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評語
⑴ 教師應有怎樣的評價觀
前一段讀由美國史蒂芬森博士主編的《非常教師》,書里獲得梅格斯獎的36位作者各自談了他們對教學的感悟,他們的教學理念,老師的職責以及如何當一名優秀教師,看後深受啟發和感動。其中謝弗博士的一篇文章《記我最差的老師和最好的老師》給我很大觸動。他書中記載這么一段:「你的文章毫無想像力。」「盡管你寫的都是完整的句子,但你卻不能把它們有機地組合成一篇連貫的文章。」「我看夠了,你的文章根本不成章法,你沒有一點寫作才能。我建議你最好想想干點別的。」
以上三句話是從Y老師給我的作文評語中原封不動地抄下來的。我上高中時,Y老師教我高級英語寫作,我上大專的第一年,又是他教我英語寫作。我根本沒有奢望成為「海明威第二」,但我絕不贊成Y老師的作法,即全面否定我的任何一種嘗試,而且他評語中流露出的輕視和傲慢尤其讓我厭惡。你看,評語中哪有建議?即便是一丁點鼓勵的話也會讓我加倍努力,以寫出符合他要求的文章。
這位不善於評價、最打擊學生的Y老師被謝弗博士認為是最差的老師並曾一度導致他的人生步入失意和毫無希望的低谷。好在後來他遇到了另一位改變他人生的優秀教師麥克內利斯博士,他不斷激勵他,啟發他,最終謝弗博士成了美國喬治亞大學教授、全美社會化和個性發展研究的權威。
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會影響甚至改變孩子的一生,在新課程實施中,評價對新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關繫到新課程實施能否順利進行。那麼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該樹立怎樣的評價理念、如何科學地實施評價呢?下面結合地理學科,談談這方面的粗淺認識。
一、樹立評價新理念
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意結果與過程並重、內容全面的評價原則,樹立新的評價理念。
1、評價目標多元
以往的地理教學評價,在評價內容方面,過多倚重地理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僅僅掌握知識和技能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求。因此新的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倡導:「地理學習評價,要在知識與技能評價的基礎上,關注對學生價值判斷力、批評性思考能力、社會責任感、人生規劃能力形成狀況的評價。」
新課程目標包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體系,因此高中地理在學習評價方面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1)對地理知識理解與應用的評價;(2)對地理技能形成與運用的評價;(3)對地理科學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動質量的評價;(4)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評價,從而全面評價學生多元智力和能力的發展。
2、評價方式多樣化
以往的評價方法,以傳統的筆紙考試為主,過多倚重量化的結果,高中地理新課程強調把評價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在不同的課程目標領域選用不同的方法(如辯論、課題研究、情景測驗等)來對學生進行考察、評價。
如鼓勵學生觀察某種天文現象,並查閱有關資料,寫出自己的觀察結果及體會,以此評價他們對地理技能的掌握和運用能力;讓學生結合龍崗區實際,討論城市化過程對龍崗發展的作用以及應當注意的問題;收集龍崗河的資料,分析其變化的主要原因,並對該河治理和開發提出自己的設想;用電子地圖(網路或光碟形式)查詢城鎮、交通、旅遊等信息,以此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地理科學方法的掌握及探究活動的質量及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
在知識方面,除了筆紙測試外,還應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給予評價,例如通過課堂討論和交流來觀察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表現等。
3、評價主體多元化
改變過去將被評價者放在消極的、被動的地位的做法,新課程提倡尊重被評價者的人格,發揮被評價對象的主動性,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各方面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
4、結果與過程並重
改變過分關注評價結果而忽視評價過程,只注意終結性評價而忽視形成性評價的做法。新課程強調課程評價從過分關注結果逐步向關注學習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及時了解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進步和努力,才有可能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
二、實施科學的評價
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
1、建立地理學習過程評價表
高中地理新課程倡導發展性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關注發展變化的過程,注重在發展過程中多次、即時、動態地實施形成性評價。為此,我們建立了學生地理學習過程評價表,此表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三大方面,通過自評、他(小組)評,教師評價(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家長反饋等評價學生地理學習過程。(地理學習過程評價表略)
2、創建地理學習記錄袋
在高中學習期間,可指導學生創建地理學習記錄袋,記錄袋中所收集的資料以地理學習過程中自然生成的原始作品和資料為主,比如野外考察圖片,研究性學習論文,社區調查資料,氣象、天象觀察記錄,測驗試卷,作業,地理日記等。通過地理學習記錄袋,為教師實施形成性評價和採取某些教學決策提供依據,同時也可作為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和家長交流學生學習地理的一個載體。
3、善於運用地理教學中的非正式評價
各種測驗是正式評價,正式評價在課程實施中發揮著導向、檢查等多種作用。但是,在從事教育教學實際過程中,很多時候並不是嚴格依照科學的程序來實施評價活動,評價的程序和要求是以隱性方式來調節教師的行為的,這種評價就是非正式評價。非正式評價滲透在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師生交往過程中。觀察、提問、訪談、作業、練習、收集資料、討論等方法都可以是非正式評價,教師要善於運用地理教學中的非正式評價。非正式評價對於學生的學習(如學習興趣和動力)與發展(如心理健康)有著更為重要的影響。記得有一次我讓學生當「小老師」上台講「自然條件對聚落及交通線路的影響」,學生講完回到座位後,我用了幾個「太」來當場評價:太讓我吃驚、課件做得太形象、太美觀了,教材處理得太恰當、知識把握得太准確,講得實在太好了,總之——老師太滿意了!老師發自肺腑的一番激勵評價,不只讓那一組同學,全班同學都感受到學習地理的愉悅!感受到成功和幸福!
