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上教版六年級第一學期地理考試

上教版六年級第一學期地理考試

發布時間: 2021-02-26 12:23:26

① 人教版六年級上學期地理期末試題

網路即可。

② 上教版六年級第一學期地理練習冊第一頁的景觀名稱

如果,自己有這本練習冊的話,最好將第一頁的看圖寫地理景觀也寫一下,我自然景觀指:自然形成的景觀。人文景觀指:人類自己創造的景觀。 發展緩慢:

③ 速求六年級第一學期地理考卷

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班級 姓名 成績
一. 填空題:(每空0.5分,共25分)
1.我國陸地面積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 、 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2.我國的內海,除有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所環抱的 外,還有雷州半島和海南半島之間的 等。
3.中國的人口的分布, 多, 少。
4.華北平原主要由 河, 河和海河三大河流的泥沙沖積而成,也稱 平原。 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
5.我國地勢特點是 ,大致是 。
6.我國自北向南劃分為五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 、 和 。00等溫線是 和 帶的分界線。
7.我國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 。影響我國的夏季風,既有來自太平洋的 ,也有來自印度洋的 風。
8.台風災害主要是 和 所引起的。
9.京杭運河是世界上 、 的人工運河。
10.三峽是由 、 及 組成的。
11.我國自然資源的總量 ,但 。
12.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辦法是 。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大的辦法是 。
13.我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 千瓦。居世界 位。 。
14.目前,我國水資源已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 、黃河和 的上游。
15.我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和 的平原盆地和低緩的丘陵地區。
16.我國礦產資源具有 、 的特點。
17. 、 浪費嚴重等,是我們在礦產資源的開采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主要問題。
18.我國的「三北」防護林,地跨 、 和 規模巨大。
19.我國的三大林區包括 、 和 。
20.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目前,長江幹流上已建成的大型水電站是 ,正在建設中的大型水電站是 。其發電量將為前者的 倍。
二 單項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題號寫在題目後的括弧中)(每題1分,共10分)
1. 關於華僑與華人,正確的說法是: ( )
A 長期僑居國外的中國人,稱為外籍華人。
B 已經定居國外並加入居留國國籍的,稱為華僑。
C 只要在國外居住的中國人,都稱外籍華人。
D 已經定居國外並加入居留國國籍的,稱為外籍華人。
2.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 )
A. 內蒙古高原B.黃土高原 C.雲貴高原D.青藏高原
3. 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描述的是哪一個高原。 ( )
A. 內蒙古高原B.黃土高原 C.雲貴高原D.青藏高原
4. 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 )
A 塔里木盆地 B 准噶爾盆地 C 柴達木盆地 D 吐魯番盆地
5. 河汊縱橫交織,湖盪星羅棋布是指 ( )
A 長江中下游平原 B 華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 東北平原
6 南北溫差很大,是我國哪一個季節的氣溫分布特徵 A.春B 夏 C秋 D冬 ( )
7. 我國各地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就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降水量多集中在 ( )
A 6~8 B 7~9 C 6~9 D 5~9
8.下列哪個地區在冬季受寒潮影響較小 A 新疆 B 西藏 C 內蒙 D 甘肅 ( )
9.我國最大的湖泊是:A 青海湖 B 鄱陽湖 C 洞庭湖 D 太湖 ( )
10.發源於唐古拉山脈的河流是A 長江 B 黃河 C 淮河 D 海河 ( )
三.連線題:(共10分)
1. 把下列省份與鐵礦產地連接起來。 2.將下列煤礦產地與所在省區連接起來。
河北 遷安 河南 大同
內蒙古 鞍山、本溪 山西 平頂山
遼寧 白雲鄂博 河北 徐州
四川 石祿 江蘇 開灤
海南 攀枝花 安徽 淮北
四.簡答題(10分) (共10分)
1. 我國氣候有哪些主要特徵?

