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廣東學業水平考試地理
⑴ 2013廣東地理學業水平測試真題2013廣東地理學業水平測試真題
http://www.doc88.com/p-6874714814495.html
⑵ 求2014年6月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政治地理的試卷及答案!
⑶ 求廣東省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試復習提綱
1.晝夜長短的變化:
1)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於夜,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另一半球,晝短於夜,緯度越高,晝越短,極點附近出現極夜現象。 2) 某地全年的情況:夏至日晝最長,冬至日晝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
4) 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日出、日落時(晨昏線上)時太陽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為正午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況:北回歸線以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大值,12月22日出現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小值,12月22日出現最大值;回歸線之間地區,最大值出現在直射點經過該緯度的時候(即太陽直射)。
3.季節的形成和劃分:氣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帶的形成和劃分:以回歸線和極圈來劃分。 1.3.4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數遞增(或西經度數遞減)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為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若北極圈為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 1.4地球的結構
1.地球的外部結構: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個外部圈層。
2.地球內部結構: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跟地幔分界線是莫霍界面;地幔跟地核分界線是古登面)
3.岩石圈的范圍: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岩石組成。 第二章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2.1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
2.1.1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 1.岩漿岩:有侵入岩和噴出岩兩種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崗岩;噴出岩:玄武岩 2.沉積岩: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頁岩,砂岩,礫岩等)
3.變質岩: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①平原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一般會沿河或者沿海分布;高原的聚落大多呈帶狀分布在深切河谷兩岸狹窄的河漫灘平原上;山區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積扇、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上。
②交通線路盡量選擇平原和河谷地形,避開陡坡、斷層、沼澤等不利因素;在山嶽地區,人們通常會把線路地址選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在山嶽地區修建公路和鐵路一般需要迂迴前進。公路和鐵路的布局和走向受地形影響較大。 (2)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 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①最明顯的後果之一: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 ②影響農業生產——高緯增產,中低緯減產
③影響整個水循環過程——極端天氣增多(洪澇、乾旱等) 2.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增多 3.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①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如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量,世界很多國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效率,採用新能源); ②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如植樹造林和採用固碳技術);
③適應氣候變化(如培養新的農作物品種,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規劃和建設防止海岸侵蝕的工程等);
④政府可能採取的政策手段(如實行直接控制、應用經濟手段、鼓勵公眾參與等措施); ⑤努力加強國際合作。
(3)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1.分類: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除礦產資源為非可再生資源外,其餘均為可再生資源。 2..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農業社會時代——人類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很大。如四大文明古國的分布。 (2)工業社會時代——對資源性產業和工業布局有決定性的影響。如大慶、鞍山等城市的發展。
(3)後工業化時代——自然資源的作用相對下降,後天性資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資源、信息網路)的地位上升。人類對自然資源利用范圍日益廣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產業布局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減小。
(4)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自然災害:自然災害是指能夠造成人們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事件。
2.分類:按成因和過程,自然災害劃分為: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和氣象災害(洪澇、乾旱、暴雨、寒潮、台風等)、生物災害(病蟲害等)、海洋災害、天文災害。 3.自然災害的危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還有各種間接損失,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發生頻率最高、影響范圍最廣的自然災害是洪澇和乾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4.寒潮:由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並伴大風 、雨雪、凍害等現象。
時間:秋末、冬季、初春
影響地區:我國大部分地區。西藏、雲貴地區所受影響較小。 危害:嚴寒、大風、霜凍 5. 台風:
時間:夏秋季節
11/24頁
影響地區:廣東、台灣、海南、福建。我國沿海其他省區也都受到過台風的襲擊。 危害:狂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台風也有功勞:解除或緩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旱情。
地理必修Ⅱ復習提綱
一、人口與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1.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主要因素:社會因素(經濟發達程度、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婦女就業狀況、婚姻生育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戰爭、人口政策)。但人口增長的快慢,歸根結底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⑷ 2014年7月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補考卷答案
哪個地方的?
