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地理學的名詞解釋
❶ 地圖被稱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的第一語言是什麼
每個國家的地理學的第一語言就是他那個國家的國語!
❷ 語言學概論名詞解釋
1.語言 :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語義為意義內容的,音義結合的詞彙建築材料和語法組織規律的體系。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進行思維和傳遞信息的工具,是人類保存認識成果的載體。語言具有穩固性和民族性。
2.言語 :說的話或說話。
3.組合關系 :符號和符號組合起來的關系。符號和符號的組合形成語言的結構。組合關系也稱句段關系,可比作橫向水平關系,指一個語言元素與另一語言元素同時排列在言語鏈條上,構成語言要素在現場的組合,如在「快來」這個句子中,「來」和「快」的關系。
4.聚合關系 :聚合關系就是語言結構某一位置上能夠互相替換的具有某種相同作用的單位(如音位、詞)之間的關系,簡單說就是符號與符號之間的替換關系。
5.語言機制 :語法是人大腦中的語言知識,是人腦認知體系的一部分,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語言能力的一種模式。人腦的進化使其認知體系中形成專門掌管語言的機制。該機制的特徵:⑴人類進化的產物,是一種帶有普遍性的先天機制,受UG原則的支配和調節;⑵以模塊(molar)形式運作,每個模塊掌管一定的語法功能,模塊間既獨立又相互作用。如句法和音系屬不同模塊,它們各自的表達式由各自模塊的原則支配,模塊之間又有介面;⑶語言機制具有初始狀態(initial state),此狀態須在語言環境中激活,所以兒童必須經歷語言獲得(language acquisition)過程(最終達到「完備狀態」ready state)。激活受時間限制,過了臨界點(critical period 10-12歲)就失效。⑷支配語言機制的普遍語法原則簡單明了,它們不會因為說話者之間的差別而受到影響。
6.語言能力:「語言能力」這一概念是喬姆斯基在徹底否定行為主義語言理論的基礎上創建轉換生成語法時提出來的。喬姆斯基認為,在語言研究中應區分「語言能力」和「語言行為」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本族語者所習得的語言知識,這種知識往往是隱含的(implicit),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後者則指本族語者的實際語言運用,也即本族語者具體的說話和聽話行為。語言能力是語言行為的基礎,語言行為則反映語言能力。然而,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和語言行為並不總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實際語言運用並不總是他的語言能力的確切反映,因為在語言使用的過程中由於某些原因(如疲勞過度、注意力不集中、過於激動或過分緊張等),人們往往會出現「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的失誤現象。例如一個會說英語的人可能會因某種原因把句子「Itook the book home.」說成「I took the hook bome.」這類語言運用中的失誤顯然不能表明人們不具備這方面的語言能力。因此,喬姆斯基等轉換生成語言學家們主張將「語言能力」和「語言行為」區別開來,並認為語言研究的目的在於對人類所特有的語言能力作出解釋,而不是像結構主義的描寫語言學那樣僅僅滿足於對語言行為作出描寫和分類。
❸ 地理語言學的含義是什麼
地理語言學是普抄通語言學襲的一支,是指從地理學的角度出發,專門以繪制地圖的方式來研究語言(或方言)的地理分布和差異的學科。
把某語言集團的地理位置和該語言集團的歷史發展聯系起來研究,闡述一個區域中某地區的語音、語法和詞彙在類型上是怎樣相似的,在此基礎上研究語言或方言的分類,以發現語言變遷的痕跡。其目的是研究語言的歷史。
❹ 語言學概論 名詞解釋 什麼是語言
語義范疇, 又叫語法意義范疇、語義語法范疇, 指對語法意義進行抽象所得出的范疇, 首先可以區分為「語義特徵范疇」和「語義關系范疇」,前者可以再區分為「詞義特徵范疇」和「句義特徵范疇」;後者可以區分為「語義論元范疇」、「 語義角色范疇」和「語義關聯范疇」。語義特徵范疇是根據聚合的性質標准, 而語義關系范疇則是根據組合的性質標准。
❺ 名詞解釋:什麼叫"普通語言學"
語言學名著 《普通語言學教程》
本書著者是現代語言學奠基人、本世紀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語言學家費爾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索緒爾1906-1907、1908-1909、1910-1911年在日內瓦大學連續三次講授普通語言學課程,但並沒有寫成書籍或講義,到1913年去世後才由他的學生巴利和薛施藹根據同學們的課堂筆記和索緒爾的一些手稿及其他材料編輯整理而成《普通語言學教程》一書。
