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年級地理 » 七年級上冊地理日本思維導圖

七年級上冊地理日本思維導圖

發布時間: 2021-03-01 03:07:15

① 初一日本手繪思維導圖地理

下回見,好友。ua

②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單元思維導圖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單元思維導圖:

③ 7年級上冊地理思維導圖 第二章、三章、四章 知識點

重點如下:

  • 第二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球體。
2、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3、0度緯線是赤道;0度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只有一條0度緯線、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
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6、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7、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經線或者是180度經線,就看度數,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
8、在以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度數順時針增大的是東經,逆時針增大的為西經;在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則相反。
9、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10、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緯線,就看度數,度數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
11、在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要用以下規律:以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南緯;以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北緯。
12、0度(赤道)劃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劃分東西半球。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繞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
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3、地球繞太陽旋轉,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形成四季和五帶。

第三節 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A、 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
B、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數比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表示的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表示的內容簡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方;
B、利用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C、無指向標、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熟記一些常用的圖例符號。
3、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4、相對高度:兩地之間的垂直距離。
5、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坡度陡緩的判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
(2)山體不同部位的判讀:A、山頂:閉合等高線的中心;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
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D、鞍部:兩個山頂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疊。
(3)幾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判讀: A、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較高,地面起伏較大;
D、高原:邊緣陡峭,地面坦盪;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8、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黃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4、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第二節 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1、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等於0,表示人口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密度=總人口數÷總面積。
    3、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南部、歐洲西部以及北美洲東南部等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
    4、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5、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6、人口過少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7、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 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9、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教堂。
    11、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稱為穆斯林,代表性建築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創始於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佛堂。
    13、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14、東南亞的高架屋;西亞地區的房屋牆厚、窗小;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

④ 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思維導圖

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思維導圖,五個字「自己動筆畫」;

覺得自己不專會畫,擔心畫屬不好,怎麼辦?動筆吧!開始了就好辦,開畫才有思考,只有你畫,啟動的才是你的思考,思考一啟動就停不下來,畫好初稿再反復修改幾次,你一定會很有成就感的收獲滿意的學科思維導圖作品!

如果還是不會畫,一點頭緒都沒有呢?網路,找思維可視化研究院,劉濯源老師團隊的學科思維導圖作品參考,模仿著畫。

如果就是一點不想畫,就想弄張現成的抄呢?真幫不上忙了!!!