⑸ 尋求廣東省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地理,政治,歷史的各類試卷
2011年6月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卷
本試卷共8頁,7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鍾。
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試室
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A)填塗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
2.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塗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後,將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0小題,每小題1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天體屬於衛星的是
A-火星 B.太陽 c.月球 D.金星
答案:C
2.下列企業最應布局在居民區下風向地區的是
A.服裝廠 B.飲料廠 c.手機裝配廠 D.水泥廠
答案:D
3.赤道低氣壓帶近地面大氣的運動狀態和性質分別為
A.下沉擴散、乾燥 B.輻合上升、濕潤
c.下沉擴散、濕潤 D.輻合上升、乾燥
答案:B 圖1為不同國家人口增長模式示意圖,讀圖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4—5題。
4.圖中與目前我國人口增長模式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5.圖中丁國將面臨的人口問題是
A.人口老齡化嚴重、社會負擔重 B.少年兒童比重大、失業率高
C.人口總數少、自然增長率高 D.人口數量多、勞動力過剩
答案:A
6.地面輻射
A.能量的主要來源是大氣逆輻射 B.大部分被大氣吸收
C.隨溫室效應強度的增大而增強 D.屬於短波輻射
答案:B
7.下列城市的氣候類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是
A.北京 B.東京 C.倫敦 D.新加坡
答案:C
8.許多城市在近郊都有鮮奶廠,其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A.氣候 B.地形 C.水源 D.市場
答案:D
9.當地中海沿岸處於炎熱乾燥季節時,下列現象符合實際的是
A.北印度洋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B.廣州晝短夜長
C.北京盛行偏北風 D.長江進入枯水期
答案:A
10.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導致全球變暖、冰雪融水增多,這體現了地理環境的
A.差異性 B.整體性 C.恆定性 D.周期性
答案:B
11.下列自然災害中,由外力作用推動的是
A.地震 B.海嘯 C.火山爆發 D.乾旱
答案:D
12.許多海外華僑樂意回自己家鄉投資建廠。下列影響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個人偏好 B.氣候宜人 C.交通發達 D.資源豐富
答案:A
13.我國從中亞大量進口石油和天然氣,最適宜的運輸方式是
A.鐵路運輸 B.航空運輸 C.海洋運輸D.管道運輸
答案:D
14.圖2是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圖中序號③表示的是
A.搬運作用
B.侵入作用
C.變質作用
D.風化作用
答案:C
15.太陽活動增強可能導致的現象有
A.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大陽高度角增大
B.地球兩極地區出現極晝、極夜現象
C.地面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干擾
D.地球不同緯度自轉角速度差異增大
答案:C
16.下列自然地理要素中,不具備地帶性分布規律的是
A.植被 B.岩石 C.氣候 D.土壤
答案:B
17.能夠正確描述地球自轉的是
A.自轉的方向是自東向西 B.自轉的周期是1年
C.不同緯度的自轉線速度相同 D.自轉軸的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
答案:D
18.根據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列日常行為中不值得提倡的是
A.分類放置生活垃圾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自備購物袋購物 D.經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D
19.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等級越高的城市,城市
A.數量越少,服務范圍越小 B.數量越多,服務范圍越小
c.數量越多,服務范圍越大 D.數量越少,服務范圍越大
答案:D
20.決定一定區域內人口承載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是
A.資源狀況 B.民族構成 C.人口密度 D.城市化水平
答案:A
21.9月10日我國教師節的這一天
A.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 B.北半球晝短夜長
