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課堂教學評比總結

地理課堂教學評比總結

發布時間: 2021-03-15 03:58:50

⑴ 地理課堂教學評比省一等獎有用嗎

你好,這東西復沒人會預測。
如果真制會預測,早就成為百萬富翁了。
預測這東西我早就不信了,上一回在網站上,看別人預測,結果買了,連一個號碼都沒對上。

樓主真要買,就權當是獻愛心吧。
每天都買相同的號碼,哪一天善有善報,就讓你買中了。
PS:這東西號碼一般不會連續幾天重復,因此,你今天的號碼最好不要和昨天的中獎號碼太相似。

滿意請採納,謝謝

⑵ 如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進行激勵性評價

評價改革是新課程實驗的關鍵.現行的學生評價往往局限在學習的結果上,且具有鑒別和選拔「精英主義」功能傾向,壓抑了大部分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忽視了評價的激勵功能.課程改革呼喚新評價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評價方式——激勵性評價.
激勵性評價的核心是關注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實現評價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突出評價的過程性,它集中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如何把激勵性評價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此,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了一些大膽嘗試.
一、尊重個體差異,讓評價成為學生向上攀登的階梯
學生的發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於他人的素質和生活環境,都有自己的愛好、長處和不足.激勵性評價要依據學生的不同背景,正確地判斷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及其發展潛力,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1、「沙裡淘金」,消除自卑
適當、及時的鼓勵性評價能對學生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而要達到這一點,教師要善於為落後學生或學生學習中暫時落後的方面創造種種成功的機會.通過教學評價,讓學生發現和發展自己的閃光點.教師在評價時可以運用「低起點、小台階、」的方法,鼓勵學生滿懷信心去爭取成功.例如:我有一位學生,通過三年的語文學習,在同學心中,甚至在她的心目中,都認為自己是一個語言天賦極差的學生.為此,他上課幾乎從不舉手發言,與小組內同學合作表演他也很少參加,作文語句都寫不通順,語文學習的各個方面他都顯得非常被動.直到學《她是我的朋友》一課,我參加了他們小組的活動.在課堂上他在小組夥伴的鼓勵下,表演了課文的情境對話.表演中雖然表情、語調尚需加以提醒,但對他來說,已經相當不簡單!當時我高興地舉起他的手說:「大家瞧,他今天表演得多棒呀!看來只要勇敢地嘗試,就一定會有進步!」其他同學也發出了贊嘆聲.這時我從他的臉上看到了久違的成功的喜悅.接下來的語文課里我常能看到她自信的笑容,她學語文的興趣也在逐日提高.所以只要教師提供激勵學生發展的反饋信息,使「學困生」認識到自己的強項,就可以為學生今後如何發揮強項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也充分開發了兒童的發展潛能.
2、以「我」比「我」,激發自信
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同學們所關注的焦點往往是那些少數的優等生.而學習水平一般或是不太好的同學往往很難看到自己的長處與進步.如果能夠引導他們以「我」比「我」,從縱向比較中,他們將會看到自己的成績與進步,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增強前進的動力.如:課文朗讀正確、流利,體會作者感情准確到位,遣詞造句新穎獨特,作業書寫工整漂亮等等都給予表揚和鼓勵.同時,也可以通過填寫隨堂記錄卡的方式進行評價.如:「你今天有什麼收獲?」,如果有,學生就可以在這欄後面畫上一個笑臉的符號.使學生很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不斷地由小成功積為大成功,有利於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信心,激發內在的學習主動性.
3、找「岔」挑「刺」,消除自滿
教學評價中應避免「廉價的表揚」,對於較輕松的學生,頻繁的激勵式評價會使他們飄飄然不知所向,助長他們的自高自大的情緒.那麼,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堂和平日的學習表現,展開生生互評或自我評價.找缺點,尋不足,讓「優生」心服口服,使他們真正看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激勵他們精益求精,錦上添花.
二、關注學習過程,讓激勵性評價成為開啟藝術殿堂的金石
學習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當我們的孩子在積極提問和答問時,當他們大膽嘗試時,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時,我都及時對這一切給予鼓勵和肯定.文學家羅曼羅蘭說:「不要在乎事情的結果,只要曾經努力.」不管孩子最終表達出的結果怎樣,過程中的那份肯定的激勵的評價都會給他以成功的感覺.傳統的教學雖然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但對學生學習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沒有明確要求,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因此,在評價方面,也僅限於老師對學生的單項評價.
新課程標准學習目標是以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評價體繫上也就更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這種激勵性的多方面、全方位、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大大地改善了課堂上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心.
1、評價學生學習活動
學生在學科教學為主的課堂教學中智育得到發展很重要.教學評價必須與學科教育目標和教學活動緊密結合,因為這些內容是培養目標的一部分,是必須關注的,同時它們也是學科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就可以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積極參加討論,是否願意幫助他人,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這樣才能將評價內容和評價標准落到實處.
2、在學習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思維品質
評價內容不僅僅局限於思維的正確性,還要從思維習慣、思維方式以及思維的發散性等方面進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以往在課堂上,學生回答不可能每次都正確,這時,有些老師便常常以「對」或「不對」來評價,或者引導學生以「好」或「不好」來互相評價.至於好在哪裡,又錯在哪裡,該怎麼分析,學生無從知曉.在激勵性評價體系中,教師可以通過評價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這樣的評價對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才是更有利的.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評價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如一位教師在即將下課時對全班同學的學習作如下評價:「今天一堂課,同學們通過分角色表演、小組合作等形式,懂得了寓言兩則的深刻含義,同學們的團結協作精神真值得嘉獎.」這種帶有激勵色彩的評價,體現了教師評價對學生通過努力,進行獲取、形成、發現知識過程的肯定,有利於學生保持這種學習興趣,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在我設計的隨堂評價記錄卡中還有這樣三欄:你今天認真規范地書寫了嗎?你今天主動閱讀了嗎?你今天主動用與他人交流閱讀體會了嗎?我想這都是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一種評價.如果他們養成了這些好的習慣,那在他們的成長記錄卡上會出現許多張可愛的笑臉.
三、關注學生在評價中的作用,讓評價成為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舞台
激勵性評價注重學生本人在評價中的作用.激勵性評價提倡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評判的狀況.要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的制定,同時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參與到評價中,將評價變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
首先,鼓勵學生自評.進行自我評價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展、自我成長能力.如:引導學生設計自評卡進行自我評定.
其次,鼓勵生生互評.讓其他學生在傾聽與交流中進行比較和判斷,可以提出疑問,請發言者解答.使評價者與被評價者通過互動、討論、碰撞後形成對評價結果的共識.經過生生互評,被評價者都會高高興興的接受對方的建議,也有少數學生堅持自己的看法,不斷陳述自己的理由以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學生對他人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習和交流的過程,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最後,教師評價.教師要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以積極鼓勵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有關自己學習、發展狀況的信息,有助於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我.
總之,語文課堂激勵性評價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讓我們隨著課改的步伐,樹立發展的教育觀,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學生,真正為孩子創造出一個積極向上的、自由自主的、個性化的語文課堂空間!

