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環境地理試卷

環境地理試卷

發布時間: 2021-01-22 02:16:14

A. 初一地理試卷,完整的

七年級地理期末模擬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要求的。
1.下列關於緯線的說法,錯誤的是:
A、緯線都是圓的 B、緯線有長有短 C、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D、緯線的度數由南向北逐漸增大。
2.下列緯線圈中,最短的一條是:
A.20°N B.60°S C.10°S D.30°N
3.下列關於赤道的敘述,正確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圈 B.赤道把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 C.赤道與經線平行 D.赤道是90°緯線
4.下列關於經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經線都是圓 B.所有經線長度都相等 C.經線指示東西方向 D.本初子午線指180°經線
5.下列關於春分日的描述,正確的是:
A、9月23日前後 B、太陽直射在赤道上 C、這時北半球晝長夜短 D、南半球是春季
6、當美國紐約是正午時,中國北京是:
A、正午 B、傍晚 C、早晨 D、深夜
7.北半球的冬季是:
A.1、2、3月 B.3、4、5月 C.1O.1l、12月 D.12、l、2月
8、下列幾種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500000 B、 C、0 50千米 D、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千米
9、下列地圖中,圖幅大小相同,所表示的內容最詳細的是:
A、世界地圖 B、亞洲地圖 C、中國地圖 D、北京市地圖
10、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圍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南美洲 C、南極洲 D、大洋洲
11、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亞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極洲
12、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火山、地震多分布在:
A、大陸內部 B、大陸邊緣 C、板塊內部 D、板塊邊緣
13、下面的證據中,能證明海陸是不斷變化的是:
A、龐貝古城的消失 B、太平洋洋底發現許多瓷器 C、在山上旅遊拾到一塊貝殼
D、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人們發現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
14、印度半島屬於:
A、印度洋板塊 B、亞歐板塊 C、非洲板塊 D、太平洋板塊
15、魏格納從哪兩個洲的輪廓吻合得到啟發,而開始研究大陸漂移的:
A、亞洲、歐洲 B、南美洲和北美洲 C、非洲和南美洲 D、南極洲和大洋洲
16、下列傳述中,描述天氣的是:
A、四季如春 B、山前桃花山後雪 C、終年炎熱乾燥 D、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7、測得某城市空氣污染指數為68,則該城市的空氣質量級別是:
A、一級 B、二級 C、三級 D、四級
18、一天中氣溫最高和最低值分別出現在:
A、2點和下午2點 B、14時和日出前後 C、午後2點和8點 D、12點和20點
19、南北緯30°-40°附近的大陸東岸:
A、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B、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C、春季多雨,秋季少雨 D、常年濕潤多雨
20、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被稱為世界的「雨極」,它是:
A、印度的乞拉朋齊,位於山地的迎風坡 B、巴西的亞馬孫河口,位於赤道附近
C、夏威夷群島,位於太平洋上 D、好望角,位於非洲南端
2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指:
A、氣候 B、天氣 C、降水 D、溫度
22、某地8時、14時、20時、2時觀測到的氣溫分別是6°C、16°C、9°C、5°C,其中在8時和20時測得的降水量分別是16mm、20mm,其日平均氣溫和日降水量分別是:
A、8℃、18mm B、9℃、36mm C、12℃、20mm D、36℃、18mm
23、夏季的白天,陸地和海洋受熱情況是:
A、陸地增溫快,比海洋熱 B、陸地增溫快,比海洋溫和 C、陸地增溫慢,比海洋冷 D、海洋和陸地一樣熱
24、一年之中,南極洲的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25、我國廬山成為夏季的避暑勝地,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因素 B、海陸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為因素
26、如果北方城市每年需要大量鮮花,除本地鮮花外,廣州是重要的供應地,那麼每年廣州對北方城市鮮花供應量最大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7、下列國家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
A、英國 B、德國 C、美國 D、奈及利亞
28、世界上的人種分為白種、黃種和黑種三個主要人種,其區分依據是:
A、生活習慣特徵 B、語言文字特徵 C、宗教信仰特徵 D、體質方面特徵
29、下列地區中,人口較為稠密的是:
A、南極大陸 B、巴西亞馬孫平原 C、撒哈拉沙漠 D、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平原
30、下圖表示四個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國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1、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分別是:
A、英語和漢語 B、漢語和阿拉伯語 C、俄語和英語 D、漢語和英語
32、在非洲北部和亞洲西部許多國家中居民通用的語言和宗教是:
A、英語、基督教 B、法語、伊斯蘭教 C、漢語、佛教 D、阿拉伯語、伊斯蘭教
33、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通用的語言是:
A、西班牙語 B、法語 C、阿拉伯語 D、英語
34、下列國家中,屬白色人種、信仰基督教、使用英語的是:
A、埃及、沙烏地阿拉伯 B、英國、巴西 C、加拿大、澳大利亞 D、巴基斯坦、伊拉克
35、城市聚落與鄉村聚落的主要差異是:
A、人口數量的差異 B、人的收入有差異 C、房屋數量有差異 D、從事的生產方式有差異
36、下列地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
A、高山地區 B、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 C、熱帶雨林地區 D、荒漠地區
37、北極地區氣候寒冷,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因紐特人為了適應這里的環境,修建了:
A、窯洞 B、冰屋 C、高架屋 D、四合院
38、下列國家中屬於發達國家的是:
A、中國 B、日本 C、巴西 D、印度
39、下列國家中沒有地跨兩大洲的是:
A、土耳其 B、巴拿馬 C、俄羅斯 D、沙烏地阿拉伯
40、下圖天氣符號,表示天氣的狀況是:
A、陰轉小雨,西北風六級 B、陰轉小雨,東南風六級
C、晴轉大雨,東南風六級 D、多雲轉大雨,西北風三級
二、雙向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有兩項是最符合題意要求的。
1. 地球表面有陽光直射的地區有
A. 熱帶 B. 北溫帶 C. 南寒帶 D. 赤道
2. 要想從地圖上了解北京市區的地理環境,應該選擇
A. 中國地圖 B. 北京地圖 C. 比例尺較大的地圖 D. 比例尺較小的地圖
3.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帶是
A.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B.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C.科迪勒拉山系 D.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4.有關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B.海洋主要集中在北半球C.陸地主要集中在東半球D.海洋主要集中在東半球
5.下列語句中屬於描述氣候的是
A.今日風和日麗 B.北京秋高氣爽 C.昆明四季如春 D.昨夜風雨交加
6.下列現象中主要是由於海陸位置造成的是
喜馬拉雅山
地形雨示意圖 山
坡 降水量
(mm)

喜馬拉雅山地形雨示意圖


10000毫米以上



500毫米以下
A.上海比拉薩降水量多 B.海南島是我國著名的避寒勝地 C.長白山脈迎風坡降水多 D.我國東部是世界著名的季風氣候區
7.分析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一般要從哪兩個主要方面去考慮
A.氣溫 B.風向 C.降水 D.風力
8.從熱量因素考慮,聚落大多分布在
A.熱帶 B.溫帶 C.寒帶 D.亞熱帶
9.讀圖5「喜馬拉雅山地形雨示意圖」,理解地形對降水的影響,其中正確的是
A.南坡是背風坡,降水多B.南坡是迎風坡,降水多
C.北坡是背風坡,降水少D.北坡是迎風坡,降水少
10.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裡有更好的交通條件 B.城市裡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C.城市裡有更好的教育條件 D.城市裡有更好的購物環境
三、綜合題:
1.讀經緯網示意圖.完成下列內容
(1)讀出A、B兩點的經緯度A____;B____
(2)判斷A、B兩點的半球位置:從南北半球看,A點屬於___,從東西半球看。B點屬於___。
(3)從五個熱量帶判斷,A點屬於___帶,B點屬於___帶。
2.讀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完成下列內容:
(1)在圖上標出地球公轉的方向。
(2)寫出地球運動至A、B、C、D四個位置時的節氣(北半球)
A_____ B、____ C、____ D、_____
(3)地球公轉至A位置時,這一天是 ___(日期 ) ,太陽直射的緯線是____,此時北京的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地球公轉至B位置時,這一天是___(日期)太陽直射的緯線是____,此時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是___
3.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內容:
(1)圖中表示下列地形部位字母是:
山峰 ___ ,鞍部 ___ ,陡崖___ 。
(2) C、D中位於山谷的是 ,坡度較緩
的是 。
(3)山頂A的海拔高度是 (填寫字母)。
A.700米 B.800米
C.600~700米 D.700~800米
(4)若①處的氣溫為20℃,則②的氣溫可能是
℃。
(5)從甲和乙兩處登山,何處較為省力?原因是什麼?

