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高二地理環境與保護試卷

高二地理環境與保護試卷

發布時間: 2021-03-12 00:34:02

高中地理《環境與保護》的知識總結

命題趨向:(1)從內容上,主要考查了我國的重大環境問題,如:大氣污染、海洋污染、沙塵暴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如:全球變暖及其影響。側重於考查問題的成因、危害以及預防治理措施。(2)從形式上,多以統計圖表以及文字材料呈現信息,結合問題所在區域圖,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題型大多以綜合題形式出現,新課標區多以選做題出現,難度一般不大,內容、材料比較貼近生活。(3)從能力上,側重考查學生讀圖提取有效信息、運用相關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樹立人與環境的夥伴關系思想。可能會繼續關注熱點、重大環境問題,仍以圖、文資料形式,考查某區域的環境問題的表現、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要多注意我國的突出環境問題以及重大工程、人類活動所帶來的後續影響。 測試要點一:環境與人類關系的發展 1.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類依賴自然環境;2.農業社會:利用自然環境,主要從事種植和養殖活動;3.工業社會:對資源掠奪式開發,排放大量廢物,人地對抗強烈;4.當代社會:多種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謀求人地協調。測試要點二: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實質 :1.原因——①巨大的人口壓力;②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經濟增長;2.實質:環境問題就是資源問題、發展問題;3.當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全球變暖;臭氧層遭破壞;酸雨蔓延;森林銳減;水體污染;土地荒漠化面積擴大;生物多樣性遭破壞。測試要點三:人類面臨的主要資源問題及產生的原因 1.水資源問題及產生的原因:世界淡水資源短缺原因是(數量有限、分布不均、不合理開發與管理、總需求量增長快)2.土地資源問題及產生的原因:①世界耕地資源嚴重不足;②土地退化嚴重(過度放牧、植被破壞、不合理的生產活動、土地污染);③中國土地資源面臨的壓力(耕地比重不大、分布不均勻、非農用地增長迅速、耕地質量差)。3.礦產資源問題及產生的原因:需求量的不斷增大,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測試要點四:非可再生資源(煤炭和石油)的合理開發和利用 1.主要措施:科學開采、環保並行、保護土地、能源結構改革。2.利用:發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熱能等)。測試要點五: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1.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淡水短缺解決措施:(世界:開源,節流。中國:開發水源;節約用水;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加強污水處理和利用。)2.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耕地利用與保護: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質量;科學開發和整治土地。土地退化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農牧業措施)測試要點六:生態環境問題 1.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和危害:(森林資源銳減;草地退化;濕地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荒漠化)2.我國不同區域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如:西北地區的土地荒漠化;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流失)測試要點七:環境污染問題1.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雜訊污染等)2.環境污染形成的原因、過程及危害:(環境污染主要是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無節制地向環境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所造成的;破壞自然環境,危害人體健康)3.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環境污染有日益加重的趁勢測試要點八:環境污染的防治 防治環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實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發展科技,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垃圾分類回收或作無害處理。 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特點是: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1.水土流失嚴重 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79.4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8.7%。我國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的地區主要有:遼河上游,黃土高原地區,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橫斷山脈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區。2.沙漠化迅速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北方地區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達149萬平方千米,約占國土面積的15.5%。20世紀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2100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展。3.草原退化加劇 20世紀70年代,草場面積退化率為15%,80年代中期已達30%以上。21世紀初,我國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嚴重退化草原近1.8億公頃,並以每年200萬公頃的速度在擴大。由於草原退化,牲畜過載,牧草產量持續下降。4.森林資源銳減 中國許多主要林區,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昔日鬱郁蔥蔥的林海已一去不復返。全國森林採伐量和消耗量遠遠超過林木生長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絕大多數國有森林企業將面臨無成熟林可採的局面。5.生物物種加速滅絕據估計,我國的植物物種中約15%~20%處於瀕危狀態,僅高等植物中瀕危植物就高達4000~5000種。近30多年來資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鰭豚、野象、熊貓、東北虎等珍貴野生動物分布區顯著縮小,種群數量銳減。屬於我國特有的物種和國家規定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312個種和種類.正式列入國家瀕危植物名錄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種。

