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角度是什麼

地理學角度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27 10:41:50

『壹』 什麼是地理學的「天地生」角度

我理解,天應該是大氣、宇宙環境,地就是地球,當然包括的內容很多,地版質、地貌、權水文、土壤等等等等,生應該是生物。
其實地理是一個非常非常豐富的學科,包羅萬象。地理的幾乎所有問題都不是孤立的,各要素之間都是有很強烈的聯系的,所以需要用一個綜合的全面的思維去看地理這個學科和地理學科的問題。

『貳』 地理科學是什麼

「地理科學」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他理解地理學應當版是與自然科學、權社會科學、數學科學等並列的大科學體系,故稱「地理科學」。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地理科學與地理學是同義詞,但在學術上,二者存在差異。

地理科學是教育部批准設置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於地理科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是從各種角度對地質、地表形態等地理特徵進行深入研究,研究人與地理的關系的專業。
地理科學專業可以分兩個大類,即以地形、地質、氣候、海洋等自然環境為研究對象的自然地理學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為研究對象的人文地理學。該專業要求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還要了解相近專業如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叄』 從地理學的角度解釋中國地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並且向海洋傾斜。中國地勢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東的內蒙古、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線以東至海岸線多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級階梯。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幾百萬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歷史上此一重大地殼運動形成了中國的地貌。從空中俯瞰中國大地,地勢就像階梯一樣,自西向東,逐漸下降。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撞擊,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構成了中國地形的第一階梯。中國高原上的喜瑪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高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階梯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跨過第二階梯東緣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東直達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階梯,此階梯地勢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著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邊緣鑲嵌著低山和丘陵。再向東為中國大陸架淺海區,也就是第四級階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肆』 地理學的本質是什麼

地理科學在促進對地球表面所呈現的變化的程度和原因的認識、洞悉這些變化的影響、推動應版對這些權變化的有效戰略的發展、以及促進對地球變化特徵的記錄和再現等方面具有潛在的優勢.
地理學獨特的時空觀也是值得突破的點,地理學的關系論是邏輯分明的,地理學的角度轉化是靈活的.

『伍』 什麼是地理學角度

就是用地理學的知識去回答問題

『陸』 什麼是地理學的「天地生」角度 地理學研究中有一種角度叫「天地生」,

我理解,天應該是大氣、宇宙環境,地就是地球,當然包括的內容很多,地質、地貌、水文、土壤等等等等,生應該是生物.
其實地理是一個非常非常豐富的學科,包羅萬象.地理的幾乎所有問題都不是孤立的,各要素之間都是有很強烈的聯系的,所以需要用一個綜合的全面的思維去看地理這個學科和地理學科的問題.

『柒』 地理學的視角有哪些

地理位置(包括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自然地理特徵:氣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
人文地理:人口,城市,政治文化,科技,生產活動,商業貿易等等

『捌』 地理科學是什麼方面

地理科學專業是一抄門從各種角度對地質、地表形態等地理特徵進行深入研究,同時也研究地域與人們生活關聯的一門學問。研究大致分為兩大領域,即以地形、地質、氣候、海洋等自然環境為對象的自然地理學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為對象的人文地理學。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大量地理應用方面的研究,學習者會接觸到有關地質、勘探、地圖繪制、地理信息系統、城鄉規劃等等多方面的知識。

『玖』 從地理學角度解釋一下什麼是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的冬至,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日影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當太陽連續兩次直射南回歸線,就是一個「回歸年」。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是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二日。 從冬至開始白晝漸長,民間以中午門前的日影為測標,說「過了冬,一天長一蔥」。所以又稱這天為「長至」。漢唐以來,宮女冬至後的女紅,每天要多用一根線。這也就是民間說的「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就「入九」了,人們往往在這天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塗一瓣,塗盡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稱「數九」。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北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拾』 地理學的角度指的是

從地理方面的知識看問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