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2010年地理上海高考試題的解析

2010年地理上海高考試題的解析

發布時間: 2021-03-09 14:00:38

① 2010高考地理熱點

5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
一、背景材料:
1、自2008年入冬以來,華北、黃淮、江淮、江漢等地降水偏少,中國出現了大范圍的氣象乾旱。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湖北、陝西等地部分地區的氣象乾旱已達重度乾旱或特旱。中國北方冬麥區降水持續偏少,部分地區降水量的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歷史極值。華北大部、黃淮、江淮、江漢等北方冬麥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九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東北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九成以上。
3、災情成因:
(1)降水偏少蓄水不足系造成旱情主因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邱瑞田認為,降水偏少和蓄水不足造成南方旱情的主要原因。
今年降水量,南方五省嚴重偏枯,一些河道來水量不足常年平均的50%,部分河道少於九成,造成整個西南五省出現嚴重乾旱。由於持續時間長,這個面積逐漸擴大到目前的狀況。現在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幾乎處於不飽和狀態,蓄水嚴重不足,從而造成嚴重的供水不足。
(2)水資源利用率低。
南方水資源量非常充沛,但是它的河道屬於峽谷型的河道,水資源的利用率是比較低的。大致上我們水資源利用率在6%左右,這是相當低的,這和它的特殊地理條件有很大的關系。
(3)厄爾尼諾現象導致天氣晴好,持續高溫。
在此影響下,副熱帶高壓整體偏強,東亞季風攜帶的水汽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導致我國東部降水較多,北方降雪頻繁。相反之下,我國西南地區是下沉氣流占優勢,常出現晴好少雨天氣。
(4)冷空氣時機沒有掌握好。
大多數冷空氣在北方開始偏東移動,直接從西南省市邊緣「溜」過去。加上冷空氣不夠「強勢」,翻不過秦嶺,無法對盆地及其他地區造成影響。加之「水汽」條件不豐富,無法形成好的降水。
(5)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外,也有專家認為這次西南嚴重旱情的成因不乏下列因素:
第一,為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西南一些省份提倡種植橡膠林和桉樹林,而這兩種作物涵水能力較差,大面積種植會導致地下水位下降。
第二,西南的礦產、礦石資源豐富,但礦產大量開采,尤其石材的開發,對西南的保濕屏障破壞很大,缺乏地下水保持氣候濕潤,也使喀斯特地貌調節旱澇的功能受到破壞。
(冷暖空氣很難交匯、氣溫偏高—— 降水持續偏少、水汽蒸發量大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鄭江平介紹說,西南氣象乾旱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程度重。 災害影響重。
「雨季降水少、存水少,溫度高,必然造成蒸發量大,土壤失墒嚴重,加之今年乾季缺水明顯,直接導致了這次嚴重旱災。」張培群分析說。
「天災」還是「人禍」
對西南乾旱的成因存在各種猜測、說法,有人說這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極端氣候,是「人禍」導致嚴重「天災」;有人說這是密集的水電站對水資源的「挾持」加劇了旱情……一時眾說紛紜。
地理學科:
1、乾旱乾旱通常指因長期少雨而空氣乾燥、土壤缺水的氣候現象。因淡水總量少,不足以滿足人的生存和經濟發展的氣候現象。乾旱一般是長期的現象,
2、旱災只是屬於偶發性的自然災害,甚至在通常水量豐富的地區也會因一時的氣候異常而導致旱災。
3、北方此次乾旱表現了哪些特點:
一是降水嚴重偏少、氣溫偏高。二是農作物受旱面積大、程度重。三是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困難突出。四是江河來水持續偏枯,水利工程蓄水嚴重不足。
4、北方此次乾旱產生的原因
一是今年空中氣流以西北氣流為主,也就是大氣環流在中緯度地區盛行西北環流,西北氣流為下沉氣流不易形成雨雪天氣。
二是暖濕氣流偏弱能給北方帶來降水的西南暖濕氣流幾乎不存在
三是處於周期性的乾旱期 四是氣溫顯著偏高
五是隨著人類的經濟發展和人口膨脹,水資源短缺現象日趨嚴重,這也直接導致了乾旱地區的擴大與乾旱化程度的加重
5、乾旱的危害及解決措施
危害:乾旱對農業生產影響大,尤其是對冬小麥越冬極為不利。乾旱易引發森林火情,冬春季節容易引發沙塵暴,而且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發展
措施:要合理調配水源,加大灌溉力度。野外用火需加倍小心。實施人工增雨或者增雪的作業,利用秸稈覆蓋等措施進行保墒抗旱。因地制宜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營造防護林,發展節水灌溉,修建引水蓄水工程、選擇耐旱作物等
6、沙塵暴:
沙塵暴(黑風暴)是大風揚起沙塵,水平能見度低於1000米的惡劣天氣,屬於沙塵天氣(浮塵、揚沙、沙塵暴)中最強的一種。沙塵暴易發生於降水少而多大風的季節,多發生於沙漠及鄰近的地區,中亞、北美、中非及澳大利亞是世界四大沙塵暴區,中國北方是中亞沙塵暴區的一部分。我國北方冬春季節,特別是春季,空氣不穩定,多大風(冷鋒活動),氣溫回暖解凍,乾旱少雨而蒸發加劇,地表乾燥裸露疏鬆,容易起沙。人類不當活動破壞植被和地表,增加了沙塵來源,是導致沙塵暴日益頻繁的重要原因。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是我國沙塵暴的主要沙塵源區,沙塵向東南輸送,西北、華北大部、青藏高原和東北平原地區是沙塵暴的主要影響區。造成的危害表現在:強風、風蝕土壤,沙埋,嚴重的大氣污染,影響交通等。通過氣象衛星對沙塵暴的監測,目前已能作出准確預報。減緩沙塵暴災害頻率與強度,關鍵在於做好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如建設防護林,從沙源區防治沙漠化入手,制止過度開墾和過度放牧,對不適宜耕種的土地實行退耕還林還草,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推廣免耕法,加強國際合作等。
