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地理期中考試
❶ 新東方20142015高二地理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試卷
最好有照片,能回答的人不一定有試卷
❷ 太原五中2013-2014第二學期期中高二地理答案
太原五中高二地理期中參考答案2014、4
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分)
1—
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共60分)
41.(13分)
(1)種植業向北擴展使該區域森林、草原遭到嚴重破壞,導致①地區荒漠化加劇,②地區水土流加劇。(2分)
(2)優勢條件:光照充足,氣溫日較差大,灌溉水源便利(3分);
不利條件:降水少,冬季氣溫低,土壤鹽鹼化和風沙危害嚴重。(2分)
(3)發展高能耗工業,如煉鋁工業,鋼鐵工業,煤炭化學工業等,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等(4分);
42.(13分)
(1)該縣第一產業比重過高,且種植業和畜牧業比重偏高,會出現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等現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重;該縣重工業(包括採掘業)比重很高,如果在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不注意環境保護,就會出現地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重,同時還會出現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9分)
(2)(4分)甲地應選擇方案Ⅱ。理由:甲地降水超過450mm,提高森林覆蓋率,能降低土壤侵蝕強度。在降水量較大地區恢復植被比較容易;但在坡度較大的溝坡應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
乙地應選擇方案Ⅰ。理由:乙地降水量小於450mm,植被生長的降水條件較差,應以工程措施為主,降水量較小,選擇需水較少的灌木和草被更適宜。(若甲、乙都答,按甲地要求判分)
43.(10分)
(1)山上種樹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為村莊和梯田提供優質而充足的水源;山腰冬暖夏涼,水源潔凈,適宜居住,村莊為梯田提供充足的肥料;山下海拔較低,熱量充足,水、肥可順地勢自流至農田,利於水稻種植。(6分)
(2)梯田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為下游的村莊提供優質水源。(4分)
44.(13分)
(1)林業區分布在虛線之外(乙河流域)理由:地勢相對平坦,靠近城鎮,利於耕作;林業區分布在甲河流域(虛線之外),理由:地勢相對較陡,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發展林業可保持水土,維持生態平衡;(6分)
(2)甲河以林業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中上游湖泊眾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積;與乙河河口相比,受夏季海風影響大,海浪的侵蝕作用強,甲河流速快,泥沙不易對堆積;甲河流城鎮少,人類的破壞作用小;(4分)
(3)增加就業;加快了城鎮化的進程;優化了產業結構;帶動了經濟的發展;緩解了人地矛盾,有利於生態的良性發展;有利於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3分)
45.(11分)
(1)城市面積增加,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上升(2分)
(2)有利,隨著城市人口增加對水果需求增加,帶來廣闊市場。不利,城市發展使農業用地減少,水果種植受到影響。(5分)
(3)城市化使城市不斷發展,成為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又促進城市的發展。(4分)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地理)文試題
一、選擇題:共4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
2010年5月,蘭州大學陳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對中國南北分界線給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處約26.42千米,最寬處約195.41千米,將「線」還原成「帶」。讀圖1,完成1~2題。
1.與該帶最窄處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A.漢江谷地B.淮河
C.秦嶺山脈D.大巴山
2.該分界帶是我國
A.亞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
B.半乾旱地區與濕潤地區的分界
C.冬小麥與春小麥的種植分界
D.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
1999年以來,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相繼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據此完成3~4題。
3.賀蘭山在海拔2400—3100米的陰坡分布有天然林帶,其原因是
A.海拔較高,日照較強,輻射量達
B.氣溫低,蒸發微弱,水分條件較好
C.氣溫高,年溫差大,日溫差大
D.迎風坡,降水較多,光熱條件好
4.賀蘭山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主要表現在
A.它是寧夏平原灌溉農業的水源地B.它遏制了西部沙漠繼續向東部擴展
C.它是我國森林與草原的重要分界D.它保障了河西走廊農耕業的發展
圖2示意改革開放以來東北三省煤炭資源供需變化。讀圖完成5~6題。
