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教學總結地理
A. 初一地理上下學期知識總結
七年級上冊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不管是在南、北、東或西半球,海洋面積總是大於陸地面積
要求: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名稱(如何去記憶大洲:三個在一起的大洲——亞非歐,兩個在一起的大洲——南、北美洲,最後再加上大洋洲和南極洲,記憶好大洲之後記憶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注意:東半球的大洲:亞、非、歐 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北半球的大洲:亞洲、歐洲、北美洲
記憶清楚洲界限
要能在下面這個空白的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然後不看圖,腦中記圖說出。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1、(了解即可)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天氣多變、短時間、不穩定,氣候是相反的,注意如梅雨是屬於氣候。另外氣候包含氣溫和降水兩方面。
2、衛星雲圖上綠色——陸地,藍色——海洋,白色——雲雨。在圖上看到地面一處是綠色,表示當地天氣晴朗(衛星雲圖如右圖)
3、(右圖)風向的判斷:在沒有尾羽的一端畫上十字指向標。右圖的風向是西北風
風力的判斷:一個尾羽=2風。右圖的風力是4級風
4、 天氣符號(識記)
5、氣溫部分要求會閱讀氣溫曲線,能夠知道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氣溫曲線各是什麼樣子
降水部分要求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知道氣溫、降水的分布都受緯度位置、海陸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響。其中地形對氣溫的影響規律:海拔
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0C
6、世界的氣候類型分布
a、熱帶氣候類型:4種,共同的特徵全年高溫,降水的差異較大(了解四種氣候類型,看一看即可)
b、溫帶氣候類型:5種,我們以亞歐大陸為例(記清大陸東岸和西岸分別是什麼氣候類型,清楚方框里的內容,尤其劃了橫線的部分的內容)
C、寒帶氣候(了解)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1、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來表示
2、
3、世界的宗教了解如阿拉伯地區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宗教活動場所是清真寺;歐美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宗教活動場所是教堂;南亞、東亞一些人(如泰國人)信奉佛教。(了解即可)
4、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多分布於歐洲、北美洲、大洋洲。
七年級下冊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1、亞洲:世界第一大洲,亞洲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與亞洲相接壤的大洲是非洲、歐洲。
大洲分界線: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注意和巴拿馬運河區分)、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跨亞歐兩大洲的國家:俄羅斯、土耳其 跨亞非兩大洲的國家:埃及
2、亞洲地形特點(中部地勢高聳,四周地勢低下)(如右圖)
亞洲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
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最高的山脈
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有 「世界屋脊」之稱
(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貝加爾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蘇比利爾湖(美國)——世界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裏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不是湖泊)。
阿拉伯半島——世界上最大的半島。
3、亞洲的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分布廣的特點。亞洲季風氣候的形成因素:海陸因素,(亞歐大陸和太平洋分別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和最大的海洋,海陸差異明顯,因而季風氣候在亞洲顯著,總體來說是海陸因素造成了亞洲的季風氣候)(了解即可)
4、人類古文明
5、亞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大洋洲是人口最少的大洲(除南極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歐洲(人口自然增長率低與經濟發展發達有關)。
6、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少數國家屬於發達國家(日本);大部分國家屬於發展中國家。即使同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差異也很大。
新加坡、韓國、馬亞西亞、泰國等先後大加發展出口加工工業。西亞波斯灣沿岸的國家,如沙特阿拉拉伯,因大量出口石油資源,比較富裕。
7、三類產業的劃分: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會判斷即可)
第七章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1、日本地形以山地為主,氣候因為出於溫帶大陸的東岸,是溫帶季風性氣候
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島國(原因:日本處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
交界的地方,地殼活動頻繁),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對日本的漁業、
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防震減災方面有關的知識(會判斷某些做法的對錯)
2、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因此對外依賴很嚴重。因為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所以日本從國外進口原料,製成工業品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
3、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最短的海上通道。
4、吳哥窟在柬埔寨(東南亞),泰姬陵在印度(南亞)
5、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如右圖)
6、東南亞的物產:
稻米、油棕、橡膠、椰子、蕉麻
7、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國,人口僅次於中國
印度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分為旱雨兩季)。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8、 (加爾各答—麻紡中心(恆河平原上),孟買—棉紡中心(德干高原上),班加羅爾—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分清位置)
主要流經印度的河流是恆河
9、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一個地跨亞歐兩洲的歐洲國家
俄羅斯主要地形區: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
10、俄羅斯主要位於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著名的鐵礦基地庫爾斯克。
11、主要城市和港口:莫斯科(首都),聖彼得堡(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的港口),摩爾曼斯克港(位於北極圈以內,但卻是北冰洋沿岸的終年不凍港)。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1、中東—長期的熱點地區(標題)。
