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程教學反思
⑴ 通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如何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在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環境下,課堂教學依然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內
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容中如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學校和教
師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通過實例談談對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反思,
希望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⑵ 反思如何提高地理教師的備課技能
地理新課程實施對來教師的教學提出源了新要求,教師須不斷研究教學,提高素質,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學反思能力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益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 全文共分為五個部分,在對國內外研究分析和總結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方式對張家港市高中地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高中地理教師在反思能力方面存在:反思視角單一;反思內容狹窄層次低;反思中缺乏地理味;缺乏對地理教育價值的反思等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教師教育理論缺乏;教學反思技能薄弱;學校缺乏良好的反思氛圍;評價制度不合理幾個方面。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了完善學校管理制度,營造反思氛圍;完善繼續教育方式,構建利於發展反思能力的模式;落實集體備課,創建反思型備課組;夯實教育理論基礎,提升教育素養;堅持課堂觀察;藉助「微格教學」提升反思能力;養成地理教師的職業習慣等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等若干策略;並通過所在教研組的行動研究,使提高教學反思能力的基本策略具有可操作性。
⑶ 【教學設計評價標准;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教學反思寫什麼】
地理教學設計的評價標准: 一、教學目標設計1.能正確解讀地理課標的陳述結構、分析課標要求。2.全面、適切,「三維目標」有機統一,符合學生實際。3.表述明確、可測,採用行為目標方式。4.體現層次性、差異性,重點、難點准確。二、教學內容設計5.能對比和分析各種版本教材,把握教學的廣度和難度。6.能把握使用教材的特點,教學內容組織有序、有效。7.重視構建良好的地理認知結構。8.突出人地關系、注重空間關系等,體現地理特色。三、教學策略設計9.能體現基本課堂教學結構所隱含的認知規律。 10.課堂交往方式多樣,合作、競爭和個體化活動和諧統一。 11.強調學生學習的基本過程與方法。 12.體現地理課堂教學特徵。 13.媒體選擇與組合體現實效性和先進性。 四、教學評價設計14.體現對學習的積極評價,並強調標准參照評價。15.評價內容全面,分層設計,充分運用地理語言。16.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相結合。五、整體設計17.系統、全面、有序、反饋。六、設計特色18.考慮教師個人的風格、當地和學生特點,有獨創性。 地理課堂教學的評價標准A、教師表現一、內容呈現1.目標呈現明確,並可激起學生學習願望。2.內容充分分析和把握,體現知識結構和認知過程,有概括和檢查,滿足學生需求。3.充分使用地理(含圖表)語言,體現地理特色。 二、組織教學4.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差異,因材施教。5.學法指導有效,情境創設合理,組織有序,引導得法。6.教學民主,尊重、理解、激勵學生,師生互動,反饋與調控及時。7.傳統與現代地理媒體、傳統與現代地理教學方法匹配、恰當。B、學生表現三、學習狀態8.注意力集中,情緒飽滿,參與面廣,主體地位體現充分。 9.學習方式多樣,有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體現。 10.思維活躍,能質疑問難,充分展現自己的認識和見解。 四、學習效果11.達到預期的基礎、提高、體驗等學習目標,有成功體驗。12.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活躍。13.思維活動有深度,情感交流充分。 C、整體效果14.系統、有序,效果明顯。 D、特色創新15.體現教師個人的風格、當地和學生特點,有獨創性。 課後用隨筆的方式及時記下教學中的點滴體會和感受,是實現自我反思、監控的最直接、最簡易的方式。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1)記錄反思課堂的成功之舉。主要包括教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目標的做法和措施,教學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滲透、遷移和應用的過程,感觸與創新等。 (2)記錄反思「敗筆」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汲取的教訓。 (3)記錄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思想及情感交流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 (4)記錄和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閃爍,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思路和好的方法,這些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得以補充和完善。 。我們地理教師還可以在下一班中,即時再實施、再感悟,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追求。一有所得所悟,及時記錄,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
⑷ 如何對初中地理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地理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異常關鍵.教學設計首先要認真研專讀課程標准屬,明確新課程標准要求的重、難點,領會其思想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不要受以前的思維束縛,要與時俱進.還應注意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三維目標的確定.以上就是教學設計這個環節應多加註意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地理課也是這樣.良好的導入,能夠引人入勝,激發學習興趣,把同學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教學上,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導入應盡可能貼近生活,這也符合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導入還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導入環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牽強附會,為了導入而導入.還有導入的時間不要過長.課堂教學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