C.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 D.北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答案:A
22.城市內部商業區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氣候類型 B.科技發展水平
c.居民受教育程度 D.市場和交通狀況
答案:D
23.圖3各天氣系統示意圖中,能表示台風大氣運動狀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24.聚落分布與地形有著密切的關系。山區聚落
A.呈帶狀分布在寬闊河谷地帶 B.以團塊狀集中分布於山脊
c.呈放射狀分布於陡坡 D.以同心圓狀分布在山間峽谷
答案:A
25.城市化進程可能導致的結果是
A.城市人口不斷減少 B.城市面積不斷擴大
c.城市中第三產業比重逐漸降低 D.鄉村人口比重不斷增大
答案:B
26.對工業區位布局影響日益減弱的因素是
A.原料 B.勞動力素質 C.市場 D.科技
答案:A
27. -些發達國家人們在遷出城市若干年後又迂迴城市,是由於
A.鄉村用地日益緊張 B.鄉村地區交通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C.城市環境日益改善 D.城市地價不斷上漲
答案:C
28.我國北方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溫室大棚、地膜覆蓋等技術,目的是
A.增加降水量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加日照時數 D.改善熱量條件
答案:D
29.下表為某地農民平均年收入構成情況,該地的農業地域類型最可能是
A.水稻種植業C.混合農業B.商品穀物農業D:大牧場放牧業
答案:C
30.全球氣候變暖產生的影響有
A.青藏高原抬升 B.海平面上升 C.南極永久冰川面積擴大 D.旱澇災害頻率降低
答案:B
31.下列企業布局的主導因素基本相同的是
A.有色冶金廠、製糖廠 B.啤酒廠、麵包廠
C.服裝加工廠、水泥廠 D.電子設備製造廠、火電廠
答案:B
32.圖4所示風帶,對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的是
圖4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33.下列地區的氣候不受沿岸洋流影響的是
A.亞洲溫帶大陸性氣候 B.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
C.非洲熱帶荒漠氣候 D.南美洲熱帶雨林氣候
答案:A
34.下列在同一區域集聚的各組工廠中,彼此之間在生產上完全沒有產業鏈聯系的是
A.鋼鐵廠、汽車廠、橡膠廠 B.麵包廠、制傘廠、水泥廠
C.服裝廠、機械廠、造船廠 D。塑料廠、織布廠、印染廠
答案:B
35.假設某河流自西向東流,流水對北岸的侵蝕比南岸嚴重,而且在該區域一年中有兩次
太陽直射,則該河流所處的緯度可能是
A.20°S B.20°N C.30°S D.30°N
答案:A
36.我國南方的傳統民居屋頂坡度比北方大,主要是考慮
A.熱量差異 B.降水差異 C.文化差異 D.人口差異
答案:B
37.大型物流企業的中轉倉庫一般位於
A.城市中心區 B.住宅區 C.商業區 D.近郊區
答案:D
38.下列行為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是
A.定期休漁 B.竭澤而漁 C.毀林開荒 D.刀耕火種
答案:A
39.在GIS中,將城市交通圖層與人口分布圖層疊加起來可以進行
A.城市水域面積計算 B.工農業生產總值估算
C.商業網點選址分析 D.環境質量實時監測
答案:C
40.下列河流中,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是
A.塔里木河 B.珠江 C.淮河 D.海河
答案:A
41.國家大力推行「退耕還林」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木材產量 B.改善生態環境 C.確保薪炭林供應 D.提供就業機會
答案:B
42.圖5為台灣島鐵路分布示意圖。影響台灣島鐵路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植被 B.河流 C.氣候 D.地形
答案:D
43.導致內蒙古高原草場載畜量東西部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日照時數 B.海拔高度 C.年降水量 D.風速大小
答案:C
44.下列行為中,能造成明顯水體污染的是
A.蓄水發電 B.網箱養魚 C.封山育林 D.南水北調
答案:B
45.下列區域通常具有明確邊界的是
A.乾旱區 B.自然帶 C.氣候帶 D.行政區
答案:D
46.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布局的主導區位因素是
A.市場 B.勞動力數量 C.科技 D.原料
答案:C
47.下列各組地域單元中,區域劃分依據相同的是
A.珠江流域、長江三角洲、乾旱地區
B.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C.中緯度、亞歐大陸、華北平原
D.非洲、蘭州市、濕潤地區
答案:B
圖6是某地近地面氣壓變化示意圖,讀圖並結合所學知識,完成48~49題。
48.7—9日控制該地的天氣系統是
A.熱帶氣旋 B.溫帶反氣旋 C.急行冷鋒 D.准靜止鋒
答案:A
49.該天氣系統控制期間,最可能出現的天氣是
A.細雨連綿 B.狂風暴雨 C.秋高氣爽 D.艷陽高照
答案:B