為什麼中東這里戰爭不斷呢?1、(東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之地2、為石油而戰(豐富的石油資源)3、為水而戰(匱乏的水資源,中東氣候乾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4、宗教紛爭(文化差異)
2、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
3、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絕大部分運往西歐、美國和日本。掌握石油運輸路線
航線A: 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歐美
航線B: 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歐美
航線C: 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亞洲東部(日本等地)
3、歐洲西部地區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
歐洲西部大部分地處北溫帶,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和島嶼,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受大西洋的影響(所以常年刮由大西洋吹過來的西風),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類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在地中海沿岸的地區也有地中海式氣候(如右圖)
4、歐洲西部的工業——製造業為主
歐洲西部的農業——畜牧業為主,所以牧草被稱為「綠色金子」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以南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稱為高原大陸)。
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農牧業長期落後,原因是長期的殖民統治。(殖民統治期間,當地被作為經濟作物的生產地,而基本的農牧業產品生產缺乏)(原因看一看,不會考)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國家經濟落後,發展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而且出口的產品多是原材料、礦產等,如銅礦、咖啡、可可等
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面臨嚴重的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因為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另外該地農牧業落後,使得糧食供應不足。(掌握下表)
1、人口問題、2、糧食問題、3、環境問題
1、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的中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的西側和內部是熱帶沙漠),所以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澳大利亞的中西部。(如右圖)
2、澳大利亞地形: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和東部山地(大分水嶺)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農牧業生產需要機械化,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耗用勞動力很少。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礦產資源豐富。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
非洲和澳大利亞都有的氣候類型熱帶沙漠、熱帶草原氣候,但是非洲熱帶草原的動物主要是獅子、斑馬、長頸鹿,但是澳大利亞是特有的袋鼠、鴨嘴獸、考拉等
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1、美國主體部分地處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地形呈南北縱列分布,平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耕地廣大。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長河)和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是世界面積最大的淡水湖)為灌溉、航運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美國地形:西部高原和山地、中部平原、東部山地。認識該種地形的剖面圖。
3、美國許多農產品的生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世界上的農業大國。
4、位於舊金山附近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
資源消耗大國(標題):美國發達的經濟,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境的基礎之上的,因而美國也上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5、聯合國總部在紐約
6、巴西的地形: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亞馬孫河—世界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二長河。
7、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面臨非常嚴重的城市化問題(有哪些城市問題)。聖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巴西利亞是巴西的新首都(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亞)。
8、北極地區,是指北緯66.5°(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主要部分是北冰洋的大部分;南極地區,是指南緯66.5°(南極圈)以南的廣大區域,包括南極洲大陸主要部分,(南極地區≠南極洲)。兩極地區都是冰雪覆蓋的寒冷世界。
南極地區是「冰雪高原」,還是白色沙漠和風庫。北半球的冬季去南極科考最恰當。
B. 初一上冊地理第一次月考總結 ,急需
借鑒一下
本次月考試題是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六章測試題,主要是對世界第一大洲—版—亞洲的知識權考查,本試題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共20個小題,每題一分,共20分,第二部分為綜合題,共3道讀圖題,共30分,每空一分。
本次試題主要考察亞洲的位置,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特別是對氣候的考察面很大,但大部分同學對氣候的掌握不是很好,失分較多。主要有如下幾點:
1、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牢固,只掌握了皮毛,真正做起題來不能對所學知識應用於試題中,出現瞎編亂造現象。
2、對圖掌握不好,知識點和圖不能統一,不能結合,成分離狀態。 3、做題時太盲目,不認真讀題,不是先認真審題之後再去做題,馬馬虎虎,失分較多。
4、對於世界氣候類型及分布掌握太差,感覺太生疏。
通過本次考試,一定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在以後的教學中查漏補缺,爭取努力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
1、 對所學知識應強化訓練,達到熟練掌、應用。 2、 提醒同學在做題時應先認真審題,按要求做題。 3、 加強對地圖的運用掌握,做題時圖文能很好地結合應用。 4、 注意書寫,減少出現錯別字。
C. 初一地理上冊總結
七年級上冊地理復習資料
1.地球緯線的最大周長是赤道,長約4萬km。 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km。
2.世界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緯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 地圖上如果比例尺大,則表示的范圍小,但內容詳細。比例尺的三種形式是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地球上的四大洋中,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七大洲中,跨經度最廣的是南極洲。
