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自然地理學名詞解釋辨析

自然地理學名詞解釋辨析

發布時間: 2021-02-26 05:28:16

『壹』 自然地理學名詞解釋

ENSO是厄爾尼諾(抄El`Nino)和南方濤襲動(Southern osillation)的合稱,二者有非常好的相關關系。當赤道東太平洋海溫(SST)正距平,南方濤動指數往往是負。
UNESCO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cational,Scientifi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LOICZ是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 陸海相互作用 (Land-ocean Interactions In The Coastal Zone)
GPS是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
LITHOSPHERE是岩石圈
PHYSICAL GEOGRAPHY自然地理學啊
PRIMARY PRODUCTION初級生產力
PEDOSPHERE土壤圈
BIOSPHER生物圈
PLATE TECTONICS地質構造論
COASTAL PLAIN海岸平原
EROSION侵蝕作用
BEACH海岸帶,
TIDAL FLAT潮汐平原,
METAMORPHIC ROCK變質岩

『貳』 名詞解釋:歷史自然地理

歷史自然地理學是歷史地理學的分支學科。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遷。
在時間尺度上,將研究地質時期地理環境的古地理學與研究現代自然地理環境的自然地理學相聯系,從而提供地理環境變遷的連續時間譜。由於學科的相互滲透與方法的借鑒,近年來它與古地理學在研究時段上有一定重疊。
歷史自然地理學研究的時段一般認為從人類社會生產活動能在較大范圍和較大程度上影響自然界之時起,即農業出現以後。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的變遷雖有自然原因,但人類活動是改變地理環境面貌的更活躍、更積極的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干預自然界的能力越來越強,但人類活動引起地理環境的變遷受自然地理過程基本規律的制約。
本學科分為:①綜合歷史自然地理學。從整體或系統研究環境變遷。通過復原一系列時間斷面的地理環境,建立環境變遷序列。此外,各個時期地域分異的變化、自然地理界線的變遷、各要素相互關系的歷史變化、不同地域自然地理環境變遷的對比研究等,亦為研究的重要內容;②部門歷史自然地理學。研究諸自然地理要素(氣候、地貌、植被、動物、水文、土壤)在歷史時期的變遷;③區域歷史自然地理學。以一定區域為研究范圍。綜合歷史自然地理學是建立在部門歷史自然地理學和區域歷史自然地理學的基礎上。
歷史自然地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歷史文獻與野外考察相結合,以及考古學方法、沉積物分析、孢粉分析、14C年代測定等。中國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歷史文獻,廣泛分布的古代人類活動遺跡以及類型多樣的自然地理單元,為這門學科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國外在這一領域沒有形成專門的學科,雖有一些研究,大多作為歷史人文地理的一部分。我國在這一領域研究淵源久遠,但作為一門學科在20世紀50年代末才被提出。在60年代和70年代,主要著眼於某些部門自然地理要素變遷的研究。1982年出版的《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一書,是歷史部門自然地理研究的一部總結性著作。黃土高原歷史自然地理及京津地區壞境變遷的研究,可作為歷史區域自然地理研究的代表;現正開展對歷史時期黃河流域環境變遷與下遊河道變遷的研究。某些研究者還提出建立中國的歷史時期環境變遷序列。
參考自網路:http://ke..com/view/11757586.htm?fr=aladdin

『叄』 自然地理學試卷, 求答案

一、名詞解釋
1.地理學是關於地球與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回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答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2.黃道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球相交的大圓。
3.礦物是指在各種地質作用中產生和發展著的,在一定地質和物理化學條件處於相對穩定的自然元素的單質和他們的化合物。
4.岩層在形成時,一般是水平的。岩層在構造運動作用下,因受力而發生彎曲,一個彎曲稱褶曲,如果發生的是一系列波狀的彎曲變形,就叫褶皺。
5.赤道低壓帶又稱「赤道輻合帶」、「熱帶輻合帶」、「赤道無風帶」,是南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間氣壓最低的帶區。
二、不定項選擇題
1.D;2.A;3.C;4.BCD;5.ABCD;6.C;7.B;8.A;9.C;10.AC
三、讀圖題
1.D、C
2.盆地、山地

