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的讀書筆記
㈠ 960地理教學論讀書筆記
《沒有手的女孩》讀後感焦 姝 齊 從前,有一個女孩,他的爸爸為了得到魔鬼的財富,在魔鬼的威脅下,把女兒的雙手砍掉了。女孩傷心的離開了家。然後一位國王見到了她,由於她美麗又虔誠,國王就娶她為妻。國王去打仗了,魔鬼又來加害王後,使她離開了王宮。
從前,有一個女孩,他的爸爸為了得到魔鬼的財富,在魔鬼的威脅下,把女兒的雙手砍掉了。女孩傷心的離開了家。然後一位國王見到了她,由於她美麗又虔
誠,國王就娶她為妻。國王去打仗了,魔鬼又來加害王後,使她離開了王宮。最後,國王回來,找了七年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然後他們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到老。
這個故事中的女孩在艱難的環境中非常堅強、勇敢,一點兒也沒有向魔鬼屈服。我真佩服她!
看了安徒生的童話後,我深有感觸,裡面的情節是那麼感人,催人淚下.其中令我最鍾愛的文章還是賣火柴的女孩。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一個窮苦的女孩在聖誕前夕,頂著暴風雪,緩緩而行,兜里裝滿了一大盒火柴,手裡還那了一捆火柴,她衣著破爛,一雙手被無情的大
風凍得通紅,一雙赤腳穿著拖鞋,只想賣完最後的火柴。她用火柴取暖,一根,兩根,都滅了,小女孩不死心,繼續點,就這樣點了滅,滅了點,手裡的火柴也越來
越少,她的呼吸也越來越微弱,只剩下最後三根了,她縮在牆角,用手擋著,猛地一劃,「刺溜」!一聲,火柴亮了,女孩在剎那見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美味佳餚,剛
想張開嘴巴,火滅了。女孩又點了一根,看到了比上次還要多的佳餚。還有玩具,葡萄酒。可是也是在那麼短短的幾秒鍾,火滅了。女孩把希望寄託在了最後一根火
柴上,她輕輕地一劃,瞬間,空氣凝固了,都集中在這根火柴上,這一次,女孩看到了更多的佳餚,還有最疼女孩的奶奶,女孩大聲呼喊著奶奶,奶奶張開了雙手,
等待著女孩撲進她的懷抱,這次火柴並沒有滅,它徐徐燃燒,女孩和奶奶親妮的抱在一起,女孩笑了,她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么快樂的笑過了,她知道,她的時間並
不多了,可她並沒有放棄,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點著火柴,因為她相信,點到最後一根時,總會有奇跡出現。
第二天早晨,人們意外的發現,在街角有一個女孩,卷縮在那裡,一動不動。人們去推她,去喊她,她仍然沒有反映,人們這才知道,她走了,永遠的走了。
小女孩的要求 並不多,她只希望有人能買她一根火柴,哪怕只有一根,然而,她怎麼也沒有想到,她只能在嚴寒的聖誕夜中苦苦掙扎,最後被凍死,悲慘的畫面不能不讓我們同情。我想,如果她生活在我們這樣的家庭里那該多好啊!我也希望,有人能打破著個社會的冷酷,那該多好啊!
和小女孩相比,我們算是幸福多了,我們有可口的食物,好玩的玩具。最重要的是我們還有父母的疼愛。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為我們的祖國做出貢獻呢?
