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教學敘事演講

地理教學敘事演講

發布時間: 2021-01-22 11:27:21

『壹』 地理演講稿,急

那就給你一個《海拔與足球》吧。這個既是文化又是地理!
足球的競技發揮水平,會受到海拔高度的影響。很多球迷應該都注意到2007年12月的一條新聞,國際足聯通過了「限高令」,禁止在海拔2750米以上的地方舉行國際足球比賽。本來國際足聯想限製得更嚴格,超過2500米就不許設主場,但是南美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玻利維亞等幾個擁有高原主場的國家,對此強烈反對,因此,妥協的結果是,限高標准又往上提了點。不過,這場風波可能還沒有結束,玻利維亞的首都拉巴斯海拔為3600米—幾乎快趕上拉薩了,他們可不想這么輕易地放棄自己的高原優勢。
高原對玻利維亞足球起了多大的作用,看看美洲杯的數據就知道了,這支球隊2次進入美洲杯決賽,全都是借著東道主的優勢。他們隊員的心肺功能早已經適應了這種環境,但是,其他球隊來到高原上,即便是實力強勁的巴西隊,都是很難發揮水平的,他們能克服高原反應,跑滿90分鍾就謝天謝地了。在看到玻利維亞於1994年,厄瓜多於2002、2006年因高原主場優勢獲得世界盃出線權後,足球方面沒落了若干年的秘魯也動心了,想把主場搬到海拔3400的庫斯科,雖然其絕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沿海和低海拔谷地。可惜,如今,這限令一出,秘魯人的計劃只能胎死腹中了。
我們國家隊最近也動起了高原主場的念頭,2010年南非世界盃預選賽,中國的第一場主場迎戰澳大利亞,確定安排在海拔1800米的昆明。據說,國足總教練當年率迦納隊闖進德國世界盃,就曾在預選賽上因帶隊前往納米比亞訓練提前適應高原條件從而攻破了南非隊設下的高原主場「陷阱」,如今又想以高原「陷阱」難倒澳大利亞。
用手機打字,打這么多,手都麻了…

『貳』 地理三分鍾學習心得演講稿

您是學生還是老師?
教師:新課程對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備,努力更新觀念,認真研讀課程標准、運用課程標准貫徹教學過程,進行精心地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才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為我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為了學生」,這將是我心中為之奮斗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我教學中的唯一規范。愉快教學,將令我與學生在教學共同成長,並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與健康發展。

學生:
如果要談關於學習地理的方法,我想每個人可能或多或少都聽過一些。但最重要的是每個人能夠找到一條適宜自己的學習方法,別人說的方法可能很好,但是否適合自己還是一個問題,我也不知道什麼關於地理學習的妙方法。但我認為習慣和很重要,你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很重要,下面我想提出幾條我總結的學習習慣。

1、上課跟著老師的步驟,那樣效果會更好。
2、在做地理題目時,要得到確切答案才罷休。
3、對於當天講課的內容或做的習題及時弄明白,當天的問題在當天解決。
4、興趣是最忠實的老師,對地理應該要有興趣。
5、「問」對學習地理來說也很重要,不懂就問。
6、最後一點就是對難題目的鑽研精神。
好的習慣就是好的開始,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你認為你離高考的目標還會遠嗎?高考那也更不在你的話下,帶著良好的習慣去奮斗吧,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叄』 地理演講稿,急

可以講解某區域的地理環境包括位置,人口,地形,氣候的一個介紹甚至是一個景觀的介紹也是地理范疇之內的 隨意發揮就好 和地理掛上鉤就好吧

『肆』 求一篇地理演講稿

一、回歸生活,彰顯地理學科的特色和趣味性
陶行知先生曾說:「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學校是死學校,書本是死書本」。生活是教學的源泉和基礎,地理學科植根於生活,地理現象包羅萬象,無時無處不在。「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回歸生活是新課改中地理學科追求的目標,也應該是地理學科的重要特色。
生活中蘊藏著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教育資源,一旦教師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融通起來,學生就有可能會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意義與作用,就有可能會增強自己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學習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項枯燥無味必須要完成的義務,而是一種樂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動了,這樣獲得的理性認識也才是「充沛」、「鮮活」的。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將教學觸角深入到學生的生活和他們的經歷體驗中,將教學內容納入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我以及學生與文化的關系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如土地、氣象氣候、環境保護、世界焦點、熱點問題等,幫助、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例如,我們這里的冬天為什麼不太冷?春末每隔七、八天寒潮的過境,為什麼我們這個地區氣溫下降幅度較大?這樣,大家感到學習地理知識是一種迫切的個體和社會的需要,因而群體性的學習氣氛空前高漲,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二、強化學科間知識滲透,還原地理「萬花筒」本色
與語文學科一樣,地理也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包含許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其中內容涉及到其它各門學科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教師注重各門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善於發現、精於挖掘、勤於收集那些突顯生活性和趣味性的材料,並在課堂教學中尋找、創造機會將它們與地理所講內容進行有機聯系,啟發學生去感受、領悟,那麼必將使教師的教學游刃有餘,地理課堂妙趣橫生。
同時,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是描寫祖國自然風光的詩歌,它不僅是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而且它們所反映出來的自然現象,對地理的課堂教學也有輔助的用。在課堂上若能根據教材內容,恰當地選擇一二首相關的典型作品穿插進去,既娓娓動聽,又油然而生詩情畫意,使學生耳目一新,引人入勝,對相關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講內蒙古高原時引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來說明內蒙古高原的平坦開闊,一望無際的地形特點和景觀。在講到《山地垂直自然地帶分布圖》時,我們不妨選用了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說明山地氣溫及熱量的垂直變化,這使得地理事物更加直觀、鮮明。
三、妙用多媒體,讓學生有親臨其境的真切感受
地理教學中不少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較抽象,難於為學生理解和掌握,要想使學生從根本上了解和掌握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就必須把這些抽象的原理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模擬功能可使抽象內容形象化、靜止內容動感化,使難以直接觀察的東西,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視覺之內。給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真切感受。使學生較容易獲得准確、深刻的直觀感知,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其學習動機,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學習的疲勞和緊張。在使抽象問題迎刃而解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如在學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時,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採用二維動畫技術,在熒幕中為學生模擬出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運行情況。在相關線條、符號和文字的配合下,學生很快便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對書本知識心領神會,從而了克服了七年級學生因為沒有學習立體幾何,空間想像力不足的實際問題,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品嘗成功的喜悅
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構建的雙向活動,教師和學生相互影響。新的課改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倡導體驗參與,使學生的快樂得到激發與釋放,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只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是要看學生學得如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是否進行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互動,是否組成了富於成效的學習共同體。在地理課堂上,我們要安排一些恰當的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主動去學習探究,並獲得相應的學習成果,這也是愉快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例如學習「地球的運動」中的「地球自轉」一節時,我們不妨讓學生上台親自去轉動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時晝夜更替情況,然後讓學生各抒己見,分析晝夜更替現象產生的過程和原因,最後由老師對學生的探究結果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到參與課堂教學中來,實現了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使學生對教材的知識能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動的理解記憶,最終實現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總之,地理原本是一門富於趣味性的學科,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更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才能。努力使教師的樂教與學生的樂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相長中,將地理的趣味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才能使課堂快樂無限,收獲不斷。

