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7年級上冊試卷重點
❶ 初一上冊地理試卷(帶答案)
初一上地理單元測試(一)
一、 填空題
1.地球的旋轉軸叫做
;這根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於兩點,即
,指向北極星附近的叫
,與此相反的一點叫
。
2.在地球儀上,與地軸垂直,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
。
3.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
,也叫
;0度經線以東稱
。用「
」表示。
4.劃分東西半球的經線圈是:
和
組成的經線圈。
5地球繞
自
向
的轉動叫自轉,自轉產生了現象。
6.地球公轉時軌道近
,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
成
的夾角。
7.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太陽直射光在
和
移動,從而形成地球上
的變化和
更替。
8.五帶中
四季更替明顯,
太陽光能夠直射。
9.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
小時。
10.地圖的基本要素是
、
和
。
11.從等高線疏密程度上,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等高線
;坡緩的地方,等高線
。
二、選擇題(單項選擇)
1. 北回歸線的緯度是
(
)
A.0度
B.北緯23.5度
C.南緯63.5度
D.90度
2.經線指示的方向是
A南北 B東西 C東北西南 D西北東南
3.在地球儀上,最大的緯線是
(
)
A.23.5度
B.63.5度
C.0度
D.90度
4.經緯網用來確定
(
)
A.方向 B.位置 C.方位 D.導航
5.下列地點中,屬於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
)
A.19°W、10 °S
B.5°W、40°S
C.160°W、3°0N
D.140°W、35°S
6.本初子午線是
(
)
A.地球儀上的任意一條經線 B.東西經度的分界線C.地球儀上的任何一條緯線 D.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7.6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
(
)
A.南回歸線
B.北回歸線
C.赤道
D.南緯23.5°
8.氣候終年寒冷的溫度帶有
(
)
A.北溫帶
B.北寒帶
C.南溫帶
D.南極
9.我國大部分地區在五帶中的哪一帶
(
)
A.北溫帶
B.北寒帶
C.熱帶
D.南溫帶
10.南半球的夏季是北半球的
(
)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
11.有的地圖在沒指向標的情況下,通常是(
)
A.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B.上南下北,左東右西
C.上西下東,左北右南 D.上東下南,左西右北
12.下列四個比例尺最小的是
(
)
A.1:25000
B.1:15000000
C.1:95000
D.1:62700000
三、連線題
1.將下列經線、緯線與其對應的不同說法用線連接起來。
緯度0°
北極
經度0°
北回歸線
北緯90°
南極
南緯23.5°
赤道
南緯90°
南回歸線
北緯23.5°
本初子午線
2.將下列日期與我國東北地區對應的節氣用線連起來。
3月21日
冬至日
6月22日
秋分日
9月23日
春分日
12月22日
夏至日
3.請將地球自轉和公轉所產生的自然現象用線連起來。
地球自轉
晝夜交替
晝夜長短變化
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地球公轉
四季更替
❷ 七年級上冊地理試卷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正確答案前的字母代號填在題後的括弧內。(30%)
1. 關於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每條經線都自成一個圓圈
B. 緯線長度都相等
C. 地球儀上經線有360條
D. 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長約為 ( )
A、4萬千米 B、8萬千米 D、4萬米 D、8萬米
3. 與120°E經線構成經線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 劃分經度的起點 B、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自 轉 公 轉
運動方向
轉動一周所需時間
旋轉中心
產生的地理現象
C、 北半球的分界線 D、90°緯線
6. 兩人從南極同時出發,分別沿40°E和20°W向北行進,產生的情況是
( )
A. 他們不會相遇
B. 他們可在南極相會
C. 他們之間距離始終保持一致
D. 在赤道上他們之間相距最遠
7. 在地球儀上,0°緯線和0°經線相比 ( )
A. 兩者等長 B、0°緯線稍長
C、0°經線稍長 D、0°經線約為0°緯線的一半長
8. 東半球的經度范圍是 ( )
A. 0°和180°之間 B、20°W以西到160°E
C、0°E和160°W之間 D、20°W以東到160°E
9. 關於地球半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20°N未必位於北半球
B. 150°E經線未必位於東半球
C. 任何一個緯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D. 任何一個經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10. 關於經度、緯度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經度越大離本初子午線越遠
B. 緯度越高,離赤道越近
C. 最大的經度是360°
D. 180°經線以東經度越來越大的為東經
11. 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特徵,相同的是 ( )
A.周期 B、方向
C、繞轉中心 D、產生的地理現象
12. 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 ( )
A、12小時 B、24小時 C、1小時 D、1年
13. 下列節日中,北京白晝最長的是 (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14. 我們每天看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現象是因為 ( )
A、太陽和星星都繞地球轉 B、地球繞太陽自西向東運動
C、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D、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
15. 南北回歸線是 ( )
A、寒帶與溫帶的分界線 B、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
