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教學方法
Ⅰ 初中地理教學方法
不但要講課本知識 還要穿插部分與之相關的課外知識 這樣不但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而且容易回提起學答生的興趣,興趣最重要 。 學地理要圖文結合 當然在教學中也要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建立起這種 圖文結合的學習模式 有了這種學習模式 成績當然有所提升 當然就有興趣 講課的時候 不要只照著書講 還要進行課堂問答等 以鞏固一些重點內容 總之 學習地理一定要建立 圖文結合的模式 還要培養興趣 所以 朝著這兩個方面走 教學質量一定會有所提升 當然教學中 也不能太死板 因人而異
Ⅱ 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和手段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提升
摘要: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本屬於邊緣學科的地理學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地理學科作為「+3」中的一門,地理學習的成績直接關繫到他們的未來。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目前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師都應認真思索的問題,文章就此問題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高考改革;有效教學;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原本屬於邊緣學科的地理學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地理學科作為「+3」中的一門,地理學習的成績直接關繫到他們的未來。但與此同時,在中小學中普遍存在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尤其是「六多三少」問題特別突出——課程多、教材多、教輔資料多、考試多、作業多、補課多,活動少、娛樂少、睡眠少,一直摧殘著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提升教學有效性便顯得更為迫切和具有實際意義,筆者就此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會學
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強調:「學校的最大浪費是學生在校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我國以往各學科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照本宣科地將書本內容灌輸到學生腦中,並通過大量訓練培養出一個個「做題機器」。但當學生步入社會後,在一段時間內卻會感到很難把自己的所學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面對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感到在校期間不但學業負擔重,而且是一個「無用的學習」過程,這完全違背了學習的初衷。針對這一狀況,筆者覺得不如在日常地理課堂教學中做一些「加減法」,減少課堂中死板的教學環節,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這樣不但能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並主動學習,提升他們的地理素養,使他們在日後的人生中受益。
1.減少理論灌輸,增加技能培養
雖然地理屬於文科,但如果教師直接把書上的概念、規律等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妥當,最終只會讓學生對課堂越來越不感興趣,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所以筆者認為應減少對書本上一些知識內容的死板教授,而增加以提升學生地理技能為目的的趣味式教學,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地理素養,大大地提升了教學有效性。
例如,較大的地震災害近幾年來在我國頻繁發生,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0年「4·14玉樹地震」、2013年「4·20雅安地震」等災害的發生,震醒許多人,整個社會開始意識到這方面的教育是多麼重要,而學校教育在這方面非常欠缺。筆者作為地理教師也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課堂教學,僅僅只關注了課本上關於地震的基礎知識,將它們一股腦兒灌輸給學生,但日後如果學生真遇到地震,這些書本上的知識毫無幫助。雖說身處上海的我們很少經歷地震,但是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分布影響范圍十分廣闊,而我國又地處這兩大地震帶的交界處,另外學生們去國內外旅遊留學甚至生活的話,仍有可能遇到地震災害,他們需要了解一些地震後的求生技能。於是經過充分備課後上《板塊運動》這個專題,當介紹到地震時,筆者會花上近一節課的時間來讓學生了解地震發生前的先兆,知道地震發生時正確的自救方式和應對突發狀況的策略,以及在地震發生後還要學會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受困者。每次上完這樣一堂課,學生們參與討論的熱烈程度及臉上認真的表情告訴筆者,他們喜歡學習這樣的知識,而且相比於課本上的內容,他們也更需要這樣的地理技能。
Ⅲ 試談初中地理課的幾種教學方法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觀的關系。
二、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三、是要提高課堂討論、辯論效果。
四、強化地圖和區域地理教學。
五、聯系學生現實生活。
Ⅳ 地理課堂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師先提示課堂教學目標,把當堂課應該掌握的知識,告訴同學們,同時提出重點的個問題讓專同學們屬看書後解決。指導學生自學,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最後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對「不對」的教師要幫助更正,對「不完整的」教師要幫助補充。
