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

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

發布時間: 2021-02-26 22:53:39

㈠ 著名的中國現代氣象學,地理學家有哪些

竺可楨中國近代抄地理 學的奠基人
符淙斌符淙斌,氣候學家,最早參與開拓全球變化科學領域的中國學者之一
吳國雄吳國雄,大氣動力學和氣候動力學家。 中國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既具有很高的數理和動力學造詣,又具有豐富的實際天氣經驗的學者之一。

㈡ 我國最著名的氣象學學家是誰

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㈢ 竺可楨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

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是竺可楨。

竺可楨(1890.3.7—1974.2.7),中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內家,當代著名的地容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 學的奠基人。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被尊為中國高校四大校長之一;1949年以後,他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開辟了自然資源綜合考察事業。他從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對每天的天氣與物候均有記載,共300餘萬字。論文有《遠東台風的新分類》、《台風的源地和轉向》、《東南季風與中國雨量》、《中國氣侯區域論》、《一年內生物物侯推移的原動力》以及《中國近五千年來氣侯變遷的初步研究》等。

㈣ 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有哪些

竺可楨竺可楨(1890.3.7—1974.2.7),中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 學的奠基人。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被尊為中國高校四大校長之一;1949年以後,他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開辟了自然資源綜合考察事業。他從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對每天的天氣與物候均有記載,共300餘萬字。論文有《遠東台風的新分類》、《台風的源地和轉向》、《東南季風與中國雨量》、《中國氣侯區域論》、《一年內生物物侯推移的原動力》以及《中國近五千年來氣侯變遷的初步研究》等。

符淙斌符淙斌,氣候學家,作為最早參與開拓全球變化科學領域的中國學者之一,為我國全球變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塗長望塗長望 (已故) 氣象學家。湖北武漢人。

吳國雄吳國雄,大氣動力學和氣候動力學家。廣東潮陽人。1966年畢業於南京氣象學院。1983年獲英國倫敦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既具有很高的數理和動力學造詣,又具有豐富的實際天氣經驗的學者之一。提出濕傾斜渦度發展理論(SVD)和全型垂直渦度方程。運用上述理論,成功地揭示青藏高原西南渦和夏季江淮流域的暴雨發展機理,揭示副熱帶高壓形態變異的成因。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學者關於青藏高原對大氣環流和天氣氣候影響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把亞洲季風爆發分為三個階段。證明由於中高緯度的強地轉性和斜壓性使其海氣相互作用的特徵與熱帶顯著不同。首次用數值模式提出厄爾尼諾影響台風的機制,得到國際上的高度評價。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葉篤正葉篤正(1916年2月——)男,出生於天津市,1948年11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室主任,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現任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美國氣象學會榮譽會員;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會員;芬蘭科學院外籍院士;曾在許多國際國內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是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丑紀范丑紀范,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崇銀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1940年4月15日出生於四川達州,長期從事氣象研究工作,在熱帶氣象學、大氣低頻振盪動力學以及ENSO循環動力學等大氣科學前沿領域內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現任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教授,中國氣候研究委員會(WCRP中國委員會)主席。

秦大河秦大河,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原中國氣象局局長。

陶詩言陶詩言,氣象學家、大氣物理學家。他在東亞大氣環流、季風天氣氣候、寒潮和暴雨預報、衛星氣象應用等方面卓越的研究成果,在中國外氣象界享有崇高的威望。20世紀50年代初,他和顧震潮共同主持中國第一個天氣分析預報中心,建立了各種天氣預報方法,是新中國氣象預報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多次在重大天氣事件的預報和國防科學試驗的氣象保障預報中,出色地完成任務。1977年後,在他的努力下,許多國際合作計劃和項目得以形成和順利進行。他培養造就了一批大氣科學的專門人才。發表的《中國冬季寒潮前後天氣型式轉變過程的研究》、《長江中上游暴雨分析和預報》等專著堪稱經典。

伍榮生伍榮生,中國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5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氣象系。專於大氣波動與動力學研究。撰有論文《大地形與擾動不穩定》等。

周秀驥周秀驥,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我國現代大氣物理學創建人之一。

曾慶存曾慶存,氣象學家,廣東陽江人。從事大氣動力學、數值天氣預報理論、理論和計算地球流體力學、氣候數值模擬、衛星氣象學方法和大氣遙感測量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地轉適應過程理論和關於大氣擾動演變過程的波包動力學理論,在國內外廣為引用。在數值天氣預報中設計的半隱式差分格式,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的方法之一,至今仍在使用。

