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教學生活化

地理教學生活化

發布時間: 2021-01-20 11:14:26

㈠ 中學地理教學生活化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學地理教學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曉之以理。 地理在高中階段,在現有的江蘇高考模式下,一直是人們心中所謂的「副科」,不受學生、家長甚至 一些老師的重視,因而地理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會受到更多的限制。但我認為,不管別人重視與否,地理教師自己首先要重視,要清楚明了地告訴學生及家長,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學習地理不僅僅是為了 考試,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例如:在講授「城市區位分布及其演變」課中,用古巴比倫王國的毀滅、美 國西部的黑風暴以及我們西北地區的土地沙漠化與沙塵暴等實例,使學生了解由於缺乏地理知識,人類活動違背自然規律,必然會使人類自己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的道理,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性。
二、寓教於樂。 現在,在每個班級中,都可以找到若干個厭學的學生,但卻找不出幾個不愛玩的孩子。針對這一 現象和學生大多具有好動、好奇心強、好自我表現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應當加大學生活動的力度,盡可 能地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狀況,設計一些動手、動腦的游戲和小組競賽活動,做到寓教於樂,使學 生在快樂的活動中提高地理能力。例如在復習「中國行政區劃」一課中,可以設計「中國拼圖游戲」,請 學生分組完成拼圖,對於最快的小組給予表揚。在「中國的地形與河流」一課中,也可以設計這樣的學生 活動:請學生分組在空白中國地圖上繪制出我國主要山脈和主要河流,然後請學生們自我評價、互相評價, 選出最佳小組給予獎勵。在「天氣與氣候」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收看天氣預報,正確穿衣打扮」的 活動,請學生根據天氣預報圖,選擇正確的衣服和配裝,然後請大家評判他的選擇是否合理。通過課堂及 課後的反饋,我們發現在緊張的比賽、快樂的游戲和正確的評價中,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這幾節課的重點 知識,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實現。
三、融入生活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比較易於理解和接受,並且會產生明顯的感受:這是自己用學到的地理知識來解 決生活中出現的地理問題,是學到了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亦是對自己終身發展有幫助的地理知識。這是 地理教學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江南丘陵的土地上適合種植茶樹,可以提問學生有利的區位因素有哪些?學生討論後回 答:那裡的地形坡度適中,氣候適宜,降水適中,關鍵是土壤(紅壤)特別適合茶樹生長,再加上有豐富的勞動力, 農民掌握了科學技術,交通條件改善了,拓展了廣闊的市場(主導因素),西山成為我國著名的茶葉之鄉。碧螺 春飛向許多大城市,而且遠銷國外,當地農民嘗到了甜頭,就地發展觀光農業(遊客自己採摘楊梅),促進了經濟 發展,這就是農作物合理的區位選擇。因為農業的區位選擇,其實質就是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在地理教 學中,應該把教學貼近生活作為一個支撐點,將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地理問題有機地結合到教學中,引導學生去 思考、解釋、探究、發現與創新,使地理課程更好地面向學生、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面向世界。因為生活 的地理「活」,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實」, 有利於體現知識的價值;生活的地理「廣」,有利於提高學生素質。
四、走出課堂 。現在學生的學習負擔重、學習壓力大,很多學生討厭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地理學科更應發揮自己的 學科特點,讓學生不要封閉在狹小的教室中。當然,受條件的限制,我們不可能帶領學生們周遊世界,但 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圖片讓學生「圖行天下」,通過多媒體及網路信息,使學生足不出戶也能夠知曉天下。 如「中國鐵路線分布」的學習,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擔當導游、設計旅遊線路,讓學生說出經 過的鐵路線名稱,在情境分析中完成對新課的學習。在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時,也可以讓學生走出課 堂,觀察身邊事,思考我們對資源利用的種種現象是否合理?針對不合理的種種現象與問題,有什麼好的 解決辦法?讓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就會得到更大的收獲。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資源開發

在地理教學中,情境的及時引入會使得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順利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課堂氣氛會因此靈動。教師要對教材中的活動事先認真研究,並做好一定的順序安排,這樣便於創造更好的教學情境。比如,在人口遷移這部分內容中,教材設定了四種人口流動方式,要求找出屬於人口遷移的類型。教學時,教師並沒有立即要求學生說出人口遷移、人口流動的概念及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學生參與了教材設置的活動後,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人口遷移是屬於人口流動的一種類型,兩者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時間和空間兩個尺度上。學生在分析導致人口發生遷移的因素時,可根據教材中提供的閱讀材料獲知存在排斥力(推力)和吸引力(拉力)兩個角度的因素。教師再給出更多的案例,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最後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任何一種因素均有可能是引發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經濟因素是導致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因素。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藉助活動內容的學習自主找到基本概念並和教材中正文內容進行比對,依據教材及導學案的內容找到兩個概念之間的聯系、區別。在對人口遷移的因素總結後,教師還應要求學生結合教材中的閱讀內容繼續思考中國改革開放前後人口遷移的狀況及原因。學生的思維一旦打開後,教師的教學會因此變得更為順暢和高效。

