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案教學模式地理課堂ppt
1. 如何利用導學案讓地理教學更有效
一、樹立形象。(第一課時)1、情境創設,激趣導入。閱讀課伊始,教師通過生動的語言、圖畫或多媒體課件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境,使學生再現表象或形成新表象,產生各種不同的情感體驗(如審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學生的學習需要,產生強烈的願望去閱讀課文。2、獨學。學生按課文順序進行朗讀或默讀,要求所有學生能夠達到正確、連貫地朗讀課文,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容及其表達順序,對課文形成一些初步的印象和感受,情感受到一定觸動。用已經儲備的方法學習生字新詞,完成導學案,教師巡查(一查)。3、對學、群學,組內小展示(兩步連續進行)。對子或小組內交流、討論、展示獨學成果,(學會的生字新詞,交流識記的方法,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寫作順序)教師巡查(二查),在教師巡查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做到心中有數,為大展示作準備。4、班內大展示。在黑板上展示容易寫錯的、難記的生字,難理解的字詞以及對於文章主要內容的把握,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並進行評價。5、整理導學案,完成達標測評。達標測評題目的設計要有層次,在這一課時題目以字詞句為主,題型多樣,按照基礎題和提高題4:1的比例設計。教師檢查(三查)。二、自主感悟——升華情感——積累拓展。(第二課時)這一環節是閱讀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要努力創設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1、獨學。引導學生選擇文中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或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認真閱讀體會,加以感悟。教師也可以提出寬泛的話題,選擇那些具有一定挑戰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有比較充裕的時間讀、思、畫、批,形成自己的思想與認識,整理自己的思維,做好與小組成員交流的准備。教師巡查(一查)。2、對學、群學,組內小展示(兩步連續進行)。每個學生在小組中向其他人說明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其他成員對其發言進行評價,每個人都有充分的交流和表現機會。小組交流中,教師要深入到每個小組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認真觀察和了解每個小組的活動情況,提出明確要求,及時加以引導,排除障礙,開闊思路,在傾聽中努力去感受和尋找學生思維的火花閃現(二查)。調整布置下一步展示內容。3、班內大展示。各個小組派代表結合重點詞句談收獲,講真感受、真體驗、真理解,按照「讀—悟—讀」的要求深入體會作者情感,不斷提高學生的感受力。張揚個性,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其他小組要及時補充或者質疑。對於重要的學習內容,如果學生忽略了,教師要提醒學生予以關注;對於學生理解不準、理解不深的重點、難點,教師要進一步提出來,和學生共同探討;對於學生尚未意識的學習方法,尚未養成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引導發現,習得,對於學生應該知道卻不知道,討論交流後仍理解不到位之處,教師要做必要的、精當的講解。此外,要注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通過評價激勵學生,指導方法,評價一個是為了帶起。學生評價要使學生學會認識他人,欣賞他人,學會與人交往、溝通。在這一環節中提醒老師們不要忽略朗讀的指導。4、整理導學案,達標測評。題型的設計以句式訓練、語段仿寫、拓展性閱讀等等為主,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 高中地理課堂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導學案
「講」最易,「教」則難,「導學」才見真功夫。在實踐課堂教學中,導學回案的優勢作用越來越明答顯,越來越被教師所認同。今年暑期,鎮聯校已經組織教師編寫了成套的導學案,開學後我們就可以共享這一豐碩成果了。 那麼,如何使用導學案
3. 初中地理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設計研究有多少研究成果
現在而言,就是導學案的設計和學案導學的程序上這兩個問題上取得了比較一致的觀點專。
其中,你可以屬參考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學校的模式,因為這些學校都是已經很成熟的教學模式了,它們代表的就是新課改的教學模式的方向。
另外,就初中導學案而言,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了,很多研究生的論文都是這方面的。主要是要和地理學科聯系起來,我師門的一個研究生做的就是導學案教學模式的研究,不過是高中地理方面的。這一方面的論文,你可以參見內蒙古師范大學的地理課程教學論教研室的成果,他們的成果比較豐富,也比較的全面。
4. 農村小學如何推進「導學案」自主型課堂教學模式
推進農村小學導學案自主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想法固然很好,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從最基層改進農村小學相對落後的現狀,這是一個很有長遠發展觀的實際問題。確實,就農村現狀而言,時機、條件還欠成熟,但不是毫無希望,這種模式可以先稿個試點,然後再去推廣,由點到面,最後再全局,總會成功的。
5. 導學案教學模式有什麼理論依據嗎
根據高校課堂理念
