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研學旅行活動與地理教學

研學旅行活動與地理教學

發布時間: 2021-03-11 23:35:20

『壹』 學生參與地質研學活動是一種什麼行為有何意義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培養這種行為

學生參與地質研學活動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參與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應該積極主動的多參加此類活動,培養活動興趣,鍛煉實踐能力。

『貳』 研學旅行課程活動主題設計應遵循哪些原則

研學旅行課程活動主題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教育性原則、實踐性原則、融合性原內則、激發學生自主性原則和容挖掘特色性原則,特色性原則要立足國情、域情和校情。
詳細內容可以進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在線學習欄目「視頻直播」進行課程學習,或者詢問研學旅行交流中心助教老師。

『叄』 陝西將把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是真的嗎

陝西省教育廳等部門日前出台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提出應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

同時,中小學校應根據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逐步開發建設鄉土鄉情、縣情市情、省情國情等不同層次,以及自然與文化、歷史與地理、科技與人文、工業與農林、城市與鄉村、傳統與現代、參與與體驗等多種類型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有條件的學校可開展與境外特別是港澳台學校的校際雙向交流互動,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陝西省還提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科研部門應研究制定研學旅行評價標准和評估體系,促進中小學校不斷改進研學旅行的育人效果,增強育人功能。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應加強對研學旅行的考核,並將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肆』 河南黃絲帶:研學旅行——行走的教育!相關內容是什麼怎麼實施

