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報的案例研究論文
Ⅰ 在類似《地理學報》或者《地理研究》這樣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作者最多能寫幾個
作者多少沒有要求的,一師弟,在地理研究上發文,寫了7個作者。出版後發了7本樣刊。
Ⅱ 案例類研究論文有什麼特點
1.目的性:案例的寫作可以體現出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客觀性:案例是基於事實的,是對實際發生的事情的記錄和描述,不能憑空杜撰與虛構,也不能摻雜有案例寫作者個人的主觀判斷或主觀臆想。
3.相關性:盡管案例是對管理情境的描述,但不是隨意的描述,它與管理類課程所涉及的理論相關,就是說,案例必須能說明某個管理問題,不能單純描述環境,更不能寫成與管理無關的事實的堆積。這就要求寫作案例的同學必須熟悉有關理論,學過相關的課程,以便能運用相關理論對事實、情境等進行分析和決策。
4.擬真性:案例十分接近真實情況,可以說,實際是什麼樣子,案例寫出來就是什麼樣子,在案例中,信息都是以半成品狀態提供的,而不是「完備清楚、井然有序、一目瞭然」的,一些數據、素材需要讀者做一定的加工、推導和分析;案例中還可以包含有一定的無關信息;而且,有些決策所必需的信息可能又是不完備的。總之,高度的擬真性才能使讀者思考、分析、判斷、比較、決策。這也正是案例的優點。
5.靈活性:案例在寫作形式上是靈活的,可以按照事實發生的時間順序寫,也可以按照中心下面的分中心設置小標題寫;在內容的表現手法上也是靈活的,可以有白描、敘述,也可以有對話、爭論,還可以有數據、表格、公式。總之,只要是為了說明中心和主題,寫作形式和表現手法可以不拘一格。這也是為什麼案例這種形式尤其適用於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學生來寫作。
Ⅲ 急求地理研究性學習的案例或材料
「研究性學習」是與「接受性學習」相對的一個概念。就學生的個性發展而言,「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這兩種學習方式都是必要的,在學生的具體活動中,兩者常常是相輔相成、結伴而行。之所以在新的課程體系中強調「研究性學習」,並不是因為「接受性學習」完全不好,而是因為過去我們過多倚重了「接受性學習」,而「研究性學習」則被完全忽略或退居邊緣。強調「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是想找回它在課程中的應有位置。學科領域的知識可以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能力可以在學科領域的教學中拓展和加深。在一定的情況下「研究性學習」課程也可和學科教學打通使用,在學科教學中充分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下面就以幾個案例來探討研究性學習方式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案例1:高一地理《7.4城市交通運輸》課前一周,班內學生以4—5人為一小組進行本城交通運輸的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當地交通道路的格局有什麼優點和不足;主要的交通問題是什麼。以上內容由小組內同學自行安排分工或合作進行。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顯示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並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結合各小組調查情況進行自主探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並提供適當幫助和指導,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作個別輔導。然後各小組之間將各自學習的結果進行交流,並對有關問題展開討論。教師作為其中的一員參與交流和討論,除對交流起到組織作用外,還對學生作指導、點撥,保證交流、討論的有效進行。教師在學生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根據前面所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體系。最後,教師還可以安排課後的擴展性活動:(1) 各組完成一份調研報告(2) 寫一封致全體市民的倡議信:《讓城市交通更暢通快捷》案例2: 高一地理《4.3陸地環境的組成—陸地水》在學習本節內容時,可以使用小組活動、主題辯論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提出辯題:「水資源可以永續利用,並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全班分兩大組,學生在閱讀教材、查閱資料、調查采訪之後,自由選擇正方和反方。每方有兩種角色供學生選擇:辯手,主要發言;策劃,搜集和製作支持本方辯手的材料。組內通過自薦和推選分配角色。課前的准備有組內分工合作完成。上課時,教師充當辯論主席。各方輪流發言用分析、講解、展示資料等方法試圖說服對方。 