50. -艘貨輪在大洋中航行,為了准確找到它,必須知道該貨輪
A.排水量、體積 B.航向、航速
C.所處經度、緯度 D.所處海域風向、洋流流向
答案:C
二、單項選擇題Ⅱ: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水體污染造成的水資源短缺稱為水質性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環不活躍造成的水資源
短缺稱為資源性缺水。據此回答51~52題。
51.下列城市中,資源性缺水最嚴重的是
A.杭州 B.廣州 C.南昌 D.石家莊
答案:D
52.我國目前重點治理的「三湖」(江蘇太湖、安徽巢湖、雲南滇池)地區水質性缺水問
題突出。其污染物未源不包括
A.化肥農葯殘留物 B.生活污水 C.原油泄漏 D.工業廢水
答案:C
53.當今全球氣候有變暖的趨勢,在此背景下,我國將來可能會
A.一月份0°C等溫線將整體向南推移
B.內蒙古草原將會變成亞寒帶針葉林
C.海南島的陸地面積將會比現在小
D.喜馬拉雅山雪線降低
答案:C
圖7為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結構和農業用地結構的餅狀圖。對比分析回答54—55題。
54.該地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的主要表現是
A.過度開墾 B.過度放牧 C.過度砍伐 D.過度養殖
答案:A
55.該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在於
A.開墾陡坡,發展大牧場放牧業 B.修建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C.填水域造耕地,擴大種植規模 D.因地制宜,開展多種經營
答案:D
一位遊客由遼寧大連出發向西去新疆旅遊,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
觀。據此回答56—58題。
56.該遊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觀可能有
A.「塞外江南」→「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層層梯田層層綠」
B.「碧海藍天」→「風吹草低見牛羊」 →「黃沙滾滾」
C.「林海雪原」→「滾滾麥浪」→「椰風海韻」
D.「三江並流」→「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 →「東方不夜城」
答案:B
57.該遊客看到的景觀自東向西變化,體現了
A.自然帶的周期性更替規律 B.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C.隨海拔升高而變化的垂直分異規律 D.『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答案:D
58.該遊客看到的自然景觀依次變化,主要是
A.人工改造自然的結果 B.水分差異形成的結果
C.自然災害影響的結果 D.熱量差異造成的結果
答案:B
59.圖8為城市某功能區工作日內不同時段的人口流動狀況示意圖,由此判斷該功能區是
A.商業區
B.住宅區
C.工業區
D.行政區
答案:B
60.我國不同地區農業生產與其主導因素組合正確的是
A.南疆的棉花種植—熱量
C.河西走廊的棉糧種植—水源
B.橫斷山區的立體農業—市場
D.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光照
答案:C
三、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lO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兩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全選對得3分,只選一項且正確得1分,其餘情況均不得分。
61.某大型肉食品加工企業將生產基地由廣東遷往湖南,是因為湖南
A.氣候適宜 B.水質優良 C.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低 D.原材料豐富、廉價
答案:CD
62.我國西南地區植被類型多樣,原因是
A.位於中高緯度,光照充足 B.位於中低緯度,水熱充足
C.山地面積廣,地形起伏大 D.人工栽種的外來樹種多
答案:BD
63.長江中上游防護林、「三北」防護林、沿海防護林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下列防護
林與其主要作用對應正確的是
A.「三北」防護林—防風固沙 B.長江中上游防護林—保持水土
C.沿海防護林—防止赤潮 D.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消煙除塵
答案:AB
64.圖9所示局地熱力環流,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答案:AC
65.下列省區有大范圍石質荒漠化現象的是
A.黑龍江省B.貴州省 C.雲南省 D.江蘇省
答案:BC
66.下列水域容易發生富營養化的是
A.地下河 B.湖泊 C.山間溪流 D.河口
答案:BD
67.若要監測和分析某市的土地利用變化狀況,最快捷的技術是
A.遙感 B.地理信息系統 C.全球定位系統 D.電子通信
答案:AB
68.洞庭湖、鄱陽湖等長江沿岸湖泊面積萎縮,造成的後果可能有
A.長江中下游洪澇災害加劇 B.長江上游枯水期流量減小
C.湖區地下水位上升 D.湖區水生生物多樣性減少
答案:AD
69.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行之有效的措施有