4.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 、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世界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
5. 陸地地形一般有五種形態,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有地殼變動和海平面升降。五帶中,地面得到太陽光熱最少的是北寒帶和南寒帶。
6. 世界上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加加林。我國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楊利偉。 地球表面上,陸地總面積占總表面積的29%。
7. 在世界的七大洲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
8.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裏海。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極洲,有「冰雪高原」之稱的大洲是南極洲。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9.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來的。20世紀60年代人們又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10.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亞馬孫河。世界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是亞馬孫河流域。
11.地球上的陸地從南半球和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在地球兩半球的劃分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劃分的,東西半球是以200W、1600E劃分的。
D. 初一上學期地理第一章復習小結
復習提綱(一) 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1.1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了解天氣,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人情等。
地理與生產建設:我們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1.2 我們怎樣學地理——學會看地圖:
地圖的種類:鳥瞰和平面 地圖的組成:①圖例和注記:介紹每個物體的標志。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度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單。a.數字式 b. 文字式 c. 線段式
學會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閱地理辭書 ②咨詢有關人士 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2.1 認識地球
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對地球形狀的說法:「蓋天說」和「渾天說」。 麥哲倫遊行圖: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儀:南極、北極、地軸。地軸與地球平行的圓圈叫做緯線。0度~30度為低緯度地區;30度~60度為中緯度地區;60度~90度為高緯度地區。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為赤道。連接南、北極並垂直於危險的弧線,叫做經線。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0度
經線 半圓(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不等(南北對稱兩條相等) 東西方向 赤道
§2.2 世界的海陸分布
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陸地」概況地球海陸分布
七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的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大陸面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裏海;烏拉爾河。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 從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3 世界的地形
陸地地形: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
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點: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高,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
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學會看地圖
§2.4 海陸變遷
大陸漂移假說: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成為「泛大陸」。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 火山與地震帶:板塊與板塊交接處。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3.1 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總人口數×100%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在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或是臨海地帶。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世界的人口問題:亞、非一些國家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處於負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3.2 世界的人種
人中是根據人類體制方面的特徵所劃分的人群。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 黑色人種: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混血人種***:三大人種通婚
§3.3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世界的語言: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漢語: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達到13億;英語: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
世界的宗教:基督教 教堂:高高聳立;分布:歐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教徒總數超過10億,分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典:《聖經》 伊斯蘭教 清真寺:星月照應;分布: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概述:全世界有穆斯林7億多人;經典:《古蘭經》
E. 初一地理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
5、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
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
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第二章:地圖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准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閱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7、板塊構造學說:
地球表層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溫度計.