辯論結束後,老師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和小結,使學生理解水資源的有限性,並且鼓勵有興趣的同學撰寫小論文。案例3:高中地理選修第一冊《5.4綜合國力的競爭》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地理學習評價的重點。在學習本節內容時,讓學生利用各種信息源(如期刊、報紙、電視、廣播、互連網)搜集資料,寫一篇「建國50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情況。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尚需做些什麼的小論文。」撰寫小論文的過程,就是學生搜集、整理與表達資料的過程。通過觀察學生在寫小論文過程中的完整表現,教師可以對學生在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資料的過程與能力做出較為准確的評價。評價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自評、互評,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缺點與不足,教師的評語應以鼓勵性的為主,以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研究性學習和學科教學是高中學習內容的兩個方面,它們具有各不相同的功能和價值,前者以獲得知識為主,後者以培養能力為主。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不能興此廢彼。開展研究性學習並不是要擯棄學科教學,相反地,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對學科教學應起到良好的作用。況且,研究性學習本來就是要以學科教學為依託的,若沒有學科教學,研究性學習則成了空中樓閣。但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的特點能改革過分注重知識傳承,強調學科體系嚴密性的偏向,加強學習內容與現代社會、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改革教學中過分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Ⅳ 關於案例分析有關的論文和報告
出售假冒西洋參葯品公司被判賠作者: 記者 王書林 通訊員 張 明 發布時間:2009-12-14 07:15:01 本報訊 近日,真假「西洋參」案件歷經兩審,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作出判決:葯品公司向申訴人張政支付賠償款22800元。 一審法院審理查明,應張政的申請,自治區公證處工作人員隨他到葯品公司購買美國西洋參3公斤,營業員給他開具了三張發票,內容均為:「購貨人:張政,美國西洋參,1公斤,3800元。」購買當天,自治區公證處對張政購買的西洋參進行了封存,並於第二天給張政製作了公證書。後來張政把這些西洋參送去檢驗,發現不是西洋參,於是起訴。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民法通則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行為屬於無效民事行為。另外,張政在法定期限內沒有行使撤銷權,在這種情況下,他要求葯品公司賠償葯款的訴訟請求於法無據。駁回其訴訟請求。 張政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此案事實與一審查明事實一致。從自治區公證處出具的公證書中可以確認,張政在該葯品公司的購物過程,與葯品公司之間存在買賣美國西洋參的合同關系,葯品公司也向張政出具了購貨發票。現在這些人參不具備西洋參的性狀特徵,葯品公司的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這種行為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一倍。張政提出本案系在買賣合同關系發生後產品質量不符合約定的侵權賠償之訴的上訴理由,法院予以採信,葯品公司提出張政已超過行使撤銷權時效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
Ⅳ 哪個雜志收錄案例研究的論文比較多
刊名: 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
Journal of Managment Case Studies
主辦: 大連理工大學
周期: 雙月
出版地:遼專寧省大連市
語種: 中文屬;
開本: 大16開
ISSN: 1674-1692
CN: 21-9202/G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
創刊時間:2008
Ⅵ 地理研究專業的可以投什麼期刊的論文
地理學報、地理科學、地理研究、地理科學進展、生態學報等等 其實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你可以通過看看自然地理相關的老師或者學者的論文發表在哪些刊物上來了解
