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理念
A. 《新課標》怎樣闡述"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
1、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要學會高效聽課。
①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②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③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④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
2、學會整合知識點,提高知識理解和記憶能力。
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這樣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3、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記憶是學習的根本。
提高記憶力,可以專門的訓練一下。這一類的訓練比較多,比如我比較熟悉的:速讀記憶、編碼記憶、思維導圖記憶。速讀記憶是一種快速閱讀之後的重點記憶和理解記憶;編碼記憶是一種將編碼信息與恰當的線索聯系起來的個性化記憶;思維導圖記憶是一種將所需記憶內容整合成關鍵詞句後的思維記憶。以上三種記憶,是我個人用下來比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統的訓練,具體比較多,就不一一詳細講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軟體中對我上述的三種訓練都有具體的講解和訓練。
4、高效復習,溫故而知新。
①制定階段性的復習目標,合理規劃自己每一天的學習復習任務。什麼時候復習什麼科目,什麼時候做題訓練,什麼時候看書背誦,什麼時候查缺補漏等等,都一一明確下來。
②復習的時候,不要長時間的只復習一科,也不要頻繁的更換復習科目。每一個時段的復習都要保證學科的完整性,按計劃復習完一個學科再進行另外一個學科的復習。
③自己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跟上老師的節奏,最好就保持同步進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於老師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師遠遠落下。
④每一小階段的復習之後,要檢查掌握情況。可以自己一個人進行:合起書本,回憶一下這一階段都學習復習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是已經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較模糊的、還沒有掌握的、有疑問的,針對有問題的要趁熱打鐵,折回去快速溫習鞏固。也可以找你的夥伴一起進行,相互檢查、考校。
5、認真做題和面對每一次考試。
做題的時候:①要仔細審題,而且要審准、審透,提煉出有效信息。②要講究效率,會的就過(一定是要真的會,而不是感覺會),把時間放在不會的上。③不要動不動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題會讓你覺得題目很簡單,但實際做題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筆了。④適當進行題海戰術,掌握各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
認真面對每一次考試。考試除了是檢驗你學習效果的方式,同時也是你積累經驗的過程,比如:①學會如何分配和把控時間;②掌握作答中各種細節的處理技巧;③磨練考試心態;④幫助自己認識掌握的不足之處,復習提升。
B.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貫徹落實課程理念的方法分析
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學生的生活品味,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學生逐步形成人地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為培養具有地理素養的公民打下基矗
C. 簡述中學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D. 如何理解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理念
構建和諧課堂結構,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已成為當前教師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結合地理新課程標准,我認為,構建地理和諧課堂,必須關注以下幾方面:
一、開放教學理念,構建探究平台。
促使學生自主創新開放式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新的教育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受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許多教師對開放式教學存在疑慮,不敢大膽改革。其實,開放性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活動。
開放式教學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面向全體學生,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思考的獨立性,使課堂教學適應學生自主創新性發展的需求。
二、開放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導向,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開放式教學的目標應是:
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地理教學,在獲取地理知識的同時,學生主動學習自行獲取地理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地理實踐的本領,進而獲得終身受用的地理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
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興趣選擇不同的教學並得到發展,能力較強者能夠積極參與地理活動,有進一步的發展機會;能力較低者也能參與地理活動,完成幾項特殊的任務。這個過程體現了教學目標的多元整合性,使學生可以全面發展。
三、密切師生關系,共建和諧課堂
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課堂教學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關系:
1、師生之間的道德、情感關系。師生之間的道德、情感關系是師生關系的核心,愛學生、尊重學生是師生關系之基礎。師愛是「嚴愛」,而不是「溺愛」,教師的愛應「嚴慈相濟」,這就要求教師在態度上和藹嚴肅,在行動上細心關懷。
2、師生之間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關系。教師在課堂是學生學習環境的營造者、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問題討論的合作者、學習方向的指引者。但是,課堂上老師不能誤解學生的主體性,隨便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無准備思考、無秩序討論,自己則站在講台不參與、不引導,最後隨便總結完事,體現不出師生的互動與合作,這樣的課堂只是「表面繁榮」。
四、調和學生關系,發展和諧課堂
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間的關系體現出平等、互助、合作、競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這就要求教師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同學間通過交流與合作,能做到取長補短,求得同學間的「和諧」,並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合作的成效,培養他們的合作創新能力。
五、指導合作探究,完善和諧課堂
教師在課堂已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教授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去接受,而是指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當然課堂教學不應為了體現課堂教學的新理念,而不管知識要求,學生狀況,以及問題是否具有可探究性,要求學生盲目地探究。
六、關注思想教育,優化和諧課堂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有責任、有義務承擔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首先,教師要營造輕松整潔的育人環境。好的環境會給人以美感,它不僅使孩子心情愉悅,同
時還有利於他們從小養成文明的舉止與良好的習慣。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內容,聯系生活熱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E. 21世紀初我國初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下的地理教學新理念具體是指什麼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1.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2. 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使所學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3. 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4. 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系,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5. 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6.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 "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
