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納維拉爾角地理考試
⑴ 美國航天發射中心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
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設在美國東海岸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位於傑克遜維爾和邁阿密之間,地理坐標是北緯28.5°,西經81°。卡納維拉爾角(以下簡稱卡角)一帶偏僻,人煙稀少,便於保安,自然條件好。平均氣溫為22.5℃,8月份最熱,全年大部分月份濕度大,平均降雨量為1041.4毫米。該角最高海拔高度為3.048米。
發射場緯度較低,向東發射火箭,可利用地球自轉附加速度,有助於衛星入軌。
沿東南方向的海空運輸幾乎不受任何影響,附近的海島還可用作跟蹤站。
在佛羅里達州卡角建立發射場的建議於1947年6月提出。1950年7月,首次發射了一枚A-4/WAC下士火箭。此後,又進行過多次運載火箭的發射工作,包括宇宙神火箭、大力神火箭、宇宙神-阿金納火箭、偵察兵火箭、土星5火箭、土星1B火箭等。從卡角進行的航天器發射任務,包括了美國所有向地球同步軌道的發射任務。從這里還發射過阿波羅飛船、天空實驗室、不載人行星和行星際探測器、科學、氣象、通信衛星等。因此,卡角是美國航宇局的載人與不載人航天器進行飛行前試驗、測試、總裝和實施發射的重要基地。
1-39B發射陣地;2-39A發射陣地;3-41號發射陣地;
4-40號發射陣地;5-37A和37B發射陣地,已拆除;
6-34號發射陣地,已拆除;7-20號發射陣地,已撤消;
8-19號發射陣地,已撤消;9-16號發射陣地;
10-15號發射陣地,已撤消;11-14號發射陣地,已拆除;
12-13號發射陣地;13-12號發射陣地,已撤消;
14-11號發射陣地,已撤消;15-36號發射陣地;
16-31、32號發射陣地,已撤消;17-18號發射陣地,已撤消;
18-17號發射陣地;19-空軍航天博物館;
20-30號發射陣地,已撤消;21-25號發射陣地;
22-29號發射陣地;23-火箭組裝區;24-天線陣區;
25-推進劑貯存區;26-指揮控制大樓;27-旋轉試驗設施
28-液體燃料庫;29-控制中心;30-推進劑檢驗區;
31-固體推進劑庫;32-發動機庫;33-旋轉試驗設施;
34-固體發動機組裝大樓
卡角航天發射場的發射設施
目前,卡角所使用的發射陣地共有7個,大體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原有導彈發射陣地經過部分改裝而成的。許多導彈已結束了研製試驗,原來的試驗發射陣地經過適當改裝,即可用作航天器發射場。如19號大力神-雙子星座發射陣地。另一類是專為航天發射而新建的,如36號宇宙神-半人馬座發射陣地,34號土星1發射陣地,37號土星1B發射陣地以及39號土星5發射陣地。
在導彈發射陣地的基礎上經過改進的火箭發射陣地與原來的導彈發射陣地差異不大,如19號大力神-雙子星座發射陣地,只是經過一些適當的改裝,如加高服務塔,增設一些加註、測試管線等。這種改裝的火箭發射陣地由如下幾部分組成:
發射設備用於起豎,加註,補給燃料,供應電力,支撐維護飛行器和進行測試的設備和發射台、服務塔、臍帶塔等。
控制室發射期間,進行測試、控制、監視發射的場所。有的負責一個發射台,有的同時負責2~3個發射台。
輔助設備包括推進劑的貯存設備,供電、供高壓氣體設備,冷卻、消防供水系統,近場照相設備以及公路、排水槽等。
在卡角還有一種專為發射航天器而建的發射陣地,如34號土星1發射陣地和39號土星5發射陣地等。
34號發射陣地位於卡角的北端,佔地0.14平方公里, 於1961年6月建成,同年10月首次用於發射試驗,以後又進行了多次土星1的研製飛行試驗,後來為了發射土星1B,作過一些修改,目前已拆除。
34號發射陣地的發射方案和布局與以往的沒有什麼大的區別,裝配、測試和發射工作都是在發射陣地的發射台上進行的。發射台藉助活動的或固定的服務塔對火箭進行起豎、對接、測試和各項准備工作,並通過臍帶塔將各種燃料管道、供氣管道、電源和通信線路與飛行器連接起來。
