物質
2.天體系統
概念:宇宙中的天體恆星、星雲,形成天體系統
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
太陽:
1.太陽系中心天體:太陽質量占太陽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體繞太陽運動
2.太陽輻射:
能量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
對地球影響: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與變化,是人類活動和生產活動的能量源泉
3.太陽活動:
太陽大氣層結構:自內向外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太陽活動類型:①光球層: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
②色球層:耀斑
對地球影響:引起電離層擾動,使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產生「磁暴」現象,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影響氣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徵: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
據結構特徵可以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環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幹擾,處於安全宇宙環境中,太陽光照穩定
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使地表有適宜的溫度,使液態水能存在: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自轉公轉周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幅度變化小,利於生物生長發育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 太陽 地軸
方向 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 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恆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時15o(兩極除外)
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o,時間相差1小時,每1o相差4分鍾,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鍾來算.
第三步:然後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於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天.
1.天體:
概念: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
類型: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星際物質
2.天體系統
概念:宇宙中的天體恆星、星雲,形成天體系統
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
太陽:
1.太陽系中心天體:太陽質量占太陽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體繞太陽運動
2.太陽輻射:
能量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
對地球影響: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與變化,是人類活動和生產活動的能量源泉
3.太陽活動:
太陽大氣層結構:自內向外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太陽活動類型:①光球層: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
②色球層:耀斑
對地球影響:引起電離層擾動,使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產生「磁暴」現象,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影響氣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徵: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
據結構特徵可以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環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幹擾,處於安全宇宙環境中,太陽光照穩定
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使地表有適宜的溫度,使液態水能存在: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自轉公轉周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幅度變化小,利於生物生長發育
回答者: 我叫天使cc - 一級?? 2009-11-26 20:04
檢舉???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
第一單元 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
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21、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22、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23、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廣州>上海,
24、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晝長=24小時—夜長
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25、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球體—-晝夜現象出現
地球自轉的球體—-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
地球傾斜的公轉的球體—-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26、典型的季節現象
地理現象 時間季節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轉 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正午太陽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晝夜長短 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 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等溫線 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 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氣壓帶、風帶 隨太陽直射點北移 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雪線 雪線上升 雪線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我國的降水 夏李風影響,降水多 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 內流河因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我國的季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我國的農業生產 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區農作物處於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蔬菜、瓜果
氣象災害 旱澇(華北春旱、長江伏旱)、暴雨、台風(表現:強風、暴雨、風暴潮) 寒潮、沙塵暴、乾旱、暴雪
地質災害 滑坡、泥石流較多 較少
第三單元 大氣專題
1、對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②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③天氣復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②大氣平穩,以水準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系: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並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7、氣溫與天氣:白天多雲,氣溫不高(雲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雲,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8、氣溫的垂直分布: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9、氣溫的水準分布:①緯度分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布: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10、氣溫年較差:①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雲雨多少。
②變化規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
11、熱力環流的性質特點
(1)水準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準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干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12、水準方向氣壓與氣溫: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
13.風的形成:大氣的水準運動叫風,水準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等壓線愈密風速愈大。
4、風向:(1)風向-—風的來向;
(2)根據等壓線的分布確定風向:以右圖為例畫A點的風向及其受力
①確定水準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並且由高壓指向低壓
②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15、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16、鋒面與天氣(冷暖不同氣團作水準運動並相遇)
①冷鋒過境雨區在鋒後,出現雨雪、降溫天氣。 過境後,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在鋒前,多為連續性降水。 過境後,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17、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鋒面是冷鋒: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國的寒潮、冬春季節出現的沙塵暴。
18、氣壓系統與天氣(同一氣團作垂直運動):
①氣旋(低氣壓)垂直氣流上升,天氣陰雨。 ②反氣旋(高氣壓)垂直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19、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
①三圈環流(垂直分布)
畫出右面三圈環流迴圈圖
②氣壓帶、風帶(水準分布)
畫出右面氣壓帶、風帶分布圖
(「北撇南捺」)
③長城考察站紅旗向西北飄,視窗要避開東南方向;
黃河考察站紅旗向西南飄,視窗要避開東北方向。