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基本理念:
1. 學習公民必備的地理。建立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2. 滿足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3. 注重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4. 注重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5. 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F.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理念
素質教育要求由「學來科中心源」轉向「活動中心」,由「知識本位」轉向「技能培養帶知識「由」「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
一、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象在講解地理知識時,要處處以生活為切入點,聯系生活實際。提出生活中的問題,解釋生活中的現,結合生活經驗,聯系生活實際。
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不教死知識,要側重於熱點知識如人口、資源環境等的學習,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地理思維,形成科學理念等。比如可持續發展、和諧的人地關系
三、改變地理學習的方式,要求我們改變過去那種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立足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就是說必須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四、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程,強調地理課程要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教師要轉變觀念,多渠道的開發和利用地理課程資源,從課內走向課外。
五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環境。包括多媒體應用,網路,電視等。
六、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
G. 讓生活走進地理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於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
地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只有讓生活走進地理教學,讓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現,才能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才能符合「貼近學生的生活,對學生的生活有用,對學生的終生發展有用」的新理念。如何把地理教學生活化,成為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從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方面提出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搜集生活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地理教學要回歸生活,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各種能力。因此,教師要在對教材解讀的基礎上再進行大膽創新,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來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多用學生熟悉的地理現象來引導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在當今商品房的開發熱潮中,開發商、購房者各要考慮哪些地理要素?通過把生活實例適當的引入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運用生活經驗,培養合作探究。
新課程要求教師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走向生活、關注生活,並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開展有意義的學習,構建開放式小組合作探究的地理新課堂。學生運用地理原理或地理科學的思維方式來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成為探究活動的重要環節。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同時激發了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學習、探究、創新能力。
三、利用現代媒體,使生活地理化。
現在,電視、互聯網等現代媒體,為學生學習地理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很多學生正是通過這些媒體從接觸地理到關注地理,進而熱愛地理。教師可以藉助現代媒體收集社會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識,然後針對一些熱點問題,從地理的角度提出問題,引發討論,如海嘯、地震等。由於資料新,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有利於師生情感交流,有利於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生存環境的責任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以致用」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目的,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是地理學科的一大任務。因此,地理教學應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並改變自己、影響他人的行為方式和道德觀念。如在生活中,為避免「白色污染」應自備籃子或布袋購物;生活垃圾應分類進行回收利用;為避免水資源的浪費應採取各種節水措施;使用利於環保的再生紙。在生產活動中,不能以損害環境的方式去謀利,應當採用清潔生產技術等。
總之,以生活的理念進行地理教學,不僅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更著眼於學生的發展,給學生以生活的意義,使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H. 在地理教學中你是怎麼貫徹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理念
高效的地理課堂
關於高效的課堂,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看法。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高效的地理課堂應具備 以下三個特點:
1、學生上課的狀態要好,有較強的學習興趣,能夠主動的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提升能力。
2、教師的課堂設計合理,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教學計劃。
3、明確學習過程與任務,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盡可能完成各個階段的學習任務。
在這三條原則的指導下,今天的地理復習課,採取了以下的方法:上課時,布置任務,記憶同步點撥的綜合復習三、四的讀圖題,分成六個時段,1、記憶中國鐵路交通圖5分鍾,冥想3分鍾,回憶中國鐵路圖。
2、記憶北京地圖 4分鍾,冥想2分鍾,回憶北京地圖。
3、記憶台灣地圖4分鍾,冥想2分鍾,回憶台灣地圖。
4、記憶河南地圖4 分鍾,冥想3分鍾,回憶河南地圖,邊回憶便指導學生閉眼回答河南的六個鄰省,四條鐵路,三個煤田,三個古 都,地形、氣候、河流的特點。
5 記憶山東、廣東、湖北、黑龍江的地圖4分鍾,冥想2分鍾 ,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回憶湖南、陝西、青海、雲南等省份。
6、記憶中國地形圖5分鍾,閉眼後聽老師指導,回憶地圖,畫出主要的山脈,填出地形區,了解地形區的特點,時間控制在5分鍾以內。
這樣,一節課有學習的興奮,有冥想的安靜,學生在不斷的體會著成功,因為許多的冥想,有學生自己想自己的學習知識,不同程度的學生想的不一樣,但都會加深自己剛學過知識。
I. 地理課教學怎樣把握新課標理念