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取得的成績,以及不足,最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⑷ 地理教學評價

一、看目標把握

1.教學目標要明確、適當,要符合課程標准和教材的要求。

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要求是否符合課程課程標准和學生的學習基礎,是衡量一節地理課成功與否的首要標志。教學目標決定著授課的方向,貫穿著全課的始終,全課教學活動的安排都要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個方面,新的地理課程標准對教材每一部分的教學活動均作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所以教師在備課中首先要認真閱讀本部分教材的課程標准,仔細地體會課程標准要求的內涵實質。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要嚴重超標,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也不要達不到課程標準的要求,造成學生知識的缺漏和能力的降低。

2.教學要求要適當,要切合學生實際,體現因材施教原則。

教師要充分考慮本班學生的實際知識和能力水平,確定教學要求。學生素質好,要求可適當高些;學生基礎差,要求可適當降低,同時要兼顧優秀學生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不同起點上都有收獲和提高。這也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

二、看課堂結構

1.教材梳理要自然順暢、系統條理。

教師對一節課教材的把握梳理是一節課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和重要前提,教師對教材的梳理要做到系統、清晰、條理、順暢、以綱帶目。重點難點把握准確,難易知識處理得當,重點問題拓展到位,教學用語科學准確。這一要求也是最能體現一個教師專業基礎是否扎實、備課工作是否充分的重要環節。