⑤ 七年級到八年級的所以地理思維導圖圖片

1.區域的認定區域地理試題一般多運用有注記的【經緯網地圖】、【部分政區圖】、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記(如湖泊、河流等)地圖、地理圖表、資料、文字說明等為「背景」,在此基礎上進行設問,提出選擇和問答的相應要求。這類區域地理試題的解答,首先要通過閱讀「背景」材料(地圖的、圖表的、圖像的、文字的等),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對試題涉及的區域進行准確的認定。所以「區域的認定」是正確解題的前提。2.區域的比較與分析試題以地圖、示意圖、圖表、資料、文字等方式提供信息,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氣象、資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內容,也有【政區、人口、城市、農業、農產品、工業、工業品、環境與環境問題、區域開發與發展】等人文方面的內容。題目要求考生對提供或展示的背景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回答相關問題。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我們可以看出:區域比較、分析,是運用題目提供的信息或「條件」,針對題目的設問,進行信息組合、明確正確選項進行認定的過程;是針對設問,進行知識整合、組織答案的復雜思維活動。比較、分析的內容多為區域要素的比較、分析;區域特徵的比較、分析;特徵成因的比較、分析;區域差異的認定、比較與分析。在區域比較、分析過程中,往往要運用高中地理學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關的理論。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要求區域地理的復習,具有基礎性和常識性的特點,又有綜合性的特點。高三復習應從區域地理出發,最後再回到區域。從區域出發是指,在高中地理復習之前先安排復習區域地理,也就是初中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有關內容,這時的復習突出基礎性和常識性,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界線及重要的區域特徵,為系統地理復習打下基礎。如高考說明中所要求的我國和世界八個國家的位置、范圍和輪廓以及重要的經線和緯線及其穿越的地區和國家等。回到區域主要是因為區域具有綜合性的特徵,任何一個區域都是由多個自然和社會、經濟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尤其是地理選修下冊,就是以中國區域為背景進行國土整治。因此區域地理自然成為高考命題的出發點,而高考涉及的社會熱點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高三復習以區域作為綜合和運用知識的基礎,幫助學生逐漸形成綜合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構建師生「腦中的地圖」在剛剛開始復習地理時,學生常常會忽視使用地理圖表,只對教材上的文字感興趣。而在地理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佔有重要地位(1999年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共34幅)。教師要不時對學生強調,學好地理的關鍵在學好地理圖表,尤其是地圖。要讓學生經常性地填繪地理圖表,使他們養成以圖表輔助思維和記憶的習慣。尤其是復習有關經緯線、時區計算、太陽高度角和中國、世界區域地理的分布、氣候等內容時,圖表更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大量地填繪地圖,盡快幫助學生形成「腦中的地圖」,這將會使學生今後的學習事半功倍。2.運用地圖,「認識」區域復習區域地理,要緊的是建構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各區域的空間觀念。把區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方面的、人文方面的內容落實到相應的地圖上。要運用地圖,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空間聯系和空間差異。還要明確地理事物空間發展的變化過程和規律。運用地圖,「認識」區域的復習宜細不宜粗,中國地理總論和分區的復習,世界地理總論和分區及重點國家的復習都力求做到逐一在有經緯網的空白圖上進行填圖訓練。要求學生能做到區域不論大小,內容不論詳略的區域圖都能正確認定。3.突出區域特徵及差異的復習區域地理復習也要依據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特點,編制相應的知識結構,運用知識結構,全面地、系統地進行復習並突出「主幹」內容的掌握。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地域性是其突出的特點。區域內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區域地理特徵以及各個區域之間明顯存在的差異是區域地理復習中必須突出的重點。4.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高考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考對「熱點」問題較為關注,高考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國家出台的許多重要方針、政策、區域開發中許多重大工程都沒有編人教材,但這些重大的「地理時事」均可能成為命題的「素材」出現。比如西部開發、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內容,在近兩年的高考試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在國外,一些重要的「國際時政」內容,一些「熱點地區」也應是區域復習時密切關注的內容。建議考生每天堅持收看「新聞聯播」電視節目,及時關心國內外大事。5、專題復習,講練結合,以練為主根據具體情況,專題有大有小,不拘一格,只要有利於學生掌握,就可以設立專題。可以是知識歸納性的專題,如「湖泊」、「島嶼」、「最」等,也可以是方法技能性的專題,如「選擇題的答題方法」、「圖象分析」專題等。我們可以把專題分為陳述性的專題和練習性專題兩類。部分因學生能力所限歸納起來有困難或太費時間的專題,教師可以將知識以陳述性的句子寫下來,印發給學生。而大部分的專題,應以練習的形式給學生自己動手做。教師精心編制題目或提示,學生歸納,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有效地調動起來,學習效果也更顯著。在這些專題中,應體現地理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動手,熟練掌握運用必要的地理技能,並在動手的同時加深以知識的理解和記憶。6.練習題要精選區域地理復習過程中,要適當做些與內容相關的練習題。考生要對所做的練習題目進行精選(建議任課教師幫助選擇)。所選題目應該是立意明確,考察目標清晰。試題的情境設置和設問角度巧妙、科學、合理、恰當。題目使用的材料、數據准確;題目涉及的地圖、圖表規范,注記清晰;題目的答案准確,表述規范。在綜合復習階段,教師需有針對地編制一系列的綜合練習,綜合練習不易過深,過難。及時講評練習,查缺補漏。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調整心理素質,提高應考能力。考生做練習要強調實效,要通過做練習題檢查自己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具體的內容分析(一)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和民族命題趨勢走向⑴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⑵國土構成:領土面積和疆域的四至點;領海、內海和國家管轄的海域;主要的半島、島嶼、海峽及分布⑶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⑷行政區劃:三級行政區劃的設置,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位置⑸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及主要少數民族的地區分布命題時,往往將這部分知識與地形、氣候、交通線、工農業生產、商業和旅遊業等結合起來考查;同時還常作為時政熱點的切入點,考查與政治、時事歷史與今後規劃發展的有關問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二)中國的地形和氣候命題趨勢走向⑴中國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地勢階梯劃分及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區⑵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如地勢階梯界線、河流流域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區界線、溫度帶界線、一月0℃等溫線和800mm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山脈等等⑶地形對我國自然環境的影響。各類地形對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⑷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⑸冬夏氣溫分布特點及其成因、溫度帶⑹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降水的季節變化。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干濕地區⑺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⑻主要災害天氣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⑼天氣預報知識

⑥ 七年級上冊地理思維導圖急求

找一個現成的思維導圖,自己改一下就OK了

⑦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單元思維導圖是什麼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單元思維導圖:

七年級地理思維導圖上冊: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知識重點是什麼

重點如下:

  • 第二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球體。
2、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3、0度緯線是赤道;0度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只有一條0度緯線、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
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6、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7、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經線或者是180度經線,就看度數,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
8、在以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度數順時針增大的是東經,逆時針增大的為西經;在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則相反。
9、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10、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緯線,就看度數,度數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
11、在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要用以下規律:以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南緯;以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北緯。
12、0度(赤道)劃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劃分東西半球。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繞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
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3、地球繞太陽旋轉,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形成四季和五帶。

第三節 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A、 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
B、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數比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表示的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表示的內容簡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方;
B、利用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C、無指向標、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熟記一些常用的圖例符號。
3、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4、相對高度:兩地之間的垂直距離。
5、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坡度陡緩的判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
(2)山體不同部位的判讀:A、山頂:閉合等高線的中心;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
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D、鞍部:兩個山頂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疊。
(3)幾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判讀: A、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較高,地面起伏較大;
D、高原:邊緣陡峭,地面坦盪;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8、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黃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4、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第二節 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1、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小於0,表示人口減少;等於0,表示人口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密度=總人口數÷總面積。
    3、人口稠密地區:亞洲的東南部、歐洲西部以及北美洲東南部等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
    4、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5、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6、人口過少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7、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 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漢語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9、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教堂。
    11、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稱為穆斯林,代表性建築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創始於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其代表性建築物是佛堂。
    13、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14、東南亞的高架屋;西亞地區的房屋牆厚、窗小;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黃土高原的窯洞;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竹樓。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