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科實踐活動課教案

地理學科實踐活動課教案

發布時間: 2021-03-10 18:45:39

『壹』 怎樣增加地理教學設備,開展實踐活動內容

經過新一輪的地理新課改教學以後,我們對課改有了進一步的熟悉: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教育思想的轉變應是先導。在《初中地理課程標准》中要求教師「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作為指導思想,選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地理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在這里,更多地強調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識的把握以及地理技能的運用,地理教師必須摒棄落後的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地理,並且帶著地理知識走進生活,帶著生活中的問題走進地理課堂,才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因此,結合地理教學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是地理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方面。那麼如何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呢? 在初中中學教學中,地理課程的開設僅在初一、初二,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是: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年齡小,對中學階段學校還不適應,他們的學習愛好需要激發,學習方法需要培養,同學間的合作需要鍛煉,但他們有的是對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氣與活力。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方案是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取題,活動方式和目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能太難、太高,學生無法達到;也不能太簡單,學生沒有愛好。另外學生還比較小,活動應以家庭、校園和社區為中心,以人地關系為主線,既與教學相關聯,又聯系生活,只有這樣的方案才切實可行。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進行了如下幾種類型的嘗試: 一、結合教材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地理課程的研究對象是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它兼跨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一特點決定了中學地理教學必須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實踐中去。結合初中教材,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實踐活動方案。 ( 1)繪制學校的平面圖。  時間安排在在學習了《地圖》一節後。學生剛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通過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學以致用,又增進剛入學學生對新學校的了解。 ( 2)實地考察家鄉的海陸變遷。  時間安排在學習了《海陸的變遷》一節後。課後組織學生分組找尋我們身邊的海陸變遷,比如在沿海地區,身邊就有許多海陸變遷的實例,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成果也是顯著的,有海上公園的浪蝕崖,有山上的鵝卵石,還有「鯨園」名稱的由來(傳說曾經有一條巨大的鯨魚在此擱淺)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課本中學得的知識更加形象化、生活化。 二、結合環境教育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已從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因此,環境教育在中學教育中也日益受到重視,這也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又一平台。具體辦法如下: ( 1)結合重大的環保節日進行。  如4月7日「世界無煙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1日「世界人口50億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每一個節日來臨,教師都向學生具體地介紹它的由來和現實意義,讓學生搜集資料,並探討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都應該如何做。通過環保節日的宣傳,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 ( 2)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環境問題。  很多環境問題實實在在都存在於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能夠意識到、觀察到、並思考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有用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因此善於挖掘身邊的素材,比如:學校邊的一條小河的污染與治理情況、學生課間餐天天使用的一次性的筷子和餐盒數量等等,通過調查,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之中。這些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可行性強,並且對學生的現在乃至將來都會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也是我們進行環境教育比較典型的案例。  ( 3)結合學生各科課程學習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在初一、初二階段,雖然學生的理解力、知識面都是有限的,但也不能忽視他們的能量,有時他們能夠自覺的把歷史、地理、生物、語文甚至音樂等學科課堂學到的知識與地理課堂的知識聯系起來,提出這樣那樣好奇的問題問老師。所以我們要抓住這樣的機會,了解其他學科教學內容與地理教學內容的關聯性,及時開展一些小演講、手抄報比賽、唱歌比賽等等活動,會使學生興趣盎然。如與歷史相結合,開展「介紹我的家鄉」的主題班會、介紹黃河及其流域人類活動的發展歷史(或重大事件);與語文相結合,組織一次「歌頌祖國」的演講比賽或者唱歌小展示;與美術課相結合,出一份《我們的家園》的手抄報;與音樂相結合,探究「歌詞中的地理名稱」等。這種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可以使不同的學生在自己擅長的方面得到肯定,有助於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打到綜合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是比較開放的模式,所以對活動的選取和設計教師要分外謹慎,活動方案一定要緊密聯系實際,可操作性強,可掌控性強。對於活動場所和方式的選擇一定要深思熟慮,要能夠預見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能力,活動前做好充分的預備。由於初一、初二的學生還比較小,對問題的解決和處理能力較弱,實踐活動應先以調查問卷、搜集資料為主。另外,實踐活動不能過多、 過頻,輕易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厭倦感而失去愛好,甚至會喧賓奪主,動搖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產生負面作用。