A.開發新能源,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烴類製冷物質
C.植樹造林,增加綠地面積 D.將石油和煤炭轉化為氣態燃料
答案:AC
70.下列地區與其主要農業生產類型對應合理的是
A.華北平原—水產養殖業 B.鄱陽湖平原—水稻種植業
C.四川盆地—大牧場放牧業 D.塔里木盆地—綠洲農業
答案:BD
⑹ 求2010廣東學業水平測試地理試卷及答案
年廣東學業水平測試地理答案
1.亞運會期間一下各城市白晝最長的是(D)
A.北京 B.沈陽 C.廣州 D.海口
2.亞運會期間太陽直射點位置及移動方向是(C)
A.北半球,向南運動 B.北半球,向北運動
C.南半球,向南運動 D.南半球,向北運動
3.檢測華北平原農作物病蟲害影響范圍,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A)
A.遙感 B.地理信息系統 C。全球定位系統 D.人工實地調查
4.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趨向是(B)
A.從內陸國家向沿海國家 B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
C.從西半球到東半球 D.從北半球向南半球
5.移民外遷的最主要目的是尋求(B)
A.更高的社會地位 B.更高的經濟收入
C.更多的休閑時間 C.更有的自然環境
6.下列自然景觀中能夠反映非地帶性的是(D)
A.加拿大的亞寒帶針葉林
B.亞馬孫流域的熱帶雨林
C廣東的亞熱帶常率闊葉林
D 塔里木盆地中的綠
7.下列自然景觀只要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B
A 黃河壺口瀑布
B.華山西峰絕壁
C.廣西桂林蘆苗岩溶洞
D.海南天涯海角沙灘
8.季風氣候最經典的地區是 A
A.亞洲東部 B.北美洲東部 C.歐洲西部 D.澳大利亞西部
9.圖1為城市各功能區付租能力與距城市中心距離關系示意圖。與線段a.b.c付租能力相對應的城市功能區分別是: C
A.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 B.商業區工業區住宅區
C.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 D.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
10.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熱量充足,降水豐沛,植被茂密,這體現了地理環境的 C
A.差異性 B.單一性 C.整體性 D.均衡性
11.據報道,2009年10月島國馬爾地夫內閣成員身穿潛水服,在水下6米深處舉行了特別會議,討論海平面上升對該國的影響。此舉旨在呼籲全球各國重視的環境問題是 D
A.臭氧層空洞 B.地面沉降 C.海嘯問題 D.全球變暖
12下列經濟部門中,受氣候條件影響最大的是 D
A.鐵路運輸業
B.信息服務業
C.服裝加工業
D.水稻種植業
13.目前我國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是 C
A.人口自然增長率低
B.人口素質不斷下降
C.人口基數大
D.人口流動性小
14下列日照圖中(圖二,箭頭表示太陽光線),能正確反映春分日日照狀況的是 D
A ① B ② C.③ D.④
15.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下列各地中,最易發生泥石流的是 A
A.橫斷山區
B.塔里木盆地
C.內蒙古高原
D.珠江三角洲
16.當南亞盛行西南季風時 C
A.珠江正值枯水期
B.黃河出現冰情
C.長江正值汛期
D.澳大利亞正值一年最熱時期
17.南極洲至今無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B
A.社會經濟落後 B.自然條件惡劣
C.開發歷史較短 D.礦產資源貧乏
18.最終決定各地農業生產類型和規模的社會經濟因素是C
A.國家政策 B.科技水平 C.市場需求 D.交通條件
19.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經度地帶性)表現最典型、尺度最 大的地區是B
A.北美大陸低緯地區 B.亞歐大陸中緯地區
C.南美大陸中緯地區 D.非洲大陸低緯地區
讀「1800-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圖」(圖3),結合所學知識,完成20-21題
20.由圖可知(D)
A.1800年前後,世界范圍內城市化水平差距大
B.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水平高於發達國家
C.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數量始終少於發達國家
D.發展中國家城市化起步晚
21.有關城市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D)
A.城市化導致建設用地增加
B.城市化改變了居民就業機構
C.城市化改變了人口空間分布
D.城市建築物的高度改變了太陽高角度
22.下列有關南亞季風敘述正確的是(A)
A.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是形成南亞季風的原因之一
B.南亞夏季風主要受亞洲高壓影響
C.受南亞夏季風影響時,印度西南部溫和少雨
D.受青藏高原阻攔,我國不受南亞季風影響
23.緯度30°-40°之間大陸西岸地區氣候的主要特徵是(B)
