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
Ⅰ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
在學習教材地理知識時,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收集地理信息﹑進行網路學習﹑網路版研究,將計算機的使權用作為主要處理信息的工具,讓學生通過地理學習活動,基本掌握計算機的各項應用技術;通過網路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建立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多元化交流。最後,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能使地理學中許多概念﹑事物﹑現象﹑規律﹑本質以及它們由靜態到動態﹑無聲到有聲﹑抽象到具體﹑復雜到簡單﹑理念到實際﹑遙遠到咫尺等方面,得以顯現。從而更易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求知慾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Ⅱ 如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有機整合
教育技術日新月異,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學科的知識,更要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怎樣實現信息技術與傳統地理教學的有機整合,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我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談談我對二者整合的點滴看法。
一、信息技術與地理整合的必然趨勢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已經成為目前教育發展與改革的一個顯著標志。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高科技時代,傳統的教育已經不適應信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現代技術手段成為迫在眉睫的引用工具。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於教與學之中,對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整合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
二、信息技術與地理整合的誤區
信息技術於地理教學在整合的過程中存在不少誤區,其中最為突出,最為普遍的是以下兩大方面:
1.變傳統「滿堂灌」為新式「滿堂灌」
傳統「滿堂灌」的教法,大家都知道,而這種新式「滿堂灌」主要表現為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來呈現過量的繁雜的信息:一幅接一幅的圖片,一段再一段的文字,一個又一個的動畫,甚至圖文聲像紛至沓來,令學生目不暇接,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何談學生的主體性?這不正是新式的「滿堂灌」嗎?
2.教師成了專職的放映員、解說員
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教師把所有的知識點、每一個活動甚至包括教師必要的知識講解,都通過圖像、文字、聲音顯示出來,課堂中教師很多時候僅僅充當放映員、解說員的角色,教師被課件牽著走。殊不知多媒體教學軟體無論製作多麼完美,也只是一種教學媒體,絕對不能取代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什麼才是真正的整合
當前許多地理教育工作者對信息技術與中學地理教學整合的認識就是認為如何研發適合中學地理新教學要求的課件展開教學,這就是整合了。這只是其中一個層面,另一個層面是如何為學生構建數字化信息平台,讓學生處在數字化環境之中,學生能夠把信息技術當成一種工具,能夠運用它來獲取、分析和應用信息,主動學習。例如在七年級地理上冊《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一課中,先根據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將一些地區的氣候資料變成數字化學習資源並展示這些地區相應的民居景觀圖及簡介),然後提出問題:「請說出黃土高原的窯洞、西雙版納的傣族竹樓和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根據需要解決問題,學生上網進行自主探索,將搜索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接著在信息化教學平台上進行交流、討論,各抒己見、取長補短,達成對這一問題的共識,再到全班,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進行班級交流(學生發言或通過網路平台演示),得出結論,實現意義建構(總結出民居與當地自然條件之間的關系)。我想這才是整合的更深層次的理念。
四、信息技術與地理整合的方法
1、因勢利導,適當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它往往不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和程度來選取自己學習的信息,選擇學習的途徑,確定學習的內容和數量,而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多媒體課件及網路教學最大的優點可以通過交互功能實現人機對話,通過對話學生可以逐步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形成學習的主體地位。地理教學中圖像內容較多,如果能巧妙地使用交互特性進行教學,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多媒體及網路教學手段的使用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的實情,現在不少學生連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都不具備,最好少用網路教學,否則大量繁雜的信息鋪天蓋地而來,學生往往會不知所措,一無所獲。較好的是可藉助多媒體的圖文聲像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隨後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閱讀,尋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2、興利除弊,客觀認識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越性和局限性。
課件及網路教學固然有其它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所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其它常規媒體的許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如地理掛圖、投影的靜態展示功能,地理模型的直觀空間結構功能,錄像機、影碟機的操作簡單、快捷實用,板圖板畫的直觀、實用等,是多媒體課件和網路教學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比如,有關地球形狀的教學,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差,難以建立起空間概念,無論是課件中動畫的地球,還是靜態展示的地球圖片、經緯網等,都不如拿個地球模型——地球儀,來得真切。選擇時要遵循的唯一原則就是:誰最能說明問題就用誰,千萬不可為了展示現代教育技術而進行多媒體網路教學。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無論什麼教學方式,都有其一定的適用性和局限性,關鍵在於如何揚長避短。
分享:
Ⅲ 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有哪些