研學旅行
河南黃絲帶新媒體記者付佳佳報道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門出台《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把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為什麼要大力推行研學旅行?在推動研學旅行的同時怎樣保證安全?如何避免「只學不旅」或「只旅不學」?怎樣才能更好發揮研學旅行的實效?針對這些問題,中國教育報記者和河南黃絲帶新媒體記者專訪了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專家、校長及相關從業人員。
訪談嘉賓:
張志勇 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
鄧 睿 重慶市教委副主任
孫雲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王曉燕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副主任
林衛民 北京市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校長
趙 蔚 北京啟行青年發展基金會理事長
楊天峰河南省黃絲帶社會幫教志願者服務中心主任
胡永傑河南省中牟縣姚家鎮初級中學校長
李金淼濟南市沐春風公益助學服務中心主任
賈永安 河南省青年創業就業導師團研學旅行特級導師
1、為什麼要大力推行研學旅行?
記者:當前,許多地區和學校為了規避安全風險,不敢組織學生開展研學旅行活動,這已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瓶頸。為什麼要提倡研學旅行?研學旅行活動和一般的旅遊活動有什麼不同?
孫雲曉:與一般的旅遊活動不同,研學旅行是一種學生集體活動,也是教育活動。《意見》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毫無疑問,研學旅行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與途徑。
我從事青少年教育與研究40多年,特別是關注和研究夏令營活動20多年,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即青少年成長的過程是社會化的過程,而該過程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體驗性,二是群體性,兩者缺一不可。所謂體驗性是說,青少年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他們需要親身參加許多親近社會與自然的實踐活動,父母和老師不能代替學生的成長,更無法代替學生自己的體驗。所謂群體性是說,青少年完成社會化離不開群體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師都無法代替夥伴的作用。顯然,良好的研學旅行活動充分體現了體驗性和群體性,因而特別受歡迎。
張志勇:長期以來,實踐教育環節薄弱甚至缺失,已成為制約我國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瓶頸。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當今時代孩子們欠缺的不是知識、不是技能,而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廣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深刻地認識到,僅有書本知識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當前,無論從教育系統,還是從社會系統看,支撐和保障中小學生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條件日益成熟。研學旅行作為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可以有效承載道德養成教育、社會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培養。
趙蔚:積極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可以促進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之間的有效銜接,使得學生的學習實現「知行合一」,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再只是書上的一句教育名言。研學旅行可以藉助教育形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引導學生主動適應未來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
此外,研學旅行致力於學生的自我認知、服務他人、服務社會,以實際的生活和社區問題為腳本進行專業化的課程研發,其本質上將有利於良好的社會生態環境的建立。
2、豐富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如何設計?
記者:顧名思義,研學旅行應是「研」和「行」的結合。如何防止研學旅行中出現「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現象?
趙蔚:「研學旅行」需要極力避免「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現象,這就要求學校在課程的時間安排上要統籌好,在活動課程的設計和內容安排上要立意高遠、目的明確、活動生動、學習有效,這種高要求就需要校外教育與校內教育在內容上實現很好的銜接和互補,在教學形式上實現更多的拓展和創新,包括自然、地理、歷史、人文、科技等多種類型活動課程的開發和相應教學方式上的跟進、更新。
