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的主要變化是
『壹』 什麼是地理學
地理學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回空間差異與變化答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地理所涉及的范圍包括人類生活的各種環境,也就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層,由此就產生了地理的各個分支,例如氣候現象、水文現象以及水環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態現象,土壤的分布以及類型等等很多現象,除了這些以外,自然地理現象還關注於由於樣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統現象以及由於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各種環境現象、氣候現象.因此我們把這樣的學科叫做自然地理.除了自然地理,人類具有社會性所以還包括各種人類社會現象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例如農業的分布、工業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現象,尤其注重人類的經濟活動與環境的關系,但是關於這個方面的內容比較廣闊,涉及的范圍很多而且和其他的不好區分,姑且稱之為人文地理。
『貳』 地理學 的內容是什麼
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徵、結構、格局、過程、地域分異與人地關系等。是一門復雜學科體系的總稱。
研究對象
地理學地理學研究的是地球表面這個同人類息息相關的地理環境,地理學者曾用地理殼、景觀殼、地球表層等術語稱呼地球表面。它是地球各個層圈——大氣圈、岩石圈、水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積和厚度。在地球表面,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組成一個宏大的地表綜合體,它具有以下的特徵:
一方面,地球表面是由五個同心圈層組成的整體,它們分別是大氣對流層、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類圈。
大氣對流層主要由氣態物質組成,也包括部分液態水和固體顆粒。由於對流層同地面和水面接觸,因此大氣中各種要素都受到下墊面的強烈影響;
岩石圈上部主要由固體物質組成,包含部分氣態、液態物質和微生物,它是生物和人類所依附的場所,也是各種圈層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最集中的地方;
地理學水圈主要由液態水組成,以海洋為主還有陸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在地球表面物質和能量循環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生物圈和人類圈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動的圈層,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生物圈同大氣對流層、岩石圈上部、水圈相互交錯,組成一個巨大的復雜的自然綜合體;
人類的出現是地球表面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人類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勞動,通過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地球表面施加影響,創造了一個新世界,並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層圈——人類圈。
上述各層圈所組成的地球表面這個綜合體,這是自然歷史發展的結果,各層圈的形成在實踐上亦有一定的順序:岩石圈、大氣圈和水全是無機的物質,首先出現;有機的生物圈及其相關的土壤,是在無機圈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類則是生物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種發展的動力來自於地球內部和外部力量——太陽能。
地理學另一方面,地球表面是一個不均一的層面,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分異。造成地球表面不均一和區域分異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勻性和地球內能分布的不均勻性。人類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因此人類的體制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都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差異。比如人種的差異、生活方式的差異等等。
在有,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在地球表面形成過程中,大陸與海洋的面積和位置幾經變遷,氣候歷經了炎熱與寒冷、濕潤與乾旱的多次交替,生物由海洋發展到陸地,有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
自然地理的變化影響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也反作用於自然地理。特別是在現代工業化時期,人類的活動是地球表面發生深刻的變化,一方面控制或減輕了某些自然災害,另一方面諸如森林的砍伐、污染、荒漠化等等情況的出現,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資源的大量消耗,人類的影響程度還在加劇。
『叄』 地理學的基本介紹
「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理知識的積累,逐步形成一門研究自然界和人與自然界關系的科學,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簡單地說,地理學就是研究人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開發和保護地球表面的自然資源,協調自然與人類的關系。
