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七年級下冊地理歐洲西部教學反思

七年級下冊地理歐洲西部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1-02-27 08:42:13

Ⅰ 晉教版七年級地理教學下冊第一章教學反思

1、初步培養學生對地理的探索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從而使學生注意身邊的地理版知識權、動態的地理知識、發展中的地理知識。

2、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

3、理論聯系實際、靈活運用地理知識解釋、解決日常生活、經濟建設、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問題。

4、使學生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認識到地理知識就在大家身邊,學習地理知識,能增強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懂得學習地理的認識到地圖對於地理學習的重要性。 聯系身邊的現象來了解地理事物認識

Ⅱ 七年級下冊地理歐洲西部關於工業,農業知識點

歐洲西部
主要國家及其首都。四大半島,兩大山脈,主要的內海有波羅的海和黑海;邊緣海有北海和比斯開灣;地中海位於亞、歐、非之間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多瑙河,萊茵河(以西為西歐平原,以東為波德平原),易北河,泰晤士河大不列顛島,冰島,愛爾蘭島,愛琴海
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冰島,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奧地利及其首都,鹿特丹,漢堡,馬賽
一、歐洲西部
1、自然環境
(1)位置范圍
歐洲西半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分為北歐、西歐、中歐、南歐四部
(2)海岸線曲折
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島、島嶼和海灣。主要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南部有巴爾干、亞平寧、伊比利亞,主要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面的黑海,邊緣海有北海,比斯開灣是著名的海灣,世界上最大的海港,荷蘭的鹿特丹。
(3)地形
平原、山地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平原:北海、波羅的海沿岸,萊茵河以東波德平原、以西西歐平原 分布

山地: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勃郎峰本區最高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為什麼多湖泊?為什麼西歐河流流經國家多?
答:深受冰川影響,湖泊眾多。西歐國家國土面積狹小。
湖泊:西北部和阿爾卑斯山脈兩側(多為冰川作用形成)湖泊多——「千湖之國」芬蘭;峽灣海岸——挪威沿海
平原呈波狀起伏——波德平原;阿爾卑斯山脈兩側散布的湖泊
河流特徵及成因:流量穩定,季節變化小,水流平穩,河道寬闊;河網較密,水量充沛,長河較少 為什麼歐洲西部的河流通航里程較長?
答:由於歐洲西部氣候海洋性明顯,降水較多,且季節分配均勻,使該地區河流的水量較大,流量穩定,汛期不明顯,非常利於航運。
河網密布,水量充沛,為什麼沒有大江大河?為什麼水量充沛?為什麼河網密集? 答:歐洲面積狹小所以沒有大江大河。
多瑙河發源於德國山地,由西向東流經: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等9國。注入黑海。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萊茵河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北麓,流經魯爾區航運便利,最終注入北海。萊茵河世界航運最繁忙,貨運量在世界上僅次於密西西比河
(4)深受大西洋影響的氣候特徵:海洋性特徵顯著
東西差異:西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差異;北部是極地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氣候成因:西歐位於40-60°N之間,受西風帶的控制;平原多,山脈是東西走向,海岸線曲折有利於西風進入;北大西洋暖流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所以西歐形成了冬暖夏涼降水均勻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經濟發達地區:對外貿易發達,其中德國居第一位。密集的工業地帶呈「十」字型
西歐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進口:原料、燃料、糧食;出口:工業製成品。
西歐傳統的畜牧業:氣候和地形利於牧草的生長,所以畜牧業發達,歐洲人愛吃牛羊肉。

Ⅲ 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八單元 歐洲西部的課件

1.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

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是歐洲西部的突出特徵。教材由此作為切入點,而沒有像傳統教材那樣從系統介紹本區的自然地理特徵入手,體現了編寫者力求突出重點,而不求面面俱到的特點。

同時,歐洲西部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巨大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是推動歐洲各國求同存異,走向聯合的動力。因此,突出介紹歐盟這個組織,將歐洲西部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從中窺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極具現實意義。

以經濟特徵為中心,以自然環境為背景;突出區域共性,略寫各國差異,也是這段教材編寫的獨到之處。

2.關於歐盟

為什麼要建立歐洲聯盟?歐盟給本區的人民帶來了哪些利益?對這些內容,教材的介紹相當簡潔,主要是通過一幅示意圖加以說明,迴避了復雜的政治因素和國際經濟關系背景。從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角度來體現歐盟的作用,十分符合初一學生的認識水平。