王曉燕:研學旅行既有「研學」,又有「旅行」,兩者缺一不可。作為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研學旅行應基於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要求,進行科學的系統性設計,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一方面要注重研學旅行的課程設計。要注重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同時還要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的內容,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另一方面要增強研學旅行計劃的適切性。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還需兼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校的教學安排,靈活安排研學旅行時間。《意見》提出,研學旅行一般安排在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記者:研學旅行活動課程與傳統的學科課程有什麼不同?
林衛民:相比於傳統的課堂內進行教學的學科課程,研學旅行活動課程沒有明顯的有規律性、可控性、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特徵,更多的是呈現了無規律、不可控和非連續性的特徵,這就要求在研學旅行出發之前做好准備,而且是不同於傳統課程的新課預習那樣簡單的准備。首先,學生需審視自身的觀念和能力儲備的狀況,沒有前奏的知識,是難以很快進入「研學旅行」學習狀態的;二是在教學中尋找「關鍵事件」,關注關鍵事件可以將研學旅行活動做得很精彩、有藝術感並能夠增加學生的新觀念;三是教師要提高教育水平。教師嫻熟的技術和高度的智慧,能夠讓學生總是處在「旅行」、「研學」的熱愛和分享狀態,讓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得到充分激發。
記者:怎樣建立豐富多彩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
鄧睿:研學旅行是一門在路上的課堂,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是提高研學旅行質量的根本保證。重慶市是教育部批準的研學旅行實驗區,也是全國唯一的省級實驗區。按照《意見》提出的「立意高遠、目的明確」的要求,我們對我市研製的「學天下、行天下、成天下」研學旅行課程體系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即,以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從家鄉、祖國、世界三個層面,構建了「行走家鄉」的研學旅行課程、「攬勝祖國」的研學旅行課程、「閱讀世界」的交流學習課程,引導學生增強社會參與,強化社會責任,增進國家認同和國際理解,全面助推核心素養培育落地實施。
3、安全怎麼抓經費怎麼籌?
記者:「安全」是懸在教育工作者頭上的一把利劍,也是保障研學旅行活動順利開展的重中之重。怎樣才能在研學旅行中確保學生安全?
孫雲曉:安全性原則,是一個具有決定性的原則。《意見》提出,研學旅行要堅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機制,明確安全保障責任,落實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學生安全。《意見》隨後還提出了要建立安全責任體系,詳細提出具體要求,如各地要制訂科學有效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責任落實、事故處理、責任界定及糾紛處理機制,實施分級備案制度,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督促學校落實安全責任,審核學校報送的活動方案(含保單信息)和應急預案。學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負責確認出行師生購買意外險,必須投保校方責任險,與家長簽訂安全責任書,與委託開展研學旅行的企業或機構簽訂安全責任書,明確各方安全責任。旅遊部門負責審核開展研學旅行的企業或機構的准入條件和服務標准。交通部門負責督促有關運輸企業檢查學生出行的車、船等交通工具。公安、食品葯品監管等部門加強對研學旅行涉及的住宿、餐飲等公共經營場所的安全監督,依法查處運送學生車輛的交通違法行為。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指導保險行業提供並優化校方責任險、旅行社責任險等相關產品。
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我們還需要加強三個方面的重大措施。具體來說,一是法制化,即制定關於學生意外傷害處理的明確而嚴密的法律。建議將教育部2011年印發的《學生意外傷害處理辦法》進一步修改完善,經過合法程序上升為法律。二是專業化,即經過科學專業的訓練,為每所學校培訓幾名安全指導人員,把意外事故降低到最低水平。三是保障化,即政府出資為每個學生上意外傷害保險,並且成立相關機構負責運行。
記者:研學旅行的經費從哪裡來?怎樣減輕家長的負擔?
王曉燕:在經費保障上,要堅持公益性原則。《意見》提出了「研學旅行不得開展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創收,對貧困家庭學生要減免費用」。為此,健全經費籌措機制也非常重要。各地可採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來籌措研學旅行經費,探索專項經費保障機制,探索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在這方面,可參考一些比較成熟的國際經驗。比如日本,為了減輕家長的負擔,不僅設定了中小學生修學旅行的總價格標准,很多地方政府還明確了收費上限。只有穩定的經費保障,才能確保研學旅行可持續、常態化發展。
4、安全適宜的研學旅行基地怎麼建?
記者:選擇合適的研學旅行場所,有利於減少風險,順利實現活動目標。怎樣才能建設安全適宜的研學旅行基地?
孫雲曉:我在閱讀迪士尼總裁艾斯納回憶夏令營生活一書的時候發現,他的青少年時代連續9年的暑假,都是在同一個夏令營進行營地生活體驗或者服務,並且說這些鍛煉給了他成就一生事業的本領。據悉,他在該營地居然可以看到80年前他爺爺在此活動的記錄。大家可以設想,一個什麼樣的營地可以吸引人連續9個暑假在此生活與磨練?這不就是一個神奇的營地嗎?我也到上海的東方綠洲參觀過,那可能是中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營地。我想,在中國的各個省會城市和較大的城市,都需要建設一個富有魅力的營地。
