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春節時的天氣用地理學解釋

春節時的天氣用地理學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2-25 21:14:27

⑴ 春節是春天的開始,但春節都還很冷,屬於冬季為什麼會定義成春節春節與氣象上的春天有什麼關系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打柴的青年叫萬年,他看到當時的節令很亂,決心內把節令定準。一天,他容上山打柴,忽然從移動的樹影中得到啟發,回到家裡,他設計一個專門測量日影長短的「日晷儀」。可是當出現雲陰雨霧天氣時怎麼辦呢?後來他看到崖上的泉水很有節奏地往下滴,靈機一動,做了一個五層漏壺,用漏水的方法來計時。慢慢地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次,最短的一天是在冬至。
萬年帶著自製的日晷儀和漏水器朝見天子,講解了冬至點,日月運行的周期。天子聽後,感到萬年說的很有道理,就把萬年留下來制歷,並在天壇前築起了日晷儀,過了一段時間,天子派節令官阿衡去了解萬年制歷的情況。萬年拿出自己製作的草歷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榮枯分四季,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十分嫉妒萬年的才能,害怕萬年得到天子的重用,於是收買刺客刺傷了萬年。天子知道後大怒,處死了阿衡,並親自看望萬年。萬年指著申星說:「現在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家復原,子時夜義,舊歲已完,時又始春,希望天子定個節吧。」「春為歲首,就為春節吧。」天子說。從此,春節的習俗流傳至今。

⑵ 從地理學角度解釋一下什麼是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的冬至,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日影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當太陽連續兩次直射南回歸線,就是一個「回歸年」。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是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二日。 從冬至開始白晝漸長,民間以中午門前的日影為測標,說「過了冬,一天長一蔥」。所以又稱這天為「長至」。漢唐以來,宮女冬至後的女紅,每天要多用一根線。這也就是民間說的「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就「入九」了,人們往往在這天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塗一瓣,塗盡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稱「數九」。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北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⑶ 天氣預報中的地理學知識

中國地圖,省,地形地貌,江河,海洋,島嶼,氣候,

⑷ 從地理角度解釋什麼是春節

春節是漢文化的一個傳統節日,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吃食與祭禮方式等都有所差版別。
北方地質較權為乾旱,適合耐旱植被生長,以堅果等為食材。初一破曉,北方人家家戶戶吃餃子,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仁、棗子和栗子等和肉餡一起包進新年的餃子里。吃到硬幣的人,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的人表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徵健康長壽等。 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餘糧。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穀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長江一帶的人民則持湯圓。西南少數民族習慣吃糯米粑粑。

⑸ 從地理角度解釋春節

春節是漢文來化的一個傳統節自日,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吃食與祭禮方式等都有所差別。
北方地質較為乾旱,適合耐旱植被生長,以堅果等為食材。初一破曉,北方人家家戶戶吃餃子,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仁、棗子和栗子等和肉餡一起包進新年的餃子里。吃到硬幣的人,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的人表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徵健康長壽等。 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餘糧。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穀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長江一帶的人民則持湯圓。西南少數民族習慣吃糯米粑粑。
祭禮也是有差別的,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

⑹ 用地理知識解釋現在全國的天氣,高中的知識,只解釋降雨就行,謝謝

北方冷空氣與南方熱空氣交錯,形成暖濕氣流,就是現在的黃梅天氣

⑺ 運用地理知識解釋陰,晴,風,雨,雪等天氣行成的原因。

陰天:天上有深厚的雲層遮住了太陽
晴:天上的雲層很少,太陽光直接照射到地面
風:空氣內的水平流容動
雨:熱空氣上升,過飽和的水汽從空氣中凝結出來,形成小水滴並降落到地面
雪:熱空氣上升,過飽和的水汽從空氣中凝結出來,形成小冰晶並降落到地面

⑻ 春節那天的天氣是什麼

建議你自己查詢一下,直接在網頁搜索要查縣或市地名的天氣,就可以了。

⑼ 洛陽周邊農民常說「春雨貴如油」,試用學過的地理知識解釋這一現象:①春季氣溫

山東孟津位於我國北方地區;我國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在 400毫米毫米和800毫米的之間地版區,春季氣權溫回升快,降水稀少,蒸發強烈,正值農作物返青需水量大的時節,容易發生春旱;因此山東孟津的農民常說「春雨貴如油」,這是我國北方地區春季乾旱少雨的現象對傳統農業生產的影響.
故選:B.

⑽ 春節期間出現的典型天氣系統是什麼

天氣是一定區域短時段內的大氣狀態(如冷暖、風雨、干濕、陰晴等)及其變化的總稱。天氣系統通常是指引起天氣變化和分布的高壓、低壓和高壓脊、低壓槽等具有典型特徵的大氣運動系統。各種天氣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許多天氣系統的組合,構成大范圍的天氣形勢,構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

天氣系統總是處在不斷新生、發展和消亡過程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其相對應的天氣現象分布。因而一個地區的天氣和天氣變化是同天氣系統及其發展階段相聯系的,是大氣的動力過程和熱力過程的綜合結果。

各類天氣系統都是在一定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中形成、發展和演變著,都反映著一定地區的環境特性。比如極區及其周圍終年覆蓋著冰雪,空氣嚴寒、乾燥,這一特有的地理環境成為極區低空冷高壓和高空極渦、低槽形成、發展的背景條件。赤道和低緯地區終年高溫、潮濕,大氣處於不穩定狀態,是對流性天氣系統產生、發展的必要條件。中高緯度是冷、暖氣流經常交綏地帶,不僅冷暖氣團你來我往交替頻繁,而且其斜壓不穩定,是鋒面、氣旋系統得以形成、發展的重要基礎。天氣系統的形成和活動反過來又會給地理環境的結構和演變以深刻影響。因而認識和掌握天氣系統的形成、結構、運動變化規律以及同地理環境間的相互關系,對於了解天氣、氣候的形成、特徵、變化和預測地理環境的演變都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資料:《氣象學與氣候學(第三版)》作者:周淑貞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