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實證主義時代

地理學實證主義時代

發布時間: 2021-02-25 18:49:04

Ⅰ 現代地理學的時代特徵

⑴將人類社會、環境空間和資源看作為一個統一的復合系統,地理學的結構和體系趨向一元化。二戰之前科學分為自然與人文兩家,又稱「二元論」這種分法也直接影響到地理學,地理學也分為自然與人文兩大系列,雖然近代地理學也有統一的綜合的研究,但這種研究只局限於區域地理學中按一定的序列對自然和人文現象的描述上,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域特徵分析,因而嚴重阻礙地理學的發展:60年代後,出現了把人與環境做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構成了現代地理學的突出貢獻特點。

⑵將環境、資源作為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並將其作為與人類發民同質的一個物質系統。在古代地理學階段,亞里斯多德等腰三角形就注意到環境與人類的關系,但著眼點是人類文明特徵和環境特徵的相關性,從氣候,地形,海岸程度等方面找人類社會不同特徵的原因;近代地理學的基本思想是把達爾文的生存竟爭原則通過用於人類社會,可以概括為「進化環境論」,但都是錯誤的,並使地理學陷入人與環境關系研究工作的困境中;本世紀60年代後世界性的環境問題擺在人類面前,突出的是環境污染、資源短缺問題,使得人與環境關系的研究工作轉向一個新視角,找到了研究人地關系的正確路線,稱之為「發展環境論」。

⑶從對地理環境環境的描述,解釋、歸納分類的研究階段過過渡到理論演繹,實驗模擬與反饋的研究階段。近代地理學在地理大發現後以地理考察積累大量資料,並通過比較、歸納研究,從空間聯系中發現問題和重建時間一的發規律,為近現代科學工作者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他基本只停留在這一階段,缺少像其他學科一樣具有法則性、規律性,和預測性。直到二戰後隨著科學的發展,在研究中引入數學語言,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以及3S技術和現信實驗技術落後的應用,已經改變了傳統地理學樸素、直觀落後的面貌,有了更准確的分析預測理論各方法。

⑷開拓了地理學的應用科技領域。產業革命後像物理、化學、生物學等開形成了基礎理論—技術理論—應用技術的立體層次,開辟了自己的技術領域,並在社會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展也極為迅速。而近代地理學仍停留在知識理論階段,缺少可操作性的具體技術。而現代地理學採用了新技術新方法開拓了地理學應用技術領域,盡管目前還不完全成熟但已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如遙感技術、信息技術、生態建設技術、規劃技術等的運用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Ⅱ 近代地理學時期地理文獻的六大傾向是什麼

近代地理學時期地理文獻的六大傾向(弗里曼)
地理學文獻中的六大傾向。

1.網路全書傾向 此傾向與收集世界各地,特別是西歐、北美居民知之甚少的地區的新資料有關。雖然大發現時代早已過去,而且到19世紀末葉,世界大部分地區都已為盎格魯—撒克遜探險家所涉足,但仍有不少地帶——尤其在非洲,即使不是未知地域,在當今地圖上也是一片空白。實際上,在地理學的近代時期之初,北美大陸的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出現永久性的農場。

2.教育傾向 如詹姆斯所強調的,此傾向標志一門學科需要傳播知識,證明其有用性,並確保其可以再生產。為了在學校、學院和大學奠定地理教學的堅實基礎,課程的改革者和設計者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弗里曼,1980a,1980b;斯托達特,1986)。

3.殖民傾向 此傾向反映出在近代時期前幾十年的環境形勢,英國尤其如此。其殖民帝國正日漸鞏固,勞動力以大城市為中心的空間劃分並覆蓋地球表面相當大的部分正逐步形成,商界組織要求提供有關各國的大量信息,於是提供信息成為地理研究的一項主要任務,而信息傳播則是地理教育的基石。