『貳』 淺談怎樣加強地理課的實踐活動

一、轉變觀念,充分認識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
恩格斯說過「從事實踐活動是能力發展的基本途徑」。地理實踐活動對正確理解地理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踐活動可以為課堂和書本上抽象孤立的知識提供極為生動形象的例證和解釋。通過實踐活動實現課程目標,變學科的「封閉型」為活動的「開放型」,在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地理觀察能力,使用地圖、圖表的能力及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在信息時代中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及應用地理信息手段進行交流、表達的能力;為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揮提供舞台。因此,地理實踐活動是促進學生素質提高的配套工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巧妙設計,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
設計實踐活動方案,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取題,活動方式和目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能太難、太高,學生無法達到;也不能太簡單,學生沒有興趣。另外,實踐活動應以家庭、校園和社區為中心,以人地關系為主線,既與教學相關聯,又與生活聯系,只有這樣的方案才切實可行。
1.結合教材開展實踐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例如:在進行《地球的運動》教學時,我事先布置學生根據課本要求准備好製作地球,月球,太陽的工具、材料,在上課時,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對這些材料進行觀察、按照課本步驟製作三球儀。藉助這一活動,學生對地球經緯線、月球,太陽的形狀以及大小,相互運動等抽象的知識不僅理解得深刻、透徹,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學生還親手製作了氣溫曲線圖、降水柱狀圖等教學用具,在教學中既發揮了積極作用,又彌補了教具不足的現狀。這樣,不但能夠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2.結合其他學科開展實踐活動
地理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與其他學科的銜接,達到融會貫通。如與歷史相結合,開展「贊美家鄉」的班級討論會;與語文相結合,組織一次「地理知識」的辯論賽;與音樂相結合,探究「歌曲中的地理文化」等,多樣的實踐活動可以使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肯定,同時還可以使不同的學科有機地融為一體,綜合提高學生素質。
3.貼近生活開展實踐活動
把課堂知識巧妙地與生活知識結合起來,使學生知道地理就在身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1)把地理知識與周圍可視、可觸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如在學習工業「三廢」的危害及治理的內容後,帶領學生參觀新鋼公司的污水處理設備,聽取廠領導的有關介紹,讓學生對工業「三廢」的治理過程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既增加感性知識,也深化了理性知識的學習。
(2)結合春遊,讓學生在大自然中體會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如去濕地公園、仰天崗春遊時,我就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討論:濕地公園、仰天崗旅遊資源的美在哪裡,怎麼欣賞?如何理解中國山水畫中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等美德意識;建造江西自然博物館的實際意義等等。
(3)結合環境節日深入環保意識。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得到關注,聯合國確定了一些重大的環境節日,如3月12日植樹節、4月7日「世界無煙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1日「世界人口50億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每一個節日來臨,我要求學生思考由來,搜集資料,從搜集資料的實踐活動中體味環境的重要作用。
三、在實踐活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1.在實踐活動中有很多時候是要走出課堂的,要注意學生的安全,要學生能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
2.在整個實踐活動期間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是起一個引導作用。
3.不能過多。頻繁的實踐活動容易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厭倦而失去興趣,甚至會喧賓奪主,動搖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產生負面作用。
4.注意實踐活動結束時的評價工作。要找出活動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樹立下次參與實踐活動的信心。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客觀地分析活動中的不足之處,以利於下次活動的開展。
由此可見,地理實踐活動在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方面,有著特殊重要性,它能幫助學生在思維、感觀、言行等方面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地理實踐活動,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叄』 急求一份地理課外活動計劃