4、終結性評價——考試
(1)、考試形式方面:在考試形式上綜合性應用多種方法,打破唯紙筆測驗的傳統做法。考試的方式應靈活多樣,體現先進的評價思想,如辯論、課題研究、情景測驗、製作等,紙筆測驗只是其中的一種。
(2)、考試內容方面: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重視考察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生實踐能力,淡化記憶性內容為主的考試。考試命題應根據課題標准,題目設置注重生活實踐、背景、情景,能夠考察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考試中應設置開放性題目。
(3)考試結果方面:考試結果的處理要做出具體的分析指導,重在為學生提供建設性的改進意見,由外激勵改變為淡化區別、自我反省,而不應成為給學生「加壓」的手段。
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評價學習的最終成果,而忽視學生的勤奮、努力程度,這是不公平。不能把評價變成威脅人的東西,任何時侯評價都不可變為貶低個性的手段。」教育家的評價觀充滿濃郁的人文性,值得我們深思。
新課程的設計以培養國民現代文明素質為宗旨,普通高中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人格完善,如果我們對此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就會去反思過往的評價,就會對新課程下的評價作更多的思考和實踐,就會對學生多一份寬容和關懷。
⑵ 玩色活動中教學評價的內容與方式有哪些
教學中常用的評價方法有哪些?
我常用的幾種評價方法及學習後的改進
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我常用的教學方法有:閉卷考試、觀察、檢測等手段,
通過學習我覺得要實施素質教育,
使學生全面、
主動地自主學習,
離不開學習的
評價機制。新《地理課程標准》提出:
「
學生的學習評價是地理教學評價的重要
組成部分,具有反饋信息、調控教學,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功能。
」
評價
要
「
遵循注重結果,
也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
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
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
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
評價。
」
適應地理學科教學評價多角度、多層次、多手段、多形式的需要,調整、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是保障地理教學改革順利進行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
措。
以往地理學科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局限於學業成績,
新的課程改革強調評價內
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樣化,
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
而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
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
展。
地理教學課、
活動課、
課外活動等等為教師評價學生創設了一個個新的平台
和窗口,通過這個平台和窗口,教師可以看到學生學習興趣、參與程度、合作意
識、心理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從而更加全面和客觀地評價學生。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做了一些改進的嘗試,具體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科學習檔案袋評價。指導學生收集個人的地理學習作品及成果,
建立檔案袋,
對學生的地理學習進行評價。
檔案通常在開學初建立起來,
要求每
位學生准備一個檔案袋,
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好的作品分類裝入檔案袋中,
如自己
認為寫得最好的讀書筆記、
文章以及手工製作的成果等。
如:
我的制陶和造紙作
品、我收集的地理小故事、我製作的成語卡片、我畫的大運河示意圖、地理長河
中我的畫卷、
我出的一期地理專刊等等。
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檔案袋認真維護保管,
還可以定期在班級、
年級中進行展評。
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
教師也及時予
以評定,並寫上客觀的、公正的、發展性的評語。成績突出的同學給予表揚,成
績稍差的同學指出存在的問題,
師生共同商量改進的辦法,
避免在全班面前對較
差的學生進行口頭批評,
維護學生的自信心。
同時,
老師也可以把記錄學生成長
過程的檔案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
並把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向班主
任老師和學生家長匯報,共同分享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檔案袋評價方式的推廣很有意義,
它能幫助學生與教師了解學習與進步的狀
況,此外對於學生自主性、反思能力、創造性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同時,檔案袋
評價不僅反映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
還可以反映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
從
而有效地克服評價標準的單一性和片面強調學生學業成績的做法。
特別是對那些
愛動手的學生,則給了他們充分發揮特長、展示才華的機會。
第二:個人學習資料冊評價。地理課因為其自身的學科特點,經常需要學生
針對某些地理問題自己去搜集、
查找一些學習資料,
以彌補課本內容的局限。
每
一節課前,
教師都要布置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和素材,
可以通過互聯網路查找或
圖書查找,可以是文字資料,也可以是圖片資料、影印資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
是實物資料。
並且按照查找資料的內容分類整理,
可以按照時間順序,
也可以按
照地理人物或按照地理事件的分類裝訂成冊。
上課前使用它起到預習作用;
課後
重讀,可以起到復習作用;平時多瀏覽,更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個人學習資料
冊和檔案袋的區別是:
檔案袋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集中,
資料冊則是學生課堂學習
的准備,
是學生平時參與地理課堂教學的依據。
堅持個人學習資料冊的使用,
既
為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
也從中鍛煉了學生收集、
查找資料的能力和分類整
理資料的能力。
第三:日常學習表現評價。例如:上課時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主動探究及主
題活動的表現等等,可以採取學生自評和小組評議的方式,並且鼓勵學生本人、
同學及學生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
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開始時,
學生可能不知
道該如何評價別人,
有時在評議中甚至發生爭議和沖突,
教師抓住這個機會,
引
導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他人。
班主任老師和課任老師合作,
使學生學會比
較、反思,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不斷進步。
第四:
課堂紀律評價。
在課堂中學生是否遵守課堂紀律,
是否按照要求去做。
可以採取民主評議,即小組評議與任課教師評議相結合,從而約束學生的行為,
保證穩定的課堂秩序,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
第五:持續激勵式評價。對進步幅度較大的同學和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可
以適當加分。
但是,
這種方式需要把握一定的度,
只作為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鼓
勵學生進步的一種手段。
第六: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評價。參加校、區、市期中、期末統一考試,並
且把期末成績摺合成一定的比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的各種評價方式,
特別是檔案袋評價使學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
