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綜合自然地理試卷

綜合自然地理試卷

發布時間: 2021-01-20 18:08:04

1. 綜合自然地理學的詞條:綜合自然地理學

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綜合自然地理學的萌芽階段。德國的洪堡德把自然界當作一個統一的整體來研究,並注意自然界的因果聯系。他的研究成果為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堅持洪堡德關於自然界統一的觀點,主張地理學必須限於研究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觸的地方。他認為除了首先把世界看成是一個整休,還要考察地球表面更細小的片段,地球表面的任何一個區域都是多個自然要素的集合體,從而發展了洪堡德的綜合自然地理學思想。
俄國的道庫恰耶夫創立了自然地帶性學說,闡明了自然綜合體的概念,認為地表所有的自然地理成分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並作為一個復雜的物質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斷發展變化。
李希霍芬和道庫恰耶夫所開創的綜合自然地理學方向,在德國和蘇聯都得到發展,並在二十世紀20~50年代逐漸形成了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基本體系,這一時期是近代綜合自然地理學發展階段。
在德國,景觀學說往往代替自然綜合體學說。帕薩爾格就首次用景觀一詞作為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他認為景觀型是一種空間體系、一種相關要素的綜合體,自然地理學應主要從小區域或地段著手研究。
蘇聯的景觀學說是以道庫恰耶夫的自然地帶學說為基礎,由貝爾格提出的。他認為景觀學就是地理學。後來景觀學逐漸成為蘇聯自然地理學的主要研究方向,並形成景觀學派。
中國綜合自然地理學從二十世紀5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在全國廣泛開展了綜合考察、自然區劃、土地類型調查區域規劃和國土整治等研究工作。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等,為滿足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也開展了區域綜合考察、土地資源調查和綜合研究。這些研究推動了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發展。
二十世紀60年代以來,是現代綜合自然地理學發展階段,其顯著特點是現代觀測和分析手段的應用,包括航空攝影、雷達、紅外成像和衛星圖像等新的觀測技術,以及系統科學的應用。這些技術和方法的應用不僅從廣度和深度上擴大了地理視野,能更多地獲得自然地理環境的綜合信息和自然現象的動態信息,改進了野外調查和制圖的方法,而且使研究者從過去對現象的文字描述和制圖的方法,而且使研究者從過去對現象的文字描述和定性分析轉向抽象概括、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並藉助電子計算機建立模式和模擬試驗。
同時,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基本理論研究也有了較大進展,主要是在自然綜合體概念的基礎上創立了自然地理系統概念,從各要素分析轉變為自然地理系統分析,從簡單的因果關系進入復雜的自然地理系統結構的研究。此外,還廣泛參與區域綜合開發和規劃、國土整治、環境預測等方面的實際應用的研究。 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下列幾方面: ①研究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氣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動物群落等)的相互關系、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相互轉化的過程;
②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動態,從整體上闡明它的發展變化規律,探求進行調節和控制的途徑,預測其演化趨勢;
③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進行自然區劃和土地類型研究,闡明各級自然區和各種土地類型的綜合特徵以及開發、利用方向;
④對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進行綜合研究和評價;
⑤研究人為環境的形成機制、變化和發展趨勢,尋求合理開發、利用、治理、保護的途徑。 綜合自然地理學是自然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著重研究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間的物質能量關系,闡明自然地理環境的歷史形成、現代過程、類型結構、地域分異和發展演變。綜合自然地理學是在部門自然地理學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究,同時也為高層次的綜合地理學提供基礎。綜合研究是發展自然地理學的最主要方向,也是帶動部門自然地理學最有效的途徑。 綜合研究有現代過程的研究和歷史過程的研究兩個互相關聯、互相補充的方面。地理環境中現代過程的綜合研究包括:地表熱量、水分的分布、轉化及其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化學元素在地理環境中的遷移過程;生物群落與其環境之間物質、能量的交換。景觀學和土地科學從類型結構角度對自然綜合體進行綜合研究,而自然區劃則從區域角度進行綜合研究。
在中國近現代地理學的發展歷程中,自然地理學的發展較之人文地理學更強一些。20世紀50年代以前,林超、黃秉維等就已從事自然地理的綜合研究工作,如黃秉維在30年代編撰了《自然地理原理》和《中國地理》等,周廷儒在30~40年代開創對歷史時期環境變化的研究。我國綜合自然地理學經歷了20世紀的初的西方近代地理學的傳入,又繼承了中國古代地理學的傳統。還受到原蘇聯地理學思想的深刻影響,與國家的經濟建設密切結合,形成和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自然地理學,目前在科學之林中占居一席之地。50多年來,中國的綜合自然地理學研究在古地理學、綜合自然區劃、景觀學和土地科學、現代自然地理過程、區域自然地理等領域均取得了顯著進展。

