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教學情景的1創設

地理教學情景的1創設

發布時間: 2021-02-26 20:51:17

Ⅰ 怎樣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

高中地理新課程用課程標准取代了過去的教學大綱,不再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程和方法,只規定期望學生所能達成的學習結果。統一的課程標准,多版本的教材,這樣的改變就更加突出了教學的實踐性和探究性,教材中的多種學生活動和案例探究就能更多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僅如此,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所選教材,運用多種課堂教學方法。教師如何創設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來指導學生活動,讓學生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是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可是怎樣才能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呢?我們有以下幾個選擇。
一、就事論事——挖掘和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地理設置情境
俄國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其實教學也是如此。
創設地理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學會用智慧的雙眼去探索發現生活中真實的、鮮活的地理,讓學生在探索發現的過程中認識到地理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教學取材於生活,升華於生活,就更能體現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思考身邊地理事件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講解全球氣候變化時,就可以引用島國吐瓦魯舉國搬遷的事件。由於吐瓦魯大部分土地已經被海水淹沒,導致很多居民流離失所。為此,吐瓦魯政府不得不向紐西蘭政府發出請求,希望紐西蘭政府能夠接受3000名吐瓦魯居民前往定居。
其次,教師在創設地理教學情境時,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和經驗。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接知如接枝」。有效的教學應當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的基礎之上,學習新的知識,讓地理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卻又高於學生生活。例如,在講解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時,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投影儀顯示一張著名的新聞圖片,講述關於水資源不合理利用的故事,指出目前世界范圍內每8秒就有一個兒童因喝不到飲用水而死亡,引導學生思考人類與水資源的關系,讓學生了解水資源對於人類發展的意義。
二、關注問題——合理創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情境。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創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情境,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教學藝術。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問題,不僅能夠體現地理教學情境的價值,還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是,什麼樣的問題情境才能取得這樣的效果呢?這就要求教師在創設問題時,注重問題的目的性、適應性、創新性和層次性。
目的性要求提問要帶有一定的目的,問題應與教學目標相結合,不能隨意而盲目。適應性需要問題的難易程度能夠適合全班大多數學生的思維水平,如果老師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學生則無需動腦;如果過於深奧,學生則無從動腦;如果不痛不癢,學生就無意動腦。創新性是指問題的設計要奇特、新穎對學生有吸引力。層次性要求問題要有一定的延伸度,通過層層遞進啟發學生思維,深入探討地理問題的核心內容。比如在講解自然災害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用「5.12」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日本海嘯、北京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通過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展示各種自然災害產生的巨大破壞力,讓學生在震驚的同時進一步思考自然災害的成因,主要的分布地區和有效的自救措施。
三、不拘一格——運用多種形式創設地理教學情境
除了提問,在地理課堂中還可以採用搶答、競賽、表演等多種形式來創設教學情境。課堂教學是一個變化萬千、充滿活力的過程。
多樣的教學形式不但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與團結協作精神,鍛煉學生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
例如在講授陸地自然帶時,教師在課前收集一些比較常見的具有特色的陸地自然帶景觀圖片,在上課時一一展示出來讓學生搶答每張圖片上的自然帶類別,並說出分布地區和判斷依據。又如在講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時,將學生分組進行積分競賽,說出自己所記住的氣候類型的名稱、分布、特徵和成因,按照積分多少排列優秀學習小組。在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中,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政府官員、當地居民、商業伐木公司老闆,從多種角度展示不同利益下各種人士對雨林開發的不同看法。這樣的地理課堂充滿了活力,呈現出勃勃生機,學生才能對當堂知識的理解、掌握更深刻、更牢固。
四、物盡其用——利用多媒體創設地理教學情境
多媒體一直是教師們的教學利器。作為一名教師,沒有人會拒絕使用多媒體,多媒體教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採用。它能將教材中靜態的文字、圖片轉變成動態的視頻,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充分發揮想像思維,拓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強調了情境教學的形象性,促進學生由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的轉化,幫助學生實現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如在講授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時,教師可將教材中圖片「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用flash製作成動畫,將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位置,方向,節氣名稱和日期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觀察動畫的同時,自己總結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總之,地理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是新課程教學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其方法是多種多樣、形式豐富多彩的。當然,要創設有價值、有意義的地理教學情景,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能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必能使情境教學在地理課堂中大放異彩!