賣火柴的小女孩讓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讓我懂得了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在聖誕節前夕,小女孩赤著腳,走在寒冷的大街上,他那小腳凍得發紫,腫了起來。而竹籃中的火柴一根也沒有賣出去。
用詞切當,意境亦佳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賣一分錢,如果他空著手回家了,媽媽和爸爸就會打他,而家中也非常冷。他蹲在牆角中,把腳和手往衣服里一縮。此時,他感到更加寒冷了。
這時,小女孩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火柴慢慢燃燒起來,他彷彿看見了一個大火爐,他在溫暖的火爐旁烤火,火柴滅了,他又燃起一根火柴,他又彷彿看見一大
桌豐盛的食品,火柴有一又次滅了,那一大桌豐盛的食品離他遠去。小女又燃起一根火柴,她看到了他的祖母,他把所有的火柴都擦亮了,那微弱的光照亮了他那蒼
白的小臉,他的祖母帶她離開了人世。小女孩和他的祖母到了天堂,變成了天空中那最燦爛的星星,他從此不再寒冷了,他感到溫暖。
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多麼得可憐啊!在那下著大雪的冬天光著腳去賣火柴,而我每天享受著幸福和溫暖。
㈡ 寰宇地理讀後感350-500字,觀後感必須體現學過的地理知識或者地理科的學習方法。請各位幫幫忙!!
《寰宇地理》 寰宇地理
亞馬遜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常年低溫、濕潤,這里生計著世界上許多珍稀物種,但是很多已瀕臨滅絕,蠻崇拜那些環保工作者,他們盡自己的氣力在扞衛這些頻危生物、扞衛著這個地球。下午看的《寰宇地理》就是環保工作者為扞衛世界上陳腐的生物巨骨舌魚和巨鯰而努力的經過。
看這種記錄片,中國地理。能夠感同身遭到環境扞衛者的急切心情。對這種生活在亞馬遜河流里可能稱之為巨獸的生物,他四處走訪,與漁民打交道(而這些漁民為了生活,會毫無章法地捕殺這些滋味鮮美的大型魚類),從漁民手中買下被捉拿到的巨骨舌魚或巨鯰,然後測量它們的體重、身長。觀察他們的生長情景,放它們回到水中,毫不吝嗇地稱揚它們的漂亮,艾澤拉斯國家地理。相比看域名備案。看它們的眼神飽含深情,跋涉十幾個小時稽查某片水域能否有它們的漂亮身影。整個記錄片歷時1個小時左右,高中地理。我們跟同攝像機的鏡頭,感受了作為一個環保工作者,有時鼓勵有時敗興的情緒。
亞馬遜河流的怪異在於它寬廣的水域,雨季惠臨時水流漫出河床,熱帶雨林也成了河流的一部分,各種生物也有了更多的活動場所。與巨骨舌魚和巨鯰一同生活在這片水域的,觀後感。還有沒入水中分不清的亞馬遜鱷魚、能放出一般插座5倍左右的650伏電壓的電鰻、世界上最長的蛇----蚺、長了跟人類一般牙齒的食人魚,還有各種各樣的水中生活的生物,中國國家地理。藉助現代攝影技術的發達,我們能夠逐一近距離觀察了它們曼妙的身姿,它們與我們一同生活在這個漂亮的地球上。想知道地理科學,寫給有緣人(尤其希。我希望我有一天也有才具為保住這些生物做出一份貢獻。
㈢ 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總結的讀書筆記 2500字
二、重難點知識講解(一)人口數量的變化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長,取決於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動;二是人口的機械增長,主要是由人口遷移引起的,它取決於人口遷移量的大小。考察的地域范圍越大,人口遷移對人口數量變動的影響就越小,從全球的范圍看,人口遷移對世界人口數量變動並不產生影響,決定人口變動的因素僅僅是人口的自然增長。(二)環境對人口數量變化的影響環境對人口數量變化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生育率和死亡率來實現的。生育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出生人數與育齡婦女(指15歲到49歲婦女)數之比,它是決定出生率大小的基礎。1、環境因素對生育率的影響任何地區生育率的變化主要是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術、文化及宗教等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按受教育程度統計的我國35歲到45歲婦女生育的子女數(1981年)」圖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對生育率的影響。婦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的子女數越少。農村婦女生育的子女數多,城市婦女生育的子女數少。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重點在農村。提高經濟和文化落後的農村地區婦女受教育程度,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是落實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途徑。自然環境因素對生育率的影響極小,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說明不同地區的人口因氣候等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產生了生育率的差異。2、環境因素對死亡率的影響與生育率不同,死亡率不僅受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也明顯受自然環境因素的制約。(1)社會環境因素對死亡率的影響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和醫療衛生條件等是影響死亡率變化的主要因素。(2)自然環境因素對死亡率的影響氣候、水、土壤等對死亡率的影響較為明顯。其中,有些因素的影響是直接的。例如,某些地方的水土中含有令人體不適的某些元素,或者缺乏人體必需的某些元素,都會使人體產生病變,對當地居民健康的危害非常突出。科學證明,克山病、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某些惡性腫瘤的發生與水土因素有密切關系。大的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爆發、洪水、風暴等,往往給人類的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損失,使受災地區死亡率大幅度上升。下表為1947~1970年全世界死於自然災害的人數。