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的科技

地理學的科技

發布時間: 2021-01-21 07:11:16

㈠ 地理屬於科技類嗎

對 屬於科技類 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經常都在播 地理中國系列節目

㈡ 地理科學專業詳解,包括就業方向、考研方向

地理學科現在有兩大分支,
一是自然地理,屬於理工科類,二是人文地理,屬於文史類。
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是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又稱人生地理學。它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僅指社會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發展與前景:盡管人文地理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但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類的作用(尤其是人口的素質)和科學技術的作用日益顯著,使得地理學人文化的趨勢加強。人文地理學地位的提高,將使地理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人文地理學處於一種對 社會 對自然 對人類的一種學問 相對地理學的其他分類 難度比較大 但內容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學好這門學問 對我們的生活是有極大幫助的 。
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等。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
個人發展與前景 :
地理學利用各種方法技術,直接的大地測繪尤為重要。空中攝影和人造地球衛星電子遙感技術使測量方法得到了改進。統計方法幫助對數量資料,主要是人口統計和測量數據,進行地域分析。但是繪制地圖一直是地理學家的獨特手段。

㈢ 華東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

華師大的地理系是很牛很牛的專業,國家設立基地研究點的
不是那回種像經濟金融這樣現答在很熱的專業 ,而是偏向學術的。
至於當老師好不好得看你自己怎麼衡量了,
如果覺得人際關系簡單,工作穩定,一年兩個假期很有誘惑力,當老師絕對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覺得社會更能鍛煉人,那適合地理專業的,更有「錢」景的工作也不少,主要還是看自己怎麼衡量了。

㈣ 地理科學 地質學

地理科學專業包括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自然資源學原理、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本專業以重基礎、重技能、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思想,在課程與課時設置上重視地理科學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與地理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因學生而異開設選修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具體由於各個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同而不同,詳細可見各學校專業設置介紹。
地理科學專業是一門從各種角度對地質、地表形態等地理特徵進行深入研究,同時也研究地域與人們生活關聯的一門學問。研究大致分為兩大領域,即以地形、地質、氣候、海洋等自然環境為對象的自然地理學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為對象的人文地理學。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大量地理應用方面的研究,學習者會接觸到有關地質、勘探、地圖繪制、地理信息系統、城鄉規劃等等多方面的知識。

地質學,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並列的自然科學五大基礎學科之一。地質學是一門探討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學,地質學的產生源於人類社會對石油、煤炭、金屬、非金屬等礦產資源的需求,由地質學所指導的地質礦產資源勘探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源泉。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越來越大,地質環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已成為當今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因此,地質學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

㈤ 地理科學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

對於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的認識,即對於科學技術的社會價值的判斷,自近代科學技術興起以來就一專直存在著兩種不同屬的觀點。早在17世紀,英國的哲學家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充分肯定科學技術的社會價值。到了18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對科學技術的社會價值持否定態度,認為科學給社會帶來了罪惡,導致了人類的不平等。同一時期的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則反對盧梭的觀點,把科學技術看作是人類支配自然的手段。到19世紀中葉,馬克思通過分析科學技術對於社會生產力的巨大推動作用,對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給以充分的肯定,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革命力量。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段時期內,由於當代科技革命的興起,科學技術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絕大多數人對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仍主要持肯定態度。但自80年代以後,科學技術的應用在帶來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諸如環境污染、生態危機、資源浪費、失業加劇、核競賽以及道德倫理問題等等,從而促使人們對科學的社會價值作重新思考,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觀點。

㈥ 地理科學是什麼專業科類別

教育/科學>科學技術>地球科學
在高中是文科
在大學是理科

㈦ 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地理學成就

(1)南北朝時期:①西晉時期,裴秀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地圖學家。繪制出《禹貢地版域圖》,還提權出了繪制地圖的原則。②北魏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通過為古書《水經》作注,以《水經》為綱,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的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2)明清時期: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對石灰岩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 早於歐洲約兩個世紀。還記錄了一些地理發現,糾正了前代地理學著作中的一些錯誤。