4、讀七大洲圖,完成下列內容
(1)將圖中字母表示的大洲名稱寫出:
A___、B___、C____ D___、E___、F____
(2)左半圖位於___(東、西)半球
(3)寫出歐洲與亞洲的分界線名稱:
_____山 _____河 ______山
(4)寫出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_______運河。
(5)寫出南美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_____________運河
(6)世界上的四大洋按照面積大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5、讀氣溫曲線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地各月氣溫大都在___℃以上,氣溫年較差最___,屬於___帶。
(2)B地最熱月是在____月,氣溫約在__℃,最冷月是在_____月,氣溫約為__℃,氣溫年較差__(大,小),屬於____帶。
(3)A、B、C三地都位於__(南或北)半球。

6、讀下列兩幅氣溫和降水圖,完成下列內容:
(1)對比A、B兩地的氣溫曲線圖,可以看出A地的氣溫特點是___________;B地夏季______,冬季_______.
(2)A、B兩地氣溫年較差大的是____。
(3)讀圖可判斷A地位於___帶,B地位於__帶(五個熱量帶)。
(4)A、B兩地中屬於終年多雨的是___,冬季多雨的是___。
(5)B地可能位於:
A、30°N-40°N的大陸東岸
B、30°N-40°N的大陸西岸
C、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
D、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
7、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山地____坡降水多,___坡降水少。
(2)迎風坡降水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海平面平均氣溫為30℃,那麼山頂的氣溫約為__°C
8、讀「世界等溫線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 從等溫線的彎曲狀況看,北半球等溫線___;南半球等溫線___,原因是_________
(2) 氣溫從赤道向兩極有什麼變化規律?原因是什麼?

(3)圖中,等溫線的分布與緯線一致嗎?為什麼?

(4)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帶,大致相當於五帶中的___帶,0℃以下的地帶,大致相當於___帶和____帶,0℃-20℃地帶,大致相當於___帶和___帶。

9.讀下圖,完成下列內容:
(1)①地居民的主要人種是____,主要信仰___教,通用____語。
(2)②地居民的主要人種是____,主要信仰____教,通用_____語。
(3)③地的主要民族是____,通用____語。
(4)⑤地的居民主要信仰____教,通用____語。
(5)A、B兩地中,人口密度較大的是____
10、讀下圖,完成下列內容:
(1)圖中A、B、c三個聚落都是沿____分布的。
(2)A、B、c三個聚落中,更有可能發展成城市的是___。
(3)例舉在聚落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3-4個)___________。
11、閱讀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聯合國的出現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侵略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戰時,人們呼喚和平,反對侵略,渴望能找到一個有所作為,能保障戰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安全體系。
材料二:1945年6月,51個國家在美國聖弗朗西斯科簽署了《聯合國憲章》,同年lO月24日,憲章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
材料三:聯合國有六個主要機構.分別是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託管理事會、秘書處和國際法院。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1)聯合國是一個國家嗎?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理會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12、讀《1998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世界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圖》和材料1、材料2,回答問題:
材料1: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150多個發展中國家。
材料2:由於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絕大部分都處於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於是從1960年代開始,這些國家之間為擺脫發達國家的控制,發展民族經濟,開展專門的經濟合作,即稱為南南合作。如:中國與拉丁美洲的合作等。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圍繞改革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加強雙方的經濟合作等問題所進行的談判和斗爭,則被稱為「南北對話」。
(1)圖中A表示___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大洲名稱).B表示___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大洲名稱)
(2)從南北半球分析,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南、北)半球的北部,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南、北)半球的南部和______(南、北)半球。(3) 「南南合作,南北對話」什麼意思,國際合作有什麼意義?
13.亞洲是一個氣候復雜多樣的大洲。若你大約沿著118°E經線在亞洲旅行,沿途拍攝了許多照片。藉助「世界局部地區氣候類型圖」回答下列問題: (7分)
(1)請把圖中序號與字母所代表的景觀連線:A B C D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在中國拍不到的照片是 (填寫字母)。(3)任選一張照片,說明該照片中建築與氣候的關系。

B. 地理試卷分析

是這樣的,你的問題主要是「農業地域類型」分類及其特點沒有弄清楚。
這兒我給你詳細說一下:
「季風水田農業」抓住「季風」,故其主要分布在東亞、南亞及東南亞的季風氣候區。圖中顯示為我國的長江流域(及其以南),以水稻種植業為主,所以地域類型是「季風水田」。這兒你一要明確季風分布范圍,二要了解我國水稻的主要分布區。不是所有的季風都是種水稻,比如華北平原就不是。大概是濕潤區才有種植。東北也有。
「商品穀物農業」種植的主要是小麥或玉米。所以以旱地為主。且商品率高,多分布在地廣人稀的地區:美國的中央大平原就是最典型的。當然這個地方,書上有關於該農業地域類型的分布。你要去找來記憶。至於我國,你主要掌握我國東北地區有這種農業地域類型就好。同時抓住兩個關鍵:一是種植對象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二是地廣人稀的地區且商品率高。
那麼你在答題時弄錯的原因我估計你是把我國商品糧的概念與商品穀物農業類型的概念混淆了。商品糧基地可以是水稻(長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的七個主要商品糧基地)也可以是小麥(東北的兩個)。而商品穀物農業則主要是小麥或玉米。

「氣候對當地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答案:季風不穩定,降水變率大。我答錯了。)」這是必須要記得的,季風不穩定主要與夏季風強弱有關。易引發旱澇災害對農業產量有影響。我國和印度等季風分布的國家都有這樣的問題。這要知道。不但這些還要更多的我國各農業區的限制因素要了解。我給你些資料你看看