陳聯壽陳聯壽,氣象學專家,曾任中央氣象台台長、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長。

丁一匯丁一匯,出生於上海,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和主持編寫IPCC第一、二、三、四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是國際上氣候變化研究領域中有影響、有貢獻的科學家之一。

李澤椿李澤椿,天氣動力和數值預報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1965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現任北京氣象學會理事長、北京市科協常務理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與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

許健民許健民,衛星氣象專家。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總工程師。

張德二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古氣候研究室主任、氣候變化研究首席專家張德二,江蘇鎮江人。長期從事氣候變化研究在歷史氣候變遷規律、特徵,高分辨歷史氣候序列和氣候圖復原、古環境演變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在第四紀古環境研究方面有一定國際聲譽。

顧震潮顧震潮(1920-1976),大學物理學家。上海市人。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院。1947年留學瑞典。1950年回國。歷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建國初期,與陶詩言共同領導了中國聯合大學分析預報中心的工作,多次准確預報了洪水的暴發。開創了中國數值天氣預報工作。六十年代為原子彈和導彈試驗的氣象保證作出貢獻,曾立一等功。開創了中國大氣物理學的研究領域。先後建立了雲物理學、雷達氣象、大氣探測。實驗氣象和大氣湍流等分支學科。著有《雲物理學》。

黃榮輝著名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兼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2002年-2010年任中國氣象學會副理事長。

林之光林之光,男,1936年1月生,江蘇太倉市人。中國氣象研究院研究員。

雷雨順雷雨順,1965年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研究生畢業。曾主持將能量天氣學理論應用於暴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研究,形成一套較有成效的天氣分析預測方法。該項研究1982年獲國家科委、國家農委頒發的成果推廣獎。

孫照渤孫照渤教授,博士生導師,1967年畢業於南京氣象學院天氣動力學專業。1972年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原南京氣象學院)工作,先後任氣象系副主任、主任,南京氣象學院副院長、院長,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長。現任世界氣象組織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大氣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氣象學會常務理事、國家氣候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國家重點實驗室(LASG)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

朱抱真朱抱真,天氣動力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得出了北半球的熱源分布,並提出大地形和熱源共同形成定常槽脊的理論。

朱炳海朱炳海,江蘇江陰人。1932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地理系。建國後,歷任南京大學教授、氣象系主任。撰有論文《中國鋒之消長與氣候》,編著有《氣象學》、《中國氣候》、《天氣諺語》。

㈤ 誰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

竺可楨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
竺可楨(1890.3.7-1974.2.7),字藕回舫,浙江省紹興縣東答關鎮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
1910年,竺可楨公費留美學習,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0年秋應聘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34年竺可楨與翁文灝、張其昀共同成立中國地理學會。1936年4月,他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歷時1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

㈥ 新中國成立的第一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有哪些

地質學家李四光、
氣象學家竺可楨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中國著名音樂家、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的創建者之一。東北地質學院(現為吉林大學地學部)的首任院長。
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並獲博士學位。首創地質力學。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部部長等職。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著作有《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等。為中國甩掉「貧油」帽子,創立地質力學理論和中國「兩彈」的研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竺可楨(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楨考入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1] 學習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楨公費留美學習,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0年秋應聘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34年竺可楨與翁文灝、張其昀共同成立中國地理學會。1936年4月,他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歷時1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

㈦ 著名的中國現代氣象學、地理學家有哪些

地質學家李四光、氣象學家竺可楨、數學家華羅庚、物理學家吳有訓、專醫學家林巧稚、屬天文學家張鈺哲、化工學家侯德榜、農學家丁穎、數學家熊慶來、微生物學家湯飛凡、內科專家張孝騫、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學家梁希、橋梁學家茅以升、物理學家嚴濟慈和物理學家周培源等。

㈧ 誰是著名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學家也是氣候變化研究的七先驅者

竺可楨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

㈨ 誰是當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他先後創立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理學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

竺可楨!

竺可楨(1890.3.7—1974.2.7),又名紹榮,字藕舫,漢族,浙江上虞人。中國卓越的科學家版和教育家,當權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被尊為中國高校四大校長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楨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㈩ 氣候學家和氣象學家之間主要區別是什麼

研究對象就不一樣
氣象學家研究的是短期的天氣和氣候要素
氣候學家研究的是長期的氣候
相比來說,全球氣候變化是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氣候學家相比而言更專業一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