在教學實踐中,由於受升學考試的壓力和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現象仍很普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益低下仍很突出。如:課堂教學中缺少恰當的師生對話、師生互動和師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圍
Ⅳ 在地理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呢
教師先提示課堂教學目標,把當堂課應該掌握的知識,告訴同學們,同時提出重點的專個問題讓同學屬們看書後解決。指導學生自學,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最後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地方
Ⅵ 地理教學方法
按大抄綱的知識點,第一遍學習的時候要注重把一些關鍵知識點講給學生們聽,第二遍的時候要把每章沒節的只是點串起來,比如我們在學完大氣圈和水圈等等之後可以把兩個一起來講一些知識點的關聯,這樣可以加深記憶,對知識點的理解更透徹
Ⅶ 地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當老師的一定要對課本及相關領域很熟悉!上課能做到不看課本講的很熟就很容易把課教好!而內且要定期提問學生容,不要只是提問幾個人,而是基本是整體提問,就是一次就選一排的同學,挨個起來回答問題,答不對的 就要坐下,讓後面的同學回答,很有效
Ⅷ 地理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調查研究
答::是指研究者在教育理論和科學方法論的指導下,圍繞一定的教育問題,通過觀察、列表、問卷、訪談、測量、個案研究等方式,有計劃、有 目的地搜集有關的事實資料,從而對教育現狀作出科學的分析認識,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或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研究方法。
2、實驗研究
答:實驗研究是注重理論假設,強調嚴格控制,關注假設檢驗,從而主動地揭示教育活動的規律性,它是一種綜合性的研究方法,也是在教育研究中應用最廣泛的實證方法之一,在教育研究中具有特別的意義。
3、個案研究
答:個案研究是指針對一個人的偏差行為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此過程須透過各種方式及管道搜集資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問題的成因,進而提出適當輔導策略,協助改善問題,以增進個人適應。
2、簡單題
1、敘事研究的特點
答:敘事研究具有四個方面的特點,即以教育敘事為載體、以人文研究為取向、以 自我反思為媒介和強調民主、平等。
1.以教育敘事為載體
教育敘事研究的素材是教育故事。這些故事發生在教育中,是「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是當事人的真實生活。因而,教育故事便在意義層面得到了肯定。但是,「敘事」只是手段,「探究」才是目的。講究時空位置的敘事才能構成研究。
私人敘事,它表現為對教育中「個體生命」價值的承認,對個人獨特境遇的關注,尊重每一「個」的獨特性;分析、解釋甚至是體驗每一「個」的「 個性」。
經驗敘事,杜威把連續性和互動性作為經驗具有教育價值的兩個標准。教育敘事研究正是以教育經驗為研究對象,從教育實踐中去尋找和建構理論。這 樣,教育經驗就從被貶低被排
斥的狀態登堂入室,教育研究也將由此產生自身的話語方式,成為教育理論的源泉。即杜威所說,「教育即是經驗的改造」。
生活敘事,由於日常生活接近常態的人生,更能反映出現實生活的真實狀況,因而更具有普遍性和真實性。敘事的「事」不是憑空發生的,它來源於生活。在教育活動中,由師生共同構築起來的教育現場就是師生的生活現場,是原生態的,課堂生活實踐成為生活敘事的源泉。這使教育研究更真實地逼近教育生活本身,更接近教育真相。
Ⅸ 高中地理教學方式有哪些
PPT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地理需要大量的圖,這樣最直觀。
而且也比較容易展示一些相關的各地回風土人情,吸引學答生的注意力。
然後么,可能是帶學生觀察一些地理現象,然後探討。
再然後,就是講習題了,別忽視這個
最後,推薦一個被很多老師摒棄但很有用的方法,對於重點需要記憶的知識要聽寫,聽不出就得到老師那兒背。雖然這樣學生會不是很喜歡,老師也會比較累,但是這樣就能保證地理成績的總體領先,尤其是在重點中學裡面,到了高三也會相對輕松點。
Ⅹ 該教師主要採用了什麼地理教學方法
該教師主要採用了案例教學法。
①案例教學法的優勢: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啟發式教版學方法,其優點主要權有能使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加深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並且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加強了他們的思維訓練,也使學生之間學會了溝通和合作等。
②案例教學法的局限性:由於地理本身綜合性較強,所以如何選擇適合的案例,如何篩選案例中的有效內容,都對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案例教學在地理上的廣泛應用也因為地理學科自身的特點而難以開展,如自然地理部分,內容本身難度大、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又強,要學生能自己能探究、討論還是比較難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學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以教師的有效組織為保證,以精選的能說明問題的高中地理案例為材料,而要做到這些方面的有機結合則是對教師提出的高要求,要求教師不斷鑽研、提高,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來看是較為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