地理學習中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
堅持實施之後,
既能加強師生之間的協
作互動,
又可以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課的積極性,
與傳統的評價方式相比,
新的
評價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對新的課程改革的順利進
行也會起到促進作用。
根據《科學課程標准》的精神
,
評價要為教學服務,推動教育的發展,推進
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就是要通過評價給予學生快樂,讓學生從評價中得到
強大的動力,從而激勵、推動學生的科學學習。
一、評價主體要多元化。
以往對學生的評價主要由教師給出,
教師充當著裁判者的角色。
新課標提出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激勵者,
是學生探究科學的合作者,
是課堂教學的調
控者,
但不再是獨裁者。
教師與學生科學學習交往的時間雖然很多,
但還是與學
生之間存在著空白。
況且,
每個教師總是會受心情等主觀因素制約,
影響評價的
客觀、公平。因此,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了多人參與學生評價的方法。例如
學生參與了小組合作學習、
實驗後,
讓同組同學評一評自己活動中的表現;
學生
參與課後調查、
實踐後,
讓家長或接觸的社會人員來評一評;
教師與學生教學互
動後,也可以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作為能動、鮮活的個體,對自己的學習狀況
也有看法,
因此,
在每次教學活動結束後,
也讓學生對自己的表現評一評。
這樣,
同學、家長、社會人員、教師和自己都成為了學生的評判者。通過這么多人的眼
光去評價一個學生,
再合並這些人的評價結果,
我想應該比以前只有教師評價更
能體現公平、公正性。
二、評價方式要多樣化。
過去評價學生以一張試卷定好壞。其他人也只看學生考試的成績來評判學
生。
這樣其實不能如實反映學生一學期的真實情況。
有的學生學習過程中一路里
是認真的,
取得優秀成績是必然結果,
獲得他人表揚是理所當然。
而有一部分學
生平時不努力,
偶然一次取得了優秀,
也被人贊揚,
這樣就使這部分學生淡化了
自己的缺點,
一直抱著不努力學習也能取得高分的僥幸心理,
不能揚長避短,
從
而荒廢學業。還有一部分學生,平時勤奮刻苦,因一時疏忽,失去了優秀,就被
人認為是差。
導致這部分學生心灰意冷,
喪失了恆心與信心,
平常的表現也一落
千丈。因此,我在評價學生成績時,增加了一些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
1
、跟蹤評價。既然試卷評價遺漏了學生平時的表現,就要跟蹤學生的發展
軌跡進行即時、
即現評價。
給每一位學生准備一個作業袋,
把他們成長中的點點
滴滴都放進去。例如把學生的實驗記錄單,他人對自己的即時評價,課堂、活動
中自己的問題、想法和獨特見解等,標好日期,都收入到作業袋中。看著沉沉的
作業袋,也就顯示了學生深深的科學歷程。
2
、作業展評。科學課的作業,根據課程特點,主要是一些實踐性作業,例
如小製作、實驗報告、調查資料等。這些作品是反映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重要的
一部分。
因此,
我把每次課文中的實踐性作業都布置學生認真完成,
在一定的時
間內,
要求學生不管好壞都要上交。
例如
《熱氣球》
一課,
布置學生製作竹蜻蜓,
學生作品交上來後,
我帶領學生一起到操場上放飛,
竹蜻蜓成功升空,
學生的評
價也就出來了。再如《聽不見的聲音》一課,要求學生搜集關於超聲波的資料。
然後,組織召開討論會。先小組交流,再推薦全班交流。學生交流過程中,作業
好壞也就出來了。
這種作業,
都不是直接給出評價,
都是讓學生通過交流和實際
應用中自己顯現出成績來,
然後把所有資料存入作業袋。
其他學生在觀賞過程中,
都會不自覺地進行比較,
作品的優劣就一覽無疑。
而每位學生通過展覽,
能從中
發現別人的優點,找出自己的缺點,從而取長補短。這樣的評價,無須一句話,
就對學生以激勵或鞭策。
⑶ 高中地理教學評價主體為什麼要多元化
新的國家地理課程標准提出了全新的和帶有明確指向性的評價理念: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
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由此
可以看出,這一評價理念與以往的地理教學評價相比有顯著的新特點,主要表現在: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重心的過程化
等幾個方面。
其中,評價內容的多元化是最為顯著的變化。地理課程標准把地理學習評價的主要內容概括為如下四個方面:評價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過程;評價學生科
學方法掌握狀況和探索性活動的水平;評價學生對地理概念、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徵的理解水平;評價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顯然,這跟過去只局限於對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和在地理課上的行為表現兩個方面的評價來說,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此有必要去研究初中地理學習評價的主要內容所發生的變化,並對以往的教法和學法進行審視與修正。
一、關注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過程的評價
評價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過程是地理學習評價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尤其是在評價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應了解學生在提出地理問題、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資料、回答地理問題這一完整過程中的表現。
我們知道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基礎,然而實踐中常有知識與能力難於轉化的事例發生,我們在實踐中發現,知識與能力能迅速轉換的同學的數量長期以來一般只佔
一個班的三分之一左右,這已是不錯的數據,因此如何解決知識和能力之間存在的「剪刀差」?尚需我們的教師作有心人,修正我們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朝著預定目
標和滿足社會的需求方向發展。
例如在輔導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我們既要指導學生收集資料的方法和途徑,又要指導學生如何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加工處理,以及呈現成果的方式方法,從而使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並有利於教師對學生能力形成過程作評價。
案例:重點評價學生在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資料過程與能力的表現
學生在收集七年級第四章第三節「人類的居住地-聚落」的相關圖片、錄像、文字等資料,資料是收集到不少。然而在眾多的資料中,卻有許多隻是關於民俗風
情的,資料的不齊全,對反映「環境制約著聚落的形成、規模大小與發展」、「聚落的外部特徵又是環境的一面鏡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過去的、現在的環境情
況」、「從聚落的衰敗提示人們注意環境的變遷、保護(如:吐魯番盆地的交河故城的覆滅)」等一系列要點把握不到位。同學的資料的不到位和不齊全,正確觀點
的不能形成,教師有責任對問題進行補充說明。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在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資料過程中的表現。就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學習過程的評價。
⑴能否充分利用地圖、圖表、圖片、圖解和各種信息源搜集與地理相關一手或二手資料;
⑵不僅要看信息的獲取量多或少,還要看能否保證地理信息資料的質量如何(如資料的多樣性、可靠性、全面性、針對性等);
⑶能否將地理信息資料恰當歸類,看地理信息整編的能力,不僅是圖、表、文字的轉換技能,還要看能否通過分析地理信息資料得出結論並進行檢驗。
評價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開展自評、互評,讓學生知道自己在這方面的的優點與不足,教師評語應以鼓勵為主,以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關注學生科學方法掌握和探索性活動水平的評價
評價學生對科學方法的掌握狀況,應著重了解他們對區域分析與綜合、地理比較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領悟、掌握狀況和運用水平。
1.體現學生科學方法掌握狀況的評價:
中國區域地理或世界區域地理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最能反映學生科學方法的掌握好壞的章節之一。例如:教師通常以對「北美」的區域地理特徵的分析,引導同