㈢ 什麼是生活化地理教學

《地理課程標准》提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周圍生活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知識與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容易又有興趣。下面簡單談談將生活現象、生活元素融入地理教學中的幾種途徑。 一、 用生活經驗,導入新課。 心理學認為:當學習的材料與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高,學習情緒高,思維活躍。新課導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聯系學生當地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生活經驗的地理知識,使他們覺得學習地理確實是有用,從而點燃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講「旅遊地理」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今年,你的家人和朋友有沒有出去旅遊的?他們到什麼地方去旅遊?有什麼收獲?你想出外旅遊嗎? ---怎樣才能使旅遊的效果更好呢?然後從生活中的旅遊開始,一步一步討論提高學習效率。講「地震」時,可以以大家比較熟悉的汶川地震、日本地震造成的危害不同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探索地震產生的原因、造成的災害、防災減災的措施等問題的興趣,有利於課堂教學的開展。當然生活與地理知識關系很密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大多內容都可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導入,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 運用生活經驗,獲取地理知識。 學生對自然界、社會和他人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學習地理知識,會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講季風的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時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和體驗,夏季在水中與陸地的感覺有何不同,學生會得出「水涼陸熱」,即他們的熱容量不同。這樣就很容易突破了風向問題。再例如:講「天氣系統中的天氣描述時,冬季、夏季的區別;晴天、雨天的區別,學生得出夏季天熱,冬季天冷。講「地轉偏向力」時,提問:當把一水池的水放掉時,水流的方向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講「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時,提問現在我們可以品嘗到很多反季節的和來自域外的蔬菜瓜果等農產品,這得益於農業區位的什麼條件?講「人口遷移」時,結合當地人去東南沿海打工,提問其原因、打工對當地以及打工地帶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這些問題貼合學生生活,也能激發其學習興趣,知識的獲取就自然而然了。 三、 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不但能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可設問:為什麼朝霞、晚霞呈桔紅色?(近地面大氣中塵埃多,顆粒較大,散射能力強,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難被散射。)交通信號燈規定"紅燈"為停的科學依據是什麼?講「交通」時,讓學生設計:假設從當地去上海世博會,可採用哪些交通工具比較方便?如果坐火車應走哪些鐵路線?沿途經過哪些大城市,還可以參觀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只有知識練到手,就能很好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四、利用實踐活動,拓展地理知識。 課外可以留一些實踐活動,以便擴大、加深課堂上學習的地理知識,並使學到的知識得以應用與提高。例如:講方向判別中:利用日出、日落、手錶判別白天方向;利用北斗七星的北極星判別晚上方向;利用苔蘚、樹的年輪判別森林裡的方向。還可以讓學生觀察冬夏的日出、日落的方向、記錄每天的時間變化。講城市功能分區時,讓學生很好了解當地的城市布局,以便課堂較好的利用。 五、 勾勒生活畫面,活化地理課堂。 把豐富的地理知識,用動聽的語言、美麗的圖片編織成一幅幅生動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體會地理與生活同在的樂趣,感受地理知識的魅力。多媒體教學必不可少,使課堂效果更明顯,課堂更生動。 總之,生活為地理教學提供了知識基礎,地理教學使生活知識更豐富,使人們生活更方便,兩者關系密不可分。只有將生活經驗適時用於地理課堂中,必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使地理教學生活化。。。。