在新的教學形勢下,學生手中的教材只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素材,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要靈活的運用和使用教材。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方面要認真地分析本部分教材的知識體系,同時要適當地的查閱與本節知識相關連的一些資料信息,在此基礎上力求對本節教學內容找到一條即便於知識要點的串連,又感覺整個教學過程自然順暢的「線」,最後再將本節課的知識點以及教師感覺有必要補充的素材和信息恰當的穿插到這條線的主幹或分支當中,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自己梳理設計的需要大膽地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搬遷、增減。即依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在新課標教材內容編排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情況下更需要教師注意此點。這也是每一個負責任教師備課工作中付出精力較大的環節之一。那種完全依據教材順序照本宣科、機械敘述、知識點堆砌的課堂教學根本談不上什麼備課,更難談什麼教學效果。

2.教學過程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

教材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依據,但在使用教材時,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一節好課應該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難點化易、抓住關鍵。

對重點內容,要做到重點處理、練習要充分、拓展要到位,使學生對重點知識掌握得准確、牢固、熟練。

對難點知識,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生活經歷,列舉實例,深入淺出地加以說明,充分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和推理,利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把學生難於理解的知識簡化、易化。

抓住關鍵是指對理解和掌握本章、本節知識起決定作用的知識點,教師要在講解、分析、比較的基礎上,讓學生確實理解其地理意義,明確掌握關鍵對建立知識間聯系有著重要的作用。

3.要注意地理「三維目標」要求的有機結合。

地理知識教育是地理能力培養、思想情感教育的基礎,地理能力的發展、情感品德的提高,也能促進地理知識的學習。輕視地理能力培養、情感思想教育的課堂教學和脫離教學內容的空洞說教都不符合現代教育要求。成功的地理課堂教學,是寓能力的培養於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寓思想教育於地理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之中。特別需要一提的是這里的地理能力是指學生的自學閱讀、提取信息,理解分析、處理應用等多方面的一種綜合能力,在許多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4.教學環節要安排合理、過渡自然、銜接緊密。

教學過程是教學各個環節(包括導入、講授、活動、互動、反饋、總結等)連續活動的整體,是實現地理教學目標最重要的途徑。教學過程的優劣,各環節時間分配是否合理,過渡是否自然流暢,銜接是否緊密,直接影響地理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並進行巧妙的「鏈接」,合理選擇教學過渡語言,才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否則容易引起教學上的隨意性,出現思路混亂,知識堆積現象,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三、看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首先要能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和教師特長擇優選用教法,並能根據課堂不同階段教學內容的需要,以一種方法為主,合理地將幾種方法組合在一起,課堂氣氛顯得活潑而生機,使整個教學過程處於一種良好狀態。其次,要實行啟發式教學,廢止注入式教學,充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不管哪種教學方法,都可用是否有「啟發性」這個總思路去衡量之。

2.重視直觀教學,合理選擇教具和其它教學輔助設備

教師應能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設備,並盡量自製一些簡單的教具,加強地理課的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增加感性認識,發展形象思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重視學法指導

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以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教師要注意寓學法指導於教學過程中。在講述具體地理知識的同時,注意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教材,如何記筆記,如何記憶和回答問題,如何讀圖和繪圖等地理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掌握自己尋求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本領。

四、看情商技能

1.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教態瀟灑、自然、、文明、大方、親切。教學語言要富有激情和親和力、感染力,同時要做到准確、規范,更不能用鄉言土語代替地理專業術語。在這一方面不同的教師個體之間的確天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相信勤能補拙,大量的實例也證明了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是可以取得較大進步的。

2.教師板書要做到字跡工整,簡明扼要,突出重點,布局巧妙,整齊美觀。板圖板畫要簡潔、清晰、准確。板書板圖技能是每一位地理教師必要的教學基本功,特別是當前的許多青年教師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3.教師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具使用嫻熟、自然、恰到好處。

4.教師課堂應變和調控能力強。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人人交互過程,它充滿著變化和問題。任憑事先如何周密設計,教師總會碰到許多新的「非預期性」的教學問題。或者是學生同步配合不上,或者是學生提出一些古怪、超本超標的問題,或者是課堂突然受到一種外界因素的干擾,或者是個別調皮的學生無理取鬧……,這些都需要教師及時、妥善地處理,避免課堂教學陷入困境或僵局,從而反映該教師組織教學中的應變和調控能力。

五、看學生參與

要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師生雙邊活動協調。

沒有廣泛學生參與或學生參與度很低的課堂教學不能稱為一節好課,這也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課堂上要真正體現學生是思維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要注意啟發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學習,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組織學生廣泛地而積極的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使教和學達到和諧統一,使學生處於主動學習的良好狀態。