一、開展鄉土地理課外活動有利於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創造型人才,必須具有較強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才能產生創造性構想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是人的智力活動的最高形式。要具有較強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必須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頑強的創造毅力,能以敏銳的感覺,從平凡事物中發現矛盾,提出問題,產生強烈的探索動機,經過創造想像、推理判斷,獲得新的、獨特的認識。
鄉土地理課外活動是地理教學中發展學生智力與能力,提高創造力最為有效的途徑。因為地理學科內容既涉及自然科學,也涉及社會科學,綜合性很強,而鄉土地理的教學,在綜合性的基礎上,更強調了實踐性,因而課外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從而為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鄉土地理教學要求通過具有實踐特色的教學過程,讓學生l認識家鄉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點,了解家鄉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協調好家鄉的人地關系以及家鄉經濟建設的戰略方向和美好前景,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 雄心壯志。圍繞以上教學目的而開展的課外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既可開展野外考察、環境監測、資源考察、規劃開發,又可開展社會調查、參觀旅遊等活動。錯綜復雜的自然、社會環境,促使學生在考察活動中動心、動手、動腦,不斷地去接觸、分析、思考、解決一連串的問題,這無疑會提高他們地理觀察和調查。運用地圖、分析和運用地理圖表等能力,對訓練他們的理解、判 斷、推理、歸納、綜合、評價等思維能力和發展智力有極大的好處。由於鄉土地理考察所接觸的一些問題,與鄉土地理環境、鄉土經濟發展是緊密結合的,遠較地理課本知識復雜,這就為學 生提供了進行多端性、伸縮性思維的現實地理問題,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豐富的地理知識儲備是創造的基礎
地理創造能力是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和運用地理知識,新穎、獨特地分析、解決各種地理問題的本領,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它的形成和發展是以牢固掌握地理知識為基礎的。人們常說,「無知必無能」,這是很有道理的,不愛學習,知識和經驗貧乏的人,他的認識思維活動不可能發展得很好,當然也就談不上發展創造性思維了。因而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方法加強地理知識的傳授,精講多練,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於分析解決問題中掌握好地理知識,並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鼓勵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尋求更多的知識。
鄉土地理的考察研究工作是一件頭緒紛繁的復雜工作,而且難度很大,對地理教師和學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具有扎實的地理知識基礎,又要具有把地理知識運用於觀察鄉土地理事物的能力,因而一方面地理教師要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知識結構,提高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另一方面,對參加地理興趣小組的學生,也要求具備豐富的地理知識,具備良好的地理素質,才可能在實踐考察中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
三、強烈的創造意識和堅韌毅力是創造的保證
心理學告訴我們,大腦的思考必須要有動機,進行創造性思維,要有強烈的創造意識和堅韌的創造毅力,才能敏銳地發現和思考地理事物的細節問題,才能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去克服困難,最終解決地理問題。否則,創造往往一遇到困難就半途而廢。鄉土地理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往往要爬山涉水,走街串巷,是很辛苦的,如果沒有加強思想教育,重視動機和毅力這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實踐活動要出成績是很難的。創造意識和毅力是創造的保證。
思維動機有內因和外因,如何藉助外因促進內因起作用,提高地理思維的興趣和動機,這正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之所在。教師首先要明確,並非只有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才是創造,只要是運用自己的才智所產生的獨特而有價值的產品,就是創造,地理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是創造,學生用自己的頭腦發現獲得知識的學習方法,也同樣是創造。在鄉土地理課外活動中,只要是通過自己積極思考後所提出的,以分析或解決地理問題的較新穎而有價值的思路、方法、見解,都是創造,它是一個從小到大,由淺入深的過程;其次,在地理課外活動中,教師要把激發學生創造意識和培養堅韌毅力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納入長期教學計劃,精心設計,創設情境,培養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創造意識的自我激發和創造毅力的自我培養。例如,我校在組織地理夏令營時,選擇了地處烏山山區的革命老區水晶坪作為營地,並把學生分散到村民家裡,和村民同吃同住,在考察活動中安排了參觀革命斗爭遺址,拜訪革命老人等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烏山革命前輩在極端困難情況下,為了勝利前赴後繼、奮戰不息的斗爭精神,並親身體驗到老區人民還不富裕的生活狀況,從而產生改變老區落後經濟的強烈願望,自我激發創造意識,並使之貫穿於整個夏令營地理考察活動中.自覺克服活動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堅韌不拔的創造毅力去探索改變老區經濟面貌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敏銳的地理觀察能力是創造的基本技能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是思維最重要的能源」。思維無論是反映事物之間的聯系,還是推斷和解決問題,都需要有一個觀察事物、發現事物的過程,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周密的、正確的、系統的觀察,就不可能收集到大量有價值的事實材料,並從中發現新的規律。觀察對一般的思維過程尚且如此重要,進行創造性思維就更需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了。因為只有具備了敏銳的觀察力,才能覺察到別人所忽略然而意義卻不尋常的事物或事物細節,才能獲得更多更具體的感性材料,才能形成豐富的表象儲備,否則創造性思維就成為「無米之炊」。尤其是鄉土地理野外考察,由於研究對象都活生生地存在於家鄉周圍環境之中,只有堅持實地觀察,才能獲得極為豐富的地理知識,才能進一步經過創造性思維產生出創造性的產品來。因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應成為教師開展鄉土地理課外活動的首要教學目標。而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對復雜對象的觀察效果,沒有周密安排是不行的,筆者的實踐體會是:
1、做好觀察前的組織准備工作。觀察工作開始前,教師要讓學生對所觀察的地理事物有足夠的了解,並教會學生一些野外考察技能(野外作圖、攝影等);要向學生提出觀察目的和要求,目的任務越明確、具體,觀察就越有效果。
2、注意觀察的順序,指導觀察的方法。觀察程序應由整體到部分,又由部分到整體。做好觀察記錄,在觀察實踐中,要培養學生運用種種方法,使觀察對象從背景中突出,以獲得鮮明而完整的印象。並可以根據不同情況,採用教師講,學生看;教師講解與學生獨立觀察相結合;學生獨立觀察等形式。
3、做好觀察後的總結。這是鞏固觀察收獲的有效方法,要鑒定、登記標本,整理觀察記錄材料、地圖、照片;寫野外觀察心得報告或專題小論文;教師要分析學生觀察過程出現的問題,肯定好的經驗,提出新的要求。
五、掌握創造性思維方法是提高創造力的關鍵
1、以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的綜合運用,增強創造力
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是在各種地理要素共同影響下的產物,各種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錯綜復雜關系,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同時,一切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地理空間,表現為一定的「點、線、面」的結合,具有區域性的特點。這使得我們在研究它們的關系或解決地理問題時,既要運用形象思維,形成直覺的表象,經過類比、聯想、想像等活動而使其思維產品具有創造性;也要運用抽象的邏輯思維,去分析資料、形成概念、尋找問題的症結、檢驗假設。只有這樣才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但就創造思維產生的過程來說,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形象思 維,因而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地理形象積累。由於地理教學的對象是生活經驗還不豐富的青少年,因而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造型人才.要求教師除應盡可能利用直觀教具外,還應利用野外考察、社會調查、郊遊、參觀等機會讓學生接觸家鄉的地理環境,感知大量的感性形象,讓學生儲存盡量多的地理表象,以啟迪他們的智慧,在地理思維中發揮出創造才能。比如,我校地理興趣小組在對我縣峰頭水庫的野外考察中,一位學生提出了在庫區水域發展沿海常見的網箱養殖的大膽構想,在得到教師肯定後,他又進行了可行性探索,並拜訪了水產技術人員,最後經過積極思考,寫出了富有創新精神的小論文,這與他平常善觀察,注意積累,善於進行類比聯想是分不開的,同時也是綜合運用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果。
2、重視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發散性思維是對同一問題多角度、多方向尋求答案的思維過程,地理要素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決定了地理事物的形成。變化與發展具有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特性,這就為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思維材料。教師應善於捕捉與構想克服思維定勢的問題,提高學生變通求異能力,在活動中可採用逆向、橫向、多向等思維方法,加強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比如.我縣地形結構呈三面環山,開口向東南的「馬蹄形」特點,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這使得我縣在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的影響下,降水豐沛,而且冬季由於西北山地的屏障作用,阻擋了冷空氣南侵,有利於農業生產。在野外考察活動中,教師提出,如果我縣地形「馬蹄形」開口向西北,而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那麼我縣水系分布、氣候特點會發生什麼變化,對農業生產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呢?這種結合鄉土實際的逆向思維問題,最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心理,進而提高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3、集思廣益,綜合提高
集中性思維是運用已有的信息,朝著一個方向,去獲得問題的正確答案的思維過程,也是創造性思維的有機組成部分。人通過發散性思維,有可能突破原有的知識圈,然而,如果只滿足於發散性思維,那麼人們思路就可能是「天馬行空」,沒有實際價值。對於創造來說,一團亂麻式的答案是無濟於事的,因而.要有所創造,必須有集中性思維的參與。在地理課外活動中,集中討論式是經常採用的好方法。學生經過積極的思考、醞釀,就同一問題展開討論,集思廣益,往往在熱烈的討論中迸發出創造思維的火花。例如,我校烏山地理夏令營,教師以如何發展老區經濟為題,要求學生在地理考察中認真思考,提出切實可行方案。而後,召開小組討論會,學生經過充分准備,各抒己見,激烈爭論,互相啟發,新方案不斷被否定或被補充,最終達成共識.選擇出較滿意的答案:要想富,先修路,要先解決交通問題;利用烏山地區獨特的花崗岩地貌,發展旅遊業;利用廣大荒坡草地,植樹造林,種植水果,既提高經濟效益,又保持水土;利用當地豐富的草地資源和村民傳統的編織手藝,發展草編手工業;重視茶葉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發展老區科技教育事業等。學生在方案的討論選擇中,會提出有創造性的獨特見解,以及解決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途徑,同時,在討論中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對提高創造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好處。