Ⅶ 如何寫一篇好的案例分析論文
詳細提綱,是把論文的主要論點和展開部分較為詳細地列出來。如果在寫作之前准備了詳細提內綱,那麼,容執筆時就能更順利。下面仍以《關於培育和完善建築勞動力市場的思考》為例,介紹詳細提綱的寫法:
上面所說的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都是論文的骨架和要點,選擇哪一種,要根據作者的需要。如果考慮周到,調查詳細,用簡單提綱問題不是很大;但如果考慮粗疏,調查不周,則必須用詳細提綱,否則,很難寫出合格的畢業論文。總之,在動手撰寫畢業論文之前擬好提綱,寫起來就會方便得多。
Ⅷ 地理學報的論文格式
上地理學報編輯部的網站,上面有詳細的說明和要求,可以下載pdf來看。
Ⅸ 急需地理學報的論文格式,包括題目,正文等等需要使用的字體,頁面的設置等等
《地理學報》審稿原則:審稿人與作者不在一個單位、不在同一課題、沒有師生關系;編輯不向作者和審稿人透露對方的姓名和單位;交叉學科稿件分送不同學科的專家審稿;二審後由相關專業編委審定。編輯嚴格遵守科技期刊編輯的職業道德准則,公正處理稿件。一般稿件可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得到審稿意見。
1)撰稿人應在寫稿前廣泛查閱本學科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並在參考文獻中列出引用的文獻,以保證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文章要主題明確,論據充分,層次分明,語言精練。觀測、實驗、統計數據應包括新近的。
(2)來稿一律用A4紙列印,一式二份。來稿(包括圖、表及英文摘要)一般不超過10個版面(10000字)。稿件格式請參照本刊最新期刊格式。用電子信箱投稿者需將附圖文件分別附上,發送前請務必殺毒。
(3)內容摘要200字左右,包括採集使用的數據、分析研究的方法、所得主要的結論等。關鍵詞3~7個,包括研究區域、研究時段、研究方法、研究學科等。
(4)論文的1、2、3、4級標題分別按1,1.1,1.1.1,(1)編號,各級標題一律左起頂格書寫。
(5)凡屬國家、省部級以上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重點攻關課題項目的研究論文請在首頁腳注中註明基金的中英文名稱和編號。
(6)文稿中計量單位一律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用標准符號表示。如「m」、「m2」、「t」等。各種專業術語按國家標准使用。同一名詞術語、計量單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統一。
(7)表格格式為三線格(在Word軟體中選:表格-插入表格-自動套用格式-簡明1)。表格標題為中英對照,在表格上居中。
(8)插圖一般不超過5幅,凡涉及國界線的圖件,請按地圖出版社最新標准底圖繪制,全國地圖要有南海諸島、釣魚島。插圖標題為中英對照。在插圖下居中。
(9)參考文獻只列文中引用的、公開發表的文獻(未公開出版的用腳注說明),按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引用之處在右上角標注編號)。引用他人的資料和數據要認真核對,註明出處。英文文獻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後。如J.C.Smith文獻著錄為Smith,J.C.為便於國際檢索機構和讀者查閱,中文和非英文參考文獻應譯成英文。(先英文,後其他語種文。)排列順序為:
1)專著:作者.(列前三名)書名.版次(首版不錄).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2)文集:作者.(列前三名)文題.見(In):編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3)期刊:作者.(列前三名)論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10)英文摘要篇幅為1頁,其中應有簡要的研究方法、關鍵的觀測、實驗、統計數據和基本觀點,使英文摘要具有可引用性。外文的中國地名用漢語拼音拼寫。並附相應的中文,以便檢查。
(11)來稿發表與否,由本刊編委會最後審定。本刊印刷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光碟版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志社製作;網路版由中國科技信息所萬方數據網路中心發布。來稿一經採用,將以三種版面形式刊載。稿酬在論文採用後一次付清。請勿一稿多投。稿件若不被採用,本刊將通知作者。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12)請接到本刊用稿通知後通過E-mail將論文傳來或寄軟盤來。文稿用Word文件。文件名用第一作者名。論文附圖的柱狀圖、曲線圖應提供Excel文件,地圖要提供BMP、TIF文件。
(13)為保證審稿的公正性,本刊採取國際慣用的盲審制,請作者來稿時將姓名、單位、城市、郵編、第一作者簡介另附在一張紙上。為便於聯系,請來稿時附作者的E-mail地址和電話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