⑸ 八年級地理下冊東北三省課後反思錄
東北三省:黑吉遼來
主要山脈河自流:大興安嶺 小興安嶺 長白山, 鴨綠江 黑龍江 松花江 烏蘇里江
自然環境:冷濕
東北平原上主要農作物:春小麥 大豆 玉米 高粱 甜菜
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1地形平坦2雨熱同期3土地肥沃4利於大型機器耕作
我就記得住這么些了
⑹ 生物地理反思怎麼寫
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篇一: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近一學年的初中地理教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教學,這是一個老師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在宜春八中的近一年的教學中,讓我體驗最深的就是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的迫切性,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素質教育的需要。特別是對於初中地理教學來說,『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改提出的重要教學理念。以下是我對初一地理教學的體驗和反思:
一、要結合教的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看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學得如何。初一學生年齡在12、13歲左右,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求知慾、表現欲非常強,在課堂上學生厭煩教師的『滿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有表現的機會,教學參與意識非常強烈。老師應該最大限度的在課堂上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問題、教學情境,加上新課標下的教材在知識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長的文字敘述,文字表達簡潔明了,從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減少了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增加了『活動』、『閱讀』、『思考』等的版塊的內容,還提供了大量的直觀性圖片。新課改的教材特點,也為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准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可以說,學習地理學科,是為了更好的適應我們的生活環境。上冊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生活地理」的內容。由於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著,學生容易接受,便於理解。例如,在講地球的運動時,可以用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來導入「太陽每天從哪邊升起,哪邊落下?」「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經歷著白晝和黑夜」「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什麼美國人總是半夜爬起來看直播」「一年有四季,什麼季節影子上,什麼季節白晝長」等等相關問題;在講天氣與氣候時,讓同學們一起探討獲取明天天氣的途徑有哪些,讓同學們自己做天氣預報播報員,在樂中完成教學目標,這些生活中熟知的現象拿到課堂上,會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初一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在講《地圖》一節時,提出『野外迷路如何定向』這樣的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
三、運用現代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所謂『教無定法『對於初中地理學科來說,其獨特的學科性質,更使得地理課堂上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幾乎可以借鑒所有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以及其他更方面的實際情況,結合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地理課堂在多種教學方法的變換中,極大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我認為直觀教學法在地理課堂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幾乎在每堂課都要用到。如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地球的運動,如各種天氣各種氣候的景觀圖,讓學生在直觀教學中,更快的理解、掌握和記住了地理知識,特別是各種地圖的展示,對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構建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學習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一節,「中國在世界的位置圖」「中國疆域圖」「中國行政區劃圖」都是不可或缺的地理教學用具。
以上我在初中地理教學上的一些思考。教學反思是一個老師必不可少的成長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也會更多的去思考,讓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成熟。
篇二: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准要求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傳統的地理教學偏重地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的"知識本位"、"學科中心"的地理教學,努力創設貼近現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教學中著眼於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反思之一:解放學生認知習慣,培養學習興趣。
對於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能力,可以讓他們聯系身邊的事物來認識、獲取地理知識。例如結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頂,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頂的事實來加深理解我國降水空間分布的特點。
反思之二:解放學生的頭腦,培養創新思維。