2. 為什麼說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

3. 從我國土地類型的構成情況,簡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意義。

④ 求2011年上海六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考試復習資料

地球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地球的赤道半徑要比極半徑略長,我們還是把地球看成一個正球體。
地球內部的構造大致可以分為三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雖然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卻一點感覺不到地球在不停地轉動。其實,日升月落、晝夜交替,都與地球地自轉息息相關。
地球的自轉就是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的運動。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轉一周360°,需要24小時即每小時轉過經度15°。經度相差15°,時刻就相差1小時。國際上規定經度每隔15°劃分為一個時區, 全球共劃分24個時區。每隔時區都以本區位於正中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刻,這就是該時區的區時。同一時區的區時相同,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以本初子午線為中央經線的時區叫中時區。在中時區以東,一次劃分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在中時區以西,一次劃分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我國規定全國都採用東八區的區時,稱為「北京時間」。國際上規定把180度經線作為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時,日期要減去一天。而自東向西越過日界線時,日期要加上一天。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
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
公轉的軌道是近似圓形的橢圓。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66.5°的夾角,而且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的附近。
北回歸線:北緯23.5°緯線是太陽能夠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線。
南回歸線:南緯23.5°緯線是太陽能夠垂直照射的最南界線。

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陸地佔29% 海洋佔71%。

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
亞洲、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亞洲、歐洲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丘陵:坡度較緩的低矮山丘,相對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山地: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有的高達數千米,而且起伏很大。
高原:海拔一般都在1000米以上,有的高原面寬廣平坦,有的高原面起伏不平。
平原:地面比較平坦寬廣,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盆地:四周為山地或高原所環繞,中部的地勢比較低平。
亞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高原和山地約佔全州總面積的3/4。亞洲平均海拔約96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海拔高低懸殊最大的一個大洲。
歐洲平均海拔約340米,在世界各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平原約佔全州總面積的60%。
一年四季都有水的是常年河,只是在某個季節有水的是時令河;河水最終流到海洋里的是外流河,河流最終消失在沙漠、戈壁或流到沒有出口的湖泊里的,則是內流河。另外,陸地表面還有人工開鑿的運河。
世界海拔最低的湖泊:死海。
裏海:371000平方千米(亞洲、歐洲)
貝加爾湖:31500平方千米(亞洲)
蘇必利爾湖:82260平方千米(北美洲)
邊緣海位於大陸邊緣,一側以大陸為界,另一側與大洋相接。
內陸海指四周被大陸或島嶼、群島所包圍,但有狹窄水道與大洋相通的海。
海灣:洋或海伸進陸地的部分,通常三面為陸,一面為海。
海峽:兩塊陸地之間連接海或洋的狹窄水道。
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陸架、大陸坡、海溝、大洋盆地(海盆)、大洋中脊(海嶺)等等。
世界主要漁場:北海漁場、北海道漁場、秘魯漁場、紐芬蘭漁場。
災害性天氣主要指暴雨、台風、龍卷風、雷暴、寒潮、高溫、大霧等對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命財產有嚴重威脅的天氣現象。
天氣冷暖以及陰晴、風雨的變化。
氣候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氣候的主要要素:氣溫和降水。
等溫線:地圖上,把氣溫相同的各點連接起來的線。
北美洲氣候特點:(1)氣候類型復雜多樣。(2)以溫帶氣候為主。
(3)短時間內氣候變化急劇。
氣候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氣候也影響人類的生產活動。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世界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
人口自然增長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經濟發達的國家人口增長緩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增長快。當今的世界人口問題,主要是人口增長過快造成的。
根據人類的起源和身體的外部特徵,地球上的人類可以分為三個主要人種: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
自然資源:凡是直接來源於自然界,能夠為人類生產生活利用的物質和能量。
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途徑:(1)節約利用自然資源。(2)資源的重復利用。(3)重視資源的更新。(4)發展科學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

⑤ 六年級第一學期上海教育出版社,地理練習冊全部答案

我也想問!!!

⑥ 跪求上教版六年級第一學期地理練習冊答案 (追加給分)

不用標准答案,只要用心做,就是對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