A.終年高溫少雨 B.夏季高溫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C.終年溫和多雨 D.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24.下列地理現象表現為由赤道到兩極地域分異規律(緯度地帶性的是)(B)
A.我國東部自南向北出現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景觀
B.非洲從赤道向北依次分布著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荒漠景觀
C.珠穆朗瑪峰北坡自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草原--荒漠--冰川景觀
D.我國中緯地區自然景觀自東向西依次出現森林--草原--荒漠景觀
25.某城鎮盛行東南風,擬建一化工廠(如圖4示意),下列布局方案較為合理的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26.近年來珠江三角洲作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的地位明顯下降,主要原因是(A)
A.城市化推進速度快,人均耕地減少 B.珠江口咸潮加劇,影響糧食生產 C.夏秋季節多台風,糧食生產不穩定 D.工業污染嚴重,糧食產量下降
27.低碳經濟謀求低能耗,低污染。發展低碳經濟,應大力開發(D)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氣 D.太陽能
28.圖中說示的環境問題是(C)
A.荒漠化 B.臭氧層空洞 C.水土流失 D. 全球變暖
29.圖示環境問題最嚴重的地區是(A)
A.黃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東北平原 D.長江三角洲
30.地中海沿岸地區所屬的自然帶主要是(B)
A.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B.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C.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D.亞寒帶針葉林帶
31.某日某時,地球朝向太陽一側的所有地區,短波通訊幾乎全部中斷,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A)
A.太陽活動引發地球大氣電離層擾動 B臭氧層破壞引起地面紫外輻射
C.火山爆發導致大氣能見度降低 D太陽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場變化
讀圖6,結合所學知識,完成32-34題。
32.如果該圖表示南大西洋洋流模式,則(B)
A.洋流①對沿岸地區有降溫減濕作用
B.洋流②主要是在西風影響下形成的
C.洋流③對沿岸地區有增溫增濕作用
D.洋流④為寒流
33.如果該圖表示海路間水循環模式,丙處為陸地,丁處為海洋,那麼(B)
A.環節①為蒸發蒸騰 B環節②為徑流
C.環節③為水汽輸送 D.環節④為降水
34如果該圖表示局部大氣環流,則(C)
A.甲乙兩處氣壓相等 B.丁處為晴朗天氣
C.丙處為高壓 D.丙處溫度較丁處高
35.大洋洲某島嶼附近漂浮著一座巨大冰山,為了航行安全,需對此進行動態監測,
可採用的最佳手段是(A)
A.3S(RS.GIS.GPS)技術 B大比例尺地形圖量測
C.實時錄像監控 D.實地調查
36.下列城市中,服務范圍最小的是(D)
A.武漢 B.廣州 C.西安 D.井岡山
讀「珠三角與周邊地區區域合作示意圖」(圖7),完成37-39題
37.關於圖中箭頭代表的含義,表述正確的是(B)
A.實線箭頭代表資源和能源 B.實線箭頭代表技術和資金
C.虛線箭頭代表資源和技術 D.虛線箭頭代表資源和能源
38.珠三角石化企業向粵西轉移帶來的可能影響有(C)
A.大量公司總部向粵西地區轉移 B.不利於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升級
C.減輕珠三角地區的環境壓力 D.大量廉價勞動力向珠三角轉移
39.為緩解我過西北地區農業用水不足問題,最可行的措施是(C)
A.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冰雪融水量 B.限制畜牧業發展,大力大戰林業
C.因地制宜,發展節水農業 D.人工降雨,增加地表徑流
40.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有(D)
A.氣象災害減少 B.南極冰川面積擴大
C.全球溫度帶北移 D.海平面上升
41從地轉偏向力考慮,理想狀態下,下列示意圖中(圖8,空心箭頭表示水流初始運動方向,虛線箭頭表示水流實際運動方向),能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A) (圖8)
A.① B.② C.③ D.④
42.下列關於廣東省農業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D)
A.擴大溫帶水果種植面積 B.大力發展陡坡地種植業
C.進一步擴大商品糧基地規模 D.重點發展水產品養殖與加工業
43.商業網點布局規劃適宜採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A)
A.GIS B.GPS C.RS D.RS和GPS
44.人類活動影響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域類型是(C)
A.海洋 B.鄉村 C.城市 D.草原
45.下列岩石中,最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B)