C、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分界線 D、有無極晝極夜的分界線
二、非選擇題 ( 70 %)
1、 根據表中內容,填寫下表空格:(16%)
2、 根據四季變化的成因,在下面的關系式中填入適當的文字。(6%)
3、 讀下圖,回答問題:(13%)
(1)A、B兩點的經緯度是
A( )
B( )
(2)在圖中填注C、D兩點
C(20°E 、16°N)
D (24°E 、20°N)
(3)圖中范圍按東西半球劃分,屬於
半球;按南北半球劃分,屬於 半球。
(4)根據經緯線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斷B點位於A點的 。
4、 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8%)
(1) 在圖中公轉軌道上用箭頭表示地球公轉的方向。
(2) 在地球所處的四個不同位置旁的方框里,分別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節氣。
(3) 在A位置,是 月 日前後;在B位置,太陽直射在 上;在C位置,北京晝夜長短情況是 ;在D位置,北京是 季(節)。
5、 讀「地球上五帶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7%)
(1) 根據圖中數碼號填寫地球上的五帶名稱:
A
B
C
D
E
(2) 在圖中適當的位置注出各帶的分界線名稱,並寫出緯度。
(3) 在A帶內,一年中就太陽光照情況能夠出現的自然現象是 。
(4) 一年之內,在C帶地面上都能夠受到的 (太陽光照情況)。
❸ 7年級上冊地理重點知識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 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方向 周期 產生的自然現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約24小時 晝夜交替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三、天氣與氣候(P42)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霧、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
❹ 七年級上地理測試題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正確答案前的字母代號填在題後的括弧內。(%)
1. 關於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每條經線都自成一個圓圈
B. 緯線長度都相等
C. 地球儀上經線有360條
D. 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長約為 ( )
A、4萬千米 B、8萬千米 D、4萬米 D、8萬米
3. 與120°E經線構成經線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 劃分經度的起點 B、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自 轉 公 轉
運動方向
轉動一周所需時間
旋轉中心
產生的地理現象
C、 北半球的分界線 D、90°緯線
6. 兩人從南極同時出發,分別沿40°E和20°W向北行進,產生的情況是
( )
A. 他們不會相遇
B. 他們可在南極相會
C. 他們之間距離始終保持一致
D. 在赤道上他們之間相距最遠
7. 在地球儀上,0°緯線和0°經線相比 ( )
A. 兩者等長 B、0°緯線稍長
C、0°經線稍長 D、0°經線約為0°緯線的一半長
8. 東半球的經度范圍是 ( )
A. 0°和180°之間 B、20°W以西到160°E
C、0°E和160°W之間 D、20°W以東到160°E
9. 關於地球半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20°N未必位於北半球
B. 150°E經線未必位於東半球
C. 任何一個緯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D. 任何一個經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10. 關於經度、緯度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經度越大離本初子午線越遠
B. 緯度越高,離赤道越近
C. 最大的經度是360°
D. 180°經線以東經度越來越大的為東經
11. 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特徵,相同的是 ( )
A.周期 B、方向
C、繞轉中心 D、產生的地理現象
12. 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 ( )
A、12小時 B、24小時 C、1小時 D、1年
13. 下列節日中,北京白晝最長的是 (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14. 我們每天看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現象是因為 ( )
A、太陽和星星都繞地球轉 B、地球繞太陽自西向東運動
C、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D、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
15. 南北回歸線是 ( )
A、寒帶與溫帶的分界線 B、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
C、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分界線 D、有無極晝極夜的分界線
二、非選擇題 ( 70 %)
1、 根據表中內容,填寫下表空格:(16%)
2、 根據四季變化的成因,在下面的關系式中填入適當的文字。(6%)
3、 讀下圖,回答問題:(13%)
(1)A、B兩點的經緯度是
A( )
B( )
(2)在圖中填注C、D兩點
C(20°E 、16°N)
D (24°E 、20°N)
(3)圖中范圍按東西半球劃分,屬於
半球;按南北半球劃分,屬於 半球。
(4)根據經緯線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斷B點位於A點的 。
4、 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8%)
(1) 在圖中公轉軌道上用箭頭表示地球公轉的方向。
(2) 在地球所處的四個不同位置旁的方框里,分別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節氣。
(3) 在A位置,是 月 日前後;在B位置,太陽直射在 上;在C位置,北京晝夜長短情況是 ;在D位置,北京是 季(節)。
5、 讀「地球上五帶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7%)
(1) 根據圖中數碼號填寫地球上的五帶名稱:
A
B
C
D
E
(2) 在圖中適當的位置注出各帶的分界線名稱,並寫出緯度。
(3) 在A帶內,一年中就太陽光照情況能夠出現的自然現象是 。
(4) 一年之內,在C帶地面上都能夠受到的 (太陽光照情況)。