王曉燕:研學旅行內涵目標的實現必須藉助於一定的載體,這個載體就是場所(基地)的選擇。根據研學旅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育人目標,在載體的建設與選擇上,要注意兩點: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廣闊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紅色教育資源和綜合實踐基地、工礦企業和知名院校、博物館和科技館等場所,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體驗類等內容,都可以作為讓學生親近自然、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了解國情的載體。另一方面要加強互聯互通,形成研學旅行的運營體系。要積極推動區域合作和資源共享,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示範性的研學旅行基地和精品線路,逐步形成互聯互通的研學旅行網路,積極開展關於研學旅行的研究,盡快建立研學旅行基地的准入標准、營運規程和評價體系,發布研學旅行的相關信息和經驗介紹,使全國的中小學研學旅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
鄧睿:遵循研學旅行層次性、多樣性、走研性特點,我們進行了互聯互通的「軟性」設計,利用各種真實的資源,創建具有重慶特色的「鄉情、市情研學旅行實踐課堂」「中國國情研學旅行聯盟基地」「國際研學旅行考察項目」三位一體研學旅行柔性綜合基地,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優質資源,開展「研學旅行+」的活動,讓學生行走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和大自然風光中,對真實的工廠、農場、商業、公民活動、人文環境、自然景觀進行探究學習,以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研學旅行教育需求。
5、涉及面廣的研學旅行怎麼管?
記者:研學旅行涉及的方面多、部門多,如果協調不到位,很多活動難於廣泛開展。怎樣加強研學旅行的統籌與管理?
王曉燕:帶領大批學生走出校園研學旅行,僅僅依靠教育部門是不夠的,同時也需要交通、旅遊、食品葯品監管、文化、財政、公安等相關部門方方面面的配合。《意見》提出「建立相關部門共同參加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協調小組,辦事機構可設在地方校外教育聯系會議辦公室」,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在實際運營中,一方面要注意統籌協調,組織有序。要做好對研學旅行工作的整體設計,統籌規劃,結合本地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工作方案,將職責層層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和單位,切實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另一方面要注意管理規范,責任清晰。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要制定開展研學旅行的工作規程,明確活動目的與計劃、活動管理和人員配備、時間安排、出行線路、收費標准等,務必要與活動各方和家長簽訂協議書,明確學校、家長、學生及相關協同機構的責任權利,以規范的管理、清晰的責任確保研學旅行的順利實施。
鄧睿:為保障研學旅行順利開展,提高研學旅行的實效性,重慶對由教育部門牽頭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協調小組進行了完善和補充,把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職責進行了層層分解,制定了定期檢查、加強督查督辦的制度,加強了對研學旅行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管理指導。
為促進研學旅行管理,重慶創建了研學旅行信息管理平台。平台主要設置學校需求、學生管理、課程資源、課程實施、過程監控、保障體系、安全與應急處理、課程評估、服務機構及合作資源管理等10個系統,通過動態實時的信息,通過協作、整合重慶、國內、國際研學旅行教育課程資源、服務機構等,實現研學旅行全過程、全方位的信息化有效管理。
與此同時,重慶市創建了研學旅行家校聯動模式,充分利用家庭旅行多樣性、靈活性、簡易性等特點,讓研學旅行走進家庭,探索以家庭旅行為載體、以學校管理為主導的研學旅行模式。探索重慶研學旅行家校聯動的管理機制,研究重慶研學旅行家校聯動的實施策略,編制重慶家庭研學旅行指導手冊等。讓家庭研學旅行與學校研學旅行有機結合、互補共進,讓研學旅行不僅引導學生成長,還能成為提高市民素養的一個有效途徑,成為重慶教育的一大亮點。
張志勇:要努力健全研學旅行組織實施和管理體系,探索形成中小學生廣泛參與、活動品質持續提升、組織管理規范有序、基礎條件保障有力、安全責任落實到位、文化氛圍健康向上的研學旅行發展體系,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努力加強部門統籌機制、安全責任機制、經費統籌機制、組織實施機制、課程教學機制和引導宣傳機制。同時,各地要把研學旅行實施情況和成效作為學校綜合考評的重要內容。中小學要在充分尊重個性差異、鼓勵多元發展的前提下,科學評價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成效,並逐步將評價結果納入學生學分管理和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6、研學旅行具體形式有哪些?
記者:可以這樣說,研學旅行當前是最響亮的,也是提得最多的詞語了,各單位都有自己的做法,那麼,具體都有哪些具體形式呢?
