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地理學
❶ 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世界衛生組織經研究得出結論,當前能夠影響人類健康和壽命的因素取決於以下四個方面:
一、生物學因素(指遺傳和心理)佔15%。
我們知道,人是由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等系統構成的,嬰兒從出生開始就能夠進行思想溝通,並通過發育成長完成一列生命現象,如新陳代謝、防禦侵襲、免疫反應、修復癒合、再生代償、世代繁殖等。在這個過程中,遺傳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但心理因素可以修改,保持一個積極心理狀態是增進健康的必要條件。影響健康的生物因素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某些遺傳或非遺傳的內在缺陷、變異、老化而導致人體發育畸形、代謝障礙、內分泌失調和免疫功能異常等。在社區人群中,特定的人群特徵如年齡、民族、婚姻、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遺傳危險性等,也屬於生物學因素。
二、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佔17%。
有研究證明,人類目前的所有健康問題都與環境有關。其中,人口上升、環境污染、和貧困加劇,是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威脅生存和健康的三大基礎因素。其他的,如居住區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住房條件、基礎衛生設施、就業、鄰居和睦程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們的健康。社會環境涉及到政治制度、經濟水平、文化教育、人口狀況、科技發展等諸多方面,所以說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健康的根本保證。
三、衛生服務因素佔8%。
一個國家的衛生服務范圍、內容與質量,以及醫療衛生條件直接關繫到人的生、老、病、死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健康問題。長期以來,「看病難」成為了中國社會持續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這裡麵包括醫療資源總體不足且分布不均衡,醫療保障覆蓋面太小、醫療費用上漲過快和政府投入不足等根本性原因。
四、個人行為與生活方式因素佔60%。
這里所說的個人行為與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受文化、民族、經濟、社會、風俗、家庭和同輩影響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包含了危害健康的行為與不良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識和生活行為習慣的統稱。以下是經過權威部門調查統計所得出的危害我國民眾健康的不良生活行為。
1. 日常行為:吸煙、酗酒、濫用葯物(吸毒)、不潔性行為等。
2.生活習慣:飲食過度、高脂、高糖、高鹽、低纖維素飲食、偏食、挑食和過多吃零食、嗜好含致癌物的食品(煙熏火烤、長時間高溫加熱的食品、腌製品)、不良進食習慣(過熱、過硬、過酸食品)等。
3. 不良疾病行為:求醫瞞病行為、求醫恐懼行為、治療期間自暴自棄行為、以及患病後的悲觀絕望或求神拜佛的迷信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