總之.開展鄉土地理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真實地了解到家鄉的地理狀況,激發和培養創造意識和毅力,在實地考察中,學生們提高了地理觀察力,豐富了地理知識,懂得了如何注意協調家鄉的人地關系,並在分析和解決遇到的地理問題過程中,提高了創造性思維能力。

『肆』 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

一、地理實踐力培養的基礎點
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基於學生主體性需求及自我認知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並通過地理教學中一系列實踐活動所獲得,課程標准對地理課程教學有指導性作用。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須以課程標准、學生需求為基礎,以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
1.以課程標准為基礎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其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闡述詳細、明確,特別是提出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編寫高中地理教材、指導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及高考命題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指南。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必須以高中地理課程標准為基礎。
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將地理實踐力素養作為地理課程理念之一,並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多個方面滲透了地理實踐力培養要求,即在考察、調查和模擬實驗等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搜集和處理各種地理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備科學精神;能夠獨立或合作設計地理實踐活動的方案和計劃;能夠設計不同的地理實踐活動目標,並選擇運用適當的地理工具[2]。課程標准中學業質量標准進一步對地理實踐力學科素養水平劃分為五個等級,便於地理實踐力培養更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和層次性。
2.以學生需求為基礎
學生需求有希望成功成才的需求和表現自我的需求等深層次需求,也有希望輕松學習的淺層次需求。從需求本身看,有學生的內在實際發展需求,即在一個特定階段的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知識、思維、情感態度基礎上的最近發展區。還有課程總體目標、課程標准對學生提出能力發展的外在需求。地理實踐力培養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須遵循學生的需求。
地理實踐力培養應從學生興趣出發。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體會到實踐活動的樂趣,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更好地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地理實踐能力。所以,地理實踐力培養宜從學生興趣出發。同時,地理實踐力培養還應注意學生年齡特徵,高中階段學生相比初中階段已達到更高發展水平。其一,感知覺目的性和系統性增強,觀察力大有提升,並且趨向精確;其二,注意力更加穩定,思維表現出更高抽象概括水平。地理實踐活動設計和實施應遵循學生年齡特徵,體現出彈性和靈活性。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感受體驗,引導學生用地理視角觀察、行動、思考,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同時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二、地理實踐力培養的結合點
地理實踐力培養不僅以課程標准、學生需求為基礎,還需更為真實的情景供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操作、觀察、探究實驗等活動,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體驗社會生活,其中充分結合校內外資源搭建實踐平台,是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重要結合點。
1.充分結合校內資源
依據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可將其劃分為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地理校內資源指學校范圍內可作用於地理課程的資源,包括校內教材、設施、地理師生等。豐富多樣的地理校內資源,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提供充足的條件。應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實踐活動,如模擬實驗、教具製作、氣象觀測與天氣預報、天文觀測等。