學自己能獨立說出「大洋洲」、「歐洲」等其它區域的地理特徵;以「北方」等地區的講解,來引導和檢測學生對其它三個地區在區域特徵等方面的科學方法掌握狀
況。這里往往要運用「區域分析與綜合」、「地理比較」等常用地理方法去評價。
教學修正:適當地提示同學學會使用「以圖示文,以文釋圖,表格對比」的圖、文、表轉換等的研究方法。2.探索性活動的評價:
如果有同學積極地探索性活動的出現則是最佳境界,然而實際教學中,往往還需要我們教師設計更多的補救方案,促使更多的學生在科學方法掌握和探索性活動
的水平上都上一個新台階。例如:在「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一節中,提醒同學可結合廣州的實際,對廣州特色民居在形成條件、保護措施等方面進行探索性的分析
和思考,概括出自己對廣州聚落的諸多問題的看法等。
三、關注學生地理知識的理解水平的評價
「知識是能力、品格、方法的凝結物,知識是形成能力、形成品格、掌握方法的基礎」地理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然而評價不能局限於學生具備了多少地理知識,而應把重點放在學生的理解水平上。
案例一:初一新教材的第一章中,由於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與東西經的劃分界線不重合,初一同學「地理獨特的思維方式」處於建立初期,因此像「判斷某地(20°s,175°e)在東西半球的哪個半球」的問題一直以來困惑著許多同學。
因此,讓學生將課文中「東西半球」以簡略圖表達方法表示出來,把一種表達方法變成另一種表達方法,實現了圖文間的轉換,去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由此進行教學修正:以簡明彩色圖示來析題,如下圖:
只需學生記住關鍵的4條經線和赤道共5條線的簡圖,就可以輕松地處理類似的問題,以及形成對圖、文進行恰當的「轉換和運用」的能力。
四、關注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所形成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
1.地理教學中,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評價的意義:
欲要"曉之以理"先需"動之以情",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教學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高興地學與愁苦地學,積極地學與消極地學的效果相去甚遠。關注學生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的變化,能促進學生個體的健康發展,使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成為具有完整生命意義的人。
學生之間良好的學習合作關系的發展,師生情感的真心相呼,能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情緒狀態,形成更好的學習環境,有效地提高地理學習成績和地理學科方面的創造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教學中的評價角度與方法:
地理情感態度、價值觀評價,一般可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合作的能力、學生的傾向等角度進行;方法上,觀察是重要的方式,為使用評語做評價提供
依據,教師要把握好語言的使用技巧,多以鼓勵、贊許和肯定的語言為主。當然,不是否定適當的挫折教育,設置適當的學習前進路上的挫折,以小組集體的力量解
決,也會出現愈挫愈奮的上進勢頭。例如:關於「廣州火車東站到天河體育中心是使用:1廣東省交通圖2廣州市區圖」的問題。在解答中,常常會引發一場爭論,
爭論的焦點在於:有同學認為應該用「專題地圖」,有同學認為應該用「大比例尺地圖」。小組同學的意見一致時,我們給予肯定和贊揚,當小組同學的意見不和
時,我們給予適當地提醒。意見的一致與否體現了同學學習態度能否一致認真,學生的傾向以及合作能力強弱等方面的達成情況。
⑷ 常用的幾種評價方法
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我常用的教學方法有:閉卷考試、觀察、檢測等手段,通過學習我覺得要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全面、主動地自主學習,離不開學習的評價機制。新《地理課程標准》提出:學生的學習評價是地理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反饋信息、調控教學,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功能。評價要遵循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適應地理學科教學評價多角度、多層次、多手段、多形式的需要,調整、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是保障地理教學改革順利進行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以往地理學科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局限於學業成績,新的課程改革強調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樣化,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地理教學課、活動課、課外活動等等為教師評價學生創設了一個個新的平台和窗口,通過這個平台和窗口,教師可以看到學生學習興趣、參與程度、合作意識、心理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從而更加全面和客觀地評價學生。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做了一些改進的嘗試,具體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科學習檔案袋評價。指導學生收集個人的地理學習作品及成果,建立檔案袋,對學生的地理學習進行評價。檔案通常在開學初建立起來,要求每位學生准備一個檔案袋,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好的作品分類裝入檔案袋中,如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讀書筆記、文章以及手工製作的成果等。如:我的制陶和造紙作品、我收集的地理小故事、我製作的成語卡片、我畫的大運河示意圖、地理長河中我的畫卷、我出的一期地理專刊等等。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檔案袋認真維護保管,還可以定期在班級、年級中進行展評。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教師也及時予以評定,並寫上客觀的、公正的、發展性的評語。成績突出的同學給予表揚,成績稍差的同學指出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商量改進的辦法,避免在全班面前對較差的學生進行口頭批評,維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老師也可以把記錄學生成長過程的檔案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並把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向班主任老師和學生家長匯報,共同分享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第二:個人學習資料冊評價。地理課因為其自身的學科特點,經常需要學生針對某些地理問題自己去搜集、查找一些學習資料,以彌補課本內容的局限。每一節課前,教師都要布置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和素材,可以通過互聯網路查找或圖書查找,可以是文字資料,也可以是圖片資料、影印資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實物資料。並且按照查找資料的內容分類整理,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也可以按照地理人物或按照地理事件的分類裝訂成冊。上課前使用它起到預習作用;課後重讀,可以起到復習作用;平時多瀏覽,更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個人學習資料冊和檔案袋的區別是:檔案袋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集中,資料冊則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准備,是學生平時參與地理課堂教學的依據。堅持個人學習資料冊的使用,既為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也從中鍛煉了學生收集、查找資料的能力和分類整理資料的能力。 第三:日常學習表現評價。