❺ 100分懸賞!!!七年級期中地理復習要點上冊(最好附試卷)
復習要點:
1、地圖的種類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
2、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3、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圖時,應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4、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6、麥哲倫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赤道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最長的緯線。緯度自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9、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10、緯度范圍:0° 30°為低緯度;30° 60°為中緯度;60° 90°為高緯度。
11、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面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12、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13、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4、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5、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6、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17、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對高度,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8、非洲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
19、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20、海底地形:大陸架、大陸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溝、洋盆和大洋中脊組成。
21、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22、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23、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24、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和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上。
25、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的部位是山脊。
26、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7、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發達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28、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如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29、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每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
30、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31、城市問題: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雜訊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32、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種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均為黃色人種。
34、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35、巴西通用葡萄牙語,西亞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語。
36、基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經典為《聖經》,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築為教堂。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7世紀,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典型建築為清真寺。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典型建築為寺廟。道教是源於中國本土的宗教。
3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38、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概念 特點
天氣 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 多變、不穩定
氣候 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相對穩定
39、在衛星雲圖上,白色通常表示雲雨區,藍色表示陸地,綠色表示海洋。
40、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41、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南半球相反。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42、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43、非洲是最炎熱的大陸,南極洲是最寒冷的大陸。
44、降水形成條件:1.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和凝結核;2.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45、科學家依據降水形成過程中空氣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種主要類型: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對流雨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6、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47、世界降水分布規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2.中緯度地區大陸的沿海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3.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48、氣溫年較差=最熱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平均氣溫
49、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
50、緯度越高太陽輻射越小。
51、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
52、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轉產生四季更替現象;地球公轉時地軸總與公轉軌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夾角不變。
53、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
54、熱帶(23.5°N~23.5°S)有陽光直射現象,氣候終年炎熱;寒帶(緯度66.5°~90°)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終年寒冷;溫帶(緯度23.5°~66.5°)既沒有陽光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的四季變化明顯。
55、目前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是梵蒂岡;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
56、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國家劃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57、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58、國際間的矛盾與沖突的主要原因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59、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60、世界規模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全球性國際組織是聯合國(UN)。
61、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聯合國安理會的主要職能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62、中國與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63、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總部設在瑞士洛桑。
64、紅十字會的宗旨是堅持人道主義。
重點地圖讀圖指導:
1、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判讀方位。(小河、村莊圖)
2、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讀出某的經緯度位置及判斷半球位置(東西半球,南北半球)、所屬的高、中、低緯度,兩點間的相對位置。
3、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陸分布圖,識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七大洲輪廓,三條重要的洲界線。
4、判讀:大陸、海峽、半島、大洋、群島、島嶼。
5、等高線地形圖:識別陡坡和緩坡,山頂、山谷、山脊,海拔和相對高度。
6、海底地形圖:三部分,五種地形,大陸架的深度不超過200米。
7、六大板塊示意圖:板塊名稱。
8、常用圖例識別。
9、世界人口分布圖:四大人口分布稠密區。
10、城市和鄉村的景觀差異。
11、常用天氣符號圖識別。
12、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判讀,氣候類型的判斷。
13、地形雨示意圖。
14、五帶的劃分圖。
15、地區公轉示意圖。
16、面積居前六位的國家輪廓圖。
試卷:
1、關於地球形狀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地球是一個十分規則的正球體 B、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C、地球是一個極半徑大於赤道半徑的不規則球體 D、地球是一個兩極略鼓、赤道略扁的不規則球體
2、當太陽直射點位於南回歸線上時,馬鞍山為: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地球上有一點,它的東側是西半球,西側是東半球,北側有極晝現象,南側地區有一年四季,
且四季分明,那麼該點的經緯度應該是: ( )
A、20°W、66.5°S B、20°W、66.5°N C、160°E、66.5°S D、160°E、66.5°N
4、緯線的特點是:①相鄰的緯線都是平行的;②所有的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③經線和緯線都是相互斜交的;④所有的緯線都是等長的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世界七大洲、四大洋中,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分別是: ( )
A、亞洲、太平洋 B、北美洲、印度洋 C、非洲、大西洋 D、南極洲、北冰洋
6、馬鞍山的小麗利用一根竹竿在以下四個日期的中午測影長,最短的影子應出現在: ( )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夏至日 D、冬至日
7、若下列四種地圖的圖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的地圖是: ( )
A、亞洲地圖 B、中國地圖 C、安徽省地圖 D、馬鞍山地圖
8、下列大洲的名稱分別是:
( )
A、①南美洲 ②非洲 ③亞洲 ④北美洲 B、①北美洲 ②非洲 ③亞洲 ④南美洲
C、①亞洲 ②南美洲 ③歐洲 ④北美洲 D、①大洋洲 ②非洲 ③北美洲 ④亞洲
9、處在亞洲、非洲、南極洲和大洋洲之間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0、地殼板塊碰撞擠壓產生的現象是: ( )
① 地中海不斷縮小;② 紅海面積擴大;③ 東非大裂谷的形成;④ 喜馬拉雅山的形成;
⑤ 大西洋的面積仍然在不斷擴大;⑥ 阿爾卑斯山的形成