2. 求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復習資料。蒙吉軍的。

電騾上搜搜。

3. 自然地理學試卷, 求答案

一、名詞解釋
1.地理學是關於地球與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回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答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2.黃道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球相交的大圓。
3.礦物是指在各種地質作用中產生和發展著的,在一定地質和物理化學條件處於相對穩定的自然元素的單質和他們的化合物。
4.岩層在形成時,一般是水平的。岩層在構造運動作用下,因受力而發生彎曲,一個彎曲稱褶曲,如果發生的是一系列波狀的彎曲變形,就叫褶皺。
5.赤道低壓帶又稱「赤道輻合帶」、「熱帶輻合帶」、「赤道無風帶」,是南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間氣壓最低的帶區。
二、不定項選擇題
1.D;2.A;3.C;4.BCD;5.ABCD;6.C;7.B;8.A;9.C;10.AC
三、讀圖題
1.D、C
2.盆地、山地

4. 自考自然地理學基礎試題

自然地理學試題(一)

(附參考答案要點)

一、解釋下列名詞(25分)

1、溫室效應

大氣獲得熱能後依據本身溫度向外輻射,其中一部分熱能向下投向地面,稱之為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的存在使地面實際損失的熱量略少於長波輻射放出的熱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溫暖程度。這種保溫作用,通常稱之為「溫室效應」。

2、基座階地

多分布於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寬並發生堆積,後期下切深度超過沖積層而進入基岩的情況下形成的。因此階地上部是由沖積物組成,下部由基岩組成。

3、頂極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區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氣候、土壤、地形和動物等因素分別控制,相應地可以形成許多頂極群落,如氣候頂極等。發育在顯域生境上的,與當地大氣候水熱條件最相適應的、穩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氣候頂極。

4、灰鈣土

它是鈣積土的一個土類。是荒漠草原區的地帶性土類。它是鈣積層中具有石灰性反應、有厚淡色表層和變質粘化層、具有薄的腐殖質層的土壤。

5、沙漠化

沙(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

二、說明下列諸現象產生的原因或機制(30分,每小題10分)

1、山地可以出現兩個極大降水高度帶

降水隨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後遞減。這一高度視山地的濕度、溫度、方位和季節而異。關於極大降水高度,一般認為對同一個山脈來說只有一個,但也可能出現第二個甚至更多的極大降水高度,其原因有:(1)氣流兩次爬坡可以形成兩個極大降水高度;(2)冰川風與谷風(valley wind)輻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極大值帶;(3)鮮明的降水季節變化可能造成第二個最大降水高度;測點位置選擇不當也可造成兩個以至多個最大降水高度。

2、城市有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是城市化氣候效應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城市化對氣候影響的最典型的表現。大量的觀測對比和分析研究表明,這是城市氣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氣溫分布特徵。如果繪制等溫線圖,則形成等溫線呈閉合狀態的高溫區,人們把這個高溫區比喻為立於四周圍較低溫度的鄉村海洋中的孤島,稱為「城市熱島」。大量觀測資料證明,在水平方向上,城市高溫中心出現在人口密集、建築密度大,工商業最集中的城區,例如上海熱島中心位於徐家匯到外灘的舊城區,北京熱島中心位於東西長安街的城區南部。城市熱島與城市化程度(城市建築面積、人口規模、人口密度、工業發展、交通運輸)以及城市的幾何形狀、自然地理環境、人類活動方式等均有密切關系。城市化程度愈高,即城市面積、人口規模、人口密度愈大,其城市熱島強度愈強。

3、黃土區無林

黃土高原的天然植被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受到人類的嚴重破壞,大部分地區都已不存在了。只是在一些山地還存在著天然植被,而且大多也都是次生的。這種情況,對黃土高原植被的認識與研究,造成了很大的難度,存在諸多分歧。黃土高原的現代植被,在渭河以北的黃土高原屬於草原帶的森林草原區。六盤山以東、呂梁山以西、渭河以北、長城以南廣大地區的黃土高原上,草地和灌叢(灌木林)分布廣泛,占據了黃土原的大部分面積。黃土的透水性強,黃土黏土礦物具有強烈的吸水性,這些因素使植物對水分的利用率大為降低,不能保證林木群體的生長,這是導致黃土高原顯域生境植被趨於草原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黃土碳酸鈣含量高達10%~20%,加之土壤pH值高,均會影響喬木生長。因此,在相同氣候條件下,如果不是黃土,而是另外的成土母質,植被就會有很大不同。這是某些水熱條件相似的地方,黃土區無林而石質山區有林的重要原因。