一、東北區(黑、吉、遼)
1、自然條件分析
(1)長冬嚴寒但夏季溫暖,日照時間較長,一年一熟;年降水量平均達400—600mm,屬濕潤半濕潤區,灌溉水源充足。
(2)東北平原地勢低平,土層深厚,遍布肥力較高的黑土,對農業機械化耕作極為有利。
(3)凍土廣布,保證了土壤有較好的墒情。
(4)沼澤地面積很大,也已通過排干水分來開發利用,但在開發中也引起了氣候變干,所以沼澤地開發不宜過量。
(5)本區緯度較高,熱量資源不足,農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春季溫度低時會受到低溫冷害,農作物大幅減產。
2、農業特色
(1)以玉米、春小麥為主的商品糧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2)以大豆、甜菜為主要經濟作物,大豆產量佔全國的1/3以上,出口量佔全國90%以上,黑龍江是我國最大的大豆產區。甜菜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以松嫩平原為最多。
(3)其它經濟作物有亞麻、柞樹(柞蠶)、蘋果、烤煙等。
二、黃河中下游區(陝、晉、豫、魯、京、津)
1、自然條件分析:
(1)多數地方屬於暖溫帶,夏季氣溫相當高,農作物多為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大部分地區雨季短,降水集中在七、八兩月,春旱(春季和初夏乾旱)威脅農業生產是個普遍問題。由於氣候比較乾燥,多數地方灌溉水源不足。
(2)華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許多地方,鹽鹼危害很嚴重。
(3)黃土高原的黃土由較細的粉沙顆粒組成,便於耕作,黃土含有不少氮磷鉀等養分,比較肥沃。但土質疏鬆,地表無植被保護,水土流失嚴重。
2、農業特色:
(1)冬小麥、玉米為主要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其次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黃土高原穀子種植較多,山東丘陵和低山甘薯種植較多。
(2)棉花是本區最主要的經濟作物。冀、魯、豫三省是我國最大的產棉區和商品棉基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也是重要的產棉區。本區植棉的有利條件:夏季氣溫高,對棉花生長有利;秋季晴天多,對棉花的後期生長和收摘也有利;再加上粉沙性的土壤適宜棉花根系的生長發育。
三、長江中下游區(湘、鄂、贛、皖、蘇、浙、滬)
1、自然條件分析:
(1)淮河以北是暖溫帶,其餘都屬亞熱帶,夏季氣溫很高,江漢、洞庭湖、鄱陽湖等平原,周圍山嶺環抱,不易散熱,都以炎熱著稱。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或一年三熟。淮河以北是半濕潤區,其餘都是濕潤地區。春末夏初,梅雨適時適量,對水稻生長更為有利,如果梅雨過短或過長,就會出現旱災和澇災。進入7月,梅雨結束,在副熱帶高氣壓控制下,天氣晴燥,形成伏旱,此時,熱量充足,蒸發量大,農作物生長旺盛,必須保證有充足的水分供應,所以抗旱任務很重。
(2)平原廣闊,河網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3)江南丘陵紅壤廣布,紅壤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粘重,我國南方主要低產土壤之一。
2、農業特色:
(1)淮河以北以種植旱糧為主(江淮地區),以南以水田為主,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和長江三角洲都是著名的水稻產區,本區水稻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在全國占第一位。小麥也是本區的重要糧食作物。
(2)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蠶等。江漢平原、長江中下游濱海沿江平原和杭州灣沿岸是我國主要的棉花生產基地之一。(植棉條件:熱量充足,土層深厚、肥沃,植棉歷史悠久,技術條件好,商品率高。不利條件是春夏有梅雨,夏季常有台風襲擊,秋季有連陰雨)油菜播種面積廣,成為稻田的越冬作物,浙江、江蘇兩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國最大的桑蠶基地,是著名的「絲綢之府」。
(3)江南丘陵的紅壤區,適宜茶葉、油菜、杉木生長,產量很大。
四、南部沿海地區(閩、台、粵、桂、瓊及香港、澳門特區)
1、自然條件分析:
(1)我國緯度最低的一個區,北回歸線橫穿台灣和兩廣;瀕臨海洋,夏季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大量的水汽,造成這里豐沛的降水,雨季從4、5月份開始,延續到9、10月份。本區氣候炎熱多雨,無霜期長,作物幾乎可以全年生長,耕作制度為一年兩熟至三熟。
(2)台風活動頻繁,侵入我國的台風約80%在本區登陸。台風形成狂風暴雨,帶來一定災害,有時也可緩解沿海地區的旱情。
(3)地形大部分為丘陵山地,平原面積不大,珠江三角洲和台灣的西部平原是本區最大的兩個沖積平原。
2、農業特色
(1)水稻在本區普遍種植,珠江三角洲和台西平原是重要的稻米產區。甘蔗是本區最重要的經濟作物,粵、閩、桂成為全國重要的蔗糖供應地,珠江三角洲的產量更占重要地位。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在低窪易澇區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養魚,基堤上栽植桑樹、甘蔗、果樹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樹的肥料,桑葉養蠶,蠶糞、桑葉、蔗葉又可作魚餌,塘基互養,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水陸互養的基塘農業人工生態系統。據基上種植的作物不同,有「桑基魚塘」、「蔗基魚塘」、「果基魚塘」等種類。
(3)有橡膠、劍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等熱帶作物,海南島的橡膠種植在全國占重要地位。
(4)有香蕉、柑橘、菠蘿、荔枝等熱帶、亞熱帶果樹。
(5)台灣的樟樹頗為著名,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五、西南區(川、黔、滇、渝)
1、西南三省一市在北緯35°以南,雲南省南部還伸入到北回歸線以南。四川、貴州、重慶和雲南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雲南南部屬熱帶。川滇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很高,氣候顯著降低,形成高山氣候。
2、四川盆地終年濕潤,雨量充沛,霜雪少見,可生長甘蔗,柑橘,柚子。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含有豐富的磷鉀等養分,比較肥沃。
3、成都平原為沖擊扇平原,氣候溫暖,土壤肥沃,開發較早,人口稠密,灌溉便利,農業生產一向發達,早有「天府之國」美譽。平原上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油菜籽等,生豬、桑蠶的生長也很有名。
4、雲貴高原上的河谷盆地,當地稱為「壩子」是重要的水稻產區,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區,因溶洞、地下河漏水嚴重,地表水缺乏,要注意興修水利,以保證農業生產的用水。
5、滇南谷地(包括西雙版納),屬熱帶季風氣候,農作物全年可以生長,且冬季不受寒潮侵襲,夏季又無台風危害,具有發展熱帶作物的良好環境,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橡膠生產基地。
六、青藏區(藏、青)
1、本區緯度同長江中下游,黃河中下游地區相當,但因地勢很高,形成獨特的高原氣候。其特點是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氣溫低,日較差大,年較差小,迎風坡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拉薩有「日光城」之稱。(地勢高,空氣稀薄)。
2、農業受氣候限制,適於喜涼的青稞、小麥生長。氂牛、綿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廣的三大牲畜。草場主要分布於高原湖泊周圍和河源地區。
3、湟水谷地和黃河谷地,比較寬闊,降水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農業區。柴達木盆地,由於祁連山、昆侖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帶的地下水較為豐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發展農業。盆地低部地勢平坦,宜耕荒地連片,便於機械化開墾和耕作。
4、雅魯藏布江谷地: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帶來的濕潤氣流,使這里的降水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響,比較溫暖。西藏的重要糧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於此。
5、「西藏的江南」——喜馬拉雅山的南坡: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在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現濃郁的亞熱帶和熱帶風光,特別是察隅一帶。在肥沃的河谷地帶,橘子樹枝青葉茂,香蕉園終年翠綠,水稻田隨處可見,新辟的茶園散布在緩坡山崗上,人們稱之為「西藏的江南」
七、西北內陸區(內蒙、寧、甘、新)
1、本區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加上周圍高山、高原的阻擋,海洋水汽難以送到,水循環很不活躍,是我國氣候最為乾旱的地區。氣候表現為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降水少,多風沙,氣候乾燥;晴天多,雲量少,日照豐富;氣溫日變化和年變化大。
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這里農牧業生產的主要水源。西北區光熱充足,氣溫日較差大,對植物來說,白天氣溫高、光照強,加強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於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夜間氣溫低,減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減少了養分的消耗,因此,本區所產瓜果品質十分優良。
3、富有特色的灌溉農業。本區農耕必須依靠灌溉,有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區,小麥、水稻、棉花、油菜、甜菜等都生長良好。
(1)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是我國著名的灌溉農業區。這里利用黃河流向微微傾斜的自然坡度,開挖引水渠,引黃河水自流灌溉。寧夏平原至今保存有秦渠、漢渠等著名渠道。平原上溝渠縱橫,阡陌相連,稻田密布,村舍向望,被人譽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發展成為「塞上米糧川」。
(2)甘肅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灌溉農業僅限於高山山麓的沖積平原上,這里土質較好,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充足,利用這些有利的自然條件,開荒墾殖,引水灌溉,把荒漠變成了肥沃的綠洲。塔里木盆地和吐魯番盆地是我國長絨綿的主要產區,這里無霜期較長,夏季氣溫高,積溫量大,日照充分。新疆吐魯番盆地,有引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坎兒井。
4、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內蒙古草原是我國最大的天然牧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草原因降水較豐而成為我國水草最豐美的牧場和打草場,三河一帶出產的三河牛、三河馬,聞名全國;寧夏所產的灘羊是稀有的優質裘皮羊品種;新疆境內的天山、阿爾泰山,地形雨較多,山腰以雲衫林為主的山地針葉林,以上以下生長牧草,以上為夏季牧場,以下為冬季牧場,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區,所產細毛羊是優良畜種。
5、本區由於不合理開墾,過度放牧,任意樵採,造成嚴重的沙漠化危害。防風固沙,減少風沙危害,防止沙漠蔓延和草場退化,是本區環境治理和改造的重要任務。

C. 做地理試卷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選擇題
( 一)應試策略
1、沉著冷靜,相信自己判斷 2、認真審題
3、先易後難,跳過難題或自己認為沒有把握的題目,回頭再做 4、認真檢查,但不要輕易改動答案 ( 二)應試技巧
1、做到:「三審」,即一審材料(加以引申)、二審題干(畫出關鍵詞)、三審選項(找出合理、正確並與材料和題干有關的選項)。
2、讀完題組內每一個小題,注意各小題之間的前後提示語,然後再從容做題。 3、仔細分析題干,明確解題條件
例如:北極地區寒風凜冽,考慮到當地所處風帶的盛行風向,中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營地建築的門窗應該避開的朝向是:
A、東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東北方向
答案:D 點撥:題干條件是北極附近盛行風向、門窗避開的朝向。北極附近風帶為極地東風帶,具體風向為東北風,故門窗應避開東北方向。
4、選項錯誤的幾種情況:
(1)因果顛倒(2)前後矛盾(3)表述絕對化(4)概念混淆(5)表述錯誤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點帶面(7)與題干無關
二、綜合題
(一)綜合題答題過程:
第一步審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圖材料,文字要畫出關鍵詞,進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圖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條件,包括圖例、注記、數字、線條、方向、經緯度、關鍵地點等,分析材料含義和用意,可能用在什麼地方,然後將所有能用的條件歸納,准備用。
第二步審問題:通過題目中的問題,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聯系平時所學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題框架系統。
第三步語言表達:用自己形成的答題框架系統,聯系題目給出的條件,進行逐項表達。
第四步檢查答案和條件:看所給條件是否有沒有用上的,與答案進一步對應補充
(二)審題時注意以下表述要求: ①簡述:簡單扼要敘述,必須把握要點; ②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 ③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徵予以描述; ④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徵予以概括敘述; ⑤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 ⑥寫出:對圖像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
⑦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系等;
⑧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後對比或並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間的差別、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
⑨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布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圖像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 (三)語言表達時要落實三要領:
(1)條理性:一個問題答一段,這樣條理清楚,脈絡分明,也可分點敘述;不要自始至終一個段落,連標點符號也點不全。
(2)層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給閱卷教師造成不分主次、不著邊際的不良印象。盡量少而精,問什麼答什麼。但如果沒把握,怕漏答知識點,根據目前的評分標准,則不如適當多答。
(3)完整性:答題時要求將地理原理與題目設問之間串以一個個地理鏈,使之巧妙相接,盡量具體詳細,但如果沒把握,可適度模糊處理,否則可能會自露馬腳。
(4)注意「死」的采點、「活」的采點。 (四)地理考試中考生常見的能力問題
①審題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題目沒看完就開始作答。 ②讀圖和提取資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題條件。 ③不能准確認定區域位置,對地理空間位置的相互關系把握不準。 ④審題時不善於抓住關鍵詞,不能准確理解題目的設問重點,導致答非所問。