4、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中的氣溫有變化,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最低氣溫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氣溫日較差: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的差值.
6、氣溫的垂直變化: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7、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等溫線圖.
8、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全球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
同緯度高原、山地氣溫低,平原氣溫高.
9、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
10、降水: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稱為降水.測定方法用雨量器,單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個地方降水的季節變化.
12、學會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
13、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
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15、世界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7、能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總數÷面積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及美洲東部等中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區:
乾旱缺水的沙漠地區,高溫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地勢高峻、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區.
4、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糧食緊缺、住房緊張、交通擁擠、上學、就業、看病難、資源緊張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5、世界三大人種:
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種人:歐洲,亞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東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種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蘭教:流行於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由古印度傳播到東亞和東南亞.
基督教:流行於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
10、說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聚落名稱.
第六章:世界地區的發展差異
1、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國家.
能舉例說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2、聯合國由中、法、俄、英、美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F. (如何學好地理),初一的地理學習心得
學習最簡單的方法是:課試著記筆記,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上課上來.其實學生應以學為主,全面發展.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勤能補拙.改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多問(不懂就問),多動手(做實驗),多復習,多總結.相信你一定會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獲得成功.了解自己的學習方式會使你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我們不能盲目的跟隨他人的學習方式,一定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成為學習的管理者。1. 明確學習目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目標,而學習計劃則是實現學習目標的藍圖。古人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2.成為學習的管理者:第一:學會自主學習作為中學生,應學會逐步擺脫對父母和老師的依賴,成為一個管理學習者。就要在學習上能自律,自覺的學習。比如記好筆記,就是自主學習開始。(補充知識:筆記要注意格式、內容,注意以下方面:記錄、簡化、背誦、思考、復習環節。)第二:提高學習效率討論: 造成學習效率低的原因?(如做事拖拉,無計劃,學習習慣不好等)學習的過程包括很多環節,學習的效率就蘊涵在各個學習環節中,只有把握好每個環節的質量,如課前認真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課後及時復習,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學習效率。第三:科學安排時間隨著中學學習科目的增多,難度增加,科學的安排時間十分重要。首先要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總體上的規劃,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制定學習計劃時注意要遵循以下原則:彈性原則、自然原則、增強原則。3. 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堅持到底的精神。我們剛才一直在談論關於在校學習的問題。其實學習對我們來說不僅包括通過在校的途徑獲取知識,還應包括從其他途徑掌握知識。我們也要學會一些常用的獲得知識的辦法。活動:在很多時候我們還有自學一些我們感興趣或者需要研究的東西,這需要掌握哪些好方法呢?1. 學會運用各種手段搜集資料:圖書館:會檢索書目,用計算機查閱書籍借還情況上網:用搜索網站查尋所找的資料或信息(圖片),輸入關鍵詞,利用互聯網建立班級論壇,如建立QQ群等。2. 學會整理資料,提煉觀點。老師總結:今天我們一起討論了關於學習的一些話題,從中你是否有些收獲呢?在人生的道路是,初中生活是最美好難忘的,讓我們一起珍惜初中的學習生活,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每一天,為我們的未來打好基礎
G. 初一下冊地理重點總結