7、總結我國五個災區的基本情況
(1)東北地區盛夏乾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於降水相對穩定,旱災頻次較少
(2)華北地區春旱嚴重,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旱災頻次居首位
(3)長江地區伏旱,有農諺「春旱不算旱,夏旱減一半」。7月份雨帶北移,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易發生旱災,但是台風雨經常可以緩解災情。
(4)華南地區春秋旱 (5)西南地區四季均可發生旱災
總的說來,我國旱災以春旱發生地域最廣,頻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8.應對措施及思路
(1)、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先,保障人畜飲水安全。
優先解決群眾飲水問題,要想盡一切辦法,保證群眾的生活用水。進行全面排查摸底,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飲水解困方案,落實供水措施。重點抓好現有水源的統一管理和調配,千方百計增加抗旱水源,加快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採取水庫供水、應急調水、打井以及拉水等多種措施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的問題。
(2)、尊重自然規律,堅持科學發展。
正確認識自然災害的成因及其危害,尊重自然規律,調整結構,推廣抗旱技術,根據水源情況適時補種、改種農作物,力爭做到小春損失大春補,糧食損失經濟作物補,種植業損失養殖業補,農業損失非農業補,努力奪取今年農業豐收。
(3)、統籌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經濟,加強基礎水利設施建設。
大力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通過科學手段,因地制宜,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抓緊建設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從根本上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創新練習:
6.乾旱災害是中國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下圖反映了我國1950-1991年間不同區域乾旱季節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判斷圖中旱災最嚴重的地區(寫序號)並說明依據。
(2)分析②、③兩區旱災季節差異的原因。
(3)說明①區春旱引發的最主要的次生災害及其監測手段。
【參考答案】
(1)②區。依據:②區的旱災糧食損失量佔全國旱災糧食損失總量的百分比(或B)、旱災面積佔全國旱災面積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區:春季降水少;升溫快,蒸發旺盛。③區:夏秋季受高氣壓(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乾燥少雨。
(3)森林火災;遙感技術。
7.目前我國石漠化正在以每年2 500平方公里的面積擴大,其治理難度甚至超過沙漠化,並日益成為制約西南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頑疾。據遙感資料,貴州喀斯特地區目前石漠化面積已達5萬平方公里,在1975年 ~ 1998年間平均每年擴大1800平方公里。廣西石漠化面積已達4.7萬平方公里,加上雲南省,我國平均每年石漠化的面積約為2500平方公里,這個數字並不比沙漠化的擴張速度慢。
讀某區域石漠化與森林覆蓋率、生物多樣性、人口環境容量統計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判斷圖中曲線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從統計曲線的相關角度,分析石漠化產生的主要原因。
(3)試分析曲線②先升後降的主要原因。
[ 參考答案]:(1)石漠化面積 人口環境容量 生物多樣性 (2)人類的不合理利用,森林(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加劇。(3)上升的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資源減少,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增多。
8.2010年西南地區持續乾旱,旱情不斷加重,受旱面積佔到全國的83%。2010年中國西南大旱是2010年發生於中國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災。一些地方的乾旱天氣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災蔓延至廣東、湖南等地以及東南亞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國耕地受旱面積1.16億畝,其中作物受旱9068萬畝,重旱2851萬畝、乾枯1515萬畝,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萬畝;有2425萬人、1584萬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讀下圖和資料,結合有關地理知識回答:
(1)2010年西南地區的旱災發生的省區主要是 。
(2)此次旱災嚴重,試分析此次旱災的成因?
(3)旱災造成的影響有哪些?
(4)此次旱災造成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我們應怎麼做才能在以後避免或減少類似的災情?
參考答案:(1)雲南、貴州、廣西、四川、重慶
(2)自然原因:全球氣候變暖只是極端氣候事件多發;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西南地區為季風區,冬春季節為旱季,降雨少;氣溫較往年偏高,蒸發旺盛;地形崎嶇,地表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時間短;多為石灰岩分布區,容易滲水,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儲藏條件差。
社會經濟原因:水利設施缺乏、老化和損壞嚴重;人們習慣靠天吃水,缺乏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意識。
(3)農業受災面積廣,農作物歉收、減產、絕收嚴重;春耕困難;電力緊張;農作物價格(糧茶菜花)上漲;人畜飲水困難。
(4)開源:合理開發和利用地下水;開渠引水或修建輸水管線;人工增雨;加強水庫等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治理水污染,污水資源化。
節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節水意識;推廣先進的灌溉技術;提高工業用水的利用效率。
生態環保措施:保護植被;植樹造林。
2010年中國進入世博旅遊年
1月1日,「2010中國世博旅遊年」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行。這預示著5月1日至10月31日,當「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在上海隆重上演之時,也將有數千萬人次的海內外遊客會順訪長三角,暢游中國各地。
<知識精析>:
地理: 命題角度:一、現代旅遊:
(1)現代旅遊的特點:①旅遊主體的大眾化,②旅遊形式的多樣化,③旅遊空間的擴大化,④旅遊目的的娛樂化。
(2)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購、娛。
(3)現代旅遊對區域發展的意義
命題角度:二、旅遊資源的特性:
①多樣性,②非凡性(旅遊資源的非凡性越突出,對旅遊者的吸引力越大,吸引的空間范圍越廣,則其開發價值越高),③可創造性,④永續性。
命題角度:三、旅遊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重點)
(1)資源價值: ①評價旅遊資源的質量 ②旅遊資源的集群狀況 ③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
(2)地理位置與交通 (3)客源市場 (4)基礎設施
命題角度:四、我國的旅遊資源
①考生會區別: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 ②我國的世界遺產:
命題角度:五、旅遊開發中的環境保護
旅遊開發中的環境問題
圖4為我國某地區景觀圖,讀圖回答1-2題。
1.圖示地貌類型、成因及在我國的分布地區,對應正確的是( )
A.風力侵蝕地貌、外力作用、西北地區 B.風力沉積地貌、內力作用、東北地區
C.流水侵蝕地祝、外力作用、東南地區 D.流水沉積地貌、內力作用、西南地區
2.我國西北地區( )
A.氣溫年較差大、日較差小 B.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小
C.地表都為裸地,無任何植被 D.主要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和土壤鹽鹼化
下圖中四幅景觀圖片,按緯度地帶性規律歸類和排序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
4.下列關於①、②兩地區域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喀斯特地貌典型區域 B.②所在省區人口貧困發生率高於①省區
C.②省交通位置相對閉塞,是當地旅遊發展的制約因素
D.②地區植被覆蓋率高於①區
5.促進①②地區農業的發展的正確措施是 ( )
A.積極建設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 B.大力種植牧草,發展乳畜業
C.積極改造耕作粗放的中低產田 D.加強農業資源的綜合開發
6.下圖是旅遊者收集的汽車號牌圖片,這些省份的簡稱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 )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攀鋼」是國家在上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鋼鐵工業基地,為平衡沿海和內地工業布局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進行綜合整治。
材料二 攀枝花及周邊地區示意圖(圖9)
(1)分析攀枝花市形成的主要區位條件,並簡述該市綜合整治應採取的主要措施。
(2)試評價該地區發展旅遊業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3)填表比較圖8中新舊公路的選線差異。(12分)
材料四 我國兩種水利工程示意圖。
(4)從當地自然條件的角度分析兩種水利工程是如何因地制宜發揮作用的?
參考答案:
1.解析:在圖中看到風蝕蘑菇和風蝕石窩地形,是風蝕地貌。所以為風力侵蝕地貌、外力作用、西北地區。解析:解析:我國西北地區氣溫年較差大、日較差大,故A錯。地表都為裸地,我國西北地區的存在草原和森林植被,故C錯。我國西北地區主要環境問題是荒漠化,故D錯。解析:D 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中的限定詞「緯度地帶性」。
4.解析:②是貴州省,①江西省。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喀斯特地貌典型區域,故A錯。