geography一詞源自希臘文geo(大地)和graphein(描述)。描述地球表面的科學。最早使用"geography"的人為埃拉托斯特尼,他此用詞來表示研究地球的學問。地理學描述和分析發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現象的空間變化,探討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重要的區域類型。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研究課題,曾被稱為科學之母。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區域和國家進行描述。傳統上,地理學在描述不同地區及居民間的情形時,就和歷史學密切聯系(如希羅多德);在確定地球的大小和地區的位置時,就和天文學及哲學有聯系(如厄拉多塞〔Eratosthenes〕和托勒密)。德國博物學者及地理學家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是興起現代地理學的一位關鍵人物,因為他作出了精確的測量、細心的觀察記錄以及對人文與自然特徵的重要區域類型的制圖。
地理學以往僅指地球的繪圖與勘查,今天已成為一門范圍廣泛的學科。地球表面各種現象的任何空間變化類型都受到影響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許多因素的制約,因而地理學家必須熟悉生物學、社會學及地學等學科。例如,非洲的沙漠化經常歸咎於乾旱,但研究表明,是因過度放牧、農業過度擴展和毀林燒柴而加劇的。許多現象是由其他學科的專家研究的,但地理學家的特殊任務是調查研究其分布模式、地域配合、聯結各組成部分的網路,以及其相互作用的過程。
地理學可分為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和地理信息系統三個分支。自然地理學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層自然現象和自然災害,土地利用與覆蓋以及生態環境與地理之間的關系。人文地理學包括歷史地理學、文化與社會地理學、人口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包括對農業、工業、貿易和運輸的研究)和城市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則是計算機技術與現代地理學相結合的產物,採用計算機建模和模擬技術實現地理環境與過程的虛擬,以便於對地理現象直觀科學的分析,並提供決策依據。
『肆』 地理學科是學什麼的
地理學(geography)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
地理學家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地圖學家(cartographers)同一類,認為兩者都研究地名與數字。雖然很多地理學家都經歷過地名學及地圖學的訓練,但兩者都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徵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布。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了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較小的領域:自然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她們的相互關系。人文地理學專注於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製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佔用的空間。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environmental geography)。環境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上,評價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系,並提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適應自身永續發展的安全狀態和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制度技術)條件。
地理學概述、自然地理學、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化學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遊地理學、人口地理學、人種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鄉村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歷史地理學、醫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軍事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災害地理學
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考古學,地質學等。其中尤以地質學和古生物學最為重要。
與人文地理相關的基礎學科:經濟,政治,歷史等。
『伍』 20世紀以來經濟地理學的發展變化特點
伴隨著工業革命和產業更新換代以及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在全球經濟中所佔比重的變化,學科內容作相應調整。高科技工業分布越來越重要,而低端產業在學科中的內容比例減小。
『陸』 現代地理學發展有哪些趨勢
1.學科內部的整體綜合研究 地理學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與社會要素所涉及的具有時空差異和變化規律的多個部門學科,它面對的是復雜的地球表層系統,是由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組合在一起的復雜體系。因此,是一門跨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科,一直以綜合性和區域性為特色,其綜合性在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過去一個較長的時期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割與對立的二元論阻礙了地理學的整體綜合研究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作用愈來俞大,影響也更為顯著。在人類對自然環境影響日益劇烈的今天,人地關系更密切的的交織在一起。自然地理研究也不是純自然主義,它也研究人對自然環境的作用與反饋,人文地理研究也離不開自然環境的生態學基礎,因此,綜合地理學或統一地理學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系統研究地理事象的出發點。人類社會系統和地理環境系內合成一個巨大的綜合系統,組成要素復雜多樣,它的空間結構跨度大,並具有多層次結構和明顯的地區差異性、採用定性,加上人類活動的時序性,因此,綜合研究不同社會發展階段地域系統動態變化規及其差異性,研究變化驅動因素與定量的系列綜合指標,運用綜合集成的方法解決問題。所以地理學內部綜合研究是近年重視的一個趨勢,這種觀念和方法上的綜合使地理科學也逐漸成為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理論學科。