20、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
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風環流:海陸熱力差異使亞洲、太平洋中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2、東亞、南亞季風環流:(如右圖)
東亞: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主要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
南亞:夏季西南風,冬季東北風,由風帶和氣壓帶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系。
①雨帶的移動
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梅雨(准靜止鋒)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游 進入「伏旱」(反氣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②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③旱澇災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
我國水旱災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24、氣候形成因數: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25、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①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各月均溫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地區,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業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②亞熱帶氣候類型: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o——40o大陸的西岸,位置在西風帶和副高之間,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夏季風--高溫多雨。
③溫帶氣候類型:除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以0℃以下。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o--60o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高緯一側),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o--55o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受冬季風影響,寒冷乾燥,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陸性與海洋性氣候的不同特點(以北半球為例分析):
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
27、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乾旱、台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台風 旱澇災害 寒潮
發生的時間 夏秋季節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發源地 熱帶洋面或副熱帶洋面 蒙古、西伯利亞
影響地區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區外的全國范圍 除青藏、雲貴、海南外的廣大地區
天氣變化 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風、雨雪、凍雨
28、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2)、臭氧層破壞(氟氯烴消耗O3)、酸雨(SO2、NO2)
29、溫室效應
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②濫砍濫伐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
③大氣逆輻射增強——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布發生變化——經濟結構發生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種植業生產地域縮小,糧食減產。)
④極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區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地下水水質變壞。
30、綠化的環境效益:
①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凈化空氣;
②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③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第四單元 水環境
1、水迴圈:①按其發生領域分為海陸間大循環、內陸迴圈和海上內迴圈。
②水迴圈的主要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
③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溫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
②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溫關系密切: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3、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①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融水)
②我國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
4、海水等溫線的判讀: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高溫流向低溫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響海水溫度因素——太陽輻射(收入)、蒸發(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風(地球上的風帶)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動力,風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類型。
7.洋流的分布(畫一畫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圖):
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8.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②影響海洋生物—-漁場 ③影響航海 ④影響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漁場:北海道、北海、紐芬蘭漁場---寒暖流交匯;秘魯漁場――上升流
10.海洋漁業集中在大陸架的原因:①這裏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②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餌豐富。
11.海洋災害是指源於海洋的自然災害: 海嘯和風暴潮。
12.海洋環境問題指源於人類活動的海洋生態破壞: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4、風向:(1)風向-—風的來向;
(2)根據等壓線的分布確定風向:以右圖為例畫A點的風向及其受力
①確定水準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並且由高壓指向低壓
②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15、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16、鋒面與天氣(冷暖不同氣團作水準運動並相遇)
①冷鋒過境雨區在鋒後,出現雨雪、降溫天氣。 過境後,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在鋒前,多為連續性降水。 過境後,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17、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鋒面是冷鋒: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國的寒潮、冬春季節出現的沙塵暴。
18、氣壓系統與天氣(同一氣團作垂直運動):
①氣旋(低氣壓)垂直氣流上升,天氣陰雨。 ②反氣旋(高氣壓)垂直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19、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
①三圈環流(垂直分布)
畫出右面三圈環流迴圈圖
②氣壓帶、風帶(水準分布)
畫出右面氣壓帶、風帶分布圖
(「北撇南捺」)
③長城考察站紅旗向西北飄,視窗要避開東南方向;
黃河考察站紅旗向西南飄,視窗要避開東北方向。
20、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
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風環流:海陸熱力差異使亞洲、太平洋中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2、東亞、南亞季風環流:(如右圖)
東亞: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主要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
南亞:夏季西南風,冬季東北風,由風帶和氣壓帶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系。
①雨帶的移動
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梅雨(准靜止鋒)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游 進入「伏旱」(反氣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②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③旱澇災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
我國水旱災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24、氣候形成因數: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25、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 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①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各月均溫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地區,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業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③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煙除
Ⅵ 天體有哪幾種類型(答案盡量在高一地理必修一上找)
恆星、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有自然的同人造噶。總之籠統講大氣層外都是天體咯。今日最後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