㈣ 要分科了是選擇文科好還是選擇理科好呢

學文科還是學理科是很多高中生非常糾結的問題,他們害怕一個決定影響了自己一生。那麼學文科好還是學理科好呢?下面有途網小編為大家進行了整理,希望對大家選文科理科的時候有所幫助。
1學文科好還是學理科好
在學校和家長中間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學文科沒有前途,首先是因為提高成績實在太難,高考考不好影響將來上大學,而且就算考上大學由於沒有一技之長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事實上文科與理科僅僅是通向事業顛峰的兩條路,對它們的選擇只是選擇了一種工作方式,而此後自身的前途和命運都只能靠自己去把握,並不是路向左右的了的。選擇了理科,並不意味著已經捧上了金飯碗;選擇了文科,也同樣不會註定一個人的默默無聞。無論是學文還是學理,如果在新的環境中無法找到前進的激情和動力,不能使事業更上一層樓,那麼這個人就是失敗者,無可辯駁的失敗者。
如果對某方面特別喜愛,那麼在這個方面必有過人之處。有突出的成績作後盾,在高考中便沒有理由不取得好成績。如果自認為秉賦平庸,天資駑鈍,文理科成績不相上下而且都並不十分出色,那麼為了將來的前途就只好精打細算的權衡利弊了。
沒有什麼遠大的奮斗目標,理想就是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那麼就以高考為最終目標,綜合的考察自己的水平、學校的師資以及歷年來高考升學的情況,然後再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首先看學校的學風,如果是重理輕文,高考重點放在理科上,那麼就選擇理科。理科相對強大的師資力量,以及大多數學生進行交流鑽研的整體學習氛圍,都可以保證你在高考中更大的成功幾率。然後還是要看自己的感覺,如果對於某一科特別厭惡,這一科成績特別差,那麼在選擇的時候就可以將它排除掉。總之高考是公平的,它提供給考生相同的機會,無論文科還是理科只要付出努力就完全可以取得好成績。
2如何選擇文科還是理科
文科比較生活化,對於地理歷史等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地方,可以深究,理科相對公式化,與生活不太貼近,選擇就要看興趣了。如果沒有興趣,就會失去動力,這樣成績也不會提高。
文科理科從近因來看確實是問了以最佳實力去高考,取得最好成績,是一種最優方案的配置。但絕不是根本的原因和目的。選好科是為了上什麼樣的大學、學什麼樣的專業,直至畢業後找什麼樣的工作和整個職業規劃。所以,學生在選科時也要預見和考慮考取一定分數後自己想填報什麼大學、何種專業,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各大學招生政策來調整選科方案。
但從目前中國發展狀況和社會形勢來看,理科的發展程度相對比文科要快,空間領域相對比文科要廣一些。多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政治和文化領域並沒有什麼大的突破,所以一定時期內,理工科相對於人文社科的優勢還是會保持下去。

㈤ 淺談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實現生活化的地理教學

在中復學地理教學過程中,制 應盡量結合客觀存 在於生活之中的生動的、 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 實現課堂的生活 化, 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 提高課堂的效益。 關鍵詞: 利用; 生活中的地理; 生活化; 地理教學 著名的演員和節目主持人曹穎在一次電視訪談中說她記憶力非常 好 , 一篇的文章讀一遍就基本能背下來, 地理也經常考 10 0 分。但是, 在 生活中的她卻不能辨別方向, 甚至不知道 中央電視台在天安門的什麼方 向。我想這是傳統教學方式的悲哀

㈥ 地理課堂教學目標陳述的基本原則

教學目標設計的原則
1.全面性原則
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意味著應將全面性作為教學目標設計的核心。全面性包含了兩層含義。首先,教學的知識點要全面,並不是說知識體系要全面,是指根據課程標准列出所要講的知識點,以防講遺漏。其次,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應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現在大多數的教學目標設計中,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重要性依次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實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認知,還要在認知的過程中掌握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且在此過程中體驗到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更是人生發展的重要經歷,故而在教學目標設計中,應使它們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
2.差異性原則
傳統的教學目標設計往往只是針對大部分的學生,故而也就會出現好學生吃不飽,而後進生又吃不了的局面。這也是我們老師經常說的教學只可能面向大多數的學生,出現了一部分學生受益而一部分學生陪讀的現象。
新課程要求我們的教學以學生發展的差異性為前提,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合適自身發展的學習機會,最大程度地促進其自身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走出目標單一,過程僵化,方式機械的「生產模式」。要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目標只有我們老師先了解學生的差異,比如:基礎知識狀況、興趣愛好、智商水平,潛在能力、學習動機和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差異。教師再根據這種差異,設計出具有一定差異性和層次性的教學目標。有了差異性、層次性的教學目標才能為實現全體學生的發展創造了可能性。
3.適度性原則
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適度,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太高如同空中樓閣,學生是達不到的,太低的話,又達不到教學的要求。那如何才能把握好這個「度」呢?這也是我們在備課時經常會碰到的一個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即要備課本,也要備學生,再結合課程標准,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出定位適當的教學目標。如對於高一地理中地球的運動,這塊知識抽象、難懂、學生的基礎知識也很差,若教學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夠解答高考題的難度,這樣的目標就如同空中樓閣學生是達不到。
4.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教學目標的實現者,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等各方面進行了解後設計出來的三維目標才是行之有效的。地理課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目標設計時也要體現這種變化。
5.生活化原則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崇尚的是「維科學主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