例如:上課時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主動探究及主題活動的表現等等,可以採取學生自評和小組評議的方式,並且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及學生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開始時,學生可能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別人,有時在評議中甚至發生爭議和沖突,教師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班主任老師和課任老師合作,使學生學會比較、反思,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不斷進步。 第四:課堂紀律評價。在課堂中學生是否遵守課堂紀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可以採取民主評議,即小組評議與任課教師評議相結合,從而約束學生的行為,保證穩定的課堂秩序,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 第五:持續激勵式評價。對進步幅度較大的同學和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可以適當加分。但是,這種方式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只作為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鼓勵學生進步的一種手段。 第六: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評價。參加校、區、市期中、期末統一考試,並且把期末成績摺合成一定的比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的各種評價方式,特別是檔案袋評價使學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地理學習中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堅持實施之後,既能加強師生之間的協作互動,又可以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課的積極性,與傳統的評價方式相比,新的評價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新的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也會起到促進作用。
⑸ 教師評價沒有評怎麼破
其中謝弗博士的一篇文章《記我最差的老師和最好的老師》給我很大觸動。他書中記載這么一段:「你的文章毫無想像力。」「盡管你寫的都是完整的句子,但你卻不能把它們有機地組合成一篇連貫的文章。」「我看夠了,你的文章根本不成章法,你沒有一點寫作才能。我建議你最好想想干點別的。」
以上三句話是從Y老師給我的作文評語中原封不動地抄下來的。我上高中時,Y老師教我高級英語寫作,我上大專的第一年,又是他教我英語寫作。我根本沒有奢望成為「海明威第二」,但我絕不贊成Y老師的作法,即全面否定我的任何一種嘗試,而且他評語中流露出的輕視和傲慢尤其讓我厭惡。你看,評語中哪有建議?即便是一丁點鼓勵的話也會讓我加倍努力,以寫出符合他要求的文章。
這位不善於評價、最打擊學生的Y老師被謝弗博士認為是最差的老師並曾一度導致他的人生步入失意和毫無希望的低谷。好在後來他遇到了另一位改變他人生的優秀教師麥克內利斯博士,他不斷激勵他,啟發他,最終謝弗博士成了美國喬治亞大學教授、全美社會化和個性發展研究的權威。
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會影響甚至改變孩子的一生,在新課程實施中,評價對新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關繫到新課程實施能否順利進行。那麼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該樹立怎樣的評價理念、如何科學地實施評價呢?下面結合地理學科,談談這方面的粗淺認識。
一、樹立評價新理念
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意結果與過程並重、內容全面的評價原則,樹立新的評價理念。
1、評價目標多元
以往的地理教學評價,在評價內容方面,過多倚重地理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僅僅掌握知識和技能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求。因此新的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倡導:「地理學習評價,要在知識與技能評價的基礎上,關注對學生價值判斷力、批評性思考能力、社會責任感、人生規劃能力形成狀況的評價。」
新課程目標包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體系,因此高中地理在學習評價方面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1)對地理知識理解與應用的評價;(2)對地理技能形成與運用的評價;(3)對地理科學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動質量的評價;(4)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評價,從而全面評價學生多元智力和能力的發展。
2、評價方式多樣化
以往的評價方法,以傳統的筆紙考試為主,過多倚重量化的結果,高中地理新課程強調把評價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在不同的課程目標領域選用不同的方法(如辯論、課題研究、情景測驗等)來對學生進行考察、評價。
如鼓勵學生觀察某種天文現象,並查閱有關資料,寫出自己的觀察結果及體會,以此評價他們對地理技能的掌握和運用能力;讓學生結合龍崗區實際,討論城市化過程對龍崗發展的作用以及應當注意的問題;收集龍崗河的資料,分析其變化的主要原因,並對該河治理和開發提出自己的設想;用電子地圖(網路或光碟形式)查詢城鎮、交通、旅遊等信息,以此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地理科學方法的掌握及探究活動的質量及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
在知識方面,除了筆紙測試外,還應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給予評價,例如通過課堂討論和交流來觀察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表現等。
3、評價主體多元化
改變過去將被評價者放在消極的、被動的地位的做法,新課程提倡尊重被評價者的人格,發揮被評價對象的主動性,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各方面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
4、結果與過程並重
改變過分關注評價結果而忽視評價過程,只注意終結性評價而忽視形成性評價的做法。新課程強調課程評價從過分關注結果逐步向關注學習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及時了解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進步和努力,才有可能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
二、實施科學的評價
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
1、建立地理學習過程評價表
高中地理新課程倡導發展性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關注發展變化的過程,注重在發展過程中多次、即時、動態地實施形成性評價。為此,我們建立了學生地理學習過程評價表,此表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三大方面,通過自評、他(小組)評,教師評價(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家長反饋等評價學生地理學習過程。(地理學習過程評價表略)
2、創建地理學習記錄袋
在高中學習期間,可指導學生創建地理學習記錄袋,記錄袋中所收集的資料以地理學習過程中自然生成的原始作品和資料為主,比如野外考察圖片,研究性學習論文,社區調查資料,氣象、天象觀察記錄,測驗試卷,作業,地理日記等。通過地理學習記錄袋,為教師實施形成性評價和採取某些教學決策提供依據,同時也可作為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和家長交流學生學習地理的一個載體。
3、善於運用地理教學中的非正式評價
各種測驗是正式評價,正式評價在課程實施中發揮著導向、檢查等多種作用。但是,在從事教育教學實際過程中,很多時候並不是嚴格依照科學的程序來實施評價活動,評價的程序和要求是以隱性方式來調節教師的行為的,這種評價就是非正式評價。非正式評價滲透在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師生交往過程中。觀察、提問、訪談、作業、練習、收集資料、討論等方法都可以是非正式評價,教師要善於運用地理教學中的非正式評價。非正式評價對於學生的學習(如學習興趣和動力)與發展(如心理健康)有著更為重要的影響。記得有一次我讓學生當「小老師」上台講「自然條件對聚落及交通線路的影響」,學生講完回到座位後,我用了幾個「太」來當場評價:太讓我吃驚、課件做得太形象、太美觀了,教材處理得太恰當、知識把握得太准確,講得實在太好了,總之——老師太滿意了!老師發自肺腑的一番激勵評價,不只讓那一組同學,全班同學都感受到學習地理的愉悅!感受到成功和幸福!