楊天峰:具體活動內容主要是通過組織大中學生、社區青少年深入社會,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內容豐富、富有成效的社會實踐活動。使青年學生了解群眾,認識社會,接受教育,磨練意志。(一)開展大學生「公益星期天」社會實踐活動。(二)開展中學生「四個一」「公益星期天」社會實踐活動。(三)開展小學生「公益星期天」愛國主義勵志教育活動。(四)開展社區青少年「公益星期天」法制體驗活動。活動方式為:(一)引導青年學生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為基層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得出正確的社會觀察結論,明確堅定的政治方向,真正實現「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的宗旨。可廣泛開展教育幫扶、社會調查、社會觀察等活動。(二)重點發揮大中專學生志願者的知識技能優勢,組織他們在前期必要調研聯系的基礎上,選擇服務地,舉辦遠程信息服務、現場技術指導等方式,傳播推廣現代化實用技術。(三)重點發揮大學生志願者的作用,調研社會、國情,勵志教育、愛國教育的調查問卷社會實踐活動。(四)組織中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大課堂,廣泛開展以參觀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參加一次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為回報父母、長輩做一件實事,學習一項生產生活技能或自理自護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四個一」社會實踐活動。(五)「紅色的豐碑」參觀尋訪活動。通過組織中學生參觀各類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瞻仰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組織「紅色公益星期天」、「革命聖地行」等活動,對中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六)「奮進的祖國」考察體驗活動。通過組織中學生參觀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參觀高等學府,體驗黨的十八大以來祖國建設的輝煌成就,進一步激發中學生成才報國的理想和熱情。(七)「和諧的家園」志願服務活動。組織中學生就近就便,廣泛開展文明禮儀宣傳、交通維護、景區講解、尊長敬老、助殘幫困、清潔環境等多種形式的志願服務活動,鼓勵中學生為父母、長輩做飯、洗衣、整理家務,引導中學生從自身做起,奉獻社會,服務他人,弘揚社會新風尚,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貢獻。(八)「強健的體魄」國防體驗活動。體驗軍旅,在綠野軍營中蛻變成長,讓青春攜夢想展翅翱翔.兩年以來,我們始終以「e路伴你行 點亮青春夢」為主題,積極組織大中小學校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生勤奮學習,立志成才,使廣大青年學生在實踐中經風雨、受鍛煉、長才幹、做貢獻。
7、為什麼研學旅行會受到學生及父母的特別歡迎?
記者:研學旅行為什麼會受到學生及父母的特別歡迎?這個問題請胡校長來分享一下。
胡永傑:中國很多地區不敢組織學生開展野外活動,這已經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瓶頸,或者說是一個頑疾。其原因也很清楚,擔心發生意外事故,學校怕打官司、負不起責任等。在這種背景下,教育部等11部門推出「研學旅行」可謂雪中送炭。
青少年成長的過程是社會化的過程,而該過程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體驗性,二是群體性,兩者缺一不可。體驗性是指,青少年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他們需要親身參加許多親近社會與自然的實踐活動,父母和老師不能代替學生的成長,就無法代替學生自己的體驗。群體性是指,青少年完成社會化離不開群體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師都無法代替夥伴的作用。美國每年約600萬青少年參加夏、冬令營活動,關於第一收獲,調查結果幾乎都是「交到了新朋友」。顯然,良好的研學旅行活動充分體現了體驗性和群體性,因而受到特別的歡迎。
8、怎麼讓研學旅行中教育和旅遊能夠深入協同,有機結合?
記者:我們平常講讀學,實際上的學術名詞是研學旅行,教育和旅遊的跨界旅行。但是我們經常被批評學而不游,想請教各位專家怎麼讓研學旅行中教育和旅遊能夠深入協同,有機結合?
李金淼:我們說旅遊跟我們教育的研學旅行是密切相關的,但是我們要清楚地看到旅遊和旅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從旅遊的游和旅行的行,概念上講,也就是從行為意義上來看,旅遊的游是在行動中游樂、玩耍,側重這個行動意義。我們的行,它側重在學生有針對性的體驗。從行為意義的功能上看也不同。旅遊體現為休閑性,我們旅行主要體現在主題性。從行為趨向來看,旅遊體現到它的休閑,主要是休閑,調節生活。我們的研學旅行的趨向主要是教育的主題體驗,主題交流。再一個,從它的目的性來講,其實旅遊更多的是社會發展好了,出去旅遊啊,調節生活。但是我們教育的旅行主要是體驗學習。再一個從它的價值來看,行為的價值上看,其實旅遊更多的是在豐富經歷,我們的研學旅行主要是在增益學生的能力。因此我們說他是有機聯系在一起的,是相輔相成的。同時兩種行為的價值意義是不同的。(河南黃絲帶新媒體記者付佳佳整理)
9、研學旅行要解決的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
記者:大家知道研學旅行是14年8月21號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最新提出來的。在若干建議中正式提出來夏令營,要鼓勵中小學大力做,但是研學旅行前面也探討了,之前是有爭議的,研學旅行要解決的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