2.動態過程與驅動因素研究 地理學研究從靜態研究、類型和結構的研究,已發展到對地理事象的動態過程分析和動態規律研究。研究其變化的驅動因素和驅動力,並通過動態監測為預報和預防提供依據。地表的地理格局與結構,有它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有它的歷史過程和現代過程。地表某種事象的形成和演變,與其周圍自然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同時與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也十分相關。隨著人口增長和人類活動的加劇,人文地理過程越來越表現出突出的作用。如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的加劇、風沙災害頻繁出現等,是由於人類活動與不合理開發利用所引起。當然,一般而論,災害現象的發生或生態環境的退化過程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但各種因素影響方式不同,影響力度不同,只有重視研究其具體影響因素和驅動力的作用過程和強度,方可從根本上了解地理過程的變化。從而制定預防對策和人工調控方案。所以,地理過程的動態研究、驅動力人分析及對地表格局的分析,近年已成為地理學更為重視的一種研究熱點。
3.地理信息技術的研究 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地理事象時空分布與變化特徵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地球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強大的動力。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以及多種分析測試技術的應用,使我們可以更迅速更精確地認識互相有聯系事物的本質和區域間的差異性及其相互依賴性。這極大地提高了地理研究的效率和質量。高分辯率的測試方法和先進的實驗技術以及模擬分析,使地理學研究領域不斷開拓,使人們對地理環境的認識日益演化。量化方法目前得到普遍應用,地理過程和地理事象的模型分析成了人們十分重視的研究內容。
4.與相關學科的融合 目前各學科發展的特點之一是相關學科的互相滲透與融合,這是學科發展的一個明顯趨勢。地球多層研究和整體分析,推動了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方法論、資訊理論等理論與方法為地理學的綜合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和方法,促進現代地理學的飛速發展有關的學科,如:生態科學、環境科學、資源科學、生物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等。這些學科與地理學互相交叉滲透,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傳統學科的界限。地理學與這些相關學科的結合不但有利於提高本學科研究水平,也拓寬了學科研究領域。形成了許多新的邊緣學科。
5.空間尺度向宏觀和微觀發展 地理學研究在空間尺度上重視多層面研究,從區域系統向全球系統發展,目前全球變化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從不同尺度的綜合系統研究地理環境結構和變化,已發展從全球尺度研究人類環境變化,這是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地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趨勢。另外,地理學研究從另一個角度又趨向重視微觀分析,如地理環境中元素的遷移轉化、土壤的發生與形成、植被的演替、土地的退化等,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研究,研究其轉化機制和轉化過程。從中尋找規律和探索控制途徑與對策。
『柒』 地理學的學科特點是什麼
地理學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並不斷完善理論、方法和手段。 作為研究對象的地球表面是一個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的綜合體,這決定了地理學研究的綜合性特點。 地理學不限於研究地球表面的各個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統一的整體,綜合地研究其組成要素及它們的空間組合。它著重於研究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以及地表綜合體的特徵和時、空變化規律。地理學的綜合性研究分為不同的層次,層次不同,綜合的復雜程度也不同。高層次的綜合研究,即人地相關性的研究,是地理學所特有的。 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是一個橫斷學科,它與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個層圈或某一個層圈中部分要素的學科都有密切的關系,如研究大氣的大氣物理、研究岩石圈的地質學、研究人類圈的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等等。地理學從這些學科中吸取有關各種要素的專門知識,反過來又為這些學科提供關於各種要素及與其它現象間聯系的知識。 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不均勻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研究又有 區域性的特點 。由於不同的地區存在不同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一種要素在一個地區呈現出的變化規律在另一個地區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地理區域就要剖析不同區域內部的結構,包括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其在區域整體中的作用,區域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發展變化的制約關系。地理區域性研究的內容包括區域內部結構和區際關系兩個方面。 