六、看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效果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落腳點,一切教學手段的運用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最終的目的是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師對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方式、方法的選擇都要先問自己一聲:這樣做的效果會怎樣?要緊緊圍繞有效和高效這一核心要求來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當然這里所說的效果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效果,內容即包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訓練效果,同時也包括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通過學生表情的變化、思維的速度,回答問題、練習、測試、動手操作的准確性等信息反饋,可獲知教學信息的傳輸是否暢通,亦可看出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情況。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數尖子學生,大多數中下學生同樣也是知識的接受體,從他們身上更能體現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的高低。

⑸ 如何在地理課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貫穿於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通過評價了解課程實施的情況,判斷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水平,了解學習成就、問題和需要,並對課程下一步的實施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發揮評價的診斷與調節功能;評價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與人互動和交流的過程。利用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就進行鼓勵,對於不足提出改進建議,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發揮其強化和教育功能。
在教學中開展發展性評價,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把學生看作是在知識、技能、態度、情感、方法等方面都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個體,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以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強調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和自我監控。要強調質性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重視兒童在生活過程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即使活動的最後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也應從兒童體驗寶貴生活經驗的角度加以珍視。」
一、評價內容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
評價是一項不斷發現價值、判斷價值和提升課堂教學價值的活動。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課程主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具體包括(1)學習態度: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態度;(2)學習能力和方法:包括學習中觀察、探究、思考、表達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與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等;(3)學習結果:完成學習任務的質量和進步程度。與以往的課程教學相比,雖然也提到重視學習態度、能力、方法,但在評價方面基本沒有明確的要求。新課程將這些列入評價目標,體現了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 二、評價過程充分展開,注重日常性評價。
教學過程總是伴隨著評價,評價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評價貫穿在日常教育教學行為中,不斷地給予學生評價,促進學生的不斷轉變與發展。教師要關注學生日常的活動,展開評價的過程。
日常形成性評價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進行的,指的是平時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行為表現的隨機評價,它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診斷、指導及激勵作用是隨時可顯現的。德育課程的實施依賴於日常形成性評價。因為德育課程實質上是明辨是非真假、不斷澄清價值的課程,課程的實施取決於不同價值觀點的碰撞,取決於學生和教師之間思想的交流,取決於來自師生的美好情感的潤澤。沒有了課堂中的日常形成性評價,課程就失去了生成的基礎。日常性形成性評價來自於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等信息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中自然生成,與課堂教學渾然一體,貫穿於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最大限度地介入學生成長的過程,直接促進或者阻礙學生的發展。
日常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很多。從評價的功能上區分,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幾類:(1)激勵式評價。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回答不夠正確,不夠完整,並隨即改正時,老師輕輕地點點頭,報以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眼神將會使學生得到充足的信心。
(2)期待式評價。任何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是不同的,在發展過程中總有個性差異。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對學習有困難,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生來說,教師應根據情況做出期待式的評價。
(3)接納式評價。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接納學生的想法,然後幫助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使學生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評價的積極效果。
(4)否定性評價。當學生的認識或行為發生明顯錯誤時,教師要針對實際情況,善於運用否定性評價。
主題單元活動的評價最能清晰地表現學生學習的態度、能力和方法,表現出學生收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表現出學生活動中的創造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題單元活動的評價不一定都如案例闡述的方式評價,它可以是展示性評價,可以是表現性評價,可以是情境測試等。根據課程標准和活動的特點,評價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有的側重於評價活動的合作性,有的側重於評價信息整合的能力,有的側重於評價學習的態度和方法。這些過程性的評價,清晰地記載了學生成長的足跡。
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即時評價在課堂上及時反饋外,教師還應在主題活動或者主題單元學習結束後,及時組織學生、家長將日常學習記錄、調查問卷、主題活動報告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以各種形式開展評價,呈現在學生、家長面前,分享和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同時明確改進的要點,並指導制定改進計劃,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三、評價方法與評價內容相適應,注重質性評價,。
表現性評價是一種重要的評價方法,包括成果展示、文藝表演、社會實踐、情境測試等多種形式。對於學生來說,成果展示是一種最好的評價。把學生參與調查、訪問、收集資料、探究性學習等活動中產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並師生一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