該書1916年在日內瓦出第一版、1922年在巴黎出第二版,其後還連續出了第三版和第四版,1949年出第五版,各國語言學家先後把它譯成德、西、俄、英、日等國文字,使它的影響遍及全世界。中譯本於1980年出版。
全書從序言到索引和目錄,一共只有331頁。其中除"緒論"外,分為(一)一般原則,(二)共時語言學,(三)歷時語言學,(四)地理語言學,(五)回顧語言學的問題等五部分。
"緒論"簡單敘述語言學的歷史和它與其他科學的關系、語言學的對象、言語行為的內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文字表現語言和音位學。一般原則部分主要講語言符號的性質、符號的不可變性和可變性,以及靜態語言學和演化語言學中的種種理論問題。
共時語言學分八章,除概說外分別論述語言系統的結構原則;同一性、現實性和價值;語言價值;組合關系和聯想關系(聚合關系);語言的機構;語法及其細分和語法中抽象實體的作用等。歷時語言學也分八章,除概說外分別敘述語音的演變;語音演變在語法上的後果;類比作用;類比與演化,流俗詞源;粘合作用;歷時的部件、同一性和現實性等。
地理語言學部分分四章,分別論述語言的差異,地理差異的復雜情況,地理差異的原因和語言波浪的傳播。
最後,回顧語言學問題部分分五章,分別敘述歷時語言學的兩個情景,最古的語言和原始型,重建,人類學和史前學中的語言證據,以及語言系屬和語言類型。
一般原則和共時語言學兩編是全書的核心,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的新理論、新方法基本上都集中於此。
《教程》是一部劃時代的的著作。
它的重要貢獻主要是:
1.區分語言和言語,其著名公式是:言語活動=語言+言語。言語活動除去言語,剩下語言,這才是"語言學的又完整又具體的對象。
2.區分共時和歷時。這是繼區分語言/言語後的"第二條分叉路",是第二個"兩條道路的交叉點"。
3.符號理論。索緒爾最早指出,語言符號聯系的不是事物和名稱,"而是概念和音響形象","語言符號是一種有兩面的心理實體",他用"能指"和"所指"這兩個術語來分別指稱符號的"兩面",並進一步提出能指和所指之間的聯系是不可分割的。語言符號具有任意性和線條性的特點。
4.系統理論。索緒爾提出"語言是一個在其內部一切都互相聯系的系統",有"句段關系"和"聯想關系"兩類關系。他創立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如"差別"、"對立"、"價值"、"實質"和"形式",使"系統"的概念超出了分類和描寫的狹隘框框。
5.符號學、音位學及其他。
(a)今天,一般認為符號學和語言學是兩門科學,雖有聯系,但彼此獨立。符號學卻肇源於索緒爾的《教程》:"我們可以設想有一門研究社會生活中符號生命的科學……我們管它叫符號學。"
(b)現代語言學中的音位概念,也源出於《教程》。他關於"系統"的一個定義已包含了音位理論的基本思想:"在詞里,重要的不是聲音本身,而是使這個詞區別於其他一切詞的聲音上的差別,因為帶有意義的正是這些差別。"
(c)《教程》還有論述外部語言學的內容。在索緒爾看來,內部語言學和外部語言學是兩種不同的研究語言的方法,前者按照語言"自己固有的秩序"研究語言,而後者是從語言學和其他領域的關繫上去研究語言。
❻ 什麼是語言學名詞解釋
廣義的語言學包括語文學,研究語言在某一時期的情況,叫做共時語言學;研究語言在不同時期所經歷的變化,叫做歷時語言學;對多種語言作
綜合研究,試圖找出其中的共同規律,叫做普通語言學;把語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工作,叫應用語言學;通過語音和詞形的比較追溯某些語言的親屬關系,叫歷史比較語言學;用比較方法發現人類各種語言的某些共同現象,叫類型語言學;為了解決教學或翻譯問題而對比兩種語言的異同,叫對比語言學。
語言有五種常見的意義:(1)具體情境中說出一句具體話的行為;(2)某一個具體說話者的特定說話方式,又叫個人方言(idiolect);(3)指語言的某一種具體變體;(4)指言語行為中提煉出的抽象系統;(5)所有人類語言共有特徵的抽象系統。
語音、語法、詞彙及文字這些學科都注目於語言的結構本身,是語言學的中心,有人叫微觀語言學。
研究語音的物理屬性、人類的發音方法、語音感知的生理過程等的是語音學。
研究一種語言有多少個不同的音,彼此之間有何區別和關系的是音系學或音位學。
研究詞的構成方式和屈折方式的是形態學,也叫詞法;研究如何把片語成短語或句子的是造句學,也叫句法。按傳統語法,形態學和造句學合起來就是語法學。
研究詞彙項目、詞彙意義、詞語演變的是詞彙學;追溯詞的來源和歷史的是詞源學;搜集許多詞項,把它們分類、比較、注釋的是詞典學。
研究詞項與概念及指稱對象的關系,揣摩各種詞義的異同、正反、上下、交叉等關系,剖析整個句子或其中某些成分的意義,這是語義學。研究文字的形狀、體系、起源、演變和發展的學科是文字學。
❼ 語言地理的介紹
語言地理(是研究來語言現象的地理源分布的領域學科。以收集包括語音、語法、詞彙等語言要素空間分布資料,編制語言地圖,研究語言分布地理特徵並由此探討語言發展演化規律為主要目的。語言地理是文化地理學的重要組成方面,對於研究地域政治、社會、民族、人口、文化、經濟等各種人文地理現象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語言地理也是語言學的一個課題,往往由語言學者對其語言的產生,演變,傳播地域等方面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