D. 來一 套地理試卷

3.3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一)
高一地理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地理環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產生有規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陽輻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距海洋遠近不同
C.地勢高低起伏 D.受寒暖流影響不同
2.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差異較明顯的地區是( )
A.低緯地區 B.中緯地區 C.赤道地區 D.高緯地區
3.我國內蒙古高原的自然帶,自西向東呈現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帶的分布規律是( )
A. 由赤道向兩極的分異 B. 由沿海向內陸的分異
C. 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 D. 沿經線方向的分異
4.影響垂直地域分異的根本原因是( )
A. 緯度高低不同 B. 海陸分布不同 C. 地勢高低不同 D. 大氣環流不同
5.下列關於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說法正確的是( )
A.山麓自然帶與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帶是一致的
B.垂直地域分異與山地所在緯度、高度沒有關系
C.山地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帶數目越少
D.喜馬拉雅山南坡植被比北坡的植被數目要少些
6.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區,垂直分布層次最多的自然帶的山區是在( )
A.中緯度的東部季風區 B.亞寒帶地區
C.亞熱帶地中海區 D.熱帶雨林地區
我國古代的詩句中往往蘊含著某種地域分異規律。讀下列詩句完成7~9題。
7.古詩雲:「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從塞北到江南的景觀差異,產生的基礎和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分別是( )
A.水分緯度地帶分異 B.光照干濕度地帶分異
C.熱量緯度地帶分異 D.地形地方性分異
8.「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句詩從地理角度理解( )
A.反映了冬季風到達不了玉門關 B.反映了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
C.反映了玉門關的熱量條件不適合楊柳種植 D.反映了玉門關以西絕對無楊柳生長
9.「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它描述了( )
A.緯度地帶分異B.干濕度地帶分異 C.垂直地帶分異 D.地方性分異
10.從赤道向較高緯度地區,針葉林帶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逐漸升高 B.保持不變 C.逐漸降低 D.變化無序
11.下列地理現象的變化能正確反映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是 ( )
A.我國從多雨的東南沿海到乾旱的西北內陸,植被有明顯的變化
B.秦嶺南坡太陽輻射強於北坡,植被生長茂盛
C.雲貴高原由於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出現石漠化
D.沙漠地區生長著大量的蘆葦
12.有關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有的地區存在差異性,有的地區不存在差異性
B.同一自然帶內不存在差異性
C.不同的空間尺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
D.只存在大尺度范圍的地域差異,不存在小尺度范圍的地域差異
讀天山地區自然帶分布圖,回答13—16題:

13.天山北坡比南坡積雪冰川海拔低的原因是( )
A.北坡是陽坡 B.南坡是陰坡 C.北坡是迎風坡 D..南坡是迎風坡
14.能正確表示天山坡向對自然帶影響的是( )B

15.為了合理利用草場資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應將牲畜趕到( )
A.高山草甸 B.山地草原 C.荒漠草原 D.山地草甸草原
16.我國新疆天山和昆侖山脈之間的綠洲屬於( )
A.垂直地帶性現象 B.緯度地帶性因素的影響
C.地方性分異規律 D.干濕度地帶性規律
下圖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帶的分布。讀圖回答17-18題。

17.圖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積雪冰川帶、高寒荒漠帶、高山草原帶
B.高寒荒漠帶、山地落葉闊葉林帶、高山草原帶
C.高寒荒漠帶、積雪冰川帶、高山草原帶
D.高山草原帶、山地針葉林帶、高寒荒漠帶
18.決定該山山麓自然帶的主導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山脈走向 D.山體坡度
(2011年廣州高一檢測)某研究人員依據我國多年平均氣候資料,按一定方向(Y,X)分別選取了A→F和①→⑥共12個地區,分類繪成甲、乙兩圖。讀圖完成19~20題。

19.甲、乙兩圖反映的地理環境分異規律正確的是( )
A.甲圖反映緯度地帶分異 B.乙圖反映緯度地帶分異
C.甲圖反映由背風坡向迎風坡分異 D.乙圖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異
20.某地水熱狀況與A和⑥地區相似,則該地的氣候類型可能是( )
A.熱帶草原氣候 B.熱帶雨林氣候
C.溫帶海洋氣候 D.地中海氣候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C A D C B C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B A C A A A B
二、綜合題(共40分)
21.讀「自然景觀地域分異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自然景觀從①→②→③→④的變化是以________________為基礎產生的,這種地域分異產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為溫帶落葉闊葉林,而同緯度的⑥為溫帶荒漠帶,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帶③分布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氣候區.
(4)喜馬拉雅山南坡復雜的景觀變化規律近似於_______________(A.①→②→③→④或B.③→⑤→⑥)的變化,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讀珠穆朗瑪峰地區的自然帶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5分)

(1)此圖自然帶分布反映陸地環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異規律,此規律同________分異規律有些相似。
(2)南坡自然帶比北坡完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坡積雪冰川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
(1)熱量 太陽輻射在各緯度分布不均
(2)距海遠近不同,水分條件有差異
(3)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溫帶季風
(4)A 海拔高度不同,水熱狀況不同
22.
(1)垂直 緯度地帶
(2)南坡水熱條件優於北坡
(3)南坡位於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

E. 七年級上冊地理試卷及答案!

(考試形式:筆試 試題共兩大題25小題 卷面分數:100分 考試時限:60分鍾)

考生注意: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請考生將第Ⅰ卷選擇題的正確答案項字母代號寫在第Ⅱ卷的相應答案欄內。寫在第Ⅰ卷無效,交卷時只交第Ⅱ卷。

第 Ⅰ 卷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共20小題,每小題2分,計40分)

1.「早穿棉襖、午穿紗」說明新疆的氣候

A.終年寒冷 B.炎熱乾燥 C.晝夜溫差大 D.溫和多雨

2.某校在一次地理活動課中測得校園長為500米,寬為300米。若在長為50厘米,寬為30厘米的圖幅上繪制該校平面圖,應選用最合理的比例尺為

A.1:100000
B.1:10000 C.1:1000
D.1:100

3.有關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本初子午線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B.經線和緯線都是圓
C.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
D.所有緯線的長度都相等

4.下列地點既屬於東半球,又屬於北半球的點是

A.116°E 40°N B.10°W 25°S C.80°W 30°N D.90°E 75°S

5.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6.赤道橫穿哪幾個洲的大陸

A.南美洲 非洲 B.亞洲 歐洲
C.亞洲 非洲 D.大洋洲
亞洲

7.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主要是因為

A.泰山海拔特別高 B.泰山海拔特別低
C.孔子只登過泰山 D.泰山與周圍地區的相對高度相差很大

8.宜昌市的人口是400萬,面積是2萬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是

A.200人 B.200人/平方千米 C.50人 D.50人/平方千米

9.下列說法不符合板塊構造學說的是

A.全球有六大板塊
B.板塊內部較穩定
C.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多火山、地震
D.大西洋是板塊碰撞形成的

10.亞洲西部、非洲北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的是

A.白種人 B.黃種人 C.黑種人 D.混血人種

11.同學們都知道《西遊記》的故事,他們在「西天」取回的經書是屬於下列哪種宗教

A.伊斯蘭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12.在某日衛星雲圖上,宜昌上空一片綠色。說明宜昌的天氣是

A.陰天 B.晴天 C.多雲轉陰 D.陰轉小雨

13.每年夏初,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景觀,時間長達一個月之久。其降水類型是

A.地形雨 B.對流雨 C.鋒面雨 D.台風雨

14.某地一年內有兩次陽光直射、全年晝夜平分。這個地方在

A.北回歸線上 B.北極圈上
C.赤道上
D.南回歸線上

15.「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反映了受下列哪個因素的影響

A.緯度因素 B.海陸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16.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主要受下面哪種因素的影響

A.政治制度 B.面積大小
C.人口多少
D.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17.近年來,中美貿易不斷增長。我國貨輪從上海港出發,沿海最近的路線到達大西洋西海岸的美國,將通過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馬六甲海峽 D.直布羅陀海峽

18.非洲赤道附近的地區主要的氣候類型為

A.熱帶沙漠氣候 B.熱帶雨林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 D.地中海氣候

19.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國第13億個小公民在北京誕生,標志著我國13億人口日推遲4年到來。13億人口日推遲4年到來,是因為我國

A.人口基數大 B.人口老齡化加快
C.農村人口多 D.實行了計劃生育

20.讀下面的等高線圖,AB坡和AC坡相比,坡度更

A.緩 B.陡 C.一樣 D.無法確定

第 Ⅱ 卷

二、綜合題

21.讀經緯網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2008年夏季奧運會將在我國北京舉行。許多外國朋友不知道北京的位置,請你在右圖中標出「北京(116°E 、40°N)」的位置。

(2)當北京舉行夏季奧運會時,南半球的悉尼是 季。

(3)寫出圖中A點的經緯度 ,B點經緯度 。

(4)B點在A點的
方向;B點位於
(熱帶、溫帶、寒帶)。

(5)圖中位於中緯度地區的點是 (A、B)。

(6)一代偉人毛澤東,戎馬倥傯、南征北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在興致所至時揮毫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七律·送瘟神)這句詩中蘊含的地理知識是 。

22.閱讀某地區平面圖及等高線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山頂A位於城鎮E的 方向;山頂A與山頂B的相對高度是 ;若村莊C的氣溫為18℃,則山頂A的氣溫為 。

(2)點G到點F的實際距離是
,若汽車在G點以40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駛到F點,先向
方向行駛,然後轉向 方向變化;途中大約需要 分鍾。

(3)簡述城鎮E發展起來的原因?(2分)

23.讀「某地月平均氣溫和月降水量簡表」,完成下列各題。(9分)

月份123456789101112氣溫(℃)﹣5-24122024272420124﹣2降水(毫米)1015202530701902506025125

(1)根據表中的數據,在右圖中將「各月平均氣溫曲線和月降水量柱壯圖」補充完整。

(2)該地最熱月的平均氣溫為 ℃;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為 ℃;該地的氣溫年較差為 ℃。

(3)該地月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的月份為 ;按照降雨的季節分配類型,屬於 季多雨型。(冬、夏)

(4)根據圖表分析,該地氣候特徵為 。

24.讀下列的材料,思考並完成下列問題。(12分)

材料:細心的人會注意到,兩年前的10月,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今年神舟六號的發射,又逢金秋時節,難道是巧合嗎?不是。這是因為秋季的氣象條件,最適合我國發射載人飛船。