賈永安:我覺得研學旅遊用當下一個比較時髦的話講,就是旅遊+教育,我覺得它的核心是為進一步地提高我們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會起到極大的推動。那麼說的更白一點的話,就是要增強我們學生的會思考,會行動的能力。我覺得這一點作為我們研學旅行來講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從根本上來說我覺得用一句話來歸結的話,研學旅行要解決的就是我們學生的生活能力,就是要教會我們學生會生活,我覺得這個理念也好,那個理念也好,最根本的是要讓我們下一代讓我們青少年將來走入社會能夠獨立地生活,真正的能夠為國家也好,為我們各人生存也好,能夠獲得一些生存的本事。
責編:張恩雨
附一:河南省教育廳等十一部門 轉發《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的通知
附二: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
附一:
河南省教育廳等十一部門
轉發《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的通知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教育局、發展改革委、公安局、財政局、交通運輸局、文化廣播電視局、食品葯品監管局、旅遊局、團委,南陽保監分局:
現將《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基一〔2016〕8號,以下簡稱《意見》)轉發給你們,並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請一並貫徹落實。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各地要加強對《意見》的學習,充分認識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重要意義,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開展研學旅行,有利於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於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增加對堅定「四個自信」的理解和認同;有利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地、各部門和各學校要高度重視,積極推進我省研學旅行工作深入開展。
二、統籌協調,加強管理。各地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成立由教育、發改、公安、財政、交通、文化、食品葯品監管、旅遊、共青團等相關部門共同組成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領導小組(或協調小組),建立專門的研學旅行工作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育部門。各級領導小組(或協調小組)要加大對研學旅行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管理指導,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職責,研究解決研學旅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開展研學旅行工作的指導和幫助。各學校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把研學旅行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三、建立健全各項保障機制。建立安全責任體系。各地要制訂科學有效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保障方案,建立有效的安全責任落實、事故處理、責任界定及糾紛處理機制,實施分級備案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到人;健全經費籌措機制。各地可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籌措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經費,探索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各地要把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情況和成效作為學校綜合考評體系的重要內容;對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情況和成效進行科學評價,並將評價結果逐步納入學生學分管理體系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四、營造氛圍,整體推進。各地要在穩步推進工作的同時,充分挖掘和提煉一批先進典型,確定一批研學旅行實驗區和示範校,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省教育廳將在近期公布一批河南省研學旅行基地(或河南省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各地要以省、市、縣級基地為依託,積極推動資源共享和區域合作,打造一批研學旅行精品線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研學旅行網路。各地要積極創新宣傳內容和形式,向家長宣傳研學旅行的重要意義,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育人觀,為研學旅行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以推進我省研學旅行工作健康快速發展。
河南省教育廳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河南省公安廳
河南省財政廳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 河南省文化廳
河南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河南省旅遊局 河南保監局
共青團河南省委 鄭州鐵路局
2017年4月20日