㈧ 地理科學技術包括什麼

RS(遙感),GPS(全球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簡稱3S技術

㈨ 如何從高中地理教學中挖掘科技創新的研究課題

有些來學生在確定研究課題時自,離開了教師的指導,光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出的課題遠離自己現實生活,超越了學生的觀察、研究能力范圍,可查閱的資料又極其有限,教師與學生都感到十分的困難,最後只得翻閱一些書籍、上網下載草草收場,失去了研究的意義。
二、課題的來源
1.地理教材內部。
地理是研究人與環境的科學,是一門與社會現實關聯性很強的學科。一切地理環境的發生、發展與變化都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在課本上,很多地理問題的探究本身就是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下面我列舉一些高二地理選修6課本上出現的部分研究性課題:
以上我列出了高中地理課本選修6中的教學內容部分課題,都是課本提出來供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通過主體的探索、研究求得問題解決,從而掌握了課本知識,體驗和了解科學的探索過程,形成自主探究、創新的意識和習慣,增長知識,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
2.地理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匯點。

㈩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截至2014年底,地理資源所共有在研項目/課題1160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5項、承擔課題30項,主持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重大項目1項、課題9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課題18項,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7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項、課題7項、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2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2項、重點項目18項、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1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1項、面上項目205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41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承擔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項目2項、課題10項,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創新集群及重要方向項目15項,中國科學院STS項目14項,中國科學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2項;承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衛星及應用產業專項項目2項,科學技術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4項、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外交流國際合作項目5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項;承擔經費在100萬以上國家部委委託項目14項、與地方政府合作項目48項。
2014年,地理資源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獎11項。其中,第一完成單位的成果「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國家平台構建、關鍵技術與應用服務」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完成單位的成果「南海及周邊地區遙感綜合監測與決策支持分析」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毛烏素沙地砒砂岩固沙造田技術研究應用及其生態改善作用」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重金屬污染農田污染物阻隔技術集成及應用」獲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2014年,地理資源所共發表論文1805篇,其中SCI和SSCI刊物收錄論文750篇,中國國內刊物913篇,EI、ISTP及其他國外刊物論文142篇。出版學術著作(地圖集)50部,獲得受理和授權專利24項,獲得計算機軟體著作權60項,完成區域(全國)發展規劃31項。19份咨詢報告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或被中辦、國辦刊物採用。 地理類 《地球信息科學學報》是地球信息科學領域的學報級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以地球系統信息流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地球信息機理、地球信息認知方法、地球信息時空圖譜、「數字地球」戰略以及全球變化等科學問題為研究內容的原創性學術論文、創新型工程應用論文以及相關評論與簡訊;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資料庫(CSTPCD,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其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總排序和學科排序逐年上升。在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中,《地球信息科學學報》已躋身於先進期刊之列,2010-2013年連續3年影響因子排名測繪科學技術學科領域第二名。
《地理學報》是中國地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的學報級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學科最高學術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綜合研究進展,地理學各分支學科研究前沿理論,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並有較大應用價值的地理科學論文。
《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地理學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地理學及其分支學科、交叉學科的具有創新意義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以及對地理學應用和發展有指導性的研究報告、專題綜述與熱點報道等。2008年影響因子達到2.246。 資源類 《自然資源學報》是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的自然資源科學研究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報道自然資源學科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自然資源的數量與質量評價、自然資源研究中新技術與新方法的運用、區域自然資源的管理及可持續發展等研究成果,綜述和簡要報道中國國內外自然資源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自然資源學報》連續7次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評為「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2008年和2011年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評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12年被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和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志社評為2012年度「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2006—2011、2013年獲得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項目資助。
《資源科學》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刊登資源科學領域具有創新性的論文,報道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相關的學術評論,介紹學科的前沿動態,為建立和發展資源科學理論體系、促進中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資源管理服務。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