貴州省交通位置相對閉塞,交通因素是當地旅遊發展的制約因素,故C對。從圖中無法看出植被覆蓋率和人口貧困發生率,故D和B錯。
5.解析:兩地都是山區,不適宜大規模發展種植業,要農林資源綜合開發。故A錯。貴州省和江西省經濟相對落後,乳畜品市場需求量少。大力發展乳畜業並不能發揮貴州省和江西省的資源優勢。故B錯。南方地區在貴州省是中低產田分布區。貴州省中低產田土低產原因主要是3個方面: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土壤性狀的影響和人類因素的影響。故C錯。
6.解析:C(本題考查文史知識。山東簡稱魯,源於西周分封的諸侯國魯國。河南、河北、吉林分別簡稱豫、冀、吉、都與分封制無關。)
14.(1)煤、鐵、釩鈦礦和水能資源豐富;水源充足,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調整工業布局;更新設備;提高勞動者技能;進一步改善交通條件;發展科教;治理污染,保護生態等。
(2)有利: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多樣;有工業、航天等新興旅遊資源,不利:遠離東部發達地區;市場距離較遠;地形復雜,交通網不完善,交通通達度不好;地區接待能力較差。
丹麥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
【一】相關資訊
哥本哈根會議概況
當地時間2009年12月7日10時40分許,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開幕。
本次會議的正式名稱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本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討論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後的溫室氣體減排安排。
在一段呼籲重視氣候變化的開幕表演之後,丹麥首相拉斯穆森首先致開幕辭。他介紹說,截至目前已有110個國家的領導人表示將出席本次會議,這為哥本哈根會議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機遇。
本次大會預定到18日結束,將有來自全球190多個國家的超過1.5萬名各界代表與會。
哥本哈根會議的宗旨及預期目標
1.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減排額是多少?
2.像中國、印度這樣的主要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3.如何資助發展中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4.如何管理這筆資金?
會議的焦點問題
焦點問題主要問題集中在「責任共擔」。
中國開始積極應對世界氣候問題
【二】考點分析
1.全球氣候變暖對全球的影響;
2.新能源的類型、分布及其優缺點;
3.傳統能源的優缺點;
4.區域氣候變化的表現、原因及其應對措施;
5.在我國生態可持續發展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辯證關系;
6.可持續發展的持續性、公平性、共同性、階段性原則的含義;
7.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8.哥本哈根及其周圍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特徵;
【三】精選試題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55°43′N 12°34′E),於當地時間2009年12月7日10時40分許開幕。據此回答1-3題。
2.下列城市中的華人在上午能收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開幕直播的是:
A.東京(約140°E,35°N) B.新德里(約76°E,30°N)
C.紐約(約75°W,40°N) D.倫敦(約0°,52°N)
3.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哥本哈根開幕時,當地的氣候特點是:
A.寒冷乾燥 B.高溫少雨 C.溫和多雨 D.全年降水平均
4.會議的焦點問題主要問題集中在「責任共擔」,這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
A. 持續性原則 B.公平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階段性原則
5.氣候變化、能源供應緊張、糧食短缺問題等等都是近年來世界關注的問題,根據下列所給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55°43′N 12°34′E),於當地時間2009年12月7日10時40分許開幕。192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和其他官員們將在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會議,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毫無疑問,對地球今後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這是一次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的會議。會議在現代化的Bella中心舉行,為期兩周。
材料二 乙醇汽油是一種由糧食及各種纖維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備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質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 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的「雪冠」在藍天的映襯下清晰可見(下圖左)。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峰頂,由冰川和積雪組成的白色雪冠已經所剩無幾。