飛船發射季節的選擇,要考慮到各種可能影響到發射的因素,其中氣象條件是最直接、最關鍵的決定因素。

飛船上天後,要由航天測控網對飛船實施測控管理。我國的航天測控網由多個地面測控站和4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組成。這4艘測量船分別是太平洋上的「遠望」一號和「遠望」二號測量船,印度洋上的「遠望」四號測量船,大西洋上的「遠望」三號測量船。其中,3艘測量船都在緯度相對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節正好與我國相反。我國的春夏季節在南半球是秋冬季節,海況很惡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難保安全,更不用說在海上執行測控任務了,因此不宜發射飛船。我國的秋冬季節在南半球是春夏季節,海況較好,便於航行和執行測量任務。因此,我國神舟一號至五號飛船的發射時機都選在與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節。(宜昌日報)

(1)影響「神舟六號」發射的因素中,最直接、最關鍵的決定因素是 ;

(2)飛船上天後,要由航天測控網對飛船實施測控管理。我國4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實行測控的地點在 、 、 ;其中有3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在 半球 緯度地區。

(3)「神舟六號」為什麼要在秋季發射?(2分)

(4)「神舟六號」發射要考慮天氣和氣候的條件;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也離不開天氣和氣候。請你試舉兩個事例說明天氣和氣候與我們的生產、生活的關系。(4分)

25.讀「全球候鳥遷徙路線圖」及相關材料,回答問題。(19分)

材料一: 在周邊國家紛紛「中招」後,中國也終於未能倖免,此次禽流感為何來勢如此洶洶?它是怎樣傳播擴散的?專家分析,此次禽流感,極有可能與遷徙候鳥參與傳播有關。一般通過兩種途徑傳染,一是通過禽肉、禽蛋等禽產品的流通進行傳播,另一種就是通過飛禽傳播,主要是通過大量攜帶病毒的候鳥遷徙進行傳播。當攜帶病毒的野鴨、大雁等候鳥往南遷徙過冬時,其帶有病毒的糞便及分泌物會污染遷徙沿途的水源、土壤等環境,當地禽類一旦接觸帶有病毒的環境,便會感染禽流感,並波及與之接觸的人類。(新浪網)

材料二: 1878年以來,禽流感的暴發頻率呈幾何級數增加,使人們不得不思考其中原因。首先,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於疾病的關注更勝從前,同時由於流通渠道的方便和快捷,信息共享的程度更高了,一些流行疾病由於人們的關注而顯得發生得更加頻繁。但是不可否認,人類的活動確實在不斷改變著自然,改變著人類所有能夠觸及的生態環境。禽流感近年來的頻繁暴發確實和人類對環境的改變有著一定的關系。(CCTV-農業頻道)

(1)讀「全球候鳥遷徙路線圖」,候鳥遷徙的路線中經過中國的有
條;找出其中候鳥經過大洲、大洋最多的一條路線,並將大洲、大洋的名稱寫出來:
、 、 、 、 、 、 。

(2)圖中不可能發生禽流感的大洲是 。

(3)認真閱讀材料:此次禽流感的傳播途徑是什麼?(2分)

(4)「人類的活動確實在不斷改變著自然,改變著人類所有能夠觸及的生態環境。禽流感近年來的頻繁暴發,確實和人類對環境的改變有著一定的關系。」結合你在地理課中所學到的人口與環境的關系的知識,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8分)

第一學期學業期末考試

七年級地理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題號12345678910答案CCCADADBDA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CCCDBBDB

二、綜合題(共5小題60分)

21題(10分) (1)略 (2分) (2)冬 (3)A點:60°E 40°N B點:100°E 20°N (4)東南 熱帶 (5)A (每空1分) (6)地球的運動(自轉)、赤道長4萬千米 (只要說出一點即得2分,共2分)。

22題(10分) (1)南 400米 (每空1分)10.8℃(2分) (2)3.15千米 西北 東北 5 (每空1分) (3)①地形平坦 ②交通便利 (每小點1分,共2分)

23題(9分) (1)略 (2分) (2)27 ﹣5或零下5 32 (3)7、8月 夏 (每空1分) (4)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每小點1分,共2分)

24題(12分) (1)氣象條件 (2)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南 相對較高 (每空1分) (3)我國的秋冬季節在南半球是春夏季節,海況較好,便於航行和執行測量任務。(2分) (4)略(采意給分,每個事例2分,共4分)

25題(19分) (1)3 亞洲、歐洲、北冰洋、北美洲、太平洋、大洋洲、印度洋 (無次序,每空1分) (2)南極洲 (1分) (3)一是通過禽肉、禽蛋等禽產品的流通進行傳播,另一種就是通過飛禽傳播。(每小點1分,共2分) (4)①由於人口的增加,為了獲取資源,大規模砍伐森林、開墾草地、開采礦產等;這樣就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致使當地的氣候惡化。②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出廢氣、廢煙、廢水等,使全球氣溫升高、旱澇等災害頻繁發生。③人類的活動破壞了生態環境,加上環境的改變,迫使動物不得不轉移,最終危及全人類;因此,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④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環境;並宣傳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采意給分,每小點2分,共8分)

F. 地理會考試卷及答案

2O10年浙江省普通高中會考地理(湘教版) 2010年6月
考生須知:
1、全卷分試卷Ⅰ、Ⅱ和答卷Ⅰ、Ⅱ。試卷共6頁,有兩大題、38小題,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鍾。
2、本卷答案必須做在答卷Ⅰ、Ⅱ的相應位置上,做在試卷上無效。
3、請用藍、黑墨水鋼筆或圓珠筆將姓名、准考證號分別填寫在答卷Ⅰ、Ⅱ的相應位置上。用鉛筆將答卷Ⅰ上的准考證號和學科名稱所對應的括弧或方框內塗黑。
試卷Ⅰ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O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並用鉛筆在答卷Ⅰ上將該選項對應的字母塗黑。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地球外部圈層中最活躍的是( )
(A)大氣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2、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與等壓線( )
(A)平行 (B)斜交
(C)垂直 (D)重合
3、「一江春水向東流」反映的水循環環節是( )
(A)下滲 (B)蒸發
(C)地下徑流 (D)地表徑流
4、為緩解杭州市區交通擁堵問題,最值得提倡的出行方式是( )
(A)乘火車 (B)開私家車
(C)坐公交車 (D)騎摩托車
5、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容易造成的環境問題是( )
(A)酸雨 (B)全球變暖
(C)土地荒漠化 (D)臭氧層破壞
6、下列屬於氣象災害的是( )
(A)海地地震 (B)「莫拉克」台風
(C)印尼海嘯 (D)希臘森林火災
7、田納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
(A)保護生態環境 (B)綜合開發水資源
(C)發展旅遊產業 (D)發展高耗能產業
8、導致20世紀50年代魯爾區煤炭工業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資源耗盡 (B)交通條件滯後
(C)廉價石油競爭 (D)產業政策限制
9、城市化的主要動力是( )
(A)人口數量增多 (B)生態環境改善
(C)社會經濟發展 (D)用地規模擴大
10、我國大量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的意義在於( )
(A)促進人口的有序流動 (B)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
(C)加速區域城市化進程 (D)提升農業的產業地位
11、近年來,太湖多次發生嚴重的藍藻污染事件,解決該污染的根本措施是( )
(A)引長江水凈化 (B)積極動員市民打撈
(C)控制污染排放 (D)大力發展水產養殖
地質時期廣東丹霞山區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沉積了巨厚的紅色岩層。後來由於地殼運動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紅色山群(丹霞地貌)。讀圖1回答12~13題。

12、該地區的紅色岩層屬於( )
(A)砂岩 (B)花崗岩 (C)板岩 (D)玄武岩
13、形成紅色山群陡峭特徵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殼上升運動 (B)流水侵蝕作用
(C)流水沉積作用 (D)風力侵蝕作用
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國境內發生了本世紀最為壯觀的一次日全食天象。讀圖2回答14~15題。