60年代初,為了實施土星5-阿波羅計劃,美國航宇局和國防部聯合進行了土星5火箭發射陣地的選場工作。最後決定在卡角北部地區的梅里特島一帶建設。選擇此處的原因是:箭體落區適當;與居民點距離適當,便於安置職工、家屬,解決供應問題;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技術設備和力量。
多年來,火箭、飛行器的裝配、飛行前測試和起豎工作都是在發射台上完成的。但由於飛行器日趨龐大、復雜,測試項目繁多,發射場地處海邊,露天工作的氣候環境難以得到保證,一次發射,往往要花去幾個月乃至十幾個月的時間,導致發射場的利用率太低,發射台的發射頻率也低。
針對上述問題,對39號發射陣地的設計進行了改進,採用了與以往不同的新的方法——活動發射方案。也就是取消了水平測試,把整個飛行器的垂直總裝、測試和發射前准備工作集中在一個巨型廠房內進行。僅於發射前兩周,甚至更短的時間才將發射台-臍帶塔(保持測試連接狀態)一起運往發射場,在發射場上只進行加註推進劑、必要的射前檢測和實施發射。
39號發射陣地包括39A、39B兩個發射場區及其它輔助設施,由如下部分組成
飛行器裝配大樓(也稱垂直總裝測試大樓)該樓是飛行器分級和整體裝配測試的場所。整個建築由高跨、低跨兩部分廠房組成。高跨廠房底面積134米×156米,高160米,內分4個工作間,均能容納一個裝在活動發射台上的完整的阿波羅-土星5,並為裝配測試等工作提供了足夠的輔助車間和設備。在4個工作間之間是個過道,一直延伸到低跨廠房中。
低跨廠房底面積為84米×134米,高64米,其中設有二子級、三子級火箭進行准備和測試的8個工作間,通過工作平台對火箭各級進行測試和准備工作。
在飛行器裝配大樓里還有各種起重設備、通風系統。
發射控制室它的結構與以往發射陣地的那些地堡式發射控制室不同,是一幢與一條長48米的封閉通道相聯的三層樓,位於飛行器裝配大樓東南方,所起的作用與以前的控制室相同,對飛行器的各個部件進行監視、試驗。
發射控制室地基尺寸為110米×46米,分三層。第一層為辦公室、食堂、醫務室等。第二層放置遙測、地面接收儀器和記錄設備。第三層是4個發射室,其中3個發射室內的儀器與飛行器裝配大樓的高跨工作間相連。中心計算機和控制台都和裝配大樓里或發射場上的飛行器直接連接。在測試、對接、試驗、加註以及發射期間,發射人員可以直接或通過電視監視並控制。
控制室里有兩套獨立的計算機系統用來監視控制數據。另外,還設有整個發射陣地的通信系統,通過閉路電視可以從發射控制室對某些相隔很遠的地區和危險區內的活動情況進行實時觀察。
活動發射平台它的作用是支承、裝配和測試飛行器,並被運往發射場區對火箭實施加註、臨時檢查和發射。它具有雙重作用:在飛行器裝配大樓內,它作為一個裝配平台,火箭豎立在上面,進行裝配和測試;它也是火箭的發射平台,火箭在其上面進行推進劑加註、射前檢查、點火和發射。共有3個活動發射平台,平時停放在飛行器裝配大樓附近的停放場上,執行任務時被置於飛行器裝配大樓或發射場區,可同時對3枚火箭進行發射准備。發射平台由底座和豎立在其上的臍帶塔組成。底座內分兩層,有20多個房間,包括機械設備間、操作支援間、通信電視間和其它設備間。發射平台上有4個支撐臂,發射前用來支撐火箭。臍帶塔為全鋼結構,位於平台的一端,塔上有9個通往飛行器的擺臂,17個工作平台以及各處推進劑、氣體、電氣和儀器系統的分配管線。
活動發射平台與運輸車的連接是靠運輸車的四角可以伸縮的、能自動定心的平面連接台和定位系統,以及發射平台底部的4個方形突出部來實現的。
運輸車採用的是露天煤礦用的履帶式運輸車技術。這種方案不僅可以節省研製時間和費用,而且裝載能力超過了移動飛行器和活動發射平台的設計載荷。運輸車每台自重2720噸,馱運能力在5400噸以上,可將一座發射平台連同一枚垂直立在台上的火箭一起馱運,以1.6公里/小時的速度運行。
運輸車由一個平台、底盤、液壓系統、推進系統和動力系統組成。它的作用是牽引活動發射平台在發射場區、停放場和飛行器裝配大樓之間移動。還將使活動服務塔在停放場和發射場區之間移動。