A、①⑤⑥ B、①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⑥
11、對板塊構造學說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組成,板塊與板塊交界處都為高大的山脈
B、世界六大板塊中南極洲板塊全部為陸地,印度洋板塊全部為海洋
C、六大板塊是不斷運動著的,這種運動現仍在繼續進行
D、板塊構造學說最初是由美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12、下列描述中,能夠正確反映一個地方氣候特徵的是: ( )
A、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C、昨夜西風凋碧樹 D、東邊日出西邊雨
13、我國特別行政區澳門的兩個島嶼氹仔島和路環島現在已陸地相連成了一個島了,並且澳門機場完全建在海上,這說明: ( )
A、海平面的升降導致海陸變遷 B、人類活動導致海陸變遷
C、大陸漂移導致海陸變遷 D、板塊運動引起海陸變遷
14、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的海拔為5898m,則山頂氣溫比山腰900m處約低: ( )
A、20℃ B、30℃ C、18℃ D、25℃
15、下列關於降水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世界降水的空間分布是十分巨大的;②降水的空間分布只受緯度位置影響,不受海陸位置影響;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④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多,沿海降水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俗話說:「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它說明了: ( )
A、農作物生長是由降水量決定的 B、適時適量的降水對農作物有利
C、降水量越大,農作物產量越高 D、農作物生長與風力大小有關
17、有關世界人口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人口增長過快是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普遍存在的問題
B、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
C、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政策適合世界上每一個國家
D、人口增長過快不僅對經濟和社會帶來了巨大壓力,而且還會對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
18、世界三大宗教是: ( )
A、佛教、道教、基督教 B、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
C、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D、伊斯蘭教、天主教、猶太教
19、在人種、語言、宗教、文化等方面相似的地區是: ( )
A、北非和中亞 B、西亞和中亞 C、西亞和北非 D、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0、下列關於聚落與環境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我國西雙版納地區炎熱少雨,當地典型的傣族居民建築以竹樓為主
B、北極地區因紐特人居住的是用冰塊建造的冰屋
C、西亞地區炎熱少雨,村莊建築的最大特點是薄牆加大窗,有利於通風散熱
D、我國黃土高原地區氣候濕潤,人們利用黃土層挖掘成窯洞居住
21、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全球性國際組織是: ( )
A、聯合國 B、國際奧委會 C、世界貿易組織 D、亞太經合組織
22、氣象觀測表明,全球氣候有變暖的趨勢。科學家認為,這是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緣故。為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人們應該採取的措施是: ( )
① 積極開發新能源; ② 植樹造林,保護現有的原始森林;
③ 擴大海洋面積,調節氣溫;④ 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23、發展中國家大多分布在: ( )
A、亞洲、歐洲、大洋洲 B、北美洲、非洲、拉丁美洲
C、亞洲、非洲、拉丁美洲 D、北美洲、歐洲、大洋洲
24、下列屬於「南南合作」一組的是: ( )
A、美國、巴西、日本 B、中國、韓國、印度 C、英國、德國、法國 D、法國、阿根廷、加拿大
25、下列哪種看法更有利於國家發展: ( )
A、應該只與發達國家合作,與發展中國家合作不利於本國發展
B、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不必參與國際合作
C、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不利於本國發展,甚至會減慢我國發展速度
D、通過國際合作,既可以促進本國發展,又能為世界發展作出貢獻
二.綜合題:(50分)
27、讀圖,回答下列問題:(5分) A
⑴ 用箭頭在圖中標出地球公轉的方向;
⑵ 3月21日前後,地球運動到A位置, B D
此時正值北半球的________(節氣),
太陽直射________(緯線);
⑶ B位置時,馬鞍山的白天比夜晚________(長、短); C
⑷ D位置時,北半球獲得的熱量比南半球________(多、少)。
28、讀右圖,分析完成問題:(4分)
⑴ 氣溫越高,空氣容納水汽的能力越_______;
⑵ 空氣中的水汽要凝結成水滴或冰晶,可行的措施有: ( )
A、使空氣上升 B、使空氣下沉
C、降低空氣的溫度 D、使空氣升溫
⑶ 天空有雲_______形成降水,但降水天空_______有雲。
29、讀圖,分析回答問題: (8分) 0° 180°
據我國地震台網測定,印尼當地時間12月26
日上午7時59分(北京時間26日上午8時59分),
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近海(9°N、66.5°E)發生
8.7級地震,震中距海岸約30km,地震引發強大
的海嘯,給印度洋北岸國家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
和財產損失。
⑴ 圖中H處為地震發生區域,這里發生地震的
原因是,位於_________板塊和_________板塊
交界地帶,地殼比較_________,多火山、地震;
⑵ 資料顯示,日本是世界上發生地震次數
最多的國家,從圖中可以發現,日本多地震
的原因是其位於_________板塊和_________板塊的交界地帶,易發生地震;
G處和日本相比,地殼比較_________;
⑶ H地時間應該_________(早、晚)於日本時間;
⑷ 下列說法中,最可信的是: ( )
A、海嘯發生以後,當地許多無家可歸的人們在寒風中發抖
B、海嘯發生時,當地人大多在下班回家的路上
C、海濱浴場有許多正在游泳的人們被無情的大浪奪去了生命
D、海嘯發生在12月26日,此時H地正值寒冬
30、讀下圖,分析完成問題:(8分)
⑴ ①地居民的主要人種是_____,
主要信奉_____教,通用_____語;