室內課程實施過程中,可通過儀器演示、音像圖片等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提升,如在講授「晝夜交替和時差」時,視頻演示或地球儀演示,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地理知識,還有助於提升地理觀察能力。通過學校地理實驗室、地理活動室,充分利用相關設備也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如「模擬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在借鑒各版本教材優勢基礎上整合教材,為學生構建基礎性模擬實驗活動。充分利用地理園等地理場館或校內自然環境也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如結合氣象站觀測氣溫和降水,在地理園觀察自然或人文地理模型等,不僅有助於提升學生地理觀測能力,還有利於提升問題探究能力。
2.積極結合校外資源
校外資源即學校范圍外可作用於地理課程的資源,包括研究機構、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天文台、有關政府部門、工廠、農村等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等[3]。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外資源為學生的地理觀測、調查、考察等實踐活動提供廣闊平台,是培養學生實踐力的有效途徑。
利用課余時間到博物館、規劃館、科技館、研究機構參觀,如重慶市自然博物館參觀,可通過「山水都市」、「地球奧秘」、「生態家園」等場館線路,豐富學生地理知識同時促進學生觀察能力培養。利用國家地質公園、地方自然或人文資源環境供學生參觀學習,如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雲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等考察,可彌補學校實踐場地不足,促使學生體驗學習、拓展思維、提升能力。利用到工業園區、農業園、科技園等參觀學習機會,引導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獨立行動、主動思考、自主認知。如學習「工業的區位選擇」時,可到學校附近工廠實地考察,增強學生社會實踐體驗。學生將實踐中所獲得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進而轉化為個人發展所需能力,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地理實踐力培養的落腳點
地理實踐力培養不僅應充分結合校內外課程資源,具體還要落實在地理野外考察、地理社會調查和地理模擬實驗等各項能力的提升中。
1.提升地理野外考察能力
地理野外考察主要是指學生對地理環境及其組成要素的直接觀察,一般包括地質地貌、氣象物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專項觀察與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綜合觀察;還包括農業、工業、環境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綜合觀察[1]。通過地理野外考察,可促進學生地理觀察觀測能力提升,培養學生獲取地理信息的意識及能力。如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學生能夠運用遙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術和其它地理工具,對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和相關現象,進行觀察、識別、描述、解釋;能夠觀察比較不同區域的特點,掌握歸納區域特點的方法;能夠在野外觀察、測量和分析地質地貌基本形態,推斷其形成過程。
2.提升社會調查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到「社會即學校」,突出體現地理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社會調查就是通過參觀、訪問、查閱資料、展開調查等多種方式,對學校所在地或某一特定地區的地理環境以及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等,進行直接的、有計劃的、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動。社會調查能力是地理實踐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三峽庫區移民」問題調查中,學生自主合作性設計方案,搜尋該區域統計信息及發展規劃,進而參與調查,並對相關問題及成因作出簡要解釋,有理有據提出可行性策略。調查結束後,撰寫調查報告並展開交流評價。
3.提升地理模擬實驗能力
地理模擬實驗即使用一定實驗器材及設備,人為地把所要學習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及其變化過程表現出來,以獲得和驗證地理知識的方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探究性和實踐性。學生地理實驗能力的提升具體體現為能夠設計和實施地理模擬實驗並作出解釋;能夠解決高考地理試題中相關問題。如模擬實驗「模擬山前洪(沖)積扇的形成」,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實驗,利用白紙和細沙等實驗材料進行模擬,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理解其中科學道理,獲得地理知識,還能夠分析和解決問題,促進認知和情感等素養提升,發展地理實踐力。