5.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北三省煤炭資源供需矛盾不斷加劇主要表現為
A.區域煤炭資源趨於枯竭B.煤炭運力嚴重不足
C.煤炭的生產量持續下降D.煤炭生產和消費造成環境惡化
6.解決該矛盾的根本措施是
A.加快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B.實現重化工企業向內地的轉移
C.加強節能改造,實現清潔生產D.開發與調配臨近地區的煤炭資源
2012年6月17日是第18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其宣傳主題「土地滋養生命----攜手遏制退化」,旨在喚醒社會公眾對土地與生命關系的清醒認識,倡導綠色理念和鼓勵公眾參與,形成防治荒漠化的自覺行動,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據此完成7~8題。
7.乾旱是我國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搖籃」。西北地區乾旱形成的原因是
①深居大陸內部②終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③山脈和高原對水汽的阻擋④緯度位置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下列措施有利於遏制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是
A.大面積植樹造林B.封沙禁牧禁樵禁采
C.修築水平梯田D.大力發展灌溉農業
某大型電子產品製造企業為世界眾多品牌組裝電腦等電子產品。2010年8月,俄企業開始在鄭州等地建設生產基地,在深圳的工廠則將逐步停止招工。據此完成9~10題。
9.該企業由深圳向鄭州轉移的主要原因是
A.追求更大的消費市場B.降低勞動力的成本
C.深圳原材料日趨枯竭D.鄭州科技實力增強
10.該類企業的轉移將
A.增大遷入地的就業壓力B.推動遷出地的城市化進程
C.利於遷出地的產業升級D.改善遷入地的生態環境
11.圖3是1990~2009年珠江三角洲三次產業產值圖。對圖中信息解讀有誤的是
A.1990~2009年工業化快速發展B.1990~2009年城市化快速發展
C.2000年後進入後工業化發展時期D.2007年第二產業產值高於第三產業
1998年長江中游流域出現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圖4為1998年6—9月長江中游某水文站觀測到的水位、流量變化示意。讀圖完成12~13題。
12.圖示表明1998年夏季長江
A.最大流量與最高水位同時出現B.最大降水量與最大流量同時出現
C.流量與水位變化呈負相關D.水位最高時流量並未達到最大值
13.圖示這種現象表明
A.長江上中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B.長江上中游地區植被得到恢復
C.長江中下游地區濕地破壞嚴重D.長江中游地區湖泊調蓄能力增強
城市人口凈遷入率指一定時期、一定地區遷入人口與遷出人口之差,與該時期、該地區平均人口數之比。讀我國三大地區城市人口凈遷入率比較圖,完成14~15題。
14.圖示時期
A.東部城市人口凈遷入率的變幅最大
B.西部城市人口增量最大
C.西部城市化水平超過中部
D.三地區城市人口數量穩步增長
15.圖示時期西部城市人口凈遷入率一直大於中部,主要原因是
A.邊境貿易的快速發展B.礦產資源開發
C.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D.基礎設施完善
目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在全球尋求資源的最佳配置,這使全球生產體系出現混合型多層次分工的結構。讀圖6回答16~17題。
16.該模式中,法國所佔據的位置主要是依靠本國的
A.原料B.技術C.市場D.政策
17.該模式中,美國為世界性跨國生產提供初級產品,其收益主要得益於
A.耕地面積廣大B.勞動力素質高
C.種植歷史悠久D.生產成本低
下表是我國江南某鄉鎮變化資料。據此,回答18~19題。
1995年
2006年
丘陵為主,土壤貧瘠
修建水庫,營造湖島風光
糧食種植為主
淡水養殖及加工為主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嚴重
森林覆蓋率提高,一片青山綠水
文化生活單調
「漁村一日游」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多
鄉鎮企業就業機會多
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人均年收入超過11000元
18.導致該鄉鎮面貌發生變化的原因主要是
①自然條件的改變②產業結構的調整③勞動力數量的大量增加④環境的綜合整治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9.該地區在今後發展中應
①大力發展工業,以此拉動區域經濟的發展②鼓勵農民外出打工,減輕本區域環境壓力,並促進勞務收入增長③嚴格控制鄉鎮企業的污染,保護環境④根據環境的承載量,合理規劃旅遊業的發展,積極發展生態旅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三峽大壩名列全球15個人造世界奇跡之中。同時,我國正著手在長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建造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4座大型水電站,總發電量將是三峽電站的兩倍。回答20~22題。
20.長江上游水能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未得到充分開發,主要原因是
①地質條件復雜,工程技術難度大②周邊地區能源需求量小
③其它能源資源豐④可能誘發地質災害⑤移民難度大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④
21.長江流域和田納西河流域的共同點是
A.水汽均來自於太平洋B.水能資源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利用
