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地理學
❶ 論述為什麼人地關系理論是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
人文地來理學是關於人類活動的源空間差異和空間組織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人文地理學研究人文現象空間特徵與人類活動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揭示自然環境對人類社會活動、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作用的變化和規律。
人地關系理論是指各種人文現象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它影響到人文地理學的各個要素和方面。人地關系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客觀關系,是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中心課題。
人地關系理論是地理學最基本的理論,長期以來它左右著地理學的發展。關於人與環境的關系,不僅是現代地理學、哲學,而且是整個社會所關心的論題。從一定意義上講,人地關系理論是地理學研究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❷ 介紹幾本優秀地理學著作。能夠深入闡述地理學相關原理,並擁有大量的實例可供參考。
[1] [美]普雷斯頓•詹姆斯著,李旭旦譯,地理學思想史,商務印書館,1989
[2] [英]R.J.約翰斯內頓著,唐曉峰 李平 葉冰容 包森銘等譯,地理學與地理學家,商務印書館,1999
[3] 蔡運龍,地理學與環境——系統分析方法,商務印書館,1997
[4] [英]薩拉•L.霍洛韋 等編,黃潤華等譯,當代地理學要義——概念、思維與方法,商務印書館,2008
[5] 趙榮,中國古代地理學,商務印書館,2004
[6] 錢學森等,論地理科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7] 徐建華,現代地理學中的數學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 [英]Paul A. Longley等著,張晶等譯:地理信息系統與科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9] [愛]R. 基欽等著,蔡建輝譯:人文地理學研究方法,商務印書館,2006
以上文獻,均為經典地理學著作,理論性較強,你如果想看實例,就去看國家的各種大型規劃方案,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之類,與理論彼此印證,去偽存真,地理就不僅僅是地理了,那時候,你就不錯了。
❸ 為什麼人地關系理論是人文地理學的基本理論
人文地理學是關於人類活動的空間差異和空間組織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人與環境的關系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人文地理學研究人文現象空間特徵與人類活動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揭示自然環境對人類社會活動、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作用的變化和規律以及探討如何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以協調人地關系。 在人地關系中,「人」指社會屬性的人,具體來說,指在一定地域空間和一定生產方式下,從事各種社會活動和生產活動的具有群體行為的人。「地」指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具體而言,指與人類活動有密切聯系的,空間上存在地域差異的自然、經濟、人文復合系統。人地關系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客觀關系,是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中心課題。 所謂人地關系理論是指各種人文現象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即人們對自然環境在文化(包括經濟)發展中作用的看法。它是人類文化系統的重要要素,是文化價值觀的核心內容之一,對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的方式和強度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人地關系論應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理論,影響到人文地理學的各個要素和方面。人地關系論,當前應突出研究如人口、資源環境如何協調、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從人的文化適應中,可以看到人類與環境的關系是反映在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三個方面。如果將這三種文化及其相互間與環境的關系做深入研究,也就會對人與環境的關系有全面了解。與人地關系論相比,文化景觀論與行為論雖然有著各自的理論價值和獨到之處,但各自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文化景觀只是過去人文活動的結果,並不能說明人文活動的動力和原因。行為論只能說明人在某種環境中的一些行為。 人地關系理論是地理學最基本的理論。長期以來它左右著地理學的發展。19世紀到20世紀初,人類社會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曾經是地理學界最熱衷的話題,當時興盛一陣的地理環境決定論曾經為二次世界大戰的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做過理論上的辯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不久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前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對地理環境決定論的過「左」批判,曾經導致這些國家除經濟地理以外的人文地理學大衰退;關於人與環境的關系,不僅是現代地理學、哲學,而且是整個社會所關心的論題。關於人與自然共生的社會生態學思想已經為絕大多數學者所接受。地理學從以往的形態學方法向生態學方法轉化,體系性更強了,它給地理學的理論建設和各個分支領域的學術建設帶來了新的生機。從一定意義上講,人地關系理論是地理學研究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❹ 地理學發展的代表人物及其貢獻
自遠古至18世紀末,是古代地理學時期,主要以描述性記載地理知識為主,而且這些記載多是片斷性的,缺乏理論體系,地理學內部尚未出現學科分化,各國的地理學基本上是在該國封閉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
在早期,以中國和古希臘的成果最顯著。中國的《尚書·禹貢》、《管子·地員》、《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較早的地理學史料。到了後期,歐洲地理大發現涌現出了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地理探險家,他們的發現極大的推動了地理學的發展。
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學時期。近代地理學形成的標志是德國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爾的《地學通論》兩書的問世。
洪堡德為自然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以後德國的李希霍芬、法國的德馬東為自然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美國的戴維斯和德國的彭克分別創立了侵蝕輪回學說和山坡平行後退理論,標志著地貌學的建立;奧地利沃漢恩的《氣候學手冊》、俄國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氣候及俄國氣候》、德國柯本的世界氣候分類,為氣候學奠定了基礎;英國的華萊士對世界動物區劃分為動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俄國道庫恰耶夫的土壤地帶學說為土壤地理學奠定了基礎;李特爾和德國的拉采爾建立了人文地理學等等。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現代地理學時期。現代地理學是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產物,並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其標志是地理數量方法、理論地理學的誕生和計算機制圖、地理信息系統、衛星等應用的出現。現代地理學強調地理的統一性、理論化、數量化、行為化和生態化。
❺ 中學地理中有哪四個地理理論概念
人地關系、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與差異性、因地制宜原則、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相結合原則。
理論概念倒好像不是這么回事。前兩者是地理的理論根源,後兩者是重要的人地觀。
❻ 文化地理學的理論體系
文化地理學,作為抄人文地理學范疇下的一個亞分支,是研究不同地域特有的文化,以及文化滲透、轉變關系的一門學科。隨著中國對文化事業越來越重視,文化地理學也正到了用武之時,將在規劃、文化等多個領域發揮巨大作用。
周尚意認為,文化地理學研究的是廣義文化,它分為三個層面,即生計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識形態文化。
生計文化主要研究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如衣食住行、生計類型等;制度文化則指組織生產、生活活動的機構、制度,如法律制度、經濟制度、家族制度等;意識形態文化則是與人們心理、信仰、價值觀相關的宗教、藝術等。
❼ 地理學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地理學可分來為自然地理學源和人文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是計算機在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上的應用。
地理學的基本知識有十分廣泛,首先要具備的基本功:數學(包括高等數學、統計學),物理(包括流體力學),化學(包括分析化學、有機化學);遙感、測量、素描……
其次的基本知識是地理要素基礎課:地球概論(天文、歷法)、氣象學、水文學、地質學、地貌學、土壤學、植物學、生態學、計算機基礎、經濟地理學(交通地理、國際貿易地理、城市規劃、歷史地理、文化與社會地理、人口地理、旅遊地理、政治地理……)、
❽ 地理學是什麼!