⑵ ②地居民主要為白色人種,
信奉_____教,通用_____語;
⑶ ③地居民為_____人種,主要使用_____語;
⑷ A、B兩地中,人口密度較大的是__________。
31、閱讀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A、B、C、D、E、F六人組成科學考察小組對該區進行科學考察,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如圖所示:
⑴ 六人中,現在位於山頂的是_______,
其海拔是578m,他與B的相對高度是_______m;
⑵ 六人中,現在位於鞍部的是_______,位於山谷中的是_______,
位於山脊上的是_______,位於陡崖下的是_______;
⑶ 圖中有兩條小河M、N,向北流的是_______河,
向東南方向流的是_______河;
⑷ A、D的實地距離是____________;
⑸ B、D同樣向山頂前進,上山比較容易的是_______。
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5分)
材料一 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150多個發展中國家。
材料二 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2日早上9點,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將兩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進行為期5天的太空飛行。這次發射距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只有兩年時間。10月17日早晨「神舟六號」順利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兩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健康出艙,「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獨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之一,進入了世界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的第三個載人航天國家的行列。
⑴ 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劃分,中國屬於_______國家;
⑵ 「神舟六號」發射時間是在_______季,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在_______(北半球、赤道、南半球),發射地的晝夜長短狀況是____________;
⑶ 中國已繼美國、_______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國際奧委會主辦的包含多種體育運動項目的國際性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最早起源於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19世紀末由法國的顧拜旦男爵創立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因此奧林匹克運動會習慣上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材料二
⑴ IOC的中文全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總部在瑞士________;
⑵ 奧林匹克的口號是更快、_______、_______;奧林匹克運動會每_____年舉辦一次;
⑶ 北京將承辦2008年第_______屆奧運會,並提出了_____奧運、人文奧運、______奧運的理念;
⑷ 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吉祥物是_______;
⑸ 在中國,疊音名字是對孩子喜愛的一種傳統方式,當把這五個吉祥物的名字連在一起,你會讀出北京對世界的盛情邀請是「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2分×25)
題 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B D D A D C D B C C C B B
題 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D D B D C C B A B C B D
二、綜合題:(50分)
27、⑴ 略;
⑵ 春分、赤道;
⑶ 長;
⑷ 少;
28、⑴ 強;
⑵ C;
⑶ 不一定、一定;
29、⑴ 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活躍;
⑵ 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穩定;
⑶ 晚;
⑷ C;
30、⑴ 白色人種、基督教、英語;
⑵ 伊斯蘭教、阿拉伯語;
⑶ 黃色人種、漢語;
⑷ B;
31、⑴ A、278m;
⑵ E、F、D、C;
⑶ N、M;
⑷ 4Km;
⑸ D。
32、⑴ 發展中國家;
⑵ 秋季、南半球、晝短夜長;
⑶ 俄羅斯;
33、⑴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洛桑;
⑵ 更高、更強、4年;
⑶ 29屆、科技奧運、綠色奧運;
⑷ 福娃;
⑸ 「北京歡迎您」。
❻ 初一地理(上)試卷(附答案)
第二單元世界陸地和海洋綜合練習題
一、選擇題
1.世界上海洋和陸地的比例是C
A.各佔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一是海洋
C.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D.三分之二是陸地。
2.地跨寒、溫、熱三帶的大洲是A
A.亞洲 B.非洲 C.歐洲 D.大洋洲
3.緯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D
A.南美洲 B.大洋洲 C.歐洲 D.南極洲
4.以下敘述正確的是B
A.北極周圍都是冰天雪地的陸地 B.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C.陸地主要集中於南半球 D.世界海陸分布是均勻的
5.關於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C
A.南極地區被三大陸包圍 B.南極地區主要是陸地
C.北極地區被三大洋包圍 D.北極地區主要是陸地
6.板塊構造學說認為 A
A.板塊張裂地區常形成海洋和裂谷 B.各板塊既包括陸地也包括海洋
C.板塊碰撞地區都形成高山 D.板塊張裂地區常形成高山
7.六大板塊中全部屬於大洋板塊的是B
A.印度洋板塊 B.太平洋板塊 C.美洲板塊 D.非洲板塊
8.提出大陸漂移假說的魏格納是C
A.法國人 B.美國人 C.德國人 D.英國人
9.荷蘭「低地」產生的原因是B
A.海平面上升 B.陸地下沉 C.陸地上升 D.人類圍海造陸
10.半島是D
A.海洋伸進陸地的部分 B.陸地伸進海洋凸出的部分
C.陸地被海洋分割的部分 D.陸地被海洋包圍的部分
11.對四大洋的敘述,正確的是D