14、日全食發生時,被全部遮蓋的太陽外部圈層是( )
(A)平流層 (B)日冕層 (C)色球層 (D)光球層
15、日全食發生時天空仍然是灰濛蒙的,與之相關的大氣削弱作用主要是( )
(A)散射 (B)反射 (C)折射 (D)吸收
圖3為中心地服務范圍示意圖。回答l6~17題。
16、與乙相比,甲中心地( )
(A)級別高 (B)同等級中心地數量多
(C)服務范圍小 (D)提供商品貨物種類少
17、近年來,甲城市工業企業不斷向城市外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運輸成本 (B)減輕城市中心區環境壓力
(C)提高生產效率 (D)拓展城市的地域空間范圍
圖4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某區域加工製造業重心轉移示意圖。回答l8~19題。
18、我國吸引日本、韓國製造業遷入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條件便利 (B)自然條件優越 (C)工資水平較低 (D)勞動力素質高
19、目前,日本、韓國相關企業主要向海外生產基地提供( )
(A)技術服務 (B)原料供應 (C)基礎設施 (D)能源保障
圖5中寧波到福州的沿海鐵路於2009年9月27日建成通車回答2O~21題。
20、影響該鐵路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氣候 (B)城市分布 (C)河流 (D)資源狀況
21、為了提高該鐵路運輸效率和運行安全,沿線車站都設有列車運行監控系統,該系統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GIS和RS (B)GPS和RS (C)GPS和VR (D)GIS和GPS
22、漫畫(圖6)所示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擴大濕地面積 (B)大量排放污水
(C)過度開采地下水 (D)大量燃燒化石燃料
圖7為某城市功能分區示意圖。回答23~24題。
23、若數字①一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區,則①最有可能是( )
(A)住宅區 (B)商業區 (C)綠化帶 (D)工業區
24、若該城市工業布局合理,則該地主導風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風向北流 (B)東北風向南流
(C)東南風向南流 (D)西南風向北流
圖8為2005年一2O08年我國石油生產和消費統計圖。回答25~26題。
25、2005年2008年我國石油( )
(A)生產量大幅上升 (B)消費量基本不變
(C)進口量呈增長趨勢 (D)生產量增長快於消費量
26、目前,緩解我國石油緊缺狀況的措施有( )
①限制汽車工業發展 ②拓寬石油進口渠道
③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④提高石油資源利用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表為2OO8年我國四省(區)經濟、人口指標。回答27~28題。
27、四省(區)中,區域發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表中③省(區) ( )
(A)處工業化發展階段 (B)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
(C)區域城市化水平高 (D)農業產值高於①省區
圖9為我國某地部分出口工業品比重變化示意圖(內環表示1998年,外環表示2006年)。回答29~30題。
29、與1998年相比,2006年該地出口工業品( )
(A)原料指向型比重上升 (B)勞動密集型比重下降
(C)市場指向型比重上升 (D)技術密集型比重下降
30、工業品出口比重的變化,有利於該地( )
(A)礦產資源開發 (B)緩解人口老齡化
(C)產業結構升級 (D>緩解就業壓力
將一盞電燈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陽,在離電燈大約l米遠的桌邊放一個地球投代表地球,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運動。讀圖lO回答31~32題。

31、該實驗能夠演示的地理現象是( )
①晝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運動物體偏向 ④地方時差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圖示季節內,P地( )
(A)盛行東北信風 (B)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小值
(C)當地時間6時日出 (D)此日過後黑夜逐日變長
33、浙江某山村進行新農村建設,擬新建帶太陽能屋頂的房子。讀該地地形剖面圖(圖11),判斷房子最適宜建設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把甲、乙、丙、丁四份質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狀大小相同的圓錐體,在其中三個土堆上覆蓋一層相同的草皮。通過模擬實驗觀測相同降水強度下土壤質地、植被覆蓋與水土流失量的關聯性。讀實驗相關數據衷和土壤質地的三角坐標示意圖(圖l2)。回答34~35題。

34、甲土壤屬於( )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
35、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蓋條件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土壤質地( )
(A)砂粒與黏粒比重接近 (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
(C)粉粒與黏粒比重接近 (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試卷Ⅱ
請將本卷的答案用藍、黑墨水鋼筆或圓珠筆寫在答卷Ⅱ上。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O分。其中38題分A、B兩題,任選一題作答。若兩題都做,則按A題計分。)
3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北京時間2010年2月27日凌晨,智利發生里氏8.8級特大地震,給智利帶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材料二:南美洲部分區域圖(圖l3)。(1)智利處於美洲板塊和 板塊的 (生長或消亡)邊界,因此多地震。
(2)此季節,聖地亞哥受 (氣壓帶或風帶)控制,氣候特徵是 。
(3)A洋流按性質分屬於 ,該洋流對從東向西經過麥哲倫海峽船隻航運速度的影響是 。
(4)某考察團從北部的阿里卡沿海岸線向南到麥哲倫海峽進行考察,發現自然景觀有明是的變化,該變化體現自然帶分布的 地域分異規律,其影響的主要因素是 。
(5)聖地亞哥附近發展銅礦開采和冶煉工業的優勢條件有 、 。

37、圖l4為我國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單位:百帕)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1)重慶此時的風向為 風,圖中虛線為 (冷或暖)鋒的鋒線,該天氣系統到達長沙時,長沙將出現降水、 , 等天氣。
(2)近年來,由於在長江上游實施 生態工程,使進入洞庭湖的泥沙減少;由於在湖區實施 工程,使湖泊面積擴大,從而對長江徑流的 功能得到了加強。
(3)河流對圖中城市形成的作用有 、 。
(4)圖中平原地區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目前該地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是 、 。

38、本題有A、B兩題,任選一題作答。若兩題都做,則按A題計分。(8分)
A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8年初,我國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干線西起霍爾果斯南至廣州)正式開工並將於2011年建成。圖15為「西氣東輸二線示意圖」。
材料二:近幾年珠江三角洲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相繼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大量佔用耕地、城鎮和工業過度集中、環境污染嚴重,產業結構層次偏低等。
(1)天然氣從自然資源的自我再生性質來分屬於 資源。
(2)圖中字母A所在省區農業生產主要分布在「綠洲」地區,其有利的自然條件是
和 ▲。該省區目前主要面臨的生態問題是 。
(3)該工程建成後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積極影響有 和 。
(4)針對珠江三角洲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可採取的有效措施有
和 。

B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9年12月7~l9日,有190多個國家參與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在經歷復雜曲折的協商後,發表了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為主題的《哥本哈根協議》。
材料二:l979年和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蓋面積的衛星照片(圖16)。
(1)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期間,浙江省的晝夜長短狀況是 ,控制亞歐大陸的主要氣壓系統名稱是 。
(2)與1979年相比,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蓋面積 (變小或變大),這種變化將導致下墊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 (減少或增多),從而進一步造成北極地區氣溫升高。
(3)極冰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吐瓦魯、馬爾地夫等國家面臨「滅頂」之災。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觀點看,工業化國家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的做法,違背了權利的觀念、 的觀念和 的觀念。
(4)為了緩解北冰洋冰雪進一步融化,氣候專家呼籲人們選擇低碳的生活方式,請你從生活角度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 、 。

參考答案:
36、10分
⑴南極洲 消亡
⑵副高 高溫少雨(炎熱乾燥)
⑶寒流 減慢
⑷緯度 熱量
⑸資源豐富 交通便利

37、12分
⑴(偏)西 冷 降溫 大風
⑵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退耕還林) 退田還湖 調蓄
⑶供水 運輸
⑷水稻種植業 市場廣闊 交通便利

38、8分
A題:
⑴非可再生
⑵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沙漠化(荒漠化)
⑶改善環境質量,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等(寫2點)
⑷治理環境污染,建設衛星城和開發新區,合理規劃城市道路等(寫2點)
B題:
⑴晝短夜長 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
⑵變小 減少
⑶環境 公平
⑷植樹造林、保護植被;減少煤炭燃燒,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等

G. 初二地理試卷

雲南省昆明三中2010—2011學年初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地 理 試 卷
本試卷滿分共100分,考試用時60分鍾。

一、你會判斷嗎?(下列各題的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選對一題得2分,本題共50分。本卷所有答案都需填在答題卡上有效。)
1.我們雲南省在地球上的位置是 ( )
A、東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南半球
C、南半球、東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
2.2010年5月1日,小明游覽世博場館,下列場館涉及的國家中與我國陸上相鄰的有( )
A、日本館、韓國館 B、哈薩克館、俄羅斯館
C、馬來西亞館、印度尼西亞館 D、英國館、法國館
3.960萬平方千米是指我國的( )
A、總面積 B、陸地領土面積 C、領海面積 D、領空面積
4.小明看到一輛牌照為「遼-D65320」的貨車從門前經過,可以推斷該車牌照登記地是( )
A、湖北省 B、遼寧省 C、黑龍江省 D、山東省
5.右圖是我國一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據圖判斷,該省級行政單位是( )
A、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B、內蒙古自治區
C、黑龍江省 D、海南省
6. 「得隴望蜀」中的「隴」和「蜀「分別是( )
A、陝西、雲南 B、甘肅、青海
C、甘肅、四川 D、四川、雲南
7.目前我國共有省級行政單位( )
A、23個 B、32個 C、33個 D、34個
8.台灣海峽的屬於是( )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9.我國人口分布呈現( )特點
A、南多北少 B、東多西少 C、南少北多 D、東少西多
10.我國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界線是( )
A、黑河—騰沖線 B、秦嶺—淮河線 C、京九鐵路線 D、長江幹流線
11.為了控制人口,我國實行的基本國策是:( )
A、多發展經濟 B、計劃生育 C、多修路 D、晚婚晚育
12.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 )
A、壯族 B、維吾爾族 C、蒙古族 D、藏族
13.如果有外國朋友想多了解中國少數民族風情,你會建議他最好去的省級行政區是( )
A、北京 B、四川 C、雲南 D、寧夏
14.我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 )
A、西北、東北、華北 B、西南、中南、東南
C、西北、西南、東北 D、華北、華南、西藏
15.我國地勢第一、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 )
A、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大興安嶺—天山—陰山—太行山
C、喜馬拉雅山—橫斷山—阿爾泰山—橫斷山
D、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16.以下不是我國地勢、地形特點的是( )
A、西高東低 B、三級階梯分布 C、中間高四周低 D、山區面積廣大
17.我國最大的平原是( )
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 C、河套平原 D、內蒙古平原
18.右圖中數碼所代表的地形區名稱是( )
A、①黃土高原 ②華北平原
B、①四川盆地 ②長江中下游平原
C、①青藏高原 ②雲貴高原
D、①內蒙古高原 ②東北平原
19.《三國演義》主題曲唱「滾滾長江東逝水……」,請問對河流流向起決定作用的是( )
A、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狀分布 B、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C、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較小 D、山區面積廣大,地形類型單一
20.小明到延安旅遊,有時看到景點近在眼前,卻要繞道行駛,其原因是黃土高原( )
A、地表破碎,千溝萬壑 B、崎嶇不平 C、河道縱橫 D、森林廣布
21.「黔無驢,有好事者買之入黔。至卻無可用,放之山下。」請你從地理的角度分析「驢至黔卻無用」的原因( )
A、貴州人口稀少,資源缺乏,無產品可運
B、貴州有考虎,驢經常被吃掉
C、貴州地形崎嶇,道路狹窄,不適合驢拉車行駛
D、貴州人民不喜歡驢
22.山區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 )
A、地形崎嶇,交通不便
B、位置偏遠
C、教育資源短缺
D、山區降水太少,不利於農作物生長
23.截止到2010年3月底,中國西南五省的旱情不但沒有解除,還在不斷加重。其中雲南、廣西部分地區的旱情已達到特大乾旱等級,部分地區旱情甚至百年一遇。導致我國西南地區旱災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風活動異常 B、冬季風勢力強大 C、南北溫差大 D、多樣的溫度帶
24.天氣預報說明天將有寒潮到來,你將做的准備是( )
A、帶好防雨用具 B、多穿禦寒的衣服
C、帶好雨傘防冰雹 D、穿好筒靴以防暴雨
25.我國年降水量的最高記錄出現在以下哪個省( )
A、廣東省 B、台灣省 C、浙江省 D、海南省