通過運用實例學習的方式復習掌握認識大洲,認識地區,認識國家的方法和步驟。運用地圖,圖表和資料,獲取區域地理信息,處理地理信息,認識區域地理特徵,解決地理問題。一、認識大洲(以亞洲為例)1、使用地圖說明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初步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位置特點的方法。2、使用亞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以及相關資料,總結歸納亞洲的地形特點和河流特點,理解地形與河流分布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歸納大洲地形,河流特點的方法。3、使用亞洲氣候分布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以及相關資料,歸納總結亞洲的氣候特點,分析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初步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歸納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4、閱讀統計圖表,說明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通過計算了解人口總數,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凈增加數之間的關系,理解由於人口過多所帶來的資源和環境等問題。5、運用圖片,資料等了解亞洲多種多樣的地域文化特點,初步學會分析不同地域文化產生的自然環境背景。尊重各國風俗習慣。6、通過對亞洲人文地理環境的學習,理解自然環境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初步理解由於不同國家的子仍然,社會,歷史條件差別很大,所以文化,經濟也有很大不同。通過實例說明大洲內部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認識大洲各區域間的差異性。二、認識地區1、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及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1)了解兩極地區的地理位置及范圍,並且能夠說出由此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環境特徵;理解在兩極地區開展科學考察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2)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能夠根據兩極的氣溫比較圖比較兩地自然環境的差異。2、其他地區(見下表)地區區域地理要素 東南亞 南亞 中東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歐洲西部地理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和首都 地處呀會走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重要 東接東南亞,西北部與西亞相鄰,是印度洋東,西航運的必經之地 三洲五海之地 熱帶大陸 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地形與人類活動 三大地形區(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氣候特點與農業生產及生活 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熱帶季風氣候對農業影響很大 水資源匱乏,乾旱環境中的農牧業 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 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發達的畜牧業河流及對城市分布的影響 山河相間 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自然資源 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 世界石油寶庫 發展旅遊業的優勢 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最有影響的區域性國際組織 歐盟富有特色的文化習俗 南亞各國人民主要信奉佛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宗教對各國社會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 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少數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他宗教 黑種人的故鄉 三、認識國家國家區域地理要素 日本 印度 埃及 俄羅斯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 地跨兩大洲,蘇伊士運河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 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歐亞兩洲自然環境基本特點 多火山,地震,平原狹小,海岸線曲折,多港灣 水旱災害頻繁 沙漠廣布 平原廣大,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自然資源豐富,工業發達高新技術產業的作用 開發利用自然和保護環境 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 海運發達,城市人口多,城市人口比重大 交通發達,交通部門齊全,但地區分布不平衡種族,民族,人口,宗教,語言等 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有著名的埃及金字塔 自然與社會環境對民俗的影響 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 國家區域地理要素 法國 美國 巴西 澳大利亞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歐洲西部的一個大國 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自然環境基本特點 地勢地平,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歐洲的經濟大國 高度發達的經濟,農業地區專業話 經濟發展迅速 「騎在羊背上」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的作用 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開發利用自然和保護環境 資源消耗大國 有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備受世界矚目 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 種族,民族,人口,宗教,語言等 民族大熔爐的縮影,混血種人約佔40% 自然與社會環境對民俗的影響 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
H. 初一年級地理
初一年級地理學科教學方法總結
當代教育理論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現狀表明,以傳授和記憶知識為主要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日益發展的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因此,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成為每一位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作為一名中學的普通地理教師,我根據幾年來的教學實踐,通過調查學生,查找資料,閱讀相關理論書籍,吸取其他教師的先進教法,總結了一套以學生的自學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我將其命名為導學式教學方法。
一、基本內容
導學式教學方法,概括地說就是教師引導自學,指導學法。即教師的