A.太平洋面積最大,印度洋面積最小
B.大西洋的形狀像「S」,太平洋形狀像「W」
C.太平洋的面積與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面積之和幾乎相等
D.北冰洋緯度最高、太平洋跨經度最小
12.促使阿爾卑斯山脈隆起成山的兩個相互碰撞的板塊是
A.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 B.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
C.亞洲板塊和歐洲板塊 D.美洲板塊和亞洲板塊
1.關於地球形狀的敘述,正確的是A
A.地球是個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球體 B.地球是個赤道略扁的不規則球體
C.一個規則的球體. D.是一個平面
2.關於地球大小的敘述,不正確的是D
A.地球的表面積約為5.l億平方千米 B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
C.地球的平均半徑約為6371千米 D 地球的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略長
3.以下對地球儀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D
A.赤道到南、北兩極的距離相等 B.地軸是地球內部穿過地心的假想軸
C.南、北極是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 D.凡穿過南北兩極的都是經線
❼ 七年級上冊地理試卷及答案!
(考試形式:筆試 試題共兩大題25小題 卷面分數:100分 考試時限:60分鍾)
考生注意: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請考生將第Ⅰ卷選擇題的正確答案項字母代號寫在第Ⅱ卷的相應答案欄內。寫在第Ⅰ卷無效,交卷時只交第Ⅱ卷。
第 Ⅰ 卷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共20小題,每小題2分,計40分)
1.「早穿棉襖、午穿紗」說明新疆的氣候
A.終年寒冷 B.炎熱乾燥 C.晝夜溫差大 D.溫和多雨
2.某校在一次地理活動課中測得校園長為500米,寬為300米。若在長為50厘米,寬為30厘米的圖幅上繪制該校平面圖,應選用最合理的比例尺為
A.1:100000
B.1:10000 C.1:1000
D.1:100
3.有關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本初子午線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B.經線和緯線都是圓
C.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
D.所有緯線的長度都相等
4.下列地點既屬於東半球,又屬於北半球的點是
A.116°E 40°N B.10°W 25°S C.80°W 30°N D.90°E 75°S
5.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6.赤道橫穿哪幾個洲的大陸
A.南美洲 非洲 B.亞洲 歐洲
C.亞洲 非洲 D.大洋洲
亞洲
7.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主要是因為
A.泰山海拔特別高 B.泰山海拔特別低
C.孔子只登過泰山 D.泰山與周圍地區的相對高度相差很大
8.宜昌市的人口是400萬,面積是2萬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是
A.200人 B.200人/平方千米 C.50人 D.50人/平方千米
9.下列說法不符合板塊構造學說的是
A.全球有六大板塊
B.板塊內部較穩定
C.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多火山、地震
D.大西洋是板塊碰撞形成的
10.亞洲西部、非洲北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的是
A.白種人 B.黃種人 C.黑種人 D.混血人種
11.同學們都知道《西遊記》的故事,他們在「西天」取回的經書是屬於下列哪種宗教
A.伊斯蘭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12.在某日衛星雲圖上,宜昌上空一片綠色。說明宜昌的天氣是
A.陰天 B.晴天 C.多雲轉陰 D.陰轉小雨
13.每年夏初,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景觀,時間長達一個月之久。其降水類型是
A.地形雨 B.對流雨 C.鋒面雨 D.台風雨
14.某地一年內有兩次陽光直射、全年晝夜平分。這個地方在
A.北回歸線上 B.北極圈上
C.赤道上
D.南回歸線上
15.「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反映了受下列哪個因素的影響
A.緯度因素 B.海陸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16.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主要受下面哪種因素的影響
A.政治制度 B.面積大小
C.人口多少
D.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17.近年來,中美貿易不斷增長。我國貨輪從上海港出發,沿海最近的路線到達大西洋西海岸的美國,將通過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馬六甲海峽 D.直布羅陀海峽
18.非洲赤道附近的地區主要的氣候類型為
A.熱帶沙漠氣候 B.熱帶雨林氣候 C.熱帶草原氣候 D.地中海氣候
19.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國第13億個小公民在北京誕生,標志著我國13億人口日推遲4年到來。13億人口日推遲4年到來,是因為我國
A.人口基數大 B.人口老齡化加快
C.農村人口多 D.實行了計劃生育
20.讀下面的等高線圖,AB坡和AC坡相比,坡度更
A.緩 B.陡 C.一樣 D.無法確定
第 Ⅱ 卷
二、綜合題
21.讀經緯網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2008年夏季奧運會將在我國北京舉行。許多外國朋友不知道北京的位置,請你在右圖中標出「北京(116°E 、40°N)」的位置。
(2)當北京舉行夏季奧運會時,南半球的悉尼是 季。
(3)寫出圖中A點的經緯度 ,B點經緯度 。
(4)B點在A點的
方向;B點位於
(熱帶、溫帶、寒帶)。
(5)圖中位於中緯度地區的點是 (A、B)。
(6)一代偉人毛澤東,戎馬倥傯、南征北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在興致所至時揮毫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七律·送瘟神)這句詩中蘊含的地理知識是 。
22.閱讀某地區平面圖及等高線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山頂A位於城鎮E的 方向;山頂A與山頂B的相對高度是 ;若村莊C的氣溫為18℃,則山頂A的氣溫為 。
(2)點G到點F的實際距離是