運輸車長41.2米、寬34.7米,是一個盒形鋼結構。車架是一個封閉結構,進出通過升降口,車身內部有適當的照明和空氣調節。底盤每端各設一個駕駛室,成對角線布置。在每個履帶車上方設有一個液壓千斤頂,用以提升和放下載荷。為使物件保持水平,上下活動在5厘米以內,採用了單獨的液壓伺服系統。動力裝置是用兩台2022.6千瓦的柴油機帶動4台1000千瓦發電機, 驅動16台牽引馬達,用兩部783.3千瓦的柴油機帶動兩台750千瓦發電機給調平、 起重和轉彎系統提供動力。
運輸車總質量超過8160噸,其專用路面的承載強度為4.5×105帕。
表1卡角跟蹤站一覽表
站號 站 名 簡 況
1 卡納維拉爾角
2 丘辟特海灣 在卡角正南約160公里處。
3 大巴哈馬島 距卡角270公里,設有MOD-2雷達、AN/FPS-8、AN/FPS
-16雷達、尤多普、阿祖薩及BC-4彈道照相機、遙測、指令控制等
多種設備。
4 伊柳塞拉島 距卡角560公里,設有MOD-2、米斯特拉姆
彈道照相機等。
5 聖薩爾瓦多島 距卡角770公里,設有MOD-2、AN/FPS-16等,
現已停用。
6 馬亞瓜納 距卡角960公里,現已停用。
7 大土耳克 距卡角1250公里,有MOD-2雷達、AN/TPQ-18雷達、遙測設備
、指令控制設備。
8 多明尼加 距卡角1560公里,現已停用。
9 波多黎各的馬亞圭斯 距卡角1760公里,設有MOD-2雷達,現已停用。
9.1 安提瓜 距卡角約2000公里,臨近中程導彈彈著區,設有
MOD-2、AN/FPS-16、AN/FPQ-6以及
TLM-18遙測天線等,是一個重要跟蹤站。
10 聖露西亞島 距卡角約2600公里,為飛航式導彈試驗而建,
早已停用。
11 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 距卡角約6300公里,已停用。
12 阿森松 距卡角約8000公里,洲際導彈彈著區在該島附近,設有MOD-4、AN/
FPS-16、TTR和TLM-18、TAA-3以及紅外跟蹤系統等設備,是個重要的跟
蹤站
13 比勒陀利亞 在南非,設有TLM-18天線及通信站。
活動服務塔
用於在准備發射期間,給在發射台上的飛行器安裝火工品和其它不 宜在飛行器裝配大樓中安裝的設備。平時停在停放場上。在活動發射台運至發射場區後,
運輸車將活動服務塔運送到發射台處,通過各層平台給飛行器安裝火工品, 並加註推進劑等。它是一個桁架式結構塔,塔上有5層封閉式工作平台。 發射場區 有A和B兩個發射場區。整個發射場區呈八角形,面積1.3平方公里, 中央是個堅固的混凝土台座。台座下的地下室是電子設備終端間、環境控制設備間、高壓氣貯存系統室、宇航員及工作人員緊急避難間。
總之,39號發射陣地的整個發射程序可概括為:各級火箭被送至39號發射陣地的碼頭或機場,然後送往飛行器裝配大樓,在大樓的低廠房內完成單級測試,爾後通過運輸過道送往高廠房總裝間,並在活動發射平台上進行對接、總裝、綜合測試等工作,之後,運輸車將活動發射平台和測試好的火箭/ 航天器一並送往發射場區,在活動發射平台停放好後,運輸車又回到服務塔停放場,將活動服務塔送至發射台,進行發射前的測試、加註並安放火工品,臨發射前將活動服務塔撤出放回停放場,發射完後又用運輸車將活動發射平台送回飛行器裝配大樓。
卡角的發射控制中心
卡角的發射控制中心建在卡角工業區東北角,與最後的發射場相距約2.5公里,由控制顯示系統、音頻通信系統、可變程序轉換系統、氣象預報系統、總配線架信號分配系統和發射場測量設備控制系統組成。
控制顯示系統該系統包括電視監視設備、控制台、顯示器、標圖板和記錄設備等。可分成主操作區、4個輔助操作區。主操作區用來指揮整個發射場的試驗工作,顯示發射場各點、站的工作狀態、軌道數據和計時信號。輔助操作區用來控制發射操作以外的工作。
音頻通信系統由直接話路,火箭測試設備技術操作的測量通信網路,控制台的監視輸入網路,聲響發射計時系統以及當地的電話、廣播系統等組成。
可變程序轉換系統系統主要部件有用於直通電話點-點線路可變程序轉換器、火箭操作內部通信系統和火箭測試設備技術操作通信系統的測量網線路可變程序轉換器、控制台和外用設備。它的作用是使發射場工作的音頻通信能夠進行快速轉換。
氣象預報系統它的作用是提供狂風、閃電和大雨警報,作出毒性燃料和放射性材料的擴散預報,為發射任務提供氣象預報。