❷ 跪求高二地理試題答案

22.題目不完整
23.D
24.A
27.C
28.A
29.C
30.D

❸ 地理文科高二環境保護具體復習資料

環境保護復習提綱 2010/05/22一、環境概述1、環境概念與不同分類方式(屬性、空間、時間、組成要素)、環境質量理解2、環境問題分類與具體表現1) 環境污染:水污染(富營養化、赤潮)、固體廢棄物污染、大氣污染2) 資源短缺:淡水、耕地、礦產、能源等3) 生態破壞: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草地退化、濕地乾涸、物種減少3、環境問題原因與危害(能結合實例分析)l 原因:①工業三廢②人口急劇膨脹③科技進步④資源的不合理利用l 危害:①危害生態平衡②危害人類健康③制約經濟可持續4、全球環境問題(一)臭氧空洞原因:①太陽活動等自然因子②人類排放的大量的氟氯烴化合物危害:①危害人體健康②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副漁業造成破壞措施:①減少並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②積極研製新型的製冷系統(二)酸雨原因:由於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等,不斷向大氣排放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所致。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乃至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③危害建築物和文物古跡;④危及人體健康。分布——我國酸雨:以硫酸型 為主(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硝酸型―――珠三角(汽車尾氣) 措施:根本途徑是減少人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具體措施:①改善能源消費結構,(煤減少、使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節約資源、減排)②控制工業汽車污染排放 ③調整工業布局(影響小、擴散快)、產業結構(重化比重降低) ④植樹造林例題:為什麼重酸雨區位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①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風速小,酸性氣體不易擴散②氣候濕潤――陰雨天氣多③燃燒高含硫量的煤、有色冶金工業排放④酸性土壤(三)全球變暖原因:自然原因——溫暖時期、太陽活動等;人為原因——排放增多:燃燒礦物燃料向大氣排放的CO2增多;吸收減少:毀林危害:1、海平面上升;2、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措施:1、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率,採用新能源2、保護森林3、努力加強國際間合作(四)大面積生破壞二、人地關系1、人地關系圖的理解與實例分析2、人地關系演變的過程與時代、代表性思想(中國、外國略)①西漢戴聖:地理環境決定論②戰國孟軻:人定勝天思想 ③荀況:天人相關論④賈思勰:因地制宜 3、人地關系和諧的三觀點理解①尊重與善待自然(環境觀念)②關愛人類並尊重個人——保持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的最終行為規則③兼顧當代人與後代人的利益三、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1、水資源: (1)中國淡水短缺原因: l 自然原因:①分布不均(南多北少)②降水季節、年際變化大 l 人為原因:④生產、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⑤水資源的污染、浪費嚴重 ③人口多――人均少(2)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開源:①修築水庫②開渠引水③合理開采地下水④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節流——農業:①改進灌溉技術,降低灌水定額②發展節水農業; 工業: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⑤實行污水資源化⑥發展清潔生產 生活:增強公民節水意識 生態建設:因地制宜地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植樹造林例如:地區差異 南方地區:(以上海為例)水資源總量豐富――水質型缺水華北地區:(黃河,淮河,海河)總量不豐富,缺水最嚴重――資源型缺水西北地區:總量不豐富――經濟用水擠占生態用水――生態問題――土地荒漠化加劇地下水超採的後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區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質惡化2、土地退化及防治:(1)我國耕地短缺:比重小(山地多平原少)、人均少、分布不均、非農業佔用、耕地質量下降[註:解決土地與糧食矛盾:①耕地總量不減少②提高產量――加大投入](2)土地退化(廣義荒漠化)的防治沙漠化、水土流失、鹽鹼化等原因、防治措施 (注意中國各區域:黃土高原、西北、雲貴高原、江南丘陵、華北平原、灌溉農業區等)例如 (一)江南丘陵:紅色荒漠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穩定③河流水系發育,侵蝕能力強 人為:①毀林開荒②濫砍濫伐,過度樵採③人地矛盾突出(二)太陽能:青藏豐富的原因:①地勢高――稀薄、潔凈;現加上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則太陽副射削弱作用小 ②緯度低,太陽輻射強四川盆地貧乏的原因:雨霧天氣多,晴天少;海拔低。