Ⅱ 地理教學情境設計應注意什麼問題


結合教學實踐,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情境的創設要有真專實性、科學性。情境所屬創設的應符合客觀現實,不能為教學的需要而「假造」情境。地理知識科學性很強,在創設情境時,創設的地理教學情境、現實情境二者應不相悖。
第二是情境的創設要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緊密配合。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進行情境創設,要逐漸拓展延伸,控制情境導入的節奏。還要區分清目的和手段的關系。情境創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應對情境本身作過多的具體描述和渲染,以免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三是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由於不同年級學生知識經驗、思維、語言各方面水平不同,可根據教學任務,創設他們既能感知又能接受的情境,既不能超越學生的心理范圍,也不能超越學生的知識水平,讓學生無所適從,又要具有經驗和經歷的難度值,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潛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開發。

Ⅲ 淺議在地理教學中怎樣創設教學情境

興趣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老師。而創設教學情境則是激回發學生學答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就是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Ⅳ 地理教學中如何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達爾文在自傳中寫到:「沉溺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版會主動而深入了解任權何復雜的問題。」興趣是學習之母,也是一切教學的出發點。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受和情緒體驗,激發起他們對於復雜的地理現象及其內在規律的認知興趣,發展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及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值得每位地理教師思考的重要問題。常言道:「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是決定一節課上得成功與否,同時也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熱情和慾望。

Ⅳ 如何創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吸引學生

生活實際,是學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興趣的。許多地理課的內容都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如人類面臨的水資源危機、天氣的變化等,如QQ農場、漂流瓶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適當地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就可以讓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中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結合課本知識,適時提醒學生注意收聽、收看電視台的天氣預報,然後指導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觀察、分析實際天氣的變化過程及其原因。如冬天強冷空氣南下過程出現的一系列天氣變化,又如北方大風揚沙、南方的寒潮等天氣,教師把它與教材中所描述的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的天氣變化情況進行深入地分析比較,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天氣現象的關心與探究的興趣。更有意義的是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可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學科屬於邊緣性學科,即包括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內容,是研究人類生存環境及人類與其生活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地理學的內容和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因此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特點。例如講到自然條件對建築的影響時,可以聯系城市建築,對比各地不同的建築風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講解,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相互關聯性。再如環境問題一章,學生們生活在城市當中,對身邊的環境問題非常熟悉,通過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的情境創設,可以既完成了知識目標,又達到了非常好的德育目標。實踐證明,通過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會使教學效果非常突出。

Ⅵ 淺談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創設情境

一、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是教師通過創設激發能內引起學生學習興容趣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性的策略,它適用於課堂教學各環節。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動機;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啟發教學。
二、創設多媒體情境
利用多媒體的攝像聲像結合的功能,可以將十分遙遠、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非常清晰地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再結合有關必要的解說和優美音樂,使學生能身臨其境,產生情感效應。
三、創設活動情境
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標准,充分挖掘地理課程資源來創設活動情境,有針對性的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實踐活動,使學生切身體會地理知識產生的過程,內化地理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四、創設生活情境
教學要從學習者的已有經驗開始,一個人對某事物興趣的大小,往往與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實際中運用有關,包括學生的知識實際,生活、生產的實際,國內、國外的實際,當地、當時的實際。這是盡力把地理課上「活」,使學生易於理解接受,並產生興趣的重要條件。