5. 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圖書:綜合自然地理學

書名:綜合自然地理學
作者: 劉南威 郭有立 張爭勝
叢書名: 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
開本:16
頁碼:183
版次:3-11
所屬分類: 自然科學 > 地球科學 > 自然地理學 本書是作者長期從事教學、研究實踐與野外考察之成果。全書共10章,論述系統全面、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突出了地理學基本原理。書中關於綜合自然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地位、地理環境的結構、整體性規律、時間演化規律、地域分異規律等章節的闡述,具有創見性;同時,在論述中還應用了現代系統論觀點、耗散結構理論和可持續發展原理。全書內容充實、文字流暢,並能聯系中國實際,反映中國學者觀點,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自然地理學著作,對讀者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本書可用作高等院校地理、資源環境、地理信息系統、國土整治、城鎮規劃等專業的本科生教材,同時也可供科研與生產部門有關人員參考。...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序
第一章 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第一節 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綜合自然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地位
第三節 綜合自然地理學的任務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節 綜合自然地理學的根基
第二節 綜合自然地理學的萌芽
第三節 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形成
第四節 我國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發展
第五節 綜合自然地理學發展趨勢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和結構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范圍和邊界
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
第三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結構
第四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系統框架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外部因素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一節 宇宙因素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 行星因素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三節 地球因素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四節 自然地理環境外部聯系的本質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內部聯系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物質循環
第三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地球化學作用
第四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水熱作用
第五節 自然地理環境內部聯系的基本特點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時間演化規律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發展的方向性
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節律性
第三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穩定性
第四節 自然地理環境時間演化的基本特點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緯向地帶性和經向地帶性
第三節 垂直地帶性
第四節地方性
第五節 地域分異規律的相互關系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土地類型
第一節 土地的現代概念
第二節 土地分級
第三節 土地分類
第四節 土地分等
第五節 土地結構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 綜合自然區劃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綜合自然區劃的原則和方法
第三節 綜合自然區劃單位及其等級系統
第四節 山地綜合自然區劃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 人類與自然地理環境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人類發展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三節 自然地理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復習思考題
主要參考文獻...

6. 自然地理學考研

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專的學科,是屬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
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
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等。
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

國內地理學科排名靠前的前幾名是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武漢大學等...

7. 分析一道自然地理試題

長江三角洲北起通揚運河,南抵杭州灣,西至鎮江,東到海邊,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鄰近海域。面積約為九萬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約7500萬,是一片坦盪的大平原。這里岸線平直,海水黃渾,有一條寬約幾千米到幾十千米的潮間帶淺灘。 這個都市群匯集了產業、金融、貿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實力,對於帶動長江流域經濟的發展,連接國內外市場,吸引海外投資,推動產業與技術轉移,參與國際競爭與區域重組具有重要作用。

長江三角洲是我國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鎮江、揚州以東長江泥沙積成的沖積平原,位於江蘇省東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區。長江三角洲頂點在儀征市真州鎮附近,以揚州、江都、泰州、海安、栟茶一線為其北界,鎮江、寧鎮山脈、茅山東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灣北岸一線為西界和南界,東止黃海和東海。

【形成】

三角洲基底為揚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馬拉雅構造運動中斷沉降。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中,地殼和海平面頻繁升降,最後一次大海侵結束後,長江攜帶的泥沙不斷沉積,開始在江口發育三角洲。

由於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斷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並入北岸。紅橋期、黃橋期、金沙期、海門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壩、沙洲群,形成今天長江北岸的邗江、泰興、靖江、如皋、南通、海門、啟東諸縣地。現在江口附近的崇明、長興、橫沙等沙島,也將按此規律並入北岸。江口沙咀也同步延伸。

北岸沙咀延伸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程6~8米。

南岸沙咀經江陰、太倉、外岡、馬橋一線向東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與錢塘江北岸相連後達杭州灣。沙咀內側的淺水海灣被淤封成為古太湖的前身。此後淺水海灣不斷淤淺,逐漸演變為湖盪羅布、河道交錯的低平原。南岸沙咀外側濱海地區不斷淤積成濱海平原。