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越俎代皰,不包辦代替,鼓勵學生大膽動腦,大膽創造。不怕出錯,不怕重復,讓學生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過程中增知長智。
反思之三:解放學生的嘴,培養表達能力。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上讓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體會,得到能說會道的鍛煉,並能和老師、同學經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獨立提出問題。
反思之四:解放學生的雙手,培養動手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動手,開展小論文、小製作、小調查、小發明等活動,讓學生得到勞動成果的樂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深入細致的作風。
反思之五:解放學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訪問,讓學生到大自然、大社會中開辟智能活動空間,增大手腦活動頻率。從中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反思之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說,學習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並在改造利用環境的同時,協調與它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初一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野外迷路怎麼辦?」「地圖定位與估算距離」等,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
篇三: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進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 勵志天下 www.li123.net )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像。如:每節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我覺得過去經常講這節課學習或今天上第幾章……,總還有點居高臨下,我教你們跟我學的味。上課期間,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語氣來及時贊揚鼓勵。這樣做,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記得有天在初一(16)班上課時,一位男同學突然舉手問:"老師,你說海拔越高,氣溫就會越低,可我想,喜馬拉雅山的海拔那麼高,應該比別的地方離太陽更近,氣溫怎麼會低呢?"氣候一章已經上完,這個學生卻在幾天後提出疑問,說明他上課時認真聽、認真學,也認真想了,可總是解不開。在書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淺顯易懂的話解答了這個問題,並當眾表揚他愛動腦筋,敢於提問。這件事提醒了我,書本沒有講到的知識,可能有的學生會去想,也可能有的學生心存疑問,苦苦思索又覺與書本無關,就算了。我很快在別的班級上課時舉出這個事例,並鼓勵同學們質疑問難。
每當空閑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游離在課堂之外?為什麼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後交談以示關愛,於是曾經,他聽課認真,不再干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後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都值得在以後的教學中去思索、去探索。
篇四:初一地理教學反思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劉麗靜老師在「森林資源」一課中以好大一棵樹的歌曲導入,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受和情緒體驗,激發起他們對森林資源內在聯系的認知興趣,發展了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及實踐創新能力。
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學習的認知情境和氛圍,恰當地組織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自然地獲得知識和技能並促進智能和心理機能的發展。劉老師在本節課講解到位,屏幕的景觀吸引學生探索森林資源的奧妙,使學生主動進入學習情境,在教師指導下找出教材的重點。挖掘教材中的內容,拓展了教材內容。
通過本節課的觀摩,了解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學中學生如何成為真正的主體,怎樣實現主體的參與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僅取決於把舞台讓給學生,還在與教師如何成功地引導和組織教學。教學設計是否合理,還在於是否激發了學生興趣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研究中學會研究,在創造中學會創造。同時,不斷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發現引向深入。
教師和學生應該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關系,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彼此分享思考,見解和知識,實現教學相長的過程。學生大腦並不是空盪盪的容器,而是一口蘊藏著豐富水源的深井,所以我們要相信學生,把機會交給學生,跟學生一起走進新課程
篇五:初一地理教學反思錄
第一對學生一定要嚴格要求。對學生要做到:不管是哪堂課,不管是哪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必須認真聽。現在我感覺絕對不能放縱學生,不能讓學生以地理是副科為借口而不認真學或者甚至是違反紀律干擾我的教學。現在初一3個班,我對每一位學生都是一樣的要求:上課必須認真聽講,作好筆記和我布置的作業,積極思考問題。當他們有分神,做小動作,甚至講小話時,我都馬上上前提醒,如屢次犯錯則施之以措辭嚴厲的批評,再輔之以叫起來讀地理課文和閱讀資料,我覺得這樣對他們有好處,且他們能接受老師的批評和關心。如果他們不聽課,看其他與地理無關的書籍時,我都是當場繳獲,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們明白,上地理課時看其他書是多麼愚蠢的一件事,哪怕你多麼地不喜歡地理,多麼地學不進地理,地理課都不是耍課,都不是可學可不學的課,要打好基礎,老師一律對其他書的沒收是要他們有一個好的開始,要他們在初一對地理知識就有最基本的了解,否則以後學習地理知識是如何的艱難。我跟他們講,現在很多高中生反映高中地理很難,總結原因大多是讀初中時根本就沒怎麼認真學地理,或是根本就沒學過地理,因此初一就必須學好地理,不能重蹈覆轍。對學生唯有嚴格要求,學生才會真正地尊重這位老師,這是我的真實體會。不管學生有多麼的不情願,有多麼的反感和抵制老師的批評和教誨,老師都不能害怕心虛或是心軟,尤其是新老師,一定要度過這一關,對學生要嚴而又嚴。