地理學(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的特點。
在現代地理學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層,或者是指一個區域。「理」是指事理、規律,或者是事物規律性的內在聯系。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的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徵的一門學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氣、生物和人類活動,簡稱水土氣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綜合體由地理要素組成。
(8)理論地理學擴展閱讀
作為一門經世致用的學科,地理學的綜合性體現為地理學研究具有多維、動態的視角。以人地關系作為主線來開展地理學綜合研究,其綜合性和動態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以地表環境、地球環境動態變化為主的動態研究,即環境動態研究;
二是以人類社會發展為主體的人類社會動態研究,聚焦環境和社會動態之間的關系;
三是對區域、流域等研究區域的綜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衛星城市之間在產業布局、交通網路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
地理學的空間表達也是多元、多樣的。除語言、數字等基本表達方式外,圖形往往是地理學表達的主要形式,如通過研究地圖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對比不同時期的地圖可以為地理空間演變研究提供直觀支持。
❾ 論述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基本原理分別有哪些
研究對象是不斷變化的,根據研究對象的變化可得出結論:
一是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並非一成不變,地理學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學科理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研究方法、手段上的不斷改進,它的研究對象及其側重點也不斷地發生轉移;
二是現代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地域系統」,從學科性質上看,現代地理學更接近於邊緣性學科。
現代地理學主要研究「地域系統」的以下幾個方面:
(a)地域系統的等級序列劃分
包括建立等級劃分的原則和確定等級劃分的數量指標。傳統地理學各種地域類型和區域的劃分實質上就是不同性質或不同規模的地域系統的劃分,如自然方面的綜合自然區劃、動植物地域類型的區劃、地貌區劃、土壤區劃、氣候區劃、水文區劃等,經濟方面的如綜合經濟區劃、農業區劃、工業區劃、交通運輸網區劃,人文方面的如人口區劃、宗教文化區劃、行政區劃等。地域系統的等級序列劃分不僅要確定其主導因素、建立相應的原則,而且還要確定數量指標,建立指標體系,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忽視任何一方,劃分出來的結果就會缺乏科學性。傳統的方法是重「定性」而輕「定量」,這是一個不足。現代地理學在定量方法上已邁開了可喜的一步。
(b)地域系統的內部結構和功能
從某種意義上講,結構和功能是同等的概念,系統的內部結構不同,則功能就不同,系統結構的變化伴隨著功能的改變。現代地理學不僅僅要研究地域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現狀,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怎樣使系統內部結構達到優化並充分發揮系統整體的功能。目前國內地理學界研究的或參與研究的重大課題大多屬於這方面的內容,如「地區發展戰略研究」、「地區產業結構優化研究」、「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研究」、「區域生態(環境)的研究」、「城鎮地域系統(體系)研究」等。
(c)地域系統的時空演替規律
任何一個地域系統都不是永遠不變,而是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研究地域系統的時空演替規律,並依據其客觀規律、對地理過程進行預測預報,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的任務。
(d)地域系統的相互關系及其影響
不同性質的地域系統在運動變化的內在機制上是不同的,並且它們之間客觀上還存著相互作用和影響的復雜關系,如人文地域系統與自然地域系統之間的關系及其影響、水文地域系統與生物地域系統之間的關系及其影響、政治地域系統與經濟地域系統之間的關系及其影響等。同時,組成地域系統的諸地理要素之間也存在著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這種關系對地域系統的形成、發展變化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傳統地理學只是寬泛地探討這些關系,缺乏深入的定量研究。現代地理學不能只滿足於從理論上對這些問題的討論,而應做一些深入的具體研究。
❿ 地理學科是學什麼的
地理學(geography)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地理學家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地圖學家(cartographers)同一類,認為兩者都研究地名與數字。雖然很多地理學家都經歷過地名學及地圖學的訓練,但兩者都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徵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布。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了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較小的領域:自然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她們的相互關系。人文地理學專注於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製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佔用的空間。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environmental geography)。環境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上,評價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系,並提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適應自身永續發展的安全狀態和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制度技術)條件。
地理學概述、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災害地理學
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考古學,地質學等。其中尤以地質學和古生物學最為重要。
與人文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經濟,政治,歷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