二、讀圖題。(讀圖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你會了嗎?)
1.讀中國疆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7分)
(1)A是 海;
B是我國的陸上鄰國: ;
E是我國最大的島嶼: 。
F附近有我國最大的漁場: 漁場;
(2)D是我國領土的最西端: ;
當東部的烏蘇里江7點太陽升起時,D地這里的邊防戰士可能在:( )
A、黑夜巡邏 B、做早操 C、收看午間新聞
(3)在圖中用字母「YN」標出雲南的位置。

2.看我國山脈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
(1)山脈①是 ,其南側的地形區A是 。
(2)山脈②是 ,它位於我國第 、 級階梯的分界線上。
(3)山脈③是 。
(4)B是 平原,
D是 平原,
C是 高原。
(5)我國山區面積廣大,但易發生山地災害,常見的山地災害有 , 等。

3.看我國溫度帶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
(1)填寫字母所處的溫度帶
A、_________帶,C、_________帶
F、_________氣候區。
(2)C與D兩帶之間的界線是_____________一線,此線大致與此1月 度等溫線分布一致,與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分布一致;以此為界線我國北方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
(3)昆明所處的溫度帶是_________帶。

4.讀下列材料,完成各題。(6分)
(1)這圖反映的是影響我國的 季風。
(2)由圖中可以看出,該季風發源於 (大陸或海洋),其性質是 。
(3)我國東部地區的降水主要是由此季風帶來的,所形成的雨叫 雨。
(4)每年夏初,雨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徘徊,陰雨連綿長達一個月之久,人們稱之為 季節,七八月份,此地又出現晴朗乾旱的天氣,叫做 。
5.讀廣州、上海、北京、哈爾濱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回答。(8分)


(1)四地降水季節分配的共同特點是多集中在 季。
(2)如果月降水量大於100毫米即進入雨季,北京雨季的月份共 個月,上海雨季的月份共 個月,四個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排列順序是:
。(2分)
(3)由上述可以總結出,我國由北向南雨季的時間長短是越來越 ;年降水量越來越 。
(4)讀北京、廣州的1、7月平均氣溫,兩城市的氣溫年較差較大的是 。

6.小明打算暑期去我國西北地區和南方地區旅行,上網查閱了兩地的部分景觀圖片,請你幫助他解答相關問題。(共5分)

圖A 圖B
(1)反映南方地區的是圖 ,該地區所在的干濕地區是 ,其植被類型是 。
(2)根據景觀圖及你所掌握的知識判斷,南方地區的主要氣候類型是 氣候。
(3)若夏季去A地區,他是否需要攜帶雨具 。(是、否)

三、探究題(5分)
今年三月,中央電視台報道組到我國傣族和藏族居住區采訪當地少數民族的慶典活動。他們收集了一些地理資料,卻不小心弄亂了,請根據所學地理知識幫助他們重新整理歸類:
A.全部位於北回歸線以南,所屬省級行政區的行政中心是昆明,瀾滄江流經此地。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廣泛種植水稻,農作物一年三熟。
B.位於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自然特徵是「高寒」,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所屬省級行政區的行政中心是拉薩(日光城),雄偉的布達拉宮屹立在雪域高原上。
C.在海拔較低的地區分布著河谷農業,主要農作物有青稞、小麥。氂牛為該牧區的優良畜種。該區還有國家級保護動物藏羚羊。
D.旅遊資源主要有原始熱帶雨林;被稱為「熱帶動物王國」;有竹樓、竹筒飯、孔雀舞和潑水節等獨特民族特色,支柱產業是旅遊業。

(1)請根據以上資料將代表該地區的字母代號填入橫線。(雙項選擇)
雲南西雙版納 ;
西藏自治區 。
(2)兩地地理環境相差很大,造成兩地地理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初二地理答題卡
一、你會判斷嗎?(選對一題得2分,本題共50分。)
題 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題 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題 號 21 22 23 24 25
答 案

二、1.(1)A是 海;
B是我國的陸上鄰國: ;
E是我國最大的島嶼: 。
F: 漁場;
(2)D是: ;
D地這里的邊防戰士可能在:( )
(3)按題目要求標在右圖中。
2.(1) , 。
(2) , 、 。
(3) 。
(4)B是 平原,
D是 平原,
C是 高原。
(5) , 。
3.(1) A、 帶,C、 帶,F、 區。
(2) , 度, 毫米, 。
(3) 。
4.(1) 季風。
(2) , 。
(3) 雨。
(4) 季節, 。
5.(1) 季。
(2) , , 順序是: 。
(3) , 。
(4) 。
6.(1) , , 。
(2) 氣候。
(3) 。
三、(1)雲南西雙版納 ;
西藏自治區 。
(2) 。

初二地理答案
一、你會判斷嗎?(選對一題得2分,本題共50分。)
題 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A B B B B C D C B A
題 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B A C C D C A D B A
題 號 21 22 23 24 25
答 案 C A A B B

二、1.(1)A是 南 海;
B是我國的陸上鄰國: 蒙古 ;
E是我國最大的島嶼: 台灣島 。
F附近有我國最大的漁場: 舟山 漁場;
(2)D是我國領土的最西端: 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 ;
D地這里的邊防戰士可能在:(A )
(3)略
2.(1) 天山 , 塔里木盆地。
(2)太行山 , 二 、 三 。
(3) 橫斷山脈 。
(4)B是 長江中下游 平原,
D是 東北 平原,
C是 青藏 高原。
(5) 崩塌 ,泥石流, 滑坡 。(任選其二)
3.(1) A、 寒溫 帶,C、 暖溫 帶,F、 高原氣候 區。
(2) 秦嶺-淮河 , 0 度, 800 毫米, 小麥 。
(3) 亞熱 。
4.(1) 夏 季風。
(2) 海洋 , 溫暖濕潤 。
(3) 鋒面 雨。
(4) 梅雨 季節, 伏旱 。
5.(1) 夏 季。
(2) 2 , 6 , 順序是: 廣州、上海、北京、哈爾濱 。
(3) 長 , 多 。
(4)北京 。
6.(1)A , 濕潤區 , 森林 。
(2) 亞熱帶季風 氣候。
(3) 是 。
三、(1)雲南西雙版納 A D ;
西藏自治區 B C 。
(2) 地形因素 。

H. 2013地理會考試卷50道選擇題及答案

讀圖所示的「經緯網示意圖」,回答1-3題。
1、關於圖中各點經緯度的判斷,正確的是
A.a(0°,20°E)
B.b(20°N,60°W)
C.d(0°,20°W)
D.e(60°S,60°E)
2、關於圖中各點方向的判斷,正確的是
A.b點在a點的東南方向
B.c點在a點的西南方向
C.d點在b點的西北方向
D.e點在d點的東北方向
3、圖中a、b、c、d、e五個地點,能看到陽光直射現象的地點有
A.a、b、d三地 B.a、d兩地
C.a、b、c三地 D.a、c兩地
4、我們每天看到太陽和星星東升西落,是因為
A.太陽和星星繞著地球轉
B.地球自西向東不停地自轉
C.地球自西向東繞著太陽轉
D.地球自西向東繞著星星轉
5、如果想建一棟四面窗戶都朝南的房屋,則這棟房子應建在( )
A.北極點 B.南極點 C.赤道 D.極圈
圖2是「一幅軍事部署簡圖」,讀圖回答6-8題。
6、我軍陣地與敵軍陣地的圖上距離約為3厘米,則兩地的實際距離約是
A.3千米 B.30千米 C.33千米 D.300千米