三角洲上散布著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殘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構成,少數由燕山期花崗岩和粗面岩構成。

【歷史】

三角洲形成初期,人類就在這里從事漁獵和農耕。

經公元4~6世紀東晉、南北朝和12~13世紀南宋兩次大移民,以及10世紀以來的河網建設,三角洲逐步發展成為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和「絲綢之鄉」。

近代工業興起較早,內河航運發達,滬寧、滬杭鐵路相繼建成,上海和江蘇省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揚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嘉興等地先後發展為工業TRANBBS城市。

為推動和加強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聯合與協作,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1992年由上海、無錫、寧波、舟山、蘇州、揚州、杭州、紹興、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興、鎮江14個市經協委(辦)發起、組織,成立長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協作辦(委)主任聯席會,至1996年共召開五次會議。

1997年,上述14個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個城市通過平等協商,自願組成新的經濟協調組織――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協調會設常務主席方和執行主席方。常務主席方由上海市擔任,執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員市輪流擔任。協調會每兩年舉行一次正式會議。協調會在常務主席方設聯絡處作為常設辦事機構,負責日常工作。各成員市的協作辦(委)作為協調會具體的聯絡、辦事部門。

長江中下游平原組成部分。位於江蘇省鎮江以東,杭州灣以北,通揚運河以南。面積約為5萬平方公里。這里地勢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但也零星散布著一些孤山殘丘,如無錫的惠山、蘇州的天平山、常熟的虞山、松江的佘山和天馬山等,它們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於太湖之中,有的成為游覽區,有的成為花果山。長江三角洲的頂點在鎮江附近,大約在六七千年以前,這里是一個三角形港灣,長江河口好似一隻向東張口的喇叭,水面遼闊,潮汐作用顯著。在海水的頂托下,長江每年帶來的4.7億噸泥沙大部分沉積下來,在南、北兩岸各堆積成一條沙堤。北岸沙堤大致從揚州附近向東延伸至如東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黃河、淮河沖積成的里下河平原;南岸沙堤從江陰附近開始向東南延伸,直至上海市金山縣的漕涇附近,並與錢塘江北岸沙堤相連接,形成了太湖平原。里下河平原位於長江北岸,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為一碟形窪地。窪地中心湖盪連片,主要有射陽湖、大縱湖等。由於地勢低窪,歷史上,洪澇災害異常嚴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國家投資興修水利工程,西擋淮水,東擋海潮,開挖運河,增強排灌能力,使這個十年九澇的多災區變成江淮流域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太湖平原地處長江以南,是長江三角洲的主體。該平原以太湖為中心,狀如一隻大盤碟,地形呈周高中低。這樣的地形特點使這里上有長江和太湖上游來的洪水,下有海潮倒灌,夏秋季節又常遭台風暴雨襲擊,洪澇災害十分頻繁。當地人民為抗禦自然災害,大力開挖河渠,排除積水,修圩建閘,逐步形成了溝溝相通、渠渠相連的稠密水網。這里是我國河網密度最高的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網長度達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個。長江三角洲河川縱橫,湖盪棋布,農業發達,人口稠密,城市眾多。在全國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號稱中國的「金三角」。

■長江三角洲

中國長江和錢塘江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蘇省和上海市東南部、浙江省東北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三角洲頂點在鎮江市、揚州市一線,北至小洋口。南臨杭州灣。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9億噸,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向海延伸。長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倉市、金山縣一帶的古沙嘴海拔多為4~6米;長江以北揚州市、泰州市、泰興市、如皋市一帶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後期最高海面穩定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到距今約2000年時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隨長江主流向東南延伸與錢塘江口沙嘴相連,泥沙繼續堆積,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水道縱橫,湖盪棋布,向有水鄉澤國之稱。土地肥沃,農業產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花生、蠶絲、魚蝦等,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在長江下游和滬寧線兩旁有許多重要城鎮,如上海市、蘇州市、常州市、無錫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貿港口,蘇州、無錫等是風景游覽地和新興的工業城市。
在山東省北部古黃河入海處,有一片153000公頃的灘塗濕地;洶涌的河水奔騰呼嘯地從中穿過,匯入大海。這就是1987年建立的,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