『伍』 求一份關於地理的7分鍾演講稿

地理課堂教學論文
一、回歸生活,彰顯地理學科的特色和趣味性
陶行知先生曾說:「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學校是死學校,書本是死書本」。生活是教學的源泉和基礎,地理學科植根於生活,地理現象包羅萬象,無時無處不在。「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回歸生活是新課改中地理學科追求的目標,也應該是地理學科的重要特色。
生活中蘊藏著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教育資源,一旦教師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融通起來,學生就有可能會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意義與作用,就有可能會增強自己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學習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項枯燥無味必須要完成的義務,而是一種樂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動了,這樣獲得的理性認識也才是「充沛」、「鮮活」的。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將教學觸角深入到學生的生活和他們的經歷體驗中,將教學內容納入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我以及學生與文化的關系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如土地、氣象氣候、環境保護、世界焦點、熱點問題等,幫助、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例如,我們這里的冬天為什麼不太冷?春末每隔七、八天寒潮的過境,為什麼我們這個地區氣溫下降幅度較大?這樣,大家感到學習地理知識是一種迫切的個體和社會的需要,因而群體性的學習氣氛空前高漲,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二、強化學科間知識滲透,還原地理「萬花筒」本色
與語文學科一樣,地理也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包含許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其中內容涉及到其它各門學科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教師注重各門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善於發現、精於挖掘、勤於收集那些突顯生活性和趣味性的材料,並在課堂教學中尋找、創造機會將它們與地理所講內容進行有機聯系,啟發學生去感受、領悟,那麼必將使教師的教學游刃有餘,地理課堂妙趣橫生。
同時,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是描寫祖國自然風光的詩歌,它不僅是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而且它們所反映出來的自然現象,對地理的課堂教學也有輔助的用。在課堂上若能根據教材內容,恰當地選擇一二首相關的典型作品穿插進去,既娓娓動聽,又油然而生詩情畫意,使學生耳目一新,引人入勝,對相關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講內蒙古高原時引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來說明內蒙古高原的平坦開闊,一望無際的地形特點和景觀。在講到《山地垂直自然地帶分布圖》時,我們不妨選用了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說明山地氣溫及熱量的垂直變化,這使得地理事物更加直觀、鮮明。
三、妙用多媒體,讓學生有親臨其境的真切感受
在地理教學中不少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較抽象,難於為學生理解和掌握,要想使學生從根本上了解和掌握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就必須把這些抽象的原理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模擬功能可使抽象內容形象化、靜止內容動感化,使難以直接觀察的東西,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視覺之內。給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真切感受。使學生較容易獲得准確、深刻的直觀感知,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其學習動機,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學習的疲勞和緊張。在使抽象問題迎刃而解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如在學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時,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採用二維動畫技術,在熒幕中為學生模擬出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運行情況。在相關線條、符號和文字的配合下,學生很快便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對書本知識心領神會,從而了克服了七年級學生因為沒有學習立體幾何,空間想像力不足的實際問題,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品嘗成功的喜悅
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構建的雙向活動,教師和學生相互影響。新的課改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倡導體驗參與,使學生的快樂得到激發與釋放,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只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是要看學生學得如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是否進行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互動,是否組成了富於成效的學習共同體。在地理課堂上,我們要安排一些恰當的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主動去學習探究,並獲得相應的學習成果,這也是愉快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例如學習「地球的運動」中的「地球自轉」一節時,我們不妨讓學生上台親自去轉動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時晝夜更替情況,然後讓學生各抒己見,分析晝夜更替現象產生的過程和原因,最後由老師對學生的探究結果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到參與課堂教學中來,實現了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使學生對教材的知識能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動的理解記憶,最終實現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總之,地理原本是一門富於趣味性的學科,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更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才能。努力使教師的樂教與學生的樂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相長中,將地理的趣味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才能使課堂快樂無限,收獲不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