C.流域一度水土流失嚴重D.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22.田納西河為了有效控制洪水災害,採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設巨大航運網B.保護環境,發展旅遊業
C.發展林業,改善氣候D.興建眾多大壩,疏通河道
圖7為深圳市1986~2010年勞動用工需求變化圖。讀圖回答23~24題。
23.圖示變化反映了深圳市
A.近年來第二產業比重上升B.勞動密集型產業比重逐年提高
C.近年來產業升級正在加快D.勞動人口平均年齡明顯減小
24.深圳市這種變化將導致
A.土地資源更加短缺B.環境更加惡化
C.「民工潮」更加洶涌D.資金、技術向周邊地區擴散
讀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圖8(單位:mm),完成25~26題。
25.影響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農牧活動②距海遠近
③季風風向④緯度位置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26.關於甲乙兩地的敘述,可信的是
A.甲地降水較豐富,有豐富的水能、森林資源
B.乙平原緯度偏高,低溫凍害利於農作物生長
C.甲地耕地多為旱地,人均耕地少
D.乙平原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雲南西雙版納農墾區和新疆石河子農墾區是我國兩個著名的農墾區,前者以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種植為主,後者以小麥、棉花,瓜果生產為主。回答27~28題。
27.關於兩墾區農業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A.西雙版納墾區的農業地域類型屬於水稻種植業
B.市場是決定西雙版納種植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因素
C.水資源不足是石河子墾區發展農業的制約因素
D.石河子墾區為保護生態環境今後應實行全面退耕
28.在西雙版納和石河子兩墾區農業發展中,最易引發的環境問題分別是
A.土壤污染、泥石流B.森林減少、旱災
C.洪澇災害、沙塵暴D.水土流失、土壤鹽鹼化
讀圖9,回答29~32題。
29.圖中①處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水源B.地形
C.光照D.土壤
30.圖中②④所在地區緯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環境差異顯著,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B.海陸位置
C.地形D.土壤
31.由圖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斷②所在的省區,開發潛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陽能、水能B.風能、石油
C.太陽能、石油D.水能、天然氣
32.圖中③所在林區比東北林區樹種更為豐富,其根本原因是該地
A.年降水量大、氣溫高B.光照和熱量條件好
C.緯度低、相對高差大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讀圖10,判斷33~34題。
33.南京市建國以來三大產業結構變化的趨勢是
A.第一產業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比重不斷上升,第三產業比重變化不顯著
B.第一產業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先升後降,第三產業比重先降後升
C.第一產業比重先升後降,第二產業比重先降後升,第三產業比重先升後降
D.第一產業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先升後降,第三產業比重不斷上升
34.目前,南京市屬於
A.輕、重工業都發達的城市B.工業和服務業並重的重工業城市
C.第三產業為主的中心城市D.農工貿並重的中心城市
濕地作為與森林、海洋並稱的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被稱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據此回答35~36題。
35.湖泊是重要的濕地形式,除了補給河流、調蓄洪水之外還有重要的生態價值。下列選項中與表中所示現象發生無關的是
總面積/km2
面積大於1km2的湖泊數/個
20世紀50年代
83400
2848
20世紀80年代
70988
2305
減少數量
12412
543
A.大規模圍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縮B.過度引水灌溉,導致湖泊補給不足
C.水體富營養化,水華大量出現D.人口增長,用地規模擴大
36.烏魯木齊市北郊的青格達湖周邊有30平方千米的濕地,被稱為「烏魯木齊的肺」,這里也是數萬只候鳥的遷徙棲息地。2005年11月,這塊濕地周邊村莊發生了禽流感。這說明
A.新疆氣候乾旱,濕地不能充分發揮其生態作用
B.濕地周圍被大量開墾增加了人、畜與候鳥的接觸
C.為了防控禽流感的發生人類應該填平濕地,阻止候鳥
D.濕地面積與禽流感發生的范圍呈正相關
棉花遙感識別是棉花種植面積遙感估算的關鍵,圖7是我國北疆地區不同日期棉花、番茄和玉米的光譜信息分析圖。圖中4個波段分別為藍波段(0.45~0.52um)、綠波段(0.52~0.6um)、紅波段(0.63~0.69um)和近紅外波段(0.76~0.9um)。讀圖完成37~38題。
37.容易將棉花從其他作物中識別出來的最佳波段是
A.藍波段B.綠波段C.紅波段D.近紅外波段
38.根據圖中信息可推斷
A.6月份近紅外波段易識別蕃茄B.6月份綠波段易識別玉米
C.9月份近紅外波段易識別玉米D.9月份藍波段易識別棉花
GIS將不同類型的地理空間信息儲存在不同的圖層上,疊加不同的圖層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關系。回答39~40題。
39.城市交通圖層與城市人口分布圖層的疊加,可以
A.計算城市水域面積B.分析建築設計的合理性
C.估算工農業生產總值D.為商業網點選址
40.對2000年與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圖層進行分析,能夠