第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如學生對某一科有興趣,課堂上不該有的「活動」就會少許多,對老師的關注和對知識的渴求就要多許多。初中時期要求我們要教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因此我上課盡量旁徵博引,縱橫捭闔,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舉一反三,不時抽學生回答問題,或是發表看法,形式新穎活潑,不拘一格。沙區初中地理教學用的是湘教版教材,此教材活動題多,有利於發揮學生思考能力的作用,因此我基本上在講述活動題時都是抽學生來回答,或是闡述觀點和意見。在啟發學生思路的時候我是不拘一格,盡管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我也覺得理所當然,要讓學生的大腦活動起來總比壓抑好,學生有表現自己的天性和慾望,老師要盡量滿足,有時候我還組織學生辯論,盡管有些學生給出的答案另類,我都是鼓勵他們回答。當然對少數故意大聲吼叫,有意擾亂課堂正常教學秩序的學生則要另當別論。我還建議學生多到新華書店去轉轉,關於地理方面的網路知識都可以去了解,比如《中國國家地理》、《中學生地理網路知識》和《華夏人文地理》等雜志可以多去看看,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地理的興趣經久不衰。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方面,我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地理地圖冊》是學生必須要看的,不但要看,而且要看懂看透,要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有我還帶有一些有趣的圖片,有時候電視報紙上有的問題我會在課堂上提出來,引導學生思考:如2006年暑假重慶的乾旱問題,重慶大學城最終落戶虎溪鎮的原因,修建三峽水庫的利弊分析問題等等。記得上「地圖」這一節時,為了讓學生能對在地圖上如何判別方向有深刻的認識,我讓全班同學畫出學校的簡圖,圖上可有指向標,注記和文字說明,很多學生都欣然完成任務。
第三一定要因材施教。《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學任務是不是我們一定要完成呢?我看不一定,因為《教學大綱》是針對具有一般知識能力基礎的學生,且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學生量身打造的,對於那些學有餘力的學生和基礎特差且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差的學生來說,要靈活處理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具體的教學方法之間關系的問題了。比如在講述《俄羅斯》這一節時對有的班級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摩爾曼斯克港為何是個終年不凍港?而有的班級我只是告訴他們摩爾曼斯克港是一個終年不凍港。對於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漏洞百出,可以說全班沒有一個學生回答正確了,但我還是給他們鼓勵,表揚他們的思考精神。摩爾曼斯克位於俄羅斯西北部,在北極圈以北,屬於極地氣候,按理來說摩爾曼斯克港一年中很長時間是冰封的,但我們同時也從報紙上,電視上得知俄羅斯經常在巴倫支海舉行軍事演習,他們演習的軍艦就停靠在摩爾曼斯克港,有時候冬季也在演習,為何?學生認為正是因為極地氣候,所以終年不凍;還有的認為摩爾曼斯克港在北冰洋沿岸,有北冰洋的作用,所以不凍。我引導他們看地圖,在結合上學期所學的氣候洋流問題,告訴他們海水終年不凍,關鍵是水溫,氣候是影響水溫的,但除此之外,還有洋流呢,這里有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來,終年不凍就順理成章了。還有課本第78頁的活動題,題目要求說出上揚斯克和莫斯科的氣候各有什麼特點以及氣候不同的成因,對某些學生我只要求答第一問,而另外一些我要求兩問都答,尤其第二問難度較大。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第一問都能回答准確,只有少部分學生誤以為-48℃比-17℃要高。很明顯上揚斯克冬季氣溫比莫斯科低許多,而夏季則與莫斯科相差不大,降水量來說上揚斯克不莫斯科全年都少,所以我引導學生總結上揚斯克又干又冷,那裡人口稀少,而莫斯科屬於溫和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是俄羅斯首都,人口稠密。第二問就是原因分析。我引導學生從氣候,地形,地理位置來分析。首先讓他們看《地理地圖冊》第39頁,就氣候來說,上揚斯克屬於極地氣候,所以又干又冷,且冬夏氣溫相差大,莫斯科為溫暖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上揚斯克位於東西伯利亞山地,海拔較高,莫斯科位於東歐平原,所以更加劇了兩地的氣候差異。第三地理位置,上揚斯克緯度更高,且更靠近北冰洋,冬季北冰洋是個寒極,寒冷氣流對其影響大過莫斯科,而莫斯科雖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但受盛行西風影響使其冬夏季降水都不太少,冬季氣溫不過於太低,因此雖聖彼得堡比莫斯科緯度更高,也曾作過俄羅斯的。
通過知道學習較為認真的學生看地圖,跟著我的思路分析思考後得出來的答案可以使他們印象更為深刻,同時對實在對地理不敏感的學生以及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可以起到示範作用,可以使他們在沒有太大壓力的情況下學到地理知識。
⑺ 長株潭城市群內部的差異和聯系教學反思
一、反思本堂課的教學理念
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是地理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理念。我們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徵、學校的實際條件和當地的經濟生活實際選擇合適的地理教學方式方法。本學期的教學計劃最重點是組織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初中地理會考總復習,所以新課教學須緊湊。香港與澳門的學習內容具許多相似處,可融合。 二、反思本堂課的教學思路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學習地理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更在於地理知識的運用以及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教師參與的情景下,主動發現、主動探索、自主思考、發展思維的一種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面臨的學習任務,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習特點,能夠依據自身特點及學習內部規律的要求,充分發揮其學習潛能,自主選擇、自主決策、自主執行、自主評價和自主調控。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教師適時的引導學生進行「思 說 聽 論」,能有效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的能力。 三、反思本堂課的教學過程 1.積極表現
展示收集到的有關長株潭圖片和資料 2.對比找茬
對比三者的自然與人文地理概況 3.能力提高
小組討論:長株潭的差異和聯系 四、反思本堂課的教學成果
1.課前讓學生將收集到的有關長株潭在課堂上呈現,可使學生能感受到自己動手收集資料的樂趣以及勞動被承認的成就感,同時也鼓勵其上地理課的積極性。
2.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由於學生在課下進行了預習,課堂上老師提出的問題他就能回答正確,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又反過來激勵他學習地理的興趣。
⑻ 地理教學設計與反思
作者及工作單位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