總配線架信號分配系統它的作用是接收所有傳送到發射控制中心的外部信息,並將其分配到各顯示器。
發射場測量設備控制系統這是一種數字式監視控制通信系統。系統本身具有自檢能力。
卡角的地面跟蹤系統
卡角的地面跟蹤系統由一系列的跟蹤站和跟蹤船組成(跟蹤站見表1)。
一般地說,一個典型的地面跟蹤站都包括如下幾個部分:光學跟蹤儀、測量雷達、遙測接收機站、通信設備、控制指令發射機、定時信號發生器、氣象站。卡角的地面跟蹤系統用於為卡角的發射工作提供軌道數據、氣象數據,校準儀器系統和進行通信中繼等工作。
除上述的跟蹤站外,卡角的跟蹤系統還包括若干測量船和測量飛機。這些船通常位於阿森松島和非洲東海岸之間,成為最南面的跟蹤站。此船能跟蹤地球衛星和少量的星際探測器,主要的跟蹤任務是搜集再入飛行器的數據,這種測量跟蹤船配備有C波段、X波段和L波段雷達,能以多頻技術跟蹤多個目標。
這樣,一系列的跟蹤站、靶場測量船和測量飛機,可將該靶場伸展到非洲好望角以東洋面,從而可以不受限制地跟蹤空間發射目標。
⑵ 請問肯尼迪航天中心與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是一個地方嗎
不是一個地方,都在卡納維爾角,但具體位置不同。
卡納維爾角發射場(導彈試驗)
1949年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在卡納維爾角設立了實驗導彈的聯合長距離試驗場
1951年美國空軍在巴那那河海軍空軍基地(Banana River Naval Air Station)附近建立了空軍導彈測試中心
1958年國家航空航天局成立,卡納維爾角被改造為一個重要發射場。
肯尼迪航天中心(阿波羅計劃)
1962年國家航空航天局購買340平方公里土地,並從州政府獲得了226平方公里土地。
1962年7月這里被命名為發射操作中心。
1963年11月為紀念剛剛被刺殺的約翰·肯尼迪總統它被改名為約翰·肯尼迪航天中心。
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四個部分組成,工業區、39號發射中心和它的兩個發射場LC-39A和LC-39B、飛行器組裝建築物和參觀者中心。
1969年6月16日土星5號運載火箭搭載阿波羅11號,從LC-39A發射升空
總結:卡納維爾角發射場 和 肯尼迪航天中心 都位於卡納維爾角。但是具體位置不同。
肯尼迪航天中心下只有兩個發射場,而卡納維爾角發射場下有非常多的發射場(大概22+,且部分已經廢棄)
LC-39A發射場在2014年被SpaceX公司租用,租期20年
⑶ 認真幫忙翻譯三句話,一定有採納 其中:Cape Canaveral[航] 卡納維拉爾角(位於美國)
哈佛的教育無法與家庭的安寧相提並論。繼續開發微軟軟體不能讓我們回更好地感受父答母是如何相愛的。家庭的關愛,對一個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就像卡納拉維爾角是月球登陸的起點一樣。
[卡納拉維爾角,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所有載人的航天器都是從這里發射升空的。]
⑷ 卡納維拉爾角為什麼被選作發射場地
卡納維拉爾角作為軍民兩用航天發射基地,之所以被選作發射場地,是因為這里的緯度較低,向東發射火箭,可利用地球自轉的附加速度,幫助衛星入軌。
⑸ 奧蘭多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卡納維拉爾角所在地是眾人皆知的航空海岸,附近有肯尼迪航天中心和卡納維拉爾空軍基地,美國的太空梭都是從這兩個地方發射升空的,所以卡納維拉爾角成了它們的代名詞。卡納維拉爾角東部靠近梅里特島(Merritt Island),之間被巴納納河分開。 這里還有一座燈塔和卡納維拉爾港,城區在卡納維拉爾角南面幾英里遠的地方。此外本地還有一個蚊子潟湖(Mosquito Lagoon),印第安河,梅里特島,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卡納維拉爾國家海岸。 1950年6月24日,美國第一艘火箭「豐收8號」在卡納維拉爾角第三發射平台順利升空。