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支架式教學地理

支架式教學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3-14 21:56:33

㈠ 支架式教學的基本思路是什麼,舉例說明如何為學習活動搭建支架

教學模式的相對性更表現在它只是一個教學過程的基本框架,並不等於教學過程的全部。人們在按照支架式教學模式實施教學時,要補充許多生動具體的內容,採用相同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成功的精彩的教學,也可以有失敗的糟糕的教學。這里有教師教學功力的差異,更有對教學模式背後哲學主題和教學理念理解和把握的差異,所以模式化教學不是絕對的.如何有效的實施也很重要.1. 主線貫穿,淡出虛置的目標不同的目標體系層次愈來愈多,要素愈來愈多,要點愈來愈多,似乎什麼都考慮到了,遺憾的是教學中最應落到實處的個體在教學過程中的生命體驗被眾多的目標架空了。教師應有主線意識。比如在線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證明,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就不是支架中的目標,它對學生來說只要求了解。2.重視過程,認清支架中各節點及其間網線生活經歷:小時候跟父親進城走親戚。好多次去,每次父親走在前邊,我跟在後頭,可是當我一個人再去時,雖然一些路段似曾相識,可關鍵的拐點卻還是無從記憶.竟迷了路.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重視探究過程,更不可忽視探究結果和其關鍵的重要性。今天,很多教師在上課,沒告訴學生「我們去哪裡?」,一味要學生一步步陷在「推理」的泥坑,以為這就是學生的思考訓練,這便是「數學」,其實這只是數學的「形式」。我深深相信,這也是為什麼學生看上去把知識學得很明白,可是在做練習稍加改變學生就束手無策了的原因。如果探究的重點和方向沒有設計清晰,造成課堂探究時間不夠集中,不寬余,探究結果來不及分析推理,只好不了了之。我們說探究是一種過程,只是要人們以動態的觀點去看待結果,而不是說探究可以脫離現有知識去建「空中樓閣」。每一次的探究結果都是下一次探究的基礎,環環相扣,逐漸形成學生一個動態的不斷完善的知識結構和策略體系。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對每堂課的探究內容適當取捨,保證時間用於重點內容核心問題的探究。這樣才能有序,有始有終,保證圍繞某一核心點探究的完整性,這應該成為課堂探究教學設計的努力目標。而不能探究到哪兒算哪兒,不了了之。現代教育學研究表明: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結合是一條規律性的教學要求,方法的養成,能力的培養只能融於知識的教學之中,沒有知識,探究就失去了著陸點,因此,既重過程又重結果,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學生探究技能的發展要以所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為基礎,才是對探究教學的正確理解。3. 數學思想、方法是支架式教學的靈魂支架教學模式如果是一個教學過程的基本框架,那麼數學思想、方法則是支架式教學的靈魂。數學思想、方法被內化後能很好地加強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並能自我生成數學知識.學習中的同化順應都是在數學思想、方法的指導下進行的.學生理解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一般有三個階段:潛意識階段、領悟形成階段、深刻化階段.學生理解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是主動建構的過程,通過問題解決的實踐,經過多次應用,反復的體驗,逐漸認識、理解、內化為個體認知結構中,對數學學習和問題解決有著生長點和開放面的穩定成份.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應該貫徹通常的數學教學原則,但是它又有某些符合自身特點的特殊教學原則,滲透性原則,滲透到具體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原則,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應與知識教學、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相適應.系統性原則,一方面研究在每一具體數學知識的教學中可進行哪些思想方法的教學;另一方面,又要研究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可以在哪些知識點進行滲透.明確性原則,在反復滲透的過程中,利用適當機會,對某種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概括、強化和提高.最後分析了中學一些重要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生認知結構建構中具體作用.如類比能強化認知結構中知識的可辨別性,概念間的類比、方法間的類比、性質間的類比等.化歸、轉化揭示知識內在聯系,化歸是高層次的指導性數學思想,它是處理數學問題的最根本的思路,化復雜為簡單,化陌生為熟悉,抽象與直觀相互轉化,一般與特殊的相互轉化,轉化貫穿於整個數學知識中.分類思想使知識條理化,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形結合思想,把形的問題轉化為數的問題,或把數的問題轉化為形的問題,獲得簡便易行的方法.數學建模思想,提高學生數學認知結構的可利用性,對數學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㈡ 什麼是支架式教學