『伍』 深圳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基地哪裡好

深圳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基地較好的有:必有秀中小學生研學創客教育基地、樂仕堡研學游實踐體驗中心、深圳身臨其境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基地、天宇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基地、騰飛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基地。具體介紹如下:

3、深圳身臨其境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基地:

深圳身臨其境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基地長期以來,身臨其境一直奉行「裝備課程化」、「課程場館化」 「課程視頻化」的產品研發理念,本著課程先行的原則,以研學旅行課程為依託,藉助創新技術和專業能力;

通過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整合全球前沿教育資源,持續為各類中小學研學旅行、安全教育客戶提供集課程建設、專題教室、基地建設、營地建設、生源導入、資質申報及運營管理於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

4、天宇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基地:

天宇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基地針對中小學研學旅行課程需求,共推出了幾百款不同主題、不同年齡段的研學旅行課程,主要涵蓋安全科普教育(防震減災、人防教育、消防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安全生產等)、冰雪研學、農事體驗、創客教育、生命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紅色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等專題課程。

5、騰飛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基地:

騰飛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基地設備較為齊全,擁有住宿設施2處,酒店式學生公寓180多間,不同規格的培訓教室25間,標准餐廳3處,可一次性滿足1300名學生的住宿、用餐和課程需求。

騰飛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基地可容納760人進行影片觀看、劇場表演、主題班會及專家講堂等活動。另擁有2個大型生態環保公園,室內體育館、足球場、泳池等配套體育設施。

『陸』 怎麼寫一篇研學旅行感受小文章

研學旅行活動總結例文: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在校領導高度重視下和充分准備後,我校決定組織八年級部分學生於10月19日到楊凌農林博覽園進行研學旅行活動。早上7點,所有的學生早早的來到學校教學樓前集合,登上了開往楊凌農林博覽園的旅遊大巴車。一路上學生歡聲笑語,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懷著好奇的心情,對農博園充滿了嚮往之情。雖然已強調紀律與安全,但第一次帶學生出來,我還是感到責任的重大。

我們第一站到達新天地農業科技示範園(無土栽培區)。一下車,

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雖已十月,但大棚內仍百花爭艷,讓人賞心悅目。園區引進種植國內外優質瓜果蔬菜、名優花卉新品質,採用無土栽培技術和滴灌技術。先進的設施,先進的種植技術,讓我們領略到現代農業發展的無窮魅力。對農業示範園的參觀,我們看到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前景,感受了農業休閑觀光旅遊的與眾不同,受益匪淺。學生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有秩序地進行參觀,他們認真聽講並不時拍照、做筆記。看到學生的表現,我的心稍稍放鬆。

第二站我們到了楊凌農林科技大學博覽院。這里是農業主題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同時也是集教學、科研、科普於一體的重要學科基地。園內建設有昆蟲館,蝴蝶園,中國農業史館,植物館,動物館,土壤館,種植資源圃等各式博物館。

走進博覽園,感覺就是進入了生物世界的大觀園,各式動植物標本,活體,配上色彩明快的解說展版,現代的聲光電展示技術,令人留連於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讓人大開眼界。的確是一個寓教於樂的好地方,學生興趣極高,圍著講解員不停地問,不停地做著記錄,沒有我所擔心的混亂,沒有任何學生脫離集體,秩序井然。

午餐期間,由於部分學生把書包放在車上,沒有午餐,好多學生主動把自己的午餐分給那些沒帶午餐的學生,沒有了斤斤計較,沒有了是是非非,他們團結、友愛、互助的精神在此刻充分體現出來了。吃完午餐後,他們都能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內,班幹部又及時將學生組織起來做游戲,做到了散而不亂。

『柒』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時,地理課程如何與研學課程無縫銜接

201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2017年版)》,就提出了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人地和諧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很好地體現出學科的特點和課程的特色,體現了學科的育人價值。
研學旅行也正處在大有可為的發展機遇期,各地把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了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可以說研學旅行活動為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提供了落腳點,其彰顯了地理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從驗證型實踐向探究型實踐轉變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創新研學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探究型實踐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助引導,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綜合思維、人地觀念為主要目標的新型實踐方式。
從應試教育觀念向素質教育觀念、立德樹人觀念轉變,落實素質教育、立德樹人的切入點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是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落腳點、路徑和方法之一是開展研學旅行,而研學旅行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育觀念的轉變。
開發基於地理核心素養的研學精品課程、基地、路線 。因地制宜開展研學旅行,需要開發精品課程、建設精品基地、打造精品路線。精品課程的開發需要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實施者共同參與,教育研究者是教育改革的號召者、領隊人,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指引方向,他們擁有最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
綜上所述,應立足於現實生活和真實情境,不斷探索研學旅行的實施策略,使研學理論和研學實踐共同發展,為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提供有力的支撐,實現地理學科的育人價值。
詳細內容小夥伴們可以進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在線學習欄目「視頻直播」進行課程學習,或者咨詢研學旅行交流中心助教老師。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