A.計算交通流量的變化B.預測洪澇災害的發生
C.了解城市地域結構變化D.預測城市降水變化趨勢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5小題,共60分。
41.讀某地區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3分)
(1)簡述圖示區域種植業分布地界的變化對①、②兩區域生態環境分別產生什麼影響?(4分)
(2)圖中③地發展農業的優勢條件和不利條件有哪些。(5分)
42.閱讀下列圖表,完成有關問題。(13分)
下面左圖為黃土高原降水分布圖,右表為乙所在省北部某縣某年的經濟結構表。
(1)結合圖表信息,分析說明該縣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有哪些?(9分)
(2)有關學者提出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兩種治理方案:
方案I: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壩為主;同時種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復草坡。
方案Ⅱ:以植被措施為侵蝕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須與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結合。
請你在圖中的甲、乙兩地區任選一地,選擇該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並闡明選擇方案的理由。(4分)
43.雲南元陽的哈尼族人民利用當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條件,改造坡地,修建梯田,在梯田上方攔腰築溝,通過引水、沖肥至梯田,種植水稻,創造了獨特的農耕文明奇觀。甲圖為元陽梯田生態系統示意圖和梯田景觀圖。乙圖為各個部分的功能結構示意圖。結合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請從人地關系的角度,說明哈尼人「山上種樹、山腰居住、山下種田」的優點。(6分)
(2)根據圖中哈尼梯田的結構特點,簡述梯田濕地的生態環境效益。(4分)
44.依據圖文材料及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13分)
某沿海亞熱帶季風區人口約2萬,面積為500平方公里,以農業為主,經濟落後,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區域最高海拔為1428米。
(1)判斷圖中虛線內外的林業區與種植業區的空間分布,並說明理由。(4分)
(2)甲河相對於乙河沒有形成明顯的三角洲,試分析甲河河口沒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6分)
(3)分析該地區開發礦產資源帶來的有利影響。(3分)
45.讀圖及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1分)
山東省總面積15.78萬平方千米,2007年城鎮化水平為46.75%,已經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崛起,黃河經濟帶的振興,2000年到2006年山東從事第二產業的人口從1286萬增加到1870.3萬。近年來山東已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
(1)從圖中可以看出山東省城市化快速推進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2分)
(2)山東省是我國著名的水果之鄉,你認為城市化對該地區的水果生產是否有利,試說明理由。(5分)
(3)簡述山東省城市化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4分)
❸ 高二下學期的地理怎麼學啊
高二下學期?那就是已經選擇了文科了。因為不了解你的實際情況,無法提出具體的針對性建議,只能簡要說明一些共性原則,希望能夠幫到你。
一、養成利用地圖的良好習慣:建議你養成看圖的習慣,每一至兩天看一次圖,另外在看書和做題的時候,要養成圖不離手的習慣,這種習慣對於地圖的記憶和應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理解地理的學科特點:地理學科更注重地理要素的因果關系、優劣評價及發展方向。
(1)頭腦中建立地理要素框架:地理要素分為自然要素與社會經濟要素,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社會經濟要素主要包括資源、能源、農業、工業、交通、商業貿易、旅遊、人口、民族、城市、市場、科技等。
(2)多加關注地理各要素之間的影響關系,如地形如何影響氣候、氣候如何影響水文、水文如何影響地形、自然條件如何影響經濟活動、人口的變化受哪些地理因素影響..........
(3)經常總結各地理要素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有利與不利),人類發展中應該如何盡量克服不利因素,發揮有利影響..........(可持續發展觀)
三、知識記憶過程需要注意:
1、毅力與決心是最關鍵的。
2、知識記憶過程中,多進行歸類、對比。例如,復習中國北方地區的時候,不要只記憶零碎的知識點,而要將北方的各種自然、人文背景知識做系統記憶,而且可以將北方與我國另外三個地理區域做個對比,如果能總結出表格式的內容綱要最好。世界知識同理。
3、知識記憶過程中,注意課本教材描述中使用的專業術語,在答題過程中,如果能夠有效使用教材術語,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立空間、時間概念,地理要素均存在一個時空變化的問題,因此記憶過程中頭腦中一定要有清晰的時空概念,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結合地圖記憶。
5、多練習審題,現在的高考中,許多解題的信息都或明或暗地儲存在題目中的文字、圖表等資料中,一定要善於信息的提取和加工,這方面一要靠知識的熟練度和理解深度,二要靠勤加練習即多做題。
加油吧,你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