6. 如何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淺議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方法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推進,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不僅要更新教學觀念,還要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和改進。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如可以採用「導學案」教學模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導學案」教學模式將知識問題化,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去發現和解決問題。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指出:「教一門學科,不是建立一個小型圖書館,而是要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去。」這里所強調的同樣是要讓學生自己探究去獲得知識。因此,在化學教育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成為化學教學中一個重要任務,那如何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下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就顯的特別重要。現就我採用的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幾種方法總結如下:
1. 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踐證明,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也是非常濃厚的,他們幾乎每次都能被種種新奇的實驗現象所吸引,並進行積極的思考、推理以及探究其中的奧秘。因此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即強調讓學生通過動手、觀察、思考,實現從現象到本質,從分析綜合到概括,讓他們的思路得以開拓,從而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如在講金屬鈉的化學性質時,可補充演示金屬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學生可觀察到金屬鈉浮在液面上,並熔化成一個閃亮的小球,在液面迅速游動,聽見嘶嘶的響聲,並留下藍色的足跡(反應完可看到是藍色絮狀沉澱)。根據上述現象,引導學生思考:此現象與金屬鈉和水的反應有何異同之處?藍色絮狀沉澱是什麼?為什麼不析出紅色固體物質?此反應的實質是什麼?學生通過對比、討論、分析、歸納,明白了金屬鈉與硫酸銅的反應實質。此時再補充一個金屬鈉與三氯化鐵溶液反應的實驗,此時學生就很容易總結出金屬鈉與鹽溶液的反應的實質。這樣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獲得了感性材料,然後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維加工,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推理,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又如在講「鋁及其化合物」一節中,講述氫氧化鋁是典型兩性化合物時,首先用可溶性鋁鹽和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兩組演示實驗:(1)把三氯化鋁溶液慢慢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2)把氫氧化鈉溶液加入到三氯化鋁溶液中。讓學生仔細觀察比較兩組不同的變化;然後把(1)得到的氫氧化鋁沉澱取出分別放入兩支試管中,加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結果兩試管中的氫氧化鋁沉澱都消失了。此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和討論,使得學生得出氫氧化鋁既能跟酸又能跟鹼反應的兩性概念。這樣學生通過實驗,不僅掌握了重要的化學知識,還積極主動開展了思維活動,使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
2.通過階梯式提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所謂階梯式提問就是按照思維的順序給出一組逐漸深入的問題,當一個問題解決的時候另一個問題也就出現了。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階梯性的問題系列,在課堂上一次提問,讓學生層層深入的分析、理解,從而使學生思維從表象到本質,從簡單到本質步步展開。這種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一種連鎖型的、延伸型的思維能力。例如:鹽的水解就可採用階梯式提問教學,程序:(1) 在常溫下,蒸餾水的PH=?化學平衡有哪些?同學們根據所學的知識很容易作出正確的答案,在此基礎上,逐步引導啟發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2)蒸餾水中加氯化鈉固體,溶液的PH=?為什麼?化學平衡有哪些?引導學生從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角度考慮得出:溶液仍顯中性,因為氯化鈉為強電解質且電離出來的離子對水的平衡沒有影響。(3) 蒸餾水中加氯化銨固體,溶液PH=?為什麼?化學平衡有哪些?在(2)的基礎上,學生就比較容易分析氯化銨溶於水電離的銨根離子能夠和水電離的氫氧根結合生成弱鹼,因此水的電離平衡發生移動,從而引出鹽類水解的實質。通過這三個問題學生的思維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的階梯式思考過程,按照這樣的思維過程學生更容易掌握鹽類水解的本質,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的也得到鍛煉。筆者認為雖然在鹽類水解這一節課大部分的教學設計都採取的是讓學生直接測鹽溶液的PH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起學生得思考,但筆者通過調查發現這樣的教學效果並不佳,因為這樣的設計本身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就比較高,而一般的學生通過的自己的思考是不能解決的,但如果按照由簡到難這種階梯式教學,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基本都能有所收獲,同時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縱向發展,使學生思維的變通性、深刻性得到了鍛煉。