1959年2月6日在此地成功地進行了提坦(Titan)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所有載人的航天器都是從這里發射升空的。 卡納維拉爾角之所以被選中作為火箭發射基地主要是因為可以更好地利用地球的自轉,在赤道附近由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最大,要想利用這股離心力,火箭升空後必須向東飛行同地球的自轉方向保持一致。另一種考慮是如果發生意外,火箭飛行的下程是人口稀少的地區,不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失事火箭掉入大海是最好的結果。 盡管美國有很多的地方靠近赤道,並且臨近大洋,比如夏威夷和波多黎各等等,但是佛羅里達同它們相比有非常便利的後勤與運輸條件。卡納維拉爾角的最尖端就是空軍基地。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⑹ 卡納維拉角的有利地理條件
卡納維拉爾角所在地是眾人皆知的航空海岸,附近有肯尼迪航天中心和卡納維拉爾回空軍基地,美國的答太空梭都是從這兩個地方發射升空的,所以卡納維拉爾角成了它們的代名詞。卡納維拉爾角東部靠近梅里特島(Merritt Island),之間被巴納納河分開。
⑺ 卡納維拉爾角的概況
這里還有一座燈塔和卡納維拉爾港,城區在卡納維拉爾角南面幾英里遠的地方。此版外本地還有權一個蚊子澙湖(Mosquito Lagoon),印第安河,梅里特島,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卡納維拉爾國家海岸。
1950年6月24日,美國第一艘火箭「豐收8號」在卡納維拉爾角第三發射平台順利升空。1959年2月6日在此地成功地進行了提坦(Titan)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所有載人的航天器都是從這里發射升空的。
卡納維拉爾角之所以被選中作為火箭發射基地主要是因為可以更好地利用地球的自轉,在赤道附近由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最大,要想利用這股離心力,火箭升空後必須向東飛行同地球的自轉方向保持一致。另一種考慮是如果發生意外,火箭飛行的下程是人口稀少的地區,不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失事火箭掉入大海是最好的結果。
盡管美國有很多的地方靠近赤道,並且臨近大洋,比如夏威夷和波多黎各等等,但是佛羅里達同它們相比有非常便利的後勤與運輸條件。卡納維拉爾角的最尖端就是空軍基地。
⑻ 卡納維拉爾角是什麼時候成為美國導彈發射基地的
卡納維拉爾角作抄為美國的太空基地已襲有50多年歷史。1949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決定將卡納維拉爾角作為美國導彈發射基地。此後的十多年中,這里一直由美國國防部下屬的部門使用,1962年美國宇航局進駐,卡納維拉爾角才成為軍民兩用航天發射基地。
⑼ 卡納維拉爾角被選為衛星發射基地,並與12月22日19時整發射衛星,其有利的地理條件是
卡納維爾角之所以抄被選中作為火箭發射基地主要是因為可以更好地利用地球的自轉,在赤道附近由地球自轉產生的線速度最大,可以提供火箭部分初動能以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要想利用這種優勢,火箭升空後必須向東飛行同地球的自轉方向保持一致。
另一種考慮是如果發生意外,火箭飛行的下程是人口稀少的地區,不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失事火箭掉入大海是最好的結果。
盡管美國有很多的地方靠近赤道,並且臨近大洋,比如夏威夷和波多黎各等等,但是佛羅里達同它們相比有非常便利的後勤與運輸條件。卡納維爾角的最尖端就是空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