自然災害火山爆發地震水災熱帶風暴死之人數0.72萬15.1萬17.3萬74.5萬3、環境污染對死亡率的影響環境污染也是造成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癌症的發生大多與環境因素有關,在環境污染較嚴重的地區,癌症死亡率明顯高於其他地區,即使某一地區環境污染程度較低,如果在此地長期生活,多樣化的有害物質可能對人的機體產生不間斷的微小損害,積累的結果能導致人體生理和免疫功能的退化,使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三)人口數量變化對環境的影響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生產力發展水平不一樣,人口數量也不一樣,對環境的影響也不同。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人口數量很少人類的生存主要依賴自然環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也很小農業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人口數量增多人類的生產活動影響和改造自然工業社會工業革命和科技進步使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人口數量劇增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造活動進一步加劇,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口數量增長對環境的影響:人口增長與環境污染並不呈現正相關,不能認為人口多,環境污染程度就高,人口少,環境污染就輕。換一個角度看,某一地區人口多,增長快,其環境污染並不一定嚴重;另一地區人口少,增長慢,也不見得其環境污染就輕。這不難從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對比中得出結論,發達國家人口少且增長慢,但環境污染的程度並不比發展中國家輕。先進的科學技術,當然有利於環境的改善和保護,但技術能不能完全解決現有的環境污染問題,先進的技術能不能被掌握,並應用到改善環境中,這些都是問題,況且技術發展的本身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四)人口再生產類型及其轉變1、人口再生產的概念人口內部的老一代陸續死亡,新一代不斷出生,世代更替的過程,使人口總體不斷地延續下去,這稱為人口再生產。2、人口再生產類型及其轉變(1)人口再生產類型的決定因素人口再生產類型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它是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所決定的。(2)人口再生產的基本類型類型歷史時期特點形成原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原始型采獵文明時期極高極高極低生產力水平極低,人們主要依靠天然食物來維持生存,抵禦疾病和自然災害的能力極低,加上部落間的戰爭頻繁,人口死亡率極高,平均預期壽命短,盡管出生率很高,但人口增長速度極低傳統型農業文明時期高高較低農業的出現帶動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生產力大發展。在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經濟條件下,雖然生產力有所提高,生存環境有一定改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仍然較高,出生率很高,人口增長速度有所加快過渡型產業革命時期高低高產業革命帶來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生產力大發展。產業革命使人類的生存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營養水平提高,醫療衛生事業進步,導致人口死亡率快速下降。但是由於出生率沒有保持同步下降,因而人口快速增長現代型後工業化時期低低低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進步,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進入了嶄的發展階段,在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平並穩定後,出生率也持續下降到與死亡率相當的水平,人口發展表現為低增長或負增長(3)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①出生率高和死亡率很高,人口自然增長率偏低;②出生率高,死亡率快速下降,人口增長迅速;③死亡率進一步下降,出生率也開始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④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平穩定下來,出生率也趨於穩定,人口自然增長率普遍偏低。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是從死亡率的下降開始的。這是因為人口再生產類型轉變的根本原因在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使人們逐步擺脫了完全依賴自然環境的狀況,人們的營養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種條件,特別是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改善,也就是說人們的生存環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些都是死亡率下降的必要條件。可見,生產力的發展對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這也正是人口再生產類型轉變首先從死亡率下降開始的基本原因。最後階段處於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後階段,屬於「現代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進一步延長,世代更替緩慢,人口年齡結構呈現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較高。(五)人口再生產類型的地區分布不同國家或地區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社會、經濟、文化及環境等存在差異,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並不具有同步性,也存在著各自的一些特點。地區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全世界2.20.91.4發達國家1.11.00.1發展中國家2.50.91.7非洲3.81.42.4北美1.40.90.6拉丁美洲2.40.61.8亞洲2.20.81.4歐洲1.01.1-0.1大洋洲1.80.71.11、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從上表中可以看出,目前發達國家或地區已完成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即人口再生產類型已經處於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現代型」;發展中國家人口再生產類型屬於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的「過渡型」。