一、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這就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確立,師生關系角色的扮演。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講者,教師在講台把知識點說得頭頭是道,學生在課堂聽得津津有味,一動也不動,學生不能有提問或發表見解的機會。在新課標理念下,學生的個性越來越突出,舊的師生關系就越來越不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要求。教師不能以權威自居,要沖破師生之間「管理--服從」的單向關系,變為雙向關系。如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是嚴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應該是醫生,為學生開良方;學生碰到挫折而垂頭喪氣時,教師應該是他們的朋友……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的轉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突出地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徵。
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由教學的管理者變為指導者
在新課程標准理念的要求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的課堂氣氛,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表現出來,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高中地理課「工業生產和工業布局」一節課上,我就設計了:①什麼是臨空型工業布局?②臨空型工業布局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它需要哪些條件才能形成?世界上典型的地區有哪些?我國的高科技園區中關村與臨空型工業布局有什麼關系?③學生自行組成學習小組就上述某個問題收集有關資料並展開討論。④學習小組代表上台發言,分析小組討論的結果。師生共同虛心傾聽,並可與之進行辯論。⑤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得出科學結論。由於這些問題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又貼近現實生活,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既學到了新的知識,又使師生關系在交流中更加融洽,教師的角色也由管理者轉變為指導者了。
三、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地理課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要把握其在社會地理生活中的規律,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親身實踐,體驗生活,用自己的經歷去領略社會生活的內涵。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表現欲,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得到發現的樂趣。
J. 地理教師需要具備的專業素養有哪些
高中地理老師應具備以下基本素養:
一、具有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地理教師必須認真領會課程標准,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觀念,成為既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又懂現代教育、站在時代前沿的一代新型教師。
二、具有新型師德。良好新型的師德就是要求地理教師不但要愛崗敬業,熱愛學生,熱愛教學,熱愛地理,具有奉獻精神,而且要做學生的朋友,要能以同學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往,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這是新型師德的重要特徵),要尊重學生的天性,能全面地評價學生,要善於用多把評價的尺子發現學生的長處,要賞識學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使學生不但具備21世紀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和技能,而且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才能完成新課標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
三、掌握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是高中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內容之一,例如用GIS軟體製作並輸出專題地圖,3S(GIS、GPS、RS)的應用等。目的是「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優化學生的技能結構,增強學生的現代意識和科技意識。所以教師不但要掌握多媒體技術,經常使用電化教學,而且要能使用電腦製作出高質量的課件,例如鋒面與氣旋、地球運動、洋流、大氣環流等抽象難懂專題的相關課件。
四、具備寬厚的知識儲備。地理教師必須豐富和優化自己的知識儲備,不但要有專業地理知識,而且要有比較豐富的文史知識、還應有一定的理化生知識,應不斷地學習,做到終身學習,不但要「洗腦」,而且要「充電」,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只有這樣才能勝任地理教學,才能不斷適應新的教材變革。
五、具備較強的調控和組織課堂的能力。新教材要求師生互動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等,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引導、不斷地調控、不斷地提出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教師既要使課堂沿著課程要求發展,又要求有良好的探索氛圍,還要不斷地引導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即由過去的單一角色,轉變為多重角色(這是新課程對教師的又一挑戰)。教師必須要能勝任多種角色,必須具備學生真正接受的課堂調控和組織能力。
六、掌握和運用多種教學模式。
1、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就是教師根據學習內容,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後,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師生以問題為中心,進行猜測,預想、觀察、實踐、調查、實驗並收集事實依據,最後得出結論並寫出報告。比如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這一節課的教學,教師先提出地球自轉會出現哪些現象,然後讓學生自己用地球儀、天體儀等各種教具模擬地球自轉並進行觀察、思考、分析並得出結論。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促進、合作,要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和豐富的知識充實教學過程,要適時介入,要多「點火」,多運用形成性和鼓勵性評價,不斷培育探索氣氛。這比實施接受式學習要多花一些時間,但學生的發展和提高卻是多方面的,不但有量的方面,而且有質的方面。新課程難度降低了、內容減少了,更貼近學生和貼近社會,為採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創造了條件。
2、自學輔導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適用於容易閱讀的內容,如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等。因為這部分內容以文字闡述為主而且不難理解,教師沒有必要過細指導,可以讓學生以自學為主,學生依據教師提出的教學目標和設置的問題,先自學再討論交流,中間穿插教師答疑解難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3、參與活動教學模式
本模式適用於實踐性較強與現實聯系密切的教學內容。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和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尊重學生的意願和天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給學生創設一個獨立學習和發展的廣闊平台。活動可以採用討論式、調查研究式、競賽式、講座式、辨析式等。新課程設計了大量的以活動性、實踐性為主的內容,如「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連續觀測半個月以上的月相,記錄並總結月相的變化規律,分析月相變化的原因」、收集「探索地外文明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等。運用該教學模式需要調動校內外各種教學資源。
4、研討式教學模式
即先設計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提出一個挑戰性、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研討、交流、得出結論,使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提高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或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如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及其對氣候的影響、宇宙大爆炸、恆星的演化等等。但這樣的問題不必統一學生的思想,不必有標准答案,只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使學生參與到「問題」中來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