3. 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有它的廣闊、靈活、敏捷性,同時又有求異性、發散性、獨創性。對於學生而言他們創新求異的特點更為突出,具體表現為好奇、敏銳、敢想、敢創。為了更好的利用、發展他們這個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講題時可採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方法,藉以開拓學生的思路,誘發學生的求異創新。例如,復習溶液中物質的量濃度計算時,設計這樣的題目:把5.85g氯化鈉放入104.15g水中形成密度為1.1g/ mL溶液,求形成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學生迅速的計算出答案為1mol/L.問:如果改變條件呢(換成不同的溶質)?這時,學生思維活躍、大膽思考,很快編出多個題目。其中把氯化鈉改成其它物質的有:①改成Na2CO3.2H2O(溶於水Na2CO3是溶質);②改成Na2O(Na2O先和水反應生成NaOH, NaOH是溶質);③改成Na(Na先和水反應生成NaOH和H2 , NaOH是溶質)。經過對題的改變,增大了題難度,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的能力;教學中除利用一題多變外,還可利用一題多解,創設學生大膽思考的機會,讓他們放射出智慧的火花,培養其思維的靈活性。例如:a L Fe2(SO4)3溶液中含有b g SO42-,取此溶液a/2 L,用水稀釋成2a L,則稀釋後溶液中Fe3+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 ,讓學生討論,然後教師總結學生的解法有三種,其解法如下:①常見解法: 設原溶液中Fe3+的物質的量濃度為x mol/L,2:3=x:ba/96, x=b/144(mol/L); 取出a/2 L,Fe3+的物質的量濃度不變,設稀釋後Fe3+的物質的量濃度為y mol/L,則b/144*a/2=y*2a, y=b/576a,故選(A)。②特殊值法:令b=96*3g,則原溶液中Fe3+為56*2g,取出a/2 L,含Fe3+56g,稀釋成2a L後,CFe3+=1/2a,即當b=96*3g時,正確選項其數值應為a/2 L,將b=96*3g,代入各選項驗算,只有(A)符合。③電荷守恆法:設原溶液中Fe3+的物質的量濃度為x mol/L,則b/2/(96*2)=x*2a*3,x= b/576a,選(A)。通過評價,學生感到最後一種方法用時最短,最簡單。由此可見,運用不同的方法解題,效率差別太大了,讓學生意識到遇到問題時應積極進行思考,應尋找簡潔簡便的方法解題,這樣也有利於其思維能力的提高。
4.通過糾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接受正確的知識之外,適當的接觸一些反面教材,進行改錯練習,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也起到良好的效果。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會有目的設計一些「錯項,錯解」,讓學生認真地剖析,用否定的方法來探究問題,從問題的反面提出自己的見解,切實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起到了一定作用。例如:選擇題考查面廣,在命題時,往往也會有意設置陷阱,在選擇時難以明辨是非,造成錯選,因此要激勵學生對錯項認真分析,不能只追求正確答案。例如:將200 mL 0.1 mol/L的Na2CO3溶液和含1.71g Ba(OH)2的溶液混合,為使溶液顯中性需加入1mol/L鹽酸的體積為( )A. 20 mL B. 30 mL C. 40 mL D. 60 mL。很多同學選擇了A,還有些選擇了C,這都因為他們考慮的不夠全面,選A的認為兩者作用後剩餘Na2CO3剛好消耗鹽酸20 mL,選C者認為兩者作用後,除剩餘Na2CO3外,Ba(OH)2引入的OH-也需要消耗20 mL的鹽酸,共需40 mL。這兩種做法都沒有繞過迷魂陣,因為兩者作用生成的BaCO3沒有離開體系,它也需要消耗20 mL的鹽酸,所以共需60 mL。通過對A、C的分析加強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促使他們以後更加全面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其實在教學中,學生作業,試卷中的典型錯誤正是我們糾錯練習的好素材。例如,有一道課後習題:通過批改作業,發現大部分同學在做這道題時都沒有考慮水也要揮發掉,於是在課前我一反常態,直接給出他們錯誤的解題過程,並向學生提問:這樣的解法是否正確?為什麼?讓學生思考自己找出錯誤所在:沒有考慮到NaHCO3分解生成Na2CO3的溫度在100度以上,水和二氧化碳都揮發掉。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自己動腦筋,發現自己解題過程中的錯誤,並糾正了錯誤,提高了他們明辨是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有意識有目的採取一些方法,精心組織、訓練,一定能夠培養出具有良好思維品質的學生。
7. 淺談如何體現地理學科教學的智慧性