由於發展中國家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0%,因此總的來說,世界人口再生產類型屬於「過渡型」,正處在向「現代型」轉變的階段。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非洲,其次是拉丁美洲和亞洲;人口出生率最低的是歐洲,其次是北美洲和大洋洲。非洲生產力水平最低,生存環境、營養水平以及醫療條件相對較差,因而死亡率最高。2、發達國家之間的差異發達國家人口再生產均已處於「現代型」,但也存在明顯差別。德國、匈牙利等國家人口已連續多年出現負增長,整個歐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呈負值,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稍高,日本等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3、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異亞、非、拉及大洋洲人口再生產雖然總體上處於「過渡型」,但各個國家之間差別很大:非洲國家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都很高;亞洲的韓國、新加坡等國,拉丁美洲的古巴、烏拉圭等國,人口再生產已進入或正要進入「現代型」;中國由於大力開展計劃生育工作,人口轉變的速度較快,目前已接近「現代型」。(六)環境人口容量的概念1、環境人口容量概念產生的背景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而地球的空間和資源是有限的,面對世界人口快速增長的事實,人們必然關注人口增長與環境承載能力的問題,從而提出了環境人口容量的概念。2、環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義環境人口容量,簡單地說就是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曾對環境人口容量下了一個較為精確的定義: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到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和智力、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准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上述這一定義,其實包含以下幾層意思:(1)談環境人口容量,應指具體的時期,因為環境人口容量是時間的函數,具有不確定性;(2)資源、科技水平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3)生活(包括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4)如果研究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要以該國或地區所能利用的資源和技術為依據,而所能利用的資源和技術,不見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義中所說的「其他」(如國外或地區以外的)資源和技術,這一點對地區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結果有較大的影響。3、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1)資源資源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類的生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資源狀況,資源越多,能供養的人口數量越多。資源的種類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慮的是幾種人類生存所依賴的資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2)科技發展水平人類獲得的資源數量,與科技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帶來獲取和利用資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變,從而帶來環境人口容量的改變。比如在原始社會,人類幾乎沒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識,所能獲得的資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環境人口容量很小。今天地球上的60億人口,在原始社會條件下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像的。(3)生活消費水平人是社會性動物,人類的生活除了滿足吃、喝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以外,還有精神生活的需求。生活消費不僅指物質生活消費,同時也包括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費。由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並不相同,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也在不斷變化。因此,確定什麼樣的消費水平,對環境人口容量產生較大的影響。(七)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1、環境人口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1)環境人口容量的不確定性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不確定的。例如,現有的資源總數並不確定,科技發展水平及人口消費水平等也在不斷變化,這就決定了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2)環境人口容量的相對確定性在一定歷史階段內,在假定技術水平、資源的基礎和潛力相對穩定,以及人口消費水平變化不大的條件下,可以對環境人口容量進行相對定量的估計。這就是環境人口容量的相對確定性。為了簡便,在實際中通常把某一種或幾種資源能供養的人口數,例如土地資源所能供養的人口數,作為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值。