『伍』 地理實踐活動有哪些種類

按不同的形式和內容分為六類。

(1)觀察。有氣象觀測、天象觀察、地震測報、環境監測、野外觀察等。

(2)閱讀。有時事地圖、地理牆報、地理課外閱讀等。

(3)集會。有地理專題報告會、討論會、地理晚會、地理知識競賽、地理游戲等。

(4)製作。有地圖、圖表、模型及教具的製作。

(5)參觀。有天文台、氣象台、博物館、展覽會及工廠、農場、市場的參觀和調查。

(6)研究。有鄉土研究等。可根據學校條件、學生愛好和初高中學生的不同特點,組織全體或部分學生參加一種或幾種。

地理課外活動是指學生從事的與地理學科內容有關的課外活動。這種活動可以在校內或校外進行;也可在教室內或其他場所進行。它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有利於學生擴大和加深地理知識領域,鍛煉實際技能,激發對地理的愛好以及培養優良的品德等。

(5)地理學科實踐活動課教案擴展閱讀

地理實習,地理教學活動形式之一。旨在鞏固地理知識,擴大知識領域,培養應用地理知識的實際技能和能力。包括氣象觀測、天象觀測、地震測報、環境監測、野外觀察及地理調查等。氣象觀測包括將當地每天的氣溫、氣壓、降水、風向風力、雲量、濕度及其他天氣特殊現象記錄下來,結合氣象台(站)的天氣廣播進行分析,作出當地每天的補充天氣預報。

天象觀測包括記錄北極星等主要星座的位置及其變化,月相的變化及其他特殊天象等。地震測報包括對地下水變化、動植物異象及其他自然界異象(如氣溫及降水的異常、地聲、地光等)的觀察;記錄、分析和試作地震預報。環境監測包括對水、空氣雜訊、固體廢棄物、農葯等污染環境程度的監視、測算、分析和採取的對策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實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課外活動

『陸』 地理實踐活動有哪些種類

  • 地理實踐活動教學開展的常用形式 新課程標准下的地理教學內容, 不僅科學體系強,
    而且富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知識的介紹有許多是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問題出發的。 所以「新課程標准」 下的地理的實踐活動是多種多樣的。

  • 地理實踐活動的種類比較多, 既有課堂內的實踐活動, 也有課堂外的實踐活動。 主要包括信息收集、 地理講演、 地理競賽、 地理辯論、 地理游戲、
    地圖繪制、 地理攝影、 教具製作、 地理實驗、 地理調查、 地理觀測、 地理參觀、 地理旅遊、 野外實習、 方案設計、 論文撰寫、

  • 牆報編輯等等。 (一) 動手製作教具 學生動手製作的過程既是一個手腦並用、 相互促進、 相得益彰的過程,也是學生有所發現、 有所發明、
    有所創造的過程。 案例: 在進行《地球和地球儀》 教學時,我事先布置學生根據課本要求准備好製作地球儀的工具、 材料, 在上課時,

  • 讓學生獨立的自由地對這些材料進行觀察、 按按課本步驟操作製作地球儀。 藉助這一活動, 學生對經緯線、經緯度、

  • 地球的形狀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識不僅理解的深刻、 透徹, 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 同學們還親手製作了等高線、 時區轉動盤等教學用具,

  • 在教學中既發揮了積極作用, 又彌補了教具不足的現狀。 (二) 小型辯論會 地理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

  • 還要教會學生利用地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理能力必須經過學生自主動手參與才能真正的獲取。 辯論會的開展就是鍛煉學生創造思維,

  • 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有力武器。 案例: 在講解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內容時, 組織學生討論未來世界的人口能否超過地球環境人口容量。