一、 運用地理圖示教學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大家都知道,地圖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圖示教學法,就是一種通過圖形或圖象來揭示地理事物現象或本質特徵,以激發學生跳躍式思維,加快教學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用形象化的圖形、圖象或表格講授地理概念或規律,揭示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有利於增進學生的記憶力,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大家都深有體會,離開了地圖上好一節地理課是比較困難的,為了提高地理課堂效率,我們地理教研組在圖示教學方面作了深入探討,為此我們積極研究圖示教學在地理課堂中的運用,傳統的地圖教學主要是藉助教學掛圖和模型,多媒體進入課堂為地理圖示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較傳統的掛圖教學,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重點突出、分層展示、動畫更易於學生理解等優點。但並非越花哨越好,因此本年度我們主要在課件的實用性上進行了研究,製作並修改了許多優質課件,並在區級以上單位獲獎。我們申請的「地理圖示教學法」研究課題,已順利通過了區級的驗收,現在正在進行市級課題的研究並積累了很多這方面的材料,特別是我們已經整理完成了初中地理的所有課件和備課參考如教學設計等,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課件中所呈現的地圖,教給學生讀圖用圖的方法,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指導學生學習畫地圖、並使用地圖這一工具,教學中,凡是能從地圖上獲取的地理知識,都盡量運用讀圖的方法來完成。解決地理問題時,要首先想到與之相關聯的地圖。只有這樣,才能學好地理,才能以圖增知,以圖啟智,才能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能力。
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越來越多的地理老師體會到圖示教學所帶來的優勢,為了大家使用的方便,我們實現了資源共享,所有的課件都放在了學校的ftp上,在上課的時候,只要打開學校的ftp,就能把相關的課件下載到自己的電腦上,無論是上課用還是備課用,都非常方便,這樣大大提高了備課效率,更極大的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每次上地理課,同學們興趣都很高漲,因為我們每一節都配有精美的課件,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非常高漲,有了興趣,再加上老師的精心講解,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我們學校這幾年的地理教學之所以走在全市前列,與我們積極研究圖示教學是分不開的。
二、創建切實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能高質量的完成學習任務,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隨著我校學案教學以及生命化課堂教學的實施,並按照《萊城區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我們地理組全體任課教師積極努力,探索出自主、合作、探究下的「目標導學,以學為主,以學定教」這一有效教學模式。其一般程序是:情景導入、認定目標-----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交流展示、拓展目標-----小結提升、訓練達標
1、情景導入、認定目標
學習興趣是學生最現實的學習動機 ,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情景創設,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引發興趣的問題導入新課,導課導得好,可以先聲奪人,抓住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把三維目標呈現給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要求。
2、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能否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是關鍵。教師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提供豐富的感性和理性的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生成問題,以便於讓學生帶著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簡單的問題由學生個人獨立完成,難一些的問題由小組內交流完成,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供到班上共同探討。
3、交流展示、拓展目標
讓學生展示其學習情況,一方面是為了解決學生自學中不明白的問題,另一方面是為教師精講作準備,教師根據學生展示交流情況, 適時講解學生不明白的地方,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問題,以達到拓展知識,培養能力,升華情感的教學目標。
4、小結提升、訓練達標
學習完本節課之後,根據教材內容,可由學生小結本節課內容,也可由教師小結本節課內容,小結完了之後,要進行當堂訓練測試,以便檢驗學生學習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教師在新的課程環境下,必須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時刻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煥發出生命活力,才能讓學生在探究中自主,在探究中合作與交流,在探究中快樂地成長。
以上教學模式是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而成,這一模式既得到了 我校師生認可,更得到了我區教研室的高度贊揚,實踐證明,通過以上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能力都得到了鍛煉、提高,地理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利用小組學習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佳措施