4、終結性評價——考試
(1)、考試形式方面:在考試形式上綜合性應用多種方法,打破唯紙筆測驗的傳統做法。考試的方式應靈活多樣,體現先進的評價思想,如辯論、課題研究、情景測驗、製作等,紙筆測驗只是其中的一種。
(2)、考試內容方面: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重視考察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生實踐能力,淡化記憶性內容為主的考試。考試命題應根據課題標准,題目設置注重生活實踐、背景、情景,能夠考察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考試中應設置開放性題目。
(3)考試結果方面:考試結果的處理要做出具體的分析指導,重在為學生提供建設性的改進意見,由外激勵改變為淡化區別、自我反省,而不應成為給學生「加壓」的手段。
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評價學習的最終成果,而忽視學生的勤奮、努力程度,這是不公平。不能把評價變成威脅人的東西,任何時侯評價都不可變為貶低個性的手段。」教育家的評價觀充滿濃郁的人文性,值得我們深思。
新課程的設計以培養國民現代文明素質為宗旨,普通高中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人格完善,如果我們對此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就會去反思過往的評價,就會對新課程下的評價作更多的思考和實踐,就會對學生多一份寬容和關懷。
⑹ 常用的幾種評價方法
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我常用的教學方法有:閉卷考試、觀察、檢測等手段,通過學習我覺得要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全面、主動地自主學習,離不開學習的評價機制。新《地理課程標准》提出:學生的學習評價是地理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反饋信息、調控教學,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功能。評價要遵循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適應地理學科教學評價多角度、多層次、多手段、多形式的需要,調整、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是保障地理教學改革順利進行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以往地理學科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局限於學業成績,新的課程改革強調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樣化,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地理教學課、活動課、課外活動等等為教師評價學生創設了一個個新的平台和窗口,通過這個平台和窗口,教師可以看到學生學習興趣、參與程度、合作意識、心理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從而更加全面和客觀地評價學生。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做了一些改進的嘗試,具體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科學習檔案袋評價。指導學生收集個人的地理學習作品及成果,建立檔案袋,對學生的地理學習進行評價。檔案通常在開學初建立起來,要求每位學生准備一個檔案袋,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好的作品分類裝入檔案袋中,如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讀書筆記、文章以及手工製作的成果等。如:我的制陶和造紙作品、我收集的地理小故事、我製作的成語卡片、我畫的大運河示意圖、地理長河中我的畫卷、我出的一期地理專刊等等。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檔案袋認真維護保管,還可以定期在班級、年級中進行展評。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教師也及時予以評定,並寫上客觀的、公正的、發展性的評語。成績突出的同學給予表揚,成績稍差的同學指出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商量改進的辦法,避免在全班面前對較差的學生進行口頭批評,維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老師也可以把記錄學生成長過程的檔案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並把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向班主任老師和學生家長匯報,共同分享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第二:個人學習資料冊評價。地理課因為其自身的學科特點,經常需要學生針對某些地理問題自己去搜集、查找一些學習資料,以彌補課本內容的局限。每一節課前,教師都要布置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和素材,可以通過互聯網路查找或圖書查找,可以是文字資料,也可以是圖片資料、影印資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實物資料。並且按照查找資料的內容分類整理,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也可以按照地理人物或按照地理事件的分類裝訂成冊。上課前使用它起到預習作用;課後重讀,可以起到復習作用;平時多瀏覽,更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個人學習資料冊和檔案袋的區別是:檔案袋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集中,資料冊則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准備,是學生平時參與地理課堂教學的依據。堅持個人學習資料冊的使用,既為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也從中鍛煉了學生收集、查找資料的能力和分類整理資料的能力。
第三:日常學習表現評價。例如:上課時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主動探究及主題活動的表現等等,可以採取學生自評和小組評議的方式,並且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及學生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開始時,學生可能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別人,有時在評議中甚至發生爭議和沖突,教師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班主任老師和課任老師合作,使學生學會比較、反思,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不斷進步。
第四:課堂紀律評價。在課堂中學生是否遵守課堂紀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可以採取民主評議,即小組評議與任課教師評議相結合,從而約束學生的行為,保證穩定的課堂秩序,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
第五:持續激勵式評價。對進步幅度較大的同學和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可以適當加分。但是,這種方式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只作為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鼓勵學生進步的一種手段。