4.概括傾向 此傾向說明了按網路全書傳統和殖民傳統收集起來的資料的運用日益增長。學術研究不僅包括收集與核實事實,並且要對事實予以解釋,而解釋所用的方法和目的決定了地理學發展的早期範式。

5.政治傾向 此傾向體現在當代對地理學知識的應用。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重新劃分世界版圖會議上,I.鮑曼曾是美國總統W.威爾遜的首席顧問,像豪斯霍費爾這樣的地緣政治學家對納粹德國的生存空間觀念是有影響的(詹姆斯和馬丁,1981;帕克,1985)。

6.專門化傾向 此傾向是對知識不斷增長,因而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掌握全部知識即使在地理學一個學科內——的反應。在近代時期以前,科學家和其他學者的興趣和專長可以非常廣泛,但是後來由於研究文獻的數量不斷增加,研究方法要求更長、更嚴格的培訓,地理工作者必須專門化,即首先成為一名地理學家,爾後在地理學范圍內選定並專攻一個基礎領域或地球表面一個特定區域。

Ⅲ 實證主義(positivism),現實主義(realism)和詮釋論(interpretivism)的區別

一、研究內容不同

1、實證主義:是強調感覺經驗、排斥形而上學傳統的西方哲學派別。

2、現實主義:是對自然或當代生活做出准確的描繪和體現。

3、詮釋論:研究重在抽象、定量分析,以求作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推論和預測。

二、特點不同

1、實證主義:將哲學的任務歸結為現象研究,以現象論觀點為出發點,拒絕通過理性把握感覺材料,認為通過對現象的歸納就可以得到科學定律。它把處理哲學與科學的關系作為其理論的中心問題,並力圖將哲學溶解於科學之中。

2、現實主義:現實主義既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包含了各種現實主義者理論和觀點藉以產生發展的一套假定的研究範式。現實主義首先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哲學傳統和世界觀。

3、詮釋論:既要具體的、個人的現象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又要科學的抽象、量化、推論與預測,既要避免個案研究的局限,又要防止實證的抽象推論造成的對人類經驗的割裂和肢解。

(3)地理學實證主義時代擴展閱讀:

一、實證主義的中心論點:

事實必須是透過觀察或感覺經驗,去認識每個人身處的客觀環境和外在事物。雖然每個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們用來驗證感覺經驗的原則,並無太大差異。實證主義的目的,在建立知識的客觀性。

二、現實主義的來源:

最早出現在18世紀德國的劇作家席勒的理論著作中。但是,現實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文學流派和創作方法的名稱則首先出現於法國文壇。法語中的Realisme一詞,來源於拉丁文Realistas(現實,實際)。現實主義名稱的出現和這種文藝思潮的存在根本就是兩回事。

Ⅳ 二十世紀的地理的發展的表現之一,是從經驗的地理學走向實驗和實證的地理學。

直覺告訴我,這道題正確

Ⅳ 科學主義與實證主義的區別(從地理學角度)

當然是前者包括後者。學地理方面的知道,首先把地圖背下來,培養好興趣,象我哥一個記憶能力差的人只因愛好地理能把全世界的主要河,首都,主要城,山等等的全背下來。理論的學習是離不開對地圖的理解的。

Ⅵ 區域地理是實證主義嗎

區域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門分支,她研究地球上不同大小的區域。其主要目的是去版理解或定義個別地區權包含人類及自然因素的獨特性或特色。區域地理學的注意力亦有放在區域化(regionalization)上,其包括了適合的的方法把空界分界成為區域。

Ⅶ 實證主義是什麼,簡單回答

實證主義來(positivism)是強調感源覺經驗、排斥形而上學傳統的西方哲學派別。又稱實證哲學。產生於19世紀30~40年代的法國和英國,創始人為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國的J.S.密爾和H.斯賓塞。其形成標志為1830年開始陸續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實證哲學教程》。
實證主義的基本特徵是:將哲學的任務歸結為現象研究,以現象論觀點為出發點,拒絕通過理性把握感覺材料,認為通過對現象的歸納就可以得到科學定律。它把處理哲學與科學的關系作為其理論的中心問題,並力圖將哲學溶解於科學之中。