7、敵軍指揮部位於我軍陣地的
A.西北方向 B.正北方向
C.東北方向 D.東南方向
8、我軍陣地若想攻打敵軍指揮部,最平坦的行軍路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2007年5月26日,江淮地區的衛星雲圖為綠色,說明此日該地區為
A.陰雨天氣 B.多雲天氣
C.晴朗天氣 D.台風天氣
10、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下列哪兩大板塊擠壓形成的
A.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B.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C.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
D.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11、歐美發達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低的根本原因是
A.經濟發達 B.生活、醫療水平高
C.出生率和死亡率高 D.文化教育水平高
圖3是「世界部分地區簡圖」,讀圖回答12—13題。
12、與亞洲在陸地上接壤的大洲是
A.歐洲、非洲
B.非洲、北美洲
C.歐洲、北美洲
D.歐洲、大洋州
13、亞洲與其他大洲的分界線,不包括
A.蘇伊士運河
B.土耳其海峽
C.馬六甲海峽
D.白令海峽

圖4是「世界主要石油運輸路線圖」,讀圖回答14—15題。

14、目前石油儲量、生產量最大,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是
A.中國 B.西歐 C.北美 D.中東
15、從波斯灣出發運往歐洲和北美的石油,正確的海上運輸路線是
A.波斯灣→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歐美
B.波斯灣→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歐美
C.波斯灣→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歐美
D.波斯灣→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太平洋→歐美
這是世界上惟一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保留了不少古老的動物,被稱為「騎在羊背上」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據此回答16-17題。
16、上述材料所描寫的國家是
A.南非 B.巴西 C.印度 D.澳大利亞
17、關於該國家農牧業生產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農場規模較小 B.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很高
C.農場耗用勞動力較多 D.農牧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很小
圖5是「美國地形簡圖」,讀圖回答18—19題。
18、下列關於美國自然條件的敘述,錯誤的是
A.美國大部分國土都在溫帶
B.美國平原面積廣大,耕地廣大
C.美國森林、草地、礦產資源豐富
D.美國河流、湖泊很少,內河航運不發達
19、圖6中能正確反映美國中部自西向東地勢起伏的剖面圖是

20、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是
A.內蒙古自治區 B.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區
21、「當海南島進入春耕時節,黑龍江還是一片冰天雪地」。這句話說明了
A.我國領土東西經度相差很大 B.我國陸上疆界很長
C.我國南北緯度相差很大 D.我國海上疆界很長
讀「我國四城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分配示意圖」(圖7),完成22-23題。

22、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3、根據氣溫曲線可知位於北方的城市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 甲和乙 D. 乙和丙
24、造成我國南、北方農業類型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 B.科技 C.市場 D. 自然環境
25、下列農業生產方式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則的是
A.在半乾旱地區開墾草原,種植糧食
B.在地勢低窪的南方地區,挖池養魚,魚塘周圍種植果樹
C.在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區植樹種草
D.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的地區發展耕作業
圖8是「黃河流域簡圖」,讀圖回答26-28題。

26、圖中表示黃土高原的數字代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黃河上中游水能豐富的原因是
A.水量大 B.流經我國地勢階梯的交界處
C.地形平坦 D.水土流失嚴重
28、治理黃河的關鍵是
A.加固黃河大堤 B.在黃河下游挖沙
C.加大用水量,使水流量減少 D.加強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讀 「揚州-上海火車時刻簡表」,回答29題。
揚州 —— 上海火車時刻表
T738/5 車次 T736/7
揚州-上海 區段站名 上海-揚州
08:30 揚州 19:50
10:37 南京 18:02
12:41 蘇州 15:37
13:38 上海 14:50
29、揚州的小明想乘火車去蘇州看望朋友,應該乘坐哪次列車,至少在幾點之前登上列車
A. T738/5 ,12:41 B. T738/5, 8:30
C. T736/7 ,19:50 D. T736/7, 15:37
30、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的主導因素是
A. 快捷、便利的交通 B. 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支持
C. 氣候宜人、環境優美 D. 穩定的較大比重的軍事訂貨
31、我國南方傳統民居的屋頂坡度較大,主要是為了
A.便於接受更多陽光 B.便於空氣流通
C.便於雨水下瀉 D.便於更快散熱
32、我國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應採取的態度是
①要合理利用可再生資源 ②要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
③為子孫後代的利益,要可持續使用 ④我國資源人均量少,應節約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這里有綿延的雪山,無邊的草原,成群的氂牛,膽怯的羚羊,湛藍的天空,虔誠的喇嘛,這里也是我國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據此回答33-35題。
33、上述材料是下列什麼地區的寫照
A.青藏地區 B.西北地區 C.南方地區 D.北方地區
34、對人類生產生活而言,該地區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太陽輻射強 B.日照時間長
C.森林草原茂密 D.低溫、缺氧、地勢崎嶇
35、為促進區域發展,我國在該地區已建成的著名工程是
A.南水北調 B.青藏鐵路 C.西氣東輸 D.西電東送
36、為迎接奧運、增強北京的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①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②規劃和建設重點功能區
③建設城市快速交通軌道 ④大力發展重化工業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讀圖9,回答37-38題。

37、圖中字母B表示的城市是
A.香港 B.澳門 C.深圳 D.廣州
38、能到達A特別行政區的鐵路干線C是
A.京滬線 B.隴海線 C.京九線 D.滬杭線
讀圖10,回答39-40題。
39、圖中有我國著名的
A.遼中南工業基地 B.滬寧杭工業基地
C.京津唐工業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40、該工業基地得以發展的基礎是具有豐富的
A.水力資源 B.鋁、銅等有色金屬資源 C.森林資源 D.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 2006年世界環境日主題是「沙漠和荒漠化」。結合圖11完成41-42題。

41、圖中能反映2006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的漫畫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42、圖中漫畫所揭示的環境問題在揚州市明顯存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3、揚州市在梅雨期結束後,最有可能出現的氣象災害是
A.寒潮 B.沙塵暴 C.春旱 D.伏旱
44、「南水北調」的起點位於揚州市的
A.江都境內 B.邗江境內 C.高郵境內 D.廣陵區境內
45、在揚州市境內,運輸量最大的河流是
A.里運河 B.長江 C.淮河 D.新通揚運河
46、關於揚州市地形地勢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形全部為平原 B.江淮平原是高平原
C.平原廣闊,地勢低平 D.地勢北高南低
47、揚州市的氣候類型是
A.亞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地中海氣候
48、關於揚州市農業生產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A.農業結構以水產養殖業為主 B.農業耕作制度是一年三熟
C.農業生產以自給為主 D.觀光農業發展迅速
49、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揚州特色藝術是
A.揚州評話 B.揚州清曲
C.揚州木偶戲 D.揚州畫派
50、2006年揚州獲得的榮譽稱號是
A.聯合國人居環境獎 B.中國人居環境獎
C.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D.中國文明城市

評分標准:每題2分,共100分
1.B 2.D 3.A 4.B 5.A
6.B 7.A 8.D 9.C 10.C
11.A 12.A 13.C 14.D 15.B
16.D 17.B 18.D 19.B 20.B
21.C 22.D 23.C 24.D 25.A
26.A 27.B 28.D 29.B 30.B
31.C 32.D 33.A 34.D 35.B
36.D 37.B 38.C 39.A 40.D
41.C 42.D 43.D 44.A 45.B
46.C 47.A 48.D 49.B 50.A

I. 經常在地理試卷中遇到什麼關於影響氣候

影響氣候的因素
緯度因素 地球形狀和運動
地理緯度不同,所接受到的熱量不同,引起不同的氣候;通常情況下,緯度越高,溫度越低;赤道地區降水最多,兩極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及內陸降水較少。
太陽輻射是地面和大氣的熱能源泉,地面熱量收支差額是影響氣候形成的重要原因。太陽輻射主要受緯度和地球自轉、公轉變化、海陸分布、地形地勢影響。對於整個地球而言,地面熱量的收支差額幾乎為零,但對於不同地區,地面所接受的熱量存在差異,因而會對氣候的形成產生影響。同時,地面接受熱量後,與大氣不斷進行熱量交換,熱量平衡過程中的各分量對於氣候形成也有重要影響。
大氣環流
包括大氣環流和天氣系統,影響氣候的因子包含氣溫、雨量、氣壓和風。
洋流
洋流對氣候的影響主要為濕度和熱量。
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如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於暖濕的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如大陸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環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海陸分布
由於海洋和大陸具有不同的熱力學特性,如容積熱容量、導熱率等海洋與陸地顯著不同,因而海洋和大陸在氣候上差異很大。比較而言,大陸上的日較差和年較差比海洋大。溫度的年較差是區分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重要指標,並且,夏季大陸是熱源,冬季海洋是熱源,熱源有利於低壓系統的形成和加強,而冷源有利於高壓系統的形成和加強,海陸的分布使行星風帶分為若干個高低壓活動中心,這些高低壓活動中心對於形成世界季風氣候有著直接的重要影響,例如,亞洲東部和南部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海陸分布的不同也影響降水,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地區降水較少。
地形地勢
對局部氣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例如山地氣候中的陽坡效應和陰坡效應,迎風坡和背風坡效應。大致而言,地形主要是對氣流產生阻擋和抬升作用。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背風坡降水較少。地勢對氣候形成的影響在於,海拔高,雲層少,太陽直接輻射增強,散射輻射降低,溫度降低,濕度減小。而不同的地形也對氣候影響不同,高原對氣候的影響十分明顯。
人類活動
通過改變地面狀況,影響局部地區氣候。如人工造林可使局部地區氣候有所改善,任意砍伐森林可使當地氣候惡化。此外,人類活動還可形成熱島效應等。全球變暖就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