第六: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評價。參加校、區、市期中、期末統一考試,並且把期末成績摺合成一定的比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的各種評價方式,特別是檔案袋評價使學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地理學習中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堅持實施之後,既能加強師生之間的協作互動,又可以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課的積極性,與傳統的評價方式相比,新的評價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新的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也會起到促進作用。
⑺ 如何評價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指導意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並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
⑻ 怎樣寫地理教學論文評語
初稿評語:
論文題與論文的內容基本相符,結構基本完整,語言也比較通順,沒有大的語法錯誤。問題是,全文引用的部分太多,自己的分析太少,有些「分析」有抄襲的痕跡。應當說,完成這篇論文所需的材料已經具備,作者可以在此基礎上對材料進行分析歸納以得出自己的結論。
二稿評語:
在一稿的基礎上有所改進,合並了某些不必要的段落,重擬了論文中某些章節的標題,修改了某些病句,參考文獻中的錯誤也得到了糾正。
新的修改意見包括:摘要的首句,關鍵詞的更換,對影響Jack London的一生,並在其作品The Call of the Wild中有所體現的「Superman」還應有進一步的說明。時態用法上的部分混亂情況還需糾正。引用部分過多,自己的評述太少,有的參考書目在文內根本未提及是一個不太好解決的問題。建議從London是所謂超人,Buck也是超狗的角度說明兩者之間的聯系以及作者生平對其作品的影響。
定稿評語
論文題與論文的內容基本相符,結構完整,語言比較流暢。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過細外,也沒有發現多少嚴重的語法或拼寫錯誤。作者試圖從Jack London的生平中尋找作家與其小說中某個人物的關聯。從內容看,作者對原著比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關的資料,但僅限於資料的羅列,如何通過分析資料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是論文寫作應達到的目的,而恰恰在這一點上,作者所下的功夫還不夠。
[例二]
初稿評語:
論文涉及的內容對跨國公司內文化沖突的解決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論述比較充分,條理比較清晰。在東西方文化的對比中,作者舉了很多有趣的例子,但對近在眼前的中國的例子卻很少。東方文化的例子多取自日本文化,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陷。文章層次分得過細是另一個缺點,幾乎一個自然段一層,如不仔細看反而更令人糊塗。在列印格式、拼寫、用詞上有不少錯誤,特別是論文的後半部分。參考文獻部分尚缺出版社地點。
二稿評語:
在一稿的基礎上有較大改進。主要的問題多已解決。特別是一稿中分層太細、缺少中國文化例證等缺點。語言上的錯誤糾正了許多,但仍有上次指出的錯誤沒有更正,如course,cause不分等。參考文獻的排列也還存在一些小問題。引言部分還是沒有標明出處。
定稿評語:
論文結構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語論文的寫作規范。作者試圖從東西方文化對比的角度分析跨國公司內的文化沖突並尋找解決的途徑。為了寫好這篇論文作者顯然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論述比較充分,條理也很清晰。遺憾的是,由於作者本人沒有跨國公司的工作經歷,也沒有去跨國公司作相應的考察,因此,她的論述只能基於閱讀中獲得的二手資料,而所謂東方文化又多以日本的資料為代表,要解決人們更為關心的在華跨國公司內的文化沖突問題,讀者更需要的則是中西文化的對比,這方面作者雖然在以後各稿中補充了一些,仍顯不足。
[例三]
初稿評語:
論文的選題很好,有創意。作者對Maslow的心理學理論及Jack London的原著都有所研究。問題主要表面在:1:對英語論文的格式很不了解,Introction部分又是圖表又是分節。論文的後邊沒有結語,參考文獻的排列也不規范;2:觀點方面的錯誤在於竟然認為人類心理學的理論也適用於動物。其實傑克倫敦作品中的那條狗在某種程度上說是擬人化了的,是體現所謂權力意志的超人,或super dog。此外語法上也有一些錯誤。
二稿評語:
作者在一稿的基礎上作了比較認真的修改。論文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有很大的改進。從網上下載的兩個與文章內容關系不大的流程圖已被刪除。前言中的部分內容已按要求移到了正文部分。添加了結論部分,盡管內容還有待充實。參考文獻部分已重排但仍有不規范的地方。
定稿評語:
論文的選題很好,有創意。據了解,作者是在商務英語的學習中接觸到Maslow的心理學理論的。而初次讀到Jack London的The Call of the Wild則是在大學二年級的英語閱讀課上。為了寫好這篇論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別是Jack London的原著。從作者對原著的引用情況不難看出,她對原著的內容是相當熟悉的。作者的寫作態度比較認真,能按照學校的要求與自己在開題報告中擬定的寫作進度分階段地完成論文的研究與寫作計劃。對於初稿中從形式到內容等方方面面的錯誤,一經指出,作者都能認真對待,反復修改。盡管語言仍略顯稚嫩,但論文條理清晰、說理充分,觀點具有獨創性,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不失為一篇好文章。 補充: 一,該論文選題合理.區域經濟問題是經濟界研究的熱點,而農業經濟增長問題亦是當前討論的焦點,近幾年來國內外不少專家對此已有許多較為成熟的論述,在新疆也有專家學者(如高志剛等人)對新疆區域經濟問題做了較深入的研究,但對新疆農業區域經濟及其增長問題的結合研究,尚未發現有專門的論述.如何認識新疆農業區域經濟差距現狀及未來的走勢,促進農業經濟健康持續增長,是經濟現實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也是該論文選題意義所在.
二,數據資料翔實,分析方法選用得當.該開題報告能立足於新疆實際,搜集了大量的數據資料,選用了較先進的分析方法(運用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B—J預測,R/S分析,非線性回歸),藉助統計分析軟體做大量的模擬實驗,以相關區域經濟理論為依據,對新疆農業區域經濟差異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農業區域經濟差異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做實證研究,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三,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結論和建議較合理.該論文注重理論依據的闡述和模型分析結果的定性分析,在寫作過程中對選用的分析方法均做了試算和合理性分析.對新疆農業區域差異的研究結果與現實情況及相關研究成果相符,建議較中肯,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該論文選題正確,結構合理,內容豐富,數據資料充分,分析方法先進,寫作進度安排合理,結論和建議具有區域現實意義,建議推薦為校級優秀畢業論文.