支架式教學被定義為:「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於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學法是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法。該教學法是指一步一步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適當的、小步調的線索或提示(支架),讓學生通過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漸發現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提高問題解決能力,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

(2)支架式教學地理擴展閱讀:

在具體實施支架式教學模式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在實施支架式教學時,要准確理解支架的含義,不能膚淺更不能片面甚至錯誤地理解支架的含義。不同的學生因為知識基礎不同,所以支架的選取自然也不一樣。學生選取的支架必須與學生的實際能力相匹配,並且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為他們提供較好的學習思路和解題思維。

2、教師要根據學生真實能力合理設置教學支架,支架的作用就是較好地幫助學生渡過困難、加深知識理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智力水平、創新意識和批判精神使之成為創新品質和獨立人格的社會主義人才是教師設置支架的最終目的。

3、教師設置的支架必須是漸撤的也必須是動態的,教師設置教學支架的范圍不能超出學生的能力水平,由於學生的學習水平每天都在波浪式的前進螺旋式的上升,再加上外界環境在不斷地變化,所以教師所設置的數學能力發展的支架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而必須是依據學生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漸學漸撤、漸學漸支,使設置的支架處於一個動態撤支的過程。

㈢ 如何理解支架式教學

這種教學模式是採用框架的結構,讓學生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體系納入到框架中來,能夠體現一個知識的完整性。

㈣ 支架式教學的介紹

根據歐共體「遠距離教育與訓練項目」(DGXⅢ)的有關文件,支架式教學被定義為:「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於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㈤ 支架式教學策略和拋錨式教學策略的異同

拋錨式教學策略由這樣幾個步驟組成:

創設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

確定問題——在上述情境下,選擇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面臨一個需要立即去解決的現實問題)。選出的事件或問題就是「錨」,這一環節的作用就是 「拋錨」。

自主學習——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源以及現實中專家解決類似問題的探索過程等,並要注意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支架式教學策略

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應當為學習者建構一種對知識理解的概念框架,用於促進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因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於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這種教學思想來源於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維果斯基認為,在兒童智力活動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和兒童的能力之間可能存在差異,通過教學,兒童在教師的幫助下可以消除這種差異,這個差異就是「最鄰近發展區」。換句話說,兒童獨立解決問題時的實際發展水平(第一個發展水平)和教師指導下解決問題時的潛在發展水平(第二個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鄰近發展區」。兒童的第一個發展水平與第二個發展水平之間的狀態是由教學決定的,教學可以創造「最鄰近發展區」。因此教學絕不應消極地適應兒童已有的智力發展水平,而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不停頓地把兒童的智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

建構主義者正是從維果斯基的思想出發,借用建築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Scaffolding)作為對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實質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為學習過程中的腳手架。通過這種腳手架的支撐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頓地把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

支架式教學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

(1)搭腳手架

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鄰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進入情境

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個節點)。

(3)獨立探索

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內容包括:確定與給定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並將各種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順序排列。探索開始時要先由教師啟發引導(例如演示或介紹理解類似概念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導、幫助可以多一些,以後逐漸減少——愈來愈多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最後要爭取做到無須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繼續攀升。

(4)合作學習

進行小組協商、討論。討論的結果有可能使原來確定的、與當前所學概念有關的屬性增加或減少,各種屬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調整,並使原來多種意見相互矛盾且態度紛呈的復雜局面逐漸變得明朗、一致起來,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即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5)效果評價

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合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㈥ 支架式教學模式是根據什麼理論提出來的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中的文化歷史發展觀,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㈦ 支架式教學的優缺點及適應場合是什麼謝謝啦!!

http://wenku..com/view/642645e819e8b8f67c1cb9a1.html
裡面有答案,哈哈,幾年後的回復~~~

㈧ 維果斯基的支架式教學方式具有哪些要點

(1)搭建支架。圍繞當前學習問題,按照「最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到一定的問題情境中,並提供可能獲得的工具。進行探索。探索開始時先由教師啟發引導(如演示或介紹理解類似概念過程),然後讓學生自己去分析
(3)獨立探索。在學生獨立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加以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但要注意,教師的引導應逐漸減少,以使學生最後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繼續攀登。
(4)協作學習。進行小組協商、討論,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㈨ 什麼是支架式教學策略

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應當為學習者建構一種對知識理解的概念框架,用於促進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因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於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它是根據維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對較復雜的問題通過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學習者自己能沿著「支架」逐步攀升,從而完成對復雜概念意義建構的一種教學策略。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