新課程最注重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那麼課堂上如何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學習小組,小組合作的方式是我們學校現正在研究的,也是課程標准積極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們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時,總是進行明確的分工,讓每一組的每一個學生都各司其職。明確了自己的職責,每一個學生都表現得積極主動。在教學中我們是這樣建立學習小組的,一般是以8人為一個小組,合理的編組是合作學習得以實現的前提,編組時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如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習態度、性別、家庭背景等,這樣小組成員之間可以優勢互補,才能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小組學習中,學生合作技巧的培養是合作學習得以實現的重點,因此在小組學習實施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合作,要引導學生養成合作的好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小組的調控,不能任意發展,特別是在小組討論中,不能什麼問題都討論,要討論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問題,也不能讓個別學生鑽了空子,趁機說話,因此注重小組的評價是很重要的,教師要做到評價的及時性和公正性,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加強教研教改是提高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前提
教學科研是教研組的生命線,只有加強教研教改,才能提高整個教研組的教學水平,按照教研組計劃,我們定期舉行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教研活動一般定在每周三的下午三、四兩節,我們地理組主要是通過專題討論、說課評課、案例分析等多種方法,圍繞教學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和下一階段課改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大家各抒己見。這種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研活動切合了教學的實際和需要,給予組內老師莫大的幫助。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每個人都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並通過一周一節的公開課現場示範,供全組交流研討。每次公開課地理教師都全員參與,在聽課過程中我們要求教老師寫好聽課記錄,內容包括教學實錄、隨機點評、教學發現和教學建議四大方面。實踐表明,這種「一周一組一節公開課」形式下的全員「參與式」活動,在地理組內掀起了一場場「頭腦風暴」, 教師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大幅度增高,自我反思意識和能力增強,並在反思、學習中書寫了大量的案例。使地理組的的常規性教研由此落到了實處,真正解決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同時積累和挖掘了大量的教育教學資源。
集體備課活動一般定在每周四的第1節,集體備課我們有一定的程序(1)備課組長分工—(2)教師分頭備課,撰寫集體備課草案—(3)集體備課時間教師說課、其他教師補充、修改—(4)根據集體備課意見教師完成個人的備課詳案。對於教學中的共性問題,我們在集體備課中集思廣益,然後著手將深入探討的結果在日常教學中加以嘗試和運用,讓這些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地理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風採的大舞台,課堂教學煥發了真正的生命活力。
我常常想,也許我們學校的地理老師的素質不是最高的,但是我們通過集體教研,通過這樣的集思廣益,通過相互學習,通過培訓,集我們集體的智慧,那麼我們的任何一個老師就不僅僅代表的是自己的水平,而是我們整個教研組的水平,事實證明,通過加強教研教改,地理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8. 我們怎樣學地理導學案
網路一下,文庫有很多好的導學案。一、學習目標:
1、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工具」的觀念,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
2、了解八個基本方向,掌握八個基本方向的符號、位置關系。
3、知道在一般地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了解在有指向標或經緯線的地圖中,方向如何表示。
5、了解在實際中判別方向的基本方法
二、學習重點:
1、知道在一般地圖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2、了解在有指向標或經緯線的地圖中,方向如何表示;3、了解在實際中判別方向的基本方法。
難點:了解在實際中判別方向的基本方法。
三、速讀教材、感悟新知。(閱讀教材P1-P10)
1、地圖中都具備 、 、 三要素。
2、地平面的四四個基本方向分別是 用( )子母表示、 用( )子母表示、 用( )子母表示、 用( )子母表示。
3、地圖的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確定方向,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
」規定確定方向。
A•
B•
C•
4、閱讀:課本P8面的「方向」內容:
(1)繪出平面上的八個方向。 (2)讀左圖回答:
A點位於B點的 方
B點位於C點 方向。
C點位於B點的 方向,
A點位於C點 方向。
9. 導學案教學模式中,你的分組原則、方法是什麼
教學大綱,激發興趣,分組討論,匯總結論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