台灣、海南島西南部豐富的原因:地處夏季風的背風坡,晴天多;緯度低。(三)解決我國農村能源不足問題:①營造薪炭林②發展沼氣③開發小水電④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⑤推廣省柴灶]3、化石燃料的開發利用:煤 開采:滑坡、塌陷;植被――水土流失;污染 運輸:空氣(粉塵)、水、土壤污染 利用:污染大氣、酸雨、溫室效應。措施:① 科學采礦、提高回收率②環境保護措施的建設③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復墾④提高利用率、減排(洗煤脫硫、回收)⑤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4、化石燃料的開發利用:石油① 石油危機分析② 石油應對措施(方針與具體措施,能夠讀圖分析)③ 地表采礦與地下采礦的表現(選擇題)④ 煤炭利用的環保措施 5、可再生資源⑤ 植樹造林(中國各區域防護林的分布與作用)⑥ 減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選擇題)⑦ 整理土地的理解 四、生態環境保護1、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1) 生態系統組成:物種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2) 生態平衡:①生物種類、數量②物質、能量輸入與輸出——動態平衡3) 生態平衡特徵4) 食物鏈與食物網5) 生態平衡打破→受損生態平衡2、我國森林、草場資源狀況:①森林資源豐富、覆蓋率低、人均少②森林資源分布不均:西南、東南、東北多,西北、華北少。③採伐快、毀林開荒等導致森林破壞嚴重,總體質量下降④草場粗放經營、過度放牧、重用輕養導致草場嚴重退化,生產力下降。3、我國森林的分布:①東北:(冷濕)大小興安嶺、長白山②西南(高山峽谷)橫斷山區、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和喜馬拉雅山南坡③東南(低山丘陵)註:(了解)森林作用 l 三北防護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l 沿海防護林------防禦台風、海嘯侵襲,改善沿海生態環境l 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區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l 城市綠地的作用-----吸煙除塵、吸收雜訊,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破壞森林 後果: 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洪水; 土地沙化;全球變暖;物種滅絕等 原因:墾殖、薪柴――>商業採伐森林保護措施 ①加強法治,嚴禁濫砍濫伐②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③計劃採伐,采育結合④植樹造林,積極營造人工林⑥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建自然保護區4、草地退化原因:自然:氣候異常――乾旱的生態環境失衡人為:過墾、過牧、採挖(人口過多、片面追求經濟增長)⑵治理措施:①實行禁牧、輪牧制度 ②游牧方式――>牲畜舍飼、半舍飼方式③加強牧場的基本建設④優化畜群結構,合理放牧⑤退耕還草,嚴禁濫牧,濫墾,濫挖5、濕地 分布:河湖濱、三江平原等(成因:①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②凍土――阻礙地表水下滲③地勢低窪,排水不暢易積水)濕地減少的原因: ①沉積物充滿湖泊,沼澤自然:②全球變暖――干化①水土流失――淤積人為:②圍湖造田、圍海造陸③污染加劇富營養化④引水灌溉、截流――-水量減少―――水位下降影響:將使湖泊水體調節氣候(調溫,增濕)、調蓄水量(減少洪水)、美化環境(旅遊聖地)、動植物的棲息地等功能喪失。湖泊面積縮減、水面縮小還往往導致湖水礦化度增加。濕地保護措施: ①恢復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損濕地、建立自然保護區②基本建設,水利工程注意濕地保護③退耕還濕地,退耕還湖 [註:案例:洞庭湖面積縮小的原因:①泥沙淤積;②圍湖造田青海湖面積縮小的原因:①全球變暖,氣候暖干化,降水減少,蒸發加劇②引水灌溉,匯入湖泊水量減少;中亞鹹海面積縮小的原因:①全球變暖,氣候暖干化,降水減少,蒸發加劇②引水灌溉,匯入湖泊水量減少;中國西部濕地比較少的原因:地處內陸,氣候乾旱,降水少]6、生物多樣性的保護:①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②遷地保護,建動物園,植物園③離體保護,建基因庫,種子庫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