Ⅷ 在人文地理學中 請舉例說明,經驗主義與實證主義方法的異同

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早期左傾右傾都是照搬蘇聯模式,屬於經驗主義
後期經歷改革開放之後,研究出了中國式的馬列主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就屬於實證主義
相同點,都是參照原有的理論進行實踐
不同點,經驗主義是直接照抄,生搬硬套
實證主義是結合自身特點,進行改進後實施

Ⅸ 人文地理學對建築學的影響

人地關系一直是地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人文現象為研究主體,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側重於揭示人類活動的空間結構及其地域分布的規律性。人文現象的空間分布及其演變不僅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而且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文地理的研究內容非常廣泛,涉及人口、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行為等方面。隨著科學技術進步,人類利用環境的范圍擴大和強度的不斷提高,人對地的干擾和影響越來越大,人地關系的矛盾日益尖銳,表現為隨著人口數量加速增長,環境質量惡化、污染擴大、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嚴重、城市問題突出等。當前,地理學更趨於解決社會問題和深入研究國家建設,人文地理學日益成為地理學的發展重點。

一是人口,二是城市,三是生產活動,四是人文地理的基礎理論——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理論。之所以選擇這些內容,是因為人口問題是一切人文地理學習內容的核心,城市的發展與人口發展、人類居住地形態和人口遷移都有直接關系。產業活動,不論是工業、農業、商業還是交通,也都與人類居住地有關,特別是與城市的發展有關,例如:城市化進程對農業地域布局的影響;工業局部與城市位置之間的關系;城市內部的商業網點和交通局部的學習等。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容更綜合了其他三個學習主題,同時也貫穿在這三個主題的學習之中。

通過教育,培養人們對自身所處周圍環境以及地球表面上不同的自然人文特徵的興趣,一方面具備鑒賞奇妙無窮的大千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正確評價人們不同的生活條件,為了未來的一代關注環境質量和人類棲息地,在個人生活中能夠利用足夠而可靠的地理知識,承擔解決當地以及地區性和國際性的責任。

確定以人類經濟社會活動在空間地域上的表現及其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為基本內容,把培養學生形成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基本態度和價值觀念擺在重要地位上,是2l世紀人文地理教育的重要價值所在。人文地理的教學內容的性質決定了地理課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即謀求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中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重要作用。

Ⅹ 什麼是邏輯實證主義

邏輯實證主義是近代科學的一個普遍特徵 , 新地理學也毫無例外 地球作為 一 個統一整體 而人類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 ;注重探討相互關聯的不同事 象 的差異性 而 ,這些事象共存於地球的空間 區域 中;研究 特定 的 自然要 素時如植 物、動物 地形 、土壤 氣候時 ,首先應注意到其同周圍的關系。特別強調野外實地考察在地理研究上 的重 要性 。在事前要有充分准備 ,學會使用各種科學儀器 ,在考察中收集資料 ,再加以分析 整理。他採取的野外調查研究步驟 「 觀察 、收集 、核對 、驗證 、推論」。 邏輯實證主義哲學及其 方法論對歷史地理學 的影響 作為地理學研究 的主要工具 ,將資料展現在地圖上用作分析 、判斷 、推求結論 ,可 以說所取得的一切就,均基於他大量的實地考察 。 近代人文地理學鼻祖李特爾受當時的實證哲學和科學思潮的影響,堅持地理學應 該是實驗科學 ,應從 觀察開始 ,再去比較事象異 同,最後則是建立法則。李特爾強 調人是整個地理研究的頂點和核心 ,力圖把地理 自然科學 和其他社會學科結合起來 ,親 自觀察或利用別人的觀察結果 ,採用 歸結方法和演繹法 ,力 圖建立 人地關 系的一般 體 系、原理和定律 。同時李特爾對地理學研究的內容和 目的持有機整體性觀念。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