A.花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46 下列貨物運輸與所選擇的運輸方式對應最合理的是(B)
A 50萬噸煤炭從山西運往天津----水路運輸
B 從北京運往美洲海地的救援物質-----航空運輸
C 北京郊區水庫的活魚運往城內市場-----鐵路運輸
D 20萬噸糧食從大連運往廣州-----公路運輸
47.下列各組地域單元中,區域劃分依據相同的是(A)
A 雲貴高原 四川盆地 東北平原 山東丘陵
B 長江流域 雲貴高原 東南丘陵 乾旱地區
C 亞熱帶 中緯度 亞歐大陸 東北平原
D 廣東省 湖南省 廣州市 濕潤地區
48.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人地矛盾最劇烈的時期是(C)
A采獵時期 B農業時代 C工業時代 D後工業時代
49.圖9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可能是(A)
A滑坡 B修建大壩 C 風化作用 D侵蝕作用
50.應對淹塞湖危害最佳措施是(C)
A撤離淹塞戶上游居民 B加固淹塞體 C開挖泄洪通道 D一次性摧毀
二.單選選擇題
51 圖10為城市某功能區一天內不同時段人口流動示意圖 由圖可知該功能區功能是(B)
A 商業區 B 住宅 C工業 D行政
52.城市中心商務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於(C)
A氣候因素 B宗教因素 C經濟因素 D地形因素
53.圖11為海陸風示意圖,此圖表示的晝夜狀況和風向是(C)
A.白天,海風 B.夜晚,海風
C.夜晚,陸風 D.白天,陸風
54.下列解決青藏高原牧區能源問題的最合理措施是(B)
A.樵採天然植被 B.開發利用太陽能
C.大力發展薪炭林 D.加大煤炭的開采
55.我國南方地區以水田農業為主,北方地區以旱地農業為主,西北地區發展畜牧業。形成這種生產活動地域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熱量
讀「甲、乙兩類工業生產成本構成示意圖」(圖12),結合所學知識,完成56-57題。
56.甲類工業生產成本比重最大的是(D)
A.原料運費 B.產品運費 C.工資投入 D.科技投入
57.乙類工藝部門最可能是(A)
A.製糖工業 B.印刷工業 C.航天工業 D.電子裝配工業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西藏墨脫縣,是我國目前唯一不通公路的縣,正在建設中的墨脫公路將於2010年建成通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58-60題。
58.墨脫公路建設難度大的主要原因是(C)
A.終年多雨 B.植被茂密 C.地質條件復雜 D.公路設計等級高
59.該縣境內雅魯藏布江河段航運價值低,起主要原因是(B)
A.封凍期長 B.落差大 C.流量小 D.含沙量大
60.墨脫公路建成後有利於(B)
A.發揮該縣的交通優勢 B.加強對外物資和文化的交流
C.改善生態環境 D.將經濟優勢轉化為資源優勢
三、雙項選擇題:
61.當地球位於公轉軌道的遠日點,此時BD
A.地球公轉速度較快 B.地球公轉速度較慢
C.是每年的一月初 D.是每年的七月初
62.下列地理過程屬於分化作用的是AB
A.植物根系撐大岩石裂隙 B 烈日暴曬岩石破碎
C 風力侵蝕星辰風蝕蘑菇 D 暴雨沖刷形成沖溝
63、關於城市化的敘述正確的是BC
A 城市化水平是城市人口與鄉村人口的比值
B 城市化過程中,鄉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
C 城市化過程中,農業用地轉化為城市用地
D 城市化影響工業化,工業化對城市化不產生影響
64 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行之有效的措施是CD
A 將石油和煤炭轉化為氣態燃料
B 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烴製冷物質
C 植樹造林,增加綠地面積
D 開發新能源,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65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有利於AD
A 航運、發電和灌溉
B 防治水污染,凈化水源
C 魚類洄遊產卵,保護流域生態環境
D 調節河川徑流的季節變化,抵禦洪水
66 城市中大面積綠化帶的主要作用有AD
A 凈化城市空氣 B 減輕酸雨危害
C 防治水土流失 D 減輕「熱島效應」強度
67 圖13為工業區位因素影響力隨時間變化示意圖,據此判斷BD
A 甲表示勞動力數量因素
B 乙表示原料因素
C 乙表示信息因素
D 甲表示市場因素
68發展中國家較發達國家更容易引發環境問題,其主要原因是CD
A 人口壓力大 B 人口分布不均
C 經濟技術水平低 D 環保法規不完善
69 近30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進程快,主要表現在BC
A 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B 城市規模擴大
C 城鎮數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長率增加
70 區域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下列組合合理的是BD
A 四川盆地-----綠洲農業 B 寧夏平原-----灌溉農業
C 長江三角洲----大牧場放牧業 D 洞庭湖平原----水稻種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