Ⅶ 地理教學如何創設問題情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在數學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數學素材,創設一個適合教學和兒童發展需要的情境,已成了廣大教師的共識.但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由於諸多原因,情境創設往往「變味」、「走調」,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唐代詩人杜牧有句名言:「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說學習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顧形式上熱熱鬧鬧,要尋根究底.情境不應只是絢麗多彩的動態畫面或活潑多樣的操作活動,其要害是必須暗含著數學問題.能激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發展能力和智力.
(一) 從教學與生活的結合點入手,創設情景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來創設情景,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重要性,又有利於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例如: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一課時,創設了「飲料配製」這一教學情景,課伊始,教師提問:同學們喜歡喝飲料嗎?都喜歡喝哪一種飲料?學生都說喜歡並紛紛說出自己喜歡喝的飲料,這時教師接著問:那你喝過自己配製的飲料嗎學生都說沒喝過.這時教師因勢利導:這節課我們就自己動手配製飲料.配好之後,教師讓學生品嘗一下自己配製的飲料,由於配製的時候沒有按照一定的比例,所以自然發出「好喝」、「太甜了」、「太淡了」的說法.這時教師抓住時機,要求學生互換手中的飲料,再次品嘗,學生又會發現同桌配製的飲料和自己配製的飲料味道不一樣,並能找出原因「同桌同學的飲料粉放得太多了」或「水放得太多了」等等.這時教師及時引導:要配製出好喝的、可口的飲料,水和飲料粉一定要適度,現在就請同學們重新再配製一次.並想一想,應該放幾份飲料粉,幾份水配出來的飲料才好喝.這時小組合作,共同動手配製飲料.這樣的教學情景,不但與生活息息相關,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高度的關注和興趣,而且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沿著有關問題的解決生動地展開,學生始終懷著極大的興趣主動地探究、討論、合作,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
(二)利用問題探究,創設情景
適宜的情景一般總是跟著實際問題的解決聯系在一起的.利用問題探究來設置教學情景,便於展開探究、討論、理解或問題解決等活動,是數學適用的設置情景的有效方法.如教學「求圓柱的體積」,有人在引導學生探究體積公式時,有步驟地創設了如下的問題情景:第一步,能求出圓柱體玻璃容器中水的體積嗎?學生對此興趣盎然,卻一時難以說出答案.一個學生試著說,可以將「圓柱體的水」倒入長方體容器中,再分別量出長、寬、高,計算體積.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第二步,師順水推舟,問:如果將「圓柱體的水」換成「圓柱體的膠泥」,又該怎樣計算它的體積呢?這一問題激發了孩子們的驚奇感.經過思考,同學們以為可以將它捏成長方體,體積就可以求出來了.第三步,教師的問題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圓柱體木塊,你能計算出它的體積嗎?木塊既不能倒,又不能捏,又遇到了新的難題.學生思考後,認為可以將它浸在長方體容器的水中,用測量因此而排出同體積的水的辦法來測知.正當學生思維活躍,為解決問題而高興時,教師展示問題的焦點,如果是劇院門口兩旁的圓柱體水泥柱子,你能想辦法計算嗎?這時學生深切地感受到:①必須要有一個計算圓柱體積的公式;②這個公式可以從長方體體積與圓柱體體積的關系中尋找.教師的一系列問題,不但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主動探究,最終使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在學生的手中「誕生」了.
(三)利用認知矛盾,創設情景
新舊知識的矛盾,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的矛盾,直覺常識與客觀事實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學習願望,形成積極的認知氛圍,因而都是用於設置教學情景的好素材.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有這樣一個情景設計:「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們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又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學生依次回答後,教師說:「同學們,一般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剛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們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這時,教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地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貫穿整節課的始終.這種情景設計,利用了學生認知因素之間的不協調,不僅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感環境調動學生積極思維,而且,它還同時引入了該課的重點和難點,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認識環境.
(四)利用動手操作,創設情景
著名心裡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經常讓他們動一動、分一分、畫一畫、量一量、捏一捏等,能夠促進學生多種感官活動,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我引導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通過旋轉和平移的方法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後,向學生提出:「同學們是否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其它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它的公式?」由於在「三角形

Ⅷ 地理教學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哪些

所謂地理問題情境是一種具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努力去克服(內尋找到完成任務的途容徑、方式),而又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通過努力可以克服)的地理學習情境。當學生原有的地理知識與必須掌握的地理新知識發生激烈的沖突時,就會導致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從而產生地理問題情境。由於學習的願望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的,問題情境常常對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容易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因此,這種以矛盾沖突為基礎的地理問題情境的產生與解決,就成為了地理教學過程與學生發展的驅動力。

Ⅸ 地理教師創設地理問題情景綜合能力指哪些

地理教師創設地理問題情景綜合能力指:
1.在情境中引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生動有趣,或富有新意,或懸念重重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主動進入學習狀態,在情境中導入新課,讓學生對一堂課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1在故事情境中引入新課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積極的提出問題,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的興趣,結合知識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識。
1.2在問題情境中引入新課
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科學合理的並具有一定趣味性、啟發性和吸引力的問題情境,不僅能有效的落實教學目標,甚至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深奧問題淺顯化,更好地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創造能力。
對於初中生而言,他們已經具有相當多的生活經驗,在他們的生活中,也會觀察到許多生活現象,如日常的衣、食、住、行、游等,這些都與我們的地理學科息息相關。在七年級中國地理《氣候的主要特點》中,可將學生課前網上搜集的全國各地美食、服飾、動、植物等製作成PPT展示,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如生活在南方的人們愛吃米飯,而北方人卻偏愛各類麵食?我國川、湘、黔等地方的人們為何喜歡吃辣椒?我國西北地區的人民頭上總是戴著紗巾?……這些由平時隨處可見的生活現象而產生的問題,將會充分激起學生的熱情,課堂討論的氣氛也會變得很熱烈,學生的上課情緒也將高漲起來,對相關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