『肆』 自然地理環境名詞解釋是什麼

自然地理環境: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

『伍』 名詞解釋:1地球表層 2自然地理環境 3自然地理學

球表層系來統(the earth surface system)是由岩土圈、大氣自圈、水圈、生物圈和人類圈所構成的地表自然社會綜合體,是人類圈與地相互作用的復合物質系統,是地球圈層結構中的特定部分,與周圍的地球圈層其他部分存在物質能量交換關系,是一個開放的復雜次級巨系統。
自然地理環境由地球表層中無機和有機的、靜態和動態的自然界各種物質和能量所組成,具有地理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控制的環境整體(系統)。根據其受人類社會的沖擊和干擾的程度不同,可分為:天然環境(原生自然環境)、人為環境.
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地理學、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系樣式,利用數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

『陸』 自然地理學 名詞解釋

自然地理學(Physical Geography),地理學分支之一。研究自然環境或其組成部分的科學。按研究的回特點,自然地理學可分答為綜合性和部門性的兩組分支科學。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等。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來源網路

『柒』 自然地理學答案

一、名詞解釋
1、水文——自然地理環境中,水的各種現象的發生、發展及其相互關系和規律性。
2、水分循環——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有機體內的水,不斷蒸發和蒸騰,化為水汽,上升至空中,冷卻凝結成水滴或冰晶,在一定的條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球表面。降落於地表的水又重新產生蒸發、凝結、降水和徑流等變化。水的這種不斷地蒸發、輸送、凝結、降落的往復運動過程。
3、河流——陸地表面經常或間歇有水流動的泄水凹槽。
4、河流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質點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
5、流量——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某過水斷面的水的體積。
6、河網密度——是指流域內干支流的總長度和流域面積之比,即單位面積內河道的長度。
7、 地下水——就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壤、岩石空隙中的各種狀態的水。地下水包括氣體狀態、固體狀態、液體狀態等形態。而液體狀態的地下水又可分為潤濕狀態、薄膜狀態、毛細管狀態和自由重力狀態等。各種狀態的地下水是彼此互相聯系的,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8、地下水的蓄水構造——地下水的蓄水構造,是指由透水岩層與隔水層相互結合而構成的能夠富集和貯存地下水的地質構造體。
9、礦化度——一升水中所含各種離子、分子及化合物(不包括游離狀態的氣體)的總量,就叫總礦化度,簡稱礦化度。以g/L表示。
10、膠結作用——地下水中的礦物質在顆粒之間的空隙內沉澱下來,把鬆散堆積物膠結成緻密的堅4固岩石,這種作用稱為膠結作用。
11、潮汐——潮汐是海水位周期性漲落的現象潮汐是地球自轉及日月引力所致。一般一個太陰日有兩次漲落,白天的稱潮,晚上的稱汐,合稱潮汐。
12、引潮力——天體的引力與地球繞地月公共質心旋轉時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組成的合力
13、密度流——密度流是由於海水密度差異而引起的海流
14、赤道潮——潮汐高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並以赤道為對稱,故稱為赤道潮(或分點潮)。
15、潮流——是指海水在天體引潮力作用下所形成的周期性水平流動。隨著漲潮而產生的潮流,稱為漲潮流;隨著落潮而產生的潮流,稱為落潮流。6、洋流:是海水沿著一定方向的大規模流動,也稱海流。
16、海水鹽度—— 是1000g海水中所含溶解的鹽類物質的總量,叫鹽度(絕對鹽度)。單位為‰或10-3。
17. 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內所含海水的質量,其單位是g/cm3,但習慣上使用的密度是指海水的比重,即是指一個大氣壓下,海水的密度與水溫在3.98℃時蒸餾水密度之比。因此在數值上密度和比重是相等的。海水的密度狀況,是決定海流運動的最重要因子之一。
18、海洋資源——指來源、形成和存在方式 均直接與海水或海洋有關的資源。
19、水資源——在廣義上,水資源是指水圈中水量的總體。但是海洋水因其含有較高的鹽分而難以利用,所以通常說的水資源是指能為人類直接利用的陸地上的淡水資源。
20、海洋化學資源——是指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學物質。
21、海洋動力資源——是指海水運動可以產生巨大的動力資源。
22、海洋礦產資源——又稱海底礦產資源。包括海濱、淺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類礦產資源。
23、順地貌——原有的褶曲構造未經破壞或輕微破壞時,構造形態與地貌形態基本上是一致的
24、河床——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常年載有流水的部分。
25、河漫灘——河漫灘是高出河床的平坦谷底,但洪水期可淹沒,故又稱為洪水河床。大型河漫灘也稱為河岸沖積平原。
26、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又稱岩溶)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而成的一種奇文現象,總稱為喀斯特。
27、分水嶺——在一個水系范圍的集水區域稱為流域,每個流域之間的分水高地稱為分水嶺。
28、荒漠——是指氣候乾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沙礫覆蓋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觀。
29、磨蝕作用——是冰川中所挾帶的岩塊,以巨大的動壓力研磨冰床基岩的一種作用。
30、融凍擾動——尚未凍結而含水的融土,在上部季節凍土及下部永凍層的挾逼下,發生塑性變形,造成各種褶曲,稱為融凍擾動。
31、斷層海岸——斷層構造線與海岸線平行,斷層直接通過海岸帶,岸線挺直,海崖峻峭,水下岸坡急陡。
32、海蝕作用——波浪、潮汐及沿岸流等對海岸帶的破壞作用,總稱為海蝕作用
34、台地——台地是高出當地平原的高地。相對高度小於l00m的稱為低台地,大於l00m的稱為高台地。
35、崩塌——是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墜落的現象。它廣泛出現於山坡、河湖岸及海岸上,是一種突發性的災害。
36、水土流失——是當流水對土壤、風化殼或碎屑堆積物的侵蝕量(值)超過允許侵蝕量(值)時,稱為水土流失。
37、沙漠化——是指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由於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而引起生態系統的破壞,使原來非沙漠地區出現了類似沙漠環境的變化過程。