主要作用為「導」,導包括指導和引導。引導是給學生一個學習綱要,讓學生以此為線索來學習,指導就是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導」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並學會學習。採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將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將獲取知識與能力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
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應以教師的「綱」為線索,學生的「自學」為基礎,學習方法的指導為重心。一般來說,課堂應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寫出提綱,明確要求。
教師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一份教學綱要,應盡可能
地反映教材內容的知識體系,框架結構。並展示該課的學習目標,註明對各知識點的要求和對基本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要求。這樣有利於學生准確地把握各知識點的具體要求。
2、學生看書,自學基礎知識。
在教師的綱要指導下,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書,讀圖,較准確地勾畫,
標注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巡迴指導,使學生讀書,讀圖的目的更明確,勾畫,標注的方法得當。逐步掌握讀書,讀圖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的良好習慣。
3、學生質疑,教師答疑。
學生通過看書,已經掌握了大部分內容。但對個別難點問題理解起來肯定有一定困難。這是一個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問。當學生提不出問題時,也可由教師提問,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結論。
4、通過課堂練習,強化記憶。
課堂練習是指在課堂對學生進行鞏固強化知識,掌握技能的既是學生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的主要源泉。練習題教師應事先設計好,既要覆蓋本書所有的知識要點,又要有典型性,並且要有一定的梯度。此時,教師應在教室巡視,發現練習中的問題,在總結中進行評講訂正。
5、歸納總結,指導學法。
經過以上練習,教師應用最簡潔的語言作出總結,在突出重點的同時,
將本節內容的知識結構講一下,注意與前後知識的聯系。並對本課的學習方法作出總結和指導。
上述教學方法的五個步驟並不是一塵不變的,也並不適合所有的教材
內容。教師應根據學生情況,精選教材中適合實行以上方法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進行大膽的實踐。教學內容的選擇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教材內容比較簡單,適合學生自學;(2)教材內容線索清晰,條理清楚;(3)教材內容能夠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4)能從教學內容中提取出比較科學、實用的學習方法。
三、理論依據
教學方法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有以下幾點依據。
1、。
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再是傳授給學生一些知
識,讓他們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喜歡學習。要養成他們主動地研究和探索知識的習慣。因此,課堂教學不再是用大部分的時間讓老師「灌」。而是由老師提出學習目標,學習綱要,學生通過自學來分析和解決教材中遇到的問題。當然這並不讓教師在課堂中無所作為。老師的作用在於「導」。「導」得好,整堂課就可能是高效的,成功的。不好的話,課堂就會成一盤散沙。不僅培養不了學生的能力,就連過去的基礎知識的學習也做不到了。
2、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處在一個成長和發育的階段,有著較強的求知
欲和較旺盛的精力。抓住這個特徵,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多動腦,多觀察,多動手。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覺得充實、愉快、有趣。而不致於感到上課是一件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事情。
3、地理教學新大綱的教學目的既突出了對知識的傳授,又重視了地理基
本技能訓練與能力的培養。教學要求也與以前的大綱有所不同。將全部地理知識劃分為「識記、理解和應用」三個層次。把地理基本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劃分為「學會現行教材與舊教材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是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是從如何有利於學生學習來編寫的。教材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趣味性和可讀性,書中配有大量的彩色圖表,編選了大量的學生自學內容和學生活動。教材的語言通俗易懂,道理深入淺出,許多知識學生通過看書就能掌握。因此,在教學中必須突出「學」字,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
當然,由於這種教學方法尚處在摸索階段,有很多地方還不夠完善。在教學中我也得到了許多深刻的教訓:(1)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堂准備 )理論性過強,學生比較生疏的內容不適合採用此方法教學。(3)練習題的設計應難易適當。偏難的習題可能會激發一部分學生的思維,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就可能會感受不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容易產生挫敗感,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總之,要將課堂教學改革繼續深入進行下去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如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心理學、教育學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等。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改進,才能真正取得進步,才能無愧於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
I. 初一地理總結
嗯要是粘貼過來的話字數會超的,所以我就貼網址咯。不好意思哦。
這是一個老師的博客哦~是按照章節梳理的,比較清楚。
http://hi..com/chenlie2007/blog/item/073258f7aa92e320720eecb0.html七年級上冊。
http://hi..com/chenlie2007/blog/item/3dc8dc1079294203213f2eb0.html七年級下冊。
另:xz1025,自己整理的話很費時間,也不一定能達到效果。最後不還是要去背?一樣的。可以把這些資料當成一個底板,在上面添加或刪減,再認認真真的看一遍,節約時間嘛。
當然如果地理學的爐火純青的確整理一遍就OK了。因人而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