,若汽車在G點以40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駛到F點,先向
方向行駛,然後轉向 方向變化;途中大約需要 分鍾。
(3)簡述城鎮E發展起來的原因?(2分)
23.讀「某地月平均氣溫和月降水量簡表」,完成下列各題。(9分)
月份123456789101112氣溫(℃)﹣5-24122024272420124﹣2降水(毫米)1015202530701902506025125
(1)根據表中的數據,在右圖中將「各月平均氣溫曲線和月降水量柱壯圖」補充完整。
(2)該地最熱月的平均氣溫為 ℃;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為 ℃;該地的氣溫年較差為 ℃。
(3)該地月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的月份為 ;按照降雨的季節分配類型,屬於 季多雨型。(冬、夏)
(4)根據圖表分析,該地氣候特徵為 。
24.讀下列的材料,思考並完成下列問題。(12分)
材料:細心的人會注意到,兩年前的10月,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今年神舟六號的發射,又逢金秋時節,難道是巧合嗎?不是。這是因為秋季的氣象條件,最適合我國發射載人飛船。
飛船發射季節的選擇,要考慮到各種可能影響到發射的因素,其中氣象條件是最直接、最關鍵的決定因素。
飛船上天後,要由航天測控網對飛船實施測控管理。我國的航天測控網由多個地面測控站和4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組成。這4艘測量船分別是太平洋上的「遠望」一號和「遠望」二號測量船,印度洋上的「遠望」四號測量船,大西洋上的「遠望」三號測量船。其中,3艘測量船都在緯度相對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節正好與我國相反。我國的春夏季節在南半球是秋冬季節,海況很惡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難保安全,更不用說在海上執行測控任務了,因此不宜發射飛船。我國的秋冬季節在南半球是春夏季節,海況較好,便於航行和執行測量任務。因此,我國神舟一號至五號飛船的發射時機都選在與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節。(宜昌日報)
(1)影響「神舟六號」發射的因素中,最直接、最關鍵的決定因素是 ;
(2)飛船上天後,要由航天測控網對飛船實施測控管理。我國4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實行測控的地點在 、 、 ;其中有3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在 半球 緯度地區。
(3)「神舟六號」為什麼要在秋季發射?(2分)
(4)「神舟六號」發射要考慮天氣和氣候的條件;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也離不開天氣和氣候。請你試舉兩個事例說明天氣和氣候與我們的生產、生活的關系。(4分)
25.讀「全球候鳥遷徙路線圖」及相關材料,回答問題。(19分)
材料一: 在周邊國家紛紛「中招」後,中國也終於未能倖免,此次禽流感為何來勢如此洶洶?它是怎樣傳播擴散的?專家分析,此次禽流感,極有可能與遷徙候鳥參與傳播有關。一般通過兩種途徑傳染,一是通過禽肉、禽蛋等禽產品的流通進行傳播,另一種就是通過飛禽傳播,主要是通過大量攜帶病毒的候鳥遷徙進行傳播。當攜帶病毒的野鴨、大雁等候鳥往南遷徙過冬時,其帶有病毒的糞便及分泌物會污染遷徙沿途的水源、土壤等環境,當地禽類一旦接觸帶有病毒的環境,便會感染禽流感,並波及與之接觸的人類。(新浪網)
材料二: 1878年以來,禽流感的暴發頻率呈幾何級數增加,使人們不得不思考其中原因。首先,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於疾病的關注更勝從前,同時由於流通渠道的方便和快捷,信息共享的程度更高了,一些流行疾病由於人們的關注而顯得發生得更加頻繁。但是不可否認,人類的活動確實在不斷改變著自然,改變著人類所有能夠觸及的生態環境。禽流感近年來的頻繁暴發確實和人類對環境的改變有著一定的關系。(CCTV-農業頻道)
(1)讀「全球候鳥遷徙路線圖」,候鳥遷徙的路線中經過中國的有
條;找出其中候鳥經過大洲、大洋最多的一條路線,並將大洲、大洋的名稱寫出來:
、 、 、 、 、 、 。
(2)圖中不可能發生禽流感的大洲是 。
(3)認真閱讀材料:此次禽流感的傳播途徑是什麼?(2分)
(4)「人類的活動確實在不斷改變著自然,改變著人類所有能夠觸及的生態環境。禽流感近年來的頻繁暴發,確實和人類對環境的改變有著一定的關系。」結合你在地理課中所學到的人口與環境的關系的知識,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8分)
第一學期學業期末考試
七年級地理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題號12345678910答案CCCADADBDA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CCCDBBDB
二、綜合題(共5小題60分)
21題(10分) (1)略 (2分) (2)冬 (3)A點:60°E 40°N B點:100°E 20°N (4)東南 熱帶 (5)A (每空1分) (6)地球的運動(自轉)、赤道長4萬千米 (只要說出一點即得2分,共2分)。
22題(10分) (1)南 400米 (每空1分)10.8℃(2分) (2)3.15千米 西北 東北 5 (每空1分) (3)①地形平坦 ②交通便利 (每小點1分,共2分)
23題(9分) (1)略 (2分) (2)27 ﹣5或零下5 32 (3)7、8月 夏 (每空1分) (4)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每小點1分,共2分)
24題(12分) (1)氣象條件 (2)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南 相對較高 (每空1分) (3)我國的秋冬季節在南半球是春夏季節,海況較好,便於航行和執行測量任務。(2分) (4)略(采意給分,每個事例2分,共4分)
25題(19分) (1)3 亞洲、歐洲、北冰洋、北美洲、太平洋、大洋洲、印度洋 (無次序,每空1分) (2)南極洲 (1分) (3)一是通過禽肉、禽蛋等禽產品的流通進行傳播,另一種就是通過飛禽傳播。(每小點1分,共2分) (4)①由於人口的增加,為了獲取資源,大規模砍伐森林、開墾草地、開采礦產等;這樣就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致使當地的氣候惡化。②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出廢氣、廢煙、廢水等,使全球氣溫升高、旱澇等災害頻繁發生。③人類的活動破壞了生態環境,加上環境的改變,迫使動物不得不轉移,最終危及全人類;因此,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④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環境;並宣傳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采意給分,每小點2分,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