地理學的區域研究根據研究對象的范圍分為三個尺度:大尺度區域著重探討全球或全大陸范圍內的分異規律和內部結構特徵,從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陸的總體特徵;中尺度區域研究是分析國家或大地區范圍內區域總體特徵和地域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大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小尺度區域是揭示局部地區區域特徵和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中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 地球表面不斷變化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必須用動態的觀點進行研究的特點。地理學研究及注重空間的變化,也注意時間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隨意性的;有長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動態的觀點研究地理學,就要求把現代地理現象作為歷史發展的結果和未來發展的起點,研究不同發展時期和不同歷史階段地理現象的規律。現在現代地理學已經有可能對於某些區域的未來發展提出預測,並根據預測結果進行控制和管理,以滿足人們對區域發展的要求。因此。時間和空間統一的概念,在地理學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地球表面的復雜性決定了地理 研究方法的多樣性 。現代地理研究主要採用野外考察與室內實驗、模擬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關於地球表面的屬性和特徵的資料主要來自於野外考察,隨著航空遙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航天技術的成果廣泛應用於地理學研究,提高了野外考察的速度和精度。地理數據的處理、各種地理現象的實驗室模擬等也迅速的發展起來,這不僅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促進了地理學的快速發展。 地理學作為一種綜合學科, 他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 其中涉及到語文、數學、 物理、化學、生物 他非常實用,要想學好它並不容易, 但我們可以通過強化、整理、總結這些方法,從而將這門學科學好。
『捌』 學習地理的影響有哪些
地理學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回層相互作用的關系,及其空間答差異與變化過程中的學科體系,主要包含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最好的闡述了學地理的意義之處。在我的理解中,學好地理,是我們對未知世界一次更清晰的認知。地表構造、水文地勢、晝夜更替等都是地球運動發展的自然規律,由過往歷史可以預知未來以及解釋自然現象。
『玖』 地理學科特性有哪些
1.綜合性。地理學科不只是反映組成客觀世界的某個單一要素,也不只版是反映客觀世界的某種單權一過程,而是從整體反映人類周圍的客觀世界——地理環境。
2.地域性。地域空間性是地理學科的核心內涵之一,也是地理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的最本質特性。
3.開放性。作為地理學科研究對象的地球表層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它由若干自然系統、人文系統組成。地球表層系統及其子系統都不是封閉的,而是呈開放的態勢。地球表層系統與地外系統之間、地球表層系統內部的各子系統之間,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物質、能量、信息的傳遞相交流。這種傳遞和交流導致地理事像千姿百態、千變萬化。因而人們對所有地理事物的認識也總處在不定性的變化之中。
4.實踐性。地理學科是在人類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發生並發展的,對地理環境的正確認識,來自於實踐、驗證於實踐,並通過實踐得以應用。
『拾』 大數據時代給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帶來了哪些改變
數據已經滲透至全球政治經濟的各領域,提高了全球各部門、各行業的創造力、競爭力、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
思維方式,從而開啟了這次重大的時代轉型。毫無疑問,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並影響著人文地理與城市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技術體系。中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正處
於全面轉型之中,剛剛出台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也強調了「人的城鎮化」,以及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構想,這對
於人文地理與城市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人文地理與城市學科應該抓住大數據時代這一新的科學研究機遇期,依託中國這一巨大的大數據市場,從理論與方法
體繫上對不同層面地理要素與城市問題展開深入研究,這對於理論創新與解決實際問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促進國內地理與規劃領域對大數據應用於人
文地理和城市研究的認識和了解,本刊策劃了大數據應用與城市研究專欄,組稿3
篇論文,內容主要涉及理論、方法與應用等方面,以期達到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學者關注大數據的研究。
——欄目特約編輯甄峰教授
提要
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帶來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著區域或城市空間組織及居民行為,流空間成為人類活動的主要載體,並使得人文地理學理論與方法
面臨革新。本文在梳理國內外文獻基礎上,認為大數據時代的人文地理研究開始更加註重自然與人文學科間的融合、數據密集型研究方法的革新、以居民活動為主體
的人本科學性,並構建了人文地理學及其主要分支學科在大數據時代研究的總體框架。同時,也提出了大數據面向空間規劃方法和技術、居民個體行為決策優化、企
業運營決策、政府宏觀政策制定與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