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改變著教育的形態與模式。地理學科的空間性、綜合性和學科交叉性的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這種現代教育手段必將在地理教學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信息化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對現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現代教育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地理教學方法和地理教學手段等必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將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引入地理教育教學領域,不僅是教育教學手段的改革,也將從根本上影響和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多媒體和網路把教學信息以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形式在課堂呈現,彌補了傳統教學課堂形式單一的缺點。它打破了「粉筆加黑板,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法,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運用多媒體在優化地理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優勢:
一、活躍課堂,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地理學科部分章節內容比較抽象,空間性較強,如果利用傳統的地理教學方式很難讓空間想像力較差的學生產生興趣,相反還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和逆反情緒。但是,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通過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方面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藉助計算機、投影儀等先進的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形相結合的課件,以動聽的音樂、鮮艷的色彩、優美的圖案、直觀的形象、逼真的視覺效果再現客觀事物,將地理學科的教學過程直觀、形象地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官,活躍課堂氣氛,創造意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
極性,激發其求知慾,使學生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二、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讀圖能力是地理教學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必須要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信息技術的圖像處理能力可全方位的幫助學生具備正確的、全面地讀圖、用圖乃至制圖的重要本領,其主要途徑有:①對於展示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徵和規律的地圖,可採用重新著色、閃亮、添加符號、箭頭、線條等,突出所要表現的區域、地名、地理分界線等;②對於各種形式的地理圖表,可將其和模擬實景、視頻、數字、語言等作相互轉換,教會學生獲取資料、運用資料、用好資料的基本處理問題的能力;③對於那些高度濃縮、高度概括的相關模式圖表則可利用信息技術作深入挖掘,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接受大量的地理信息過程中,運用多種媒體把學生的眼、耳、腦各種感官調動起來,並能及時在饒有興趣的情況下進行幫助學生綜合、歸納、分析,形象思維能力大大提高。盡管我們有了各種教具、實驗、演示手段,也出現了各種模型、儀器、圖表、掛圖,但這些畢竟不能把聲、像、動態等特點集中於一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則能做到,這是書本加黑板加模型的模式所絕對達不到的。
四、發揮學生主體性、實現個體化學習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應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他們自己跳起來摘果子,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索出來的,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決不暗示。信息社會可以為學生建立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實現了個體化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Ⅳ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
在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是新課標的主要理念。讓現代信息技術走入地理課堂既是課程改革的需要,又是當今網路時代的一種必然。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輕松突破地理教學重、難點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地理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使圖、文、音、像、影並茂,能把教學中抽象、深奧、靠教師講解、掛圖、板書講不清、道不明的重點、難點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將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計算機多媒體能展示存在而又不能親臨實踐的地理景觀,可以展示地理現象的演變規律,從而使地理教學不受時間與空間、宏觀與微觀的限制,優化了地理教學過程;通過知識的形成過程的充分展現,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良好的環境,提高了教學效率。
Ⅳ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進行融合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專生置身於特定的環屬境去感知去體驗,進 入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它能克服在傳統教 學中,學生面對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從而對地理產生興趣
Ⅵ 地理教學怎樣應用信息技術的,以及信息技術
教師應該做到:(1)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2)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版(3)培養學權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法。 再說,現代網路技術的發展,不僅從手段上改變了現行地理教學,更深刻地影響著教育觀念的變革。信息技術將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以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水平和滿足自身不斷增長的需要。地理新課程要求教師由重「教」轉向重「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主地探究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求教師應從單一的教學方式向多樣化,現代化的教育信息技術,改變原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現代教育技術能加速知識傳播和應用,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和個別化,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Ⅶ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進行融合
用ppt播放地理課件,使學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地理;可以組織學生去信息教室去上課,帶領學生用flash做地理模型,挑出好的作品進行展示;組織學生觀看相關地理紀錄片,科教片……
Ⅷ 地理信息技術與中學地理教學的關系
挺難的,高中地理教學是課本的書面理論知識,而地理應用技術的實踐知識,高中沒有實踐的要求和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