『柒』 如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滲入實踐活動

一、地理實踐力培養的基礎點
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基於學生主體性需求及自我認知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並通過地理教學中一系列實踐活動所獲得,課程標准對地理課程教學有指導性作用。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須以課程標准、學生需求為基礎,以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
1.以課程標准為基礎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其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闡述詳細、明確,特別是提出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編寫高中地理教材、指導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及高考命題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指南。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必須以高中地理課程標准為基礎。
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中將地理實踐力素養作為地理課程理念之一,並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多個方面滲透了地理實踐力培養要求,即在考察、調查和模擬實驗等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搜集和處理各種地理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備科學精神;能夠獨立或合作設計地理實踐活動的方案和計劃;能夠設計不同的地理實踐活動目標,並選擇運用適當的地理工具[2]。課程標准中學業質量標准進一步對地理實踐力學科素養水平劃分為五個等級,便於地理實踐力培養更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和層次性。
2.以學生需求為基礎
學生需求有希望成功成才的需求和表現自我的需求等深層次需求,也有希望輕松學習的淺層次需求。從需求本身看,有學生的內在實際發展需求,即在一個特定階段的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知識、思維、情感態度基礎上的最近發展區。還有課程總體目標、課程標准對學生提出能力發展的外在需求。地理實踐力培養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地理實踐力培養須遵循學生的需求。
地理實踐力培養應從學生興趣出發。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體會到實踐活動的樂趣,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更好地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地理實踐能力。所以,地理實踐力培養宜從學生興趣出發。同時,地理實踐力培養還應注意學生年齡特徵,高中階段學生相比初中階段已達到更高發展水平。其一,感知覺目的性和系統性增強,觀察力大有提升,並且趨向精確;其二,注意力更加穩定,思維表現出更高抽象概括水平。地理實踐活動設計和實施應遵循學生年齡特徵,體現出彈性和靈活性。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感受體驗,引導學生用地理視角觀察、行動、思考,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同時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
二、地理實踐力培養的結合點
地理實踐力培養不僅以課程標准、學生需求為基礎,還需更為真實的情景供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操作、觀察、探究實驗等活動,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體驗社會生活,其中充分結合校內外資源搭建實踐平台,是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重要結合點。
1.充分結合校內資源
依據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可將其劃分為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地理校內資源指學校范圍內可作用於地理課程的資源,包括校內教材、設施、地理師生等。豐富多樣的地理校內資源,為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提供充足的條件。應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實踐活動,如模擬實驗、教具製作、氣象觀測與天氣預報、天文觀測等。
室內課程實施過程中,可通過儀器演示、音像圖片等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提升,如在講授「晝夜交替和時差」時,視頻演示或地球儀演示,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地理知識,還有助於提升地理觀察能力。通過學校地理實驗室、地理活動室,充分利用相關設備也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如「模擬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在借鑒各版本教材優勢基礎上整合教材,為學生構建基礎性模擬實驗活動。充分利用地理園等地理場館或校內自然環境也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如結合氣象站觀測氣溫和降水,在地理園觀察自然或人文地理模型等,不僅有助於提升學生地理觀測能力,還有利於提升問題探究能力。
2.積極結合校外資源
校外資源即學校范圍外可作用於地理課程的資源,包括研究機構、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天文台、有關政府部門、工廠、農村等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等[3]。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外資源為學生的地理觀測、調查、考察等實踐活動提供廣闊平台,是培養學生實踐力的有效途徑。
利用課余時間到博物館、規劃館、科技館、研究機構參觀,如重慶市自然博物館參觀,可通過「山水都市」、「地球奧秘」、「生態家園」等場館線路,豐富學生地理知識同時促進學生觀察能力培養。利用國家地質公園、地方自然或人文資源環境供學生參觀學習,如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雲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等考察,可彌補學校實踐場地不足,促使學生體驗學習、拓展思維、提升能力。利用到工業園區、農業園、科技園等參觀學習機會,引導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獨立行動、主動思考、自主認知。如學習「工業的區位選擇」時,可到學校附近工廠實地考察,增強學生社會實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