示意圖從5個方面說明了歐盟的作用。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歐盟已建立了關稅同盟,實行共同外貿、農業和漁業政策,創立了歐洲貨幣體系,建立了總預算制度。1993年1月統一大市場正式啟動,基本實現了商品、人員、資本和服務的自由流通。在歐盟成員國,汽車司機過境不必辦稅務手續,人們可自由越境采購、旅遊、工作和退休。一個長達3萬多千米的公路網連通歐盟各國。1997年10月,歐盟15國簽署了《阿姆斯特丹條約》,在加強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及內政司法合作方面取得進展。1999年1月1日歐元已如期啟動。一個沒有國界的大歐洲已逐漸形成。

歐盟的建立對於歐洲各國擴大經濟市場,降低成本,減少繁瑣手續,推動科技發展,促進內外貿易發展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從此,歐洲各國可以以同一種聲音在世界舞台上發言,形成同一種勢力與美國代表的世界強勢集團抗衡,成為世界政治、經濟領域不可小視的力量。而這正是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做到的。因此,對於歐洲西部,聯合才能受益。

3.製造業為主的工業

這是除日本外,本教材介紹到的第二個經濟發達地區,其經濟發展特徵既具有發達國家的共性,又具有區域個性。本課教材重點介紹其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方面,以加深學生對發達國家的了解。

歐洲地區經濟發達首先表現為工業發達。在工業方面,本區可圈可點之處很多。例如,從歷史上看,這里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從生產力發展水平上看,德、法、英等國已進入後工業化階段;從部門結構看,製造業比重高,采礦業比重低,傳統製造業比重在減少,尖端工業占優勢;從對外貿易水平看,歐洲西部向發展中國家出口高科技工業產品(如計算機、飛機、汽車、通信工具、精密儀器、高級機電產品、化工產品、成套設備等),附加值高的輕工業產品(如高檔時裝、香水、家用電器等生活消費品),以及深加工的農產品(如高檔食品、飲料和酒類、優質水果和花卉、乳肉製品等)。從國外進口價格較低的原材料、燃料和糧食,大量出口工業製成品,為歐洲西部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由於製造業比重高是發達國家經濟的重要特徵,也是發達國家工業區別於發展中國家工業的主要特徵,所以本段教材以此為標題。

4.傳統的畜牧業

一般教材在編寫農牧業內容時往往從自然環境條件入手,進一步介紹經濟的發展情況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本教材採用了倒敘的方法,從人們的日常飲食習慣特點出發,引入歐洲發達的畜牧業;進而引導學生從氣候條件、地形條件分析本區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又從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本區的氣候成因。由表及裡,如抽絲剝繭,突出了以人地關系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圖8.19「歐洲人飲食結構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以框圖的形式直觀的表示了歐洲人飲食習慣與自然環境影響的相關性。

歐洲農業結構多是種植業與畜牧業相結合,以畜牧業為主。這不僅因這里發展畜牧業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也因為深加工後的各種畜產品的附加值遠高於種植業,在國際市場上可獲得更高的利潤。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專門化和社會化,畜牧業產值高於種植業,經深加工的農牧產品出口多於初級農產品,多數地區的種植業服務於畜牧業(飼料種植業比重大),而農業從業人口往往較少,都是發達國家農業區別於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特徵。歐洲各國在這些方面具有典型性。P62課文和閱讀材料反映了這方面的內容。

5.繁榮的旅遊業

旅遊業目前是世界經濟中創匯最高的行業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就業部門。而目前,歐洲是最受世界各國旅遊者青睞的地區,1991年去歐洲的遊客佔世界遊客總數的61.6%。

Ⅳ 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自我評價與反思答案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下冊課本中的案例有些並不符合地方學生的經驗基礎。 因此, 教師很有必要根據地方特 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
反思二:學生活動要有「質」,即體現思維性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但如果課堂活 動有量無質,則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盡。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恐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只 有熱鬧的場景, 很難有真正的思維活動。 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采 取的教學方式,因此流於形式的「活動」是形同虛設的。為了能使全員參與課堂活動並提高 其有效性,教師應努力提高活動的 「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 經驗水平; 情境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 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意適時評價。
反思三:轉換傳統的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 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 這一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 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 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 利於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

Ⅳ 地理書上的活動題答案、初一下歐洲西部的

第一個活動抄題2、歐盟在世界的經濟地位:進出口額佔世界第一位,超過了中、日、美三國總和
第二個活動題英國中部、南部,法國東北部、義大利北部、德國西部
第三個活動題1、(1)、主要平原 西歐平原、波德平原等
主要山脈 比利牛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喀爾巴阡山脈等
(2)、地形特點:地勢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廣闊。地勢和山脈走向皆利於大西洋暖濕氣流深入,從而導致全年濕潤的氣候
(3)、草場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
2、(1)、北溫帶
(2)、終年溫暖濕潤
(3)、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差小,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
(4)、冬無酷寒,夏無炎熱,全年的降水均勻。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