2、地球的環境人口容量在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中,假定的條件不同,估計的方法不同,必然得出不同的估計結果。在地球究竟能容納多少人的問題上,存在著截然不同的觀點。(1)悲觀者觀點面對當前人口增長和資源加速利用的現狀,以及由此引出的種種問題,悲觀者認為,現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經大大超過了地球環境人口容量。依照目前科學技術發展的速度,不能解決人口過多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問題,人口的進一步增長,後果不堪設想。(2)樂觀者觀點樂觀者著眼於尚未被人類開發利用的資源,以及未探知和未發現的領域,認為未來世界的人口,不會達到地球環境人口容量的極限值。在經濟高度發展、科技進一步提高的未來,人類有足夠的力量制止環境退化,推動人口與環境關系的良性循環。(3)多數學者對地球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多數學者認為未來全球環境人口容量在100億左右。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公布的報告認為,將全球人口穩定在110億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維持合理健康的生活。(4)地球環境人口容量的正確認識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條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條件不同,估計的方法不同,結論也會不同。結合人類發展史來考察,每一個時期應該有各自的環境人口容量,這意味著在當時科學技術水平條件下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但人類的人口數從未達到過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樂觀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長不會達到自然環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為科技水平在提高,新科技能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未來;另外人類對其自身與自然界關系的認識不斷地加深,已能主動調節人口增長與環境的關系,世界人口會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必須強調的是,樂觀的態度並不表示忽視環境人口容量估計的意義。在特定的時期和一定的科技發展水平下,過快的人口增長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是相當大的,對人類的發展也是有害的。3、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1)我國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199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發表報告《中國土地資源生產能力及人口承載力研究》,該報告認為,我國人口承載量最高應控制在16億左右。這里的16億主要是基於土地承載力而估計出來的。並不完全等同於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這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實際中通常把某一種或幾種資源的人口承載力(如土地人口承載力)作為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值。(2)我國人口與環境關系的矛盾突出我國人口與環境,特別是人口與一些資源之間的矛盾已十分突出。①人口與可耕地的矛盾突出幾個國家人均耕地面積比較表(1991年)國家中國加拿大美國印度日本全世界人均耕地面積(公頃)0.081.690.750.190.030.25我國目前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1/3,屬於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國家之一。隨著人口增長和城市化的發展,生活用地和生產用地不斷增加,可耕地總數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繼續減少的趨勢。②人口與淡水資源的矛盾尖銳我國人均淡水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四分之一,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由於缺水,工農業生產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人們不得不大量開采地下水,有些地區已出現地下水枯竭的現象。(3)緩解人口與環境矛盾的基本國策我們必須正視我國人口增長與環境關系的矛盾,為了逐步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執行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這兩項基本國策。研究環境人口容量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讓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環境與人口的關系;②有利於人們了解各種環境問題;③促使人類自覺地保持與自然環境的良性平衡關系。
㈣ 《自然地理學》讀書筆記2000字
讀書筆記記錄方法
我自己比較喜歡用手寫的方式,不太喜歡用電子筆記類回的工具。答我並不反對用這樣的工具
只是我認為手寫圖解效率更高,還可以調動自己的全部感官去閱讀一本書,記憶效果更好。
用拍照和掃描的方式記錄書的內容,我是不提倡的,那樣記憶不深刻,只是給自己一個安慰。
除非你在拍照和掃描的同時完成內容歸類,便於後續檢索。
對有感覺的書,記錄了足夠的素材,我才會考慮做讀書筆記。
大部分書我不做讀書筆記,因為沒有什麼必要,幾句話就可以把這本書的核心提煉完。
我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很靈活,比如:
1.直接一段段摘錄精華,對特別有感觸的內容加一句話點評。
2.針對書的內容、價值寫書評。
3.寫讀書心得筆記。我這里說的讀書心得筆記和書評有一點不同,類似我們小時候讀書做舉一反三的功課。
把書中一個知識點、一個思考框架拿出來反復練習,看看能否把作者的主要思想、觀點、邏輯、推導過程都理順。
這樣學習才能深刻有效,才能將書中的知識化為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