(1)影響乞力馬扎羅山雪線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 。
(2)引起乞力馬扎羅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其解決對策有:()。
(3)分析氣候、石油、糧食之間的關系,並寫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內容。
甲: 乙:
(4)乙醇汽油是否綠色燃料,人們看法不同,試評價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對經濟和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答案:(1)氣溫 降水量
(2)全球氣候變暖 改變能源結構,採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樹造林;加強國際間合作
(3)甲:CO2大量排放 乙:石油資源的短缺
(4)不利:加劇世界糧食緊張,糧價上漲,影響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巨大的利益刺激人們大規模開發新的土地,導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態問題加劇。
2010年高考地理熱點:世界區域熱點和中國區域熱點
一、背景資料:
1、2010年世界區域熱點
(1)東南亞(東盟)。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也是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地區特別是中南半島與我國山河相連,湄公河(瀾滄江)貫穿其中,因此要關注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特徵、氣候特徵、地質特點、農業地域類型、礦產資源、農林資源、旅遊資源以及馬六甲海峽位置、石油管道建設問題;要注意分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問題、水能開發問題、生態建設問題、泛亞鐵路等。
(2)東北亞(朝鮮核問題+中日關系+中俄關系)。主要關注東亞季風氣候的特點與成因,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布規律的表現,核能等新能源的特點、分布;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人文地理特徵、中日經濟貿易往來特點。俄羅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
(3)南亞(印巴問題、中印關系與合作)。南亞地區考查內容有: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成因與農業的關系、季風洋流;地形特徵與河流;黃麻、茶葉、棉花等農作物的分布與區位分析;印度綜合國力的分析、人口問題;中印邊界問題與中印關系;錫金國為印度的「錫金邦」。
(4)中亞(中國能源問題+上海合作組織)。主要應關注中亞地區的地理位置特徵、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成因和特徵,荒漠景觀及荒漠化問題,河流、湖泊的補給;裏海油氣資源的開發與外運的渠道,中哈能源合作問題。
(5)非洲。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發展問題。重點應關注埃及、奈及利亞、南非等國及周邊地區的基本特徵。
(6)歐洲。應關注溫帶海洋性氣候與地中海氣候的分布、特徵與成因,河流特徵及冰川地貌、工農業區分布及區位特徵,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德國和俄羅斯的基本特徵以及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哥德堡號航行過程中自然與人文地理特徵的考查。
2、中國區域熱點
(1)中部崛起
注意分析中部地區的區位優勢和不利條件,關注西電東送中部通道,三峽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工農業與城市區位分析等。
(2)環渤海經濟圈建設和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
關注該地區氣候、地形、河流、礦產資源、交通、科技、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優勢條件,注意其不足及其改善問題。
(3)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合作
關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工業城市、交通條件及工業基地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發展方向;基塘農業、西南地區主要的地形區、氣候、資源、交通、市場以及珠江三角洲能源供應情況。
(4)能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
關注能源的分類、中國和世界的能源消費構成,中國和世界的能源地域分布特點及相關貿易、運輸路線;我國解決能源短缺方面做出的諸多努力,實施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工程的背景及現實意義,中國實施能源外交的重大意義、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目的等。
(5)環北部灣經濟圈——中國沿海第四個經濟圈。這是是在中國沿海地區,除了已被人們公認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三大經濟圈之外的一個新的經濟圈。
還有很多很多哦,因為本人是一名准地理老師,所以收集的比較多,同學如果有興趣的可以聯系我哦~~