『捌』 地理規律名詞解釋

自然地域綜合體,自然地理系統,地理耗散結構,自然地理學以整體自然地理環境及其中一系列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的運動形式作為研究對象。這個整體即自然地域綜合體或自然地理系統或地理耗散結構。
地理系統,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能量流,物質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結合而成的,具有一名結構和功能的整體,即一個動態的多等級開放系統。
耗散結構,任何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都能在一定條件下通過與外界的組織,能量交互而發生非平衡相變,實現從無序向有序的轉化,形成新的有序結構,即耗散結構。
地域分異規律,也稱空間地理規律,指自然地理環境整體及其組成要素在某個確定方向上保持特徵的相對一致性,而在另一確定方向上表現出差異性,因而發生更替的規律。包括緯度地帶性和非緯度地帶性兩類。
緯度地帶性,因太陽光線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入射角而引起太陽輻射沿緯度方向呈呈不均勻的分布,表現出地球表層地理現象和過程由赤道向兩級有規律的變化。
非地帶性,地球內能是非地帶性地域分異的能量基礎。海陸分異,海底地貌分異,陸地上大至沿海到內陸間的分異,小至區域地質、地貌、岩性分異,以及山地、高原的垂直分異,均屬非地帶性分異。
海陸分異,地球上最大尺度的非地帶性地域分異,形成了地球兩個最大的自然地域系統:海洋地域系統和陸地地域系統。
自然區劃,根據一定地域自然地理特徵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逐級劃分或合並自然地域單位,並按這些地域單位彼此間的從屬關系,建立一定形式的地域等級的研究方法。
土地評價,土地分等,在土地類型研究基礎上,根據特定生產目的對土地質量、適用性和生產潛力進行的評估。

『玖』 2014——2015自考自然地理學名詞解釋都是

ENSO是厄爾尼諾(El`Nino)和南方濤動(Southern osillation)的合稱,二者有非常好的相關關系。當赤道東太平洋海溫(SST)正距平,南方濤動指數往往是負。
UNESCO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cational,Scientifi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LOICZ是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 陸海相互作用 (Land-ocean Interactions In The Coastal Zone)
GPS是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
LITHOSPHERE是岩石圈
PHYSICAL GEOGRAPHY自然地理學啊
PRIMARY PRODUCTION初級生產力
PEDOSPHERE土壤圈
BIOSPHER生物圈
PLATE TECTONICS地質構造論
COASTAL PLAIN海岸平原
EROSION侵蝕作用
BEACH海岸帶,
TIDAL FLAT潮汐平原,
METAMORPHIC ROCK變質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