黃河三角洲,以墾利縣寧海為軸點,北起套爾河口,南至淄脈河口,向東撒開的扇狀地形,海拔高程低於15米,面積達5450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年輕的陸地。現代黃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來,黃河沖積作用形成的沖積扇。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距東營市僅60公里,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期,年平均降水量為551.6毫米。這片三角洲是黃河挾帶的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陸地的海相沉積平原。現代黃河三角洲上地貌有河灘高地,坡地,大型窪地等。黃河尾閭擺動新成的陸地帶地勢寬闊低窪,面積逐年擴大,生態類型獨特,海河相會處形成大面積淺海灘塗和濕地,成為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和越冬、繁殖地。區內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據初步調查有800多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文昌魚、江豚、松江鱸魚等。有野生植物上百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瀕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廣泛,各種鳥類約187種,列為中日候鳥保護協議受保護的達10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丹頂鶴、白頭鶴、白鸛、金雕、大鴇、大天鵝、小天鵝、灰鶴、蜂鷹等32種,各種鷺類、雁鴨類水禽不但種類多,數量也極為豐富。

現代黃河三角洲上景觀獨特,土地年輕遼闊,林木,草場及野生動物等自然景觀新穎,野趣濃烈,奇麗的「金濤」刺入碧藍的海中,形成世界罕見的奇觀.這里油氣資源豐富。勝利油田井架林立,東營大橋,防潮大堤等現代工程宏偉壯麗,以及新興的石油工業城東營,豐富的自然資源等,是祖國的一塊寶地,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黃河是一條善淤,善決,善徙的河流,每年攜帶約16億噸的泥沙奔流而下,約有12億噸的泥沙沉積在三角洲及河口沿岸地區。平均每年向渤海推進1.5-3公里,每年新造陸23-28平方公里,使3-4萬畝海域被淤積成為新的土地資源。「昨日滄海,今日桑田」在此得以實現。這一優勢給保護注入了新的生機。它不論作為珍稀鳥類的停歇地和越冬棲息地,還是作為獨特的河口生態系統,都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和生態意義。

8. 論述一下綜合自然地理環境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球環境指人類在其中生存與發展的地球表層,即自然地理環境,又稱自然地理系統。地球環境是由地質、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動物界和土壤等組成的一個整體,這些要素並非簡單地匯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間上結合起來,而是在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中形成一個特殊的自然綜合體或自然地理系統。各自然地理要素也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而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在發展變化。各自然地理要素在特定地理邊界約束下,通過能量流、物質流和信息流的交換和傳輸,形成具有一定有序結構、在空間分布上相互聯系、可完成一定功能的多等級動態開放系統,即自然地理系統。

(1) 自然地理系統的整體結構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自然地理系統作為一個整體,除包含所有自然地理要素外,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屬性。系統可分為不同層次或組織水平,任何系統都既從屬於更高級的系統,同時其本身又包含若干低級的系統。系統各部分之間特殊的網路關系,形成系統的結構。作為系統有機聯系的反映,系統還具有有序性。系統的上述基本特徵,都是通過系統內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得以表現的,因而動態性也是系統的基本特徵之一。 按照耗散結構理論的解釋,自然地理系統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要素之間存在著非線性關系,它通過與外界不斷交換物質與能量,有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形成新的穩定的有序結構,即地理耗散結構。它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可吸收外界環境的一般性漲落。其結構水平愈高,漲落回歸能力即保持系統穩定性的能力愈強。但在發生巨漲落時,這一結構將崩潰或解體,並逐步形成新的耗散結構形式。 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整體,其發展演化是具有方向性特徵的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這種復雜性主要表現在新的組成成分或要素的出現,以及由此導致的結構復雜化,沉積過程加強,岩石圈厚度增加,水圈含鹽量增加和離子成分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大氣成分發生質的變化,地貌復雜化和氣候多樣化,生物從低級形式向高級形式發展,新物種產生和一些舊物種滅絕,地域分異越來越顯著,等等。 總結自然地理環境最重要的發展規律,首先要看到,自然地理環境所有組成成分的發展都是互相聯系的。因此,在組成成分發展的同時,成分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也得到了加強。其次,這種發展具有前進式發展的特點,表現為新組成成分的陸續出現,太陽能的逐漸積累和自然界的地域分異日益強化。第三,發展是突躍式的而非直線過程,周期現象並不決定主要發展方向。第四,緯度地帶性作為普通規律在整個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作用。最後,自然地理環境的發展是事物矛盾斗爭的結果。其中,有機體對環境的適應和改造起著特殊的作用。

自然地理環境的發展還具有一定的節律性。節律性是指由自然地理過程的循環和振盪引起的隨時間推移而有規律演替的現象。節律性亦可稱周期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