② 2010上海高考地理47題追問

農歷三十初一新月 月出: 6:00 月落:18:00
初七,初八上弦月 月出: 12:00 月落:24:00
農歷十五,回十六滿月 月出:答18:00 月落:6:00
農歷二十二三下弦月 月出:24:00 月落:12:00

③ 2010年上海高考最可能考的地理綜合題是什麼(答得好的追加分數!)

雲南是高原地形,喀斯特地貌,雲南的農業應該是花卉業、橡膠種植業等較發達。雲南大旱的可能原因很多,和氣壓帶風帶的位置,高低氣壓的強度都有關系....

④ 2010年上海市初中學生學業考試地理試卷

一、1、略
2、印度 澳大利亞 美國
3、③ ② ④
二、1、二 陝西 山西
2、B C
3、BCD AE
三、1、南 亞馬孫
2、城市內集中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
3、低容 高 多
高 低 少
4、D
四、1、中國 日本
2、發達 美國
3、德國
4、一倍
五、1、青藏 西北-東南向
2、③ ②
3、乙
4、高寒缺氧,氣候惡劣,交通不便
六、1、乙
2、北美
3、大西
4、美洲
5、D
七、1、熱帶 南海 廣東
2、B
3、5-10 南
4、C
5、熱帶風光
八、1、長 東
2、嘉定 浦東新 海洋運輸
3、江蘇 浙江
4、外灘(豫園、十里南京路等)
5、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不僅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⑤ 2011年上海地理高考題21題

那你們寒假作業印製出錯啦,按照你們寒假作業上說的,A和C都是正確的,你還是選A吧,畢竟原版的上海高考題是選A的

⑥ 2010上海高考地理油菜那題

61.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大致呈緯向分布(或油菜花由南向北依次開放)(1分);我國東南部專氣溫屬從低緯向高位遞減(或太陽直射點位置由南向北推進,氣溫也隨之由南向北逐漸上升)(1分)。
62.該地區春天升溫比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山地更快(2分)。
63.呈東北—西南方向延伸(1分)。此事,全國普遍高溫,水分條件成為主要制約因素(1分)。距海洋越近,水分越足,開花日期相對較早(1分)。
64.油菜花開花日期等值線呈半球狀分布,隨海拔高度上升而推遲(1分)。地勢成為這里主要的制約因素(1分)。地勢低處氣溫高開花日期早,高處氣溫低開花日期晚(1分)

⑦ 2010年上海市初中學生學業考試地理試卷答案

一。
1 略
2 印度 澳大利亞 美國
3 (3)(2)(4)

1 二 陝西 山西
2 B C
3 BCD
A E

南 亞馬孫 靠近大海
表格自己回填
D

中國,印度,答日本
發達 美國,德國,2噸

青藏,由西向東,(3)(2)乙 車輛難以到達

甲 北美 大西洋 美洲 D
後面抱歉了自己做吧

⑧ 上海高考地理試卷難不難

上海地理試卷是出得巧,不是很難。一般好的都能拿一百三以上的。上海卷地理卷和生物卷版都出得恰到好權處。
但是地理是屬於文科的,化學是屬於理科的呀,您是偏文偏理我不清楚,您一定要仔細斟酌才行,到時候不要因為其它原因而換選,那可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
其次,您一定要考慮自己的學校,學校一般會有相對於其它科目比較強的學科,這樣對自己也有一定的優勢。
還有,選理的話容易上大學(分數線比文科的低),選文的話只要分數高就能上好大學。這里說明一下,理科容易上大學但不易上好大學,雖然文科的分數線高但在同一所名牌大學進去的分數線中,理科的分數線一定大於文科。一來是因為理科學得人多,二來讀得好的人也是相當得多。(具體可以問問你的班主任,帶高三的比較清楚。)

藝術類的話是提前考試的,要先通過藝術類的考試才行。高考分數一般只有一半分吧(要知詳情你可以查一查,或者問老師或上屆同學。)

選加一很重要,先想想自己擅長理還是文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⑨ 2010高考地理試題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
文科綜合
第一卷(必做,共100分)
圖1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區土地利用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 影響當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 .氣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2 . 隨著城市發展,城市郊區的農業結構將發生變化。下列土地利用類型在該地農業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 . 稻田 B 魚塘 C 果園 D 菜地花圃
圖2為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某日5次觀測到的近地面氣溫垂直分布示意圖。當日天氣晴朗,日出時間為5時。讀圖回答3-4題。
3.由圖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時、20時大氣較穩定
B.12時、15時出現逆溫現象
C.大氣熱量直接來自太陽輻射
D.氣溫日較差自下而上增大
4.當地該日
A. 日落時間為7時
B. 與海口相比白晝較長
C. 正午地物影子年內最長
D.正午太陽位於正北方向

圖3是某地地質地貌示意 圖。讀圖回答5-6題
5.圖中岩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後順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 ④②① D. ④①③
6.該類地貌發於典型的山區
A.風蝕現象嚴重
B.岩石類型是花崗岩
C.圖層較薄,土壤貧瘠
D.地表水豐富,地下水貧乏
圖4為我國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衛星影像。該河口區河流主流曾於1996年人工改道。讀圖回答7-8題。
7.比較兩幅影像,可判斷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向由東北該向東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繼續淤積增長
C.河水含沙量增加
D.開墾成為耕地,發展糧食生產
8.該河口海 岸帶合理的開發利用方式是
A.建設大型海港,發展遠洋運輸
B.建立濕地保護區,保護生態環境
C.開辟海水浴場,發展濱海旅遊
D.開墾成為耕地,發展糧食生產

其他的我都有~!要的話聯系我[email protected]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