本論文選題有很強的應用價值,文獻材料收集詳實,綜合運用了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所得書記合理,結論正確,有創新見解。另外論文格式正確,書寫規范,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⑼ 教師應有怎樣的評價觀
前一段讀由美國史蒂芬森博士主編的《非常教師》,書里獲得梅格斯獎的36位作者各自談了他們對教學的感悟,他們的教學理念,老師的職責以及如何當一名優秀教師,看後深受啟發和感動。其中謝弗博士的一篇文章《記我最差的老師和最好的老師》給我很大觸動。他書中記載這么一段:「你的文章毫無想像力。」「盡管你寫的都是完整的句子,但你卻不能把它們有機地組合成一篇連貫的文章。」「我看夠了,你的文章根本不成章法,你沒有一點寫作才能。我建議你最好想想干點別的。」
以上三句話是從Y老師給我的作文評語中原封不動地抄下來的。我上高中時,Y老師教我高級英語寫作,我上大專的第一年,又是他教我英語寫作。我根本沒有奢望成為「海明威第二」,但我絕不贊成Y老師的作法,即全面否定我的任何一種嘗試,而且他評語中流露出的輕視和傲慢尤其讓我厭惡。你看,評語中哪有建議?即便是一丁點鼓勵的話也會讓我加倍努力,以寫出符合他要求的文章。
這位不善於評價、最打擊學生的Y老師被謝弗博士認為是最差的老師並曾一度導致他的人生步入失意和毫無希望的低谷。好在後來他遇到了另一位改變他人生的優秀教師麥克內利斯博士,他不斷激勵他,啟發他,最終謝弗博士成了美國喬治亞大學教授、全美社會化和個性發展研究的權威。
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會影響甚至改變孩子的一生,在新課程實施中,評價對新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關繫到新課程實施能否順利進行。那麼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該樹立怎樣的評價理念、如何科學地實施評價呢?下面結合地理學科,談談這方面的粗淺認識。
一、樹立評價新理念
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意結果與過程並重、內容全面的評價原則,樹立新的評價理念。
1、評價目標多元
以往的地理教學評價,在評價內容方面,過多倚重地理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僅僅掌握知識和技能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求。因此新的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倡導:「地理學習評價,要在知識與技能評價的基礎上,關注對學生價值判斷力、批評性思考能力、社會責任感、人生規劃能力形成狀況的評價。」
新課程目標包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體系,因此高中地理在學習評價方面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1)對地理知識理解與應用的評價;(2)對地理技能形成與運用的評價;(3)對地理科學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動質量的評價;(4)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評價,從而全面評價學生多元智力和能力的發展。
2、評價方式多樣化
以往的評價方法,以傳統的筆紙考試為主,過多倚重量化的結果,高中地理新課程強調把評價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在不同的課程目標領域選用不同的方法(如辯論、課題研究、情景測驗等)來對學生進行考察、評價。
如鼓勵學生觀察某種天文現象,並查閱有關資料,寫出自己的觀察結果及體會,以此評價他們對地理技能的掌握和運用能力;讓學生結合龍崗區實際,討論城市化過程對龍崗發展的作用以及應當注意的問題;收集龍崗河的資料,分析其變化的主要原因,並對該河治理和開發提出自己的設想;用電子地圖(網路或光碟形式)查詢城鎮、交通、旅遊等信息,以此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地理科學方法的掌握及探究活動的質量及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
在知識方面,除了筆紙測試外,還應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給予評價,例如通過課堂討論和交流來觀察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表現等。
3、評價主體多元化
改變過去將被評價者放在消極的、被動的地位的做法,新課程提倡尊重被評價者的人格,發揮被評價對象的主動性,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各方面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
4、結果與過程並重
改變過分關注評價結果而忽視評價過程,只注意終結性評價而忽視形成性評價的做法。新課程強調課程評價從過分關注結果逐步向關注學習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及時了解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進步和努力,才有可能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
二、實施科學的評價
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
1、建立地理學習過程評價表
高中地理新課程倡導發展性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關注發展變化的過程,注重在發展過程中多次、即時、動態地實施形成性評價。為此,我們建立了學生地理學習過程評價表,此表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三大方面,通過自評、他(小組)評,教師評價(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家長反饋等評價學生地理學習過程。(地理學習過程評價表略)
2、創建地理學習記錄袋
在高中學習期間,可指導學生創建地理學習記錄袋,記錄袋中所收集的資料以地理學習過程中自然生成的原始作品和資料為主,比如野外考察圖片,研究性學習論文,社區調查資料,氣象、天象觀察記錄,測驗試卷,作業,地理日記等。通過地理學習記錄袋,為教師實施形成性評價和採取某些教學決策提供依據,同時也可作為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和家長交流學生學習地理的一個載體。
3、善於運用地理教學中的非正式評價
各種測驗是正式評價,正式評價在課程實施中發揮著導向、檢查等多種作用。但是,在從事教育教學實際過程中,很多時候並不是嚴格依照科學的程序來實施評價活動,評價的程序和要求是以隱性方式來調節教師的行為的,這種評價就是非正式評價。非正式評價滲透在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師生交往過程中。觀察、提問、訪談、作業、練習、收集資料、討論等方法都可以是非正式評價,教師要善於運用地理教學中的非正式評價。非正式評價對於學生的學習(如學習興趣和動力)與發展(如心理健康)有著更為重要的影響。記得有一次我讓學生當「小老師」上台講「自然條件對聚落及交通線路的影響」,學生講完回到座位後,我用了幾個「太」來當場評價:太讓我吃驚、課件做得太形象、太美觀了,教材處理得太恰當、知識把握得太准確,講得實在太好了,總之——老師太滿意了!老師發自肺腑的一番激勵評價,不只讓那一組同學,全班同學都感受到學習地理的愉悅!感受到成功和幸福!
4、終結性評價——考試
(1)、考試形式方面:在考試形式上綜合性應用多種方法,打破唯紙筆測驗的傳統做法。考試的方式應靈活多樣,體現先進的評價思想,如辯論、課題研究、情景測驗、製作等,紙筆測驗只是其中的一種。
(2)、考試內容方面: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重視考察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生實踐能力,淡化記憶性內容為主的考試。考試命題應根據課題標准,題目設置注重生活實踐、背景、情景,能夠考察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考試中應設置開放性題目。
(3)考試結果方面:考試結果的處理要做出具體的分析指導,重在為學生提供建設性的改進意見,由外激勵改變為淡化區別、自我反省,而不應成為給學生「加壓」的手段。
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評價學習的最終成果,而忽視學生的勤奮、努力程度,這是不公平。不能把評價變成威脅人的東西,任何時侯評價都不可變為貶低個性的手段。」教育家的評價觀充滿濃郁的人文性,值得我們深思。
新課程的設計以培養國民現代文明素質為宗旨,普通高中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人格完善,如果我們對此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就會去反思過往的評價,就會對新課程下的評價作更多的思考和實踐,就會對學生多一份寬容和關懷。
⑽ 初中教兩個班語文教師和教四個班地理教師如何評價
一、作為初中老師,教兩個班的語文和教四個班的地理,都會很辛苦,都要付出回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備課、上課答、批改作業、組織考試、安排假期作業等。
二、拿「教兩個班的初中語文和教四個班的初中地理」作評價,本來是無可比性的,但從辛苦程度與承受的壓力相比,作為語文老師會更辛苦,承受的壓力會更大。這是因為語文作為一門主科,非常的重要,是學習其它功課的基礎,考試時所佔的分數值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